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用戶:胡祥又/LoveLive!系列專題編輯指南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這個頁面是用戶撰寫的專題編輯指南草稿,而不是萌娘百科方針、萌娘百科指引、萌娘百科論述、萌娘百科政策、萌娘百科專題指引、萌娘百科專題指南、萌娘百科專題指導。

(這個頁面還沒寫完。)

Help:LoveLive!系列專題編輯指南(草稿)

{{專題編輯指南}}

Lovelive2.png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專題

本頁面是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專題的專題編輯指南(草稿)。

範圍

本指南涉及的頁面範圍是:

  • Category:LoveLive!系列和它的各級子分類,以及各分類中的全部條目、模板、分類和模塊,以及各頁面的子頁面,以及其中各大家族模板的子模板;
  • 基於LoveLive!系列包含的內容的歸納、衍生或演繹而成的事物對應的條目;
  • 由LoveLive!系列包含的內容的傳播而出現的事物對應的條目。

可參考User:Hulubot/LoveLive!系列頁面列表確定範圍(不包括其中列出的用戶頁部分)。

未歸類於Category:LoveLive!系列和它的各級子分類的範圍內頁面

萌娘百科:專題管理方針#原則要求,在此處列出用分類概括後,未歸類於分類的範圍內,但應位於本指南的涉及頁面範圍內的零散頁面。

條目
模板和模塊
模板和模塊的幫助文件
演唱者分類

這個列表更新於2024年5月。

術語

「LoveLive!系列」

LoveLive!系列中包含多個學園偶像企劃。學園偶像企劃間相互獨立;但有時會相互結合,產生「跨學園偶像企劃」的內容。

  • 「LoveLive!系列」是一個「學園偶像企劃系列」,它的含義是指由多個「學園偶像企劃」組成的系列。
  • 下列事物應直接歸於LoveLive!系列中:
    • 各學園偶像企劃。
    • 由某一個學園偶像企劃衍生出的企劃。
    • 位於LoveLive!系列中,但不位於LoveLive!系列中的任何一個學園偶像企劃或學園偶像企劃的衍生企劃中的事物。
    • 出現在跨學園偶像企劃內容中的事物。
    • 出現在多個學園偶像企劃中的事物。
    • 需要合稱多個學園偶像企劃的內容的情況。
  • 如果一件事物僅出現在一個學園偶像企劃中,則應把這件事物歸於這個學園偶像企劃中。
    • 如果需要在描述這類事物時說明或提及「LoveLive!系列」,則應明確是LoveLive!系列中的哪個學園偶像企劃包含這件事物。
  • 應使用「LoveLive!系列」稱呼。
    • LoveLive!」是LoveLive!系列中首個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不應使用「LoveLive!」稱呼LoveLive!系列。
    • 如果需要使用「LoveLive!系列」的簡稱,可以使用「LL系列」等名稱稱呼,不應省略其中的「系列」。
    • 「LoveLive!系列」是「學園偶像企劃組成的系列」,它本身不是「學園偶像企劃」。不應使用「LoveLive!企劃」「全LoveLive!企劃」「LoveLive!學園偶像企劃」等名稱稱呼。
    • 「LoveLive!系列企劃」的含義是「LoveLive!系列中的學園偶像企劃」。如果稱呼的對象不是學園偶像企劃,則不應使用「企劃」稱呼。

企劃與團體

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プロジェクト」統一譯作「學園偶像企劃」。如果需要使用拉丁字母拼寫,則應拼寫作「School idol project」。

  • 如果在頁面正文中需要在描述對象不是學園偶像企劃時提及「學園偶像企劃」這個詞,則應將「學園偶像企劃」簡稱作「企劃」。
  • 學園偶像」是一個不可拆分的專用詞,不應將「學園偶像企劃」簡稱作「偶像企劃」。
  • 「企劃」這個詞也可能用在其他名稱中,例如「讀者參與企劃」「投票企劃」「周年企劃」「節目企劃」「企劃人」等。這種情形不屬於上述情形。

在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中出現的「ラブライブ!」,統一譯作「LoveLive!」。

  • 如果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是以「ラブライブ!」開頭的,則它的譯名中「LoveLive!」後不應有空格。例如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應譯作「LoveLive!Sunshine!!」。
  • 對於不是學園偶像企劃的事物的以「ラブライブ!」開頭的名稱,如果官方給出了統一的譯名,則使用官方給出的譯名;如果官方未曾給出譯名,或官方曾經給出多種不統一的譯名,則這個名稱中與它位於的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對應的部分使用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的譯名作為這個部分的譯名。
    • 如果這件事物的原名使用拉丁字母拼寫(例如原名就是「LOVELIVE! SUNSHINE!!」),則譯名中使用相同的拼寫。
    • 在著作權標記中,「プロジェクトラブライブ!」的譯名是「PROJECT Lovelive!」,以它開頭的著作權標記的譯名中「Lovelive!」後應有空格。
  • 官方在發佈中文內容時大多使用「LoveLive!」等拉丁字母拼寫作為學園偶像企劃的譯名,而「愛與演唱會!」等漢字譯名通常由代理方給出。如果在描述對象的原名和官方給出的譯名中均不包含「愛與演唱會!」,則「愛與演唱會!」僅應作為羅列譯名之一出現在頁面信息欄中,而在頁面的標題和正文中不應使用「愛與演唱會!」稱呼學園偶像企劃。

U:胡祥又/LoveLive!系列編輯報告#企劃間的關係Talk:LoveLive!系列#此頁面應與LoveLive!主頁面進行重新導向Talk:討論版/存檔/2018年10月#關於LoveLive!系列改動的計劃

(前輩、代、團體、組合、小組、小隊、迷你小隊、對手)

(成員、人數變化、名義)

「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

虹ヶ咲」統一譯作「虹咲」。

  • 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統一譯作「LoveLive!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
    • 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稱「LoveLive!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可簡稱作「虹咲」「LL虹咲」,不應簡稱作「LL虹學會」等。
  • 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統一譯作「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
    • 作為學園偶像組合名稱的「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可簡稱作「虹學會」「虹團」等。
    • 作為學校社團名稱的「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可簡稱作「虹學會」。如果根據前後文可以明確描述對象是這個社團,則也可將這個社團稱作「學園偶像同好會」「同好會」等。
    • 學園偶像」是一個不可拆分的專用詞,不應將「學園偶像同好會」稱作「偶像同好會」。
  • 虹ヶ咲学園」統一譯作「虹咲學園」。

「官方」

在LoveLive!系列中稱呼的LoveLive!系列的「官方」可能包含多重含義。在頁面中,不要求明確每個「官方」的具體含義,但應注意僅在下述情形下才可將對應實體稱作「官方」:

  • 「官方」通常用於稱呼LoveLive!系列的各事物的製作委員會(括號中是對應的製作委員會在版權標記中的縮寫):
    • PROJECT Lovelive!(PL!)
    • 2013 PROJECT Lovelive!(2013 PL!)
    • 2015 PROJECT Lovelive! Movie(2015 PL!M)
    • PROJECT Lovelive! Sunshine!!(PL!S)
    • 2016 PROJECT Lovelive! Sunshine!!(2016 PL!S)
    • 2017 PROJECT Lovelive! Sunshine!!(2017 PL!S)
    • 2019 PROJECT Lovelive! Sunshine!! Movie(2019 PL!SM)
    • PROJECT YOHANE(YHN)
    • PROJECT Lovelive! Nijigasaki High School Idol Club(PL!N)
    • 2020 PROJECT Lovelive! Nijigasaki High School Idol Club(2020 PL!N)
    • 2022 PROJECT Lovelive! Nijigasaki High School Idol Club(2022 PL!N)
    • PROJECT Lovelive! NIJIYON ANIMATION(PL!N4)
    • PROJECT Lovelive! NIJIYON ANIMATION 2(PL!N4-2)
    • 2024 プロジェクト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ムービー
    • PROJECT Lovelive! Superstar!!(PL!SP)
    • 2021 PROJECT Lovelive! Superstar!!(2021 PL!SP)
    • 2022 PROJECT Lovelive! Superstar!!(2022 PL!SP)
    • プロジェクトラブライブ!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ミュージカル(PL!SIM)
    • PROJECT Lovelive! Hasunosora Jogakuin School Idol Club(PL!HS)
  • 上列各製作委員會由下列實體中的一部分組成。在描述對象是這些實體製作與推出的事物的情形下,可以將對應實體稱作「官方」:
    • Bandai Namco Filmworks
      • 這家公司主要負責動畫和影像相關。
      • 早期這家公司名是日昇,主要負責動畫製作;而動畫Blu-ray和動畫特典的出品方是BANDAI VISUAL。在2022年,二者合併至Bandai Namco Filmworks,日昇僅作為商標出現。
    • Bandai Namco Music Live
      • 這家公司主要負責音樂、聲優演唱會、聲優動態運營相關。
      • 早期這家公司名是Lantis;而動畫音樂由Lantis與SUNRISE MUSIC共同製作。在2013年,Lantis被動畫相關的BANDAI VISUAL收購而成為它的旗下子公司;在2018年,Lantis與BANDAI VISUAL合併成Bandai Namco Arts,Lantis僅作為音像製品的廠牌出現;在2022年重組,此前的BANDAI VISUAL的事業歸Bandai Namco Filmworks負責,Lantis與SUNRISE MUSIC合併至Bandai Namco Music Live。
      • 此外,「2023 BANDAI NAMCO Music Live」還參與Link!Like!LoveLive!的開發、運營、發行。
    • KADOKAWA
      • 這家公司主要負責雜誌、書籍相關。
      • 早期雜誌相關均由ASCII Media Works旗下雜誌《電擊G's magazine》負責。在2013年,ASCII Media Works被KADOKAWA收購而成為它的旗下子公司,並曾以「KADOKAWA CORPORATION 2013」等名義參與製作;在2015年,ASCII Media Works被併入KADOKAWA而成為下屬的部門,以「KADOKAWA ASCII Media Works」名義參與製作;在2018年,ASCII Media Works被廢除,原雜誌和書籍相關事業全部由KADOKAWA直接下屬。
    • Bushiroad
      • 這家公司主要負責手機遊戲相關。
    • RKX-INTERNATIONAL
      • 這家公司主要負責舞台劇相關。
  • 此外,下列實體也參與製作與推出LoveLive!系列的事物。在描述對象是這些實體製作與推出的事物的情形下,可以將對應實體稱作「官方」:

下述情形不應將對應實體稱作「官方」:

  • 官方的特定人員,應按他的職位稱呼,或統稱作「官方人員」「工作人員」等。
  • 創作官方作品的具體人物,應稱作「作者」等。但他們創作的官方作品可以稱作「官方作品」。
    • 歌曲的作詞、作曲、編曲人,動畫的分鏡、腳本作家,漫畫的畫師,書籍的寫作者等,都不應直接稱作「官方」。
  • 官方授權的商品製作和出品公司,應稱作「商品製作方」「商品出品方」。但他們製作和出品的官方商品可以稱作「官方商品」。
    • (世嘉、購買部、舉辦的活動的商品)
  • 代理發行官方作品的其他公司或組織,應稱作「代理方」。這類公司僅在這家公司或組織獨自製作與推出的內容中才可把它稱作「官方」。
  • LoveLive!系列外的作品或節目等的製作方,可稱作「作品官方」「節目官方」等。舉辦LoveLive!系列外的活動的主辦方,可稱作「活動官方」。

這一節更新於2024年5月。

譯名

萌娘百科:條目命名指引、官方譯名、正式譯名、代理方譯名、繁簡異體字(櫻阪、逢澤、篠宮、鬼塚)、Help:日語/條目標題日本漢字

譯名表

下列術語,如果這個術語是專有名稱的一部分且官方給出了這個專有名稱的統一的譯名,則使用官方給出的譯名;如果這個術語在文中單獨使用,或這個術語是專有名稱的一部分中但官方未曾給出這個專有名稱的譯名,或官方曾經給出多種不統一的這個專有名稱的譯名,則應使用下方列出的譯名。

原名 中文譯名 備註
スクールアイドル 學園偶像 在書籍《LoveLive!校園偶像日記》等名稱中使用「校園偶像」。
生放送 生放送 「生放送」是節目形式,「直播」是播出方式。
(ダイブッチョン) (待補充)

角色介紹

(全媒體、不同設定、初始設定、動畫設定、手機遊戲設定、角色經歷、劇透、T:劇透提醒、吐槽、黑幕)

角色別名

(角色別名)

角色羅馬字

Talk:唐可可#關於可可名字的羅馬字的問題

角色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Talk:異時空同位體

顏色

T:LoveLive!角色顏色、企劃顏色、歌詞顏色、信息欄顏色、大家族模板顏色、T:LoveLive!角色顏色/doc#相關模板

音樂條目命名

(暫定標題、LoveLive!學園偶像祭系列歌曲譯名)

  • 如果原名僅包含拉丁字母、阿拉伯數字及符號,則把原名按下文規則處理符號後直接作為譯名。如果存在其他常用譯名,則把這類譯名寫在條目中的信息欄里。
  • 原名中的拉丁字母部分,在譯名中保留。
  • 原名中以假名書寫的外來語,如果存在官方拼寫,則使用官方拼寫;如果不存在官方拼寫,並且希望在譯名中保留外來語的來源詞,則每個詞的首字母大寫。(enwp:MOS:CT
  • 原名的各種符號,要按下列規則處理後在譯名中保留:
    • 日文的間隔號「」,如果用於分割外來語或分割用假名拼寫的詞,則不在譯名中保留。例如「Oh!レディ・ステディ・ポジティブ」譯作「Oh!Ready Steady Positive」。其他情況則改成中文間隔號「·」。例如「クレッシェンドゆ・ら」譯作「Crescendo Yu·Ra」。
    • 日文的波浪線「」等在譯名中統一使用「~」。例如「Tiny Stars 〜Demo〜」譯作「Tiny Stars ~Demo~」。
    • 日文的嘆號和問號的全半角按下列規則處理:
      • 如果原名中嘆號或問號前面緊接着的部分是拉丁字母,且譯名中也使用相同拉丁字母,則這個符號保留原全半角。例如「虹色Passions!」譯作「虹色Passions!」,「いつだってfor you!」譯作「無論何時都for you!」。這種情況下,如果原名中這個嘆號或問號是全形,則可以以對應半角符號創建重新導向頁面。例如可以創建重新導向頁面「虹色Passions!」。
      • 如果原名中嘆號或問號前面緊接着的部分不是拉丁字母,且這個符號前面的完整部分在譯名中包含漢字,則這個符號保留原全半角。例如「愛してるばんざーい!」譯作「愛上你萬歲!」,「未完成ドリーム!」譯作「未完成Dream!」。
      • 如果原名中嘆號或問號前面緊接着的部分不是拉丁字母,且這個符號前面的完整部分在譯名中全部寫成拉丁字母,則這個符號改成半角。例如「コンセントレイト!」譯作「Concentrate!」。
        • 專有名詞中包含的嘆號和問號視作這個名詞的一部分,而不視作標題語句的一部分。例如「ラブライブ!」作為完整部分,「これまでのラブライブ!」譯作「迄今為止的LoveLive!」。
      • 其他情況,這個嘆號或問號保留原全半角。「?←HEARTBEAT」譯作「?←HEARTBEAT」。「1.2.3!」譯作「1.2.3!」。
  • 原名中不帶嘆號的「リエラ」統一譯作「Liella!」。

上述規則確定的譯名作為條目的「顯示標題」,把它按萌娘百科:條目命名指引#符號和不常用文字的處理處理後得到條目的「實際標題」。如果二者不一致,使用{{標題替換}}。

手機遊戲活動條目命名

(第X次、繁體字版、暫未登陸簡體字版、暫定標題、Talk:LoveLive!學園偶像祭ALL STARS/請享用特製甜品

文件命名

(卡牌命名)

頁頂引用文

T:Cquote、big、Talk:我開始做魔法使了!

音樂

歌詞

如果(),則歌曲條目中的歌詞部分應添加聽寫歌詞。

(在歌曲,抄寫歌詞本上的歌詞。 在確認歌詞與歌詞本上完全一致後,添加「還原BK」模板。 如果發售後長時間未找到歌詞本,但找到了歌曲,則添加聽寫歌詞。在找到歌詞本後,改為歌詞本上的歌詞。)

如果條目中的歌詞在下列方面與歌詞本上的表現一致,則可以認為已經實現「還原BK」:

  • 文字:(大小寫、全半角)
  • 空格和換行:()
  • 注音:()
  • 文字的相對大小:(注音除外)
  • 文字語言:(中文字體等)

下列方面不是條目中的歌詞是否實現「還原BK」的判斷依據。這些方面即使與歌詞本上不一致,也不影響判斷是否實現「還原BK」:

  • 未在歌詞本中出現的注音:(photrans)
  • 文字方向:不論文字是橫排、豎排、斜排,在條目中都使用橫排。
  • 行間距:()
  • 文字粗細:()
  • 分列:()
  • 字體:()
  • 相同編碼的變體字:如果條目中的歌詞中的文字與歌詞本上的字形不一致,但這些字形在Unicode中是相同編碼,則視作相同的字。在條目中不使用「變體選擇符」強制顯示字形。例如,不論歌詞本上顯示的是「」(U+6EA2)還是「溢󠄀」(U+6EA2 U+E0100),在條目中都使用「」(U+6EA2)。
  • 文字標記:(下劃線等)
  • 文字和背景的顏色:()。參見#顏色一節。
  • 圖案和插畫:()
  • 製作人員信息:()

U:胡祥又/聽寫歌詞格式、抄寫歌詞、還原BK、翻譯、U:胡祥又/LoveLive!系列編輯報告#歌詞、歌詞注音、T:photrans、空耳、歌詞內註釋)

音像製品

(音像製品類別、音樂唱片、單曲、專輯、合輯、動畫Blu-ray、錄影影碟、聲優演唱會影碟、舉辦活動贈送的碟片、多形態、主打曲、同名曲、聯動曲、收錄聯動歌曲的音樂製品、C/W曲、音軌、A面、B面)

(音像製品發售日、上架日、先行銷售、限定銷售、音樂列表順序、歌曲順序、同日發售、全卷特典等的順序)

歌曲版本

(完整版、試聽版、Short Ver.、伴奏版、Off Vocal、Instrumental、獨唱版、Solo Ver.、角色版、播出版、TV Size、MOVIE Size、REMIX版、T:LoveLive!曲目/doc#列出哪些歌曲

歌曲和音像製品的信息

(音像製品封面、CD SET封面和CD封面、歌曲封面、歌曲SIF封面、歌曲AS封面、假封面)

(作詞曲者寫現實中的人名、劇情設定由角色寫的歌寫在簡介中)

LoveLive!系列和各企劃的大家族模板

(角色、跨媒體展開、LoveLive!系列角色、LoveLive!系列跨媒體展開)

音樂大家族模板

如果歌曲或音像製品標題中包含日文,則應使用語言模板標識這個標題。

T:LoveLive!曲目/doc

(問題點:現狀。可能要變更或補充的點)

  1. (跨企劃的唱片:列在系列大家族中,每個企劃模板也列)
  2. (同唱片中同名歌曲有多個版本:列演唱者最多的版本、不帶後綴的版本)
  3. (同名唱片有多形態:視作同一張唱片,合併列出)
  4. (成系列的唱片:主標題相同的(例如獨唱專輯)列在同一行,不同的(例如每年的CLUB CD集)分別列一行)
  5. (已公佈存在這張唱片,但尚未公佈標題:標題處空着)
  6. (插曲唱片名、雙A面唱片名:插曲唱片只寫定性,不寫全標題;其他種類寫全)
  7. (標題很長的唱片名:前綴不寫,其他部分寫全)
  8. (附帶文字:動畫的註明片頭尾曲主題曲插曲原聲集,聲優演唱會註明演唱會編號或場次;按第6條寫全的,寫在後面全形括號內,其他直接寫)
  9. (哪些要加日文{{lj}}:包含漢字、假名、全形符號時)
  10. (櫻內梨子沒唱過的歌的獨唱版:視作新歌(但唱過之後就不算新歌了))
  11. (多個動畫的合訂版Blu-ray BOX的特典曲:列在其他里)
  12. (單曲沒有定性的,如何按歌曲定性:主打曲的定性+「單曲」二字)
  13. (同名歌曲的加注如何確定,如何整理格式:看官方)
  14. (動畫主題曲:與動畫片頭尾曲地位相同)
  15. (翻唱企劃外歌曲:收錄進唱片中或遊戲中的列出,其他不列出)
  16. (翻唱企劃內歌曲:收錄進唱片中的列出,其他不列出)
  17. (遊戲劇情插曲單曲:算組合單曲。可以在組合單曲下單獨開一個子欄)
  18. (沒有旋律但有合聲、口號的人聲:人聲被列在歌曲演唱者欄則列出,否則人聲視為伴奏樂器)

已公開和未公開的內容

在官方公開內容之後,應根據官方已公開的內容編輯頁面。下列情形應視作官方已公開的內容:

  • 在官方網站中的內容;
  •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官方賬號發出的內容;
  • 在YouTube等視頻平台中官方賬號上傳的視頻以及視頻中的內容,以及視頻的簡介欄中公開的內容;
  • 在舉辦的活動中公佈的消息;
  • 在廣播節目、電視節目或網絡節目中公開的內容;
  • 在已刊行的雜誌或書籍等圖文出版物中公開的內容;
  • 在LoveLive!系列內的電子遊戲中公開的內容;
  • 已發售(也包括在限定範圍內或對符合特定條件的觀眾的發售)的音像製品的收錄內容,以及在發售日前在實體店鋪中上架的音像製品的收錄內容;
  • 官方贈送給符合特定條件的觀眾的音像製品的收錄內容;
  • 官方已在音樂平台上上架的音樂;
  • 在公開的節目或公開舉辦的活動中被播放或演出的音樂;
  • Gamers等店鋪公開LoveLive!系列相關商品的內容;
  • 雜誌或書籍等圖文出版物的出版社等公佈的雜誌或書籍等圖文出版物的刊行或登載等的消息;
  • 在LoveLive!系列外的節目或舉辦的活動中公開的LoveLive!系列相關內容。

不應在頁面中添加官方尚未正式公開的內容。下列情形不應視作已公開的內容:

  • 通過非官方途徑獲得的舉辦的活動開始前排練中的影像和其中的內容;
  • 通過非官方途徑獲得的視頻平台中的未公開視頻;
  • 官方僅通過非公開途徑告知符合特定條件的觀眾的消息;
  • 僅在舉辦的活動現場發放的小冊子或宣傳單等中公開的內容;
  • 僅在非公開舉辦的活動現場播放的音頻或視頻;
  • 僅在非公開舉辦的活動中被演出的音樂,以及非公開舉辦的活動的影像;
  • 在已公開的內容中使用馬賽克等方式隱藏的內容;
  • 官方公開後又刪除的內容,之後一段時間既沒有重新公開,也沒有發表關於這項內容的聲明的(應視作官方誤發送內容)。

如果內容在公開後又被官方修改,或官方發表聲明訂正,則應以修改或訂正後的內容為準。

  • 如果在不同媒體或不同作品中出現了不一致或矛盾的內容,則應視作各媒體或作品對同一件事物存在多種不同的設定,不視作內容被修改。
  • 如果在同一個媒體或同一件作品中先後出現了不一致或矛盾的內容,但其中一種內容出現次數很少,則應暫時假定出現次數較少的內容是訛誤,以出現次數較多的內容為準,暫時不視作內容被修改。
    • 如果在同一個媒體或同一件作品中某一項與此前出現內容不一致或矛盾的內容多次出現,則應視作內容被修改,以新出現且多次出現的內容為準。
    • 隨劇情發展而變化的內容等,應把變化前後均視作劇情內容,不屬於前述情形。
  • 對於被修改或被訂正的內容,可以在頁面中說明這個內容被如何修改或訂正過。如果官方未說明做出這次修改或訂正的原因,則不應在頁面中添加相關猜測。

在這一節中:

  • 「公開的節目」是指任何人均可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平台上免費視聽的節目。
  • 「舉辦的活動」是指在現實世界中的特定地點舉辦的活動,包括演唱會。
  • 「公開舉辦的活動」是指任何人均可在電視、網絡等平台上免費收看官方直播、官方轉播或官方回放的舉辦的活動。
  • 「非公開舉辦的活動」是指官方未在電視、網絡等平台上直播、轉播或公開回放,或官方在電視、網絡等平台上的直播、轉播、回放也須付費才能收看的舉辦的活動。

主觀解讀和猜測

Talk:MOMENT RINGTalk:唐可可#關於可可名字的註釋問題Talk:澀谷香音#2021年12月31日

連結

(bilibili連結、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影像、非公開影像、廣播節目、生放送、節目錄像、熟肉、失效連結、zhwp:WP:失效連結

歌曲文件

(試聽、bilibili連結、網易雲音樂、Apple Music、手機遊戲歌曲列表中的試聽、手機遊戲活動歌曲的試聽、音樂文件、萌娘百科:音樂與視聽作品使用指引

LoveLive!學園偶像祭節奏譜面難度

Talk:Private WarsT:LoveLive!歌曲信息/SIFU:胡祥又/LoveLive!系列編輯報告#LoveLive!學園偶像祭節奏譜面難度

二次創作

(角色和作品條目中單獨開段落、不能混淆、同人作品、翻唱、同人社團)

消歧義

如果本指南涉及範圍內的條目需要按照萌娘百科:消歧義方針進行消歧義,但消歧義方針中未明確規定使用哪種形式消歧義,則按下列方式處理:

  • 如果條目描述的對象的標題與包含它的學園偶像企劃的標題相同,則對象對應的條目寫在學園偶像企劃條目的子頁面。例如,TV動畫作品《LoveLive!Sunshine!!》對應的條目標題是LoveLive!Sunshine!!/TV動畫作品
  • 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且條目描述的對象的標題中包含「LoveLive!」,則使用對象的類別或媒體形式作為消歧義後綴。例如,《LoveLive!校園偶像日記》的小說和漫畫對應的條目標題分別是LoveLive!校園偶像日記(小說)LoveLive!校園偶像日記(漫畫)
  • 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且包含條目描述的對象的企劃是LoveLive!系列的學園偶像企劃,則使用「(LoveLive!)」作為消歧義後綴。例如,學園偶像企劃蓮之空女學院學園偶像俱樂部包含的歌曲Milk對應的條目標題是Milk(LoveLive!)
  • 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且包含條目描述的對象的作品的標題中包含「LoveLive!」,則使用「(LoveLive!)」作為消歧義後綴。例如,遊戲LoveLive!學園偶像祭包含的角色蘭花對應的條目標題是蘭花(LoveLive!)
  • 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且條目描述的對象不屬於學園偶像企劃,則使用包含這個對象的作品或企劃的主標題(不包括副標題的部分)作為消歧義後綴。例如,企劃幻日夜羽 -SUNSHINE in the MIRROR-包含的角色琥珀對應的條目標題是琥珀(幻日夜羽)
  • 如果仍存在衝突,則應在上述消歧義後綴後追加更詳細的限定詞。

如果頁面的標題本就以括號結尾,則這組括號不是消歧義後綴,不屬於上述情形。例如Aqours CHRONICLE (2015~2017)

LoveLive!系列」和「LoveLive!」並未重名,不適用消歧義方針中的「作品系列總稱和系列中某一作品重名」的情況。參見#「LoveLive!系列」一節。

分類樹

(分類樹)

