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User:Nexus Newton/个人存档/近海与内河舰艇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MB022.jpg
解放军海军22型导弹快艇。
基本资料
道具名称 近海与内河舰艇
道具种类 军事舰船
道具用途 军事用途/海战/水战
相关作品 黑礁》《战争雷霆》《战舰少女》等
相关道具 驱逐舰巡洋舰辅助性舰船

近海与内河舰艇指海军序列中在近海、内河活动的作战舰艇,通常在数十吨至数百吨的较小吨位上(但也有浅水重炮舰、濒海战斗舰等偏大的种类)。多出现在与战争相关的ACGN作品中。

近海与内河舰艇概论

近海与内河舰艇通常在海岸、岛屿和内河活动,多为快艇。在海军中:一般的,将吨位大于500吨的船叫做“舰”,小于500吨的叫做“艇”,偶有例外。视不同艇种承担不同任务,包括:对舰突击、巡逻护航、反潜灭雷、支援登陆以及近岸运输等。最大航速可达40—60节,机动灵活,素有“海上轻骑兵”之称。

但偶尔也有大型(相对于各种小艇而言)的近海与内河舰艇,如浅水重炮舰、濒海战斗舰。

以下将按其种类简要介绍。

炮艇

炮艇(Gunboat)以火炮为主要武器,承担护航、反舰等任务。炮艇是出现较早的一种战斗舰艇,清帝国海军(IQN)就装备有炮艇。该艇种的排水量一般25~500吨,航速25节以上,武器有20~100毫米舰炮多座,机枪数挺。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仍继续建造炮艇,艇型、船体结构、动力装置、武器和电子设备等都得到改进。典型的炮艇有:解放军海军62型护卫艇、法国海军PR72M型炮艇。

随着海军技术的发展及作战需求的变化,用途单一,适航性不佳的炮艇逐步被轻护卫舰(corvette)与近岸巡逻舰(OPV)代替。

浅水重炮舰

浅水重炮舰(Monitor)以火炮为主要武器,承担反舰、对陆支援等任务。该舰种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战争时期北军的莫尼特尔号浅水重炮舰。

特征是吨位较小、吃水极浅、航速极低,但通常装有与同时期战列舰口径同级别的重炮。虽然该舰种的发明者美国人很快弃用了该舰种,但浅水重炮舰却在英国人的手上发扬光大。英国在一战前后建造了多级浅水重炮舰,这些舰艇被设计用来在主力战列舰完全夺取制海权之后,抵近德国海滩执行岸轰任务以支援登陆部队,皇家海军认为其他国家的海军在其强大的战列舰队的面前不堪一击,拿到制海权是手拿把算的事情,要优化的只是拿到制海权以后的“由海向陆”的部分。

事实证明英国人想多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从未拥有过哪怕一分钟的绝对制海权,这些浅水重炮舰自然碌碌无为,在二战结束后很快退役。

有趣的是,在21世纪,已经消失的浅水重炮舰竟借着DDG1000的壳子死而复生了虽然该舰排水量高达15kt。如果纵观英美相隔近百年的这两个项目,你会发现她们在研制服役过程中的相似之处:因主要对手灰飞烟灭而过度膨胀的海军、对本国造舰能力蜜汁自信的设计部门、入役后极其尴尬的军内定位和一群因经济危机对海军造舰经费虎视眈眈的国会老爷......

鱼雷艇

鱼雷艇(Torpedo Boat)是以重型鱼雷作为主战武器的作战艇种,相应地炮击能力较弱,航速一般大于35节。

该艇种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以编队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攻击,也可用于反潜、布雷等。一般装备有大直径重型鱼雷,兼有高射机枪或小口径火炮。其航速高、机动灵活、攻击威力大、隐蔽性好、造价低廉、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但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都取得了较大战果。在50和60年代,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曾多次参加海战,取得了击沉台防务部门“太平”号护航驱逐舰和“洞庭”号,“永昌”号炮舰,“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艇和多艘运输舰的战绩。

随着现代化探测和作战手段的日益发展,鱼雷艇隐蔽出击的作战优势日益降低;导弹艇出现后,鱼雷艇的作用有所下降。但鱼雷艇具有打击威力大、建造容易、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加之鱼雷性能不断提高,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鱼雷艇仍为不少国家作为近海防御的兵力予以保留和发展。

导弹艇

导弹艇(Missle Gunboat)是以反舰导弹作为主战武器的作战艇种,相应地炮击能力较弱,航速一般大于35节。

该艇种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以编队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导弹攻击,也可用于护航,巡逻等。一般装备有多枚反舰导弹,兼有高射机枪和中小口径火炮。一般依赖军中其他传感器为其标定目标。

