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使用者:Nexus Newton/個人存檔/轉輪手槍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Icon-info.png
本頁面是User:Nexus Newton的個人存檔,對應的公開頁面是轉輪手槍
Nexus Newton/個人存檔/轉輪手槍
基本資料
萌屬性名稱 轉輪手槍
萌屬性類別 武器道具
典型角色 傑西·麥克雷(維和者)
尼祿湛藍玫瑰
相關萌屬性 槍械手槍牛仔
Folder Hexagonal Icon.svg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轉輪手槍Revolver是一種常見的輕兵器。

概述

轉輪手槍是種經典的輕兵器,屬於轉膛槍一類,也是多膛武器的代表。特徵是有一個旋轉彈膛即彈巢,內裝多發子彈,後膛閉鎖,使用擊錘迴轉原理擊發子彈。

常見的轉輪手槍因構造的不同一般有三種裝填方式:

  1. 打開後膛側面的蓋子,從彈膛後部裝入子彈,擊發後剩餘的彈殼則使用隨槍自帶的退彈杆推出,每次只能裝入一發子彈或退出一枚彈殼
  2. 槍身中間設有鉸鏈,像中折式霰彈槍一樣向下折開,可以用月形夾或裝彈器一次將所有子彈裝入,或按動彈巢軸心內的拋殼挺一次退出所有彈殼
  3. 彈巢軸心裝在可側向轉出的轉軸上,將轉軸解鎖,再將彈巢向側面甩出,可以像上一種轉輪手槍一樣裝彈和退殼

其中第三種轉輪手槍最為流行。由於此類轉輪手槍多為向左甩出彈巢,因此國人多稱之「左輪手槍」;相對地,歷史上也存在向右甩出彈巢的「右輪手槍」,但這種看似面向左撇子的產品在歷史上並不多見。這種命名法中國獨此一家,在海外並無此概念,如英語「revolver」,其實應該解釋為「轉膛式」,引申出轉膛槍、轉膛炮等概念。

務必記住,「左輪手槍」只是一個習慣叫法,術語永遠是叫轉輪手槍。畢竟還有像法國M1892這類「右輪手槍」的存在,尤其是某些不能甩出彈巢的,如韋伯利MK6轉輪手槍(中折式)、納甘M1895轉輪手槍(手動單發退出與裝填)等,這些更不能叫「左輪手槍」了,就因為它們都不能甩出彈巢。當然,如果不是正式場合那就隨便了。

轉輪手槍依據擊錘與扳機的聯動關係分單動(Single Action)、雙動(Double Action)(註)其實中文術語叫聯動,但中文圈裡基本沒人這麼叫兩種。單動轉輪手槍的操作方式為先手動扳下擊錘,擊錘同時驅動彈膛轉動到位,再扣下扳機將擊錘釋放以擊發彈膛內的子彈;而雙動轉輪手槍則不需要預先扳下擊錘,只需要扣動扳機便能實現驅動擊錘以及轉動彈巢的步驟,做到了半自動射擊。相比之下,雙動轉輪手槍相比前者省卻了一個按壓擊錘的動作,適合緊急時刻的近距離快速射擊,相應地也存在結構相對複雜、扳機力相對較大、不適合遠距離精準射擊的缺陷。不過除了只有雙動模式的防衛型手槍之外,雙動轉輪手槍的擊錘通常是外露的,保留了手動壓下擊錘的功能,實際上也可以當做單動轉輪手槍來使用,因此在遠距離精準射擊的場合下後兩個缺陷其實也不算什麼缺陷。

傳統的轉輪手槍依靠手指扣動扳機帶來的外部動力帶動轉輪旋轉實現供彈,因此不屬於自動手槍,而是一種外能源武器(像手搖加特林那樣靠外部動力驅動)。不過也有例外,如韋伯利·福斯波利轉輪手槍,它的槍身上部和底把不是一個整體,兩者之間用一個導軌連接,因此可以平移滑動,開槍後上部依靠後坐力向後運動,由此推動轉輪旋轉和壓下擊錘,是一種自動武器。

