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英語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日式英語 |
---|---|
萌屬性別稱 | |
萌屬性類別 | 語言 |
典型角色 | 金剛 |
相關萌屬性 | 外來語、夾雜英語、中式英語、外國人、中二病、混血兒、歸國子女、德式英語、日式德語、美式日語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日式英語是對帶有很嚴重日語口音或受日語影響的語法、詞彙的英語的稱呼。與專有名詞「和製英語」、日語「外來語」無關。但在許多情況下,常常是沒有意識到別的語言裡也有英語的音譯詞的ACG愛好者對於日語中英語的音譯詞的誤解(但日語本土詞彙確實相當貧乏,特別是現代科技相關的名詞)。
簡介
由於日語本身的特徵,日本動畫中時常出現帶有嚴重口音的英語,而被漢語使用者戲稱為「日式英語」;相同原因,當出現其他語種時也會出現「日式德語」、「日式法語」等狀況。需要注意的是,多數情況下大眾所說的「日式英語」並非帶日語口音的英語,而是在日語中出現的音譯詞,不宜用這個詞語形容。按照本義,只有當動畫中確實是在英語語境下使用類似音譯詞讀法的英語時,才能夠叫作「日式英語」。
好多(設定上)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外國人、混血兒、歸國子女等,一開口總是滿滿的日式腔調,然後路人還會一臉崇拜地「哇……TA的英語好棒哦」。這類角色還常常在說話中摻雜更多不常用的外來語當然還是日式英語的口音,但嚴格意義上並不算作日式英語。由於聲優的原因,有時甚至會出現設定上的母語者外語不如周圍日本人的情況。與之相對的還有某些海歸角色講出的十分浮誇的英語,並且將英語中所有[l](以及[ɫ],例如apple的結尾的⟨l⟩)的音全部讀成[ɹ](即是英文中⟨r⟩通常的發音)。還有一部分則是中二病。
誤用
所謂日語中的音譯詞句(外來語)不是英語,是日語,類似於漢語中的 「巧克力」(chocolate)、「沙發」(sofa)等,與「日本人的英語口語優劣」是兩個問題,但日式英語的問題是確實存在的。用英語讀音去評價日語,自然是驢唇不對馬嘴,在評論其發音前,首先應該明確說的是英語還是日語。會產生這個概念,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它語言裡也有音譯詞這一單純的事實,聽到一個聽起來與英語單詞有點像的詞,就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個詞是英語,繼而以英語為前提判斷發音。避免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問問自己「憑什麼認定這個人說的是英語(而不是日語)?」就行了。另外誇張語氣、幼齒語氣等特殊狀態下的發音不在此列。
日本人在國際上、與外國人對話等場合會說英語(全程英文而非夾雜日語音譯詞)。然而一般動畫中,除了英語課等少數場景以外,完整的英語句子並不多見。畢竟是日本人之間的對話,觀眾也是日本人,為什麼要說英語呢?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被視為是日式英語的單詞,往往是在一句日語中突然蹦出來的。
近代以來,為了儘快吸收歐美先進科技,大量的外語翻譯成為了難題,於是
而且因為大家都是這個發音,偶爾哪天冒出來個英語發音標準的人在日語中夾雜英文,也會考慮到合群的原因而改成日式英語的發音。村瀨步
另外,由於對日本人的刻板印象,一些日本人說出的標準美式英語、英式英語及帶一定口音的英語會被錯認為日式英語。甚至本土的美國人在日本作品配音,也有被當成「日式英語」的(如《魔法紀錄》北美服版美籍日裔配音的阿什莉·泰勒)。典型的裝逼失敗,她說的不是真的日式英語,但你說的是真的中式英語。
又或許不是誤用?
