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艦隊Collection/雜學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萌娘百科艦隊Collection板塊仍在建設中,歡迎您參與編輯條目!為了您更好地參與到編輯中來,請閱讀Help:艦隊Collection專題編輯指南
萌娘百科艦娘編輯組正在建設中,歡迎有愛的你加入:討論群 468804768 編輯群 538916753(入群請註明萌百ID並務必嚴格遵守群公告)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博:@萌娘百科艦娘編輯組

2023年1月20日更新:
2023節分活動開始。【節分任務群】實裝,可以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福豆,累計一定數量的福豆即可兌換「改修資材」「九七式艦攻(熟練)」「改装設計図」「四式重爆 飛龍(熟練)」等獎勵。
新海域【7-5】(爪哇島海域 【蘇拉巴亞海戰/巴達維亞海戰】)實裝,目前期間限定掉落為Houston, De Ruyter, Perth, 神州丸;稀有掉落一定時間後會變化。
跨年新年任務結束,聖誕禮盒消失。艦娘年末/新春/盛裝mode期間限定實裝結束。立繪進入圖鑑。部分艦娘實裝節分mode(立繪)、實裝節分語音。
【二式爆雷改二】正式實裝,是節分限定任務(遠征任務)的選擇報酬之一。二號艦為某改二驅逐艦時可以改修,根據改修程度,特定日本驅逐艦會有藍字獎勵。
艦Clogo.png
本條目詳細介紹《艦隊Collection》系列作品中出現的歷史梗及各種知識。
  • 請您協助編輯本條目!
  • 「雜學」沒有限制,請把您知道的歷史梗和各種知識都寫下來吧!
  • 不用在意如何分段、分標題。就算內容雜亂無章也是沒問題的喲~
  • 針對單一艦娘的學問,請轉到相關艦娘條目下進行描述。

您可以點擊展開目錄進行快速查閱。

艦艇命名標準

以下是舊日本海軍於1905年4月制定的軍艦命名標準。[1]

艦種 命名標準 例子 備註
戰列艦 令制國 大和長門 「扶桑」也是日本的別名。空母加賀原本按戰艦設計,因此也是用國名命名。
航空母艦 空中飛翔的祥瑞動物 飛龍翔鶴 1943年之後,也使用山嶽名。
一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
(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
山嶽名 高雄足柄 1912年8月28日新增類別「戰列巡洋艦」(日語稱「巡洋戦艦」)。在1931年6月1日,隨着金剛級的艦種變更而除去「戰列巡洋艦」分類。空母赤城原本按戰巡設計,因此也是用山名命名。
二等巡洋艦(輕巡洋艦)
(防護巡洋艦)
河流名 川內長良 香取級訓練巡洋艦(輕巡洋艦),艦名來自神社名。最上級與利根級重巡建造時為規避條約也使用了河流名。
一等驅逐艦 氣象相關詞彙 吹雪雪風 1943年後,命名標準變更為甲型、乙型、丁型[2]
二等驅逐艦 植物名 栗、若竹等 1943年6月4日以後,與一等驅逐艦里的丁型共通。
潛水艇 根據排水流量分等級,再加上編號 伊168 等級分為:(1000噸以上)、(500~1000噸)、(500噸以下)。
海防艦 日本各大離島(部分已非日本領土) 平戶八丈
其他輔助艦艇 島嶼、海角、海峽,名勝、古蹟,以及其他曾用做過艦艇的名字 間宮千歲

其他主要國家命名規則

英、法、意更重視艦名的傳承,命名規則相對比較雜亂,一般同級艦會採用一個固定的命名標準。
保留了原命名的跨艦種改造、跨政權跨時代的更名等造成的所謂命名規則混亂原則上不計。

美國艦艇命名規則
  • 潛艇(不含彈道導彈核潛艇):以海洋生物名(多為魚類)命名,
  • 驅逐艦:以海軍軍官命名。
  • 輕/重巡洋艦:以城市名命名。
  • 大型巡洋艦(僅有阿拉斯加級):以獨立領地名(註)阿拉斯加1959年升格為州,關島至今都是「非憲轄管制領土」(殖民地)命名。
  • 戰列巡洋艦(僅有列星頓級):以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名詞命名:CC-1列星頓和CC-3薩拉托加為戰役地點,CC-2星座、CC-4遊騎兵、CC-5憲法和CC-6合眾國為襲名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會議所屬艦船。
  • 戰列艦:以州名命名。
  • 護衛航母:基本同商船。
  • 艦隊航母(含正航、輕母、大型/戰略攻擊航母、核動力航母):除了CV-1蘭利等少數名人命名和CV-17碉堡山等部分戰役地點命名以外(CV-2列星頓和CV-3薩拉托加是沿用原艦名,不論),其餘大多數為艦名沿襲。CV-67約翰·甘迺迪之後,統一為總統名和艦名沿襲兩種命名法。
蘇聯艦艇命名規則

此處僅列入蘇俄/蘇聯的命名規則,沙俄時期和英法類似命名規則比較雜亂。注意:蘇俄/蘇聯的正式艦級名稱是該艦級的計劃號,而非該艦級首艦的名稱,一般蘇聯也並不公開認定某艦為首艦。此外,自56號計劃(「科特林級」)之後,大部分驅逐艦、潛艇艦級流傳較廣的通用名稱都是既非首艦名也非計劃名的「北約代號

  • 驅逐艦:俄文形容詞或名詞。
  • 巡洋艦(含輕巡洋艦、大型巡洋艦、導彈巡洋艦、反潛巡洋艦直母載機巡洋艦航母)和戰列艦:以地名或革命領導人名來命名。
  • 潛艇:以艦級編號的字母加艦艇自身編號。

遊戲內實裝的三艘蘇聯國籍艦艇中,定位為驅逐領艦(與IJN的5500噸級輕巡一致)的塔什干同時也是唯一的蘇聯自造艦,另外兩個一個生在日本一個生在沙俄使用的是與巡洋艦級相同的地名命名,信賴遵循了驅逐艦命名規則使用形容詞,甘谷特(級)使用的是戰役地點名,更名後的十月革命是紀念意義名詞。

德國艦艇命名規則

此處僅列入第二帝國到第三帝國時期的命名規則。兩德正式建立後,東德的艦艇沿用蘇聯的命名方式,西德則一律採取後述主力艦採用的地名/人名傳承法

  • 驅逐艦:除魏瑪共和國建造了12條以動物名命名的驅逐艦(1932年後被重新歸類為魚雷艇)外,絕大多數驅逐艦一律以艦級編號的字母加艦艇自身編號(第三帝國以後的艦級編號一律為Z,即Zerstörer驅逐艦之意。這些艦的編號為一路排下去的,而西德正式建立時作為基本防衛用艦轉交過來的六條佛萊契爾級則是從Z1重新排編號);第三帝國的驅逐艦前22條還另有一個以第二帝國時代的海軍中層指揮官名字命名的名稱,Z23(即1936A型/納爾維克型)後不再新增此名。
  • 輕巡洋艦(小型巡洋艦):城市名。
  • 重巡洋艦(僅指德意志級裝甲艦和希佩爾上將級):前帝國時期名將名。德意志級裝甲艦的首艦因為是德國戰敗後的第一艘主力艦故而以德意志命名,但已在1940年更名為呂佐夫。
  • 主力艦,即大型巡洋艦(注意!德第二帝國通常所謂的「戰列巡洋艦」官方稱謂其實是「大型巡洋艦」,而沙恩霍斯特級則是戰艦類而非戰巡類!唯一稱為「戰列巡洋艦」的O級計劃並未得到命名,因此也無法總結其規律)和戰列艦:命名規則比較混亂,既包括地名命名法也包括人名命名法。但不同於輕巡的純城市命名和驅逐艦的海軍中層指揮官命名,這一等級的地名往往是州(公國)名,而人名則和後來的重巡一樣為名將(傳統意義上來講也是將,甚至包括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大公)。單獨看第三帝國的情況的話,4艘實際成艦並命名了的戰列艦均使用人名。
  • 潛艇:一律以U(即Untersee-boot潛艇之意)打頭後加編號,注意政權更迭之後編號也會重置。
  • 此外,俘獲/轉交的別國小型艦(驅逐、潛艇、魚雷艇)一律以前述規則後加一個或兩個字母的原國籍代號,然後重新帶入一個編號。例如ZG-3UIt-25UJ-1……才怪呢,並沒有

艦艇的服役與退役

艦C實裝艦娘的生涯日期一覽表,起工/下水/完工/戰沉/除籍等日期用顏色區分

艦艇有兩個相當於生日的日期:下水日和完工日[3]。對應到艦娘的生日並沒有公認的標準,一般是哪個有gén(趣)就用哪個。比如雷與電的雙子設定來自於起工日相同,而夕立和村雨的雙子設定則來自於竣工日相同。

傳統上在船舶的下水時都會舉行隆重的下水儀式儀式,並為艦艇命名,但是後來也有改到完工日進行的。同時很多國家的艦艇在開工時就已經為艦艇定名了。

作為軍艦的話還有就役日與除籍日。就役日往往就是完工日。

退役或者戰沉的軍艦都會被除籍。軍艦戰沉後並不會被立刻除籍,事實上二戰中IJN為了隱瞞戰敗曾經長期保留某些戰沉艦的軍籍。

艦艇命名的繼承

雖然海軍艦艇會有新老更替,但艦名往往會代代相傳地保留下去,對於功勳卓著的名艦尤其如此。英美等傳統海洋大國的海軍艦名往往已經傳承了七八代甚至十幾代,如英國的威爾斯親王與美國的企業。現代中國大陸海軍的052C級濟南號驅逐艦也已經是第三代。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海軍,IJN在二戰時所使用的艦名很多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並被戰後的海上自衛隊所繼承。在遊戲中的部分角色台詞與官方漫畫《在終將平靜的海面上》中都體現了這個繼承關係。由於條約限制,海自的艦艇對外基本都自稱護衛艦,但是從其繼承的命名上可以反映出海自心中對其的實際定位。

戰後初期,海自的命名規則與二戰時期的對應關係如下:

  • 戰艦艦名(古國名)->初期海自並無適合冠以此名的大型艦艇。
  • 重巡(戰巡)艦名(山名)->直升機驅逐艦(DDH),此時的海自的直升機驅逐艦還只是如字面意思的可以帶直升機的驅逐艦罷了,如榛名級。
  • 驅逐艦名(自然現象)->通用驅逐艦(DD),如村雨級(初代)。其中戰鬥力較強的防空特化艦會冠以導彈驅逐艦(DDG)的代碼,命名也多採用舊甲驅的艦名,如天津風級導彈驅逐艦。
  • 輕巡艦名(河流名)->護衛艦(日方稱為護航驅逐艦,DE),如五十鈴級。

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金剛級、日向級等大型艦的服役,海自的艦名規則也有了一定的調整:

  • 戰艦艦名(古國名)->全通甲板式大型直升機驅逐艦(DDH),實質上已經是直升機航母,如日向級。
  • 重巡(戰巡)艦名(山名)->宙斯盾導彈驅逐艦(DDG),噸位已達巡洋艦級別,如金剛級、愛宕級。
  • 驅逐艦名(自然現象)->通用驅逐艦(DD),如村雨級(二代)、高波級、秋月級。
  • 輕巡艦名(河流名)->護衛艦(日方稱為護航驅逐艦,DE),如阿武隈級。

輔助艦艇命名則無明確對應關係,可能取材於前代艦艇的性質,如香取號訓練艦,天龍號訓練支援艦,千代田號潛艇救援母艦。

二戰潛艇往往只有編號無命名,而現代的潛艇已經是艦隊中絕對主力之一,常有與水面艦艇一樣的正式命名。
海自的潛艇命名取材於容易聯想到海水的名詞,如黑潮蒼龍

艦艇命名由來

以下匯總艦隊Collection已實裝的部分艦艇(包括外國艦)的命名由來。

戰艦

  • 長門——古代令制國的長門國,今山口縣西部
  • 陸奧——古代令制國的陸奧國,今青森+岩手+宮城+福島四縣
  • 扶桑——古代日本的別稱之一
  • 山城——古代令制國的山城國,今京都府南部
  • 伊勢——古代令制國的伊勢國,今三重縣大部
  • 日向——古代令制國的日向國,今宮崎縣大部
  • 大和——古代令制國的大和國,今奈良縣大部
  • 武藏——古代令制國的武藏國,今埼玉+東京+神奈川縣東部
  • 金剛——金剛山,位於奈良縣-大阪府
  • 比叡——比叡山,位於京都府-滋賀縣
  • 榛名——榛名山,位於群馬縣,《頭文字D》裏出現的秋名山就以榛名山為原型,現實中的榛名山也的確有一條包括五連髮卡彎在內的陡峭山路。
  • 霧島——霧島山,坐落於宮崎縣-鹿兒島縣

航母&水上飛機母艦

  • 赤城——赤城山,位於群馬縣
  • 加賀——古代令制國的加賀國,今石川縣南部
  • 蒼龍——祥瑞動物,青龍的別名
  • 飛龍——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翔鶴——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瑞鶴——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大鳳——祥瑞動物,鳳凰的別名
  • 雲龍——小說《亮劍》主人公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天城——天城山,位於靜岡縣
  • 葛城——一般認為是大和葛城山,位於奈良縣-大阪府另有伊豆葛城山,位於天城山西北;金剛山古名也叫葛城山
  • 鳳翔——祥瑞動物,字面意思原名龍飛,合起來就是「龍飛鳳翔」
  • 龍驤——祥瑞動物,意為昂首之龍
  • 祥鳳——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瑞鳳——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龍鳳——祥瑞動物,字面意思
  • 千歲——漢字詞彙,來源於「千歲鶴萬年龜」
  • 千代田——千代田城,皇居江戶城的別名
  • 大鷹——字面意思
  • 神鷹——字面意思。神鷹之名除了其本義之外,也有說法和其代號1004號艦有聯繫,因為「十四」的讀音近似「神鷹」
  • 飛鷹——字面意思
  • 隼鷹——字面意思
  • 秋津洲——古代日本的別稱之一,或本州島的別稱,來源於記紀神話
  • 瑞穗——古代日本的別稱之一,或漢字詞彙,嫩綠的稻穗之意
  • 日進——不斷地進步與成長

重巡

  • 古鷹——古鷹山,位於廣島縣山腳下就是吳鎮守府和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 加古——加古川[4],入海口位於兵庫縣瀨戶內海濱
  • 青葉——青葉山,位於京都府-福井縣
  • 衣笠——衣笠山,一說位於京都府
  • 妙高——妙高山,位於新潟縣
  • 那智——那智山,位於和歌山縣
  • 足柄——足柄山,位於神奈川縣
  • 羽黑——羽黑山,位於山形縣
  • 高雄——高雄山,位於京都府
  • 愛宕——愛宕山,位於京都府
  • 摩耶——摩耶山,位於兵庫縣
  • 鳥海——鳥海山,位於山形縣-秋田縣
  • 最上——最上川,入海口位於山形縣日本海濱,日本三大急流之一
  • 三隈——三隈川,筑後川的中游,入海口在福岡縣-佐賀縣有明海濱
  • 鈴谷——鈴谷川特米河,入海口位於俄羅斯薩哈林州亞庭灣,或鈴谷山,位於薩哈林島南部
  • 熊野——熊野川,原名新宮川,入海口位於和歌山縣-三重縣太平洋岸,或熊野山,位於和歌山縣
  • 利根——利根川,入海口位於茨城縣-千葉縣太平洋岸,日本第二長河、流域最大河流
  • 築摩——千曲川(築摩與千曲同音),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的上游,入海口位於新潟縣日本海濱

輕巡&練巡

  • 天龍——天龍川,入海口位於靜岡縣太平洋岸
  • 龍田——龍田川,又名生駒川,大和川支流,入海口位於大阪府大阪灣
  • 球磨——球磨川,入海口位於熊本縣八代海濱,日本三大急流之一
  • 多摩——多摩川,入海口位於東京都-神奈川縣東京灣準確來說是東京羽田國際機場05/23跑道的05端
  • 北上——北上川,入海口位於宮城縣太平洋岸明明是從北往南流卻叫北上
  • 大井——大井川,入海口位於靜岡縣駿河灣
  • 木曾——木曾川,入海口位於三重縣伊勢灣上游也叫做味增川(笑)
  • 長良——長良川,入海口位於三重縣伊勢灣
  • 五十鈴——五十鈴川,入海口位於三重縣伊勢灣,伊勢神宮在此設立了淨手區域千斗五十鈴
  • 名取——名取川,入海口位於宮城縣太平洋岸
  • 由良——由良川,入海口位於京都府日本海濱舞鶴鎮守府就在附近
  • 鬼怒——鬼怒川,利根川支流
  • 阿武隈——阿武隈川,入海口位於宮城縣太平洋岸
  • 川內——川內川,入海口位於鹿兒島縣東中國海濱
  • 神通——神通川,入海口位於富山縣日本海濱
  • 那珂——那珂川,入海口位於茨城縣太平洋岸入海口旁就是大洗町,少戰艦C聯動不可避
  • 夕張——夕張川,石狩川支流,入海口位於北海道日本海濱
  • 大淀——大淀川,入海口位於宮崎縣太平洋岸
  • 阿賀野——阿賀野川,入海口位於新潟縣日本海濱
  • 能代——能代川,米代川的河口處,入海口位於秋田縣日本海濱
  • 矢矧——矢矧川,又名矢作川,入海口位於愛知縣三河灣
  • 酒匂——酒匂川,入海口位於神奈川縣太平洋岸
  • 香取——香取神宮,位於千葉縣香取市
  • 鹿島——鹿島神宮,位於茨城縣鹿島市與香取由JR鹿島線相連

驅逐艦

神風級
  • 神風——神來之風,另有一意是指當年拯救日本免於蒙古侵略的颱風神風特攻隊取名亦從此出
  • 朝風——早晨刮的涼風
  • 春風——春天吹拂的風
  • 松風——吹過松樹的風,松籟
  • 旗風——使旗子隨風飄動的風
睦月級
  • 睦月——一月的別稱
  • 如月——二月的別稱
  • 彌生——三月的別稱
  • 卯月——四月的別稱
  • 臯月——五月的別稱
  • 水無月——六月的別稱
  • 文月——七月的別稱
  • 長月——九月的別稱
  • 菊月——九月的別稱,一說為十月的別稱
  • 三日月——舊曆3日的月亮(新月)
  • 望月——舊曆15日的月亮(滿月)
吹雪級
  • 吹雪——伴隨強風的降雪或積雪,即暴風雪跟雪風關係不可避
  • 白雪——雪的又名
  • 初雪——降在山頭的雪
  • 深雪——積的很厚的雪廢話
  • 叢雲——群聚的雲團,或是高積雲的俗稱
  • 薄雲——雲層薄而廣布的雲團,即卷層雲
  • 磯波——拍打在礁石上的海浪
  • 浦波——沖拍海岸的波浪
綾波級
  • 綾波——重疊的波浪
  • 敷波——頻密的波浪
  • 天霧——出現天空被雲霧所遮擋而變得渾濁不明的景象
  • 狹霧——出現在秋天的霧靄天氣
  • 朧——模糊不清的月光
  • 曙——黎明
  • 漣——水面的小波浪(漣漪)
  • 潮——字面意思
曉級
  • 曉——黎明
  • 響——響聲
  • 雷——字面意思
  • 電——字面意思
初春級
  • 初春——早春
  • 子日——天干地支記日時,地支為子的日子
  • 若葉——新葉,嫩葉
  • 初霜——秋去冬來的第一場霜降臨的日子
  • 有明——月亮尚未落下的黎明,也是東京都的地名因此和某練巡扯上關係
白露級
  • 白露——露的美稱
  • 時雨——晚秋至初冬之間,偶然落下、忽降忽止的瀝瀝小雨
  • 村雨——陣雨,強度很大但是很短的雨
  • 夕立——夏季午後的驟雨
  • 春雨——春天的雨
  • 五月雨——梅雨
  • 海風——字面意思
  • 山風——從山上刮下來的風
  • 江風——字面意思
  • 涼風——夏末吹起的涼爽的風
朝潮級
  • 地球上的海水或江水,受到太陽、月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轉的影響,在每天早晚會各有一次水位的漲落,這種現象,早稱之為潮,晚稱之為汐。
  • 朝潮——早上的潮水
  • 大潮——潮的大小由月亮與太陽的相位(黃經差)決定,日本水路協會海洋情報研究中心利用「MIRC方式」計算得出,當黃經差為163 ~ 211度和343 ~ 31度時為大潮
  • 滿潮——指在潮汐漲落過程中,海水水面上升達最高的位置,又名「高潮(こうちょう)・満潮(まんちょう)・満ち潮(みちしお)
  • 荒潮——指在潮汐漲落過程中,海水水面上升達最低的位置,又名「低潮(ていちょう)・干潮(かんちょう)・引き潮(ひきしお)
  • 朝雲——早晨之雲,字面意思
  • 山雲——山間之雲,字面意思
  • 峯雲——峰間之雲,字面意思
  • 霞——霞分朝霞和晚霞,是太陽光斜照至地球時遇到懸浮在大氣層高處的細小塵粒產生散射而成的彩色光輝,而其通常會在日落後在雲層最高處之上形成
  • 霰——又稱為軟雹,由過冷水滴凝固在雪花上、形成直徑2到5毫米的球狀固體,形似霜凇、質軟易碎,白色不透明,為固態降水的一種
陽炎級
  • 陽炎——天氣熱沒風時地面被曬得很燙了導致空氣加熱折射率改變,由此在地面附近出現物體看起來飄忽不定的大氣光學現象
  • 不知火——夜晚的海市蜃樓現象,在九州的八代海、有明海可以見到
  • 黑潮——一支太平洋暖流,即日本暖流
  • 親潮——一支太平洋寒流,即千島寒流
  • 初風——某個季節時第一次出現的風,大多時候指秋季
  • 雪風——夾帶雪的暴風跟吹雪關係不可避
    • 丹陽——字面意思。另有同名江蘇省下轄縣級市,即丹陽市
  • 天津風——高空中吹過的風
  • 時津風——時機恰好時吹過的風
  • 浦風——海邊吹過的風
  • 磯風——磯石很多的海岸上吹來的風
  • 濱風——意思同上
  • 谷風——從山谷中吹上去的風或者山谷中的風
  • 野分——能將野草吹得分開的風,即是指颱風暴風,特指秋天到初冬這一時段
  • 嵐——暴風雨
  • 萩風——吹過萩田的風,萩是指一種能作為秋天代表的植物
  • 舞風——旋風
  • 秋雲——秋天朗空上的薄雲
夕雲級
  • 夕雲——夕陽西下時的雲彩
  • 捲雲——捲軸一般的雲彩,應該是形容的弧狀雲現象
  • 風雲——即將颳起強風前出現的預兆性的雲彩
  • 長波——波長比水深長的波浪,通常指潮汐波
  • 高波——很高的波浪
  • 藤波——藤花波浪
  • 濱波——衝擊海岸的波浪
  • 岸波——拍打在海岸上的波浪
  • 衝波——同磯波,海岸獨有的波浪總稱,波浪高但在到達海岸附近會破碎
  • 早波——海岸上的波浪
  • 朝霜——清晨的寒霜
  • 早霜——提早而來的寒霜,不過可能也有「稍縱即逝的寒霜」的釋義
  • 秋霜——秋天的寒霜
  • 清霜——清澈的,毫無雜質的寒霜
秋月級
  • 秋月——秋夜的月亮
  • 照月——夜空極度明亮的月亮
  • 涼月——讓人感覺清涼的月光
  • 初月——形狀如鈎的月亮
島風級
  • 島風——島上吹來的風,或是在島上吹的風
松級
  • 松——即松樹
  • 竹——即竹