历史上第一个导弹艇战果是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两艘苏联提供的183P型导弹快艇以P-15白蚁(SS-N-2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在此之后导弹艇在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战果显赫,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典型的导弹艇有:解放军海军22型、037II型、海自“隼”级。

近年来导弹艇的火力,航速,适航性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可预见的将来,导弹艇将接过炮艇与鱼雷艇的棒,与飞机,潜艇一同构筑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近海防御体系。

猎潜艇

猎潜艇(Submarine Chaser)是主要执行搜潜攻潜任务的作战艇种,航速一般大于20节。该艇种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以编队搜索、攻击敌潜艇,也可用于护航,巡逻等。一般装备深弹、鱼雷等攻潜武器,兼有高射机枪和中小口径火炮,配备声呐、水听等传感器。

猎潜艇最早出现于一战时期。当时的猎潜艇尚无声呐等搜索设备,探测水下潜艇依赖水听器;在二战中,猎潜艇的性能有较大提高,声呐和火箭深弹逐渐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猎潜艇进入现代化阶段,以自导鱼雷为主要反潜武器、装备有舰壳声呐、拖曳声呐和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

解放军海军装备的037型是中国人最熟知、也是最典型的猎潜艇明明是黄水战列舰056反潜也就图一乐,真要拉战列线还得看我037(错乱)

由于猎潜艇在搜潜效能、适航性、航程等方面的固有缺陷,该艇种逐渐被轻型反潜护卫舰所替代。

水雷战舰艇

专用于布放或排除水雷的舰艇。

布雷舰艇

布雷舰(Minelayer)是专门用于布设水雷的水面战斗舰艇。可在基地、港口、航道和近岸海域及江河湖泊水域进行防御布雷和攻势布雷。包括远程布雷舰、基地布雷舰和布雷艇等。有专门设计制造的,也有用其他舰艇或商船改装而成的。

布雷舰,排水量500~6000吨,航速12~30节,可载水雷50~800枚;布雷艇,排水量在500吨以内,航速10~20节,可装载水雷50枚以内。布雷舰艇设有专门的水雷舱、引信舱、升降机、温湿度调节装置和布雷操纵台等。在舰尾甲板上设有2~4条雷轨,水雷布放前,在雷轨上做最后准备;布放时,水雷在雷轨上经链条输送机和布雷斜板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投布入水。装备有较完善的导航设备,以保证布设水雷雷阵的精确位置和水雷间隔;并装备有少量自卫武器。

相较于航空布雷,布雷舰艇的劣势是布雷时效性差,但其也有单次布雷量大、布雷精确等优势。

韩国海军南浦级布雷舰

反水雷舰艇

下分扫雷舰艇与猎雷舰艇,主要担负开辟航道、登陆作战前扫雷等任务。下面简述二者区别及排雷机理。

扫雷舰艇

扫雷舰艇(Minesweeper)的作业方式是在疑似有水雷出现的海域来回航行,利用其拖曳的扫除设备清除与引爆水雷,就像大扫除时使用吸尘器吸地板。由于其排雷方法是被动的,扫雷舰在清除过程中航行的路线与涵盖的范围就很重要,以确保清除过的水域没有危险。为了防止本体引爆磁感应水雷,扫雷艇一般使用低磁特征木头或者玻璃钢制造。

最初的扫雷艇由于航速较低、续航力较小、扫雷方式单一,而且扫雷的效果也并不明显。随着扫雷艇及扫雷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扫雷舰在反水雷作战中成果显著。在一战中: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80艘扫雷舰艇就清扫了2.7万平方公里海域,在保证重要海域和航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在吊放扫雷具的解放军士兵,扫雷舰就是依靠扫雷具排除水雷的
解放军海军081型扫雷舰

猎雷舰艇

鉴于扫雷舰艇进行扫雷作业时扫雷具布放复杂、费时,扫雷作业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舰艇本身面临较大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更有效、更安全地进行反水雷作业,出现了一种新的反水雷舰艇,这就是猎雷舰艇(Minehunter)。猎雷舰艇与扫雷舰艇作业型态最大的差异是猎雷艇在清除水雷前会先定位水雷的位置,而扫雷舰艇不会。典型的猎雷舰艇作业流程包括:

  1. 使用声呐定位水雷;
  2. 派出遥控猎雷具或蛙人判别、确认水雷;
  3. 投放炸药攻击水雷;
  4. 评估毁伤效果。

由此四步组成了一个典型OODA循环[1]。与扫雷舰艇相比,此循环摆脱了使用扫雷具必精确判别水雷类别的被动局面,极大简化了反水雷作战流程。但是,猎雷舰艇先定位后清扫的特性使得其面对大量密集雷场或掩埋在泥沙中的水雷时极其无力,只能作为扫雷舰艇的一种补充。