除了某些奇葩,一般的轉輪手槍多為6發彈容,使用較小口徑彈藥的可以增加到7~8發,而使用大口徑彈藥的大多為5發。一些轉輪霰彈槍彈容可達10發以上。

一般轉輪手槍常與壯漢形象配合,給人以粗獷的感覺,同時轉輪手槍也和杆動步槍一起成為牛仔和美國舊西部的象徵物。除牛仔外,偵探也會使用它。

歷史

早期的起源

轉輪手槍的起源很早,早在火繩槍時代就已經出現。當時還不能製造像今天這樣精密的機械結構,因此轉輪手槍的結構也並不比同時代的單管手槍複雜多少,只是多了一個可以旋轉的彈巢。每一個彈膛都有自己的底火盤,內裝火藥,槍手扣動扳機釋放火繩擊錘將底火盤中的火藥引燃,從而引燃彈膛中的發射藥,將子彈打出。當使用單管手槍的槍手還在忙於裝子彈的時候,使用轉輪手槍的槍手只需轉一下彈巢並把火繩擊錘復位就可以繼續射擊。除了手槍,長槍也不乏採用這種設計的存在。

十八世紀初出現在英國的38毫米口徑火繩發火轉膛炮,由英國律師詹姆斯·帕克爾設計,世人稱帕克爾轉膛槍,可以說是前裝槍炮時代最誇張的一種轉膛設計。該武器並未得到大規模使用,但由於其在當時超乎想象的誇張的高射速而為世人所銘記。

礙於製造工藝的局限,這些早期轉膛槍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彈巢可能會對不上槍管,從而導致炸膛或留膛(註)本應射出的子彈卻卡在槍管里出不去的情形,稱之為留膛。之類的惡性事故。另外,當時的彈巢是與扳機分立的,二者互不聯動,槍手需要手動轉動彈巢,有點麻煩。總的來說其實比一般的單管槍好不到哪裡去,而且還因為其結構的缺陷喪失了不少可靠度,因此流行度也並不是很高。

飛速的崛起與衰落

和傳統的單管槍一樣,轉膛槍也經歷了從火繩槍發展到簧輪槍、燧發槍再到擊發槍的過程。到了十九世紀,美國設計師塞繆爾·柯爾特根據前人的經驗設計了和現代轉輪手槍有不少相似之處的帕特森轉輪手槍,比起老產品更精緻,能使用火帽,更安全、更輕便也更可靠。它的擊錘與一塊棘爪聯動,被驅動時棘爪就頂在彈巢後端的棘輪上,從而能在按下擊錘的同時轉動彈巢,同時使用彈巢尾部的一個個凹槽來與底把上的凸起配合以便給彈膛定位。新的轉輪手槍出現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下,依託大工業生產可以以較低成本生產出更精緻也更好用的產品。自帕特森開始,他後續研發的各類轉輪手槍從南北戰爭開始得到戰爭雙方的大規模使用,同時西進運動也促使轉輪手槍成為牛仔文化的重要標誌物。

除了上述的柯爾特式設計之外,當時也有另一種相對主流的轉輪設計,叫做Z字形轉輪。這種結構的彈巢外刻有一道道Z字形的導軌,導軌與底把上的凸起配合,將凸起的前後運動轉換成轉輪的間歇式旋轉運動。上面提到的韋伯利·福斯波利手槍使用的就是這種結構。

圖中的是毛瑟1878單動轉輪手槍,這把槍可以說是Z字形轉輪手槍的代表。
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在彈膛和槍身下部之間有一個小突起。這塊突起與擊錘是聯動的,扳下擊錘時突起向前移動,由此驅動彈膛轉動。另外導軌前面伸出的部分還能起到給彈膛定位的作用。

雖然相比柯爾特的轉輪-擊錘棘爪式聯動結構來說,Z字形結構比較簡單,但由於種種原因,Z字形結構的使用率並不如柯爾特發明的結構,柯爾特式轉輪占據了轉輪手槍的大半江山。直到現在,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轉輪手槍都是使用了柯爾特式結構。

柯爾特的軍火公司因生產轉輪手槍取得成功後,美國一些其他的軍火商也跟進,都想分一杯羹。其中,史密斯·威森公司(著名的「手炮」——S&W M500轉輪手槍的生產商)是第一個超越者,該公司首次生產了可以使用金屬彈殼定裝彈的轉輪手槍,並憑藉專利領先柯爾特公司數十年直到十九世紀末。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通過更高深的設計和更加精密的機械加工,轉輪手槍的彈巢可以由扳機帶動,並有了現代概念的單動、雙動之分,世界上第一款雙動式轉輪手槍便是英國在1851年製造的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轉輪手槍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迎來了巔峰。