海防艦

  • 占守——占守島舒姆舒島,屬於千島群島,位於千島群島東北如今是日本承認的俄羅斯領土
  • 國後——國後島庫納施爾島,屬於千島群島,北方四島之一,位於北海道島東北,其面積在北方四島中僅次於擇捉島現被俄羅斯實際控制
  • 八丈——八丈島,屬於伊豆群島,位於東京南300公里的海面上,該島也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一部分
  • 石垣——石垣島,屬於琉球群島,位於八重山群島南方,日本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領土
  • 擇捉——擇捉島伊圖魯普島,屬於千島群島,北方四島之一,位於南千島群島,為千島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現被俄羅斯實際控制
  • 松輪——松輪島馬圖阿島,屬於千島群島,位於千島群島中部的無人居住的島嶼,其中島嶼西北角的薩雷切夫火山是千島群島中最活躍的火山之一現被俄羅斯實際控制
  • 佐渡——佐渡島,屬新潟縣佐渡市管轄,位於日本海東部
  • 對馬——對馬島,屬長崎縣對馬市管轄,位於九州島北方玄界灘以西,為日本列島第8大島嶼
  • 平戶——平戶島,屬長崎縣平戶市管轄,位於九州島北松浦半島以西,為日本列島第20大島嶼
  • 福江——福江島,屬長崎縣五島市管轄,位於日本長崎縣西部海域五島群島的島嶼之一,為日本國內第11大島嶼
  • 日振——日振島,屬愛媛縣宇和島市管轄,位於自愛媛縣最西端
  • 大東——大東群島,屬琉球列島,位於沖繩群島東方的島嶼群,包括北大東島、南大東島以及沖大東島,因島嶼數目不多,常被當作沖繩群島的子群島,但也有將其視為獨立群島的分類
  • 御藏——御藏島,屬伊豆群島,位在菲律賓海
  • 屋代——屋代島,位於瀨戶內海,因為古代為周防國的一部分又名周防大島

特種船

  • 明石——明石海峽,位於兵庫縣南部本州島與淡路島之間
  • 間宮——間宮海峽,又稱韃靼海峽,位於俄羅斯薩哈林島與歐亞大陸之間
  • 伊良湖——伊良湖水道,位於三重縣和愛知縣之間,太平洋與伊勢灣的接口
  • 速吸——速吸瀨戶,位於愛媛縣與大分縣之間明石海峽古代也叫速吸之門
  • 神威——源於神威岬,其位於積丹半島西北部,突入日本海
  • 大鯨——字面意思,就是很大的鯨魚
  • 迅鯨——字面意思,就是很快的鯨魚
  • 秋津丸——「xx丸」乃陸軍船舶慣用命名方式,「秋津」的意思參照「秋津洲」
  • 神州丸——「xx丸」乃陸軍船舶慣用命名方式,「神州」為日本的古稱,有「天皇(神)所在之州」的意思在。

海外艦船

  • Kriegsmarine戰爭海軍

俾斯麥Bismarck——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德意志帝國前任宰相,是德國現代化改革的推動者,素有「鐵血宰相」之稱。

齊柏林伯爵Graf Zeppelin——斐迪南·馮·齊伯林伯爵,德國貴族、飛行員和工程師,設計建造了著名的齊柏林飛艇,並創立了齊柏林飛艇公司。

尤金親王Prinz Eugen——弗朗索瓦·歐根·薩伏伊·卡里尼昂親王,神聖羅馬帝國(註)德意志前身元帥,被拿破崙譽為「值得自己效仿的七大前輩名將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意大利輕巡Eugenio di Savoia中文也譯作歐根親王。

Z1(萊伯雷希特·馬斯Leberecht Maass)——1934年型驅逐艦1號艦,得名於1914年8月戰死於赫爾戈蘭灣海戰中的萊伯雷希特·瑪斯海軍少將。

Z3(馬克斯·舒爾茨Max Schultz)——1934年型驅逐艦3號艦,得名於1917年日1月率領V-69號魚雷艇與英軍交戰陣亡的馬克斯·舒爾茨少校萊伯雷希特·瑪斯海軍少將的直屬部下

  • Regia Marina意大利皇家海軍

利托里奧Littorio——源自拉丁語「Lictor」,意為護衛當權者的刀斧手,所持之束棒Fasces即為「法西斯Fascist」詞源。

羅馬Roma——古羅馬帝國及意大利王國首都。

天鷹Aquila——又譯為鷲座(天鷹座),Aquila乃意大利語,意為「鷲」或「雕」。

扎拉Zara——意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據點城市二戰後劃歸克羅地亞

波拉Pola——伊斯特拉半島南端的意大利城市二戰後劃歸克羅地亞

西北風Maestrale——意為從羅馬方向吹來的風。在中世紀人的觀念里,古羅馬是「全民族之師」(Maestro di Popoli),簡略為Maestrale,即來自尊師所在的方位。

東北風Grecale——往南馬爾他島吹來的風,風名源自希臘的札金索斯島。可能就是聖經.使徒行傳中提及的狂風「友拉革羅」。

西南風Libeccio——以出亞得里亞海到地中海中心一帶為基點,從利比亞方向吹來的風非洲風即為西南風。

東南風Scirocco——來自撒哈拉地帶的乾熱地中海風,在北非及南歐可能演變成颶風。絕對和福斯某車款以及某個吃西瓜冰的男人沒關係

路易吉·托雷利Luigi Torelli——19世紀意大利政治家,組織發動了反對奧地利統治的1848年米蘭起義,成為意大利一系列統一戰爭的導火索,並於統一後擔任工商大臣一職。

阿布魯齊公爵Luigi di Savoia Duca degli Abruzzi———時任西班牙王子兼當時意大利國王的堂弟路易吉.阿梅迪奧,此人也是知名的探險家。

朱塞佩.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協助薩丁尼亞王國在19世紀中葉統一意大利的功臣之一。

  •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СССР蘇聯海軍

Верный——可信賴的;值得信賴的,俄語單詞,改名前為舊日本海軍賠償艦「響」。

甘古特Гангут——俄語中對芬蘭漢科半島的稱呼。或指大北方戰爭中的一次重大海戰,俄國海軍在此役取得初次勝利。

十月革命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正式名稱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Вели́кая Октя́брь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其為人類史上第一次由無產階級發動,並且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端。

塔什干Ташкент——艦名源於加盟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也有源於俄國內戰中的同名功勳艦的說法。

  • United States Navy美利堅合眾國海軍

艾奧瓦Iowa——艾奧瓦州,又稱艾奧瓦州,聯邦州之一,位於美國中部,首府為得梅因Des Moines

薩拉托加Saratoga——美國紐約州下轄的一個縣。北美獨立戰爭時期,曾在這裏發生過著名的「薩拉托加戰役」。

無畏Intrepid——又譯「勇猛」,英語單詞。艦名與英國的無畏艦Dreadnought有所不同。

甘比爾灣Gambier Bay——美國阿拉斯加州海軍部島內一海灣。和某個西非國家無關

塞繆爾·B·羅伯茨Samuel B. Roberts——美國海軍內的一名「希金斯」車輛人員登陸艇(LCVP)舵手的名字。

佛萊契爾Fletcher—— 法蘭克.F.佛萊契爾,一戰時的美國海軍司令。

約翰斯頓Johnston——約翰·V·約翰斯頓,美國海軍中尉,這艘船是第一艘以他命名的美國海軍船艦。

休士頓Houston——美國德州的核心都市,全美第四大城。

亞特蘭大Atlanta——美國喬治亞州的核心都市,全美第九大城。

南達科他South Dakota——聯邦州之一,位於美國中西部。

海倫娜Helena——美國蒙大拿州的首府,盛產銀礦。

大黃蜂Hornet——即虎頭蜂,一種兇猛的社會性昆蟲。

華盛頓Washington——位於美國本土西北方的州,氣候陰雨,伐木業盛行。西北第一大城西雅圖即位於此州。


  • Royal Navy英國皇家海軍

厭戰Warspite——Spite有厭煩、憎恨之意,根據艦銘(Belli dura despicio)也可翻譯成蔑戰。

皇家方舟Ark Royal——Ark指《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記載的諾亞方舟,希伯來語中與「箱子」為同一詞彙,因此得名舟。

納爾遜Nelson——霍雷肖·納爾遜勳爵,英國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著名海軍將領、軍事家,於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率領英國皇家海軍擊潰拿破崙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迫使拿破崙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但己卻在戰鬥中身亡。

傑維斯Jervis——聖文森特伯爵約翰·傑維斯,在聖文森特角海戰中打敗法西聯合艦隊的英國皇家海軍元帥。

雅努斯Janus——古羅馬的門神,是該文明最先出現的原創神祇。英文的「一月」(January)一詞即以之命名。

珀斯Perth——澳洲西北方的大城,今天西澳大利亞的首都所在。

謝爾菲德Sheffield——座落英格蘭中部的工業大城。

  • Marine Nationale法國國家海軍

特斯特長官Commandant Teste——保羅·特斯特海軍少校,法國海軍航空兵先驅及試驗領導者,在1925年的一次飛行事故中喪生。

黎希留Richelieu——17世紀法國政治家、紅衣主教,主導發動了三十年戰爭,成功打破哈布斯堡家族對法國的包圍圈,是17至18世紀法國奪取歐陸霸權的奠基人。

  • Svenska marinen瑞典皇家海軍

哥特蘭Gotland——哥特蘭島,是瑞典以及波羅的海最大的島嶼。

  • Koninklijke Marine荷蘭皇家海軍

德.魯伊特De Ruyter——米希爾·德·魯伊特(Michiel de Ruyter),荷蘭海軍17世紀的海軍上將,屢敗英國以及法國保衛祖國。

軍機的命名標準

日系軍機命名辦法

1920年後,日本海軍按戰前日本舊曆(以日本第一個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即位,皇記元年)的最後兩位數或一位數,根據飛機入役的時間決定飛機的年代型號。
「九九」式艦載俯衝轟炸機(九九式艦爆),即皇記2599年——公元1939年入役。
「零」式艦載戰鬥機,即皇記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稱為「0」式而不是「00」式。
「二」式大艇,即皇記2602年——公元1942年入役。
30年代後期,為了描述飛機的改型,日本海軍在飛機型號後又增加了改型描述碼,用兩位阿拉伯數字代表飛機機身(機翼)和發動機改型。
例如:「0」式11型戰鬥機,是「0」式的第一種型號,而21型是第二種改型(2代表飛機的機身已經改進,事實上飛機的機翼外改為可以摺疊,1代表發動機未改進)。
52型是機身進行了5次改進、發動機改進了2次。
進一步的改進以相當於英語ABC和漢語甲乙丙的日語字符表示,列在名稱的最後。
一般格式為「飛機類型代碼/型號序列/製造廠編碼/改型 系統」。
從1931年起,日本海軍給每一種新設計的飛機,不論是設計計劃和試驗機,都按昭和年代(即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的年號)給予一個編號---「#」試####機。例如:「0」式艦載戰鬥機在1937年設計,當年是昭和12年,所以又稱為「12」試艦載戰鬥機。

海軍軍機記號命名方式

機種

A:艦上戰鬥機
B:艦上攻擊機(以雷擊為主的艦載機[5]
C:艦上偵察機
D:艦上爆擊機(以俯衝轟炸為主的艦載機)
E:水上偵察機(遊戲內額外分出的水爆類中,瑞雲屬於水偵類,而晴嵐由於其設計目的的緣故屬於特殊攻擊機類)
F:水上觀測機(本機種實際服役的只有零式水觀一種,遊戲內併入水偵分類)
G:陸上攻擊機(以雷擊為主的陸基機,由於同樣能夠執行戰略轟炸任務所以連山、富岳等大型轟炸機在立項時也歸入此類。此名稱只對日本海軍研發的機型使用,包括日本陸軍在內的其他來源的陸基轟炸機均被稱為陸上爆擊機)
H:飛行艇(以機身着水的水上飛機,與之相對應的是以安裝在機翼下的浮筒着水、機身不着水的浮筒式水上飛機。日語中的水上機一詞只指代後者)
J:陸上戰鬥機(以在陸地機場使用為前提立項的戰鬥機,遊戲內的日系局地戰鬥機均屬於此類)
K:教練機
L:運輸機
M:特殊攻擊機(正確斷句是特殊/攻擊機,不是特殊攻擊/機。雖然這個分類下確實有特攻機,不過特攻的全稱是特攻擊不是特攻擊,二者不等價)
MX:特種用途飛機(滑翔機均被劃入此類,著名的特攻機櫻花是滑翔機類)
N:水上戰鬥機
P:陸上爆擊機[6]
Q:哨戒機(反潛巡邏機,實際定案的三種均為陸基機,實際服役的只有東海一種)
R:陸上偵察機
S:夜間戰鬥機

製造所

A——愛知航空機
G——日立航空機(東京瓦斯電機)
H——廣空廠
M——三菱重工(三菱航空機)
K——川西航空機
N——中島飛機
P——日本飛機
S——佐世保(大村)天空廠
Si——昭和飛機
W——九州飛機(渡邊煉鐵工廠)
D——美國道格拉斯(註)此處僅指IJN從美國道格拉斯制客機DC-3仿製的「零式運輸機」,海軍標識為L2D
V——美國塞巴斯蒂安(註)此處僅指海軍陸基航空兵在侵華戰爭初期時從美國引進的少量2PA(P-35的雙座版),海軍標識為A8V
He——德國亨克爾(註)此處僅指海軍陸基航空兵在侵華戰爭初期時從納粹德國引進的少量He112,海軍標識為A7He1

示例

九七式飛行大艇:H6K4
H——水上飛機
K——川西航空機生產
4——改型四

H6K4-L則表示這種飛機的運輸改型(L)

1942年後的日本海軍軍機命名方式(注意,此非日式武器的命名基準

1942年之後,日本海軍放棄了原本的皇紀紀元命名法,改為按照機種起正式名稱(陸軍戰鬥機的「隼」「疾風」等均為愛稱,並非正式命名),大致的命名法則如下。

機種 命名基準 示例 備註
甲戰 烈風強風、陣風 戰鬥機(含水戰、艦戰和極少數的陸基戰鬥機)
乙戰 雷電 雷電、天雷、紫電震電 局地戰鬥機(截擊機)
丙戰 月光極光 夜間戰鬥機(實際投入戰鬥的夜戰幾乎都是現有機型的改型)
偵察機 彩雲紫雲景雲
攻擊機 深山、天山、深山、連山 雖然原則上攻擊機是以雷擊為主的,不過陸攻由於大型機本身的高航程也可以擔任戰略轟炸任務
俯衝轟炸機 流星彗星銀河、明星 銀河為可以攜帶魚雷的俯衝轟炸機,命名較為特殊。
哨戒機 海、洋 東海、大洋 反潛巡邏機
運輸機 天空 晴空、蒼空
特殊攻擊機 橘花櫻花、梅花 注意!特殊攻擊機不等於特攻機!但是櫻花(全名「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日語:桜花おうか)的確是專為神風特攻隊而設計的特攻機。實質上,這是一種由人操縱進行自殺攻擊用的空對地導彈。

陸軍軍機記號命名方式

陸軍機的名稱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代表其在陸軍內部的計劃號,一律以キ+計劃列入順序編碼的形式記錄,類似海軍機的簡稱學名(注意:此計劃號僅指列入計劃時的編號,與完成的時間沒有關係,後出的飛機編號靠前的情況是可能發生的);如果該計劃進入了實際量產,則會根據其開始量產的年份帶入皇紀紀年法+機種名稱作為其正式名稱;除此之外,如果是在前線受到好評或者在出現時就被寄予厚望的機型,還會給予一個官方暱稱,沒有特別的規則。在此機基礎上的改型編號在三個部分上均可以標註,如「キ43-III-甲(Ki-43-IIIa)」「一式戰鬥機三型甲」「隼三型甲」。當飛機進行比較大的改動、或改變用途時,也可能連計劃號都向前變更。

美系軍機命名辦法

美軍的飛機命名編號在1962年三軍統一命名法前後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會出現戰前戰後同樣編號的飛機的情況(主要出現在陸軍航空隊→空軍上,跟海軍撞名的概率不大),此處僅涉及三軍統一命名法之前。在1962年之前,美國的海軍航空兵(USNAC)和陸軍航空兵(USAAC)→陸軍航空軍(USAAF)→空軍和IJA與IJN一樣,採用兩套不同的命名方式,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計劃中的機型標識為正常的飛機編號前綴一個X或Y(這一點在三軍統一命名之後依然如此)。有趣的是,美日軍機的命名方式也頗為相似——海軍機都是「機種-計劃號-公司代碼-改型編號-轉用(如果有的話)」的排列順序,只不過USNAC的命名方式中的計劃號是按「每個公司在該機種的計劃號」,而IJNAC是「該機種整體的計劃號」,且USNAC的轉用不是指機種,這樣的區別而已;陸軍機也有一個相同點:都是不寫入公司名直接按計劃號排列,無論是否進入量產,只不過USAAF標註了機種而已。在三軍統一命名之前,兩軍內部也進行過一些小規模的機種名稱調整:如在二戰結束後,海軍計劃中的重型魚雷-常規轟炸兩用機的機種編號由BT(bombing-torpedo)改為A(attacker),陸軍的戰鬥機編號則由P(pursuit)改為F(fighter)等;在戰前也有過若干調整,此處不再涉及

海軍軍機通俗命名方式

嚴格說來其實沒有一定之規,主要看公司的習慣:如格魯曼的飛機往往以貓或者其它貓科動物命名、柯蒂斯的俯衝轟炸機都叫「地獄俯衝者」偵查觀測機都叫「海鷗」而麥克唐納的戰鬥機多以幽靈鬼怪的名稱命名等。

機種

基本原則:
F:戰鬥機
B:轟炸機
T:魚雷機
S:偵察機
O:觀測機
R:運輸機
P:反潛巡邏機(二戰後改為"S")
J:雜役機
N:教練機

在此基礎上衍生機種
BF:戰鬥轟炸機(太平洋戰爭時已淘汰)
TS:魚雷偵察機(太平洋戰爭時已淘汰)
TB:魚雷-常規轟炸機(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主力魚雷機)
SB:偵查-轟炸機(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主力俯衝轟炸機,兼用於艦載偵察機)
OS:觀測-偵察機;SO:偵查-觀測機(……別問我這倆怎麼區分,看訂單嘍)
PB:哨戒-轟炸機(基本均為重型機,如雙發的卡特琳娜、四發的解放者,對解放者)
BT:轟炸-魚雷機(太平洋戰爭中開始研發,比起TB編號的來載重量明顯提升,戰後改為「A」編號,即攻擊機)
SN:偵查-教練機
PTB:哨戒-魚雷-常規轟炸機(……實際上就是早期的大型飛行艇,類似德國的He115或荷蘭的福克T.VIII之類。最後沒有進入實際應用)