實際上,由於口語不像書面語,無法看出說的是用片假名書寫的外來語還是真正的英語,再加上日本人無論英語口語水平,日語夾雜英語時往往都會使用「遷就」日語發音的讀法(因為便於理解,且前後都是日語發音,若突然出現過於標準的英語,難免顯得突兀),這導致在口語中,片假名語和夾雜英文的現象沒有明確的界限。
同時,因為外來語畢竟是「外來」的,特定場合(特別是在本來有更常見的日語固有說法時)使用外來語會給他人一種
典例
日語的特徵是音節短小(除拗音外,必然是單輔音單元音結構。沒有類似於sp、sk等複輔音,這點漢語也一樣)、除ん(n)以外必然元音結尾、容量很小(只有五個元音)、發音少。因此,日本人會把母語的特點加入英語中。
輔音
日語羅馬字和漢語拼音一樣,都是用拉丁字母對本語言近似注音的系統,日語羅馬字標註為「ra」的音並非漢語拼音的「la」(日語沒有[l]這個音,只有[ɾ]),在用字母表示讀音時一定要明確這是哪個注音系統的寫法。為了更清楚地表示,下文括號內有漢語諧音。體驗一下說中式日式英語的感受
註:現代標準漢語音系沒有在其他語言中十分常見的清濁對立但有送氣有無的區別,因此用拼音標註外語並不能準確標音,僅供參考。[1]
關於清濁對立 |
---|
首先要注意到科學測量所劃定的語音的分別,跟語言使用者本身對語音的辨識通常是不一樣的,語言使用者意識上劃定的語音單元被稱為音素(Phoneme)。語音習慣以方框標註;音素則用斜槓的寬式標註。 塞音(stop consonant)是以衝破聲腔的阻塞為機制的子音,比如說d/t是衝破牙齦與舌尖的阻塞;b/p是衝破雙唇的阻塞;k/g是衝破舌面和軟顎(口腔上壁偏向喉嚨由肌肉組成的部分)。音素上的清濁對立是圍繞在塞音的有聲無聲(voiced/voiceless)和送氣(aspiration)上。有聲代表聲帶閉合,然後被來自於肺部的氣流沖開而振動發聲;送氣代表的是塞音的阻塞被衝破時,伴隨著加強的氣流噴吐。測量上我們定義衝破阻塞到聲帶開始振動的這段時間為發聲起始時間(Voice onset time),也就是以時長而非氣流量去衡量送氣的強度;如果衝破阻塞晚於聲帶開始振動,會把VOT的值取為負號,並稱此種塞音為有聲塞音(如英語字首的b);反之VOT大於零稱為無聲塞音(如中文的ㄅ/p)。送氣本身並非全有全無,反是"強弱"的分別。VOT的長度通常都是/p/ < /t/ < /k/。 標準日語本身的清/濁對立基本上就是無聲/有聲的對立,但日語清音的VOT的長度非常不穩定,有研究顯示VOT偏低的時候母語使用者的清濁辨識反倒是兩極混淆的[2]。但還是有一些通則,比如說字首的清音 送氣就會比較強[3]。而半濁音都是以清音來實現的。 p.s.注意到(英式)英語的"無聲塞音"事實上對應兩個語音;位於重音母音前,不位於s後的"無聲塞音"事實上是"強送氣";而其他情況的"無聲塞音"是"弱送氣"。但美式英語傾向於德語,除了s+塞音的組合,無聲塞音都會伴隨強送氣。 p.s.西班牙語、(標準)義大利語的無聲塞音都如中文是極弱(<20ms)的送氣。 p.s.有聲塞音的VOT都通常接近於0,但如梵語和由梵語演化出來的印度諸方言,就存在"有送氣有聲塞音"、"無送氣有聲塞音"、"有送氣無聲塞音"和"無送氣無聲塞音"全部四種組合的音素區別。 |
- 日文的無聲塞音(voiceless stop consonant)た ta、ぱ pa、か ka相較於英文送氣(aspiration)較弱,仍強於如西班牙文這種拉丁文直系子孫。以下是讀音範例[4]
|
|
|
ポート pōto(通訊埠)是從port(港口)來的外來語;port和puerto(港口)都可以追溯到拉丁文的portvs [ˈpɔr.t̪ʊs] (港口)。
以上三個p,可以用寬式音標鬆散地記為/p/。由上面的數據可知,送氣仔細來說是強弱而非全有全無的分別。但國際音標(IPA)以[pʰ]表記英文port的p,表示送氣;另一方面,儘管西語p與日語p的送氣強度有別,一般IPA都記作[p]。
註:注意到英文student的t,IPA仿造上面所述,記為[t],但事實上這個[t]的送氣強度相當於日文"た"的強度。
- [l, r, ɹ]變[ɾ/ɺ],原因:日語中不存在邊音、顫音,也沒有翹舌化的現象(齒齦閃音,發音時舌尖向上捲起並直接接觸齒齦或者上顎。氣流衝出時,舌尖輕微閃顫一下,與齒齦或上顎接觸,瞬間即離開。)
ビール bīru (=beer) 秘( )-魯
- /dr, tr/拆開並插入/o/,因為沒有複輔音:
ドリーム dorīmu (=dream) 斗利-姆
- /sp/拆開並插入/ɯ/,原因同上:
スピード supīdo (=speed) 斯必-得
- /k, g, s, ts, z, dz, f, v, p, b, m, l, r/在尾時後面加上/ɯ/,因為沒有閉音節:
リンク rinku (=link) 另苦
- /t, d/在尾時後面加上/o/,原因同上:
スピード supīdo (=speed) 斯必-得
- [z]變[d͡z],原因是相當一部分的日本人不發濁擦音而發濁塞擦音:
ゾーン zōn (=zone) 粽
- [f]變[ɸ],原因:日語沒有齒唇音(雙唇清擦音,發音時兩唇閉合後稍張開一條小縫隙,讓氣流從此間呼出,感受氣流摩擦雙唇的感覺):
ライフ raifu (=life) 賴夫
- [v]變[b]或[β],同上:[5]
ベリー berī (=very) 貝利-
- [ŋ]變[gɯ]、[ɣɯ]或[ŋɯ],原因:日語不能以[ŋ]為韻尾,且日語中位於非詞首的這三個音是自由變異。例:
タイミング taimingu (=timing) 胎衣命故
- [ʃən]變[ɕon],日語沒有舌葉音,羅馬字「ch、sh」實際發音就是拼音的「q、x」:
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infomēshon (=information) 因佛梅依熊 ミッション misshon (=mission) 咪.熊
- [ʒən]變[d͡ʑon],理由同上:
テレビジョン terebijon (=television) 得( )累嗶囧
元音
只用[ä, e, i, o, ɯ]五個元音表示。
- [ə]變[ä]:diamond → ダイヤモンド daiyamondo
- [əu]變長音[oː]:hole → ホール hōru
- [ei]變長音[eː]:make → メーク mēku
典型角色
- 伊達政宗————《戰國BASARA》(Are you ready guys!?HERE WE GO!!LET'S PARTY!!!)
- 九條可憐————《黃金拼圖》(雖然製作委員會有專門的英語指導,還是擋不住脫口而出的日式英語觀眾:我們本來想聽英式英語啊!)
- 金剛————《艦隊Collection》(Burning Loooooooooooooove!!)
- 小鳥遊六花————《中二病也要談戀愛!》(爆裂吧現實(real)!粉碎吧精神(synapse)!Vanishment This World!)
- 凸守早苗————《中二病也要談戀愛!》(Death)
- 絆愛(花Q!)
- 天馬司————《Project Sekai》(I am star!\Dance and sing!)與後面類君的標準英語形成了鮮明對比……
- 小原鞠莉————《LoveLive!Sunshine!!》(Shiny~)
- 哈娜·N·芳婷史坦————《花舞少女》(提到日本的時候會直接說Japanese而不是Nippon)
- 迪奧·布蘭度————《JOJO的奇妙冒險》(ZA WARUDO(THE WORLD))(瀧澤蘿拉噠(road roller da))
- 東方仗助————《JOJO的奇妙冒險》(gureito(GREAT))
- 虹村億泰————《JOJO的奇妙冒險》(ZA HANDO(THE HAND))
- 喬瑟夫·喬斯達————《JOJO的奇妙冒險》(OH MY GOD, HOLY S**T, SON OF A BI***等等)
- 阿西莫夫————《蒼藍雷霆 Gunvolt》(Good Luck,DEADO ENDO DA,VANISH DA)
- 能天使————《明日方舟》(Appulu Pai (Apple pie), Ballagi (Barrage), Dio volendo (Deo volente,拉丁語)等等)
有關傳說
Surprise! |
---|
一個德國人、法國人和日本人到礦場工作。 |
|
|
注釋與外部鏈接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现代标准汉语音系
- ↑ Voicing Features in the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Stop Consonants by Japanese Speakers (Katsumasa SHIMIZU)
- ↑ The intermediate degree of VOT in Japanese initial voiceless stops (Timothy James Riney)
- ↑ VOT長度是直接拿範例語音,以語音分析軟體Praat分析。抓取的準則是(1)母音的波形近似於週期波(2)送氣的波形近似於顫動不規則的雜訊。範例語音取材自[1]
- ↑ 某些情況下採用另一種表記法:va=ヴァ/ヷ vi=ヴィ/ヸ vu=ヴ ve=ヴェ/ヹ vo=ヴォ/ヺ,如revolution讀作「レヴォリューション」(當然也可讀作「レボリューション」)。
- 《為什麼日式英語如此難懂?》 - 知乎
- 純正的日式英語 看來11區人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