其他

(寫明日期、「最近」、zhwp:WP:短視、過時的時間描述、enwp:Template:when

備忘錄

以下是備忘錄

下面都是葫蘆又隨手寫的備忘錄,以及可能包含很多牢騷。

這裏面應該還有能寫的,還沒逐條看:

Talk:LoveLive!/2015Talk:LoveLive!/2016Talk:LoveLive!Talk:LoveLive!Sunshine!!Talk:LoveLive!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

Talk:LoveLive!學園偶像祭U:Masanaga/Sandbox

這篇指南(草稿)如果寫完後要升格到指引,要做一些措辭修改:「應」→「須」;「不應」→「不允許」。

  • 「當……時……」是觸發事件,前半句發生的時候,進行後半句。這意味着:
    1. 即使前半句不再成立,也不應僅根據這句話就回退到沒進行後半句的狀態。(應另寫一句反向觸發,例如改用「當且僅當……時……」。)
    2. 如果前半句已觸發過且後半句已進行過,但之後又因其他合理的原因被改到與未曾進行後半句一樣,則要等到前半句再次發生才能根據這句話再次進行後半句。
    3. 後半句最好使用有關操作的措辭,例如「在頁面中添加」「在頁面中修改」。
  • 「如果……則……」是判斷條件,判斷前半句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則進行後半句。這意味着:
    1. 即使前半句不再成立,也不應僅根據這句話就回退到沒進行後半句的狀態。(應另寫一句反向判斷,例如改用「僅在……的情況下才……」。)
    2. 如果前半句仍然正確,但當前狀態被改到與沒有進行後半句一樣,則要根據這句話再次進行後半句。如果這時又要根據其他句子再改走,則說明指引條文有衝突。
    3. 後半句最好使用有關狀態的措辭,例如「在頁面中使用」「在頁面中寫出」。

LoveLive!系列官方的變遷

在這張表格中,

  • 「年度」是指從當年的4月到下一年的3月期間。
  • 「製作委員會」是指各製作委員會的成員的併集。
  • 其他列表示上方的事務主要是由哪個實體負責的。
    • 僅列出LoveLive!系列的「官方」和它們的子公司或部門,不列出「官方」以外的其他實體。
    • 「A.B」表示屬於A實體的B實體或B部門;但如果B的名稱中已經包含A的名稱,則不寫出A。
    • 如果在這一個年度的中途發生變動,則列出占較多時間的實體。

在這張表格中,在有一些時間裏,對應實體可能沒有實際事務,但這項事務仍然由這個實體負責。例如,在2019年度里,LoveLive!系列沒有製作與推出新的動畫片,但製作與推出動畫片的相關事務仍然由SUNRISE負責。

在這張表格中,使用下列簡稱:

遊戲
圖文出版物
其他

名稱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個實體,還可能是之前的實體被合併之後仍然保留的名義。

年度 製作委員會 動畫和影像 音樂 聲優經紀(事務所) 演唱會製作 遊戲 圖文出版物 音樂劇
音樂PV 動畫片 動畫影碟 演唱會影碟 音樂製品(唱片公司) 動畫音樂 μ's Aqours Saint Snow 虹咲 Liella! Sunny Passion 蓮之空 SIF系列 雜誌 小說 漫畫連載 單行本 畫集等
2010 S L AMW BNG.S L AMW.DGM
2011 AMW.DGM
2012 L BNLC AMW
2013 BV B AMW BNG.S BV BV.L BV.L BV.L BNG.SO BM K.AMW.DGM K.AMW K.AMW.DGM K.AMW K.AMW
2014 K.AMW.DGC
2015 K AMW 委託 K.AMW.DGM
2016
2017 委託
2018 BNA K BNA BNA.L BNA.L BNA.L K.DGM K K.DGC K K
2019 BNG.SM BNA BNA BNA BNA K.DGM.LLD K.DGM.LLD
2020 BNA
2021 BNA
2022 BNFW BNML RKX BNFW.S BNFW.S BNFW BNML.L BNML.L BNML.L BNML BNML BNML BNML BNML BNML BNML RKX
2023 BNMLAM BNMLAM BNMLAM BG K.LLD K.LLD
2024 BNML.SR BNML.SR BNML.SR B

各次變動的詳情:

Bandai Namco Group
  • 2010年度,LoveLive!企劃啟動。Bandai Namco Group(萬代南夢宮集團)旗下的SUNRISE(日昇)負責製作動畫,在當時主要是音樂PV。Lantis作為唱片公司負責製作音樂製品。μ's的聲優僅和各自的事務所簽訂事務合約,不配置組合的聲優經紀人。
  • 2012年度,μ's舉辦聲優演唱會。製作委員會的三名成員負責主辦演唱會。Bandai Namco Live Creative作為演唱會製作方承辦演唱會,但未加入製作委員會。Lantis負責發行聲優演唱會的影碟。
  • 2013年度,LantisBANDAI VISUAL收購而成為它的子公司。但兩家公司依舊分別經營,Lantis在製作委員會成員上沒有變化。
  • 2013年度,TV動畫播出。SUNRISE負責製作動畫片。BANDAI VISUAL負責發行動畫影碟,並加入製作委員會。LantisSUNRISE音樂出版共同負責製作動畫音樂。
  • 2015年度,LoveLive!Sunshine!!企劃啟動。AMUSE受委託負責Aqours的聲優經紀,但未加入製作委員會。
  • 2017年度,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開始開展動態。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的各位成員作為個人藝人,聲優也僅和各自的事務所簽訂事務合約,不配置組合的聲優經紀人。
  • 2017年度,Saint Snow開始開展動態。負責Saint Snow各項事務的實體與Aqours相同,但不配置組合的聲優經紀人。Saint Snow的兩位聲優都是AMUSE旗下藝人,因此實際上是AMUSE負責聲優經紀。在Aqours和Saint Snow共同開展動態時,AMUSE也受委託負責Saint Snow的聲優經紀。
  • 2018年度,BANDAI VISUALLantis重組成Bandai Namco Arts,繼續負責發行動畫影碟。Lantis不再是公司,但被保留作為廠牌,繼續負責製作音樂製品、製作動畫音樂、發行聲優演唱會的影碟。
  • 2019年度,SUNRISE音樂出版重組並改名SUNRISE Music
  • 2019年度,AMUSE的部分工作人員編入Bandai Namco Arts,兩個實體共同負責Aqours的聲優經紀。在Aqours和Saint Snow共同開展動態時,兩個實體也共同負責Saint Snow的聲優經紀。
  • 2019年度,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舉辦聲優演唱會。Bandai Namco Arts負責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的聲優經紀,但模式是每次聲優動態簽訂一次事務合約。
  • 2019年度,μ's出演聲優演唱會。Bandai Namco Arts負責μ's的聲優經紀。
  • 2020年度,LoveLive!Superstar!!企劃啟動。負責Liella!各項事務的實體與Aqours相同。
  • 2021年度,Sunny Passion開始開展動態。負責Sunny Passion各項事務的實體與Liella!相同,但不配置組合的聲優經紀人。在Liella!和Sunny Passion共同開展動態時,Bandai Namco Arts負責Sunny Passion的聲優經紀。
  • 2022年度,SUNRISEBandai Namco Arts的影像事務重組成Bandai Namco Filmworks,繼續負責發行動畫影碟。SUNRISE被保留作為商標,繼續負責製作音樂PV、動畫片等動畫。
  • 2022年度,Bandai Namco Arts的音樂和演出事務、Bandai Namco Live CreativeSUNRISE Music重組成Bandai Namco Music Live,繼續負責聲優經紀、製作演唱會。Lantis被保留作為廠牌,繼續負責製作音樂製品、製作動畫音樂、發行聲優演唱會的影碟。
  • 2023年度,Bandai Namco Music Live建立子公司Bandai Namco Music Live Artist Management負責簽訂長期經紀合約的組合(Aqours、Liella!)的聲優經紀。
  • 2023年度,蓮之空女學院學園偶像俱樂部開始開展動態。負責蓮之空女學院學園偶像俱樂部各項事務的實體與Aqours、Liella!相同。
  • 2024年度,Bandai Namco Music Live建立「商號」StarRise負責簽訂長期經紀合約的組合(Aqours、Liella!、蓮之空女學院學園偶像俱樂部)的聲優經紀。
Bushiroad
  • 2013年度,手機遊戲LoveLive!學園偶像祭上線。Bushiroad旗下的遊戲品牌Bushimo負責運營手機遊戲。Bushiroad加入製作委員會。
  • 2023年度,Bushiroad重組,廢除品牌Bushimo,建立品牌Bushiroad Games。LoveLive!學園偶像祭2 MIRACLE LIVE!轉移到這裏。
  • 2024年度,SIF系列手機遊戲全部終止服務。Bushiroad改成直接參與製作。
KADOKAWA
  • 2010年度,LoveLive!企劃啟動。《電擊G's magazine》編輯部負責雜誌連載。製作委員會成員是《電擊G's magazine》編輯部的出版社ASCII Media Works,但僅《電擊G's magazine》編輯部參與製作。
  • 2011年度,雜誌《電擊G's magazine》上連載漫畫。
  • 2012年度,連載的漫畫發行單行本。ASCII Media Works作為單行本的出版社加入製作團隊。在製作委員會成員上沒有變化。
  • 2013年度,ASCII Media WorksKADOKAWA收購而成為它的子公司。ASCII Media Works在製作委員會成員上沒有變化。
  • 2014年度,漫畫連載臨時轉移到ASCII Media Works出版的雜誌《電擊G's Comic》上,在2015年度轉移回《電擊G's magazine》
  • 2015年度,ASCII Media WorksKADOKAWA合併而成為它的旗下品牌。製作委員會成員改成並列寫出「KADOKAWA ASCII Media Works」,也就是僅ASCII Media Works參與製作。
  • 2018年度,ASCII Media Works品牌被廢除,圖文出版物全部改成由KADOKAWA直接出版。
  • 2018年度,在KADOKAWA出版的雜誌《電擊G's Comic》上開啟新連載。
  • 2019年度,雜誌《電擊G's magazine》創辦增刊《LoveLive! Days》,大部分雜誌內容轉移到這裏。
  • 2023年度,雜誌《電擊G's magazine》停刊,雜誌《LoveLive! Days》改成由KADOKAWA直接出版。
其他
  • 2022年度,學園偶像音樂劇上演。RKX-INTERNATIONAL負責製作音樂劇,並加入製作委員會。

這一節更新於2024年5月。

LoveLive!系列涉足的媒體

(沒整理完。)

事物不一定要歸到最末端,也可能歸到各層級中沒有單獨列出的「其他」。

  • 角色內容
    • 角色文本
      • 角色留言
      • 角色文字訪談
    • 插畫
    • 角色語音
      • 音像製品收錄的語音劇、小劇場和朗讀視頻
      • 聲優節目中的語音劇和小劇場
      • 舉辦的聲優活動中的小劇場
      • 在網絡上公開的朗讀視頻
      • 音聲
    • 角色動作視頻
      • 在網絡上公開的角色動作視頻
      • 角色出演的廣告視頻
    • 角色節目
      • 角色廣播節目
      • 角色電視節目
      • 角色網絡節目
    • 角色演唱會
      • 角色線上演唱會
  • 圖文出版物
    • 漫畫(コミック
      • 漫畫單行本
      • 畫集和Fan Book
        • 小說
    • 童書
    • 雜誌和雜誌書
    • 電子書籍
    • 有聲漫畫
    • 動態漫畫
    • 有聲讀物
    • 圖文出版物商品[媒 1]
  • 動畫(アニメーション
    • 電視動畫
    • 劇場版動畫
    • OVA
    • 網絡動畫
    • 動畫短片
    • 歌曲動畫PV、動畫MV、歌詞視頻
  • 舞台劇
    • 朗讀劇
    • 音樂劇
  • 歌曲和樂曲
  • 音像製品[媒 2]
    • 音樂製品[媒 3][媒 4][媒 5]
      • 語音劇CD
    • 流媒體
    • 動畫影碟
    • 聲優節目和聲優視頻的影碟和錄音碟
    • 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影碟和錄音碟
  • 商品
    • 周邊商品
      • 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周邊商品
      • 動畫同步周邊商品
      • 遊戲周邊商品
      • 會員網站限定周邊商品
    • 商品出品方直接出品的商品
    • 餐飲店
      • 咖啡廳
      • 餐車
  • 聲優動態
    • 聲優訪談
      • 聲優文字訪談
      • 聲優視頻訪談
    • 聲優視頻
      • 聲優MV
      • 聲優網絡視頻
      • 聲優出演的廣告視頻
      • 聲優短視頻
    • 聲優節目
      • 聲優廣播節目
      • 聲優電視節目
      • 聲優網絡節目
        • 生放送
        • 特別節目
    • 舉辦的聲優活動(イベント[媒 6]
      • 聲優演出活動[媒 7]
        • 聲優演唱會
        • 發售紀念活動等
        • LIVE & FAN MEETING
      • 聲優節目的公開收錄
      • 聲優談話活動
        • 談話活動、見面會、沒有演出的FAN MEETING
      • 聲優互動活動
        • 手渡會、簽名會、談話會
    • 企劃活動中的聲優出演部分
      • 上映會中的舞台問候
      • 展覽會中的聲優登台
  • 企劃活動[媒 8][媒 9]
  • 遊戲
    • 桌上遊戲
    • 手機遊戲
    • 主機遊戲
    • 街機遊戲
    • 網頁遊戲
    • 線下遊戲
      • 線下活動上的遊戲
  • 數字服務
    • 軟件
      • 手機軟件
    • 網站
      • 官方網站
      • 會員網站
        • Aqours CLUB、Liella! CLUB
    • 社交媒體平台
  • 聯動
  • 讀者參與企劃[媒 10]
    • 募集和投稿
    • 投票
      • 角色選舉

此處歸類的標準是「媒體」,也就是「承載內容的形式」;不按照「內容」歸類。例如在網絡上公開的聲優視頻都是「聲優網絡視頻」,而不看這個視頻是什麼內容。此處要避免因歸類標準不一致而出現「二維類別」;例如如果要看「內容」,例如歸類到「聲優舞蹈視頻」(日語:振り付け動画)中,它可能在多種媒體上公開,媒體列表就亂套了。

  1. 圖文出版物商品:與「周邊商品」的區別在於出品方是出版社還是商品製作或出品公司。
  2. 音像製品:通常稱作「唱片」,但「唱片」的定義存在歧義。
  3. 音樂製品:意同「音樂唱片」,但「唱片」的定義存在歧義。
  4. 音樂製品:官方將它稱作「音樂CD」來區分Blu-ray和DVD形式的動畫影碟和錄影影碟,但有些音樂CD也附帶Blu-ray或DVD。
  5. 音樂製品:有些音樂製品並不收錄歌曲或樂曲,而是僅收錄語音劇等,這類語音劇在音樂製品中也都分別佔一個音軌。
  6. 舉辦的聲優活動:見#「舉辦的聲優活動」
  7. 聲優演出活動:包含演出的舉辦的聲優活動。
  8. 企劃活動:以企劃(作品)為主的舉辦的活動。這類舉辦的活動的主體部分由觀眾自行參與。活動中也可能有聲優出演,例如聲優在展覽會上登台,有時也把聲優出演的部分獨立歸類到「舉辦的聲優活動」中。
  9. 企劃活動:官方將這類舉辦的活動稱作「活動」(日語:イベント)。
  10. 讀者參與企劃:這一項可能不是媒體,頂多算是一種形式,但卻歸不到上面任何一類中。

「全媒體」(日語:オールメディア)是指LoveLive!系列在各種媒體(上面這個列表)上都開展過動態。而「跨媒體」(日語:メディアミックス)是指LoveLive!系列在各種媒體上的動態相互呼應。jawp:メディアミックス。例如說,虹咲在手機遊戲和動畫上各存在一套設定,這叫全媒體展開;而動畫播出期間在手機遊戲上公開特別劇情,這叫跨媒體動態。此外,日語中說的メディアミックス通常僅包含「作品」的媒體,例如漫畫、動畫、手機遊戲等,並不包括零散的的短視頻、網站內容等以及主要是聲優出演的節目、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等;而LoveLive!系列自己創造的「全媒體」這個用詞則包含這些。

KADOKAWA的圖文出版物類別

KADOKAWA的圖文出版物類別(與LoveLive!系列不沾邊的全都省略):

  • 輕小說(ライトノベル
    • 輕小說(ライトノベル
    • 新文藝(新文芸[書 1]
  • 漫畫(コミック
    • 漫畫(コミックス,特指漫畫單行本)
    • 畫集和Fan Book(画集・ファンブック
    • 遊戲攻略書(ゲーム攻略本
  • 一般書籍(一般書
    • 小叢書(新書[書 2]
    • 紀實書籍(ノンフィクション
    • 隨筆(エッセイ
    • 漫畫隨筆(コミックエッセイ
    • 商務書籍(ビジネス書
    • 寫真集(写真集
    • 藝人寫真集(タレント写真集
    • 電視電影相關書籍(TV・映画関連本
    • 賀年信(年賀状
    • 詩歌集(句集・歌集
    • 全集(全集[書 3]
    • 日曆(カレンダー
    • 按需打印(プリントオンデマンド,POD)
  • 童書(児童書
    • 童書(児童書
    • 圖畫書(絵本
  • 雜誌和雜誌書(雑誌・ムック
    • 雜誌(雑誌
    • 信息雜誌(情報誌
    • 實用雜誌(実用誌
    • 漫畫雜誌(コミック誌
    • 遊戲雜誌(ゲーム誌
    • 動畫雜誌(アニメ誌
    • 輕小說雜誌(ライトノベル誌
    • 文藝雜誌(文芸誌
    • 兒童雜誌(児童誌
    • 雜誌書(ムック
  • 電子書籍(電子書籍
  1. 新文藝:KADOKAWA獨創的概念,指網絡文學、VOCALOID和遊戲等的小說化的統稱。
  2. 新書:是「新式書版」(日語:新書判)的簡稱,也就是B40=103mm×182mm。也俗稱「輕裝版」(日語:軽装版)。
  3. 全集:某一個系列或某一位作者的作品合集。

LoveLive! Days編輯部僅製作過畫集和Fan Book、動畫雜誌、雜誌書這三類,以及對應的電子版,截止2022年7月。在LoveLive! Days編輯部成立之前,由電擊G's magazine製作的就廣了。

官方(KADOKAWA)不一定按照出版物的內容或名義來歸類,例如(僅為舉例):

  • 好幾本《虹ヶ咲ファンブック》,標題寫的是「Fan Book」,但歸類是雜誌書。
  • ラブライブ!スーパースター!! FIRST FAN BOOK》歸類是畫集和Fan Book。
  • 素顔のフォトエッセイシリーズ》,標題里包含「隨筆」,內容也是大段文字配幾張圖,但歸類是畫集和Fan Book。
  • 《Aqours magazine》《電撃クリアファイルマガジン》,標題寫的是「雜誌」,但歸類是雜誌書。
  • 《Aqours Nowadays》是雜誌連載漫畫的單行本,但歸類是畫集和Fan Book。
  • 絵本 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沒有歸類到圖畫書,而是童書。
  • 《Aqours LIVE&FAN MEETING PHOTO BOOK》雖然整本都是聲優的照片,但它不是寫真集或藝人寫真集,而是漫畫類別下的畫集和Fan Book。
  • 漫畫版《ラブライブ! School idol diary》在介紹文字裏寫的都是「單行本」,但它們有些是畫集和Fan Book,有些是漫畫隨筆。
  • 小說版《ラブライブ! School idol diary》是畫集和Fan Book。

此外,有些圖文出版物不是由KADOKAWA出版的,比如「有聲讀物」,KADOKAWA不負責這些。

哪些角色可以算企劃運營的角色?

「企劃」是指官方以運營學園偶像為目的而製作並推出各種內容的這個過程。在「企劃要運營的角色」(也稱作「主要角色」,日語:メインキャラクター)之外,官方在製作與推出的事物中可能會包含其他角色(也稱作「配角」);但在官方沒有明確說明它的運營範圍的情況下,不同的理解方式就可能導致對「企劃運營哪些角色」的理解不同;而LoveLive!系列規模巨大又時常變動,以至於想要給出統一的判斷規則也十分困難。

主角和配角都是角色。企劃不運營的角色不意味着這位角色位於LoveLive!系列之外。

在各類事物中各角色或聲優的登場情況:

存在以這個角色或團體作為標題的這類事物,或存在完全以這個角色或團體名義製作與推出的這類事物(只是企劃包含而不符合前述條件的事物不算)
登場 角色或聲優曾在這類事物中登場
提及 角色曾在這類事物中被提及(聲優相關中不統計提及情況)
這位角色或聲優未曾在這類事物中登場
圖文出版物 語音劇
音樂 動畫 商品 聲優節目 聲優動態 遊戲
雜誌 雜誌欄目 漫畫 畫集 小說 歌曲 唱片 電視 網絡 生放送 廣播 活動 演出 演唱會 SIF AS 其他
μ's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A-RISE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提及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提及 登場
淑子等3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提及 登場 登場 登場
Aqours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Saint Snow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提及 登場
佳美等3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提及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步夢等9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栞子等10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米婭等12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高咲侑 登場 登場 登場
「你」 提及 提及 提及 提及 提及 登場 登場
色葉等3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近江遙等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提及 登場 登場 登場
香音等5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希奈子等9人 登場 登場
Sunny Passion 登場 提及 提及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薇恩·瑪格麗特 登場
鬼塚冬毬
七草七海等3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花帆等6人
吟子等3人
大賀美沙知
田中幸子等人 登場 登場
山田博子等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穗乃果媽媽等人 登場 登場 登場 登場

這張表格更新於2022年8月。

看上面這張表格也就明白了,每位角色的登場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基本上不可能僅根據其中某一個項目就確定它的地位。具體來看,企劃運營的角色:

  1. 不等於演唱了LoveLive!系列內歌曲的角色。
  2. 不等於聲優出場過的角色。
  3. 不等於全部學園偶像。

LoveLive!系列如何跨產業

與其說LoveLive!系列是「跨媒體」「跨次元」,不如說是「跨產業」。

  • 我們常說LoveLive!系列是「跨媒體企劃」。這當然沒錯:LoveLive!系列在各種媒體上都製作並推出過事物。但如今這個時代,一個大知識產權製作與推出各種媒體形式的作品已經不足為奇。當我們用「跨媒體企劃」來描述它時,我們把側重點放在了它推出了哪些形式的作品,也就是說,我們把它看作許多作品的集合。但LoveLive!系列不僅在以學園偶像企劃的名義製作並推出作品,還同時在以學園偶像組合(藝人(タレント))的名義開展各種動態。
  • 我們常說LoveLive!系列是「跨次元企劃」。這當然沒錯:LoveLive!系列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上都在開展動態。但如今這個時代,三次元人物推出虛擬形象開展動態、虛擬人物在現實世界中開展動態已經不足為奇。反觀LoveLive!系列,當我們用「跨次元企劃」描述它時,反而是把虛擬和現實人物分別放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中來看待,而沒有真正做到跨次元。這是因為在LoveLive!系列中存在虛擬和現實兩組人物,她們只需要分別在她們位於的次元中開展動態。

LoveLive!系列區別於各種作品、各種藝人運營之處,在於LoveLive!系列把這二者結合了起來,也就是實現了「作品」和「藝人運營」的跨產業。

  • 比如小說、漫畫、動畫、遊戲等,是典型的「作品企劃」應該製作並推出的事物。在一般的作品中,它們不需要運營藝人也可以完成。
  • 比如聲優節目、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等,是典型的「現實藝人運營」應該推出並進行的事物。比如角色語音、角色節目、角色演唱會等,是典型的「虛擬藝人運營」應該推出並進行的事物。在一般的藝人運營中,它們不一定需要製作與推出作品。
  • 比如音樂、商品等,大多可以按它的名義區分它是作品的產物還是藝人運營的產物。

在上述文字中,出現了三個衡量的維度:「人物:角色(包括『虛擬人物』和『現實人物扮演』)[形 1]還是聲優[形 2]」、「產業:作品[形 3]還是藝人運營」、「次元:二次元還是三次元[形 4]」。

  • 傳統上,這三個維度存在穩定的對應關係:
    • 虛擬人物角色—作品—二次元:把虛擬人物形象的角色視作作品中的登場角色。例如虛擬人物角色登場的漫畫、動畫、遊戲。
    • 現實人物扮演角色—作品—三次元:由現實人物(演員)扮演的角色仍是作品中的登場角色,但作品位於三次元。例如電視劇、舞台劇。
    • 聲優—藝人運營—三次元:將聲優按照藝人的模式運營。例如聲優出演的節目、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
  • 但如今這個時代,它們之間可以打破這種關係,產生另外的對應關係:
    • 虛擬人物角色—藝人運營—二次元:將角色也按照藝人的模式運營,但角色仍位於二次元。例如虛擬人物角色出演的網絡節目、線上談話會、線上演唱會。再例如虛擬人物角色的海報等商品,以及印角色圖案的各種商品。
    • 虛擬人物角色—藝人運營—三次元:將角色也按照藝人的模式運營,且開展的動態位於三次元。是「跨次元」的一種。例如角色出演的現實演唱會(利用全息投影等)、現實網絡節目(利用模型或增強現實技術合成等)。LoveLive!系列中的三次元藝人運營動態通常由聲優進行。再例如按照藝人的模式運營的虛擬人物角色的立體模型等商品。此外,還有些虛擬人物角色本身就位於三次元,例如兒童節目裏常出現的虛擬形象(利用人偶或CG合成等)。
    • 虛擬人物角色—作品—三次元:虛擬人物直接在三次元的作品中登場。是「跨次元」的一種。例如虛擬人物角色在三次元的木偶劇、電視劇中登場(利用模型、人偶或CG合成等)。再例如作品中的登場的虛擬人物角色的立體模型等商品。
    • 聲優—藝人運營—二次元:聲優以本人名義推出虛擬形象,並使他與聲優本人一致地運營。是「跨次元」的一種。「以本人名義」意味着這裏面不存在「飾演角色」的情況;而虛擬形象如果存在脫離聲優本人的人物設定或運營內容,則應看作「虛擬人物角色」。例如法元明菜和她在網絡直播時使用的虛擬形象きにゃこちゃん通常被認為是同一個人。LoveLive!系列中因為存在角色和聲優的對應關係,通常不會另外推出聲優的虛擬形象。
    • 現實人物扮演角色—藝人運營—三次元:現實人物扮演藝人角色,並按照藝人的模式運營這名角色。在搞笑藝人中很常見。例如劉純燕扮演的金龜子。LoveLive!系列中由聲優扮演角色的演出也可歸於這一類。
    • 現實人物扮演角色—作品—二次元:雖然很少見,但既然虛擬人物角色可以在三次元的電視劇中登場,那麼現實人物扮演的角色當然也可以在二次元的動畫裏登場吧。
  • 下列的對應關係可能有概念上的矛盾:
    • 聲優—作品—三次元:聲優本人在三次元的作品中登場。但此處的「作品」是包含虛構劇情等要素的,聲優登場也通常僅是按劇本飾演,應看作「現實人物扮演角色」,只不過這位角色是完全按聲優本人塑造的,而聲優很難以本人的名義登場。見「飾演自己」。
    • 聲優—作品—二次元:同上。
    • 現實人物扮演角色—藝人運營—二次元:現實人物扮演的藝人角色推出虛擬形象。應該要直接看作「虛擬人物角色」。
  • 上述對應關係並沒有覆蓋全部事物,比如:
    • 製作方—作品—三次元:以作品的「製作方」的名義推出的作品相關事物。例如製作方的訪談、製作方詮釋作品的書籍、製作方的發佈會。在動畫、遊戲等作品中,配音員應看作製作方的人員(也就是進行配音工作的工作人員)。
    • 中之人—藝人運營—三次元:按照藝人模式運營的虛擬人物角色的「中之人」借用虛擬人物角色的名義按照藝人運營模式開展動態。但如果「中之人」本身就是藝人,則應看作傳統的「聲優」藝人運營。