製造所

A——布魯斯特
B——波音
C——柯蒂斯
D——道格拉斯
E——派珀
F——格魯曼貓奴
G——固特異
H——麥克唐納
J——北美航空
K——艦隊之翼
L——貝爾
M——通用
N——塞巴斯蒂安
O——洛克希德
P——皮亞塞茨基直升機
R——萊安
S——西科斯基直升機
U——錢斯·沃特
V——織女星
Y——團結飛行公司

陸軍軍機記號命名方式

如前所述,USAAC的軍用機記號是機種後面直接接計劃編號,不管是否進入實際應用。該編號陸軍與海軍不通用。在1924年前,機種編號後面還要接一個字母表示其是液冷還是氣冷,此後廢止;1947~1948年還有一次僅涉及機種編號的改變。此處僅涉及1924年後、1948年前的。

機種

P:追擊機(1948年後改為F「戰鬥機」,之前的只是前綴字母改變,其餘不變,後同)
F:航拍偵察機(1947年改為R「偵察機」)
A:攻擊機(此處指輕轟炸機,包括俯衝轟炸機)
B:轟炸機(此處指中、重轟炸機,包括戰略轟炸機)
C:運輸機
H:直升機
R:旋翼機
BC:基本戰鬥教練機
AT:高級教練機
BT:基礎教練機
PT:初等教練機

德系軍機命名辦法

納粹治下的所有飛機無論軍用還是民用,只要得到納粹資金支持一律進入全國編號,該編號在前期和IJA類似也是依照列入計劃時的編號來,但後來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大改的飛機直接在原有的編號基礎上百位數提升的情況(如:Ju290是Ju90的升級版、Ju390是Ju290的六發化等);飛機的學名包括前綴和後綴,前綴代表的是其設計公司或設計師(只有哥達汽車所屬的設計師霍騰兄弟、阿爾伯特·卡爾科特和福克沃爾夫所屬的設計師庫爾特·譚克擁有過獨立於公司的前綴(註)注意:威利·梅塞施密特不算,他的飛機以Me為前綴時其所屬已經名為梅塞施密特飛機廠了),後綴則表徵其改型:一般改型是按照ABCD+數字往下排的,但如果是轉作他用的計劃機,則有可能使用獨立的計劃用後綴,如W:Wasserflugzeug(水上機)、X:X-Motor(星形引擎(註)所謂的星形引擎基本均為氣冷,包括納粹德國在內的歐洲大陸氣冷引擎並不怎麼發達,至於用寶馬801改的「液冷星形引擎」寶馬803嘛……)、Z:Zwilling(雙體機(註)兩架同型的飛機機體平行耦合在一起形成重型戰鬥機。相比於單體機,火力和航程提升、機動性顯著下降,基本均用於截擊、夜間戰或護航)、TL:Turbo-Lader(噴氣引擎)等,具體可見此處。部分飛機會擁有自己的暱稱,一般沒什麼一定之規,多數為鳥類。

製造所

Ju=容克斯飛機
Bf→Me=巴伐利亞飛機廠→梅塞施密特飛機廠(註)有一些資料文獻中將Bf109寫作Me109,甚至出現Bf與Me混用的情況。經考據,機型前綴應以1938年2月梅塞施密特接管巴伐利亞飛機廠並更名為節點,無論改型生產的時間為何時。在1938年梅塞施密特接手巴伐利亞飛機廠之後設計並製造的飛機型號前綴為Me,例如Me410(1942年首飛)、Me262(活塞型1941年首飛,噴氣型1942年首飛);1938年之前巴伐利亞飛機廠時期梅塞施密特設計並製造的飛機前綴為Bf,例如Bf109(1935年首飛),Bf110(1936年首飛)
Fw=福克沃爾夫飛機
He=亨克爾
Ar=阿拉多飛機廠
BV=布洛姆和沃斯
Fi=菲施勒
Do=多尼爾飛機廠
Hs=亨舍爾汽車
Go=哥達汽車
Bü=比克爾飛機
FA=福克艾徹格里斯直升機
Fl=安東·福雷伊泰納飛機
Ho:霍騰(哥達汽車所屬)
La:阿爾伯特·卡爾科特(哥達汽車所屬)
Ta:譚克(福克沃爾夫所屬)

法、意、西系軍機命名辦法

大體與德系的相似,由製造者標識、編號、改型編號三部分組成學名,部分飛機擁有自己的暱稱且沒有一定之規。但是在學名方面比德國要自由得多,製造者用公司名還是設計師名、編號使用多少號、改型依照什麼來命名等都比較隨意,換個引擎就改編號的情況也十分常見G.55「人馬座」的改型——G.55N:艦載(Navale)版、G.55S:魚雷機(Siluro)版,以上還挺正常的?接下來……G.56:引擎換成DB603的版本、G.57:引擎換成菲亞特G.83氣冷引擎的版本、G.58:雙體版;G.59:戰後換成英制勞斯萊斯梅林引擎的教練機版本、G.60:前述的再武裝版、G.61:引擎換成美版梅林引擎的版本……暈了沒?(這個是AutoCAD的常見情況,文件保存的不同版本為drawing 1.2.3.....。

製造所

S=SIAI=意大利飛機與水上機廠
SM=Savoia-Marchetti=馬爾切蒂航空(後與SIAI合併)
Re=Reggiane=雷賈納
Ro=Romeo=羅梅歐
A=Ansaldo=安薩爾多(與菲亞特聯產)
G:朱塞佩·加布里埃利沒錯,這位姓加百列。(屬於菲亞特)
M.C:馬里奧·卡斯托爾迪(屬於瑪奇)
D=德瓦蒂納
Br=布雷蓋
Laté=拉泰科埃爾
CAN=法國國營北部飛機社
CAC=法國國營中部飛機社
SE=法國國營東南飛機社
SO=法國國營西南飛機社
CAO=法國國營西部飛機社
CAM=法國國營南部飛機社
(因公司數目眾多,待補)

海域歷史原型

以下按照海域開放先後順序排列,地圖名稱有原型的附解說。[7] [8]

鎮守府海域

  • 1-1 鎮守府正面海域(近海警備)

疑為沒落行動,是二戰末期盟軍準備與舊日本帝國陸軍發生的戰鬥,設想中的慘烈程度超過了以前的任何一場戰役。然而它終究沒有發生

  • 1-2 西南諸島海域(西南諸島海域警備)

台灣空戰,1944年10月12日至16日,日本陸基航空隊與美國海軍航母機動部隊在台灣以東洋面上空發生的戰鬥,是捷號作戰的前奏。

  • 1-3 制油所地帶沿岸(海上護衛作戰)

南號作戰,全稱南方動脈輸送路線護衛強化作戰,是從1945年1月底至3月底,從新加坡方面向日本本土運輸石油等物資的作戰。總計向本土運輸了16.8萬噸石油,後因美軍沖繩登陸而取消。

  • 1-4 西南諸島防衛戰(南1號作戰)

南方作戰,是日軍從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對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嶼的一系列侵略作戰的總稱。

  • 1-5 鎮守府近海(鎮守府近海對潛哨戒)

無原型。推測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台灣海峽至日本近海一帶海域。

  • 1-6 鎮守府近海航路(輸送船團護衛作戰)

疑為北號作戰,是從1945年2月10日至20日,將日本海軍殘留在東南亞的艦艇搭載物資送回本土的運輸作戰,是日本海軍最後一次成功的作戰。

西南諸島海域

此關卡所有地圖名稱皆與日俄戰爭中日本聯合艦隊全殲帝俄波羅的海艦隊的對馬海戰(又稱日本海海戰)有關。

  • 2-1 金蘭半島(カ號迎擊戰)

金蘭灣,位於越南南部,是越南重要軍港,波羅的海艦隊曾從此經過。原型疑為明號作戰,乃1945年3月9日至5月15日,日軍鎮壓並消滅法屬印度支那的維希法國投誠軍隊的作戰。此戰導致法屬印支的解體。

  • 2-2 巴士島海域(柳輸送作戰)

巴士海峽,位於台灣島和菲律賓巴坦群島之間的海峽,波羅的海艦隊曾從此經過。戰役無原型。

  • 2-3 東部奧廖爾海(O1號作戰)

奧廖爾為俄國城市名,有同名的波羅的海艦隊下屬醫療船。原型為多號作戰,又稱奧爾莫克灣海戰,是從1944年10月29日至12月14日,日本海軍向雷伊泰島數次輸送增援部隊的作戰。

  • 2-4 沖之島海域(あ號艦隊決戰)

沖之島位於福岡縣海岸的玄界灘上,是對馬海戰發生地。原型為あ號作戰,乃日本海軍預想在馬里亞納群島或加羅林群島與美國海軍機動部隊進行決戰的作戰。後引發馬里亞納海戰,又稱菲律賓海海戰,使得日本完全喪失西太平洋的控制權。

  • 2-5 沖之島洋面(沖之島洋面戰鬥哨戒)

無原型。地圖位置在2-1~2-4的東側。

北方海域

此關卡前三張地圖名稱與海洋魚類有關。

  • 3-1 毛裏海(毛裏海哨戒)

毛里為英語Moray音譯,意為鯙,廣東地區又稱油𩺬。原型為阿圖島海戰,又稱科曼多爾群島海戰,為1943年3月27日,美國海軍阻止日軍向阿留申群島投送兵力而發動的海戰。此役日軍大敗,導致後來駐守阿圖島的日軍玉碎。

  • 3-2 基斯島海域(基斯島撤退作戰)

基斯為日語キス音譯,即鱚,又稱沙鮻,俗稱沙腸仔。原型為基斯卡島撤退作戰,乃1943年7月29日,日軍守備隊從阿留申群島的基斯卡島全員無傷亡撤離的作戰,被稱為「奇蹟的作戰」。

  • 3-3 阿爾方西諾方面(阿爾方西諾方面開拓)

阿爾方西諾為英語Alfonsino音譯,即紅金眼鯛。原型為阿留申群島戰役,是從1942年6月3日荷蘭港空襲至1943年8月15日茅舍行動,日美兩軍於阿留申群島展開的一系列戰鬥的總稱。

  • 3-4 北方海域全域(北方海域艦隊決戰)

原型為阿留申攻略作戰,又稱荷蘭港戰役,乃1942年6月3日至7日,日軍對阿留申群島展開的空襲與登陸行動。此役阿留申群島重要港口荷蘭港遭到空襲,最西端的阿圖島與基斯卡島被日軍佔領,但也發生了「古賀零式機」事件,使得零式戰機的弱點曝光。

  • 3-5 北方AL海域(北方海域戰鬥哨戒)

無原型。Boss點左側的島嶼是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烏納拉斯卡島。

西方海域

  • 4-1 加姆島攻略作戰

加姆為爪哇諧音,爪哇島是荷屬東印度(今印尼)島嶼,島上有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泗水、三寶壟、萬隆等重要城市。原型為泗水海戰,又稱爪哇海戰役,乃1942年2月27日至3月1日,日軍爪哇島攻略部隊與盟軍ABDA艦隊在荷屬東印度泗水海域展開的戰鬥,此役盟軍大敗,日軍成功登陸並佔領爪哇島。

  • 4-2 咖喱洋壓制戰

咖喱疑為馬來亞諧音,馬來亞是馬來半島南部地區(不包括新加坡)的名稱。原型為馬來海戰,為1941年12月10日,日軍航空部隊對英國遠東艦隊(又稱Z艦隊)實施的空襲。此役為英軍在遠東自鴉片戰爭以來首次重大戰敗,極大地衝擊了英國在亞洲的殖民體系,成為亞洲殖民地解放運動的開始。

  • 4-3 里蘭卡島空襲

里蘭卡為斯里蘭卡諧音,斯里蘭卡古稱錫蘭,位於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上,被稱為「印度洋珍珠」。原型為錫蘭海戰,又稱印度洋空襲,乃1942年4月5日至9日,日軍航母機動部隊與英國遠東艦隊在錫蘭島附近海域發生的戰鬥。此役暴露了日軍機動部隊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後來中途島戰役的慘敗。

  • 4-4 加斯加達馬海戰

加斯加達馬為馬達加斯加諧音,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東南、印度洋西南,當時為維希法國統治。原型為馬達加斯加島戰役,乃1942年5月5日至11月6日,日軍與盟軍圍繞該島以及西印度洋海上航線的控制權展開的一系列戰鬥的總稱,此役日軍戰敗,英國確保了盟軍在西印度洋的航行安全。

  • 4-5 咖喱洋里蘭卡島海域(深海東洋艦隊漸減作戰)

里蘭卡島為斯里蘭卡島諧音。地圖boss點約位於科倫坡位置。原型為復活節襲擊(Easter Sunday Raid),日本機動部隊於1942年4月5日(該日為復活節星期天)對英屬科倫坡軍港發動空襲,擊沉1條輔助巡洋艦與1條驅逐艦。日軍將一座精神病院當作油罐設施誤炸灣子:你想出院?

南方海域

  • 5-1 南方海域前面(南方海域開拓作戰)

原型為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役,乃從1942年3月7日日軍登陸新幾內亞島至1943年8月15日莫羅泰島戰役,日軍與盟軍在新幾內亞島及周邊海域進行的一系列戰役的總稱。

  • 5-2 珊瑚諸島海域(珊瑚諸島海戰)

珊瑚海群島,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岸,鄰近珊瑚海與大堡礁。原型為珊瑚海海戰,乃1942年5月8日,日軍與盟軍在珊瑚海海域發生的海戰。此役乃歷史上首次航母交戰,也是首次在敵方艦隊未進入視野範圍時便交戰的海戰,同時日軍遭遇首次航母戰力損失,不得不放棄了進攻巴布亞首府莫爾茲比港的計劃。

  • 5-3 薩布島海域(第一次薩門海戰)

薩布為薩沃諧音,薩沃島位於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北。原型為第一次所羅門海戰,又稱薩沃島海戰,乃1942年8月8日至9日,日軍瓜島攻略部隊與盟軍在薩沃島海域進行的海戰,此役日軍戰勝,日本海軍強悍的夜戰能力得以展示,但並未達成登陸瓜島的目標,導致後來日軍的接連失敗,被認為是無意義的勝利。

  • 5-4 薩門海域(東京急行)

薩門為所羅門諧音,所羅門群島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以東,是日軍與盟軍爭奪的焦點,在其中的薩沃島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因瓜島戰役中大量艦船、飛機在此沉沒,所以被稱為「鐵底海峽」。原型為鼠輸送作戰,又稱東京急行,乃1942年8月18日開始,日軍運用驅逐艦代替運輸船向瓜島輸送物資與兵力的作戰,其中規模最大的ケ號作戰一星期內共從瓜島撤出了2萬多人。

  • 5-5 薩門海域北方(第二次薩門海戰)

原型為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又稱東所羅門海戰,為1942年8月23日至24日,日美兩軍在所羅門群島發生的海戰。此役日軍戰敗,但隨後的戰鬥使得美軍航空戰力暫時減弱,遂開始實行鼠輸送、蟻輸送作戰。

中部海域

  • 6-1 中部海域哨戒線(潛水艇作戰)

原型為吉爾伯特與馬紹爾群島戰役,乃從1942年8月17日美軍突襲馬金環礁,至1944年2月23日埃內韋塔克戰役,日美兩軍在兩群島的數次攻防作戰的總稱。

  • 6-2 MS群島海域(MS群島防衛戰)

MS群島即馬紹爾群島,當時屬於日本南洋群島的一部分,包括夸賈林、比基尼、埃內韋塔克、米利等一系列島礁。原型為馬紹爾群島海空戰,乃1943年12月5日,美國海軍機動部隊與日本海軍航空隊在馬紹爾群島展開的空戰。此役日軍航空戰力損失巨大。

  • 6-3 古阿諾環礁海域(K作戰)

古阿諾為英語Guano音譯,意為海鳥糞,是可用於製造肥料和火藥的戰略資源,美國約翰斯頓環礁為重要的海鳥糞產地。原型為K作戰,乃1942年3月4日至5月30日,日軍利用二式大艇進行對夏威夷珍珠港的偵查與空襲作戰。此役日軍未達成戰略目標,美軍只受到輕微損害,並且該作戰因無線電密碼被破譯而失敗,使得日軍在情報不充足的情況下發動了MI作戰,導致中途島戰役的慘敗。

  • 6-4 中部北方海域孔雀島近海(離島再攻略作戰)

孔雀角位於威克島西南端,威克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上的領土以及重要軍事基地。原型為威克島戰役,乃1941年12月8日至23日,日美兩軍在威克島發生的島嶼攻防戰鬥,日軍獲得勝利並佔領威克島。

  • 6-5 KW環礁沿海海域(空母機動部隊迎擊戰)

KW為Kwajalein縮寫,指夸賈林環礁。6-5的地圖與夸賈林環礁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對比圖

而此地圖的陸航機場對應環礁中的納穆島(Roi-Namur)。當時駐守此地的是第二十四航空戦隊

對比圖

夸賈林戰役是日軍在馬紹爾群島海空戰失利後,美軍於1944年1月30日展開的對一系列環礁的奪取行動,此戰中美軍航母企業號(CV-6)參與了戰鬥。[9]

南西海域

  • 7-1 汶萊泊地海岸(汶萊泊地海岸警戒)

汶萊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本佔領,此後是IJN重要泊地之一,也是雷伊泰灣海戰當中栗田艦隊的出發地。

  • 7-2 塔威塔威泊地沖

原型可能是1945年3月~8月美軍佔領菲律賓部分地區的棉蘭老島戰役。此役日軍大敗,美軍佔領包括塔威塔威島在內的一系列島嶼。

  • 7-3 馬六甲海峽沖

原型為1945年5月15、16二日間日軍和英軍於馬六甲海峽內檳島沖爆發的海戰。此戰日軍僅以羽黑、神風迎戰英國五艘驅逐艦,最後以羽黑沉沒、救助其倖存者的神風脫出戰場作收(至於英軍並無損傷)。此戰被視為二戰最後的海上交戰。

玩家的稱呼及軍銜

艦娘口中對玩家的稱呼。

如無特殊說明,下表使用的是舊日本海軍的解說。

稱呼 軍銜 解說 使用該詞的艦娘
提督

鐵頭菇

T頭菇(同人作品裏的黃色T字頭的提督)

(元帥)大將~少將 海軍軍官的總稱、敬稱。沒有名為「提督」的軍銜,無論是哪個海軍軍官都可以被稱為提督。

元帥為大將的加官,功勳卓越或者皇族的大將,加官為元帥海軍大將;

大將,除追授外,基本只授予海軍大臣和次官、軍令部部長和次長、聯合艦隊司令、橫須賀、吳兩大的鎮守府司令長官和第二艦隊司令;

  • 陸奧赤城等大多數艦娘使用。
  • 從戰艦航母到驅逐艦潛艇都有艦娘使用,是最普遍的稱謂。
司令官

洗臉肝

少將

「艦隊」下屬的第二戰隊·第一水雷戰隊·第四航空戰隊等「戰隊」的長官。
順帶說一下,第二戰隊或第一航空戰隊等「艦隊的長官」是「司令長官」。
而鎮守府或航空隊等陸上部隊的長官則根據職務被稱為「司令長官」、「司令」等。

司令 大佐

「戰隊」下屬的「隊伍」的長官。驅逐隊·潛水艇隊·航空隊等適用。
不是上述的「司令長官」或「司令官」的略稱,而是獨立的職務名。
但是有「司令官」、「司令」兩種稱呼都使用的艦娘,所以這與艦C的世界觀有何不同還不明確。

  • 霧島陽炎等大多數艦娘使用。
  • 較之司令官使用者偏少。
將校 大將~少尉

說到海軍的「將校」的話,就是指兵科·機關科的士官(不包括預備役·特務士官),但在陸軍中,兵科的士官、預備役士官、有經驗的士官(在陸軍中本來沒有特務士官制度)都被稱為將校。
另外,非將校的士官稱為「將校相當官」,這在海軍中被嚴格區分着。

秋津丸
隊長 太君 大尉~少尉

在陸軍中,只說到「隊長」的時候,通常指「隊伍」的長官,也就是中隊長或小隊長。
在海軍中,除開模仿陸軍編成的陸戰隊之外,不存在隊長這一職務。

まるゆ
同志 俄國組共產主義者對提督的稱呼。 甘古特塔什干
殿下 神州丸對提督的專有稱謂。 神州丸
主人 口癖(萌點),常見於各大女僕咖啡廳。
糞提督 最初是只是對提督的愛稱稱呼罷了,後來似乎變成了對戰鬥中沉船的玩家的專屬稱呼。
「你」
(あなた)
遊戲中只有天津風葛城Z3使用的對玩家(提督)的稱呼。(葛城偶爾也會使用「提督」來稱呼)
根據場合不同可以理解為「親愛的」(妻子對丈夫的叫法)。
天津風葛城Z3
「甜心」
(Honey)
Interprid對玩家的稱呼,韋天魔術棒.jpg Interprid
「親愛的」
(Darling)
傑維斯對玩家的稱呼,韋天魔術棒.jpg 傑維斯

