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大铠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大铠
名稱 大鎧
別稱 式正鎧、著長
種類 鎧甲
使用年代 9〜13世紀
原料
出現地點 日本
裝備階級 騎兵

大鎧是日本鎧甲的一種。大鎧被用於9〜12世紀(平安時代〜鐮倉時代)。「大鎧」之名為形式上的分類,並不代表它當時也叫這個名字。雖然古代把它叫做「鎧」,不過胴丸(筒型甲)與腹甲(胸甲)也會被稱做鎧,因此為了作出區分,就把它叫「式正鎧」或「著長」。

它是以自古就有的「挂甲(掛甲)」為原型,承繼了把小型鐵片「小札」串連起來的工法,再經過改良後完成的。主要原料是鐵與皮革,利用絲線把它們縫在一起。而且還利用染料上色等當時的工藝技術加入美感,完成美麗的鎧甲。

戰術與實用性

在大鎧誕生的當時,武士們主要是靠騎兵之弓打射擊戰。因此大鎧的主要功用也就著眼在便於射箭、擋下弓箭攻擊方面。

把它拆解開來,主要可以分成鎧身、脅甲、袖甲、護腿、頭盔,再加上護脛、護手。其中鎧身·袖甲·頭盔是合成「三位一體」的基本裝備,在欠缺其中之一時會被叫做「缺盔鎧」或「缺袖鎧」。

鎧身,一如其名,它的作用就是保護身體部分,是用來保護身體的東西,是用線把小札縫在一起做成的,每片小札的大小大概跟現今放在錢包中的卡片差不多,據說一個大鎧大概要用掉2000片小札。

由於在這個狀態下射箭的話會鉤到小札,因此還會在鎧身的正面貼上叫做「弦走革」的熟皮。為了增添鎧甲的美麗,往往還會在皮革上施以裝飾。

鎧甲的穿著方式是,首先把鎧身包在身上,在右側用繩子把兩端綁在一起,而這個地方的空隙,會用鐵製的脅甲來擋住。再把肩至臂的袖甲套上,綁在位於胸前的長方形小板子上,以避免被箭射入。

大鎧利用小札得到全面性的伸縮性,又針對個別弱點增加配件以增加防護能力,雖然防禦性比不上西方的甲胄,但是靈活性更高。

與貴族文化的融合

經歷平安末期的源平合戰到鐮倉時期初期的時間後,大鎧進入了全盛時期。之後武家進出中央朝廷,開始與貴族文化較舊,使他們的武器開始混入貴族的特征。

再加上也重視起在戰場上宣揚家門出身與名號的「武門榮譽」,因此一軍之將身穿的大鎧逐漸被加上壯麗美觀的裝飾,除了原來就具備的實用性外,外表的美觀帶有代表武家社會地位之象征的作用。不過這種豪華的大鎧製作費用相當高昂。

作為藝美術品的技巧

把小札縫在一起的這個技巧叫做「威綴」,用來縫起小札的線或者皮繩叫做「威毛」。這個威毛就是使大鎧看起來美觀的重點所在。用線的方法也有各種各樣的稱呼,如「白糸威」、「黑糸威」、「白革威」是基本的類型。此外也有使用加工染色之線的「緋糸威」、「紺糸威」等類型。

另外,到了鐮倉時代之後,使用金銀製造的金屬裝飾在大鎧上的情況也漸漸增加,像護手之類的附屬配件,也做得更加用心精巧。

用來展現家門威望的象征

在進入屋町時期(十四世紀),大鎧就逐漸沒落。戰爭形式的改變,從單打獨鬥到以足輕部隊之類的集團戰成為主流,徒步移動困難又耗費成本的大鎧就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機動性更高,胴丸腹甲當世具足的鎧甲。

雖然日後仍有生產大鎧,不過已經不再作為實際穿用的鎧甲,而是作為世家的象征。

在ACGN作品中的出现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内容,请自行编辑添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勿问为什么没有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