LoveLive!系列各類事物中角色和聲優的登場情況:

LoveLive!系列中存在這種形式的事物
算是有 LoveLive!系列中存在這種形式的事物,但例子極少、不明顯或很牽強
可以有 LoveLive!系列之外明顯存在這種形式的事物,但LoveLive!系列中沒有
以現在的想像力還想不出這種形式要如何存在,或可以存在但很牽強
形式[形 5] 虛擬角色
作品
二次元
虛擬角色
藝人運營
二次元
虛擬角色
作品
三次元
虛擬角色
藝人運營
三次元
扮演角色
作品
二次元
扮演角色
藝人運營
二次元
扮演角色
作品
三次元
扮演角色
藝人運營
三次元
聲優
作品
二次元
聲優
藝人運營
二次元
聲優
作品
三次元
聲優
藝人運營
三次元
文本、人物設定文本、人物介紹文
文字訪談、日記、文字自述
小說
人物圖片、插畫、照片
圖集、畫集、寫真集
雜誌欄目
漫畫
有聲漫畫
語音
語音劇、小劇場、朗讀視頻
有聲讀物
歌曲
歌曲PV、MV、歌詞視頻
動態漫畫
片、劇
短片
短視頻
人物視頻
視頻廣告
廣播節目
電視節目
網絡節目
生放送
影碟
桌上遊戲
電子遊戲
軟件
官方網站
會員網站
商品
餐飲店
舞台劇
節目的公開收錄
手渡會、握手會、擊掌會、簽名會
談話會
發售紀念活動、見面會
演出[形 6]
演唱會
上映會
展覽會
聯動
讀者參與企劃
募集和投稿
投票、選舉

這張表格更新於2023年4月。

  1. 此處的「角色」是指以角色的名義進行的事物,其中不僅包括虛擬人物形象的角色進行的事物,例如漫畫、動畫、遊戲等,也包括現實人物(演員)扮演角色進行的事物,例如電視劇、舞台劇等。文字、小說、語音、音樂等因沒有畫面而無法分辨是虛擬人物還是現實人物扮演的,按它在名義上是哪種角色區別。「虛擬人物角色」和「現實人物扮演角色」在傳統上分別位於二次元和三次元,也就是說「角色」在傳統上也可能位於三次元。
  2. 此處的「聲優」是指以聲優(現實人物)的名義進行的事物,強調不去扮演角色的聲優本人,例如聲優出演的網絡節目等。聲優可能也會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但這仍屬於聲優本人名義。此處的「聲優」包括在作品和藝人運營出現的各種現實人物,也包括藝人、演員等。現實人物(演員)扮演角色並以這個名義進行的事物,在此處歸於「角色」。
  3. 此處的「作品」是指「作品企劃」製作並推出的作品,它們通常包含虛構世界觀、人物形象、劇情(也就是「敘事三要素」)等創作要素,例如小說、漫畫、動畫、遊戲、電視劇、舞台劇等。作品相關的音樂、商品等也歸於「作品」。而「藝人運營」推出的事物,例如寫真集、節目、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的影像等,以及這類事物相關的音樂、商品,在此處歸於「藝人運營」。
  4. 使用3D技術製作的漫畫、動畫、遊戲等(「三渲二」),歸於「二次元」。三次元事物的照片、影像等,雖然是平面的,但歸於「三次元」。文字、小說、語音、音樂等因沒有畫面而無法分辨次元的,如果它是其他形式事物的產物,則按它的來源來區別它位於哪個次元,否則按它在名義上是「虛擬人物」還是「現實人物」區別。
  5. 這張表格中的「形式」是各種開展動態的事物的形式,不考慮它在哪種媒體上出現。完整的LoveLive!系列涉足的「媒體」列表見#LoveLive!系列涉足的媒體。為了直觀對照,這張表格中合併了一些本來完全不相同但實際上僅是虛擬和現實人物的區別的「形式」。例如「插畫」和「照片」實際上都是人物圖片,區別僅是一個是虛擬人物一個是現實人物。此外,這張表格中包含一些LoveLive!系列中未曾開展動態的形式。
  6. 演出:面向觀眾演唱歌曲,通常還包括隨歌曲跳舞。「聲優演唱會」通常是以聲優名義舉辦的;聲優僅在其中「演出」部分需要扮演角色,而例如MC等部分則不需要。

術語解釋

下面列出一些在日本演藝界(尤其是LoveLive!系列)中包含特定含義的詞。

在釋義中使用的關聯詞:

  • :A的含義是B。
  • 借指:本來的含義是A,但被用來借指B這個含義。
  • 特指:本來的含義是A,但被用來特指A當中B這一部分。
  • 泛指:本來的含義是A,但被用來泛指包括A的B。
  • 字面上指:A在字面上含義是B。例如:手機字面上指用手拿着的機器。
  • 包括:B是A包含的內容之一。例如:魚包括鯉魚。
  • 不包括:B不是A包含的內容。例如:牛不包括蝸牛。
  • 僅包括:B是A包含的唯一內容。例如:正方形的內角僅包括直角。(口語中通常說「是」,例如:正方形的內角是直角。)
  • 是一個:A是B的一個實例。例如:我是一個人。
  • 不是一個:A不是B的一個實例。例如:我不是一頭牛。
  • 是一種:A是B的一種。例如:鯉魚是一種魚。
  • 不是一種:A不是B的一種。例如:蝸牛不是一種牛。
  • 側重:A側重B這個方面。
  • 通常通常:在大多數情況下的解釋。
  • 有時也有時也:A的含義通常是B,但在有些情況下是C。
  • 有時也包括:A的含義通常是B,但在有些情況下是B+C。
  • 也就是:比解釋A更詳細或更通俗的解釋B。
  • 在LoveLive!系列中
  • 在漢語中
  • 在日語中
  • 簡稱
  • 全稱
  • 也稱作:A和B是同義詞。
  • 此頁面中寫成:在這個頁面中為了避免歧義而刻意不使用常用的措辭。
  • 也譯作
  • 也誤譯作
  • 稱作:A用一個詞概括就是B。
  • :A和B是同義詞,可能分別在不同情況下使用,或者用法上存在區別。
  • :A和B的概念類似。
  • :A和B是不同的概念。
  • 例如:B是A的一種具體形式或情況。
  • 另見:在這裏有更詳細的解釋,或者相同術語存在另一個含義。

運營

  • 企劃(日語:プロジェクト[project]):向着特定的目標「制定」並「執行」方案、面向觀眾「推出」各種內容的過程。通常側重面向觀眾的部分。在漢語中也稱作項目」。
    • 這裏的「內容」通常某一個範疇內的各種內容(也就是包含某一個相同特徵的各種內容),而不會是單獨一件事物。例如
      • 雜誌企劃:在雜誌上推出的內容。
      • 動畫企劃(日語:アニメ・プロジェクト[anime project]):通常配合動畫播出而推出的內容。
      • 周年企劃(日語:アニバーサリー・プロジェクト[anniversary project]):某一年內要推出的內容。
      • 感謝企劃(日語:ありがとうプロジェクト[– project]):在學園偶像停止開展動態或作品停止更新之前要推出完成的內容。
    • 在LoveLive!系列中,如果不加限定詞,則通常「學園偶像企劃」。
  • 策劃(日語:企画〔企劃〕):從「立項」到「規劃方案」的過程。有時也借指經過這個過程制定出的「方案」。也譯作「企劃」。在日語中字面上指企圖(中性詞),字面上指規劃。
    • 通常要先「規劃」完成拿出「方案」並開始「執行」,然後才能對觀眾「推出」內容。
    • 「讀者參與企劃」中的「企劃」借用企画的這個含義,借指讓觀眾參與到策劃的過程中。
    • 有時也借指按照方案將要進行的內容,有時也特指將要進行的內容的主題、方向或目標等。通常也譯作「企劃」。例如「本次活動的企劃」本次舉辦的活動的主要內容,「本視頻進行的企劃」本視頻的主題。
    • 通俗的理解:「策劃」(企画確定要做什麼內容,而「企劃」(プロジェクト把內容做出來。
  • 學園偶像企劃(日語: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プロジェクト[School idol project]):在LoveLive!系列中以運營特定學園偶像為目的而推出各種內容的全部過程。通常簡稱「企劃」。
    • 與一般的「企劃」的區別是:「學園偶像企劃」里的「內容」全部內容的總合。例如「LoveLive!Sunshine!!」是一個「學園偶像企劃」,以運營Aqours和Saint Snow為目的而推出的各種內容全部過程。
  • 讀者參與企劃(日語:読者参加企画〔読者参加企劃〕):在LoveLive!系列中泛指各種觀眾參與企劃(日語:ユーザー参加企画[user –])。通常在網絡上進行,觀眾不一定是雜誌讀者。
    • 募集觀眾投稿並由官方從中選出候選項並讓觀眾投票是一種讀者參與企劃,稱作募集企劃」(日語:募集企画)。其中投票的過程稱作投票企劃」(日語:投票企画)。
    • 有些觀眾參與的形式不是一種讀者參與企劃,例如給節目投稿來信、玩手機遊戲等不是一種讀者參與企劃。而觀眾給雜誌投稿自己的創作等是否是一種讀者參與企劃,要看官方接收稿件時的表述。
    • 「讀者參與企劃」原先是從「讀者參與型遊戲」(日語:読者参加型ゲーム[– game])衍生而來的詞,原來雜誌讀者可以參與規劃並影響它的內容的策劃過程,方式通常包括讀者投稿、投票、解題(例如解答雜誌上的謎題來推進劇情)等。
「企劃」流程簡要圖示
策劃
運營方內部立項規劃執行
(製作、籌備)
總結
運營方對觀眾預告
(公佈、宣傳等)
實現
(發售、舉辦等)
推出
  • 運營(日語:運営):完成企劃的動作。也稱作「經營」(日語:経営)、「營業」(日語:営業)等。
  • 立項(日語:立ち上げ(立上げ)立案):決定做什麼內容並確定方向和目標等。流程通常包括提議(日語:発案,其中被提出的草案稱作「提案」(日語:提案))、研討(日語:検討)、決定(決定)等。
    • 完成立項的流程標誌着企劃成立;對於大型企劃,也稱作「企劃啟動」(日語:始動)。
  • 規劃(日語:計画[計畫]):制定方案。在日語中字面上指「出謀畫策」。
  • 執行(日語:実行):運營方內部按照制定好的方案開展工作。對於作品類的項目(例如音樂製品),按照方案製作作品的過程;對於事件類的項目(例如演唱會),在事件發生之前按照方案在運營方內部籌備的過程。
  • 預告(日語:予告[豫告]):在把成品給觀眾看之前,逐項向觀眾展示半成品內容或成品的部分內容。包括對觀眾公佈消息(例如宣佈決定的消息)、對觀眾公開部分內容(例如公開預告、試聽視頻)、對觀眾宣傳、讓觀眾做好相關準備(例如商品預訂、演唱會門票抽選、騰出時間來看)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包括吸引觀眾吊胃口期待、讓觀眾花錢接受成品等。
    • 另見#推出中關於預告消息、預告視頻等的「預告」。
  • 實現(日語:実現):完成方案的最終目標。通常把做出來的成品展示給觀眾。也稱作完成」(日語:完遂)。對於作品類的項目(例如音樂製品),公開、發行、發售、出品這類動作;對於事件類的項目(例如演唱會),進行這項事件的過程,例如舉辦、播出、上線等。
  • 決定(日語:決定):確定要做某一個項目。例如「決定製作歌曲」「確定要製作這首歌曲」。宣佈這條消息通常也就是這個項目已通過立項,並位於規劃階段,還沒有或即將進入籌備和製作階段。
  • 預定(日語:予定[豫定]):在未來事件發生之前,確定這件事的細節。例如「預定於6月30日公開」「已確定在6月30日公開」。宣佈這條消息通常表示這個項目從宣佈時到預定公開的時間這段期間內的相關日程安排已經全部確定。例如「預定Aqours全員出演」「已確定Aqours全員出演」,也就是已經與Aqours全員協調好並確定她們均可出演。
    • 「預定」通常已經確定的事項,僅在特殊情況下才會改變;相對地,「計劃」(日語:計画預先設定的目標或步驟,在還未被執行之前還有可能變更;「預計」(日語:見込み雖然不是設定的目標,但根據估算等得出未來事件的大致結果。

動態

  • 活動
    1. (日語:活動):開展行動。以某一個名義或向着某一個目標做出事情。為了和イベント區別開,此頁面中寫成動態」。在現存一些條目里,也稱作偶像活動」。
    2. (日語:イベント[event]):舉辦的那種活動。把觀眾召集到特定的地點,並向觀眾展示內容或與觀眾一同參與其中的事件。如果要做區別,則也譯作「現場活動」,但要注意有些活動的地點不是一種「現場」。為了和活動區別開,此頁面中寫成「舉辦的活動」。
    3. (日語:キャンペーン[campaign]):以吸引更多人或錢為目的而面向大眾做出的事情。包括推銷活動、廣告宣傳活動等。形式通常包括優惠、抽獎、贈送禮品等。如果要做區別,則也譯作「運動」。
  • 遊戲活動(日語:ゲーム内イベント[game – event]):在遊戲中舉辦的活動。和「現場活動」等的區別是:遊戲活動通常在玩家的設備上或網絡上就可以舉辦,而不需要讓觀眾前往特定的地點,且大多數玩家可以參與,而通常不會因場地限制人數。在現場舉辦的遊戲相關的活動(例如遊戲玩家的現場比賽)不是一種遊戲活動,而是一種現場活動。
  • 藝人活動(日語:芸能活動[藝能活動]):藝人(芸能人)開展的動態。此頁面中寫成「藝人動態」。
  • 展開(日語:展開):「開展動態」、「展現」、「故事的發展」。通常側重廣泛地活躍並展現出成果。
  • 活躍(日語:活躍):通常「開展動態」(活動),側重頻率高或範圍廣。有時也泛指未處於停止開展動態的狀態,也就是只要還在開展動態就稱作活躍,停止開展動態稱作不活躍。
  • 現役(日語:現役):位於活躍的狀態。也就是入行之後,停止開展動態之前的狀態。
  • 入行(日語:芸能界に入る):藝人(芸能人)進入演藝圈,開始從事相關工作,開展藝人動態。藝人(アーティスト通常需要先入行,混熟了之後才能出道。也稱作從藝」。
  • 出道(日語:デビュー[法語 début]):正式成立藝人(アーティスト)(或藝人的組合,下同)名義。在日本音樂界,通常把正式發行首張這位藝人名義的音樂製品作為出道的起始標誌。
    • PRODUCERS,INC給出的「出道」的完整定義(有修改)是:通過與製作人等人周密地洽談打造「藝人(アーティスト)品牌」,以廠商或事務所出資而非藝人自費製作錄音或編曲等的原版音樂製品,通過電視出演、店鋪和音樂平台廣告、宣傳視頻等可以讓大眾認知的方式宣傳,並簽訂藝人或著作物的著作權權利金合約,以音樂製品或線上發行音樂的銷售額作為收入來源的保障。
  • 首秀(日語:お披露目〔お広め〕[お廣め]):首次向觀眾展示某件事物。根據語境不同,包括藝人(芸能人)首次露面、首次演出、歌曲首次公開、消息首次公佈等。例如根據官方在視頻標題中使用的措辭,虹學會首次以12人首次在網絡上公開首次演出L!L!L! (Love the Life We Live)的視頻是一次「首秀」。也稱作「首次亮相」「首次展示」等。
  • 唱片出道(日語:レコード・デビュー[record début]):「出道」,用於區別其他領域的首秀。也稱作CD出道」(日語:CDデビュー[CD début]),這裏的「CD」泛指音樂製品。
  • 藝人出道(日語:アーティスト・デビュー[artist début]):「出道」,用於已在其他領域首秀過的人,例如已經是聲優的人作為藝人(アーティスト)出道。
  • 地下唱片(日語:インディーズ[indies]):通過非正規的唱片公司發行的音樂製品。在日本,正規的唱片公司通常在日本唱片協會註冊的唱片公司。有時也在出道前發行的不希望算作出道標誌或不滿足出道條件的音樂製品。
  • 正式出道(日語:メジャー・デビュー[major début]):首次通過正規的唱片公司發行音樂製品。有時也發行首張可以算作出道標誌的音樂製品。
  • 結成(日語:結成):幾位藝人(芸能人)組成組合,組合成立。
  • 中止(日語:中止):本來已經確定進行的事物,因特殊情況而不能進行。「中」已經進入籌備階段。
  • 延期(日語:延期):本來已經確定事物進行的時間,因特殊情況而改成在未來的時間再進行。也稱作推遲」。對於作品等的發佈時間,也稱作跳票」。有時也包括對「結束時間」的「延期」(也就是「延期結束」),例如「工作延期」(日語:作業延期工作沒有按時完成,因此推遲工作的結束時間,而不是推遲整個工作的時間。
  • 替代(日語:振り替える(振替える)振り替え(振替え、振替)):把過去本來要進行但沒有進行的事物改成進行的事物。
  • 取消
    1. (日語:取り消す(取消す)取り消し(取消し)):購買商品時顧客已經報名(也就是申請抽選)之後放棄申請,或者已經中選之後放棄購買資格。也稱作「放棄購買」(日語:購入辞退)。
    2. (日語:見合わせる(見合せる)見合わせ(見合せ)):本來已經確定進行的事物,因特殊情況而不能按照原定的樣子進行。通常事物中的其他部分都照常進行,僅取消進行出現特殊情況的這一部分。例如演唱會照常舉辦,但某一位人員因病取消出演。
      • 在日語中見合わせる字面上指「觀望」,在演藝界的語境中在出現特殊情況之後,需要「觀望」情況如何,因此把原定的事物取消。例如出演人員生病,需要「觀望」這名人員的病情,因此取消出演。
    3. (日語:見送る見送り):本來已經確定要參與的事物,因特殊情況而不能參與。通常事物中的其他實體參與的部分都照常進行,僅取消自己參與的這一部分。例如拼盤演唱會照常舉辦,但自己這個組合取消出演。
      • 在日語中見送る字面上指「目送」,在演藝界的語境中在出現特殊情況之後,自己不能參與,因此「目送」其他參與的實體。
      • 另見#演出中的「見送會」(お見送り会)。
    4. (日語:お休み):本來一直長期進行事物,因特殊情況而在一段時間內不進行。例如每星期播出的廣播節目,在某一個星期某一位人員因病取消出演。
    5. (日語:キャンセル[cancel]):取り消し見合わせ
  • 缺席(日語:欠席[缺席]):在組合出演的事物中,僅某一位人員不出演。「取消」(見合わせ):「缺席」有時也包括一開始就確定不出演。
  • 退款(日語:払い戻す(払戻す)[拂い戾す]払い戻し(払戻し)[拂い戾し]):。也稱作「退票」。
  • 畢業(日語:卒業):藝人(芸能人)在組合中把全部可以達到的目標都完成,已經達到在組合中的巔峰之後,退出組合。另見#各種藝人組織保持歷久彌新的體制
    • 在不採用這種體制的組合中,有時也「退出」或「引退」。
  • 退任(日語:降板):藝人本來已經確定長期出演(例如飾演),因特殊情況而取消出演,並完全交給其他人代替出演。在日語中降板字面上指「從板上下來」。
  • 退出(日語:脱退):藝人(芸能人)不再作為組合的成員。如果藝人會繼續作為個人藝人開展動態,則也稱作「單飛」。
  • 停止活動(日語:活動休止):藝人(芸能人)或組合不再以這個名義開展動態。但藝人或組合仍然會繼續在演藝圈內存在,例如可能會繼續推出藝人名義的音像製品,但其中僅收錄藝人參與製作的部分已經完成的內容,例如收錄藝人過往歌曲的精選輯、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的錄影等。也稱作「充電」(日語:充電)、「休業」(日語:休業)、「休養」(日語:休養)等。此頁面中寫成「停止開展動態」。
  • 無限期停止活動(日語:無期限活動休止):「停止開展動態」。「無限期」宣佈這條消息時不給出確定的結束時間(也就是不確定是否會結束,哪怕會結束,也不確定結束的時間),「永久」。此頁面中寫成「無限期停止開展動態」。
  • 重新開始活動(日語:活動再開):停止開展動態的藝人(芸能人)或組合重新開始開展動態。也稱作「復歸」(日語:復帰)、「復活」(日語:復活)。此頁面中寫成「重新開始開展動態」。
  • 限定復活(日語:限定復活
  • 移籍(日語:移籍):藝人(芸能人)先和事務所解約,再和另一間事務所簽訂合約。
  • 退所(日語:退所):藝人(芸能人)和事務所解約,不再作為事務所的旗下藝人。也稱作「退社」(日語:退社)。如果不和另一間事務所簽訂合約,則也稱作「獨立」(日語:独立),另見#藝人中的「獨立藝人」。
  • 引退(日語:引退):藝人(芸能人)不再在演藝圈開展動態。通常完全退出演藝圈。
  • 解散(日語:解散):組合不再存在。
  • 星探(日語:スカウト[scout]):。也稱作「挖角」。
  • 甄選(日語:オーディション[audition]):。也稱作試音」「試鏡」。
  • 線上(日語:オンライン[online]
  • 線下(日語:オフライン[offline]
藝人(アーティスト)和藝人組合的生涯
藝人個人入行加入退出/畢業引退
個人/組合(共通)首秀出道停止開展動態
藝人組合結成解散
活躍

形式

  • 圖片(日語:画像
  • 插畫(日語: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illustration]簡稱イラスト)):。也稱作插圖」。
  • 立繪(日語:立ち絵):以正面視角繪製的人物站立的插畫。畫中通常只有人物,不包含背景。
  • 平繪(日語:平絵):把人物和背景繪製在同一幅畫裏的插畫。
  • 一枚繪(日語:一枚絵):不限制視角、人物姿態等的人物插畫。
  • 視覺圖(日語:ビジュアル[visual]):在介紹事物時用於給觀眾帶來視覺上感覺的圖片。「海報圖」。在同一件事物的多張視覺圖中,地位最高的那張稱作主視覺圖」(日語:キー・ビジュアル[key visual])。
  • 封面
    1. (日語:カバー[cover]):書籍的封面。通常材質上比書籍裡面的紙稍微硬一些或厚一些的封面那頁紙。
      • カバー另見#演出中的「翻唱」。
    2. (日語:表紙):雜誌的封面。通常材質上與雜誌裏面的紙沒有太大區別的封面那頁紙。在日語中表紙字面上指露在外面的紙。在日語中,和「封底」(裏表紙)對應,「封面」也稱作おもて表紙ひょうし
    3. (日語:ジャケット[jacket]):音像製品的外殼。也稱作封套」「封殼」。在音像製品中,封殼本身通常是透明的,封殼實際顯示的是封殼裏面的那張紙,這張紙通常是音像製品的小冊子,因此「封面」有時也借指小冊子的封面。
  • 封面圖
    1. (日語:カバー・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cover illustration]簡稱カバー・イラスト)):印在雜誌或書籍的封面上的插畫。通常特指插畫,不包括印在封面上的文字等。
    2. (日語:ジャケット・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jacket illustration]簡稱ジャケット・イラスト)):用作音像製品的封面的圖片。
  • 動畫
    1. (日語:アニメーション[animation]
    2. (日語:アニメ[anime]):以動畫(アニメーション)形式呈現內容的影視作品。在需要區分時,也稱作動畫片」「動畫劇」。
  • 視頻
    1. (日語:ビデオ[video]):動態畫面的形式。也稱作視訊」「視像」。
    2. (日語:動画):以動態畫面形式呈現內容的片段或作品。也稱作影片」。有時也ビデオ
  • 影像(日語:映像):錄影出的畫面。有時也使用錄影出的畫面做成的視頻。有時也「視頻」(ビデオ)。
  • 電影(日語:映画
  • 劇場版(日語:劇場版
  • 影片
    1. (日語:動画):「視頻」(動画)。
    2. (日語:ムービー[movie]):「影像」。通常特指使用小型數碼攝像機錄影的視頻,有時也借指用非專業設備(例如手機)錄影的視頻。在聲優動態中有時也借指在後台由聲優或相關人員自己錄影的花絮視頻。有時也「視頻」(動画)。
  • 短視頻(日語:ショート動画[short –]):適合在手機等設備上豎屏播放的視頻。通常時長不超過60秒。有時也包括豎屏播放的長時間視頻、豎屏的直播(ライブ配信)。
  • 切片(日語:切り抜き(切抜き)):從完整視頻中剪輯出精彩片段。也稱作「集錦」「精華版」等。
  • PV:。全稱「宣傳視頻」(日語:プロモーション・ビデオ[promotion video])。
    • 另見#演出中的「Public Viewing」。
  • MV:。全稱「音樂視頻」(日語:ミュージック・ビデオ[music video])。
  • 歌詞視頻(日語:リリック・ビデオ[lyric video]):。也譯作lyrics video」。也譯作歌詞MV」(也就是解釋成「帶歌詞的音樂視頻」)。
  • 試聽視頻(日語:試聴動画):在音像製品發售之前,先在網絡上公開它的片段的視頻。也誤譯作試聽動畫」。
    • 收錄歌曲的音樂製品、聲優節目和聲優視頻的影碟、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影碟通常會公開試聽視頻;僅收錄樂曲的音樂製品、聲優節目和聲優視頻的錄音碟、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的錄音碟通常沒有試聽視頻;動畫影碟通常僅公開它的特典CD、影像特典等的試聽視頻。對於音樂製品,包含它收錄的全部曲目的試聽視頻稱作全曲試聽視頻」(日語:全曲試聴動画);「全曲全部曲目,而不是歌曲的完整版。
      • 在日語中,作前綴的可能包含4種含義:
        1. 全部這種事物。例如全員「全部人員」,全曲「全部曲目」,全席「全部座席」。
        2. 用一個名詞表示包含很多部分的集合,集合中包含的每個部分。例如全国「國家中包含的每個人」,全身「身體上的每個部分」。
        3. 完整的事物。例如全文「完整的文章」,全集「完整的合集」。
        4. 徹底。例如全裸「徹底地裸露」。
    • 對於首次收錄在待發售音樂製品中的歌曲,試聽視頻中通常會公開這首歌的第一段。
    • 「試聽」這個詞來源於以前網絡不發達,只能在購買實體唱片前試聽的那個年代;那時大型音像店(日語:CDショップ[CD shop]レコード・ショップ[record shop])還會設置試聽耳機或試聽間(日語:試聴室),顧客可以在購買音像製品之前試聽。
    • 有畫面的影碟是一種音像製品;雖然它們更重要的可能是畫面,但它們的試聽視頻還是要稱作試「聽」視頻。也稱作視聽視頻」(日語:視聴動画),但這個詞可能無法表達出「發售前先公開」這個含義。也稱作「試看視頻」。
    • 在音像製品發售之前,還可能使用其他方式公開它的一部分內容,例如在廣播節目中、網絡節目中播放,在社交平台上、手機遊戲中公開。但公開它的「試聽」的正式方式僅包括試聽視頻。
  • 試聽(日語:試聴):歌曲在試聽視頻中被公開的片段。使用其他方式公開的片段不是一種「試聽」。
  • Making影像(日語:メイキング映像):記錄製作某一項事物的過程中沒有體現在這件事物中的部分的視頻。在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中記錄發生在幕後的事情的視頻。「Making」字面上指「製作的過程」,例如舉辦的活動的籌備和舉辦過程,也稱作幕後」(日語:舞台裏)。
    • 舞台裏另見#場地中的「後台」。
  • off-shot(日語:オフショット簡稱オフショ)):記錄在某一項事物的間隙中發生的事情的照片或視頻。「off」字面上指「不是製作的過程」。和「Making影像」的區別是:「Making」記錄的是製作過程中的部分,例如拍攝期間;而「off-shot」記錄的是製作過程之外的部分,例如拍攝結束之後。
  • 花絮通常記錄某一項事物整個過程的照片、視頻等。「Making」和「off-shot」的合稱。
  • 舞台影像(日語:ステージ映像[stage –]):演唱會中演出時放映的畫面。
  • VTR全稱「videotape recording」(日語:ビデオテープ・レコーディング)。
  • encore(日語:アンコール[法語 encore]):。也譯作安可」。也稱作「返場」。
  • 節奏譜面(日語:リズム譜面[rhythm –]):。簡稱譜面」(日語:譜面)。
  • 節奏圖標(日語:リズム・アイコン[rhythm icon]):。也稱作「音符」(日語:ノート[note])。