鎮守府與泊地

鎮守府是由1871年(明治4年)時代兵部省下屬的海軍提督府為基礎,逐步建立起來的後方統帥機關。權力極大,負責所轄海軍區的防禦、所屬艦艇的調度和統帥,同時負責徵兵、訓練以及其他海軍設施的運營、建造、管理---包括軍艦的建造。 受海軍大臣(海相)的領導,相關具體作戰計劃,則由海軍軍令部部長(海軍總參謀長)指揮。 在要害基地下設有負責重要軍港 形成一套鎮守府---要港部/警備府的管理體制 歷史上有五大鎮守府:

  • 橫須賀鎮守府1875年設置東海鎮守府,1884年改橫須賀鎮守府。初代司令長官:伊東祐麻呂海軍中將(從三位、勛一等,子爵)。
  • 吳鎮守府1889年設立。初代司令長官:中牟田倉之助海軍中將。(正二位、勛一等,子爵)
  • 佐世保鎮守府1889年設立。 初代司令長官:赤松則良海軍中將(大三郎,從二位、勛一等,男爵,日本造船之父)。
  • 舞鶴鎮守府1901年設立,1923年廢府,1939年再開。初代司令長官:(時任海軍中將)東鄉平八郎元帥海軍大將(從一位、大勛位、功一等,侯爵)。
  • 旅順口鎮守府1905年設立,1906年改稱旅順鎮守府,1914年降級為佐世保鎮守府旅順要港部。初代司令長官:(時任海軍中將)柴山矢八海軍大將(正二位、功2等,男爵)
主條目:艦隊Collection/鎮守府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日語:連合艦隊or聯合艦隊)是由兩個以上的艦隊組成的舊日本海軍(IJN)的主力艦隊。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海軍分為新銳主力艦組成的「常備艦隊」以及舊式艦組成的「警備部隊」兩個艦隊。在甲午戰爭期間,出於戰時需要,日本海軍軍令部將常備艦隊與警備部隊統合,稱為聯合艦隊,自此成為了舊日本海軍艦隊的代稱。

本來聯合艦隊的英語應該是Combined Fleet,但IJN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對英國大艦隊的羨慕嫉妒恨,通常使用GF(Grand Fleet)作為聯合艦隊的略稱。

在艦隊Collection遊戲與周邊作品中,Combined Fleet和Grand Fleet(GF)作為聯合艦隊的別稱都有出現。

在日本之外,Grand Fleet(大艦隊)通常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的代稱。

舊日本海軍艦隊的詳細編制與演變可參閱日文維基百科聯合艦隊條目[10] 。在此主要以太平洋戰爭開始前的狀況為基礎,結合遊戲內的出場情況進行介紹。

艦隊/航空艦隊 聯合艦隊下屬的一級部隊,由多個戰隊、航空戰隊、水雷戰隊、潛水戰隊以及其他輔助艦組成。如果是以航空戰隊為主力,則稱為航空艦隊。
戰隊 從屬於艦隊,以戰列艦或巡洋艦為核心的部隊。
航空戰隊 從屬於艦隊,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部隊。
水雷戰隊 從屬於艦隊,以輕巡洋艦與驅逐艦為核心的部隊,由多個驅逐隊組成。
驅逐隊 從屬於水雷戰隊,由驅逐艦組成的基層編制。
潛水戰隊 從屬於艦隊,由潛水艇與對應的水面支援艦組成的部隊。
潛水隊 從屬於潛水戰隊,由潛水艇組成的基層編制。

另外在實際作戰中,艦隊編制往往會根據任務需要臨時調整。因此往往以指揮官的名字,如南雲機動部隊、西村艦隊等稱呼方式來稱呼某次作戰中實際編成的部隊,性質類似美國的特混艦隊。

以下介紹均以遊戲中出現的編成任務以及太平洋戰爭剛開始時的史實為基礎,同時加入戰爭中的部分變動情況,不涉及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編制與組織。

作為當時世界第三大的海軍,聯合艦隊的編制極為龐大與複雜,因此在此僅能選取部分與遊戲關係較為密切的內容進行介紹。[11][12]

歷代旗艦

1894.7/19 聯合艦隊旗艦 松島
1895.5/11 聯合艦隊旗艦 松島
1895.11/16 常備艦隊旗艦 嚴島
1896.2/26 常備艦隊旗艦 橋立
1896.12/31 常備艦隊旗艦 松島
1897.10/8 常備艦隊旗艦 富士
1897.12/31 常備艦隊旗艦 富士
1898.12/31 常備艦隊旗艦 富士
1899.12/31 常備艦隊旗艦 八島
1900.5/20 常備艦隊旗艦 常磐
1900.12/31 常備艦隊旗艦 敷島
1901.10/1 常備艦隊旗艦 朝日
1902.7/26 常備艦隊旗艦 三笠
1903.10/19 常備艦隊旗艦 三笠
1903.12/28 聯合艦隊旗艦 三笠
1905.1/12 聯合艦隊旗艦 三笠
1905.6/14 聯合艦隊旗艦 三笠
1905.12/20 第一艦隊旗艦 八雲 第二艦隊旗艦 壹岐
1906.6/1 第一艦隊旗艦 日進 第二艦隊旗艦 壹岐
1906.11/22 第一艦隊旗艦 日進 第二艦隊旗艦 壹岐
1907.1/18 第一艦隊旗艦 香取 第二艦隊旗艦 筑波
1908.1/1 第一艦隊旗艦 香取 第二艦隊旗艦 吾妻
1908.5/26 第一艦隊旗艦 三笠 第二艦隊旗艦 生駒
1908.10/6 聯合艦隊旗艦 三笠
1909.1/1 第一艦隊旗艦 香取 第二艦隊旗艦 吾妻
1909.12/1 第一艦隊旗艦 三笠 第二艦隊旗艦 八雲
1910.12/1 第一艦隊旗艦 薩摩 第二艦隊旗艦 春日
1911.12/1 第一艦隊旗艦 香取 第二艦隊旗艦 常磐
1912.12/1 第一艦隊旗艦 河內 第二艦隊旗艦 磐手
1913.12/1 第一艦隊旗艦 金剛 第二艦隊旗艦 八雲
1914.8/18 第一艦隊旗艦 攝津 第二艦隊旗艦 周防
1915.2/5 第一艦隊旗艦 攝津 第二艦隊旗艦 周防
1915.9/23 第一艦隊旗艦 攝津 第二艦隊旗艦 周防
1915.12/13 第一艦隊旗艦 扶桑 第二艦隊旗艦 榛名
1916.12/1 第一艦隊旗艦 扶桑 第二艦隊旗艦 榛名
1917.12/1 第一艦隊旗艦 山城 第二艦隊旗艦 金剛
1918.12/1 第一艦隊旗艦 山城 第二艦隊旗艦 榛名
1919.12/1 第一艦隊旗艦 扶桑 第二艦隊旗艦 榛名
1920.12/1 第一艦隊旗艦 長門 第二艦隊旗艦 金剛
1921.12/1 第一艦隊旗艦 長門
1922.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3.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4.12/1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25.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6.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7.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8.12/10 聯合艦隊旗艦 山城
1929.11/30 聯合艦隊旗艦 伊勢
1930.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31.12/1 聯合艦隊旗艦 金剛
1922.12/1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23.12/1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23.11/15 聯合艦隊旗艦 金剛
1924.11/15 聯合艦隊旗艦 榛名
1925.11/15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6.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27.12/1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28.12/10 聯合艦隊旗艦 山城
1929.11/30 聯合艦隊旗艦 伊勢
1930.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31.12/1 聯合艦隊旗艦 金剛
1932.12/1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33.5/20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33.11/15 聯合艦隊旗艦 金剛
1934.11/15 聯合艦隊旗艦 榛名
1935.11/15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36.12/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37.12/1 聯合艦隊旗艦 陸奧
1938.12/15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39.11/15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40.5/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40.11/15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41.9/1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41.12/10 聯合艦隊旗艦 長門
1942.4/10 聯合艦隊旗艦 大和
1942.7/14 聯合艦隊旗艦 大和
1943.4/1 聯合艦隊旗艦 武藏
1943.9/1 聯合艦隊旗艦 武藏
1944.1/1 聯合艦隊旗艦 武藏
1944.4/1 聯合艦隊旗艦 大淀
1944.8/15 聯合艦隊旗艦 大淀

參考:戰後海自歷代旗艦

自衛艦隊旗艦 PF-295「欅」- 1954年(昭和29年)7月1日 ~ 1957年(昭和32年)3月31日
自衛艦隊旗艦 DD-102「雪風」- 1957年(昭和32年)4月1日 ~ 1961年(昭和36年)7月25日
自衛艦隊旗艦 DD-161「秋月」- 1961年(昭和36年)7月26日 ~ 1963年(昭和38年)3月31日
護衛艦隊旗艦 DD-162「照月」- 1961年(昭和36年)9月1日 ~ 1963年(昭和38年)12月2日
護衛艦隊旗艦 DD-161「秋月」- 1963年(昭和38年)12月3日 ~ 1985年(昭和60年)3月26日
護衛艦隊旗艦 DD-118「從雲」- 1985年(昭和60年)3月27日 ~ 1998年(平成10年)3月19日
護衛艦隊旗艦 DDG-168「太刀風」 - 1998年(平成10年)3月20日 ~ 2007年(平成19年)1月15日
護衛艦隊直轄艦 DDG-170「澤風」 - 2007年(平成19年)3月15日 ~ 2010年(平成22年)6月25日

澤風退役後,海自不再專門設置旗艦,也再無設置旗艦的計劃。

聯合艦隊下屬艦隊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IJN各驅逐隊配置,手持旗子的是驅逐隊司令乘艦。圖源自:http://seiga.nicovideo.jp/seiga/im4347131

太平洋戰爭期間聯合艦隊歷經多次重編,本段落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編成為主要框架。

若無特殊說明,下以粗體標註旗艦。

聯合艦隊直屬

負責本土近海防衛,司令長官日本海軍「玩家」山本五十六專業提督

聯合艦隊的核心戰列艦隊,原屬於第一艦隊,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從第一艦隊分離,直屬於赤煉瓦,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兼任第一戰隊司令,第一戰隊旗艦為聯合艦隊旗艦;後併入第二艦隊

第一艦隊

聯合以戰列艦為主力的決戰艦隊,長期以來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兼任司令直接率領,到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旗下的第一戰隊和第一航空戰隊從中分離,1944年初解散,併入第二艦隊

司令長官:高須四郎中將。

由戰艦組成的用於決戰的戰列艦隊實際上就是從第一戰隊退下來養老的
由巡洋戰艦組成的高速戰艦艦隊傻隊,由於航速快,中途島戰役前1、2號就被拆分調入第二艦隊,3、4號艦後編為第十一戰隊。
由重型巡洋艦組成的護衛艦隊。
雷擊巡洋艦戰隊寫作魔王隊讀作運輸隊
由輕航母組成的護航航母編隊。
艦隊決戰的預備隊,但是由於IJN預想中的艦隊決戰始終未能實施,從事輸送工作的時間更多。
戰果之一是奇蹟的基斯卡撤退作戰,在美軍龐大艦隊的眼皮底下成功將基斯卡島上的部隊撤出。
第六驅逐隊:驅逐艦
第一水雷戰隊的下屬部隊,在曉戰沒後轉入第十一水雷戰隊,在響以外的成員陣亡後與第七驅逐隊合併。
第十七驅逐隊:驅逐艦浦風磯風谷風濱風 ← (後期加入)雪風初霜
IJN戰歷最豐富的驅逐隊,1942年被編入第十戰隊,十戰解散後轉屬二水戰。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的各大主要海戰,包括最後與大和一同進行的菊水特攻。
在遊戲裏是具有極高稀有度的部隊,光一個磯風就已讓無數提督心碎。
第二十一驅逐隊:驅逐艦初春子日初霜若葉 ← (後期加入)時雨朝霜
初春級姐妹組合,後期轉屬二水戰。雖然初春級被認為是缺陷艦,卻有活躍的表現。最終參加了菊水特攻的IJN最後的驅逐隊之一。
第二十七驅逐隊:驅逐隊有明夕暮白露時雨 ← (後期加入)五月雨春雨
在全員陣亡時雨倖存之後解散,時雨被編入西村艦隊。之後再次倖存的時雨被編入第二十一驅逐隊。
吹雪級姊妹艦的組合,在深雪在演習時與「電」號驅逐艦發生衝突並被攔腰撞斷沉沒後叢雲代替編入。
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期間,當時整支第2艦隊總共擊沉擊傷了4艘敵艦,當中一半戰果就是是出自三水戰成員綾波。因此在日軍中得到了「黑豹」、「鬼神」的稱呼。

第二艦隊

最開始為以巡洋艦為核心的前線部隊,逐步發展成為帝國的主力艦隊。

旗艦:愛宕大和(愛宕沉沒以後接替)

司令長官:近藤信竹中將。

由最新銳的高雄級重巡洋艦組成的高速水面部隊。
由妙高級重巡洋艦組成的高速水面部隊。
由航空巡洋艦組成的水面部隊。
  • 第二水雷戰隊:輕巡神通能代矢矧 → 驅逐艦長波(塔薩法隆格海戰時的代理旗艦)
號稱華之二水戰的IJN的精銳水雷戰隊,參與過太平洋戰爭的多場惡戰,曾經打出過塔薩法隆格海戰與科隆班加拉島海戰等著名戰例。
其他水雷戰隊的因巨大的傷亡逐一解散之後,二水戰吸收了各個戰隊的倖存者,成為了IJN最後的一支水雷戰隊,最終在菊水特攻後解隊。
第八驅逐隊:驅逐艦朝潮滿潮大潮荒潮
朝潮級姐妹的組合。1942年末,滿潮受傷回國休養。在滿潮離開後的三個星期之內,8驅其他三個成員全部戰沉,驅逐隊解散。
第十五驅逐隊:驅逐艦黑潮親潮早潮夏潮 ← (後期加入)陽炎
夏潮戰沒後接受了從解散的18驅過來的陽炎,然後在科隆班加島戰役中,整個驅逐隊在同一天內集體踩水雷團滅。陽炎:團滅之星成就get
第十六驅逐隊:驅逐艦初風雪風天津風時津風
在遊戲中堪稱歐提的象徵的艦隊,無論初風還是雪風都是遊戲中首屈一指的稀有度,還好目前尚未有16驅的編成任務。至於其歷史經歷不必多說,光是一個雪風就已經足以稱為傳奇。
第十八驅逐隊:驅逐艦陽炎不知火
1942年在北方海域被美國黑鱸號潛艇(USS Growler)偷襲,慘遭團滅,隊員兩名大破一名沉沒,驅逐隊司令當場自殺,隨後解隊。
雖然在歷史上是倒霉的部隊,但是在官方小說《陽炎拔錨》中有很多的戲份。
第三十一驅逐隊(後編入):驅逐艦長波卷波高波 ← (後期加入)朝霜大波清波衝波岸波
夕雲級姐妹的組合。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起到核心作用,以高波的沉沒為代價取得勝利,並且在可怕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沒有損失成員。
不過最後還是在之後的一連串送死作戰中解隊,唯一倖存的朝霜編入第2驅逐隊。
第二驅逐隊(後編入):驅逐艦清霜秋霜早霜
第二十七驅逐隊(後編入):驅逐艦時雨五月雨
第三十二驅逐隊(後編入):驅逐艦藤波玉波濱波
伴隨艦(後編入):驅逐艦島風
第二驅逐隊:驅逐艦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 → (重編)早霜清霜秋霜 ← (後期加入)朝霜
白露級姐妹組合,後隨着隊員大半戰沉而解散。
重編後為夕雲級姐妹的組合,屬於第二水雷戰隊。在朝霜以外的成員戰沒後編入第21驅逐隊。
第四驅逐隊:驅逐艦萩風野分舞風 ← (後期加入)朝雲山雲滿潮
經過維拉灣夜戰時雨的祥瑞成名戰和特魯克之戰後只剩野分一人。最後蘇里高海戰中,與10驅、24驅合併,分別加入栗田艦隊和西村艦隊,在同一天內全員陣亡。
第九驅逐隊:驅逐艦朝雲山雲夏雲峯雲
第二十四驅逐隊:驅逐艦海風山風江風涼風

第三艦隊

負責入侵菲律賓方面的艦隊,一航艦壞滅後改組成了航空艦隊。

司令長官:高橋伊望中將。

由於中途島海戰慘敗4艘主力航母損失,第一航空艦隊和一航戰於1942年6月解散,隨後大本營於7月,以原五航戰翔鶴瑞鶴為基礎重建第一航空戰隊,隸屬於第三艦隊
1944年4月,新式航母大鳳調入新一航戰,並擔負旗艦。馬里亞納海戰過後,新一航戰也幾近覆滅,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已經名存實亡,最後的倖存者瑞鶴隨後被調往第三航空戰隊擔任雷伊泰灣戰役的誘餌任務。同年12月,三艘大型航母全部損失殆盡。
在日本戰敗前,雲龍天城葛城信濃隼鷹龍鳳曾經被編入過第一航空戰隊,但此時的IJN已經連航母的艦載機都無法配齊,這些航母也並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1945年4月,一航戰再次解散。

第四艦隊

負責防禦日佔南洋諸島的艦隊。

司令長官:井上成美中將。

第五艦隊

負責北太平洋戰線的艦隊。

旗艦:那智(後編入)

司令長官:細萱戊子郎中將

第六艦隊

夏威夷方面的攻略艦隊,由於主要在敵後活動,所以由遠洋潛水艇和潛水母艦組成。

旗艦:練巡香取

司令長官:清水光美中將。

第八艦隊

外南洋艦隊,主要負責攻略所羅門海域,在戰鬥最激烈的瓜島等戰役中活躍。

第一航空艦隊

以正規空母組成的空母部隊,在中途島海戰遭受了毀滅性打擊,損失包括旗艦赤城在內的主力航母四艘,遂解散。戰爭後期,以陸基航空兵為基礎重新編成。

旗艦:赤城

司令長官:南雲忠一鍋之聖者中將。

舊日本海軍中資格最老、經驗最豐富的航空戰隊。1928年以赤城鳳翔為基礎組建。
隨後的日子裏由赤城加賀龍驤鳳翔、能登呂輪流編制,隸屬於第一或第二艦隊。
1941年4月,第一航空戰隊以赤城為旗艦,作為第一航空艦隊的一部分以赤城加賀兩艘重型航母作為基幹重組。
1942年6月,赤城加賀沉沒,第一航空艦隊和第一航空戰隊解散。
第七驅逐隊:驅逐艦(長期在其他部隊單獨行動) →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負責第一航空戰隊的護衛,在珊瑚海海戰中也曾經跟隨過第五航空戰隊,隨後編入聯合艦隊直屬。
在激烈的南太平洋作戰中成員接連陣亡,所屬也多次更改。最終,同樣失去所有姐妹艦的霞和響編入了只剩下潮存活的第7驅逐隊。
1934年以赤城為基礎組建,加賀龍驤此後也輪流編入過第二航空戰隊,
1941年4月,第一航空艦隊組建,第二航空戰隊作為它的一部分,以蒼龍飛龍兩艘主力航母為基幹重組,在中途島海戰中,第二航空戰隊全軍覆沒,第二航空戰隊解散。
隨後以隼鷹龍驤為基礎重新組建,隸屬於第三艦隊飛鷹龍鳳陸續補充入二航戰。經歷所羅門群島的一系列惡戰與馬里亞納海戰,在龍驤、飛鷹相繼戰沉,倖存飛機與飛行員也所剩無幾後解隊。
第二十三驅逐隊:驅逐艦菊月夕月卯月
珍珠港事變中負責二航戰的護衛。
屬於第一航空艦隊的輕母部隊,在珊瑚島海戰祥鳳戰沉後解隊。
第三驅逐隊:驅逐艦汐風帆風
由太平洋戰爭開戰時的新銳空母組成的航空戰隊,在印度洋空襲和珊瑚島海戰中立下了戰功。在中途島海戰後翔鶴與瑞鶴重編成了新編第一航空戰隊,五航戰就此解隊。

其他航空戰隊

  • 第三航空戰隊鳳翔(後改為訓練艦退出)、瑞鳳千歲(改裝為空母后加入)、千代田(改裝為空母后加入)
原本是作為水上打擊部隊的掩護部隊,隨同長門、大和等戰列艦行動。在雷伊泰灣海戰中,瑞鶴也編入了第三航空戰隊。作為幾乎沒有配備艦載機的誘餌部隊,在戰役中全滅。
由航空戰艦組成的部隊,但是事實上根本沒有配備艦載機。一同參與了雷伊泰灣戰役的誘餌行動,並依靠優秀的對空技巧成功倖存。

其他水雷戰隊

第五水雷戰隊

存在時間非常短的部隊(1940年11月15日~1942年3月10日),所以在遊戲中很影薄。

第六水雷戰隊

由較弱的舊式驅逐艦組成的部隊,後改稱第二海上護衛隊,在戰爭中經常從事九死一生的前線輸送任務,因此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第30驅逐隊

第六水雷戰隊的下屬部隊,在剛開戰的威克島戰役中如月被美軍F4F祖傳.50inch機槍擊沉,由姐妹艦由卯月代替。隨後部隊調往參與險惡的南方輸送行動,很快就因損失慘重而解隊。