美国海军Osprey级猎雷舰

濒海战斗舰

Icon-info.png
本栏所述为美国海军专有舰种。

概述

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LCS),是美国海军为取代佩里级护卫舰在90年代初期进行的SC-21水面战斗舰艇计划一部分,是冷战后美国舰艇转型的一种体现。在红海军随着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海军一度难以在海上直接威胁美国舰队;故美海军认为其主要的任务应转变为由海向陆地投送武器与兵力,即“由海向陆”,因此濒海战斗舰主要着眼于在敌国沿岸水域的各种低强度作战需求,美军将其任务界定如下:

  • 近岸对面作战(Anti-surface warfare);
  • 近岸水雷战(Mine Counter Measures);
  • 近岸反潜作战(Anti-Submarine Warfare);
  • 情报搜集/监视/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
  • 本土防卫/海上拦截(Homeland Defense/Maritime Intercept);
  • 支持特种作战(Special Operation Forces support);
  • 支持人员/物资输送(Logistic support for movement of personnel and supplies)。

基于上述设计思想,濒海战斗舰与佩里级等传统护航舰艇相比较,其打击与自卫火力均减弱不少。美国海军认为:凭借一种能兼顾高速、耐波能力与隐身性的舰体构型,LCS能在充满变数与威胁的敌国近海执行任务并确保生存。

历史

独立级LCS示意图,展示了其模块化的特性

自项目启动以来,LCS一直被视为替代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舰的下一代舰艇,因此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模块化:其架构分为两大类:“海上骨架”(LCS Sea Frame)或称“核心系统”(core systems)是所有LCS的最基本共通单元,不因任务而有不同,包括舰体、动力与航行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必备的基础系统等;而“任务模块”(Mission payload package)则是LCS用以执行任务的装备,根据不同的用途而规划出几种不同的任务模块,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为了便于快速换装,LCS的任务模块次系统安装在符合标准货柜尺寸的容器内,安装固定后只需连上电源以及与舰上作战系统的数据链,就能运作。一个基本的海上骨架结合特定任务所需的任务模块后,便形成一个完整的LCS单元;若要更换任务,LCS只需换装对应的任务模块,而“即插即用”的特性使LCS能够直接在一线基地里迅速换装任务模块,而不需依靠专业造船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美海军刚刚提出LCS计划的21世纪初,其主要对手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驱逐舰仅有9艘,其中DDG[1]仅3艘,现代化护卫舰仅12艘,无FFG[1],台防务部门的4艘DDG(Kidd),6艘FFG可轻易对抗;而在LCS真正服役的2016年,解放军海军现代化驱逐舰已暴涨至18艘,与台防务部门现代化驱逐舰与护卫舰之和差不多(4DDG+8FFG+6FF[1],诺克斯不堪大用),其中盾舰就有12艘,是日海自与台防务部门所有DDG之和,另外还附带23艘FFG,到2020年上述舰种又各增加10%~20%,再加上老对手俄罗斯海军的复苏,一类舰艇捉襟见肘的美海军只好将LCS当作传统护卫舰来使用,而在全东亚护卫舰中倒数第二的防空能力倒数第一是台防务部门拉斐特级,都2020年了还在用小槲树使得LCS在面对这些高性能驱护舰时连自保都有问题。再加上高达5亿美金的单价,几乎一夜之间,LCS就从先进的次世代战舰变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失败的项目。DDG-1000:我呢?

濒海战斗舰计划前后耗时20年,花费约300亿美元(约为2072亿元人民币),民间军迷骂声不断,不堪其高昂价格和低劣性能的美国海军愤而转向FFGX—一款传统护卫舰,并宣布提前退役一部分LCS为其开路,只留下一地鸡毛与30余艘不上不下的军舰。有人把LCS项目的失败归咎于其生不逢时,而实际上,在LCS项目启动初期,这个项目的结局就已经确定了:从海军因主要对手灰飞烟灭而过度膨胀开始,从国会老爷对计划预算锱铢必较开始,美国人就已经把LCS项目的命运交到了其敌人之手中。

在ACGN领域的相关出现

外部链接与注释

  1. 1.0 1.1 1.2 1.3 1.OODA:“观察—调整—决策—行动”循环; 2.DDG:导弹驱逐舰,一般仅指防空导弹驱逐舰; 3.FFG:导弹护卫舰,一般仅指防空导弹护卫舰; 4.FF:通用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