圖文出版物

  • 圖文出版物(日語:出版物):主要包括雜誌、書籍兩大類,有時也包括報紙等。見#KADOKAWA的圖文出版物類別。在LoveLive!系列官網上把這玩意稱作BOOKS」或「ブック[book]」。
  • 漫畫
    1. (日語:漫画マンガ):使用繪畫表達的表現手法。
    2. (日語:コミック[comic]):使用繪畫手法製作的作品。例如在雜誌等上連載的漫畫。
    3. (日語:コミックス[comics]):漫畫單行本。
    4. (日語:カートゥーン[cartoon]):也稱作卡通」。泛指使用二次元形象做成的作品。
  • 漫畫雜誌(日語:コミック誌[comic –]
  • 連載(日語:連載):在定期刊行的出版物上以相同的標題刊載多期的欄目。例如連載的漫畫。
  • 單行本(日語:単行本):在雜誌等上連載的欄目單獨拿出來出版的書籍。單行本通常僅包括連載漫畫的單行本;雜誌上每期內容較零散的長期欄目單獨拿出來出的書籍有時也是一種單行本,但歸類上通常是一種畫集。
  • 有聲漫畫(日語:ボイス・コミック[voice comic]
  • 有聲讀物(日語:オーディオブック[audiobook]
  • 動漫「動畫」和「漫畫」的合稱。在LoveLive!系列中漫畫和動畫的故事設定等都完全不同,很難存在將二者合稱的情況。
  • 書籍(日語:書籍
  • 畫集(日語:画集
  • fan book(日語:ファン・ブック):收錄和作品相關的圖文內容的書籍。在LoveLive!系列中通常收錄在雜誌上登載過的內容的合集,再加上一些新內容。在KADOKAWA的書籍歸類中,「畫集」和「fan book」通常歸在同一類里。
  • 小說(日語:小説ノベル[novel]
  • 報紙(日語:新聞紙簡稱新聞)):。報紙上不一定都是新聞,也可能是英語考題,也可以像雜誌一樣滿篇刊載美女照片。
  • 雜誌(日語:雑誌マガジン[magazine]):通常定期刊行的刊載多樣連載內容的出版物。「雜」字面上指內容多樣。
  • 雜誌書(日語:ムック[mook]):可以像書籍一樣長期售賣的雜誌。一般的雜誌的內容時效性強(也就是內容很快就會過時,例如對近期事件的訪談和宣傳等),因此通常定期刊行(例如周刊、月刊);而雜誌書雖然雜誌,都是登載多樣內容,但登載更多適合長期觀賞和收藏的內容,畫集。
  • 寫真集
    1. (日語:写真集):以特定事物或主題為主線的很多張照片的合集。寫真集的作者僅包括拍攝者,而不包括被拍攝的事物。
    2. (日語:フォトブック[photobook]):使用很多照片來記錄特定事件或主題的書籍。「紀念冊」。
  • 期刊(日語:逐次刊行物定期刊行物):定期刊行的出版物。有時也特指裝訂得很結實不像雜誌但定期刊行的書籍。
  • 場刊(日語:パンフレット[pamphlet]
  • 小冊子(日語:ブックレット[booklet]):。也稱作歌詞本」,通常特指其中記載歌詞的部分。簡稱BK」。
  • 宣傳單(日語:リーフレット[leaflet]
  • 卷號(日語:巻数):定期刊行的雜誌,把幾期合成一套時的編號。雜誌的卷號通常是年份。
  • 期號(日語:号数):定期刊行的雜誌,每期的編號。
    • 日本雜誌業界的慣例,雜誌的期號通常使用雜誌發售日之後一段時間的某一個日期或月份。
    • 對於日刊(日語:日刊),期號通常是發售日之後一天的日期。例如6月30日發售的日刊,期號通常是7月1日號。
    • 對於周刊(日語:週刊),期號通常是發售日兩星期後的日期。例如6月30日發售的周刊,期號通常是7月14日號。
    • 對於旬刊(日語:旬刊)、雙周刊(日語:隔週刊)、半月刊(日語:月2回刊),期號通常是發售日一個月後的日期。例如6月30日發售的雙周刊,期號通常是7月30日號。
    • 對於月刊(日語:月刊)、雙月刊(日語:隔月刊),期號通常是發售日40天後的月份。也就是每個月20日到下個月19日期間發售的月刊,期號通常是再下個月的月份。例如6月30日發售的月刊,期號通常是8月號。
    • 對於季刊(日語:季刊)、半年刊(日語:年2回刊),期號通常是發售日的月份或季節名。例如5月30日發售的季刊,期號通常是春季號。這裏的季節劃分方式並不統一。
    • 曾經物流不方便,時效性強的雜誌的內容容易過時,因此雜誌要超前去寫符合未來一段時間的內容,並把期號寫成未來的日期,這樣逐漸形成這個慣例。1951年,日本雜誌業界開會一致同意不能寫超過未來40天的日期,已經寫了的要改回40天以內,稱作「調整號」(日語:調整号)。2009年,日本雜誌業界開會討論是否要繼續沿用這種編號方式,最終決定可以繼續使用,但要求要在雜誌上明確寫出發售日,例如可以在「8月號」上寫出「6月30日發售號」。
    • 雜誌的完整編號是「卷號+期號」,例如「2010年8月號」。如果雜誌發售年份是明確的(也就是在前後文提及,或默認當前年份),則通常省略卷號,例如通常稱作「8月號」。
  • 增刊(日語:増刊):定期刊行的雜誌在定期之外額外刊行的雜誌。也稱作「特別期」(日語:特別号),用在增刊的期號上。相對地,定期刊行的期號稱作「正刊」(日語:本誌)。
  • 附刊(日語:別冊):由雜誌本來的編輯部之外的人編輯,但使用(也就是借用)相同雜誌名刊行的雜誌。
  • (日語:巻頭
  • (日語:巻頭カラー[– color]
  • (日語:センター・カラー[center color]
  • (日語:巻末
  • (日語:巻末カラー[– color]
  • 封底
    1. (日語:裏表紙):雜誌最後那一頁紙。在日語中裏表紙字面上指「在背面的露在外面的紙」。
    2. (日語:アナザーカバー[another cover]):在前後兩個封面都可以作正面(例如在貨架上兩面都可以擺成正面)的雜誌中的「第二個」封面。是雜誌《聲優Grand Prix》的獨創名稱。
  • (日語:読み切り(読切り、読切)

節目

  • 節目(日語:番組):。在日語中番組字面上指編號的組合方式,在電視台等中用作安排節目單時的播出順序等,後來就借指節目。
  • 廣播(日語:ラジオ[radio]):使用無線電波傳播聲音信號的方式。也稱作電台」,但「電台」通常製作廣播的機構「廣播台」(日語:ラジオ放送局)。有時為了和「播出」區分,也稱作「電台廣播」「無線電廣播」。
  • 無綫電視(日語:地上波放送
  • 衛星電視(日語:衛星放送):。簡稱衛視」。
  • 廣播衛星電視(日語:BS放送
  • 通信衛星電視(日語:CS放送
  • 網絡
    1. (日語:ネット[net]):全稱互聯網(日語:インターネット[internet])。通俗來講,把各個設備連接起來構成的通信網絡。
    2. (日語:ウェブ[web]):全稱萬維網(日語:ワールド・ワイド・ウェブ[world wide web])。通俗來講,使用互聯網通信的一種方式,也就是一種技術。
  • 廣播節目(日語:ラジオ番組):在廣播(也就是電台)上播出的節目。通常泛指各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的節目,有時也包括網絡廣播節目;有時也包括有主持人的簡單畫面的節目。通常是實時播出。
    • 有時也簡稱「廣播」,但「廣播」應當這種媒體而不是這種媒體上面的節目,就像「網絡節目」不會簡稱「網絡」一樣。
  • 網絡廣播節目(日語:ウェブ・ラジオ番組[web radio –]):在網絡上播出的與廣播節目類似的節目。
  • 播客(日語:ポッドキャスト[podcast]):網絡廣播節目,但錄音後在網絡上公開供聽眾點播的節目。
  • 電視節目(日語:テレビ番組[television –]):在電視上播出的節目。
  • 電視動畫(日語:テレビ・アニメ[television anime]):在電視上播出的動畫劇。電視台通常會把電視上播出的內容按「節目」管理,因此在電視台里會認為「電視動畫」是一種「電視節目」。
  • 網絡節目(日語:ネット番組[net –]):。通常特指網絡視頻節目,也就是在網絡上播出的有畫面的且不是「有畫面的廣播節目」的節目。通常不包括網絡廣播節目。
  • 生放送(日語:生放送):原意「直播」(生配信)。在LoveLive!系列中特指這種節目形式:聲優坐在桌子前面,在看觀眾的實時評論的同時進行節目。
    • 在LoveLive!系列中早期稱作nico生」(日語:ニコ生),但後來這種節目不僅在niconico上播出,就統一稱作「生放送」,這就導致從此之後這個詞僅用於特指。
    • 在一些情況下,生放送也可能是錄播。
    • LoveLive!系列之外的節目等,仍可能使用生放送「直播」(生配信)。在LoveLive!系列中,直播其他內容(例如舉辦的聲優活動)通常稱作下面那個「直播」(ライブ配信)。
  • 談話節目(日語:トーク番組[talk –],英語:talk show):主持人和嘉賓聊天的節目。通常是主持人對嘉賓的訪談,因此也稱作「訪談節目」。廣播節目通常是一種談話節目,通常不會用再強調是「談話節目」,因此「談話節目」通常特指電視節目。
    • 「talk show」另見#演出中的「談話會」(トーク・ショー)。
  • wide show(日語:ワイド・ショー):以聊天的形式播送新聞的電視節目。
  • 冠名(日語:):在節目或舉辦的活動等的標題中包含特定實體名稱。在日本,冠名通常是節目出演者、主持人或製作方的名字,寫作「~的」(~の)放在標題前面。例如LoveLive!系列的ALL NIGHT NIPPON GOLD」中「LoveLive!系列的」是一個冠名。
  • 綜藝節目(日語:バラエティー番組[variety –]
  • 主辦(日語:主催
  • 提供(日語:提供):在節目或舉辦的活動中買下相關的廣告位。
  • 贊助(日語:協賛):給主辦方資金或物資的支持。
  • 贊助方スポンサー[sponsor]):贊助的實體。也稱作「贊助商」。
  • 協力(日語:協力):給主辦方事務上的支持。也稱作「後援」(日語:後援)。
  • presents(日語:プレゼンツ):主辦、協力、冠名、提供、贊助等的合稱。
  • 特別節目(日語:特別番組):以宣傳某一件事物為目的而特別播出的節目。「特別」如果不是為了這件事物就不會製作與發佈這次節目。簡稱特番」(日語:特番)。簡稱SP」。
  • 視聽(日語:視聴):「收聽」和「收看」的合稱。
  • 播出(日語:放送):使用廣播(也就是電台)、電視、網絡等方式,把音頻或視頻內容傳播給聽眾或觀眾。也稱作「播送」。
    • 傳統上也譯作「廣播」,但現在「廣播」被上面那個ラジオ也就是電台)的含義佔領了。
  • 播放
    1. (日語:流す再生):把音頻或視頻等呈現出來。對於視頻,也稱作「放映」。「播出」:「播出」從廣播台、電視台等傳播給觀眾,側重傳播的過程;「播放」通常觀眾自己打開文件等播放,有時也面向場地內的觀眾播放,側重呈現的過程。
    2. (日語:再生):點擊並收看投稿的視頻。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點擊播放」,「點播」。
  • 播放量(日語:再生数):投稿視頻被點擊收看的次數。也稱作「點擊量」(日語:クリック数)、「收看量」(日語:視聴数)。
  • 直播
    1. (日語:生配信):攝錄正在發生的畫面並立刻播出。有時也借指這樣製作的節目。
    2. (日語:ライブ配信[live –]):「實時播出」,通常用於YouTube等視頻平台。用於網絡視頻平台上時,也稱作實時串流」(日語:ライブ・ストリーミング[live streaming])。有時為了區別,也稱作網絡平台直播」「同時播出」等。直播播出的內容可以是錄播的。
  • 回看(日語:タイムシフト[timeshift]):在實時播出的節目中拖動進度條收看先前一段時間的內容。也稱作快退」(日語:早戻し)、「倒帶」(日語:巻き戻し(巻戻し))。
  • 快進(日語:早送り):拖動進度條收看之後一段時間的內容。
  • 首播(日語:初回放送):。也稱作最早播出」(日語:最速放送),通常用於比更多人看的地方還要早的。
  • 重播(日語:再放送リピート放送[repeat –]
  • 轉播
    1. (日語:中継):播出在其他地點正在拍攝的畫面。接收在其他地點拍攝傳來的信號,並把它播出出去。
    2. (日語:再放送再送信):播出其他平台正在播出的節目。接收其他平台播出的信號,並把它播出出去。
  • 實況轉播(日語:生中継実況中継):。「實況」通常「實時的狀況」而不是「實際的情況」。
  • 實況轉述(日語:実況):把看到的畫面等組織成語句講出來。在漢語中,「實況」「實時的狀況」,也就是看到畫面的時候立刻轉述出來;而在日語中実況「實際的情況」,也就是看到什麼說什麼。在日本,體育比賽等的解說席上大多有兩個人,其中一位負責實況轉述,時不時拋出技術方面的問題請另一位負責實況解說(日語:解説)的人解答。
  • 實時(日語:リアルタイム[realtime]簡稱リアタイ))
  • 實時播出(日語:リアルタイム放送):按設定的時間播出節目。實時播出的節目也可能是錄播或重播。
  • 實時視聽(日語:リアルタイム視聴):在節目播出的時間視聽節目。通常視聽首播。對於電視節目,也稱作「守在電視機前收看」。
  • 錄像(日語:録画):把實時播出的節目保存下來,留作以後視聽。在日本,電視機通常自帶錄像功能,因此讓電視機在預定時間自動錄像的做法很常見。
    • 另見#節目中的「收錄」中的「錄影」。
  • (日語:オン・エア[on air]
  • 放映(日語:映写):把視頻投射到屏幕上。通常特指在很多人看的大屏幕上這樣做。
  • 播映(日語:放映):把通常用於上映的電影等視頻放到電視或網絡上播出。
  • 上映(日語:上映
  • 首映
    1. (日語:プレミア公開プレミア配信[premiere –]):在YouTube等視頻平台上,讓視頻在設定的時間實時播出,播出完成後轉成普通的投稿視頻。在實時播出時在視頻平台上通常可以發送實時評論。
    2. (日語:ロードショー[roadshow]封切り(封切)):首次上映。也譯作路演」。
      • 在日本在1970年代以前,ロードショー「搶先上映」;1970年代起,一些電影製作方搞出「全國路演」(日語:全国ロードショー),也就是面向全國全部人的「搶先上映」,讓這個詞逐漸失去「搶先」的含義,之後逐漸習慣稱作「路演」(ロードショー)。
  • 搶先上映(日語:先行上映):在首次正式上映之前,先在一些地方小範圍上映。
  • 下映(日語:上映終了
  • 點播(日語:オンデマンド[on-demand]):把視頻放到視頻平台上,供觀眾隨時點擊播放。通常使用串流(日語:ストリーミング[streaming])實現,也就是不允許觀眾的設備里留下視頻文件。
  • 上傳(日語:アップロード[upload]簡稱アップ[up])):「點播」。有時也包括供觀眾下載。也稱作投稿」(日語:投稿)。
    • 另見#雜項中關於投遞稿件的「投稿」。
  • 回放(日語:アーカイブ配信[archive –]見逃し配信):在實時播出之後,把節目上傳到視頻平台上,供觀眾隨時點擊播放。有時會對節目做一些編輯,例如剪輯掉直播(生配信)節目中的問題發言。
  • 下載(日語:ダウンロード[download]
  • 收錄(日語:収録):把聲音、畫面等錄下來的動作。主要包括拍攝(日語:写真撮影)、錄影(日語:動画撮影映像撮影)、錄音録音)等。「拍攝」和「錄影」合在一起稱作攝錄」(日語:撮影)。通常特指節目的收錄。
  • 錄音
    1. (日語:録音):把聲音錄下來的動作。通常特指廣播節目的收錄。
    2. (日語:レコーディング[recording]):把聲音錄下來的動作。通常特指把在作品中使用的聲音錄下來的動作,例如給角色語音配音的錄音、給廣播劇等配音的錄音、給動畫等配音的錄音、歌曲錄音等。
  • 公開收錄(日語:公開収録):。對於錄音,也稱作公開錄音(日語:公開録音)。
  • 錄製:收錄並製作。對於有畫面的作品,也稱作攝製」。
  • 錄播(日語:事前収録):先收錄節目並完成剪輯等節目製作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播出製作完成的節目。是一種節目的製作方式,也就是這次節目在製作時就確定不要直播(生配信)出去,但不一定已經確定錄製好的節目要如何播出。
  • 獨播(日語:独占放送
  • 頻道(日語:チャンネル[channel]
  • 平台(日語:プラットフォーム[platform]
  • 收錄份(日語:収録分):節目的一次收錄的量。在LoveLive!系列中,每星期播出的廣播節目通常每2星期收錄一次,一次收錄2期節目,也就是1收錄份=2播出份,也稱作2本撮り2本録り
  • 播出份(日語:放送分):節目的一次播出的量。有些節目安排會把一期節目分成多段播出,這裏的每段稱作1播出份。也有些節目會連續播出多期節目,這裏的多期節目合在一起稱作1播出份。
對「節目」的描述詞
  • 節目的形式:生放送、特別節目、廣播節目、電視節目、網絡節目、公開收錄的節目、比賽等的實況轉述……
  • 節目的收錄和製作方式:直播(生配信)、轉播、錄播……
  • 節目的播出和提供方式:實時播出、直播(ライブ配信)、首映、放映、播映、上映、點播、上傳至視頻平台、回放……
  • 節目的播出日程安排:首播、重播、獨播……
  • 節目的獲取和視聽方式:實時視聽、回看、點擊播放、錄像、下載……

看上去含義衝突的用詞,實際上可能並不矛盾。例如實時收看錄播的生放送直播的重播(事前収録された生放送のライブ配信での再放送をリアタイ視聴)(也就是這是一場聲優節目「生放送」,是預先收錄的「錄播」,在YouTube上使用「直播」功能播出,曾經播出過一次因此這次是「重播」,而這位觀眾按時打開YouTube「實時收看」)。

  • 現場
    1. (日語:現場):藝人(芸能人)工作不常去的,需要另行前往的工作地點。例如雜誌拍攝地點、錄音工作室、外景拍攝地點、活動舉辦地點等。有時也需要與藝人自己的對接人(也就是經紀人、製作人等)之外的人(例如攝影師、活動導演等)接觸的工作地點。
    2. (日語:現地):活動等的舉辦地點。側重物理上位於舉辦的地點,而不是在其他地點的live viewing或通過網絡等收看。
  • 片場:攝錄影視作品的現場。
  • 工作室(日語:スタジオ[studio]):用於收錄的房間。包括攝影棚(日語:写真撮影スタジオ)、錄影棚(日語:映像撮影スタジオ)、演播室也稱作「演播廳」,日語:テレビ用映像撮影スタジオ)、錄音棚(日語:録音スタジオ)、播音室(日語:ラジオ用録音スタジオ)等。
  • 佈景(日語:セット[set]):在工作室內佈置的攝錄背景和道具等。有時也包括音響、燈光、攝像機等設備。也稱作內景」。
  • 外景(日語:ロケーション撮影[location –]簡稱ロケ)):不在「工作室」內進行的攝錄。戶外」(日語:野外):「外景」也可以在「室內」,只要不是在專用於收錄的「工作室」就行,例如在遊樂場、建築的大廳、室內體育場等地點。
  • 文本(日語:テキスト[text]):通常寫好的固定的文字段落。通常特指用於事物的基礎介紹等的文字段落。通常包括設定文本(例如角色設定文本、劇情設定文本、世界觀設定文本等)、介紹文本(例如角色介紹文本、雜誌欄目介紹文本、劇情介紹文本等)等。
  • 留言
    1. (日語:メッセージ[message]
    2. (日語:コメント[comment]
  • 彈幕(日語:コメント[comment]
  • 評論(日語:コメント[comment]
  • 實時評論(日語:コメント[comment]):。在YouTube上稱作聊天」(日語:チャット[chat])。
  • 超級留言(日語:スーパーチャット[Super Chat]):。在bilibili上稱作醒目留言」。
  • 台本(日語:台本
  • 劇本(日語:シナリオ[scenario]):。也稱作腳本」(日語:脚本)。
  • 台詞(日語:台詞せりふ
  • 即興(日語:アドリブ[ad-lib]
  • 設定(日語:設定
  • 劇情(日語:ストーリー[story]
  • 語音(日語:ボイス[voice]):角色說話的聲音。單獨使用「語音」側重角色單獨說話的聲音,例如遊戲卡牌的語音。
  • 廣播劇(日語:ラジオ・ドラマ[radio drama]簡稱ドラマ[drama])):以廣播(也就是電台)形式播出的劇。在LoveLive!系列中,民間有時也借指「語音劇」。
  • 語音劇(日語:ボイス・ドラマ[voice drama]簡稱ドラマ[drama])):僅有聲音沒有畫面的劇。在LoveLive!系列中,民間通常稱作「廣播劇」,但僅一部分語音劇是在廣播上播出的。
  • 小劇場(日語:ドラマ[drama]):「語音劇」的變體。有畫面但畫面簡單,通常僅畫出各角色的頭部,仍然側重配音。這個詞是在漢語中因需要表述有畫面的「語音劇」才出現的詞,在日語中這種形式和「語音劇」(ドラマ)沒有區分。
  • 朗讀視頻(日語:朗読動画):把台詞劇本朗讀出來的視頻。雖說是視頻,但通常是固定畫面,側重朗讀。「朗讀」通常是獨白。也誤譯作朗讀動畫」。
  • 音聲(日語:音声):全稱音聲作品」(日語:音声コンテンツ[– contents])。人物說話的錄音的作品。
    • 通常特指情景語音」(日語:シチュエーション・ボイス[situation voice]簡稱シチュボ)),也就是在設定的場景中人物的語音。通常是人物向聽眾說話的語音。語音劇:音聲通常側重人物的對話,不一定講故事。
    • 有時也包括ASMR音頻。
  • 談話(日語:トーク[talk]):。多人之間的談話也稱作「對談」。
  • 訪談(日語:インタビュー[interview]
  • 主持人
    1. (日語:司会者):在節目、舉辦的活動中負責「主持」的人。在表演類節目、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中,「主持」介紹各出演人員、曲目等,也稱作「報幕」。也稱作「報幕員」。
    2. (日語:MC):全稱「master of ceremony」(日語:マスター・オブ・セレモニー)。在節目、舉辦的活動中負責銜接節目進程的人。實際工作不僅包括「主持」,還包括與出演人員談話、在舞台空閒時間與觀眾聊天等。
    3. (日語:パーソナリティー[personality]):節目的主要出演人員。通常用在廣播節目中。主持人的工作不一定包括「主持」,例如在主持人自己名義(也就是「冠名」)的廣播節目中,主持人的工作僅包括與聽眾聊天。
  • 播音員
    1. (日語:アナウンサー[announcer]簡稱アナ)):念新聞稿的人。側重職業。也稱作「新聞主播」。
    2. (日語:キャスター[caster]):把消息講解給觀眾的人。側重在節目中的作用。也譯作「報道員」。
  • 旁白(日語:ナレーション[narration]ナレーター[narrator]
  • 推進人(日語:ナビゲーター[navigator]):在節目中負責把控節目按台本推進的主持人(司会者)。
  • 常駐(日語:レギュラー[regular]
  • 准常駐(日語:準レギュラー):不是常駐,但經常出演。有時也經常在節目中被提及的人,用於調侃。
  • 嘉賓(日語:ゲスト[guest]
  • 特邀嘉賓(日語:特別ゲスト
  • 驚喜嘉賓(日語:サプライズ・ゲスト[surprise guest]