第十戰隊

在戰爭中期編成的部隊,以護衛航母機動部隊為目的。雖然稱為戰隊,但都是由驅逐艦組成,其實就是水雷戰隊。後期成員多數是新銳的秋月級。

第10驅逐隊

原本負責機動部隊的護衛,後來在南方的水雷戰中消耗殆盡。唯一倖存的朝雲加入第4驅逐隊。

第61驅逐隊

秋月級姐妹組合,後與41驅合併。

第41驅逐隊

後期轉入二水戰,倖存並參與了菊水特攻的另一個驅逐隊。菊水特攻中涼月大破,IJN無力修理,只好讓船員上岸種田(字面意思),冬月損傷較輕。

日本戰敗日那天,由於初霜踩雷大破,17驅解散,雪風被編入本驅逐隊。眼看和平的日子終於要到來了,結果五天後冬月也莫名其妙地踩了雷。

第十一水雷戰隊

在戰爭中期編成的部隊,以訓練為主要任務,同時也負責部分護航。部分夕雲級如早霜、秋月級的後期艦、以及島風等新銳艦都曾經編入此戰隊。在新米驅逐艦取得足夠經驗後,就會離開此部隊,調往前線。

第6驅逐隊在曉戰沉後長期屬於此戰隊,這大概也是同人里天龍與龍田經常與六驅互動的原因,雖然事實上這時天龍和曉都已經不在了。

第三十一戰隊

在戰爭末期編成的部隊,主要成員是反潛特化的丁型驅逐艦,以反潛為主要任務。與第十戰隊類似,名為戰隊但是事實上是都由驅逐與輕巡組成。

實戰中編成的部隊

實際作戰中艦隊的組織並不是固定的,隨着戰損或者戰線的變化會有頻繁的編制調整。在大型作戰中也會根據需要組成混成艦隊,與美國的任務部隊(Task Force,或特混艦隊)比較接近。習慣上這些部隊會以司令官的名字稱呼,如:

  • 南雲機動部隊(珍珠港、中途島等戰役中的第一航空艦隊)
  • 三川艦隊(薩沃島海戰中的第八艦隊)
  • 小澤機動部隊(馬里亞納戰役中的第一機動艦隊,雷伊泰灣戰役中的第三艦隊)
  • 栗田艦隊(雷伊泰灣戰役中的第一游擊部隊)
  • 西村艦隊(雷伊泰灣中的第一游擊部隊第三分隊)

照片中的舊日本帝國海軍艦隊

聯合艦隊
1938年3月25日,在中國青島入港的日本聯合艦隊。左起依次為:赤城、霧島、金剛、三隈、龍驤、熊野、扶桑。(攝影:福井靜夫)
1928年4月9-14日,於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日本艦隊。在圖中的大型艦,由左起的是日本戰艦陸奧(打直),之後是日本輕巡洋艦天龍(陸奧右方3支煙囪者),接着是英國航空母艦競技神,最後是日本戰艦扶桑(最右)。而其他的小型艦是日本驅逐艦群。(攝影:香港蘇格蘭衛隊第2營)
1927年8月4日,昭和天皇舉行戰技天覽時,在佐伯灣集合的連合艦隊。(撮影:大隅洋行)
第一戰隊
1922年4月12日左右,在橫濱近海迎接當時來訪日本的英皇太子殿下愛德華八世的第一戰隊,推測為長門級(攝影:保知商會)。
1924年10月13日拍攝的第1戰隊的陸奧及其他戰艦(猜測為扶桑山城),拍攝地為旗艦長門艦尾。
第二戰隊
1942年5月5日的日本海內海西部,攝影竹內義美從長門後艦橋拍攝的第二戰隊。從前往後依次是:扶桑、山城、伊勢、日向。
第一艦隊
1925年8月的佐伯灣,在夏季戰技競技會中的第一艦隊主力,右起依次為:山城、日向、陸奧、扶桑。(撮影:大隅洋行)
第一航空戰隊
1933年8月1日~15日,IJN在烏利西環礁舉行昭和8年度特別大演習,畫面中央的是加賀(右)和鳳翔左邊是給油艦隱戶(或襟裳),遠處是第二驅逐隊的兩艘。
第二艦隊
1939年4月29日的宿毛灣,正在接受給油艦隱戶補給的曙拍攝的第二艦隊。從左至右依次是:朧、摩耶、那珂、扶桑、鳥海。
圖為朧、熊野、三隈。
朧和曙在接受給油艦隱戶的燃油補給中。
第二艦隊第四戰隊
1944年5月2日,印度尼西亞林加島。向左後方依次是:鳥海、高雄、愛宕,遠景為能代,最右的是大鳳。
第八驅逐隊
1940年4月2日,在台灣基隆停泊著的8驅。照片前面從右往左依次是:滿潮、大潮、朝潮,對岸左起是雪風和黑潮。
第二水雷戰隊
1939年4月6日的停泊在有明灣的二水戰,左起依次為:那珂、天霧、朝霧、夕霧、朧、曙、潮。
第四水雷戰隊
1942年6月26日,從吳港出發前往小松島的進行訓練的第四水雷戰隊,右邊起是由良以及第二驅逐隊第二小隊所屬白露級兩艘:夕立和春雨。攝影堀內康雄在武藏上拍攝了這張照片。
1933年8月1日~15日,IJN在烏利西環礁舉行昭和8年度特別大演習,照片中的是青軍的第二水雷戰隊。

著名戰役與戰場

Icon-info.png

關於「參戰艦船」中顯示的艦船名稱:
如為黑色字體則表明該艦船在本場戰役中未損失,遊戲已實裝該艦船;
如為紅色字體則表明該艦船在本場戰役中損失,遊戲已實裝該艦船;
如為灰色字體則表明該艦船在本場戰役中未損失,遊戲未實裝該艦船;
如為橙色字體則表明該艦船在本場戰役中損失,遊戲未實裝該艦船。

1941年

珍珠港空襲(真珠湾攻撃

1941年(昭和16年)12月8日(美國西部時間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動用艦載航空兵和特殊袖珍潛艇(甲標的)對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內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進行的大規模空襲作戰。(2013年春季活動原型戰役)

當時停泊在珍珠港內的8艘美軍主力戰列艦有5艘被擊沉,另外有3艘戰艦遭到嚴重損傷,失去了戰鬥能力。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在這次襲擊中受損嚴重。然而,在後來的戰鬥中戰功卓著的三艘航空母艦當時並不在港內;450萬噸的儲備石油和港口內的基礎設施、船塢基本沒有損失。這次攻擊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開始。

當時的日本外交部門採取了在空襲前一個小時遞交宣戰聲明的做法,又因為各種原因塞車,神一樣的二指禪打字員,等,空襲開始之後宣戰聲明才真正遞交。這種明顯違反國際慣例的做法和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激起了美國民眾的反法西斯情緒,美國政府很快在國會授權下向日本宣戰。

參戰艦船

赤城 加賀 飛龍 蒼龍 翔鶴 瑞鶴 比叡 霧島 利根 築摩 阿武隈 谷風 浦風 濱風 磯風 陽炎 不知火 秋雲 霞 霰

參戰航母艦載機數目及飛行隊長姓名

赤城第一波攻擊隊: 水平爆擊隊15架九七艦攻(80番徹甲爆彈),各中隊5架。
一中隊,飛行隊長淵田美津雄中佐(機號AI-301,操縱員松崎三男大尉,偵查員淵田美津雄中佐,電信員水木德信一飛曹,平尾,垂尾紅色,機號與識別帶均為黃色);二中隊,分隊長岩崎五郎大尉;三中隊,分隊長布留川泉大尉。
雷擊隊12架九七艦攻(九一式航空魚雷),各中隊6架。
第一中隊,飛行隊長村田重治少佐(機號AI-311,兩條黃色識別帶,操縱員村田重治少佐,偵查員星野要二飛曹長,電信員平山清志一飛曹),二中隊,無名;
制空隊,二中隊,飛行隊長板谷茂少佐(零戰9架)

加賀第一波攻擊隊:水平爆擊隊15架九七艦攻,一中隊,飛行隊長橋口喬少佐,二中隊,分隊長牧秀雄大尉,三中隊,無名;雷擊隊12架,一中隊,分隊長北島一良大尉;二中隊分隊長鈴木三守大尉;制空隊,一中隊,分隊長志賀淑雄大尉(零戰9架)

蒼龍第一波攻擊隊:水平爆擊隊10架九七艦攻,一中隊分隊長阿部平次郎大尉,二中隊無名;雷擊隊8架九七艦攻,一中隊分隊長長井疆大尉,二中隊,無名;制空隊,二中隊分隊長菅波政治大尉(零戰8架)

飛龍第一波攻擊隊:水平爆擊隊10架九七艦攻,一中隊飛行隊長楠美正少佐,二中隊無名;雷擊隊8架九七艦攻,一中隊分隊長松村平太大尉,二中隊無名;制空隊,四中隊,分隊長岡嶼清熊大尉,零戰6架

翔鶴第一波攻擊隊:艦爆隊,一中隊九九艦爆8架,分隊長山口正夫大尉,二中隊9架,分隊長藤田久良大尉,三中隊6架,分隊長比良國清大尉,指揮小隊3架,飛行隊長高橋赫一少佐(機號EI-238,垂尾三條白色識別帶,操縱員高橋赫一少佐,電信員小泉精三中尉);制空隊:五中隊,分隊長兼子正大尉,零戰5架

瑞鶴第一波攻擊隊:艦爆隊,一中隊9架,分隊長坂本明大尉,二中隊6架,分隊長江間保大尉,三中隊10架,分隊長林親博大尉;制空隊,六中隊,分隊長佐藤正夫大尉(機號EII-137,垂尾兩條白色識別帶),零戰6架


赤城第二波攻擊隊:艦爆隊,一中隊9架,分隊長千早猛彥大尉,二中隊9架,分隊長阿部善次大尉(機號AI-201,垂尾三條紅色識別帶,操縱員阿部善次大尉,電信員齋藤千秋飛曹長);制空隊,一中隊,分隊長近藤三郎大尉(機號AI-102,垂尾兩條黃色識別帶),零戰9架

加賀第二波攻擊隊:艦爆隊,一中隊8架,分隊長牧野三郎大尉,二中隊9架,分隊長小川正一大尉,三中隊9架,分隊長伊吹正一大尉(機號AII-250,垂尾三條紅色識別帶,操縱員伊吹正一大尉,電信員內川祐輔一飛曹);制空隊,二中隊,分隊長二階堂易大尉,零戰9架

蒼龍第二波攻擊隊:艦爆隊,一中隊9架,飛行隊長江草隆繁少佐(機號BI-231,垂尾,平尾紅色,機號及三條識別帶均為黃色),二中隊9架,分隊長池田正偉大尉;制空隊,三中隊,分隊長飯田房太大尉(機號BI-151,垂尾兩條藍色識別帶,機身一條藍帶,此人戰死)

飛龍第二波攻擊隊:艦爆隊,一中隊9架,分隊長小林道雄大尉,二中隊9架,分隊長中川俊大尉;制空隊,四中隊,分隊長能野澄夫大尉(零戰9架)

翔鶴第二波攻擊隊:水平爆擊隊,一中隊9架,分隊長市原辰雄大尉,二中隊9架,分隊長荻原努大尉,三中隊,分隊長入來院良秋大尉

瑞鶴第二波攻擊隊:水平爆擊隊,一中隊9架,飛行隊長嶼崎重和少佐(機號EII-301,三條白色識別帶,機翼上面兩條放射狀紅帶,操縱員嶼崎重和少佐,偵查員松永壽夫特務少尉,電信員遠藤多作二等飛行兵曹),二中隊9架,分隊長石見丈三大尉,三中隊,分隊長坪田義明大尉

威克島海戰(ウェーク島の戦い

1941年12月8日~23日日本海軍特種登陸部隊對駐守威克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奪島攻擊作戰(2014年春季活動E4、5原型戰役)。

戰鬥分為兩次,第一次攻擊在美軍的頑強反擊下不僅沒有成功,反而損失了兩艘驅逐艦「疾風(未實裝)」和遭受美國F4F戰鬥機反覆掃射最終被100磅航空炸彈擊沉的「如月」大美利堅機載連裝127世界第一。第二次攻擊在得到了參加珍珠港空襲的第二航空戰隊的空中支援下,終於獲得了勝利。

這場戰役也是美國和日本之間第一次正面的島嶼作戰。

參戰艦船

夕張 追風 疾風 朝凪 夕凪 睦月 如月 彌生 望月 天龍 龍田 飛龍 蒼龍 利根 築摩 谷風 浦風

馬來海戰(マレー沖海戰)

1941年12月10日,馬來海域附近的日本海軍與英國遠東艦隊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2016年夏季活動原型戰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在襲擊珍珠港的同時,派兵在泰國等地登陸,然後越過馬來亞(今馬來西亞)邊界向新加坡進攻。12月8日,英國遠東艦隊(代號z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率領戰列艦「威爾斯親王(PoW)」號、戰列巡洋艦「反擊」號和4艘驅逐艦離新加坡北上,企圖襲擊日軍運兵船。12月9日,z艦隊被日軍潛艇發現,準備返航新加坡。12月10日,日軍34架艦爆和51架艦攻從越南西貢起飛,在馬來亞關丹以東海面發現英艦便接連向兩艘主力艦發動攻擊,僅用1個半小時,就將英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擊沉。

是役,盟國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一艘戰列艦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作戰,極大地打擊了英軍的士氣,加快了日軍侵佔東南亞的步伐。同時,「威爾斯親王」號的沉沒也標誌着曾經的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和海軍航空兵時代的到來。

  • 參戰艦船:(無水面艦艇)

1942年

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蘭印作戰,H作戰)

1942年1月11日—3月9日日本海軍在南方作戰里進攻荷屬東印度地區的作戰。

日軍於1月發動爭奪制海權的所謂泗水海戰(又稱爪哇海海戰,巴東海峽海戰,望加錫海峽海戰),1月11日開始行動攻下打拉根和萬鴉老,1月25日攻下巨港,1月31日攻下安汶,2月14日攻下峇里巴板,3月1日登陸軍事最終目標爪哇島,3月9日駐守瓜哇島的盟軍投降。當時大本營預期從開展到守軍投降需要120天,而實際只用了92天。這場軍事勝利使得日本獲取該地的油田,以維繫被美國所凍結的石油缺口,並以極小的代價俘虜了盟軍數萬人。

「雷」「電」在這次戰役中參加了救助盟軍擊沉艦艇士兵的行動。

空襲東京(ドーリットル空襲)

1942年4月18日時,美軍向日本本土首次進行的空中轟炸攻擊作戰,這也是日本本土第二次遭遇空襲。(第一次是中華民國空軍馬丁B-10轟炸機進行的「紙片轟炸」,幾位勇士向日本本土投下的傳單中所警告的「百萬傳單將化為千噸炸彈」最終在幾年後的B-29機群呼嘯聲中成為現實。) (2016年秋季活動前段作戰E1、2、3原型戰役)

美國陸軍航空兵的16架輕量化改裝後自衛機槍拆了換成掃把來嚇唬日本戰鬥機的B-25B轟炸機帶着80名機組成員從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起飛,執行轟炸日本本土的戰鬥任務你看看人家美軍海陸合作多愉快,每架飛機攜帶3枚500磅通用高爆彈與1枚集束燃燒彈與大量燃油。美國經由這次轟炸任務,證明盟軍有能力對日本本土進行空中攻擊,並且報復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珍珠港的突襲。由於這個任務是由著名飛行員的吉米·杜立特中校一手策劃,所以又稱「杜立特空襲(Doolittle Raid)」。空襲完畢後,杜立特駕駛的長機與14架轟炸機成功迫降至中國江浙一帶的解放區,而另外一架降落在蘇聯並被扣押。最終64名倖存機組被中國軍民解救後還有五人被蘇聯方面釋放,另外11人犧牲或被日軍俘獲,4人在戰後倖存返回美國。2016年9月19日,美國空軍為了紀念該空襲,將下一代轟炸姬計劃B-21官方代號命名為「Raider」(突襲者),該代號由當年杜立特的副駕駛,101歲高齡的退役中校理查·E·科爾揭曉。

此次空襲對日本造成的損失並不大,直接軍事作用很小,但是戰略意義卻很大。它一方面振奮了美國人的士氣,一方面促使日本海軍將主要注意力從南方戰線轉移到威脅日本的中太平洋地區,在亟欲打擊美軍空母的情況下準備不充分並倉促發動中途島海戰。

珊瑚海海戰(珊瑚海海戰)

1942年5月4日至5月8日,日本海軍與盟軍(美國、澳大利亞)發生於珊瑚海海域的海戰(5-2原型戰役)。

由美國和澳大利亞海軍組成的聯軍在珊瑚海域與日本聯合艦隊的MO作戰(奪取澳大利亞莫爾茲比港的作戰)機動部隊相遇並發生航空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航空母艦為海戰主力進行航空戰的海戰。是役,雖然日本以一艘輕空母的代價擊沉美軍一艘正規空母獲得了輕微的戰術性勝利,但損失了大量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成為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的首次失利,而美軍雖然失去了一艘正規空母,但在連續五個月的挫敗之後,此戰役的結果算是十分接近勝利。

參戰艦船

祥鳳 瑞鶴 翔鶴 青葉 衣笠 加古 古鷹 妙高 羽黑 天龍 龍田 夕張 有明 夕暮 追風 朝凪 白露 時雨 曙 潮 漣 睦月 望月 彌生

中途島海戰(ミッドウェー海戰、MI作戰)

1942年6月4日日本聯合艦隊展開的意圖攻佔夏威夷群島西北的中途島,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剩餘機動部隊的大型作戰(2014年夏季活動E3、4、5原型戰役)。

中途島海戰最終以聯合艦隊四艘正規空母「赤城」「加賀」「飛龍」「蒼龍」全部戰沉,大批經驗豐富的艦載機飛行員和整備員戰死,第一、二航空戰隊主力覆滅宣告日軍的失敗。而美軍只損失了一艘正規空母。從此,美國海軍開始逐步掌握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

參戰艦船

赤城 加賀 蒼龍 飛龍 瑞鳳 千歲 金剛 比叡 榛名 霧島 三隈 最上 熊野 鈴谷 愛宕 鳥海 妙高 羽黑 利根 築摩 神通 由良 長良 五月雨 春雨 村雨 夕立 朝雲 峯雲 夏雲 三日月 朝潮 荒潮 親潮 黑潮 雪風 時津風 天津風 初風 不知火 霞 陽炎 霰 早潮 嵐 野分 萩風 舞風 風雲 夕雲 卷雲 秋雲 磯風 浦風 濱風 谷風 伊168等22艘潛水艇

阿留申群島戰役(AL作戰)

1942年6月3日開始,作為中途島戰役的一部分,通過佯攻太平洋北部的阿留申群島,吸引美軍兵力和注意力(2014年夏季活動E1、2原型戰役)。因美軍主動放棄,戰鬥推進順利,日軍佔領基斯卡島和阿圖島。

在本次作戰中,日軍的一架零式艦戰二一型被美軍意外繳獲。美軍隨即開始了對日軍艦載機的研究。

1943年5月,美軍開始收復作戰,2500人的瓦胡島守備隊全部戰死,6000人的基斯卡島守備隊憑藉天氣原因成功撤退(3-2原型戰役)。

參戰艦船

那智 雷 電 龍驤 隼鷹 摩耶 高雄 漣 曙 潮 阿武隈 初春 子日 若葉 初霜 木曾 多摩 曉 響 帆風

所羅門海戰(ソロモン海戰)

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於所羅門海域進行的三次海戰(第一、二次1942年8月,第三次42年11月)的統稱。

第一次所羅門海戰(又稱薩沃島海戰,5-3原型戰役)是日本海軍藉助夜戰優勢對美國海軍的勝利。但因為害怕受到空襲,沒有擴大戰果,也因此錯失了摧毀正在補給美軍登陸部隊的運輸船團的機會。

為了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日本海軍利用機動部隊作為主力發動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又稱東所羅門群島海戰),最終被美軍擊敗(2013年秋季活動E1、5-5原型戰役)。

再次以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炮擊亨德森機場(2013年秋季活動E4飛行場姬原型)為目標的第三次所羅門海戰(2013年秋季活動E4原型戰役)在損失了戰艦「比叡」「霧島」和大量運輸船之後,不得不宣佈失敗。 至此,美軍已經掌握了瓜島附近海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參戰艦船

第一次:鳥海 青葉 加古 古鷹 衣笠 天龍 夕張 夕凪

第二次:愛宕 陸奧 神通 涼風 海風 江風 睦月 彌生 卯月 望月 陽炎 磯風 夕凪 翔鶴 瑞鶴 比叡 霧島 築摩 鈴谷 熊野 長良 秋雲 夕雲 卷雲 風雲 初風 浦波 敷波 綾波 秋風 龍驤 利根 時津風 天津風