不過很快地,轉輪手槍的火熱到十九世紀末就逐漸開始衰退了。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着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約翰·摩西·勃朗寧等自動武器設計師的大量湧現,加上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大規模戰役的刺激,內能源自動武器得到了迅猛發展以及大力推廣,相對地就是轉輪手槍的弱勢越發凸顯。轉輪手槍裝彈量有限、裝彈速度慢(特別是在戰況緊時,自動手槍彈匣用盡時仍可在彈膛中留下一發子彈,因此即使被突襲也仍有反擊機會;轉輪手槍則無法做到這一點)、彈膛難以閉氣等缺陷無一被自動手槍完美解決,因此轉輪手槍很快遭到了自動手槍的排擠。儘管英國人把6發裝彈的韋伯利轉輪手槍一直用到了二戰,但二戰之後已經沒有多少國家大規模裝備轉輪手槍作為部隊制式裝備了。如今只有很少的國家/地區(比如說法國,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GIGN)仍然有不少的人員配備轉輪手槍)為警察配置轉輪手槍。

軍轉民

由於轉輪手槍往往被視為最適合一般槍民的防身武器,因此即使在自動手槍已經在軍隊中稱王稱霸的今日,轉輪手槍在民間市場仍然占有不小市場份額。

歷史情懷和廣泛傳播的高威力情結也進一步維持住了轉輪手槍在民間市場的一席之地。自動手槍的彈匣從握把插入,如果使用大號的高威力彈藥必然導致握把變粗,進而導致握不住的問題,而轉輪手槍只需要加長加大彈巢即可,不會影響握把的尺寸。由此也促使了各種大而無當的特高威力轉輪手槍以及與其匹配的特高威力子彈的誕生。

圖中下行最右邊四發即是轉輪手槍使用的特高威力彈藥。注意第一行中第52號子彈,它是可供奧地利Zeliska轉輪手槍使用的一種狩獵步槍彈。

但這樣的轉輪手槍一般大多都比較笨拙,有甚者如M500,幾乎像把截短的步槍,這麼笨拙的武器用於防禦劫匪顯然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拿它來打野獸呢?自然也不如步槍好使,因為它天生就註定不能像步槍一樣精確射擊數百米開外的野獸,狩獵距離局限於50碼之內。顯然,此類轉輪手槍純粹是一種為滿足高威力情結應運而生的「玩具」,它們的實戰價值幾乎為零。

到底哪個好?轉輪手槍的最大硬傷是?

簡單來說,轉輪手槍適合低素質的槍民,而自動手槍更適合高素質的戰鬥人員。所以米帝的牛仔和警察素質很低←然而美國條子現在都換裝格洛克玩傾瀉射擊了, 而牛仔不僅會雙持還會速射(死亡之眼)

對於普通的槍民,尤其是一些戰鬥素質相對較差的槍民,武器商一般會建議他們使用轉輪手槍而非自動手槍作為防身武器。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條:

  1. 自動手槍如果據槍姿勢不對容易發生「弱腕」現象,可能會導致槍的工作不正常,導致卡殼的發生;轉輪手槍則不會
  2. 自動手槍如果出現啞彈必須拉一次槍機排出啞彈,在極度緊張的情形下這個動作可能極難做出;而轉輪手槍則只需要簡單地再扣一次扳機即可

不過這也只是對於戰鬥素質偏低的普通槍民而已。如果換成訓練有素的軍人或警察,那麼自動手槍會比轉輪手槍更適合他們。

轉輪手槍的轉膛結構也導致了兩個巨大的硬傷。

第一,轉輪手槍的彈巢和槍管之間留有細小的空隙,不然它就無法旋轉。而這細小的空隙必然讓高溫高壓的發射藥燃氣從中泄出,不但降低了子彈威力,時間久了還會像氣割槍一樣將槍身結構切壞,如果據槍姿勢不正確甚至會有切傷手指的危險。雖然也存在解決了這個問題的轉輪手槍,比如俄羅斯的納甘M1895(它使用的是彈殼前端伸長包住彈頭的「包皮彈」(註)這是最合適的比喻,因為這種子彈是為了閉氣而基於傳統手槍彈加長彈殼而來,嚴格來說並不是埋頭彈,以及轉輪被設計為扣下扳機時向前平移),但它們幾乎都因為複雜的結構導致其實用性降低,無法贏得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青睞。相比之下,由於槍管和彈膛是一體的,自動手槍完全不必擔心這種問題,因為它根本就不會泄氣。