藝人

  • 角色
    1. (日語:キャラクター[character]簡稱キャラ)):在作品劇情中登場的人物。通常二次元作品中登場的人物,有時也包括三次元作品中由演員飾演的人物。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登場人物」(日語:登場人物)、「虛構人物」。
      • 在作品中登場的角色不一定有聲優配音,並且在LoveLive!系列中有聲優配音的角色也不一定與聲優構成對應關係。
    2. (日語:キャラクター[character]簡稱キャラ)、):二次元的人物。通常在表述「角色和聲優」的關係時表示聲優對應的人物。外の人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虛擬人物」「二次元形象」。
      • 在LoveLive!系列中角色不一定要在作品中登場;在有些情況下,角色可以直接作為人物形象出現,而這樣出現的角色大多會與聲優構成對應關係。
      • 在LoveLive!系列中,官方通常使用「成員」(メンバー)表述這個含義。例如官方會用「成員和聲優」(日語:メンバー&キャスト[member & cast])表述,通常譯作「角色和聲優」。
    3. (日語:キャラ全稱キャラクター[character])):人物的性格等形象塑造。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人物形象」「人物塑造」「人格」等。
  • 聲優
    1. (日語:声優):配音員,也就是給角色配音的人。側重職業。
    2. (日語:キャスト[cast]役割担当CV全稱キャラクター・ボイス[character voice])):飾演人員。通常在表述「角色和聲優」的關係時用表示與角色對應的人物。在LoveLive!系列中,聲優只是「對應」這位角色,而「配音」僅是其中的一項。也稱作中之人」(日語:中の人)。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飾演者」等。
  • 成員(日語:メンバー[member]):在LoveLive!系列中學園偶像組合中的人。通常角色,但根據語境有時也聲優。
    • メンバー另見#雜項中的「會員」。
  • 配音(日語:アフター・レコーディング[after recording]簡稱アフレコ)、吹き込む
  • 飾演(日語:演じる):在LoveLive!系列中通常角色和聲優的對應關係。「聲優飾演角色」聲優與這位角色對應。這個詞是因為「聲優配音角色」不適合用在這裏才使用的詞,聲優不一定要「扮演」角色。也稱作擔任」(日語:務める)。
  • 演員
    1. (日語:俳優):側重職業。
    2. (日語:キャスト[cast]):飾演人員。用於舞台劇、電視劇等演員本人出鏡而不是給角色配音的媒體中。
  • 偶像(日語:アイドル[idol]
  • 藝人
    1. (日語:アーティスト[artist]):原意「藝術家」(芸術家)。在1990年代之後通常特指音樂人中的「音樂表演者」(日語:音楽実演家),JASRAC和日本唱片協會均採用這個定義。有時也特指現代音樂的歌手和樂隊成員。在側重職業時通常也譯作「藝人」。在音樂製品和歌曲的信息里的這個項目音樂的表演者,通常也譯作「歌手」或「演唱者」;但這個項目也可能寫的是樂器演奏者、作曲者、音樂製作方集體署名等。
    2. (日語:タレント[talent]):對公眾展示自己才能的人。原意有時也包括普通的公司職員(日語:従業員)等。通常特指將展示自己才藝作為收入來源的人;在事務所中借指在事務所中賺錢的藝人,也就是「旗下藝人」(所属タレント)。通常包括文藝工作者(芸能人)和體育人(例如運動員)、播音員(アナウンサー)、政治評論家(經常出演節目的評論家,不包括主攻研究的教授等)、學園偶像等。有時也泛指無法確定類別的藝人。
    3. (日語:芸能人[藝能人]):文藝工作者,特指在演藝圈內工作混飯吃的人。通常包括演員(俳優)、聲優(声優)、音樂人(ミュージシャン)、舞者(日語:ダンサー[dancer])、模特(日語:モデル[model])、偶像(アイドル)、搞笑藝人(日語:お笑い芸人)、主持人(日語:司会者)、魔術師(日語:マジシャン[magician])、網絡主播和UP主(日語:動画配信者也稱作YouTuber泛指)等。也稱作「明星」(日語:スター[star])。
    4. (日語:芸人[藝人]):原意才藝人。通常全稱搞笑藝人」(日語:お笑い芸人)。
  • 藝術家(日語:芸術家[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人。他們不一定混演藝圈。包括文藝工作者(芸能人)、作家(日語:作家)、書法家(日語:書道家)、設計師(日語:デザイナー[designer])、茶道家(日語:茶道家)、美容師(日語:美容師)等。
  • 音樂人(日語:ミュージシャン[musician]音楽家):通常包括音樂作者(日語:音楽作家)和音樂表演者(日語:音楽実演家)。音樂作者包括作曲者、編曲者等,有時也包括作詞者。音樂表演者包括演唱者(日語:歌手)、演奏者(日語:演奏者)、指揮者(日語:指揮者)等。
  • 歌手
    1. (日語:アーティスト[artist]):作為音樂製品和歌曲的信息里的這個項目的譯名使用,也稱作「演唱者」,演唱這首歌的人。在側重職業時通常也譯作藝人」。
    2. (日語:歌手歌い手):通常唱歌的人,側重職業。有時也無關職業,任何唱歌的人。
    3. (日語:ボーカル[vocal]ボーカリスト[vocalist]):在樂隊中負責唱歌的人。也譯作主唱」。
    4. (日語:シンガー[singer]):通常獨唱的人。通常用在「創作歌手」(日語:シンガー・ソング・ライター[singer song writer]也稱作唱作人」)中,主要演唱自己寫的歌的歌手,通常側重這種職業。
以唱歌為職業的名稱
藝人 音樂人
ミュージシャン
歌手 偶像
アイドル
音樂表演者
アーティスト
藝人
タレント
文藝工作者
芸能人
歌手
歌手
主唱
ボーカル
唱作人
シンガー
譯作「藝人」
譯作「歌手」
從事文藝工作 可能 可能
唱歌
演奏樂器 可能 可能
作詞曲 可能 可能
跳舞
節目主持
體育運動 可能
舉辦互動活動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這張表格的下半部分表示左邊的工作是否是一種上方的職業的工作內容。例如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是作詞曲,則「作詞曲」是否是一種アーティスト的工作內容。答案是「否」,也就是哪怕從事上方的職業的人做了左邊的工作,也不應認為是以上方的職業的名義去做的。

  • 文化人(日語:文化人):全體在知識和藝術方面開展動態的人。包括藝術家、學者、法律人、政壇人士、腦力遊戲玩家、體育人、太空人、萌娘百科編輯者等等等等。
  • 獨立藝人(日語:独立タレント[– talent]):包括下列幾種藝人:
    1. 不和事務所簽訂業務委託合約,自己一個人或自己成立組織負責自己業務的藝人。也稱作「無所屬藝人」(日語:無所属タレント)、「自由藝人」(日語:フリー・タレント[free talent]フリーランス[freelance])。
    2. 和事務所簽訂業務委託合約的同時,也存在自己成立的組織負責自己業務的藝人。
    3. 不加入組合,僅以個人名義開展動態的藝人。也稱作個人藝人個人タレント)。在虛擬UP主中也稱作個人勢」(日語:個人勢)。
    4. 加入組合的同時,也在以個人名義開展動態的藝人。也稱作個人藝人個人タレント)。
  • 個人藝人
    1. (日語:個人タレント[– talent]):以個人名義開展動態的藝人(タレント)。
    2. (日語:ソロ・アーティスト[solo artist]):獨自一人開展動態的藝人(アーティスト)。有時也包括組合的成員,獨自一人代表組合或借用組合名義開展動態的藝人。
  • 組合
    1. (日語:グループ[group]):由多位藝人(芸能人)組成的組合。例如「偶像組合」(日語:アイドル・グループ[idol group])。也稱作團體」,語感上的區別是:「團體」側重更大更正式,有時用於表示人數、規模和是否正規上的區別。
    2. (日語:組み合わせ(組み合せ、組合わせ、組合せ)):排列組合里的那個組合。從大組合中挑選合適的搭配時的各種組合情況。也稱作「配對」「配組」。
    3. (日語:デュオ・トリオ[意大利語 duo trio]):二人組和三人組。通常特指演唱歌曲的組合。在LoveLive!系列中把大組合隨機分成的二三人組;9人分成的俗稱「2223」。
    4. (日語:コンビネーション[combination]簡稱コンビ)):二人組。通常由兩名成員組成的固定組合。也稱作搭檔」。常用於「搞笑組合」(日語:お笑いコンビ)。
    5. (日語:ペア[pair]):兩個一樣的物品湊成一對。通常夫妻或關係十分緊密的二人組。
    6. (日語:カップル[couple]):情侶組合。也稱作CP」。
    7. (日語:組合くみあい):法律上以完成共同目標為目的組成但沒有法人地位的組合。
  • 樂隊(日語:バンド[band]):通常演奏流行音樂(結他、貝斯、鍵盤、架子鼓)的樂隊。
  • 小隊
    1. (日語:ユニット[unit]):也譯作小組」。由一個大組合中的幾名成員組成的單獨開展動態的小組合。有時也包括由幾個大組合分別派出幾名成員組成的小組合。根據成立組合的來源不同,也稱作「臨時小隊」(日語:臨時ユニット)、「限定小隊」(日語:限定ユニット)、「企劃小隊」(日語:企画ユニット)等。
      • 在LoveLive!系列中,把大組合的成員分成幾個分別開展動態的固定小組合稱作迷你小隊」(日語:ミニユニット[mini unit])。在大組合分成迷你小隊時,大組合的全部成員通常一定會屬於其中一個迷你小隊(也就是迷你小隊之間沒有重複成員,且全部迷你小隊的成員合起來就是大組合的全部成員);而其他類型的小隊則不一定。
        • LoveLive!系列官方僅在2011年4月使用過「迷你小隊」這個名稱,此前此後均稱作「小隊」(ユニット)。但其他衍生作品、商品出品方、大眾媒體、民間經常沿用「迷你小隊」這個名稱。此外,LoveLive!系列官方還使用過「洗牌小隊」(日語:シャッフルユニット[shuffle unit])(2011年4月~6月)、「三人小隊」(日語:トリオユニット[trio unit])(2015年10月~2016年4月)等名稱。
    2. (日語:チーム[team]):通常以完成特定任務為目的而從一個大組合中挑選幾名成員組成的小組合。也稱作小分隊」等。
    3. (日語:クルー[crew]
  • 團體
    1. (日語:グループ[group]):「組合」。
    2. (日語:団体):通常組織、協會、聯盟等社會團體,也譯作「社團」。
  • 社團
    1. (日語:団体
    2. (日語:社団
    3. (日語:部活
    4. (日語:サークル[circle]
  • 組織(日語:組織
  • 聯合組合(日語:タッグ・チーム[tag team]簡稱タッグ[tag])):由幾個本無關聯的組合組成的更大的組合。也稱作聯動組合」(日語:コラボ・グループ[collab group]コラボ・ユニット[collab unit])。
  • 領隊(日語:リーダー[leader]
  • center(日語:センター):。也譯作中心位」。也稱作C位」。
  • 前輩(日語:先輩):從事同一項職業等的人中資歷較深的人。在同學間也稱作「學姐」「學長」「師姐」「師兄」等。不論年齡差距多大,前後輩通常均視作同一代人的姐妹兄弟關係;「長輩」。
  • 後輩(日語:後輩):從事同一項職業等的人中資歷較淺的人。在同學間也稱作「學妹」「學弟」「師妹」「師弟」等。「晚輩」。
  • (日語:):父母生出子女、師父教出弟子,通常稱作兩代人。有時也把基於一件事物改造後產出的新事物稱作新一代。
    • 在日本,傳統藝術形式的藝人(芸能人)(例如落語、歌舞伎、舞踴、相撲等),在自己將要引退的時候,會把自己的藝名傳給他的一名弟子。如果需要區別,則加上「第幾」(日語:○代目)。這種方式稱作襲名」(日語:襲名)。在偶像界,一個偶像組合解散後重組,但仍使用之前的組合名稱,也會採取類似的做法,這時的「第幾代」也稱作「第幾」(日語:○期)。

工作人員

  • 工作人員(日語:スタッフ[staff]):參與製作工作的全部人員。有時也包括舉辦的活動等的現場的人員等,哪怕他們有些人是臨時招來的(例如在現場搬椅子的人),或者是由其他實體派出的人(例如場地派出的管理人)。有時也特指職員(役職員)。
  • 職員(日語:役職員):在「官方」或「官方」委託的實體中參與製作工作的人。其中役員領導,職員普通員工。也稱作內部人員」。
  • 演職員(日語:クレジット[credit]):從事的工作存在對應的職位名稱,並且足夠被寫進工作人員名單中的人。
  • 法人(日語:法人
  • 官方
    1. (日語:公式):通常作品的製作(製作)方。在LoveLive!系列中另見#「官方」
      • 有時也代表官方的事物。例如「官方賬號」(日語:公式アカウント[– account])、「官方網站」(日語:公式サイト[– site])。
    2. (日語:オフィシャル[official]):由官方(公式)推出的事物。例如「官方書」(日語:オフィシャル・ブック[official book]也稱作「公式書」)、「官方周邊」(日語:オフィシャル・グッズ[official goods])。
  • 策劃(日語:企画〔企劃〕):對作品立項並規劃方案。另見#運營中的「策劃」。
    • 有時也策劃的人。
  • 原作(日語:原作):作品最原始的底本。例如在漫畫、動畫等作品中的角色、故事背景等的基礎設定等。
    • 有時也創作原作的人。在LoveLive!系列中通常僅包括矢立肇
  • 原案(日語:原案):在漫畫、動畫等作品中,角色形象、場景、劇情等的基本設計。例如角色長什麼樣子、角色服裝、建築內裝飾、劇情走向之類的。
    • 有時也創作原案的人。在LoveLive!系列中通常僅包括公野櫻子。
  • 製作
    1. (日語:制作):做出作品的具體工作的合稱。包括例如腳本、配音、原畫、作詞曲、編舞、分鏡、監督等等。
    2. (日語:製作):通常統合企劃各過程的工作。也稱作「出品」。
      • 有時也負責製作(製作)的實體。在LoveLive!系列中通常「官方」。
    3. (日語:プロデュース[produce]):製作側重對企劃全盤管理、協調和負責的特定的人的工作,也就是「總負責人」的工作。對於藝人運營,也稱作「produce」。對於影視作品,也稱作「製片」「監製」等。
  • 製作委員會(日語:製作委員会):由多個實體分別派出負責人,共同完成製作(製作)工作的組織。也稱作「出品委員會」。在LoveLive!系列中,各個「官方」都是一個製作委員會。
  • 執行委員會(日語:実行委員会
  • 製作人(日語:プロデューサー[producer]):對企劃全盤管理、協調和負責的人,也就是企劃的「總負責人」。簡稱P」。對於影視作品,也稱作「製片人」「監製人」等。
    • 在某一件事物中,「製作人」可能是多個人,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通常把製作這件事物本身的人直接稱作「製作人」,而製作其他方面的人則在「製作人」前面加前綴。例如在演唱會中,會把「演唱會製作人」直接稱作「製作人」,而「策劃製作人」「音樂製作人」等名稱中就帶上前綴。
  • 執行製作人(日語:エグゼクティブ・プロデューサー[executive producer]):製作人的管理層。負責指揮和監督其他製作人的工作,但通常不主動影響方案如何執行。對於影視作品,也稱作「執行製片人」等。也譯作「行政製片人」。也稱作「製作總指揮」(日語:製作総指揮)。
  • 製作人總管(日語:チーフ・プロデューサー[chief producer]
  • 策劃製作人(日語:企画プロデューサー
  • 音樂製作人(日語:音楽プロデューサー
  • CGI製作人(日語:CGIプロデューサー[CGI producer]
  • A&R全稱「artist and repertoire」(日語:アーティスト・アンド・レパートリー)。在唱片公司中,負責發掘、培養、訓練、包裝、宣傳藝人(アーティスト)的人。有時也是一種音樂製作人。在歌曲製作中,通常負責決定歌曲的風格、受眾、宣傳方式等。
  • 系列構成(日語:シリーズ構成[series –]):在由多位編劇寫成的作品中,負責統合各編劇的人。也稱作「劇本統籌」「總編劇」。這裏的「系列」(シリーズ[series]連續很多集的作品。
  • 腳本(日語:脚本):。也稱作「劇本」。
    • 有時也寫腳本的人,也就是「編劇」。
    • 另見#節目中的「腳本」(脚本)。
  • 放送作家(日語:放送作家):。也稱作「構成作家」(日語:構成作家)。
  • 設定製作(日語:設定制作
  • 角色設計原案(日語: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原案
    • 有時也創作角色設計原案的人。在LoveLive!系列中通常僅包括室田雄平。
  • 角色設計(日語: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character design]
  • 設計工作(日語:デザイン・ワークス[design works]
  • 佈景設計(日語:セット・デザイン[set design]
  • 設計協力(日語:デザイン協力[design –]
  • 概念藝術(日語:コンセプト・アート[concept art]
  • 概念設計(日語:コンセプト・デザイン[concept design]
  • 監督(日語:監督):管理和指揮現場的人。也譯作導演」,但可能與ディレクター混淆。
  • 導演(日語:ディレクター[director]):管理和指揮收錄現場的人。通常僅在歌曲錄音的現場中存在這個職位。
  • 攝影監督(日語:撮影監督
  • 電影監督(日語:映画監督
  • 作畫監督(日語:作画監督):。簡稱「作監」。
  • 總作畫監督(日語:総作画監督
  • 美術監督(日語:美術監督
  • 藝術監督(日語:芸術監督[藝術監督]
  • 舞台監督(日語:舞台監督
  • 音樂監督(日語:音楽監督
  • 音響監督(日語:音響監督
  • 音響導演(日語:サウンド・ディレクター[sound director]
  • 技術監督(日語:技術監督
  • 技術導演(日語:テクニカル・ディレクター[technical director]):。簡稱「TD」。
  • 副導演(日語:アシスタント・ディレクター[assistant director]):。簡稱「AD」。
  • 導播
    1. (日語:プログラム・ディレクター[program director]):節目現場的導演。簡稱「PD」。
    2. (日語:スイッチャー[switcher]):控制切換畫面的人。簡稱「SW」。
  • 音樂(日語:音楽):給動畫等作品寫背景音樂。
  • 音樂製作(日語:音楽制作
  • 作詞(日語:作詞
  • 作曲(日語:作曲
  • 編曲(日語:編曲
  • 分鏡(日語:絵コンテ全稱絵コンティニュイティー[– continuity])):根據劇本,把畫面的草稿一格一格地畫出來,並寫上對應運鏡、角色動作、台詞、持續時間等。
  • 構圖(日語:レイアウト[layout]):。也稱作layout」。
  • 演出(日語:演出
    • 另見#演出中的「演出」(パフォーマンス)、「效果」(演出)。
  • 演出助手(日語:演出助手
  • eyecatch(日語:アイキャッチ):。也譯作「過場」。
  • end card(日語:エンドカード):。也譯作「片尾插畫」。
  • 原畫(日語:原画
  • 第2原畫(日語:第2原画
  • 補間動畫(日語:動画):在原畫的基礎上補充過渡的幀,讓畫面動起來。
    • 動画另見#形式中的「動畫」、「視頻」(動画)。
  • 補間動畫檢查(日語:動画検査
  • 動畫師(日語:アニメーター[animator]
  • 主動畫師(日語:メイン・アニメーター[main animator]
  • 藝術指導(日語:アート・ディレクション[art direction]
  • 色彩設計(日語:色彩設計
  • 顏色指定(日語:色指定
  • 上色(日語:仕上げ
  • 調色師(日語:カラリスト[colorist]
  • 背景(日語:背景
  • 攝影(日語:撮影):把上色的結果和背景合成起來。
    • 另見#節目中的「攝錄」(撮影)。
  • 攝影協力(日語:撮影協力
  • 攝影師(日語:カメラ[camera]カメラマン[cameraman]):在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上攝錄現場畫面的人。簡稱「CAM」。
  • 攝像師(日語:スチル・カメラマン[still cameraman]):在舉辦的活動等上拍攝用於新聞報道、宣傳等的照片的人。
  • CG全稱「計算機圖形」(日語:コンピューター・タグラフィックス[computer graphics])。
  • CGI全稱「計算機生成圖像」(日語:コンピューター・ジェネレイテッド・イメジェリー[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
  • 3DCGI
  • 2D工作(日語:2Dワークス[2D works]
  • CG製作(日語:CG制作
  • 建模(日語:モデリング[modeling]
  • 建模總管(日語:モデリング・チーフ[modeling chief]
  • 合成(日語:コンポジット[composite]
  • 合成導演(日語:コンポジット・ディレクター[composite director]
  • 合成總管(日語:コンポジット・チーフ[composite chief]
  • 骨骼綁定(日語:リギング[rigging]
  • 角色動作(日語:モーション[motion]
  • 動作捕捉(日語:モーション・キャプチャー[motion capture]
  • 監修人(日語:スーパーバイザー[supervisor]
  • 技術監修人(日語:テクニカル・スーパーバイザー[tecnical supervisor]
  • 編舞(日語:振り付け(振付け、振付)
    • 有時也編舞的人,也稱作コレオグラファー[choreographer]振り付け通常給歌曲編上舞蹈動作;コレオグラファー的工作有時也包括編排舞蹈的表演方式等。
  • 舞蹈攝影(日語:ダンス撮影[dance –]
  • 舞台效果(日語:ステージング[staging]):在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的現場負責指揮調整燈光、佈景等,來讓舞台做出想要達到的效果。
  • 編舞助理(日語:コレオグラファー・アシスタント[choreographer assistant]
  • 編舞經紀(日語:コレオグラファー・マネジメント[choreographer management]):編舞人的經紀人的工作。
  • dance part(日語:ダンス・パート
  • 編輯(日語:編集〔編輯〕
  • 線上編輯(日語:オンライン編集[online –]
  • 線下編輯(日語:オフライン編集[offline –]
  • 編輯助手(日語:編集助手
  • 髮型化妝師(日語:ヘア・メイク[hair make]):給藝人(芸能人)做髮型和面部化妝的人。在日語中ヘア[hair]髮型,メイク[make]化妝。
  • 造型師(日語:スタイリスト[stylist]):給藝人(芸能人)搭配服裝和飾品的人。
  • 服裝設計(日語:衣装デザイン〔衣裳デザイン〕[– design]
  • 道具(日語:道具):在舞台劇、演唱會等舞台表演中,需要人在幕間搬到舞台上的道具稱作「大道具」(日語:大道具),例如桌子、床等,有時也包括整個舞台佈景;可以由表演人員攜帶或移動位置的道具稱作「小道具」(日語:小道具)。由表演人員攜帶上台的小道具稱作「手持道具」(日語:持ち道具(持道具)),例如手機、魔法棒、劍等,有時也包括可以摘下來的服飾,例如帽子、眼鏡等;在搬大道具時被一同擺在舞台上的小道具稱作「搬出道具」(日語:出道具)或「放置道具」(日語:置き道具(置道具)),例如擺在桌子上的相框、擺在床上的枕頭、掛在牆上的鐘等。
  • 機械(日語:機構):在演唱會中使用的大型機械。
  • 電源(日語:電源
  • 燈光(日語:ライティング[lighting]):。舞台上的燈光主要來自照明、燈飾、激光、大屏幕四個部分。
  • 照明(日語:照明):從上方照在舞台上的光。
    • 有時也調整照明的人,也稱作「燈光師」。
  • 燈飾(日語:電飾):演唱會場地內用於裝飾的燈。例如花道地面上的燈、樓梯台階上的燈、舞台上的光柱。
  • 激光(日語:レーザー[laser]
  • 錄音師(日語:録音
  • 錄音調整(日語:録音調整
  • 錄音助手(日語:録音助手
  • 音響(日語:音響):。也稱作「公共廣播」(日語:パブリック・アドレス[public address]),簡稱PA」。
  • 插曲混音(日語:挿入歌ミックス[– mix]
  • 操作人(日語:マニピュレーター[manipulator]):把音樂做成在演唱會上使用的音源,並在演唱會上控制音源播放的人。簡稱MP」。
  • 混音工程師(日語:ミックス・エンジニア[mix engineer]):在演唱會上調整伴奏和人聲的音量、音質,並控制混音和錄音設備等的人。
  • 整音師(日語:トリートメント[treatment]):在演唱會上控制聲音的音質的人。例如給麥克風的聲音降噪、調整聲音波形等。
  • 音響效果(日語:音響効果マルチオーディオ[multi-audio]):在攝錄的視頻上添加效果音、背景音樂等,並把音頻處理成各種聲音之間協調的狀態。簡稱「音效」。簡稱MA」。
  • 音響製作(日語:音響制作
  • 音響製作擔當(日語:音響制作担当
  • 音響協力(日語:音響協力
  • 音響工作室(日語:音響スタジオ[– studio]
  • 聲樂指導(日語:ボイス・トレーナー[voice trainer]
  • 提詞器(日語:プロンプター[prompter]簡稱プロンプ))
  • 運輸(日語:トランスポート[transport]簡稱トランポ)):把音響、舞台、燈光等設備運輸到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的場地。
  • 製作進行(日語:制作進行):負責聯絡各製作部門、相互傳達消息的人。
  • 製作主任(日語:制作デスク[– desk]):製作進行的領導。管理各製作進行的人。
  • 後期(日語:ポストプロダクション[post-production]):對攝錄完成的各種素材做處理,來做出成品的各種工作。
  • 經紀(日語:マネジメント[management]):全盤負責安排和管理藝人(タレント)的日程、風格和形象、與客戶的交涉、行程接送、宣傳、公共關係處理等工作。也稱作經理」。
  • 經紀人(日語:マネージャー[manager]簡稱マネ)):安排和管理藝人(タレント)業務的人。
  • 企劃經紀人(日語:プロジェクト・マネージャー[project manager]
  • 代理(日語:エージェント[agent]):在藝人(タレント)確定自己的具體工作內容之後,協助藝人聯絡其他實體等的業務。也稱作中介」「委託」。
    • 另見#雜項中的關於作品權利的「代理」(代理)、「外包」(委託)。
  • 製造方(日語:製造元):。也稱作製造商」。
  • 發售方(日語:発売元[發賣元]):。也稱作發售商」。也稱作出品方」。在LoveLive!系列中,在2022年以後的音樂製品、聲優節目和聲優視頻的影碟和錄音碟、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影碟和錄音碟的發售方通常僅包括Bandai Namco Music Live,動畫影碟的發售方通常僅包括Bandai Namco Filmworks
  • 銷售方(日語:販売元[販賣元]):。也稱作銷售商」。也稱作經銷商」,這裏的「經」字面上指「經營」。在LoveLive!系列中,在2022年以後的音像製品的銷售方通常僅包括Bandai Namco Filmworks
  • 生產方(日語:メーカー[maker]):製造方、發售方、銷售方的合稱。也稱作廠商」。
  • 零售商(日語:小売店[小賣店]
  • 售票處(日語:プレイガイド[playguide]
  • 商標(日語:商標):商品的標誌,包括名稱、符號、圖形等。
  • 品牌(日語:ブランド[brand]):通常商標被顧客認知的形象等。
  • 事務所(日語:事務所プロダクション[production]簡稱プロ)):。全稱「藝人事務所」(日語:芸能事務所[藝能事務所]芸能プロダクション)。也稱作經紀公司」「經理公司」「演藝公司」。
  • 唱片公司(日語:レコード会社[record –]
  • 廠牌(日語:レーベル[label]):唱片公司的部門或子公司。唱片公司可能根據音樂風格、受眾等不同而設立多個廠牌。
  • 音樂出版社(日語:音楽出版社):管理藝人(アーティスト)的音樂著作物(也就是歌詞和樂曲等)的著作權的公司。也稱作「音樂版權公司」。
  • 旗下
    1. (日語:傘下):一個實體是另一個實體的一個部門、統領下的組織、分公司或子公司等。
    2. (日語:所属):一個人位於一個實體管理之下。例如「旗下藝人」(所属タレント)。
      • 「所屬」(日語:所属)可能存在歧義:
        • 「藝人所屬」的事務所(「タレント所属する」事務所)。
        • 「事務所所屬」的藝人(「事務所所属する」タレント「事務所所属」のタレント)。
        • 藝人的「所屬事務所」(タレントの「所属事務所」)。
        • 事務所的「所屬藝人」(事務所の「所属タレント」)。
  • 在編(日語:在籍):一個實體位於另一個實體的名義之下。和「旗下」的區別是:「在編」的實體只是名義上是另一個實體的一部分,但不一定受管理。
  • 簽約(日語:契約):全稱「簽訂合約」。也稱作「簽訂合同」。另見#藝人簽約
  • 續約(日語:契約更改契約更新再契約):對於即將或已經到期失效的合約,延長它的期限,或者再簽訂一份內容相似的新合約。在日語中更改對原有的合約的變更,包括變更合約期限和合約的具體內容等,但都是基於原有合約變更,也就是不包括變更簽約的實體。
  • 解約(日語:契約解除解約