第三次:比叡 霧島 長良 雷 電 天津風 雪風 照月 朝雲 村雨 五月雨 夕立 春雨 時雨 白露 夕暮 鳥海 衣笠 朝潮 鈴谷 摩耶 天龍 夕雲 卷雲 風雲 滿潮 利根 隼鷹 瑞鳳 金剛 榛名 初雪 五十鈴 早潮 親潮 陽炎 海風 江風 卷波 涼風 高波 長波 望月 天霧 黑潮 愛宕 高雄 川內 白雲 浦波 敷波 綾波

埃斯帕恩斯角海戰(サボ島沖夜戰)

這次戰鬥是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兩個月之後的10月11日夜在薩沃島西部進行的美日海軍夜戰。

為了支援瓜島的登陸日軍並摧毀美軍在瓜島的機場,日本海軍第六戰隊派出3艘重巡和2艘驅逐向瓜島進發,美軍隨即攔截。 在遭遇美軍艦隊之前,日軍觀察員已經發現10公里外的艦影,但艦隊司令五藤存知少將誤以為是己方運輸船,雙方的識別燈光並未有效被識別。當雙方發現時,日軍正處於T字不利的位置,美軍第一輪優勢炮火大破正在發出識別信號的日軍旗艦青葉並擊斃五藤少將。雖然美軍之後因為識別問題暫停了炮擊,衣笠等艦的反擊也使得戰局沒有崩潰,但是隨着古鷹、吹雪被擊沉,日軍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戰鬥之後在空襲下,日軍再次有兩艘驅逐艦被擊沉。而美軍整個戰鬥中只有一艘驅逐艦被擊沉,一艘驅逐艦兩艘輕巡大破,在戰術上取得了勝利。

這次戰鬥也粉碎了日本海軍夜戰無敵的神話。

參戰艦船

青葉 衣笠 古鷹 吹雪 初雪 叢雲 夏雲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南太平洋海戰)

1942年10月26日開始的日本聯合艦隊和美國太平洋艦隊之間的一場航空戰。

在這次海戰中,美軍CV-8「大黃蜂(Hornet)」被擊沉,CV-6「企業(Enterprise)」大破,日軍瑞鳳、翔鶴也遭到重創。

日本在這場戰役中雖然沒有艦隻被擊沉,但損失了比美國多得多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雖然在戰術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戰略上仍然沒有扭轉戰局。歷史學家埃里克·哈梅爾總結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的意義:「聖克魯斯是日本的勝利,這場勝利卻令日本失去了贏得戰爭的最後希望。」

順帶一提,美軍到此役為止空母只剩下企業號勉強能作戰,而且企業號的前升降機損壞嚴重(戰鬥中還躲掉了魚雷2面夾擊),無法在戰地修復,必須回珍珠港大修。但美軍方面無法確定日本方面是否有能力再度進行攻擊,導致企業號繼續現場作戰,只能起飛飛機無法順利降落飛機,整個過程時間翻倍,企業號只好離開前綫在離瓜島一定距離外進行航空支援(之後很多空襲都是企業號飛機直接起飛轟炸後飛回亨德森機場),企業號在此之後的10月至12月都是獨自撐過日軍的空母攻勢。

參戰艦船

(第二艦隊)隼鷹 金剛 榛名 愛宕 高雄 摩耶 妙高 五十鈴 黑潮 早潮 卷波 海風 江風 長波 涼風 高波 親潮

(第三艦隊)翔鶴 瑞鶴 瑞鳳 比叡 霧島 鈴谷 熊野 利根 築摩 長良 嵐 舞風 初風 雪風 天津風 時津風 濱風 照月 秋雲 夕雲 卷雲 風雲 浦風 磯風 谷風

塔薩法隆格海戰(ルンガ沖夜戰)

1942年11月30日,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之後,日本鼠運輸部隊在瓜島附近薩塔法隆格岬與美軍艦隊的夜戰。

喪失了瓜島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日軍為了增援島上日軍,採取高航速的水雷戰隊趁黑夜運送給養的「鼠運輸」作戰。30日夜,由4重巡1輕巡6驅逐所組成的美軍67特混艦隊發現了正在卸下物資的日軍鼠運輸艦隊並開始先制炮雷擊,驅逐艦高波被擊沉。艦隊司令田中賴三當即命令停止裝卸並使用魚雷反擊,美軍巡洋艦一艘被擊沉,三艘被大破,日軍取得了勝利。

這場戰鬥雖然勝利但由於主要的戰略目標沒有達成,所以仍未改變登陸日軍在瓜島的被動局面。再者這場勝利在日本軍部內其實也沒被當成甚麼重大的戰果,因為負責指揮的司令田中賴三運用了合理卻違背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傳統的戰術取勝,所以即使勝利了也被自己人所詬病。反而是對手的美軍對田中在這次海戰中的表現大加讚賞,認為他採用的戰術無可挑剔。

參戰艦船

長波 高波 黑潮 親潮 陽炎 江風 卷波 涼風

1943年

俾斯麥海海戰(ビスマルク海海戰)

1943年3月2日,是美軍太平洋航空兵攻擊日本運輸部隊的一次海空戰。

日軍將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殘餘部隊撤走後,預計盟軍將會進攻萊城,因此制定計劃增援萊城。於2月28日,由8艘運輸船在8艘驅逐艦護航下啟程,美軍以110架轟炸機,50架戰鬥機空襲運輸部隊。最終,美軍只付出了6架飛機的代價,就擊沉了日本全部8艘運輸船,4艘驅逐艦,艦隊司令木村昌福重傷。

這次作戰日軍稱之為俾斯麥海峽的悲劇。然而,此後類似的場面也在太平洋戰爭中反覆出現,加速了日本海軍衰退的命運。

參戰艦船

白雪 敷波 朝潮 荒潮 雪風 時津風 朝雲 浦波

庫拉灣海戰(クラ灣夜戰)

1943年7月5日,日本鼠運輸部隊於科隆班加拉水域與美軍艦隊爆發的夜戰。

在6月30日,美軍派遣一支登陸部隊先登陸倫多瓦島。該島被佔領意味着美軍能直接於該島砲擊位於新喬治亞島的守備軍,日本陸軍與海軍隨即商討陸海協同反登陸事宜。日本海軍首次以他們寶貴的驅逐艦當運輸艦,由10隻驅逐艦組成運輸部隊。在這10艘驅逐艦當中,只有3艘是護衛驅逐艦,剩餘的7艘運輸驅逐艦搭載陸軍士兵與大發動挺,他們遭遇了有3輕巡4驅逐的美軍36.1特混艦隊。美軍率先開火,擊沉了旗艦新月,而日軍發射魚雷3發擊沉美軍一艘輕巡,雙方隨後開始撤出戰場,留下少數驅逐艦以營救落水艦員。7艘運輸驅逐艦接到戰鬥報告後即停止卸載,立即返航,而期間中長月擱淺,次日被美國飛機擊沉。

這次作戰日軍雖然成功完成輸送,但任務運載的2,600名陸軍官兵中卻僅有850人上島,對整個戰役影響不大。同時,艦隊司令秋山輝男與第三水雷戰隊司令部也在此役全部戰死

參戰艦船

皐月 長月 望月 三日月 初雪 濱風 谷風 涼風 新月 天霧

科隆班加拉島海戰(コロンバンガラ島沖海戰)

1943年7月12日,日本二水戰為了護衛鼠運輸部隊而與美軍艦隊爆發的夜戰(2015年秋季活動E2原型戰役)。

7月12日夜裏,旗艦神通率領着第二水雷戰隊的5艘驅逐艦護衛4艘運輸驅逐艦,盟軍(美國、澳大利亞)組成3輕巡10驅逐的特混編隊進行攔截。面對佔據優勢的盟軍艦隊,神通開啟探照燈,隻身沖入敵陣掩護旗下驅逐艦三日月,雪風,濱風,清波和夕暮進行雷擊。在神通的掩護下,日軍驅逐艦幾乎無傷,僅雪風小破。而雪風等艦的魚雷更是使盟軍遭受輕巡三艘被大破、驅逐艦一艘被擊沉的重大損失。神通自身則受到了美軍精準的雷達集火射擊。在美軍驅逐艦的雷擊之下,已成火獄的神通斷為兩截。她的後半截迅速沉沒,而漂浮着的前半截直到最後一刻仍在炮擊。

此作戰是日軍少有的以少勝多作戰,神通更是被美國軍史學家薩繆埃爾·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評價為「整個戰爭中作戰最勇猛的IJN軍艦」。日軍不僅運輸隊幾乎無傷到達科島,美軍也多少被這次的夜戰影響,所以之後的日軍3次東京急行運輸隊,均取得成功。然而,代價則是包括戰隊司令伊崎俊二在內的整個第二水雷戰隊司令部均隨神通一起沉入海底,號稱「華之二水戰」的第二水雷戰隊就此失去核心。

參戰艦船

神通 三日月 雪風 濱風 清波 夕暮 皐月 水無月 夕凪 松風

維拉灣海戰(ベラ灣夜戰)

1943年8月6日,日本鼠運輸部隊與美軍艦隊爆發的夜戰(2015年秋季活動E5原型戰役)。

由於科隆班加拉島海戰的勝利,8月6日夜裏,日軍再次派出一隻由4艘驅逐艦組成所組成的鼠運輸部隊支援新喬治亞島。美軍方面則派出6艘驅逐艦進行攔截。此作戰美國率先用雷達發現日軍,由於吸取了塔薩法隆加海戰與庫拉灣海戰的教訓,美軍火炮一直保持靜默,直到發射了魚雷後各艦主炮才開火。日軍猝不及防,4艘驅逐艦全部被魚雷擊中,其中3艘在失去戰鬥力後被炮火擊沉。擊中時雨的魚雷未能引爆,時雨隨即利用夜色逃出戰場。美軍從頭到尾都巧妙地利用科隆班加拉島作為掩護,日軍電探無法區分島上的山脈和美軍軍艦,因此無從還擊,在戰鬥中,沒有一艘美軍軍艦受傷。

維拉灣海戰是日軍首次在夜戰中完全慘敗,此役說明了美軍已經逐步熟悉了夜戰的作戰手法,並體現出雙方雷達裝備上的差距開始越來越明顯。而且此次海戰後,日本海軍由於驅逐艦短缺,已無力調派多餘的驅逐艦支援科隆班加拉島上的陸軍了。

參戰艦船

萩風 時雨 江風

空襲拉包爾(ラバウル空襲)

1943年11月,盟軍對日軍在拉包爾的主要基地進行的空中轟炸攻擊。

此時所羅門群島戰役,日軍已經放棄瓜達爾卡納爾島、科隆班加拉島、新喬治亞島和維拉拉維拉島。而盟軍的下一個目標,則是布干維爾島。布干維爾島是日軍用以保衛新不列顛島上的拉包爾和支援所羅門群島之軍事行動的中繼點。為了孤立日軍的拉包爾基地,盟軍希望在布干維爾島建立空中力量,並在11月開始進行布干維爾島的登陸作戰。而日軍當然不會拱手讓出,日軍在盟軍登陸作戰期間也從特魯克島調派了強力的水上打擊部隊至拉包爾加油,想利用夜戰來砲擊登陸點阻止盟軍登陸。然而,盟軍先下手為強,在陸基航空隊與機動部隊的合作下,分別派了349架陸基飛機與282架艦載機空襲於停駐於拉包爾基地的水上打擊部隊,重創了日軍水上打擊部隊,一艘驅逐艦擊沉,大部分日軍軍艦在第2天退回特魯克甚至回日本本土以進行維修。

這次作戰由於日本海軍部隊受到重創,日本海軍自然無法阻止盟軍登陸,而且多隻重巡必須回日本本土維修

順帶一提,目前已經實裝的薩拉托加有參與這次空襲

參戰艦船

日:愛宕 高雄 摩耶 鳥海 鈴谷 最上 築摩 長良 阿賀野 能代 卯月 文月 若月 島風 長波 玉波 涼波 藤波 早波 天霧 夕凪

美:薩拉托加

聖佐治角海戰(セント·ジョージ岬沖海戰)

1943年11月26日,日本運輸部隊與美軍艦隊爆發的夜戰。

由於美軍威脅到了位於布干維爾北部布卡島上的日本基地,日本海軍調遣了3艘運輸驅逐艦和2艘驅逐艦,運載900名陸軍官兵前往該島增援。美軍則是調集5艘驅逐艦攔截。日軍艦隊成功在布卡島卸載了兵員和補給品後,又裝載了一些海軍人員返回拉包爾。但在回程中被美軍雷達發現,由於擁有雷達優勢,美軍得以接近日本艦隊而不被對方發現。美軍首先發射魚雷,旗艦大波被數枚擊中當場沉沒,另一枚魚雷擊中卷波,使其失去戰鬥力,隨後被炮火擊沉。在美軍的追擊下,夕霧也遭擊沉。

這次戰鬥標誌着日軍持續長達一年之久的東京急行的終結,也宣告了日軍在所羅門群島戰役中的失敗。同時證明了美軍雷達的優越性。

參戰艦船

卯月 大波 卷波 天霧 夕霧

1944年

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戰)

1944年6月19日,日本機動部隊與美國機動部隊的一次大型海戰,美軍稱為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日本海軍在前面幾次的連續敗退下,終於領悟航空母艦在海戰中不可取代的強大地位,故這次的作戰日軍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想藉由美軍進攻馬里亞納之際,利用剩餘的機動部隊對美軍艦隊進行致命打擊。6月19日,日軍組成3正空6輕空5戰艦11重巡2輕巡20驅逐,攻擊由15正空7戰艦8重巡12輕巡67驅逐與28潛艇所組成的第五艦隊。記取了中途島海戰的教訓,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積極地指派偵察機索敵。在反覆的索敵下,日軍不但知道美軍在哪裏,也曉得美軍已經進入日本攻擊機的攻擊半徑,但本身還未進入美機攻擊機打擊範圍。此時美軍仍不清楚小澤艦隊位置,如同中途島海戰,只是這次的立場顛倒。

雖然日軍佔有先機,也先行指派飛機攻擊,但此時的飛行員素質已大不如前。日本機隊浪費寶貴的10分鐘對機群重新調整,使美軍飛機有時間迅速爬升並迎擊。在飛機數量、質量與飛行員素質都落後對方一大截,日軍的攻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美軍幾乎未受損失。日本嚴重損失大量的飛行員,卻毫無戰果,美軍也因為這次的空戰大勝利,將當日的空戰命名為「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

而美軍潛艇大青花魚則是在發射6發魚雷後1發命中大鳳。雖然一發魚雷對大鳳並未造成太大傷害(僅僅讓部分油路開裂,對美帝級別的逆天損管來說根本不叫事),但該艦使用的是婆羅洲進口的,揮發性強的原油,再加上裝甲空母的封閉機庫設計與艦長一心想維持飛行甲板正常運行而封閉了升降機這個最有希望排出油氣並拯救大鳳的救命稻草,導致漏出的油氣在機庫內大量堆積,引發大量艦員中毒。油氣瀰漫的艦體內部後來又不慎引起靜電火花,導致燃油庫燒起大火。稍後的彈藥庫爆炸則直接將大鳳送進了海里,本應該保護大鳳免遭外部攻擊的堅固裝甲和封閉機庫此時諷刺地成為了葬送她的棺材。另一艘美軍潛艇棘鰭發射的6枚魚雷至少有3枚命中翔鶴,使翔鶴號立時失去戰力隨後沉沒。美軍在空戰結束後選擇繼續追擊日軍,在美軍飛機的空襲下,飛鷹號被一枚魚雷擊中,引發大火,2小時後沈沒。隼鷹、龍鳳、千代田、伊勢、摩耶都被炸彈擊傷,旗艦瑞鶴傷勢則是最嚴重。最終,美軍僅付出76人陣亡、損失123架飛機、4艘軍艦輕傷的極小代價,給予日軍3艘空母擊沉及損失600架飛機的巨大傷害。

此戰役是歷史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空母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日本的機動部隊已經是名存實亡。同時也標誌着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已經不復存在。

順帶一提,目前已經實裝的艾奧瓦有參與這次海戰

參戰艦船

日:大鳳 翔鶴 瑞鶴 飛鷹 隼鷹 瑞鳳 千歲 千代田 龍鳳 大和 武藏 長門 金剛 榛名 妙高 羽黑 愛宕 高雄 鳥海 摩耶 最上 熊野 鈴谷 利根 築摩 能代 矢矧 卯月 響 島風 初霜 滿潮 朝雲 山雲 白露 時雨 五月雨 雪風 浦風 谷風 濱風 磯風 野分 風雲 長波 沖波 岸波 藤波 濱波 玉波 早波 朝霜 夕凪 秋霜 早霜 秋月 初月 若月 霜月 速吸

美:艾奧瓦

雷伊泰灣海戰(レイテ沖海戰)

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菲律賓雷伊泰島附近的一次海戰。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雷伊泰灣海戰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和戰列艦海戰。

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鬥。

日軍雖居劣勢,但在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失去塞班島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雷伊泰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整個海戰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部分。

  • 錫布延海海戰(シブヤン海海戰)

栗田最強大的「中心艦隊」由五艘戰列艦組成(五艘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武藏號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和榛名號戰列艦),加上12艘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栗田的艦隊企圖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擊雷伊泰灣內的登陸艦隊。

10月23日子夜後栗田的艦隊經過巴拉望島水域,他的艦隊被美國潛艇海鯽號和鰷魚號發現。雖然大和號上的電報員發現了兩艘潛艇報告他們發現這支艦隊的電訊,日本艦隊沒有採取反潛行動。海鯽號發射魚雷擊沉了栗田的旗艦愛宕號重巡洋艦,摩耶號重巡洋艦則被鰷魚號擊沉。高雄號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在兩艘驅逐艦的保護下返回汶萊。美國潛艇尾隨着它。10月24日由於海鯽號擱淺被迫被放棄。栗田將他的旗艦移到大和號上。

10月24日約08:00美國無畏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進入狹窄的錫布延海。哈爾西命令集結第三艦隊的三支航空母艦分艦隊集中攻擊栗田的艦隊。從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其它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共260架飛機約於10:30開始不斷攻擊這支艦隊。醒目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成為美軍主要攻擊的目標。武藏號、大和號和長門號中彈。妙高號重巡洋艦負重傷返航。第二波空襲集中在武藏號,它多次被炸彈和魚雷擊中。最後它開始掉隊。從約克鎮級航空母艦企業號、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起飛的第三波飛機擊中武藏號共19次(11枚炸彈和8枚魚雷)。在空襲過程中另有數艘輕型艦隻受傷。由於己方缺乏航空掩護,15:30栗田下令他的艦隊轉頭開出美國航空母艦的襲擊範圍。他等到17:15,然後再次轉頭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他的艦隊無暇顧及受重傷掉隊的武藏號。武藏號最後約於19:30傾覆沉沒。

與此同時,大西瀧治郎中將駐呂宋島的80架飛機襲擊了艾塞克斯號、班寧頓號、普林斯頓號和蘭利號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一枚穿甲炸彈擊中起火。15:30其後彈藥庫爆炸,普林斯頓號上200名水手喪生,旁邊參加救火的伯明翰號輕巡洋艦上80人喪命,其它附近船隻也被損壞。17:50普林斯頓號沉沒。該分艦隊負責向北邊警戒任務,導致無暇派飛機搜索北方水域,16:35小澤的誘餌艦隊才被美軍飛機發現。

參戰艦船

武藏 大和 長門 金剛 榛名 妙高 羽黑 愛宕 高雄 鳥海 摩耶 熊野 鈴谷 利根 築摩 能代 矢矧 浦風 磯風 雪風 濱風 清霜 野分 早霜 秋霜 岸波 衝波 朝霜 長波 濱波 藤波 島風

  • 蘇里高海峽海戰(スリガオ海峽海戰)

南路的西村艦隊10月22日出航,由戰列艦扶桑、山城以及重巡洋艦最上和四艘驅逐艦組成朝蘇祿海蘇里高海峽航行。10月24日,該艦隊的行蹤遭美軍38特遣艦隊第4索敵群查知;該日9點30分遭企業號與富蘭克林號航艦所屬約20架艦載機攻擊,但只受到微不足道的損傷。

按照原計劃,南路(西村艦隊)及中路(栗田艦隊)應在進入海峽前抵達預定地點同時突擊,然而栗田艦隊在航行途中遭到耽擱,加上無線電管制,因此西村艦隊抵達時栗田還在錫布延海,離雷伊泰島的海岸還有好幾個小時。而西村祥治中將最後決定利用夜戰機會突破美軍防線,在該日晚上20:13分朝栗田艦隊發出電文,表明將在隔日(25日)凌晨4點突入雷伊泰灣,不過該資訊栗田艦隊與聯合艦隊司令部並未收到,所以大和號上只紀錄「第二游擊艦隊預定在0300時以26節速度突入蘇里高海峽」,對西村艦隊的資訊毫無所知。

抵達蘇祿海的不只有西村艦隊,還有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第二游擊艦隊。然而兩支艦隊的指揮官因私交惡劣,因此艦隊並沒有進行統一指揮調整,而是採取各自率領艦隊進入戰場,這個因私忘公的決定為接下來海戰的悲劇奠定基石。