高威力轉輪手槍開火時從彈巢縫隙中間泄出殺傷力十足的高溫高壓燃氣,時間久了會對槍身造成破壞,還有傷手的危險。

第二,如前文提及,轉輪手槍的彈巢和槍管必須保持儘量高的同軸度,否則就可能發生炸膛、留膛之類的惡性事故。如果轉輪手槍的做工較差,或者機件磨損嚴重,則容易導致同軸度下降,這種情況就很危險了。和第一條一樣,也正因為自動手槍的彈膛和槍管是一體的,即使是做工較差或者機件磨損嚴重,自動手槍也不會發生因彈膛和槍管離軸而導致炸膛、留膛事故。

數數看這根槍管里堵了幾發子彈?

儘管在轉膛炮上這些問題都很好解決,但轉膛炮的結構很難用在轉輪手槍上,否則必然導致成本的飆升和可靠度的下跌,也會讓轉輪手槍更加沒有市場。

還有一點是扳機力的問題,自動手槍使用火藥力量推動,手只需要付出一點力。而雙動轉輪手槍則需要同時推動子彈和發射,用力遠大於自動手槍。至於單動手槍,其火力持續性根本不足應用。

順帶一提,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轉輪手槍比自動手槍更簡單更可靠。事實上,一把普通的雙動轉輪手槍也不會比一把槍機後坐式自動手槍結構簡單到哪裡去;而且轉輪手槍也並非那麼可靠無比,它雖然不會卡殼,也仍然可能會出現彈巢卡住不能轉的狀況(術語叫「卡輪」)。另外,雖然轉輪手槍只需要扣一下扳機就可以將啞彈轉開,但如果那不是一發啞彈而是一發遲發彈,那就很可能導致炸膛事故的發生;相比之下自動手槍是拉槍機將啞彈排出,即使是遲發彈,通常也只是在地上炸開,而不會引發炸膛。

衍生物

轉輪步槍

同樣是在十九世紀,在栓動步槍、杆動步槍和泵動步槍出現的同時,也出現過一批轉輪步槍。這類武器可以說是轉輪手槍的直接放大版,可以使用威力更大的彈藥,打的更遠、更准。但由於極為嚴重的泄氣現象,轉輪步槍在使用時對槍手非常危險,因此沒有流行起來,是一種短命的武器。

圖中上方的步槍是美國的斯潘塞杆動步槍,下方的武器則是拉瑪特轉輪步槍,該武器曾在美國與法國存在過一段時間。它擁有一個.44英寸口徑的步槍槍管和一個16鉛徑的霰彈槍槍管,使用一個9發彈巢供彈。圖片取自英國DK出版社的書籍《Gun——A Visual History》。

轉輪霰彈槍

一部分轉輪霰彈槍是直接放大的轉輪手槍,它們可以使用口徑較小的霰彈,典例如巴西陶魯斯公司的「判官」轉輪手槍,可發射口徑為.410英寸的霰彈。

口徑更大的,如12號(12-gauge)的轉輪霰彈槍更加稀少,因為更多的槍民或是軍警部隊更喜歡修長、輕便的泵動霰彈槍。不過轉輪霰彈槍有一個獨到的優勢:彈容通常更大,特別是在縮短槍管的前提下。大多數杆動、泵動霰彈槍的供彈具為單個的管狀彈倉,其長度往往不會超過槍管的長度,一旦縮短槍管,彈倉也必然要縮短,彈容量也就減小不少(當然也有例外,少數競賽用霰彈槍具有超槍管長度的彈倉,而UTS-15和M1216這類新型霰彈槍則有數個可切換使用的獨立管狀彈倉,都有較大的彈容量),比如軍警用霰彈槍的CQB特化型號,其為了保證近身戰鬥的靈活性縮短了一大截槍管,包括預先上膛的一發霰彈在內也就只能打出4到5槍;相比之下,轉輪霰彈槍的彈巢無需變化,哪怕你把槍管縮短到只剩一丁點,也可以保證超高的彈容。事實上,市面上常見的全尺寸泵動霰彈槍的彈倉只能最多容納7發霰彈,而一把同尺寸或尺寸更小一些的轉輪霰彈槍可以輕鬆達到10發或更大的彈容。