音樂

  • 音樂(日語:音楽
  • 歌曲(日語:
  • 樂曲(日語:楽曲
  • 收錄(日語:収録):音像製品中包含各曲目等內容。
  • 曲目:收錄在音樂製品中的歌曲或樂曲。
  • 主打曲(日語:メイン曲[main –]):音樂製品中收錄的各首曲目中地位最高的曲目。通常會與收錄它的音樂製品同名。
  • 同名曲(日語:表題曲タイトル曲[title –]):與收錄它的音樂製品同名的曲目。不論地位,只要同名就稱作同名曲。專輯也可以存在同名曲,通常也就是專輯標題取自這首曲目,但不一定意味着這首曲目在專輯中地位最高。
  • 門面曲(日語:リード曲[lead –]):在音樂製品收錄的各曲目中,最常用於宣傳、代表這張音樂製品的曲目。通常僅在不區分主打和非主打的音樂製品中才會使用這個名稱。
  • 單曲(日語:シングル[single]):收錄一首主打曲的音樂製品。通常會與主打曲同名。
  • 單曲曲(日語:シングル曲):單曲中的主打曲。
  • C/W曲(日語:カップリング曲[coupling –]):在單曲中,主打曲之外額外收錄的曲目。如果單曲僅收錄一首C/W曲,則主打曲和C/W曲分別也稱作A面」(日語:A面)和「B面」(日語:B面)。
  • 雙A面單曲(日語:両A面シングル):收錄兩首主打曲的音樂製品。通常會使用兩首曲目的標題命名。在LoveLive!系列中,動畫插入曲單曲大多是這個形式。
  • 專輯(日語:アルバム[album]):。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大碟」。
  • 錄音室專輯(日語:スタジオ・アルバム[studio album]):。通常簡稱專輯」。
  • 精選輯(日語:ベスト・アルバム[best album]):收錄藝人(アーティスト)過往一段時間內的或過往符合某一個主題的多首曲目的專輯。
  • 迷你專輯(日語:ミニ・アルバム[mini album]):收錄歌曲數量不多的專輯。通常收錄藝人(アーティスト)演唱的幾首「散裝」歌曲。
  • 正規專輯(日語:フル・アルバム[full album]
  • (日語:アレンジ・アルバム[arrange album]
  • 原聲帶(日語: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original soundtrack]):。簡稱OST」。
  • 合輯(日語:コレクション[collection]
  • 合發(日語:スプリット[split]):收錄多組藝人(アーティスト)的曲目並共同發行的音樂製品。通常各組藝人僅唱自己的曲目,不管其他藝人的。
  • 音像製品(日語:レコード[record]):。在中國《著作權法》上稱作錄音錄像製品」。
  • 唱片(日語:レコード[record]):通常泛指全部音像製品。歧義可能有點大,改用「音像製品」就好。在日本《著作權法》上定義的「唱片」固定聲音的物品,也就是實體唱片且不包括影像製品,通常稱作實體錄音製品」。
  • 實體唱片(日語:円盤[圓盤]
  • 碟片(日語:ディスク[disc]
  • 音樂製品:收錄音樂的音像製品。有時也包括僅收錄語音劇的音像製品。也稱作「CD」泛指
  • 音樂商品(日語:音楽商品):用來賣的音像製品。不包括作為特典或贈送的音像製品。通常包括音樂製品、聲優節目和聲優視頻的影碟和錄音碟、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影碟和錄音碟,但不包括動畫影碟。
  • 影像製品
  • 影像商品(日語:映像商品
  • 影碟(日語:ビデオ・ディスク[video disc]
  • CD
  • CD集(日語:CDセット[CD set]):也稱作CD輯」。也譯作「CD套裝」等。包含一張CD和很多其他物品的音像製品。例如Aqours CLUB CD SET 2019,包含一張Aqours Jumpin' up Project主題曲CD,以及三本紙質物品。這當中,「CD」是「CD集」中包含的一部分,二者不是同一件物品。
  • Blu-ray
  • DVD
  • SP盤(日語:SP盤):全稱「標準盤」(日語:スタンダード・プレイ[standard play])。直徑約30厘米,轉速約78轉每分鐘的碟片。
  • LP盤(日語:LP盤):全稱「長時間盤」(日語:ロング・プレイ[long play])。直徑約30厘米,轉速約33轉每分鐘的碟片。也稱作「密紋唱片」。
  • EP盤(日語:EP盤):全稱「拓展盤」(日語:エクステンデッド・プレイ[extended play])。直徑約17厘米,轉速約45轉每分鐘的碟片。也稱作「細碟」。也稱作ドーナツ盤[donuts –]
  • 初回生產盤(日語:初回生産盤
  • 通常盤(日語:通常盤
對「音像製品」的描述詞
  • 音像製品的類別
  • 編號(日語:ナンバリング[numbering]

演出

  • 演出(日語:パフォーマンス[performance]):通常角色或聲優在公演中演唱歌曲。有時也包括隨歌曲跳舞等。有些舉辦的聲優活動中不會演出,僅包含讀觀眾來信和做遊戲等環節。
  • 效果演出):「舞台效果」。
  • 表演(日語:実演
  • 演唱(日語:歌唱
  • 演奏(日語:演奏):。在日語中演奏包括演唱和演奏樂器。
  • 翻唱(日語:カバー[cover]
    • カバー另見#形式中的「封面」。
  • 舉辦(日語:開催
  • 出場(日語:出場):藝人(芸能人)出現在場地中。通常比賽選手出場參賽。NHK紅白歌合戰是一場比賽,因此用這個詞。
  • 出演(日語:出演):藝人(芸能人)出現在作品、節目、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等中。
  • 特別出演(日語:特別出演
  • 嘉賓出演(日語:ゲスト出演
  • 主演(日語:主演主役):。在舞台劇中,飾演有名字的角色的人,也稱作プリンシパル
  • 參演
  • 群眾演員(日語:アンサンブル[法語 ensemble]):在舞台劇中,飾演沒有名字的角色的人。簡稱群演」。
  • 臨時演員(日語:エキストラ[extra]
  • 排練
    1. (日語:稽古
    2. (日語:リハーサル[rehearsal]簡稱リハ))
    3. (日語:ゲネプロ全稱ゲネラールプローベ[德語 Generalprobe]簡稱ゲネ))
    4. (日語:ラン・スルー[run through]
  • 全場排練(日語:通し稽古):。也稱作「正式排練」「全流程排練」等。也稱作綵排」。
  • 預演(日語:プレビュー[preview]
  • 幕間(日語:幕間):演唱會上的中場休息時間。通常出演人員全部離開舞台回到後台,舞台上沒有人。通常會放映幕間動畫。有時也特指放映幕間動畫的休息時間,不包括放映劇情動畫、安可等時間。
  • 幕間影像(日語:幕間映像):演唱會中在幕間放映的畫面。
  • 幕間動畫(日語:幕間アニメーション[– animation]):演唱會中在幕間放映的脫離演唱會主線的動畫。通常使用小劇場的形式。
  • 幕間曲(日語:アントラクト[法語 entr'acte]):在音樂劇的幕間播放的樂曲。
  • 謝幕(日語:カーテン・コール[curtain call]
  • 千秋樂(日語:千秋楽千穐楽
  • MC
    • 另見#節目中的「主持人」(MC)。
  • 登場(日語:登場):角色出現在作品中。
  • 登台(日語:登壇
  • 上演(日語:上演
  • 公演(日語:公演):對觀眾舉辦的活動等的合稱。包括演出活動、談話活動、見面會、fan meeting、演唱會、音樂會,不包括互動活動、上映會、展覽會。也譯作演出」,通常用於計數,也就是「幾場演出」或「幾次演出」。
  • 共演(日語:共演):兩組藝人(芸能人)在同一次節目或同一場舉辦的活動中出演。包括一先一後出演。
  • 演唱會(日語:ライブ[live]):。也稱作live」。
    • ライブ另見#節目中的「直播」(ライブ配信)。
  • 巡迴演唱會(日語:ライブ・ツアー[live tour]簡稱ツアー[tour])):。簡稱巡演」。
  • 合辦演唱會(日語:合同ライブ):多組藝人(芸能人)共同主辦的演唱會。
  • Fes(日語:フェス全稱フェスティバル[festival])):由主辦方邀請多組藝人(芸能人)共演的演唱會。也譯作音樂節」「音樂祭」。也稱作拼盤演唱會」「群星演唱會」。
  • 個人演唱會(日語:個人ライブ):藝人(芸能人)以個人名義舉辦的演唱會。
  • 獨自演唱會(日語:ソロ・ライブ[solo live]):藝人(芸能人)獨自一人舉辦的演唱會。通常組合的成員獨自一人代表組合或借用組合名義舉辦的演唱會。
  • 單獨演唱會(日語:単独ライブ):藝人(芸能人)或藝人組合給自己舉辦的演唱會。
  • 專場演唱會(日語:ワンマン・ライブ[one-man live]):單獨演唱會,側重根據藝人(芸能人)決定演唱會的主題、風格、演出內容等。
  • 音樂會(日語:コンサート[concert]
  • last stage(日語:ラスト・ステージ):藝人(芸能人)在退出組合、停止開展動態或引退之前的最後一次演出。也稱作「last performance」(日語:ラ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也譯作最終舞台」。
  • final live(日語:ファイナル・ライブ):組合在停止開展動態之前舉辦的最後一場演唱會。也譯作最終演唱會」。
  • 舞台
    1. (日語:ステージ[stage]
    2. (日語:舞台
  • 舞台劇(日語:舞台劇簡稱舞台))
  • 音樂劇(日語:ミュージカル[musical]
  • 朗讀劇(日語:朗読劇
  • live viewing(日語:ライブ・ビューイング):。也稱作轉播場」。簡稱「LV」。
    • 「LV」另見#形式中的「lyrics video」。
  • public viewing(日語:パブリック・ビューイング):對大眾在大屏幕上播放體育比賽等的實況轉播。通常在開放場地舉辦。簡稱「PV」。
    • 「PV」另見#形式中的「promotion video」。
  • delayed viewing(日語:ディレイ・ビューイング[delay viewing]):。也稱作觀影會」。
  • 上映會(日語:上映会
  • fan meeting(日語:ファン・ミーティング):。也稱作粉絲見面會」。簡稱FMT」。
  • 談話會
    1. (日語:トーク・ショー[talk show]):藝人(芸能人)在台上聊天的舉辦活動。也稱作談話活動」「對談活動」。「談話節目」(トーク番組)。也稱作talk show」,但「單口喜劇」(也稱作「脫口秀」,日語:スタンダップ・コメディ[stand-up comedy])。
    2. (日語:トーク会):觀眾和藝人(芸能人)一對一聊天的舉辦活動。沒有手渡的手渡會、不給握手的握手會等。
  • 舞台問候(日語:舞台挨拶
  • 手渡(日語:お渡し):藝人(芸能人
  • 手渡會(日語:お渡し会):。也譯作「手遞會」。
  • 握手會(日語:握手会
  • 擊掌會(日語:ハイタッチ会[high-touch –]
  • 簽名會(日語:サイン会[sign –]
  • 合照會(日語:撮影会フォト・セッション[photo session]チェキ会[Check-it –]
  • 見送會(日語:お見送り会):。也譯作「目送會」。
    • 另見#動態中的「取消」(見送る)。
  • 展覽會(日語:展示会):。也稱作「展會」「會展」「博覽會」等。
  • 展區(日語:フェア[fair]):在展覽會或商店裏舉辦的物品或商品的展出活動。也稱作「陳列」。在商店裏舉辦的也稱作「專櫃」。在商店裏舉辦的展區通常會同時舉辦促銷活動。
  • 展位(日語:ブース[booth]):在展覽會等里展出物品的地點。也稱作「攤位」。
  • 抽選(日語:抽選〔抽籤〕):銷售東西時,先讓全部想買這件東西的人登記,如果需求數量超過供給數量,則從登記的人中隨機選出可以買到這件東西的人。這種機制通常用於銷售舉辦的活動的門票等。
  • 先到先得(日語:先着):銷售東西時,先付錢的人可以買到這件東西,售完為止。
  • 先行(日語:先行):比多數人或正式情況更早。通常面向少數人或需要符合特定條件才能使用的情況。也稱作「優先」「搶先」。例如「先行刊載」在正式刊載之前先刊載的事物,「先行上映」比正式上映更早的上映,「先行抽選」比面向全體觀眾的發售更早實施的抽選。「提前」。
  • 最速先行抽選(日語:最速先行抽選
  • 二次先行抽選(日語:二次先行抽選
  • 一般發售(日語:一般発売[一般發賣]):在統一指定的日期,全部或多數銷售方一同發售。「一般」不包括先行發售的全體銷售方。通常面向全體觀眾發售,不需要符合特定條件就可以購買。
  • 門票(日語:チケット[ticket]
  • 抽選申請券(日語:抽選申込券
  • 申請(日語:申し込み(申込み、申込)
  • 接受申請(日語:受け付け(受付け、受付)
    • 受け付け另見#推出中的「接受預訂」。
  • 報名(日語:応募):觀眾提交申請參加抽選。
    • 応募另見#雜項中關於募集評選的「投稿」。
  • 中選(日語:当選〔當籤〕):。也稱作「當選」。
  • 當日票(日語:当日券):在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當日銷售的門票。
  • 動員(日語:動員
  • 服裝(日語:衣装〔衣裳〕):。也稱作打歌服」「演出服」。

場地

  • 巨蛋(日語:ドーム[dome]):有圓形頂棚的大型棒球場。通常能坐下幾萬位觀眾,(平均來看)是規模最大的演唱會場館。
  • 體育場(日語:スタジアム[stadium]競技場):競技場,但比競技場更大一些,通常能坐下上萬人至幾萬人的場館。
  • 競技場(日語:アリーナ[arena]):像足球場那樣,競技區在平地上,觀眾座位在四周的有坡度的看台上的場館。通常能坐下上萬人,稱作競技場規模」(日語:アリーナ・クラス[arena class])。演唱會通常在競技區平地上也安排座位,稱作「內場席」(アリーナ席)。舞台通常會擋住一個方向的觀眾席,被擋住的觀眾席稱作「完全見切席」(完全見切れ席)。
    • アリーナ另見#場地中的「內場席」。
  • 體育館(日語:体育館):給人運動健身用的場館。通常沒有觀眾座位,不會用來開演唱會的。
  • 展覽館(日語:展示場):平時用來舉辦展覽會的場館。搬空的場館裏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一片平地,因此用來舉辦演唱會時的舞台佈置、設備進出、座位安排都很自由。通常能坐下上千人至幾千人。
  • 大廳(日語:ホール[hall]):階梯教室,場地里通常自帶舞台、音響、座位等,觀眾的座位通常在斜坡上。通常能坐下幾百人至幾千人,稱作大廳規模」(日語:ホール・クラス[hall class])。也稱作禮堂」「音樂廳」等。
  • 劇場(日語:劇場シアター[theater]):大廳,但舞台距離觀眾更近,舞台左右幅度更寬,更適合上演舞台劇。通常能坐下幾百人。
  • live house(日語:ライブ・ハウス):通常能站下幾十人的場地。
  • 東京某地(日語:都内某所):Animate池袋本店9樓Animate大廳或秋葉原Gamers本部6樓活動區。
  • 主舞台(日語:メイン・ステージ[main stage]
  • 中心舞台(日語:センター・ステージ[center stage]):。也稱作中央舞台」。
  • 後方舞台(日語:バック・ステージ[back stage]):主舞台對面,內場席觀眾背後的舞台。
  • 花車(日語:トロッコ[truck]
  • 花道(日語:花道):主舞台通向中心舞台的過道。也稱作伸展台」(日語:ランウェイ[runway])、「T型台」、「天橋」。
  • 外圍(日語:外周):內場席兩側的過道。通常用於走花車。
  • 側台(日語:舞台袖):舞台兩側被幕布擋住的區域。
  • 後台
    1. (日語:バックステージ[backstage]
    2. (日語:舞台裏
    3. (日語:控え室(控室)):。也稱作休息室」。
    4. (日語:楽屋
  • 上手側(日語:上手
  • 下手側(日語:下手
  • 指定席(日語:指定席):由賣票方隨機指定的固定座位。「指定」誰坐在哪個座位已經固定不能更換。
  • 自由席(日語:自由席):由觀眾隨便挑選的座位。
  • 全席指定(日語:全席指定):由賣票方在全場範圍內隨機指定的固定座位。「全席」整個場地的全部「普通」座位,通常包括內場席、看台席、平台席等,通常不包括坐席、站席、見切席、完全見切席、後排折扣席、草地席、關係者席等。
https://東京ドーム座席表.jp/images/domefull.gif
東京巨蛋座位圖(北)
舞台(形狀僅為示意)
球場的平地,也就是棒球比賽的場地。下半部分是「內場」,上半部分是「外場」。「本壘」在最下面
內場席
看台席
外場席
平台席。中間部分是包廂席
「Excite席」:棒球比賽時超近距離觀看的座位
  • 內場席(日語:アリーナ席):位於球場平地的座位。也稱作平地席」。通常會隨舞台的形狀等而存在不同的排列。此處的「內場」(日語:アリーナ[arena]球場的競技區(也就是球場的平地),棒球場裏靠近「本壘」的平地區域「內場」(日語:内野)。
    • アリーナ另見#場地中的「競技場」。
  • 外場席(日語:外野席):棒球場裏位於「外場」附近的看台席。「外場」(日語:外野棒球場平地上遠離「本壘」的區域。在棒球場舉辦的演唱會的舞台通常位於外場,因此在演唱會場地里,「外場席」借指位於舞台兩側的看台席。外場席通常會被舞台大屏幕遮擋,也就是見切席。
  • 看台席(日語:スタンド席):位於有坡度的看台(日語:スタンド[stand])上的座位。根據樓層劃分為「一樓席」(日語:一階席)、「二樓席」(日語:二階席)等。
  • 山頂(日語:天井席天空席):看台上距離舞台最遠的位置。
  • 平台席(日語:バルコニー席):懸空搭建的平台(日語:バルコニー[balcony])上的座位。和看台的區別是:看台是建在有坡度的地面上的,而平台是建在支架上的。
  • 包廂席(日語:ボックス席):位於獨立的小房間(稱作「包廂」,日語:ボックス[box])中的座位。通常用作關係者席。
  • 見切席(日語:見切れ席):視角被遮擋的座位。通常位於舞台兩側、柱子後面、大型設備旁邊等。
  • 完全見切席(日語:完全見切れ席):完全看不到舞台的座位。通常位於舞台背後,幸運的話說不定能看到舞台通向後台的走廊。也稱作「聽個響」。
  • 草地席(日語:芝生席):在草地上的座位。在球場中舉辦的演唱會,通常會在草地或泥巴地上鋪一層簡易地板;但有時這些地板可能不能覆蓋到全部草地,在仍露在外面的草地上佈置的座位稱作草地席。
  • 後排折扣席(日語:後方割引席
  • 坐席(日語:着席):僅允許坐着看的座位。「座席」(日語:座席)。
  • 站席(日語:立ち見席(立見席)):站着看的地方。通常位於山頂。沒有座位但仍稱作「席」,是因為站立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意走動。
  • 關係者席(日語:関係者席
  • 會場(日語:会場):活動、演唱會等的舉辦場地。
  • 開場(日語:開場):打開會場的大門,開始讓觀眾檢票入場。
  • 來場(日語:来場):觀眾來到會場。觀眾來到會場周圍。
  • 入場(日語:入場):觀眾進入會場。也稱作「進場」。
  • 開演(日語:開演):公演開始。
  • 退場(日語:退場):觀眾離開會場。也稱作「離場」「散場」。
  • 規制退場(日語:規制退場):指揮觀眾根據在會場中的座位位置等分區域依次退場。

推出

  • 推出:這個頁面中用作運營方把事物向觀眾做的全部事情的統稱。也稱作「輸出」「產出」等。
  • 宣佈:把新消息告訴觀眾。這裏的「消息」通常已經決定未來要做的事情,且通常過去從未說過的事情。例如宣佈未來要發售音像製品、宣佈未來要舉辦活動等。
  • 公佈(日語:公表):把事情的內容或詳情告訴觀眾。通常過去已經宣佈的事情,現在公佈它的內容或詳情。例如公佈角色或劇情的設定、公佈音像製品標題和收錄內容、公佈舉辦的活動的時間地點、公佈投票結果等。
  • 解禁(日語:解禁):公佈原本保密的內容。通常需要保密到一定時間才會公佈的內容被按時間或提前公佈,或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才會公佈的條件被達成而公佈內容。
  • 發佈(日語:発表):「宣佈」「公佈」「公開」等的統稱。例如「發佈會」(日語:発表会)上通常會有宣佈、公佈、公開等多種動作。
  • 預告
    1. (日語:予告[豫告]トレーラー[trailer]
    2. (日語:ティーザー[teaser]):。也稱作先導」。通常用於「預告網站」(日語:ティーザー・サイト[teaser site])、「預告視頻」(日語:ティーザー動画)中。
    • 另見#運營中關於企劃流程中的「預告」(予告)。
  • 速報(日語:速報
  • 通知(日語:お知らせ):。也稱作「工商」。
  • 報告(日語:報告
  • 公開(日語:公開):把作品的半成品或成品展示給觀眾。
  • 發表:公開思想,例如發表意見、發表講話;有時也公開作品的成品,例如發表文章、發表歌曲。発表
  • 上架
  • 上線
  • 實裝(日語:実装
  • 出版(日語:出版
  • 再版(日語:重版):以相同的內容和形式再次出版。
  • 發行(日語:発行):把著作物以不改變它的性質的形式複製成可以滿足公眾需求的數量的複製品並發售。可以簡單理解成「製造(複製)並發售」。
  • (日語:発刊
  • (日語:刊行
  • (日語:配給
  • 刊載(日語:掲載
  • 登載
  • 刊登
  • 生產(日語:生産
  • 初回生產(日語:初回生産
  • 製造(日語:製造
  • 分銷(日語:流通):一件商品從被生產出來到賣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部過程。通常包括「批發」和「零售」兩個大步驟。
  • 預售(日語:前売り[前賣り]):在正式發售之前賣票。通常是讓觀眾提前付款並可以獲得相應優惠或特典,而不會在預售時確定場次和座位等;在正式發售之後,可以憑預售票兌換正式的門票。通常用於電影、體育賽事等。
  • 預訂
    1. (日語:予約[豫約]
    2. (日語:プレオーダー[pre-order]
  • 接受預訂(日語:受け付け(受付け、受付)
    • 受け付け另見#演出中的「接受申請」。
  • 訂貨(日語:発注〔発註〕
  • 接受訂貨(日語:受注〔受註〕
  • 發售(日語:発売[發賣]):把生產出來的商品放入市場,讓它進入分銷階段。也稱作「開售」。上市」。
    • 對於同一批商品的某一次分銷,「發售」的動作僅在讓商品進入分銷階段之前做一次。因此「發售」通常有確定的日期,例如「在6月30日發售」;而不應表述成「在6月30日開始發售」「從6月30起發售」等。
  • 銷售(日語:販売[販賣]):向顧客賣出商品的行為。也稱作販售」。
  • 批發(日語:卸売り(卸売)[卸賣り]
  • 零售(日語:小売り(小売)[小賣り]
  • 放出(日語:リリース[release]):。也稱作釋出」。
  • 揭曉(日語:披露
  • 限定(日語:限定):限制範圍、數量等。例如
    • 會員限定(日語:会員限定):必須成為會員才能視聽或購買的事物。簡稱「會限」。
    • 期間限定(日語:期間限定):僅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才會出現的事物。也稱作「限時」。
    • 數量限定(日語:数量限定):僅會出現指定數量的事物。也稱作「限量」。
    • 會場限定(日語:会場限定):僅在舉辦地點的現場才會出現的事物。通常通過網絡直播等參加的人看不到的事物。
    • 網絡直播限定(日語:配信限定):僅在網絡直播中才會出現的事物。通常在舉辦地點的現場參加的人看不到的事物。
    • 生產限定(日語:生産限定):僅在某幾次生產中才會出現的事物。
      • 初回生產限定(日語:初回生産限定):僅在「初回生產」中才會出現的事物。例如初回生產和此後的生產的商品包含不同的內容。例如舉辦的活動的抽選申請券通常僅附贈在初回生產的音像製品中。
    • 訂貨限定生產(日語:受注限定生産〔受註限定生産〕):根據訂貨的數量生產,不留存貨。也稱作「訂貨生產」(日語:受注生産)、「完全訂貨生產」(日語:完全受注生産)。
    • 完全生產限定(日語:完全生産限定):不看需求數量,完全按生產的數量供貨,賣完為止。也稱作「限量生產」。
  • 限定公開(日語:限定公開
  • 泄露(日語:リーク[leak]):。也稱作「偷跑」。
  • 偷跑(日語:フライング・ゲット[flying get]簡稱フラゲ)、早ばれ):在商品上架日之前,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商品。有時也借指在上架日購買商品。有時也借指消息等泄露。在日語中フライング[flying]字面上指「搶跑」。
  • 進貨日(日語:入荷日):把商品運送到店面的日子。也稱作「到貨日」。
  • 上架日(日語:店頭日):商品被擺上店面貨架的日子。
    • 大多店面會在進貨之後就把商品擺上貨架,因此「進貨日」和「上架日」通常是同一天。
    • 日本音像製品業界的慣例,音像製品通常會在標示的發售日的前一個工作日上架,在這一天顧客可以通過正常途徑購買。因此這一天也稱作「發售日前日」(日語:発売日前日[發賣日前日])。也稱作「偷跑日」(日語:フラゲ日)。
    • 星期三發售的音像製品,通常在星期二上架;但如果星期二或星期三是節假日,則通常在星期一上架。星期日或星期一發售的音像製品,通常在星期五上架。如果發售日附近幾天連着是節假日,例如新年假期和五月黃金周,則可能提前好幾天上架。
    • 雜誌、書籍、實體遊戲等通常沒有這種機制,通常在標示的發售日當天上架。雜誌和書籍的電子版、音樂平台上的音樂等通常也沒有這種機制,如果沒有另外指定上架日,則通常在發售日的0時上架。
  • 發貨日(日語:出荷日):把商品運送到顧客收貨的地方,商品發出的日子。
  • 交貨日(日語:納品日):把商品運送到顧客收貨的地方,商品到達的日子。也稱作「送達日」(日語:到着日着荷)。
  • 發售日(日語:発売日[發賣日]):商品標示的發售的日子。
    • 日本音像製品業界的慣例,音樂製品通常在星期三發售,通常認為是因為這樣最能讓音樂製品衝擊每周排行榜。但這不是強制規定。
    • 定期刊行的雜誌,例如每個月固定日期刊行的雜誌,如果趕上節假日,則通常會把這個月的發售日設定到前一個工作日。雜誌通常是直接更改發售日,音像製品的發售日趕上節假日則提前上架。
    • 直接由商品出品方出品的商品等通常會在發售日之前半年左右開始預訂並交定金,而發售日通常表示補尾款的日期和發貨日。此外,一部分商品不會設定發售日,而僅精確到月份或上中下旬。
  • 傳播(日語:配信):這個詞的標準翻譯是「分發」,原意向他人提供途徑來傳播內容。在日語中=分配,=信號。用在不同的媒體上,就會因提供途徑的方式和傳播的內容等不同而存在不同的譯名:
    • 視頻傳播(日語:動画配信):
      • 直播生放送、直播等直播節目,以及舉辦的活動等的網絡直播(生配信)。
      • 播出實時播出的視頻、廣播節目、網絡節目等的播出。
      • 公開視頻、廣播節目、網絡節目、影像等在網絡平台等上公開。通常首次公開。
      • 公開回放電視節目、實時播出的節目、舉辦的活動等已經在其他地點公開過的事物等在網絡上公開回放(アーカイブ配信)。
    • 音樂提供(日語:音楽配信):
      • 音樂平台上上架音樂在音樂平台上上架。通常在音樂平台上的流媒體形式播放,有時也包括提供下載。
      • 登陸遊戲歌曲在電子遊戲中作為遊戲歌曲上線。
    • 其他:
      • 電子版上架雜誌和書籍等的電子版上架,也就是提供下載。
      • app上線app上線,也就是提供下載。「開始服務」:app通常是先上線,然後到指定時間開始服務。
  • 銷量(日語:売上数[賣り上げ數]
  • 銷售額(日語:売上高[賣り上げ高]簡稱売り上げ(売上げ、売上)))
  • 營銷(日語:マーケティング[marketing]):全稱「市場營銷」。也稱作「行銷」。
  • 宣傳
    1. (日語:宣伝[宣傳]):全稱商業宣傳」。以讓顧客購買商品等為目的而介紹商品,特指片面地介紹商品的優點。有時也包括推銷等。也稱作推廣」。
    2. (日語:広報〔弘報〕):讓觀眾知道企劃推出的消息的動作。
    3. (日語:プロモーション[promotion]):商業廣告、推銷、公共關係、個人銷售的合稱。
  • 公共關係(日語:パブリック・リレーションズ[public relations]):以與關係各方建立良好關係為目的而選擇做法的過程。簡稱公關」「PR」。有時也誤用作「宣傳」(宣伝)。
  • 推銷(日語:販売促進[販賣促進]簡稱販促)):在商品發售之後,使用各種動作來讓商品更廣泛地銷售。也稱作「促銷」。
  • 個人銷售(日語:人的販売[人的販賣]):負責銷售的人直接向顧客做的銷售。例如當面銷售、電話銷售等。和宣傳(宣伝)相比,個人銷售能獲得更多顧客的意見,從而改進銷售方法等。
  • 廣告
    1. (日語:広告[廣告]):也就是「廣而告之」。「宣傳」(広報)。為了減小歧義,可以叫「廣告行為」「廣告活動」等。也稱作「工商服務」。
    2. (日語:広告[廣告]):全稱商業廣告」。佔用一部分觀眾的時間或空間等來向觀眾介紹內容的方式。通常包括公告欄、傳單(日語:ちらし)、音頻廣告、視頻廣告(日語:コマーシャル・メッセージ[commercial message]簡稱CM」))、網頁廣告等。有時也包括植入式廣告(也稱作「業務配合」,簡稱「業配」)。
  • SPOT全稱「SPOT廣告」(日語:スポット広告)。不與特定電視節目綁定的視頻廣告,也就是插播廣告。這類廣告在電視節目中間的時間檔(也就是「SPOT」)播出,廣告合約期限到了就撤換。
    • 在LoveLive!系列中,SPOT廣告大多是短篇視頻廣告。廣告中通常截取待介紹對象的其中一段片段,並用文字羅列它的主要內容,通常時長15秒或30秒或60秒。
  • TIME廣告(日語:タイム広告):與特定電視節目綁定(例如冠名、提供、贊助等)的視頻廣告。通常僅在這次節目期間(也就是「TIME」)播出,且僅能跟隨節目的播出安排來變動。
  • POP廣告(日語:ポップ広告):在門店展示的廣告。「POP」全稱「point of purchase」。簡稱「POP」。