10月24日深夜,西村的艦隊駛過帕納翁島就闖進了美國第七艦隊為他們設置的圈套。傑西·奧爾登多夫少將的六艘戰列艦(密西西比號、馬利蘭號、西維吉尼亞號、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和賓夕法尼亞號,除了密西西比號以外,其餘戰列艦皆在珍珠港被擊沉或重創過,將在這場海戰中大復仇。)、八艘巡洋艦、28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要穿過海峽打擊登陸軍,西村必須通過魚雷艇施放的魚雷,闖過兩組驅逐艦警戒線,在六艘戰列艦以及兩隊巡洋艦的集中火力下通過海峽,才能到達海峽另一端的登陸地。

02:02 西村艦隊抵達蘇里高峽口,陸續開始受到盟軍的攻擊,但沒有阻止西村艦隊的前進。

約03:00,志摩艦隊抵達蘇里高峽口,但無法與西村艦隊聯絡上。

03:09 不斷前行的西村艦隊受到重創,扶桑號和三艘驅逐艦先後受到魚雷命中。扶桑號發生爆炸斷為兩截,但沒有立即沉沒。

03:50美國戰列艦開火。美艦以一字形橫排,而日艦排成一路縱隊,只能艦艏朝向美艦,雙方隊形呈T字戰(美軍為有利方)。這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採用戰列戰術的交戰,美國當時已經擁有雷達控制火力,美國戰列艦可以在日本軍艦無法還擊的距離上就開火。山城號和最上號不斷被戰列艦的穿甲炮彈重創。最上號巡洋艦轉身逃跑但喪失了機動能力。山城號於04:19沉沒。

04:25 志摩的那智號、足柄號、阿武隈號以及四艘驅逐艦追上西村的艦隊。志摩以為他看到的那兩段殘片是西村的兩艘戰列艦的殘骸(實際上它們是扶桑號斷裂後的兩段),他知道通過海峽是毫無希望的,接收了西村剩餘的船艦,並下令轉身撤退。在混亂中他的旗艦那智號與焚燒的最上號相撞,喪失機動能力而落後的最上號第二天被飛機擊沉。扶桑號於海上漂浮的前半部被一艘美國重巡洋艦擊沉,後半部不久後也沉沒了。西村的七艘船中只有一艘驅逐艦時雨倖存。

參戰艦船

扶桑 山城 最上 那智 足柄 阿武隈 山雲 滿潮 朝雲 時雨 曙 潮 不知火

  • 恩加尼奧角海戰(エンガノ岬沖海戰)

小澤的艦隊由四艘航空母艦:瑞鶴號航空母艦、瑞鳳號航空母艦、千歲號航空母艦、千代田號航空母艦、兩艘由戰列艦改裝的航空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三艘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組成,其任務是將盟軍的主力航空艦隊引走。瑞鶴號是最後一艘參加過珍珠港事件倖存至此的航空母艦。日向號和伊勢號的第五、第六號炮塔被拆除,安裝了機庫、飛行甲板(長度僅70餘尺,只能進行整備、起飛作業而無法提供降落所需的滑行距離,艦載機必須轉降其他正規航空母艦)和兩座飛機彈射器(分別安裝於飛行甲板的左前、右前方,因為安裝位置對第三、第四號炮塔的射擊作業造成妨礙,所以射擊時兩座彈射器必須向外側張開至最大角度)。但這兩條船都沒有帶飛機,小澤一共只有108架飛機。

一直到10月24日下午16:40作為誘餌的小澤的艦隊才被發現。此時美軍正在對付栗田的艦隊和呂宋島來的空襲。24日晚小澤獲得了一份美國電報說栗田撤退了(這個消息是錯誤的),但20:00豐田下令所有艦隊繼續進攻。

哈爾西看到他有機會消滅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這樣美國可以無憂慮地進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經在錫布延海戰中被擊退,因此他於子夜後帶領所有的三隊航空母艦和威利斯·李上將的戰列艦開始追擊小澤。(根據哈爾西的命令,為守衛聖貝納迪諾海峽臨時編成第34特混艦隊。命令是個預案,在後來造成理解的混亂。)雖然美國偵察機發現了栗田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但哈爾西認為金凱德的第七艦隊足以對付它,未加理會。

美國艦隊的數量比諸日本艦隊來得多。哈爾西擁有9艘航空母艦(無畏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班寧頓號、碉堡山號、胡蜂號、漢科克號、企業號、艾塞克斯號)、八艘輕航空母艦(獨立號、普林斯頓號、貝勒伍德號、科本斯號、蒙特利號、蘭利號、卡伯特號、聖哈辛托號)、六艘戰列艦(阿拉巴馬號、艾奧瓦號、麻薩諸塞號、新澤西號、南達科他號戰列艦、華盛頓號)、福萊齊號戰列艦等17艘巡洋艦和64艘驅逐艦。他有1000多架飛機,但他將登陸點讓給了幾艘護衛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哈爾西被小澤的誘餌艦隊給引誘出來了。

10月25日早,小澤下令75架飛機起飛攻擊美軍,但這些飛機沒有造成多少損失,大多數飛機被美國戰鬥機擊落,少數飛往呂宋島。

哈爾西親自率領第34特混艦隊的戰列艦急速前進,準備用大口徑艦炮直接去對付小澤艦隊前衛的戰列艦以及在艦載機空襲中掉隊日艦。清晨,在還沒有確定日軍的精確位置的情況下,美軍就起飛了180架飛機。直到7:10偵察機才找到了北路艦隊。08:00美軍戰鬥機摧毀了保護艦隊的30架日軍飛機。開始了不停地空襲,他們一共進行了857架次襲擊。小澤艦隊的航空母艦紛紛中彈(千歲號和一艘驅逐艦沉沒,瑞鶴號、千代田號和一艘巡洋艦喪失了機動力)。小澤將他的旗艦改到另一艘巡洋艦上。

這時薩馬島戰鬥的消息傳來。美軍登陸軍的情況緊迫(第7艦隊的護航航空母艦因為栗田的艦隊突然出現,而不斷地發報向哈爾西求援。連坐鎮珍珠港的尼米茲也給哈爾西發了一份簡短的電報:「第34特混艦隊,在哪裏?」,但負責電報加密的軍官,隨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爾西的譯碼軍官誤以為是正文未加刪減,這使哈爾西怒不可遏,因此又耽誤一小時的寶貴時間。),哈爾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兩個航空母艦大隊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來收拾小澤的殘餘船隻。

下午在擊沉幾艘日本航空母艦後,空襲集中在兩艘航空戰列艦上,但兩艦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擋了空襲,用高射炮和噴進炮(防空火箭)擊落了多架美國飛機。空襲一直到傍晚,小澤艦隊作為誘餌的全部航空母艦,還包括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被擊沉。這也是海戰史上最後的航空母艦對決(即使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英軍與阿根廷海軍的航空母艦也未發生交戰。)。「誘敵部隊」取得了出色得成功。但通訊混亂也同樣發生在日本方面,小澤發出誘敵成功的電報,栗田卻沒有收到。不過這再次使栗田的艦隊免遭全軍覆沒。

參戰艦船

瑞鶴 瑞鳳 千歲 千代田 伊勢 日向 大淀 五十鈴 多摩 秋月 初月 若月 霜月

  • 薩馬島海戰(サマール沖海戰)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凌晨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凌晨03:00它們沿薩馬島的海岸向南進發。於黎明時分發現美國艦隊。

金凱德上將旗下雖有77.4特混艦隊的三股艦隊,但這些艦隊幾乎全部由護航航母和驅逐艦組成,並不足以對抗栗田艦隊。代號「Taffy」 1~3號的各艦隊是每股由六艘護航航空母艦和七或八艘驅逐艦組成的支援性艦隊。雖然各護航航空母艦30架的艦載機加總起來有超過500架的可觀兵力,但主要任務是反潛及對地支援的他們缺乏對艦用的穿甲彈及魚雷。慢速甲薄的護航航空母艦與小型的驅逐艦在栗田的戰列艦面前十分脆弱。而金凱德的艦隊主力在此時南部來不及迎擊栗田的艦隊。

金凱德錯誤地以為威利斯·李的戰列艦還守護在聖貝納迪諾海峽,因此認定從那裏行動沒有危險,但李的艦隊已被哈爾西調走前往對付小澤艦隊。當日本艦隊在薩馬島出現時美軍大吃一驚。哈爾西的艦隊已經被誘敵戰術誘離雷伊泰灣,但是栗田對此卻一無所知。栗田錯誤地將那些護衛航空母艦當作了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他還以為整個美國第三艦隊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

栗田艦隊的攻擊集中在代號「Taffy 3」的護衛艦隊上,美國護航航空母艦立刻向東後撤,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率領的三艘驅逐艦則迎向日艦,在護航航母和日本戰列艦之間施放煙霧,希望驅逐艦釋放的煙霧與壞天氣可以影響日本炮的精確度,同時立即發報請求支援,甚至用明碼發報。美國驅逐艦騷擾日軍艦隊企圖分散日本戰列艦的注意力來取得時間。這些驅逐艦自殺般地對日艦發射魚雷,干擾、吸引日艦火力使日本艦隊無法全力攻擊美軍艦隊。為了躲避魚雷日艦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隊形,大和號被兩條平行的魚雷逼迫背向而行,無法轉向,怕被它們擊中,這樣損失了足足十分鐘的時間。戰鬥中,約翰斯頓號發射的魚雷擊中了熊野號,將其艦艏整個炸斷,使得其被迫退出戰鬥,金剛號也被驅逐艦的艦炮擊傷。77.4.3小隊的三艘美國驅逐艦Johnston,Hoel 和 Samuel B. Roberts 最後都被擊沉,但它們為護航航空母艦爭取了時間讓它們的飛機起飛。這些飛機沒有時間轉裝穿甲炸彈,因此它們只能帶着它們先前已掛載的彈藥起飛(有時甚至是深水炸彈)。然後美軍航空母艦繼續南逃,而戰列艦的炮彈不斷在它們周圍爆炸。一艘護航航空母艦被擊沉,其它受傷。

由於栗田艦隊未完成整編隊形便發動進攻,加上美軍驅逐艦的攻擊將他的隊形打亂,各戰隊散亂在廣闊的海面上。他喪失了對戰事的戰術指揮,三艘他的重巡洋艦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襲擊擊沉。栗田於09:20下令北轉重整隊形。暫時躲過栗田艦隊攻擊的美軍護航航空母艦,遭受的打擊尚未結束,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沉一艘,另兩艘遭到重創。

不久栗田的艦隊改變航向,駛往雷伊泰灣。看似日本作戰計劃就要成功的時刻,栗田再次北轉撤退。他認為美軍支援艦隊正向他的艦隊而來,因此他相信戰役的時間越長,他遭到美國強大空襲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的空襲下他向北,然後向西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往返航行300海里的第三艦隊於26日日出後,派艦載機對栗田艦隊的脫隊艦隻進行了襲擊。

薩馬島之役粟田艦隊擊沉兩艘美軍航空母艦,栗田的艦隊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受重創,其中金剛號在返航日本途中,於台灣基隆北方的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沉,不過由於該艦隊已駛離戰場,所以金剛號的損失一般不被列在雷伊泰灣海戰美軍戰果之中。他帶五艘戰列艦進入戰場,當他回到日本時,僅剩大和號還具備作戰能力.

參戰艦船

日本: 大和 長門 金剛 榛名 羽黑 鳥海 熊野 鈴谷 利根 築摩 能代 矢矧 浦風 磯風 雪風 清霜 野分 早霜 秋霜 岸波 衝波 濱波 藤波

美國: 甘比爾灣 塞繆爾·B·羅伯茨 約翰斯頓

雷伊泰灣海戰後,盟軍確保了美國第6軍團的登陸點,將日本的資源輸送本土命脈完全阻斷。在此後更艱苦的雷伊泰島戰役中美軍一直到1944年12月末才完全控制了該島。

這場海戰徹底消滅了日本海軍最後的力量,為1945年琉球群島的戰役奠下了基礎。日本此後唯一比較大的海軍行動是1945年4月的天號作戰(菊水特攻)和1945年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戰。

禮號作戰(禮號作戰)

1944年12月24日,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損失不大的第二水雷戰隊從越南金蘭灣出擊,前往民都洛島的曼加林灣支持守軍。

26日中午,偵查到民都洛島美軍狀況的日軍,一路南下打算在夜裏發動突襲。

16:25,美軍一架B-24也發現了日軍動向。除了把足柄看成戰艦之外,基本上訊息一字不差的傳到了美方那裏。此時美軍島上雖有百餘架戰機,但是彈藥的存量不足,且有一大部分是只能對艦掃射的戰鬥機第七艦隊司令第4巡洋戰隊與第56驅逐戰隊增援。而除了戰機之外,島上美軍僅有魚雷艇與數艘登陸艦、輸送艦,基本上難有還手之力。

19時50分,展開第二警戒序列的日軍突入民都洛島的近海,遭到美軍海空兩方夾擊

21時01分,大淀被命中兩發炸彈,10分鐘後美軍在日軍艦隊上方投下照明彈。

21時15分,清霜被命中兩發炸彈,直擊機關室大破,30分鐘後沉沒。

21時24分,足柄中彈大火,緊急拋棄魚雷。

終於在經歷一番苦戰之後,22時30分成功抵達曼加林灣外,並發現美軍輸送船團。23時03分,包括炮擊、魚雷與陸軍攻擊機,同時間對港內的設施與船團發動攻擊。

直到隔日27日的00時04分日軍撤離為止,美方共損失了1艘輸送船、數隻魚雷艇、機場設施部分損傷、航空機約損失20機。

此次作戰被稱為'太平洋戰線日本帝國海軍水上艦隊最後的勝利'。

參戰艦船

足柄 大淀 霞 清霜 朝霜

1945年

北號作戰(北號作戰)

1945年2月10日結束了「禮號作戰」的第二游擊部隊殘艦組成運輸部隊,將南洋的重要戰略物資運送回內地,用於「本土作戰」的準備。

1945年2月10日17時少許,因為滿載物資的「完部隊」駛離新加坡,因擔心白天會遭到B-29的攻擊,因此選擇傍晚起航。

11日14:42,艦隊正在菲律賓西方北上,突然遭遇一艘正在上浮的英國潛艇。「完部隊」的行蹤已經暴露。

12日,海面颳起強勁的季風。日向為了避免發生危險,將上層艙室裝載的物資向下方轉移,這使軍艦重心降低,航速更加緩慢。兩艘伊勢級此時由於搭載了大量油罐,連主炮的迴轉都顯得很困難。

11:35,朝霜現一艘米國潛艇並進行了攻擊,臨近午後4時,東方水平線上又出現了一艘正在上浮的米國潛艇。約50分鐘後,伊勢也發現了升出水面的潛望鏡,大淀立即起飛1架零式水上偵察機進行壓制。由於空中警戒的威脅,集結在附近的米國潛艇雖然已經發現了目標,卻無法進入合適的攻擊陣位。

13日凌晨00:18,日向的電探在左前方捕捉到水上目標,全體立即一齊向右轉舵規避。2小時後,霞也探知水上目標,全隊再度緊急迴避。由於待機的美國潛艇航程和燃料已經不足,經過一夜跟蹤始終無法進行攻擊,只得放棄。「完部隊」有驚無險地通過了潛艇阻擊線。 07:17,天空剛變的晴朗,日向號的電探就在右側100公里處探知了空中目標。08:30分,嘹望哨確認目標是1架B-24。此時天已經變陰,空中佈滿雨雲。10:30分,在東南偏東方向探知米機大編隊,「完部隊」開始提高航速,兩艘伊勢級的主炮換成了三式燒霰彈,準備對空戰鬥。

美軍編隊他們要發起進攻時,日本艦隊卻隱入濃密的積雨雲之下。整整30分鐘裏,「完部隊」在雲層的遮掩下戰戰兢兢地進行着蛇形機動,雲層上方的40架B-24,B-25和48架P-51則努力尋找攻擊良機,終於,失去耐心的米機開始向東折返,日本艦隊停止蛇形機動,以20節航速恢復北上。午後,電探再度發現敵機編隊,不過後來證明不過是虛驚一場。

13:30分,伊勢右舷130度方向,約2500碼外有幾道明顯的白色雷跡,伊勢迅速轉舵規避,6枚來襲魚雷有3枚因為這一緊急機動而失去目標沒有命中,自艦首前方通過,2枚擦右舷而過,最後1枚以水面狀態掠過艦尾,被高射炮的連續射擊擊毀,爆炸的響聲久久迴蕩。

14日,大淀號再度發現雷跡,全隊緊急迴避。將近12時,又發現來襲的敵機大編隊,不過因為天氣不良,敵機再度折返。

15日,「完部隊」通過香港海面,隨後貼近海岸隱蔽航行。是日本艦隊兩次發現大隊艦艇,伊勢號上一片騷動,不過後來證實只是帆船隊而已。19時,「完部隊」進入馬祖島泊地。進行食品和日用補給。 16日00:00,在暗夜中再度起航。12:00,嘹望哨在空中發現1架巡邏的B-24,不過並無後續空襲。21:00,「完部隊」在舟山島泊地北方下錨修整。

17日07:00,「完部隊」經濟洲島西面北上,一路平安無事。

18日,「完部隊」以20節的全速通過長竹水道,入夜後,在朝鮮半島南方的昌善島東面近海停泊。

19日07:00,再度起錨進發,以18節的速度經過馬海峽以北返回本土,17:30,艦隊達到六連島下錨,22時再度出發完成最後的航行。

20日10:30,「完部隊」回到吳港。

歷時11天,總航程為3350里的「北號作戰」取得了完全成功。

之後不久「完部隊」司令松田千秋少將帶着其他軍官去拜見駐紮在吳港的第2艦隊司令長官伊藤整一中將的時候,伊藤整一中將請求將日向、伊勢帶回的燃油優先給大和以及其它下屬各艦,但2個月後號大和在坊之岬海戰中遭遇美軍大量空軍圍擊最後沉沒。

參戰艦船

伊勢 日向 大淀 霞 初霜 朝霜

坊之岬海戰(坊ノ岬沖海戰)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艦與護衛艦共9艘作為水上特攻部隊,與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展開戰鬥。是二戰末期日本海軍發動的最後一次大型海戰。

4月6日16時、戰艦大和所屬的第1游擊部隊於德山海域出擊。包括鏟鱘號的兩艘美軍潛水艇於豐後水道發現向南行駛的日本艦隊,向美艦隊發出通報。

4月7日破曉,日本艦隊通過大隅半島往沖繩行駛。日本艦隊中央順次為矢矧、大和,周圍1,500米由8隻驅逐艦經成輪形陣式,以20節推進。其後驅逐艦朝霜由於引擎故障而脫隊。美軍的偵察機開始追蹤日本艦隊。10時、發現日本艦隊向西方向前進,11時30分改為直向沖繩前進。

第1波攻擊隊於12時30分開始攻擊。日本艦隊開始以速度25節作迴避行動與對空戰鬥。大和約有150座對空火器。美雷擊機集中向大和左舷發起攻擊。12時46分,矢矧的輪機部分被魚雷擊中,無法航行。其後矢矧被至少6枚魚雷與12發炸彈命中。欲救助矢矧的磯風亦受到攻擊,重創後無法航行。矢矧於14時5分沉沒。第1波攻擊時大和被炸彈2發與魚雷1枚命中,造成速度下降,艦尾發生火災。涼月被重創而脫隊、濱風沉沒。而輪機故障的朝霜在大和等被空襲之前已經被擊沉。

13時20分至14時15分間,第2波與第3波攻擊隊來襲。攻擊集中於大和號,大和至少被8枚魚雷與15發炸彈命中。炸彈造成的損害導至對空射擊能力下降,魚雷集中命中左舷。13時33分向右舷的輪機室與鍋爐室注水維持平衡,很多船員不知情而被水浸死。右舷輪機喪失與大量浸水使速度降至10節,低速前進的大和成為魚雷攻擊機的極好目標,攻擊集中於舵與船尾。

14時2分,伊藤中將下令棄船。14時5分,大和開始傾覆。伊藤中將與艦長有賀幸作大佐拒絕離艦。14時20分,大和開始沉沒。14時23分,大和彈藥庫爆炸。爆雲於200公里外的鹿兒島亦可目擊到。

16時39分,第1游擊部隊指揮官下達救助乘員,返回佐世保的命令。在這海戰中日本側大和、輕巡矢矧、驅逐艦濱風被擊沉、霞與磯風無法航行而自沉。分離行動中的朝霜沉沒(全員戰死)。涼月於損失艦首後返回佐世保。損傷較小的驅逐艦冬月、雪風、初霜救助了大和生存者280名、矢矧生存者555名,磯風、濱風、霞生存者800名以上,載着生還者返回佐世保。約3,700人戰死。

美軍機有10架被對空炮火擊落,戰死者合計12名。有證言說美戰鬥機用機槍攻擊日軍海面生存者,但亦有證言說驅逐艦救助生存者期間美軍機沒有作出攻擊。

此次海戰期間,日本陸軍於沖繩向美艦隊發動攻擊。4月7日有大約115架飛機向美軍艦艇進行攻擊,其中大部分為特攻機。日軍在攻擊行動中損失飛機約100架。

戰艦大和的出擊是日本海軍最後的大型作戰。作戰失敗等於宣佈聯合艦隊的終結,亦是大艦巨炮時代的結束。

參戰艦船

大和 矢矧 冬月 涼月 磯風 濱風 雪風 朝霜 初霜

馬六甲海戰(ペナン沖海戰)