南非的「打擊者」(Striker)轉輪霰彈槍,它以其獨特的結構和高達12發的彈容聞名於世。彈巢內部用卷簧驅動旋轉,前面是卷簧的卷柄,裝好子彈後一定要把它擰上才能連續射擊。它的變種型號「Protecta」則將卷簧系統替換為裝在槍管下方的拉機柄兼拋殼挺,操作起來跟傳統的泵動霰彈槍非常相似。

轉輪霰彈槍的彈巢太重,用扳機已經不能推動其轉動,因此需要用發條或拉機柄帶動。同樣由於結構限制,轉輪霰彈槍一般只能採取類似早期轉輪手槍的裝填方式,即打開後膛側面,一枚一枚裝入子彈或退出彈殼,整套動作非常繁瑣(當然也有像圖拉MTs255這樣可以甩出彈巢裝填的,但需要犧牲彈容)。相比之下泵動霰彈槍的裝填就要簡便許多,而且還可以用快速裝彈器加快裝彈效率。因此,轉輪霰彈槍一直沒有流行起來。

比較少見的俄羅斯MTs255轉輪霰彈槍,出自圖拉儀器製造設計局,作為警用武器或私人訂製武器推出。

不過近幾年一些武器廠商都發布了轉輪彈膛可拆卸的轉輪霰彈槍(例如克萊精密公司在2014年推出的SIX12模塊化霰彈槍),換彈只需要跟更換彈匣一樣將打空的彈膛取下再換上一個新的,裝填步驟簡單,並且切換彈種也非常方便。這樣看來,轉輪霰彈槍在將來有可能會再掀起一波熱潮。

與轉輪手槍類似,也有少數內能源帶動的「自動轉輪霰彈槍」,如潘科公司的「氣錘」(Jackhammer),但非常稀少,而且都十分笨拙,使用不方便。

轉輪榴彈發射器

先說迴轉輪手槍。為什麼在勃朗寧發明的套筒式結構大行其道的當今,轉輪手槍仍能擁有存在價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轉輪結構對彈藥的兼容性較好:只要彈膛做的夠長,就能將尺寸差不多的子彈裝進去使用,因此不少轉輪手槍可以發射與其使用的彈藥規格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彈藥。比如一把使用.357 Magnum(9×33mmR)子彈的轉輪手槍可以向下兼容,發射與.357彈規格相近但是膛壓更低的.38 Special(9×29mmR)子彈(包括增加裝藥的+P彈和++P彈,因為.38 SP不管怎麼增加裝藥其動能都不可能超越.357 Magnum);一些使用.45 Long Colt子彈的轉輪手槍則可以發射.45 ACP子彈和.410霰彈(上面提到的「判官」就是其中之一)。而套筒式自動手槍因為結構原因,基本不能使用與槍械要求規格不同的子彈,否則就會造成子彈送不進彈膛或者槍械擊發無力等故障(例如一把發射9mm Para彈的手槍如果使用膛壓相對較低的9mm Luger彈的話,會因為燃氣壓力達不到正常推動槍機的水平導致偶爾會發生無法正常復進的情況),彈藥兼容性不如轉輪手槍。

單兵使用的榴彈發射器通常為單發裝填,打完一發榴彈就要裝填一次,火力密度不足,在一些要持續使用爆炸物壓制的場合里需要多個發射器才能達到壓制效果。雖然榴彈發射器有能夠跟機炮一樣自動射擊的型號,但這類發射器普遍體積和重量太大,需要腳架固定才可以操作,不適合追求裝備輕便的步兵使用。

因為以上原因,轉輪結構便使用在了榴彈發射器上。美軍裝備的M32榴彈發射器就是這種結構,6發40mm榴彈裝入一個由卷簧驅動的彈巢內,操作方式類似於「打擊者」霰彈槍,能在3秒內將彈巢內的6發榴彈全部打出,除了標配的殺傷榴彈,也能使用包括非致命彈在內的多種不同用途的榴彈,適用範圍非常廣。

MGL-140榴彈發射器(美軍命名為M32),這款發射器是南非米爾科公司(Milkor (Pty) Ltd)生產的Mk-1L發射器的美國改進版。
早期型號的MGL發射器彈膛長度只有105mm,只能使用軍用殺傷彈而無法使用如橡膠彈和催淚彈等非致命彈(因為非致命彈的全長大於軍用榴彈,105mm的彈膛無法容納),於是MGL-140將彈膛長度增加至140mm,提升了對彈藥的兼容性,使得它能運用在鎮暴等民事任務上。