商品

  • 商品(日語:商品):用來賣的物品。有時也包括要收錢的服務等。
  • 周邊:與特定事物關聯的事物。在商業上特定事物在它本身以外的其他形式上的發展資源。
  • 周邊商品(日語:グッズ[goods]):與特定事物關聯的商品。通常必須要與某一件事物存在關聯,例如聲優演唱會等舉辦的聲優活動的周邊商品、動畫同步周邊商品、遊戲周邊商品、會員網站限定周邊商品等;而單獨出品的商品不是一種「周邊商品」,例如音樂商品、圖文出版物、直接由商品出品方出品的商品等。簡稱周邊」。也稱作穀子」。
  • 物販(日語:物販
  • 場販(日語:会場販売[會場販賣]
  • 通信銷售(日語:通信販売[通信販賣]簡稱通販)):。也稱作「網絡銷售」(日語:ネット販売)、「線上銷售」(日語:オンライン販売)。
  • 特典(日語:特典
  • 餐飲店(日語:飲食店
  • 咖啡廳(日語:カフェ[法語 café]喫茶店
  • 餐車(日語:キッチン・カー[kitchen car]):側面打開賣餐飲的小型麵包車。可以到處跑,因此也稱作「流動餐車」。
  • 快閃店(日語:ポップアップ・ショップ[pop-up shop]ポップアップ・ストア[pop-up store]):短期店鋪。通常位於在商業繁華的地區,開店期間通常只有幾天到十幾天。

雜項

  • 衍生(日語:スピンオフ[spin-off]):也稱作派生」(日語:派生)。從一件事物經過「分化」形成另一件事物的過程。例如把漫畫改編成動畫,稱作這部漫畫衍生出這部動畫,也就是這部動畫是這部漫畫的「衍生作品」;這時這部漫畫和這部動畫同屬於一個企劃,因此這部動畫不是一種企劃的「衍生作品」,而是一種企劃的「旗下作品」。
    • 在企劃下製作與推出新作品、在原有作品之後製作與推出續集(日語:続編〔続篇〕[續篇])、在原有作品上補充新要素等,均不是一種「衍生」。
    • 衍生出的事物通常與衍生來源的事物位於同一級別。例如把漫畫改編成動畫,這部漫畫和這部動畫是位於同一級別的兩部作品,而不能說動畫位於漫畫的旗下。例如由企劃LoveLive!Sunshine!!衍生出企劃幻日夜羽 -SUNSHINE in the MIRROR-,二者應位於同一級別,也就是都是直接歸於LoveLive!系列的事物。
    • 有時也將新內容脫離舊內容的主題(「主線」,日語:本編〔本篇〕稱作「衍生」,但更多時候這類內容稱作「番外」(日語:番外)、「外傳」(日語:外伝[外傳])、「支線」(日語:サイド・ストーリー[side story])等。
  • 遊戲(日語:ゲーム[game]
  • 官方網站
    1. (日語:公式サイト[– site]):。簡稱官網」。
    2. (日語:公式ホームページ[– homepage]):。也稱作「官方主頁」。簡稱「官方HP」(日語:公式HP)。
  • 門戶網站(日語:ポータル・サイト[portal site]
  • 會員網站(日語:ファン・クラブ[fan club]メンバー・サイト[member site]):。也譯作粉絲俱樂部」。簡稱「FC」。
  • 會員(日語:会員メンバーシップ[membership]
    • メンバー另見#藝人中的「成員」。
  • 關注(日語:登録
  • 訂閱(日語: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subscription]簡稱サブスク))
  • 電子(日語:電子):使用電子元件構成的電路製成的設備和相關事物,通常用於和「實體」事物作區別。例如電子版」(日語:電子版把原本是實體形式的事物製作成在電子設備上視聽的事物;「電子書籍」(日語:電子書籍)、「電子遊戲」(日語:電子ゲーム[– game]在電子設備上的書籍、遊戲等,用於和實體書籍、桌上遊戲等作區別。
  • 數字(日語:デジタル[digital]):通常使用二進制存儲的數據。可以理解成計算機裡的數據。也稱作數碼」「數位」。例如「數字唱片」(日語:デジタル・レコード[digital record]也稱作「CD」泛指使用計算機文件的形式存儲的音像製品。在現代,數字的通常就是電子的,因此也譯作「電子」。
  • 虛構(日語:架空フィクション[fiction]):現實中不存在、但根據現實中的經驗等憑想像創造出來的。通常虛構的世界觀、劇情等。
  • 虛擬(日語:バーチャル[virtual]):現實中不存在、但模擬現實中存在的事物而創造出來的。
  • 實拍(日語:実写):攝錄現實事物。通常攝錄現實人物,也譯作「真人」。
  • 實體
    1. (日語:実物):以物質形式存在的事物,也就是「物體」。通常和「虛擬」「電子」等是反義詞。通常用於「實體書籍」「實體唱片」等詞語。
    2. (日語:実体,英語:entity):存在自己的意識和行動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等。也稱作主體」(日語:主体,英語:subject)。也稱作個體」(日語:個体,英語:individual)。
  • 事物(日語:もの):物體、行為、狀態和概念。也稱作客體」(日語:客体,英語:object)。也稱作對象」(日語:対象);在特定語境中,「對象」有時也特指某一個動作的目標物,而「事物」「客體」通常不包含這個含義。「事物」存在的東西,而「事情」(日語:こと事物表現出來的狀態。「客體」承載內容而被用來使人叫得出名字來的東西,而「內容」(内容客體包含的實質。可以理解成「事物」由實體製作與推出的各種東西,包括「作品」「事件」等。
  • 內容
    1. (日語:中身):位於容器中的東西。例如BOX的內容。
    2. (日語:内容):事物中包含的東西。例如企劃的內容、雜誌的內容、唱片的收錄內容。
    3. (日語:コンテンツ[contents]):事物表達出的東西。例如影片的內容、消息的內容。通常借指表達出這個內容的事物。例如「音頻內容」(日語:音声コンテンツ音頻形式的事物。
  • 消息(日語:情報):用於表達某些希望人們知道的情況的載體。為了減小歧義,此頁面中寫成「消息」,迴避使用「新聞」(日語:ニュース[news])、「信息」(可能和メッセージ[message]混淆)、「資訊」(日語: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information])、「情報」(日語:諜報)等詞。如果要故意模糊,則也稱作「內容」(コンテンツ)。
  • 系列(日語:シリーズ[series]
  • 作品
    1. (日語:作品):企劃實現的內容的具體形式表現。也就是企劃製作與推出的事物。
      • 有時也特指根據虛構世界觀、人物形象、劇情(也就是「敘事三要素」)等要素創作的作品。為了減小歧義,也稱作「敘事作品」「虛構作品」等。
    2. (日語:コンテンツ[contents]):承載某種表達內容的具體形式表現。也譯作「內容」。
  • 事件(日語:できごと
  • 媒體
    1. (日語:メディア[media]):承載內容的形式。通常承載內容的技術、方法等,例如「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有時也包括事物本身的形式,例如「舉辦的聲優活動」是一個媒體。相同的內容可以被多種媒體承載,例如同一張圖片被放在雜誌上、網絡上各一份,因此媒體內容的類別。
    2. (日語:メディア[media]):全稱「大眾媒體」。
    3. (日語:媒体):承載內容的事物。通常承載內容的物體。例如具體的雜誌、廣播台、電視台、網站。也稱作「媒介」。
  • 大眾媒體(日語:マス・メディア[mass media]):承載向大眾傳播的內容的形式。此處的「大眾」(日語:マス[mass]大衆傳播內容時不指定傳播的具體目標(但可能會設定受眾),也就是發出去的內容誰都可以來視聽,但通常是從媒體到觀眾的單向傳播;這種傳播方式也稱作「大眾傳播」(日語: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mass communication]簡稱マスコミ))。通常包括圖文出版物、SMS(短訊)、電話(例如手機遊戲的角色給玩家打電話)、音像製品、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等。也稱作「大眾傳播媒體」,簡稱傳媒」。有時也簡稱媒體」(日語:メディア[media])。傳播的內容是新聞的大眾媒體,稱作「新聞媒體」(日語:報道機関)。
  • 全媒體(日語:オールメディア[All Media]
  • 跨媒體(日語:メディアミックス[MediaMix]):。也稱作MediaMix」。
  • 多媒體(日語:マルチメディア[multi-media]
  • 業界(日語:業界
  • 演藝界(日語:芸能界[藝能界]ショー・ビジネス[show business]):。也稱作娛樂圈」等。
  • 娛樂業(日語: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entertainment]簡稱エンタメ)):給人提供娛樂的產業。包括演藝界、出版界、動畫產業、遊戲產業、新聞界、玩具產業、商場、卡拉OK、遊樂設施、馬戲團、體育運動、花火大會等,還有一些非法產業。
  • 同步
    1. (日語:連動〔聯動〕):兩個不同的地方圍繞同一件事開展動態。例如配合電視動畫播出而製作並出品配套的音樂製品、周邊商品、在手機遊戲中公開配套的特別劇情等。字面上指像齒輪一樣,一件事物的改動會連帶改動另外一件事物。也稱作「聯袂」「配套」「連帶」「偕同」「匹配」「統一」「聯合」等。
    2. (日語:シンクロ全稱シンクロナイゼーション[synchronization])):在演出中聲優做出和角色相同的舞蹈動作,有時也包括在現場做出和動畫相同的佈景、運鏡等;有時也聲優模仿角色的行為等。也稱作再現」(日語:再現)、「還原」等。
    3. (日語:シンクロ全稱シンクロナイズ[synchronize])、同期):在電子遊戲中數據同步或數據更新。
  • 聯動(日語:コラボ[collab]全稱コラボレーション[collaboration])):兩家實體合作製作並推出內容。通常把主辦方寫前面,參與方寫後面。例如「A×B」在A中出現包含B的內容。也稱作合作」「聯名」。
  • (日語:提携
  • 綁定(日語:連携):把手機遊戲玩家的數據與一個賬號一起記錄在手機遊戲的服務中,這樣就可以使用這個賬號來確定是哪位玩家以及這位玩家的數據。全稱「賬號綁定」(日語:アカウント連携[account –])。也稱作「數據綁定」(日語:データ連携[data –])。也譯作連攜」。在日本,手機遊戲通常不需要註冊賬號,僅在玩家需要在多個設備上使用同一組數據的情況下,才需要綁定賬號。
  • 繼承(日語:引き継ぎ(引継ぎ、引継)):把手機遊戲玩家在某一個設備上遊玩的數據記錄在手機遊戲的服務中,然後刪除這個設備上的數據,並在另一個設備上導入這組數據。全稱「數據繼承」(日語:データ引き継ぎ[data –])。也譯作引繼」。也稱作「數據遷移」(日語:データ移行)。在日本,手機遊戲通常僅在玩家需要在更換設備並希望把舊設備上的數據遷移到新設備上的情況下,才需要繼承數據。
  • 遊玩數據(日語:プレイ・データ[play data]
  • 服務(日語:サービス[service]
  • 開始服務(日語:サービス開始):。簡稱開服」。
  • 終止服務(日語:サービス終了簡稱サ終)):。簡稱關服」。也稱作停止服務」,簡稱停服」。也稱作結束服務」。也稱作「終止運營」「停止運營」「結束運營」等。
  • 代理(日語:代理
    • 另見#工作人員中的關於藝人(タレント)業務的「代理」(エージェント)。
  • 外包(日語:委託
    • 另見#工作人員中的關於藝人(タレント)業務的「委託」(エージェント)。
  • 授權(日語:ライセンス[license]許諾
  • 募集(日語:募集):。也稱作徵集」。
  • 投稿
    1. (日語:応募):。也稱作應徵」。對於會被評選的投稿,也稱作「參選」(日語:エントリー[entry])。
      • 応募另見#演出中關於參加抽選的「報名」。
    2. (日語:投稿
    • 另見#節目中關於上傳視頻的「投稿」。
  • 投票(日語:投票
  • 選舉(日語:選挙[選舉]
  • 調查(日語:アンケート[法語 enquête]簡稱アンケ))
  • 事前(日語:事前):。也稱作事先」。
  • 用戶(日語:ユーザー[user]):使用商品、產品、服務等的人。有時也泛指企劃推出各種事物的方向,也就是讀者、聽眾、觀眾、玩家、顧客等的合稱,在漢語中也稱作「觀眾」。
  • 讀者(日語:読者):閱讀圖文出版物的人。有時也參與圖文出版物的出版方推出的事物的人,例如「讀者參與企劃」的「讀者」。
  • 聽眾(日語:リスナー[listener]):收聽音頻內容、廣播節目等的人。有時也收看談話類節目的人。
  • 觀眾
    1. (日語:視聴者):收看動畫、視頻內容、電視節目、網絡節目等的人。
    2. (日語:観客):觀看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等的人,有時也包括通過live viewing或網絡等收看的人。
  • 玩家(日語:プレイヤー[player]):玩遊戲的人。
  • 顧客(日語:顧客お客様):購買商品的人。有時也包括潛在會購買商品的人,例如在商場吹空調的人。
  • 粉絲(日語:ファン[fan]

註釋

日語後面的標註:

  • 舊字]:1946年頒佈的《當用漢字表》(日語:当用漢字表)及1981年的《常用漢字表》(日語:常用漢字表)等多部法令簡化了部分漢字的寫法。有些新字和漢語漢字(繁體或簡體)的寫法差別較大,因此標註舊字。
    • 僅標註和漢語中的使用情況不同而可能導致誤解的舊字。
    • 例如発売[發賣]
  • 正字〕:有些詞語中從很久之前就借用其他漢字書寫,稱作「借字」(日語:当て字)。有些借字和詞語本身的含義差別較大,因此標註正字。
    • 僅標註來源明確的正字。
    • 例如お披露目〔お広め〕
  • 本字〕:1956年頒佈的《根據同音漢字的代寫》(日語:同音の漢字による書きかえ)規定把較生僻的漢字替換成讀音相同且放在詞語中不會讓含義偏離的字。雖然這部法令已在1981年失效,但很多普遍使用的替換字已經定型下來,有些甚至讓詞語出現新的含義,成為新造詞。現在再寫本字可能反而看不懂了。有些替換字不在漢語中使用,因此標註本字。
    • 日語中的漢字詞按字面翻譯到漢語時,應根據本字翻譯。
    • 例如抽選〔抽籤〕
  • 不規範的送假名):1973年頒佈的法令《送假名的寫法》(日語:送り仮名の付け方)及此後的修訂法令規定送假名的規範寫法(有時也包括因習慣而定型的寫法),此外還規定了一些允許使用的不規範寫法。有些不規範寫法也較常用,但在全文中搜索可能還搜不到,因此標註。
    • 不標註在允許範圍之外的不規範寫法。
    • 例如申し込み(申込み、申込)
  • 外來語的來源詞]:有些外來語從來源詞借入日語之後又經過演變,含義發生了很大變化;還有一些外來語本身就是在日本借用外語詞創造出來的,來源的語言中不存在這種詞。
    • 標註來源詞僅用於幫助理解,不應根據來源詞確定外來語的含義。
    • 例如プロジェクト[project]

存在很多情況都會導致同一個詞包含多重含義:

  1. 含義的特化:有些詞原本指代的事物很寬泛,但因為其中某一部分受到更多關注,這個詞的含義就被用來特指這一部分。
  2. 含義的變化:有些詞原本指代的事物發生了變化,但因為這種詞一直都這麼用下來,就未曾換一個詞來表述新事物,導致同一個詞的含義發生變化。或者確實換了一個詞,但為了讓人能適應,新詞是仿照舊詞創造或挑選的。
  3. 含義的分化:有些詞原本指代的事物各部分分別發展,逐漸割裂開,這種詞轉變成了統稱它們的詞,但在指代各部分時卻包含了不同的含義。
  4. 含義的泛化:有些新事物需要一個名稱,於是就用了過去類似的事物的名稱來指代它,這種詞最終轉變成統稱這兩種事物的詞。
  5. 含義的轉移:有些新事物需要一個名稱,於是就用了過去類似的事物的名稱來指代它,然後隨着發展,這種詞逐漸丟掉了原來的含義。
  6. 含義的借代:有些事物總是伴隨着另一件事物出現,於是就用其中一件的名稱來指代另一件事物。
  7. 含義的創造:有些新事物,實在想不到漢語中完全對應的詞,就直接創造一個完全新的詞,或者直接把其他語言的詞搬運來,然後也就直接用起來了。
  8. 含義的復興:有些詞逐漸沒人用了,變成了死語,但多年之後類似的事物又重新受到關注,於是就有人要把原來的詞用起來,但時代不同導致再用起它們時含義也會出現變化。

有些詞吧,概念其實完全不同,但經常放在一起說,說着說着就被混淆在一起了。這種混淆可能能讓交流更便利,因此也沒必要去區分它們。有些地方產生了歧義也沒人會發現。當然這不是在說「你們這群傢伙別老是把聲優和角色關聯到一起啊」這種混淆。例如:

「學園偶像企劃」和「作品」

  • 「學園偶像企劃」是把LoveLive!系列中各種「作品」按學園偶像位於的設定歸類時的最高層級。有時作品會直接採用和企劃完全相同的標題。
  • 例如「LoveLive!Sunshine!!」是一個學園偶像企劃,其中包括一套基礎設定(比如成員、學校、時代背景等的設定),並使用這套設定製作多種作品(比如漫畫、動畫、音樂等)。LoveLive!Sunshine!!的TV動畫作品就直接用「LoveLive!Sunshine!!」作為標題,因此直接說「LoveLive!Sunshine!!」的話就會讓人分不清是指企劃還是TV動畫。
  • 有些作品會在基礎設定之上補充很多新設定,其中有些設定會蔓延到其他作品中甚至覆蓋基礎設定(俗稱「吃書」)。如果某一項設定在多件作品中都出現了,則沒有必要區分,直接說這是企劃通用的設定都行。但如果某一項設定僅出現在基礎設定或某一件作品中,則必須要說清楚是哪個地方使用了這項設定;如果不說清楚,則很可能出現只不過是兩部作品採用不同的設定而已卻被認為是吃書的情況。

「媒體」和「作品」

  • 「媒體」是「作品」的承載形式。在某一個媒體上僅存在一部作品時,有時就會直接用這個媒體代指這部作品。
  • 例如「手機遊戲」是一種作品的形式,而LoveLive!系列的第一部手機遊戲LoveLive!學園偶像祭,有時會直接稱作「LoveLive!系列的手機遊戲」,以至於這部手機遊戲中出現的全部設定都會被直接說成是「LoveLive!系列的手機遊戲設定」。在LoveLive!系列製作並推出的其他手機遊戲(例如LoveLive!學園偶像祭ALL STARS)中出現完全不同的新設定之後,就需要區別這項設定是哪部手機遊戲的了。
  • 反過來說,如果某些角色(例如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僅出現在較晚公開的手機遊戲(例如LoveLive!學園偶像祭ALL STARS)中,則談論這些角色在這部手機遊戲中的設定時,有時也會直接說成「虹學會在手機遊戲中的設定」。在虹學會也開始出現在其他手機遊戲中之後,也需要再去區別說的是哪部手機遊戲。
  • 上面兩種情況混雜在一起,以至於在一段期間內,說「μ's的手機遊戲設定」和「虹學會的手機遊戲設定」默認指代的是不同的手機遊戲。

演藝界的很多術語和它們包含的含義都是長期沉澱下來的,什麼情況下應該用哪個詞,哪怕是含義很接近的詞也不應該隨意替換。

碎碎念

「萌L」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簡稱「萌L」。實際可能指代:

  •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的相關頁面。
  •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的頁面範圍。
  •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的頁面內容。
  •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專題。
  •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的編輯者。
  • 萌娘百科LoveLive!系列編輯組。

「不穩定狀態」

在官方公佈消息(或者是消息泄露)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有大量編輯者湧入萌娘百科編輯頁面,而過於着急編輯的內容中就更可能出現不明確的表述、偏頗甚至錯誤的內容。而同時也可能有大量讀者想要在萌娘百科上看到相關消息的整理,但看到的卻是正在被很多人編輯來編輯去的頁面。在混雜的狀況消停了之後,需要專門有人來收拾屋子,把他們寫的該補的補、該改的改、該移的移、該刪的刪。

翻譯

很多沒有系統學過僅靠興趣的翻譯者,常在翻譯時不看原文的句式語法,僅憑前後文的語境去判斷句子的含義。這在漫畫、動畫、聲優節目、演唱會等舉辦的活動的MC等里可能行得通,因為這些裏面的語境都很明確,哪怕忽略掉一些細節,也基本都能猜出來她們想要說什麼,再對譯文腦補和潤色,基本都可以還原出原文的含義,而且這樣得到的譯文甚至更通順,在一些情況下還可以避免翻譯腔等問題。但一旦沒有前後文,或者語境不夠明確,使用這種翻譯方法就極易得到錯誤的譯文。例如標語、設定文本、劇情介紹、歌詞等,需要使用精煉的句子來表達出複雜的含義,尤其是會突出使用表達句間關係的連詞;如果翻譯這些文段的人不熟悉句式語法,就很可能搞錯原文想要表達的含義,或者直接以為原文表述得不清楚並展開腦補

「舉辦的聲優活動」

(為了減小歧義,此頁面中把「召集觀眾在特定地點舉辦的活動」(「活動」,日語:イベント)寫作「舉辦的活動」。)

在LoveLive!系列中,舉辦的各種活動都通常由聲優出演。在其他作品中通常由工作人員出演的發佈會、製作人員的座談會等,在LoveLive!系列也通常僅由聲優出演。因此,在LoveLive!系列中,想要把舉辦的各種活動歸類,就很難僅根據出演人員歸類。比如,如果把由聲優出演的舉辦的活動都歸類到「舉辦的聲優活動」中,則這種歸類方式就太魯莽了。

根據這種思路,由聲優出演的舉辦的活動全部歸類於「舉辦的聲優活動」,並且「舉辦的聲優活動」全部歸類於「聲優動態」;「舉辦的聲優活動」再根據「聲優在舉辦的活動中做什麼工作」歸類。得到的類別列表如下:

  • 聲優動態
    • 舉辦的聲優活動
      • 聲優演出活動(聲優的工作是演出)
        • 聲優演唱會、發售紀念活動、LIVE & FAN MEETING
      • 聲優節目的公開收錄(聲優的工作是收錄節目)
      • 聲優談話活動(聲優的工作是談話)
        • 談話活動、見面會、沒有演出的FAN MEETING
      • 聲優互動活動(聲優的工作是和粉絲互動)
        • 手渡會、簽名會、談話會
    • 聲優出演的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聲優的工作是客串)
      • 聲優出演的上映會、音樂會、展覽會
  • 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舉辦的沒有聲優出演的活動)
    • 上映會、音樂會、展覽會

上面的歸類方式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同一種類型的舉辦的活動,只是因為有無聲優出演、聲優做的工作不同,就被歸於兩種類型。因此,第二種思路是:根據舉辦的活動的「目的」歸類,如果「目的」是聲優的工作,則歸類於「舉辦的聲優活動」,並且「舉辦的聲優活動」全部歸類於「聲優動態」。得到的類別列表如下:

  • 聲優動態
    • 舉辦的聲優活動
      • 聲優演出活動(目的是聲優演出)
        • 聲優演唱會、發售紀念活動、LIVE & FAN MEETING
      • 聲優節目的公開收錄(目的是聲優收錄節目)
      • 聲優談話活動(目的是聲優談話)
        • 談話活動、見面會、沒有演出的FAN MEETING
      • 聲優互動活動(目的是聲優和粉絲互動)
        • 手渡會、簽名會、談話會
  • 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目的是上映、演奏音樂、展覽,聲優只是客串)
    • 上映會、音樂會、展覽會

上面的歸類方式解決了上面提出的問題,但還是留下了一點問題:從對「舉辦的活動」歸類上來看,可以認為「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不屬於「舉辦的聲優活動」,但其中聲優出演的部分仍然是聲優的工作,因此仍然應歸類於「聲優動態」。因此,第三種思路是:把「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中聲優出演的部分再歸類到「聲優動態」中,作為單獨的一類:

  • 聲優動態
    • 舉辦的聲優活動
      • 聲優演出活動
        • 聲優演唱會、發售紀念活動、LIVE & FAN MEETING
      • 聲優節目的公開收錄
      • 聲優談話活動
        • 談話活動、見面會、沒有演出的FAN MEETING
      • 聲優互動活動
        • 手渡會、簽名會、談話會
    • 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中聲優出演的部分
      • 上映會中的舞台問候
      • 展覽會中的聲優登台
  • 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
    • 上映會、音樂會、展覽會

#LoveLive!系列涉足的媒體這一節中,把「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稱作「企劃活動」,因為它們通常是以企劃(作品)為主的舉辦的活動。

此外,在2020年以前,舉辦的聲優活動通常是在線下舉辦,因此通常稱作「聲優線下活動」,而在網絡上的類似形式的事物通常歸類到「網絡節目」中。但從2020年起,出現了線上的活動、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活動,但歸類上不同於網絡節目,因此改稱作「舉辦的聲優活動」。

此外,這個頁面中把「聲優演唱會」歸類於「聲優演出活動」,這是因為官方在有些情況下也不明確區分「演唱會」和「演出活動」。在萌娘百科現存的條目中,大多是把二者歸於兩個類別。

「聲優活動的網絡轉播或直播」和「實時轉播線下活動」的區別

在2020年以前,大多數線下舉辦的聲優活動僅能在現場或轉播場觀看,而一些發佈會、聲優出演的展覽會、學園偶像祭系列感謝祭等線下舉辦的活動則會有網絡的實時轉播。在2020年以後,大多數線下舉辦的聲優活動都會在網絡上直播,這導致這兩類舉辦的活動的區別變得模糊。

可以使用下列判斷標準區別二者:如果在現場參加的這場舉辦的活動和在網絡上觀看的這次轉播或直播是相同的,則認為這是一場舉辦的活動,而網絡上的是這場活動的轉播或直播,歸類上歸於「舉辦的聲優活動」;如果在現場參加的這場舉辦的活動和在網絡上觀看的這次轉播或直播存在很大區別,則認為這場舉辦的活動和這次轉播或直播是分別兩件事物,歸類上把這次轉播或直播歸於「實時轉播線下活動」,而這場活動則另行判斷是否是一場「舉辦的聲優活動」。例如在現場參加學園偶像祭系列感謝祭,看到的更多的是展覽會、現場設施等,而聲優出演的舞台僅為其中一部分,這一部分在網絡上有實時轉播,因此這些轉播歸於「實時轉播線下活動」。再例如在現場參加各類展覽會,例如Anime Japan,入場門票上寫的是展覽會的名字,而網絡轉播看到的僅為其中特定舞台,因此認為二者是不同事物。

此外,「轉播」不一定都在網絡上,也可能在電視上等,也有些可能在需要付費收看的地方(#已公開和未公開的內容)。但這裏說的「轉播」通常不包括轉播場等。

此外,在企劃頁面中列出的「舉辦的聲優活動」大多是官方主辦的,通常不包括派出聲優參與出演的其他主辦方舉辦的的活動。

這樣歸類造成的問題:如果LoveLive!系列派出聲優參與出演舉辦的活動或在舉辦的活動中舉辦舞台,且沒有在網絡上轉播,則這場舉辦的活動無法歸類於上述二者,也就無法寫進LoveLive!系列相關條目中。

有全場直播或轉播 有聲優出演部分的轉播 沒有轉播
以聲優為主的
舉辦的活動
舉辦的聲優活動
(演出活動等)
舉辦的聲優活動
(手渡會等)
聲優出演的
舉辦的其他類型活動
舉辦的聲優活動
(發佈會等)
實時轉播線下活動
(展覽會上的舞台等)
無法寫進條目
(展覽會上的舞台等)
沒有聲優出演的
活動
其他線下舉辦的活動
(展覽會等)
- 其他線下舉辦的活動
(展覽會等)

各種藝人組織保持歷久彌新的體制

寶塚歌劇團

寶塚歌劇團(日語:宝塚歌劇団)每年新招募的成員先在寶塚音樂學校(日語:宝塚音楽学校)就讀兩年畢業,經過畢業典禮暨入團儀式就加入寶塚歌劇團。新入團成員全員在春季舉辦首次演出,並根據演出表現等被分至歌劇團的五個隊伍(日語:)。之後的六七年內,這些「新人」(日語:新人)跟隨隊伍參演每年一至兩部舞台劇的正式演出(日語:本公演),每部演出大約持續一至兩個月,出演一些跑龍套的角色,但每部演出會安排兩場主角配角全部由新人飾演的特別編排,稱作「新人公演」(日語:新人公演)。如果這六七年內的表演足夠出色,就可以被選作明星候補,並開始在小型劇場開展演出,沿着門路(日語:路線)逐步發展。定期重新評定全部正式團員在隊伍中的地位。

這種體制的特點:

  1. 論資排輩等級森嚴。每個隊伍里都會評定出明星(日語:トップ・スター)和各成員的排位(日語:序列),並直接作為出演主角配角等安排的依據。
  2. 舞台劇的創作會受明星本人形象等影響。這種創作手法也被稱作「明星系統」(日語:スター・システム)。
  3. 寶塚音樂學校的年級數(例如2011年入學就是99期生)直接用作寶塚歌劇團的期生數(例如2013年入團就是99期生),這個數字也會給論資排輩作參照。
  4. 每個隊伍都會根據隊伍的需要和新人的表現來選擇新人,這可以滿足隊伍中人員搭配等的需要,新人也可以被安排進適合自己的位置。
  5. 寶塚歌劇團只有女性成員,它的舞台劇中的男女老少角色均由年輕女性演員扮演。這種形式稱作「少女歌劇」(日語:少女歌劇),它的舞台劇形式包括Revue(日語:レヴュー,也就是「歌舞劇」)和音樂劇(日語:ミュージカル)等。在入學寶塚音樂學校時,會根據身高、性格和志願等把成員劃分到飾演男女兩組,在之後重點培訓對應性別的表演方法,並作為演出安排角色的一項依據。
  6. 歌劇團能舉辦足夠數量的演出,也就通常不允許成員參演其他團體的演出,甚至很少讓成員出演電視節目。
  7. 每部正式演出的排練大約持續一至兩個月,演出也大約持續一至兩個月。在這期間,新人可以近距離感受前輩的演出,並馬上在新人公演中有機會親自嘗試。新人向前輩學習與實踐並積累舞台經驗,粉絲也知道這場演出是新人公演,大多會以支持新人的想法觀看。
  8. 表演足夠出色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並且門路基本固定,只要有能力踏上門路,基本都能獲得穩定的演出。
  9. 即使沒有被立刻選作明星候補,在之後的發展中也可以在定期重新評定時提高自己的地位。
  10. 即使在成為正式團員之後多年仍沒有進展,也會有機會被安排特長方面的演出。例如歌劇團中在五個隊伍之外還存在「專科」(日語:専科),成員如果沒有能力出演主角但有某些特定特長,就可以調到專科來發揮自己的能力。
  11. 舞台劇演出對年齡有要求,因此大多數人被選作隊伍明星時已經達到事業頂峰,通常在位三年左右之後就會主動退出。其他成員通常也會在達到頂峰之後退出。
  12. 這種體制寶塚歌劇團的明星一直保持是團內最佳成員,且每年都能穩定地加入在舞台劇上都有一定造詣的新成員。
傑尼斯

曾經的傑尼斯(日語:ジャニーズ)旗下存在很多未出道的偶像練習生,他們大多在幾歲到十幾歲時進入傑尼斯,自動加入旗下組織「小傑尼斯」(日語:ジャニーズJr.)。他們在各種培訓課程中培訓到一定程度、可以開始嘗試登台演出時,其中幾位相合的成員就可以組成組合(日語:グループ),並在前輩的演唱會等中作為伴舞等出演。這種組合在積累足夠的經驗、同時獲得足夠的粉絲支持之後,可以在合適的時機發行組合名義的音樂製品並出道,同時退出小傑尼斯,作為正式組合開展動態。

這種體制的特點:

  1. 老帶新。前輩組合需要有人伴舞等,而未出道的後輩組合也可以在不搶佔風頭的情況下積累正式舞台經驗並混臉熟。後輩組合在出道時已經獲得一定的粉絲基礎,甚至可以做到出道就迎來高峰。
  2. 每個組合基本都有一個風格(日語:コンセプト)。後輩組合在出道之前經常給風格類似的前輩組合伴舞等,後輩組合演出時也經常表演前輩組合的歌曲,有「傳承」的意味。
  3. 組合一旦成立就通常不再加入新成員或拆散,方便安排日程等,同時還可以保持組合成員間的熟悉程度。
  4. 組合的風格相對固定,發展前景等也基本固定,且大多是由公司決定。公司可以把資源合適合理地分配給旗下各組合,而不至於讓熱門資源過於集中在人氣的組合身上。
  5. 組合成員如果不滿意公司對組合的資源分配、發展前景等的安排,容易引發糾紛並退出組合。
  6. 組合成員固定,一旦有成員退出組合,就要重新編排各種事項,甚至直接導致組合停擺或解散。
  7. 「小傑尼斯」人員眾多,其中大多數人混不到出道的時候就選擇退出或被辭退。
  8. 老組合停止開展動態、新組合出道,總能保持傑尼斯活躍的組合的總人數在一百人上下,且能保證活躍的組合風格豐富。
AKB48集團

AKB48集團(日語:AKB48グループ

乃木坂46

乃木坂46(日語:乃木坂46

早安少女組。
EXILE TRIBE

藝人簽約

Justice and law.svg
萌娘百科不提供法律建議。
萌娘百科條目中的現實法律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專業意見。如有需要,請諮詢相關司法管轄權地方的專業法律人員。萌娘百科對條目內可能錯誤的信息不承擔任何責任
如發現任何條目有刻意宣揚違反現實法律的內容,請及時到萌娘百科討論:討論版/頁面相關舉報。

這一節中沒有另外說明的「藝人」指タレント[talent]

在藝人在演藝圈開展的動態中,藝人本人提供的資源通常會分成三個部分:業務、表演、創作。藝人通過簽訂合約,把藝人的這三個部分資源授權給對應的實體使用,並根據合約取得相應收入。

藝人的業務——業務委託合約

藝人的業務(日語:業務)也就是藝人在工作時間內做的事情。它不僅包括「藝人動態」(日語:芸能活動),還包括藝人在不公開露面的工作時間內做的事情。

藝人想要做業務,就需要與對應的實體聯絡。這裏的實體(也統稱作「客戶」)不僅包括作品或節目的製作方、活動的主辦方等,還包括在業務過程中需要接觸的各種實體,例如提供場地、攝像、化妝的人,以及藝人本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行完成的事情對應的實體,例如自行排練需要聯絡租借場地的人和指導排練的人。

這些過程很複雜,有時還需要考驗藝人的業務能力、人脈等,藝人本人(或者藝人自己成立的小組織)很難自己全部完成。因此藝人通常會把這些業務委託給事務所(日語:事務所)來做,也就是把藝人的業務轉變成事務所的事務(日語:事務)。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藝人本人更專注於表演和創作,另一方面事務所可以整合資源,例如與需要經常聯絡的實體保持合作關係,這樣就可以讓聯絡上對應實體更方便快速。

事務所通過藝人事務賺到的錢,通常都是與其他實體交涉並讓藝人完成業務而得來的,例如代言費、廣告費、節目的出演費(也叫「通告費」)、舉辦的活動的出場費等。這些錢通常是那些實體給的,而通常不會直接向觀眾收取。

藝人想要把業務委託給事務所做,就需要和事務所簽訂業務委託合約(日語:業務委託契約)。根據藝人委託給事務所的業務的範圍,可以分成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把幾乎全部業務都交給事務所來做。這裏的「幾乎全部業務」包括例如安排和管理藝人的日程、風格和形象、與客戶的交涉、行程接送、宣傳、公共關係處理等工作,統稱「經紀」(日語:マネジメント[management])。更好的理解方式是,事務所「培養」這位藝人,因此要全盤負責這些事務來決定藝人的業務,而藝人則很少有自由決定的空間。藝人開展動態獲得的錢會先全部交給事務所,再由事務所根據合約把錢分給藝人。藝人和事務所按照這種模式簽訂的合約,就是經紀合約(日語:マネジメント契約[management –])。簽訂經紀合約,也就意味着這位藝人成為事務所的旗下藝人(日語:所属タレント[– talent])。在中國,這種合約也叫「全面合約」,簡稱「全約」。

第二種,藝人和事務所的關係可以說是完全顛倒過來,是藝人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業務,在業務涉及藝人自己無法完成的事務的情況下,再由事務所派出代理人協助藝人完成這些事務。例如,藝人想要完成的業務需要與客戶交涉,於是事務所派出代理人去完成。事務所做的事情就是「代理」(日語:エージェント[agent])。藝人開展動態獲得的錢會交給藝人本人,再由藝人給代理人支付工資。藝人和事務所按照這種模式簽訂的合約,就是代理合約(日語:エージェント契約[agent –])。簽訂代理合約,通常不認為這位藝人是事務所的旗下藝人,而是在編藝人(日語:在籍タレント[– talent])。

也有些藝人不簽訂事務合約,而是自己一個人或自己成立組織負責自己的事務。參見#藝人中的「獨立藝人」。

藝人的表演——專屬表演者合約

藝人的表演(日語:実演)也就是藝人把音樂演唱或演奏出來、把編舞跳出來、把劇本演出來或配音出來等工作。根據日本《著作權法》的規定,把已經寫好的著作物(例如歌詞、樂曲、編舞、劇本)表演出來的過程不屬於創作著作物,不享有著作權,但表演者(日語:実演家)也對自己的表演享有一些類似著作權的權利,例如錄音權、錄像權、複製權、傳播權,統稱「鄰接權」(日語:著作隣接権)。

藝人想要使用自己的表演來賺錢,就要麼要把這一次表演的鄰接權「授權」給實體,要麼要把自己表演的全部鄰接權都「轉讓」給實體來行使。例如,如果藝人(アーティスト[artist])想要把自己演唱的歌曲製作成音像製品賣出去,就要麼要把這一次唱歌的鄰接權「授權」,要麼要把每一次唱歌的全部鄰接權都「轉讓」,給製作與發行這張音像製品的實體來行使。製作與發行音像製品的實體,通常是唱片公司(日語:レコード会社[record –])或它的廠牌(日語:レーベル[label])。

藝人通常會把自己在合約生效期間的某一類表演的全部鄰接權都「轉讓」給特定一個實體行使,這是因為「轉讓」權利可以讓全部權利集中到同一個實體上,更有利於賺錢。如果藝人想要轉讓演唱的鄰接權,則不僅是製作音像製品的演唱,還包括例如在舉辦的活動(例如演唱會)上的演唱,它們的鄰接權都要一起轉讓給同一家唱片公司或廠牌,而且在合約中通常還會禁止藝人和其他唱片公司或廠牌簽約。這種做法讓藝人「專屬」(日語:専属)於這家唱片公司或廠牌。藝人和唱片公司或廠牌簽訂的合約,稱作專屬表演者合約(日語:専属実演家契約)。在一定時期內長期生效的專屬表演者合約,也稱作「一攬子合約」(日語:包括契約)。

藝人和唱片公司或廠牌簽訂專屬表演者合約,通常意味着這位藝人決定出道(日語:デビュー[法語 début]),也就是成立藝人(アーティスト)名義並發行這位藝人名義的音樂製品。

唱片公司或廠牌拿到作詞曲人的著作權或著作物使用權、藝人的鄰接權,就可以把藝人唱的歌曲錄音下來並製成音像製品。錄音下來的第一份音像製品,稱作「原版音像製品」(日語:原盤,也稱作「母帶」(日語:マスター・テープ[master tape]))。唱片公司或廠牌作為原版音像製品的「唱片製作者」(日語:レコード製作者[record –],在中國稱作「錄音錄像製作者」),享有原版音像製品的「原盤權」(日語:原盤権),也就是決定如何使用原版音像製品來製作與發行音像製品(複製品)的權利。這些音像製品的製作費用也由唱片公司或廠牌承擔,然後再在合約里規定好藝人姓名權、肖像權等的處理方式(通常是藝人許可唱片公司或廠牌無償且自由使用),這樣製作出的音像製品和它的相關權利就全部歸唱片公司或廠牌享有。

此外,唱片公司或廠牌還會使用藝人演唱和舞蹈等的鄰接權舉辦演出活動(例如演唱會),以及在舉辦的活動上把表演錄影,通過與上述類似的方法製成影碟等。

唱片公司或廠牌賺到的錢,主要包括音像製品的銷售額、演出活動的門票收入等。這些錢通常都是向觀眾收取的。這些錢會交給唱片公司或廠牌,再根據合約把錢分給藝人。藝人像這樣得到的錢,稱作「藝人權利金」(日語:アーティスト印税[artist –])。藝人權利金通常是根據銷售額按比例(大多是1%)確定的,因此也稱作「藝人分紅」,這種分配方式稱作「比例分配製」(日語:歩合制)。

在有些情況下,專屬表演者合約不是藝人直接和唱片公司或廠牌簽訂,而是藝人和事務所一同和唱片公司或廠牌簽訂。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自家唱片公司或廠牌舉辦的演出活動,也可能由事務所負責藝人事務;收入也可能會多經過一步事務所才會到藝人手裏。有些事務所還會專門設置僅負責藝人的表演事務的部門。

藝人的創作——著作權合約

藝人的創作(日語:創作)也就是藝人寫出作品(日語:著作物)的工作。這裏的「作品」,通常包括歌詞、樂曲、編舞、劇本等。編曲通常不屬於創作。

藝人想要使用自己創作的作品來賺錢,就要把著作權轉讓給實體來行使。對於音樂的歌詞和樂曲,這類實體就是音樂出版社(日語:音楽出版社)。作詞曲人和音樂出版社簽訂的合約,稱作著作權合約(日語:著作権契約)。

音樂出版社通常會把作詞曲人的著作權再「信託轉讓」給JASRAC和NexTone等著作權管理企業(日語:著作権管理事業者),這樣做可以更便於向使用歌詞和樂曲的實體收取著作權使用費(日語:著作権使用料)。著作權管理企業從收到的著作權使用費中扣除一部分管理手續費(日語:管理手数料)(大多是10%左右)後交給音樂出版社,音樂出版社再根據合約把錢分給作詞曲人(大多是作詞人和作曲人一共5%左右)。作詞曲人像這樣得到的錢稱作「著作權權利金」(日語:著作権印税,也稱作「版稅」)。

和演唱歌曲的藝人簽約的唱片公司或廠牌也是使用歌詞和樂曲的實體。唱片公司或廠牌在需要使用歌詞和樂曲時,會向和作詞曲人簽約的音樂出版社或著作權管理企業獲得,並支付著作權使用費。

不參與作詞曲等音樂創作的藝人通常可以不簽訂著作權合約。

藝人(アーティスト)簽約
業務委託合約 專屬表演者合約 著作權合約
簽約實體 事務所 唱片公司或廠牌 音樂出版社
實體負責的工作 管理業務、與客戶交涉等 錄音、發行音像製品、管理表演等 管理歌詞和樂曲的著作權等
對外宣傳的重點 藝人形象、動態 音像製品、演出活動 音樂作品
賺錢的主要來源 代言費、廣告費、節目的出演費等
(主要是客戶給的錢)
音像製品銷售額、單獨演唱會的門票等
(主要是觀眾給的錢)
著作權使用費
(主要是使用音樂的實體給的錢)
與藝人的對接人 經紀人或代理人 製作人、A&R、導演 著作權管理人
藝人的名義 藝人 表演者
藝人(アーティスト
作者
藝人和實體的關係 旗下或在編 鄰接權轉讓委託 著作權轉讓委託
2024年以後
LoveLive!系列中是
Bandai Namco Music Live
和它旗下的「商號」StarRise
和AMUSE
和聲優各自的事務所
Bandai Namco Music Live
和它旗下的廠牌Lantis
無(藝人不參與作詞曲)

此外,藝人還可能和很多其他實體簽訂合約,例如代言的廣告商、長期出演的節目的製作方、音樂製作方等;在有些情況下,是藝人和事務所一同和這些實體簽訂合約。

筆記

因容易看錯或理解錯而應避免使用的字詞:

  • 所+動詞 → 動詞
    • 例外:事務所
  • 所有 → ①全部;②包含
  • 所屬、所在 → 位於…中
  • 所以 → 因此
  • 有 → ①包含;②存在
  • 含有 → 包含
  • 沒有 → ①不包含;②不存在;③未曾、從未;④尚未、還沒有
  • 設有 → (換成其他用詞)
  • 有的 → 有些
  • 只 → 僅
  • 只有 → ①僅在…的情況下;②僅包含
  • 為 → ①(wéi)是;②(wéi)作、成;③(wèi)以…為目的;④(wèi)給、向
    • 例外:作為、成為、行為、認為、以…為…
  • 視為 → 視作。稱為 → 稱作。譯為、翻譯成 → 譯作
  • 一般 → ①普通、常見;②通常
  • 其 → ①它;②它的
    • 例外:其中、其他、與其、尤其、其實
  • 此 → ①這個;②此處;③它
    • 例外:此處、此外、此前、因此
  • 除…外,還 → 不僅…,還
  • 除…外的 → ①包括…的;②不包括…的,…之外的

配布、發放 法人、法人共通、法人特典 ドラマ·パート ネット配信、ウェブ配信、オンライン配信、音樂配信、ライブ配信、動畫配信

劇場、劇場 冒頭、開頭 タイアップ、捆綁、綁定

全卷購入特典、全卷購入特典

配信、上線、播出 オンライン配信、線上播出 一擧放送[一舉放送]、全集播出、一次性放送

スペシャル、特別 特集〔特輯〕 特裝

パッケージ

同時視聽會、同時視聽會 オーディオ·コメンタリー

無觀客、無觀眾

形態、形態 シリアルNo.、序列號 シリアル·コード、序列碼

エール、應援、應援

オリジナル、原創、新的、原本、原先

グラビア、ブロマイド、寫真、照片、寫真

テーマ·ソング、主題歌、主題曲 タイアップ·ソング

購買部、購買部、小賣部

チラ見せ、先行公開一部分 劇伴、配樂 BGM、背景音樂

コーナー、コラム、環節、專區、板塊、欄目

追っかけ再生

Wキャスト

ガチャ ボーナス

官方介紹文本

2015年版本

「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キーワードにオールメディア展開する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プロジェクト。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グループ「μ's(ミューズ)」による、アニメーションPV(DVD&BD)付音楽CDリリースの他、雑誌・小説をはじめとした書籍、TVアニメ、スマートフォン向けゲーム、コンシューマーゲーム、トレーディングカードゲーム、また、実際にμ'sを演じるキャストによるライブイベントやラジオ、ニコ生を行なうなど、様々なメディアを巻き込んだ展開を行っている。

2013年1月~3月にTVアニメ1期、2014年4月~6月にTVアニメ2期をそれぞれ放送し、2015年1月31日・2月1日にはさいたまスーパーアリーナスタジアムモードでμ's5回目のワンマンライブも開催。2015年6月13日より、完全新作劇場版「ラブライブ!The School Idol Movie」が公開された。

2017年版本

ラブライブ!シリーズは2010年からスタートした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プロジェクト。「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キーワードに、楽曲、アニメ、ライブイベントなどオールメディアで展開を行っています。

2019年版本1

「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キーワードに、オールメディア展開する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プロジェクト・ラブライブ!シリーズ。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グループによる音楽CDリリースのほか、ライブイベントやアニメーション、雑誌連載、ノベル・コミック、スマートフォンアプリ、ラジオなど、様々なメディアでの展開を行っています。

2019年版本2(2020年1月修訂)

ラブライブ!シリーズとは、9人の女子高校生が“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になり夢を叶えていくという「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テーマにしたストーリーで、オールメディアでの展開を行っているプロジェクトです。

最初のシリーズとなる『ラブライブ!』は、2010年6月の「電撃G'sマガジン」での連載を皮切りに、ストーリーに登場する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グループ「μ's」による音楽CDのリリース、ライブイベント、スマートフォン向けアプリ、アニメーションなど、さまざまなメディアを巻き込んだ展開を行い、音楽活動では第30回日本ゴールドディスク大賞の特別賞を受賞(2016年2月)、そして2015年末の第66回NHK紅白歌合戦への出場も果たしました。2015年からスタートした『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では、「Aqours」という新たな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グループを主人公に据え活動を開始し、「μ's」同様東京ドームでのライブを成功させ、2018年末には第69回NHK紅白歌合戦への出演も果たしました。現在では展開も多角化し、海外でのライブイベントも実施するなど成長を続けています。さらに、2017年からは「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が9人のメンバーで活動をスタートし、TV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中です。そしてこの度、さらなる新シリーズのプロジェクトが始動することとなりました。

2022年版本1

「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キーワードにしたストーリーで、オールメディアでの展開を行っているプロジェクトです。最初のシリーズ『ラブライブ!』は、2010年6月の「電撃G'sマガジン」での連載を皮切りに、ストーリーに登場する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グループ「μ's」による音楽CDのリリース、ライブイベント、スマートフォン向けアプリ、TV&劇場版アニメなど、さまざまなメディアを巻き込んだ展開を行いました。

2015年からは『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とその作品内に登場する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グループ「Aqours」の活動がスタート、2017年からは『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が活動をスタートしています。

シリーズ第4作である『ラブライブ!スーパースター!!』は、2020年1月にプロジェクト始動。

2022年版本2(2023年12月修訂)

『ラブライブ!』シリーズとは、「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キーワードにオールメディア展開する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プロジェクト。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による、アニメーションPV(DVD&BD)付音楽CDリリースのほか、雑誌・小説をはじめとした書籍、TVアニメ、スマートフォン向けゲーム、コンシューマーゲーム、トレーディングカードゲーム、また、実際にメンバーを演じるキャストによるライブイベントやラジオ、生配信など、様々なメディアを巻き込んだ展開を行っている。

シリーズ最初の作品である『ラブライブ!』を皮切りに、『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ラブライブ!スーパースター!!』といった新たな作品を展開し、2023年は最新作『ラブライブ!蓮ノ空女学院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クラブ』がスタートしたほか、1月に『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のショートアニメ『にじよん あにめーしょん』を放送。6月には新作OVA『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 NEXT SKY』を上映しました。さらに『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のスピンオフプロジェクト『幻日のヨハネ -SUNSHINE in the MIRROR-』のテレビアニメが7月より放送。加えて『ラブライブ!スーパースター!!』はテレビアニメ3期の制作を発表している。

アニメの他にも、ラブライブ!シリーズ初の完全新作ミュージカル『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ミュージカル』が2022年の初演の好評を受け、2023年8月の追加公演と2024年1月の公演が決定している。

2022年版本3

女子高校生が学校で活動するアイドル・“スクールアイドル”を通して夢を叶えていく姿を描くプロジェクト。「みんなで叶える物語」をテーマに、オールメディアでの展開を行っています。

最初のシリーズとなる『ラブライブ!』を皮切りに、『ラブライブ!サンシャイン!!』、『ラブライブ!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会』、『ラブライブ!スーパースター!!』といった新たな作品を次々と展開し、メンバーのストーリーを描いたTVアニメの放送や、メンバーを担当するキャストによるライブイベントの開催など、多岐にわたる活動を行っ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