新加坡的日本海軍艦艇健在的僅有羽黑、足柄、神風。高雄、妙高不能行動,其他屬南西方面艦隊的因參加北號作戰而歸還日本本土。

第十方面艦隊受日本陸軍往安達曼群島輸送的要求,把羽黑和神風部分武裝撤去,搭載彈藥、食料、燃料等物資出擊。物資輸送後,予定搭載部分安達曼群島兵力歸還。

5月12日,羽黑、神風的第五戰隊由新加坡出航,此行動被2隻英潛水艦發現,通報英國海軍東洋艦隊,英國於是實行公爵計劃,由支援佔領仰光的戰艦伊利沙伯女王號、黎賽留號為基幹的第61部隊奉命出擊。

14日英國第61部隊由第21護衛空母群的艦載機獲知位置,第26驅逐隊攻擊羽黑。15日第五戰隊的陸軍哨戒機亦發現了英國艦隊,安達曼群島的行動中止,開始退避至檳島。

16日,羽黑被第26驅逐隊的雷達捕捉到。2時10分、羽黑的雷達亦發現英驅逐艦而企圖離脫。但羽黑因作戰前的損傷不能全速航行。2號主炮塔亦沒修理好。艦上搭載的大量物資亦妨礙炮塔旋迴。放棄離脫的羽黑,進行了炮擊但沒有命中,5隻英國驅逐艦發射魚雷,其中1發命中羽黑前部。另外、羽黑因輸送任務而沒裝備魚雷,神風亦撤去了魚雷發射管。神風於羽黑周邊旋迴並展開煙幕,和發射照明彈的英驅逐艦隊交戰。橋本中將命令神風離脫,2時50分神風往雷達捕捉到的陸地方向急速離脫。

羽黑受英軍第26驅逐隊集中攻擊着火,艦前部沈下,左舷傾斜20度,1小時交戰後,被魚雷2本命中沈沒。

神風退避至檳島補給後,返回戰場救助羽黑的生存者,17日撤退至新加坡。

羽黑損失後,1945年6月8日足柄同樣於輸送作戰時被潛水艦雷擊而損失,新加坡可用的艦船只有神風。

這場海戰是二戰中最後的水上戰鬥。

參戰艦船

日:羽黑 神風

英:(法)黎希留

特魯克島彩雲運輸作戰和烏利西環礁奇襲作戰(光作戰と嵐作戰)

由於戰局已經陷入絕境,使得巴拿馬運河攻擊計劃的實施不再成為可能,於是日本將目標轉向了美軍艦隊雲集的重要後勤補給基地——加羅林群島的烏利西環礁。

6月12日左右日本海軍確定了烏利西環礁奇襲作戰(嵐作戰),作戰參加艦艇由第一潛水戰隊組成。伊400和伊401為攻擊部隊,而伊13和伊14為先行偵察部隊,負責向特魯克島投放彩雲進行偵查(也就是光作戰,這是伊13和伊14唯一的一次共同作戰)(2017年冬季活動E3原型戰役)。

6月25日,小澤治三郎海軍總司令向第六艦隊第一潛水戰隊(先遣部隊)下令執行光作戰和嵐作戰,部隊名「神龍特別攻擊隊」。並計劃下一個作戰就是往新加坡派出十架晴嵐。

7月11日,伊13和伊14從大湊出港,前往特魯克港,艦載機在7月4日從原先的晴嵐換成偵查用的彩雲。由於先前伊58擊沉了美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之後的美軍哨戒線更是變得十分嚴密,7月16日,北緯34度28分,東經150度55分,被美護衛航空母艦「安齊奧」號的艦載機及水面部隊擊沉。不過從位置估計,伊13並不符合(關於伊13的下落還有一種解釋,就是日方認定的伊13失去蹤跡並在8月1日認定沉沒)。

7月20日,伊400和伊401從舞鶴出港,21日入港大湊,23日下午兩點從大湊出發,然而出港後被陸軍馬鹿守備隊誤以為是美艦被誤射,兩艘潛艇預計在8月16日對烏利西環礁實行嵐作戰。

8月4日,在認定伊13沉沒之後,伊14獨自潛入特魯克港,並成功放出兩架彩雲執行偵察任務。

8月14日,伊400到達合流地點卻沒看到伊401,一直待機到15日兩艦才匯合,此時兩艦做了作戰上的洽商以後再次西進。最終洽商是17日上午3點,在烏利西南方海面再會合之後,讓六架晴嵐出發毅然實行奇襲。

然而在8月14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宣言,16日兩艦收到第六艦隊司令發來的作戰中止命令(一直在特魯克島待機的伊14是17日收到的命令),兩艦為了保護軍事機密,將機密文件放入主炮中射向大海,伊401將未展開機翼的晴嵐發動引擎彈射進大海裡,而伊400用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就把三架晴嵐拆成了碎片。至此,嵐作戰在開始之際迎來戰爭結束,而伊14、伊400和伊401,都被美軍俘獲成為研究對象,並在戰爭結束後的1-2年間和其他日本潛艦陸續被予以鑿沉處分。

參戰艦船

伊400 伊401 伊13 伊14

吳港空襲(呉軍港空襲)

1945年7月下旬,美國海軍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載機對日本海軍的殘存大型軍艦作出的轟炸行動。

美軍第3艦隊是在7月24日首次攻擊吳市,美國航空母艦在這天共出動1,747架次對日本的目標發動攻擊。擊沉天城、日向、伊勢、榛名、利根、青葉、大淀以及磐手。由於泊地水深過淺,美軍無法使用魚雷攻擊日軍船艦,只能投擲炸彈進行攻擊,並使用近發引信炸彈攻擊目標周遭的大量防空炮火。

葛城和龍鳳亦在7月24日及28日遭到美軍飛機攻擊,兩艦均遭到嚴重破壞。這些轟炸是美國海軍在戰爭中最大規模的及對艦隻造成最大的破壞。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7月28日下午對日軍艦隻實施攻擊。這次襲擊是由79架以沖繩為基地的B-24解放者式轟炸機實施的,結果只有4枚炸彈擊中青葉,它已因早些時候的襲擊而擱淺。日軍高射炮擊落了兩架B-24和擊傷了另外14架,實際上這次襲擊是可以理解為與第3艦隊的競賽。

由於吳港周遭的大量防空炮火,盟軍因戰鬥與意外共損失102名機組人員和133架戰機,高於第3艦隊在其大部分行動中的損失。

參戰艦船

天城 葛城 龍鳳 鳳翔 伊勢 日向 榛名 大淀 青葉

節分

節分一詞以前是指「由一個季節轉變到另一個季節的日子」,所以一年有4個節分。江戶時代(註)1603年~1867年之後,節分通常特指立春前一天,一般在公曆2月2日至4日(視農曆的立春日而變化)。

在節分當天傍晚,許多家庭會進行傳統活動,比如撒豆子、吃惠方卷等。過這個節的人們會把烤或炒過的大豆(也有部分地區的家庭會用花生)裝滿一個(註)一種方形木質容器,並把豆子撒滿整個房間,同時喊「鬼出去,福進來!(鬼は外!福は內!)」,用以驅鬼。也有人會把豆子從窗戶扔到家外面。

撒豆子原本是日本舊曆新年的一個儀式,為了驅除惡鬼與災禍,同時祈禱平安。活動中,小孩子可以扮成鬼四處奔跑,其他人便會向他撒豆子。儀式結束後,人們會吃下與自己年齡數量相等的豆子,以希望整年遠離疾病與災禍。[13]

附:擁有節分限定語音的艦娘

擁有節分限定語音的艦娘:

  • 睦月:哦喲?到節分了嗎,節分什麼的。睦月要撒黃豆了!誒嘿!
  • 如月:要扔豆子了喲~,哎~。討厭,打中了奇怪的地方了?
  • 初春:嗯,節分乃重要儀式,具眾多意味乎?啊,汝已知其也?
  • 子日:話說二月份不得不提的就是子日了,不對,是節分哦,節分!要扔豆子了哦,我扔!
  • 若葉:節分到了是吧?是要拿這些豆子來扔提督嗎?好像不對吧,那應該要怎麼做?
  • 初霜:鬼出去~!福進來~!嘿!啊,扔到提督了!?對不起,我會收拾好的。
  • 白露:福~進來~!鬼~出去~!嘻嘻,節分好像很歡樂呢!村雨那邊怎麼樣?
  • 時雨:撒豆子…嗎?踩上去摔着好像也相當痛呢。
  • 村雨:嗨嗨~!節分呢。這種儀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吶?
  • 夕立:把這豆子,全力丟出去poi!嘿!嘿!嘿——!!……啊哇哇哇!?
  • 瑞鳳:到了節分的季節了呢。我炒了一些豆子。給提督的雞蛋燒也準備好了♪
  • 浦風:提督?幹嘛朝我扔豆子呢?我是不是該生氣呢?嗯?嗯~?
  • 谷風:啊!節分到咯!爽爆咯~!朝誰扔(豆子)好呢?濱風嗎?哈~!?
  • 濱風:節分到了呢。想和磯風一起撒豆子呢。……啊,我去把她找來。
  • 野分:節分……豆子是扔掉好呢……還是吃了好呢……誒?兩者?都好?
  • Prinz Eugen:這就是日本的文化,Setsubun(節分)!可以把這些豆子扔向長門嗎?……嘿!啊!?

月份別稱

日語裏有對農曆月份的各種別名,這裏考據一下各別稱的語源。[14][15]

1月:睦月(むつき,Mutsuki)
正月中,親朋好友互相拜訪,關係和睦。因此得名「睦月」。
2月:如月(きさらぎ,Kisaragi)
二月天氣寒冷,所以有着「着更着きさらぎ」的說法。另外,因為天氣即將轉暖,也有着「気更来きさらぎ」的稱呼。
3月:弥生(やよい,Yayoi)
弥生やよい」是由「いや」「おい」變化而來。「彌」的意思是「更加」,「生」指的是「草木生長」。
4月:卯月(うづき,Uzuki)
四月是「卯の花ウツギの花」(齒葉溲疏(日文))盛開的月份,所以簡稱為卯月。
5月:皐月(さつき,Satsuki)
五月是耕種水稻(早苗さなえ)的月份,於是「早苗月さなえづき」就簡稱為「皐月さつき」。
6月:水無月(みなづき,Minazuki)
水無月みなづき」中的「」其實是連體助詞「な」的漢字表記,相當於「の」的意思,所以意思應該是「水之月」。六月是田間抽水的月份,於是就被稱為了「水無月」。
7月:文月(ふみづき,Fumizuki)
一種說法是,因七夕節日時的書法活動而得名的「文披月ふみひらきづき」的簡稱。另一種說法是,七月是稻穀膨脹的月份,「文月」是從「穂含月ほふみづき」、「含月ふくみづき」、「穂見月ほみづき」等說法演變而來。
8月:葉月(はづき,Hazuki)
農曆八月入秋,樹葉掉落,於是有了「葉月」的稱呼。也有說法是稻子熟了的月份(穂張りほはり月、張り月)。
9月:長月(ながつき,Nagatsuki)
九月夜晚變長,就是「夜長月よながつき」的簡稱。也有說法是因為降雨變多,是由「長雨月ながめつき」演變而來。
10月:神無月(かんなづき,Kannazuki)
和六月「水無月」一樣,「」是「の」的意思,即「神之月」。傳說在十月,全國各地的神都會聚到出雲大社,便有了「神之月」(神無月かんなづき)的說法;同時在出雲國(現在的島根縣出雲市),有着「神有月かみありづき」、「神在月かみありづき」的說法。
11月:霜月(しもつき,Shimotsuki)
霜月是「霜降り月しもふりつき」、「霜降月しもふりつき」的意思。
12月:師走(しわす,Shiwasu;亦寫作:師馳,しはす,Shihasu)
僧人為了送經書而東奔西走的月份。

除此之外,遊戲中其他睦月級驅逐艦的名字意為:

  • 菊月(きくづき,Kikuzuki):九月。
  • 三日月(みかづき,Mikazuki):每月第三天的月相。
  • 望月(もちづき,Mochizuki):每月第十五天的月相,亦稱「満月まんげつ」(滿月)。

登陸歡迎語音

各位提督一定都有聽到,在遊戲載入的時候,會有艦娘說「か~ん~こ~れ!」。

下方摺疊的表格中列出了所有遊戲載入時的歡迎語音:

讀取遊戲時
艦娘(僅供參考) 聲優 台詞 語音
赤城 藤田咲 艦これ
赤城 藤田咲 か・ん・こ・れ
睦月 日高里菜 かぁんこれっ
睦月 日高里菜 かーんーこーれっ
榛名 東山奈央 艦これ!!
榛名 東山奈央 か・ん・こ・れ!
龍田 井口裕香 かーんこれっ
龍田 井口裕香 か…ん…こ…れっ
龍田 井口裕香 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
古鷹 大坪由佳 艦これ!
古鷹 大坪由佳 か・ん・こ・れ!
長門 佐倉綾音 かんこれっ。
長門 佐倉綾音 か・ん・こ・れ。
長門 佐倉綾音 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
最上 洲崎綾 かんこれっ。
最上 洲崎綾 か・ん・こ・れ!
足柄 種田梨沙 艦これ!
足柄 種田梨沙 か・ん・これ!
吹雪 上坂菫 艦これ!
吹雪 上坂菫 かーんーこーれっ!
讀取完成時
艦娘(僅供參考) 聲優 台詞 語音
最上 洲崎綾 艦これ、始まるよ。
最上 洲崎綾 か・ん・こ・れ、始まるよ。
千代田 宮川若菜 艦これ、始まります!
千代田 宮川若菜 かー・んー・こー・れっ、始まります!
長門 佐倉綾音 艦これ、始まります。
長門 佐倉綾音 か・ん・こ・れ、始まります。
龍驤 日高里菜 いーことぉ?暁の水平線に、勝利を刻みなさい!
鳥海 東山奈央 行きますよ?暁の水平線に、勝利を刻みましょう!
龍田 井口裕香 いーことぉ?暁の水平線に、勝利を刻むのよ
伊勢 大坪由佳 いいこと?暁の水平線に、勝利を刻みなさい!
早坂梢 艦これ、始まります。
初霜 小林元子 艦これ、始まります。
由良 谷邊由美 艦これ、……始まります。
點擊Game Start時
艦娘(僅供參考) 聲優 台詞 語音
赤城 藤田咲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睦月 日高里菜 どー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龍田 井口裕香 どー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足柄 種田梨沙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吹雪 上坂菫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っ!
長門 佐倉綾音 提督が鎮守府に着任しました。これより艦隊の指揮に入ります。
最上 洲崎綾 提督が鎮守府に着任しました。これより艦隊の指揮に入ります。
千代田 宮川若菜 提督が鎮守府に着任しました。これより、艦隊の指揮に入ります。
早坂梢 提督が、鎮守府に着任しました!これより、艦隊の指揮を執ります!
初霜 小林元子 提督が、鎮守府に着任しました!これより、艦隊の指揮を執ります!
朝潮 宮川若菜 提督が、鎮守府に着任しました!これより、艦隊の指揮を執ります!
  • 註:以上信息均是提督們[16][17]所編寫,非官方發佈消息。

遊戲中提及過的現實人物

山本提督(山本五十六,被五十鈴提及)

山口提督/多聞丸(山口多聞,第二航空戰隊司令,被飛龍、五十鈴提及)

吉川艦長(吉川潔,夕立艦長,被夕立提及)

田中少將(田中賴三,第二水雷戰隊司令,被長波提及)

井上提督(井上成美,第四艦隊司令,被鹿島提及)

平賀先生(平賀讓,日本軍艦設計師,被夕張提及)

大井提督(大井篤,海上護衛總司令部參謀,《海上護衛戰》的作者,在家具中提及)

(待完善)

遊戲中提及過的非實裝艦船

直接點名

信濃(裝甲航母,在大和、濱風的語音中提及;營運表示有計劃實裝)

沙恩霍斯特(德國大型艦雖然說日本的護衛航母神鷹改裝之前也叫這個不過,你覺得像麼……,在俾斯麥的語音中提及)

風早(給油艦,在速吸的語音中提及)

冬月(秋月級驅逐艦菊水作戰與戰艦中唯一未實裝者,在照月、涼月的語音中多次提及)

約克鎮(美國航空母艦,在薩拉托加的語音中提及)

夕月(睦月級唯一尚未實裝的驅逐艦,在松風的語音中提及)

夕霧(綾波級驅逐艦,在天霧的語音中提及)

夕暮(初春型驅逐艦或有明型驅逐艦,在有明的語音中提及)

沖鷹(大鷹級輕空母,在大鷹的語音中提及)

凱莉(K級驅逐艦,在傑維斯的報時語音中提及)

西維吉尼亞(美國戰列艦,在科羅拉多的梅雨季語音提及)

爪哇(荷蘭輕巡洋艦,在德.魯伊特的報時語音中提及)

白雲(吹雪級驅逐艦,在薄雲的報時語音中提及)

夏雲(朝潮級唯一尚未實裝的驅逐艦,在峯雲的放置語音中提及)

胡蜂(單造空母,在海倫娜的多個報時語音中提及)

企業(單造空母,在北安普頓的報時語音中提及稱號)

普羅米修斯(美國維修艦,在南達科他的語音中提及)

桑 (松型驅逐艦,在竹的擊沉語音中提及)

野島(室戶型給炭艦,在朝潮的報時語音中提及)

被點名後最終實裝

日進(水上機母艦)

波拉(實裝前在扎拉的語音中被頻繁提及)

厭戰(實裝前在西南風的語音中被提及)

薩拉托加(列星頓級航母,在伊26的14時語音中提及)

大鷹(護衛航母,在速吸的語音中提及)

旗風(神風級驅逐艦,在朝風的語音中提及)

黎希留(黎希留級戰列艦,在特斯特長官的語音中提及)

涼月(秋月級驅逐艦,秋月的語音中提及)

伊400(潛水空母,在伊14的語音中提及)

塔什干(驅逐艦,在甘古特的語音中提及)

濱波(夕雲級驅逐艦,在藤波的語音中提及)

八丈(占守級海防艦,在國後的語音中提及)

阿布魯齊公爵(阿布魯齊級輕巡洋艦,在朱賽佩.加里波底的語音中多次被提及)

御藏(御藏級海防艦,在旗風和神威的語音中提及)

雅努斯(J級驅逐艦,在傑維斯的報時語音以及厭戰和皇家方舟的特別語音中提及)

南達科他(美國戰列艦幸運E一號,在霧島的語音中涉及)

謝菲爾德(城級輕巡洋艦,在納爾遜22時的報時語音中提及)

華盛頓(華盛頓級戰艦,在南達科他冤家的語音中提及)

竹(松級驅逐艦,在松的報時語音中提及)

北漢普頓(北漢普頓級重巡洋艦,在大黃蜂的語音中提及)

涼波(夕雲級驅逐艦,在早波的放置語音提及)

長鯨(潛水母艦,在迅鯨的語音中提及)

間接提及

大青花魚(美國潛艇)

胡德(英國戰列巡洋艦幸運E,在尤金親王的語音中涉及)

朝霧(綾波級驅逐艦,在天霧的語音中涉及)

雲鷹(大鷹級輕空母,在大鷹的語音中涉及)


註釋與外部連結

  1. 帝国海軍の命名基準 (日文)
  2.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分別代表通用艦隊驅逐艦(陽炎、夕雲)、防空驅逐艦(秋月)、重雷裝驅逐艦(島風)與反潛驅逐艦(注重量產性,主要負責護航)。
  3. 艦隊これくしょん誕生日 - Pixiv百科事典(日文)
  4. 加古的情況是這樣的:華盛頓條約裁軍時川內級有一條未完成的姐妹艦加古被停工,於是隨後開工的加古級首艦就繼承了停工艦的名稱。然而由於加古實際竣工比古鷹晚了四個月,最終這一艦級被改訂成了古鷹級
  5. 流星儘管能夠執行俯衝轟炸任務,但是由於以攻擊機立項所以也列入此類
  6. 本機種實際服役的只有集雷擊和俯衝轟炸於一體的銀河,遊戲內併入陸攻分類能雷擊的俯衝轟炸機和能俯衝轟炸的雷擊機有啥區別嗎(看流星)
  7. http://ch.nicovideo.jp/JFK_nuko/blomaga/ar362821
  8. http://wikiwiki.jp/kancolle/?%BB%A8%B3%D8#kaiikimodel
  9. https://tieba.baidu.com/p/4810235288?pid=98737967610#98737967610
  10. 日文維基百科-連合艦隊(日文)
  11. アニメンタリー決斷大事典 http://www.h2.dion.ne.jp/~sws6225/jiten/jitentop.html
  12. 海軍數據庫 http://hush.gooside.com(日文)
  13. 日本兒童網:節分和撒豆子
  14. 日語中「月份」名字是怎麼來的? - 滬江日語
  15. 語源由来辞典(日文)
  16. 一些無關痛癢的小問題
  17. 【艦これ】聲だけを聽く:艦隊これくしょんボイスmp3のURL一覽Chrome用(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