轉膛炮

轉膛炮可以說是超級放大的轉輪手槍,和轉管炮即加特林機炮各占高速機炮的半壁江山。其結構基本上就是在機炮的轉膛後面加了一個可以往復運動的自動機,開炮時轉膛高速旋轉,自動機則配合轉膛的頻率,擊發待發彈、抽出彈殼、並將新的彈藥裝入空彈膛。和加特林機炮一樣,轉膛炮可以選擇內能源驅動也可以選擇外能源驅動,比起傳統的單管單彈膛機炮射速更高,可以輕易達到1000RPM以上的射速。具有代表性的轉膛炮有阿登(ADEN)、德法(DEFA)等西歐國家愛用的非加特林航炮,以及「通古斯卡」彈炮一體系統裝備的2A38M雙聯機炮。

由於到了「機炮」這種級別,閉氣問題不像轉輪手槍那樣不解決也無所謂,而是必須要解決,否則發射藥產生的高壓氣體會將整個炮箱給炸掉。所以多數的轉膛炮都有一個用作閉氣的活塞,運用炮彈發射時產生的氣體膨脹,儘可能的封閉彈膛與炮管間的縫隙;蘇聯的R-23轉膛炮則採取不同方法,使用的23×260mm炮彈就是跟納甘轉輪手槍彈類似的假埋頭彈,在開炮時伸長的彈殼會覆蓋彈膛和身管間的縫隙,起到閉氣效果。

轉鏈槍

如何增大彈巢的容量?很簡單,把彈巢做大就行了。

那麼問題來了:半徑這麼大的彈巢只有最外一圈開出彈膛,剩下的內圈部分你打算怎麼辦?

相信絕大多數讀者給出的答案會是:多弄幾個槍管,分別匹配外圈和內圈;然而,歷史上還出現過一種神奇的答案——拆掉內圈、再把外圈拆分成一個一個分開的彈膛,用鏈條重新連接!

神奇的特雷比轉鏈步槍,它來自英國,即使在腦洞大開的十九世紀,也很少有人敢採用如此誇張的設計方案。14個彈膛用鏈條固定在一個奇大無比的轉輪座上,位於槍管節套上的那個橫柄是開閉鎖控制杆,除了實現彈膛的準確定位外,還能有效解決轉膛槍漏氣的通病。它還有一個30發彈膛的版本。

於是乎,我們就得到了一把「軟彈巢」的轉輪槍,也就是所謂的轉鏈槍。它也有點像是彈鏈,只不過鏈子上的每一節都是一個彈膛,而不是直接固定一發彈藥。

由於這種武器仍然解決不了大型彈巢的笨拙問題,加上其結構變複雜了、操作更繁瑣了、生產難度更大了、可靠性也更低了,因此這種概念性的輕武器在武器界曇花一現,便迅速消失了。

具有本屬性的典型角色

此處僅列舉幾位具有本萌屬性的典型人物作為示例。
Moegirl is watching you.jpg
此處列表只是列舉具有本萌屬性的幾名典型人物(注)作為示例。
請不要向本列表大量添加、羅列人物。

畫廊

十九世紀單動轉輪手槍的速射技巧:一隻手扣住扳機不放,另一隻手同時不斷拉下擊錘。截取自CCTV紀錄片《槍·手槍》。
月形夾分全月形和半月形兩種,此處是使用全月夾固定的8組共48發.45 ACP(11.43×23mm)手槍彈。
半月形的月形夾,相當於二等分的全月夾,一夾子彈可填滿半個彈巢。圖片中亦展示了一種進一步縮小的兩發裝月形夾。
使用月形夾為轉輪手槍裝子彈的情形。此處為全月夾,所有子彈連同彈夾一起裝入。通常只有非凸緣子彈才使用月形夾裝填,因為它們的彈殼底部沒有可以與彈膛契合的凸起邊緣,必須先用月形夾固定才能裝入彈巢。
凸緣子彈可以直接用裝彈器裝填。裝彈器有點像截短的彈巢,一端可以和轉輪手槍的彈巢相吻合,另一端則有一個旋鈕用來固定子彈。將備用子彈彈頭朝外裝入裝彈器再擰上旋鈕固定住,即可像彈匣一樣攜行。裝填時將從裝彈器上露出的彈頭對準彈巢插入,再解開旋鈕,即可將子彈倒入彈巢。
月形夾或裝彈器可以用腰帶攜帶,如同自動武器的彈匣腰包一般。

分類:武器

注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