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使用者:Nexus Newton/個人存檔/臼砲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Military.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軍事類條目☆Huu~Ah\(^O^)/
萌娘百科軍事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少戰卡爾.png
基本資料
道具名稱 漢:臼砲
英:Mortar
日:臼砲きゅうほう
道具別名 迫擊砲、BAN帝砲
道具種類 武器
道具用途 軍事用途
相關作品 艦隊Collection》《少女前線》《少女與戰車》等各種近現代戰爭題材作品
相關道具 火砲加農砲榴彈砲

臼砲mortar是一種常見的身管火砲。

概述

臼砲是倍徑比(註)火砲的砲管長度與口徑之比較小、低初速、高拋彈道的短程火砲,射程一般在幾千米到十幾千米不等,多用於在起伏地形上的抵近射擊。

「臼砲」一詞應是對英語詞「mortar」的意譯。「mortar」詞源是拉丁語詞「mortārium」,有臼的意思,後來在西方被引申為一類砲管粗短如同石臼的低初速、高拋彈道的短程火砲。中國人在引入這個詞後,就把它形象地翻譯成「臼砲」。

在當代最常見的臼砲家族直系成員是păi擊砲,它也是當今世界上臼砲家族中唯一被廣泛使用的火砲。迫擊砲在英語裡叫「modern mortar」,直譯過來即是「現代臼砲」,之所以稱之為迫擊砲主要是受日本人的影響。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設計了一種基於煙花發射器設計的、用竹條加固的木板製成砲管的簡易火砲,和西方的臼砲一樣是砲管粗短、低初速、高拋彈道的短程火砲,日本人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迫撃砲はくげきほう」,「迫擊」是個日語專屬詞,意思是「抵近射擊」;而後來當日本人拿到了西方的「modern mortar」後,因為它們的特性非常接近,於是也稱之為「迫擊砲」。作為漢語圈的中心,在當時還是師從日本的國人也很自然地用起了「迫擊砲」這個詞(中國一些軍事術語就是直接學日本的,比如航空母艦)。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刻意研究武器裝備的發展歷史或者詞源學的,幾乎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1]

歷史

早期形態及其衰落

許多海外歷史學家們相信,臼砲的最早使用記錄是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戰役中精羅震怒。在隨後的幾世紀裡,臼砲在大大小小的攻城戰里不斷秀出存在感。

事實上在整個十五世紀,臼砲在東西方都有較廣泛的使用。在穆罕默德二世之前的1413年,朝鮮也出現了用於海戰的臼砲,後來韓語稱之為「완구(音「Wan'gu」,意為「碗口」)」,相信是起源自「碗口銃」——同時期明代的另一種典型臼砲。在當時這些火砲因為其短射程和高拋彈道,相比彈道較平直的野戰砲,更適合在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展開作戰;同時也非常適合作為一種用於城池攻守的火砲,因為高拋的彈道可以讓砲彈輕鬆地飛越高高的城牆,輕鬆打掉城牆另一邊的目標。另外,較低的成本也讓臼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世界各國保持為主流的火砲。

不過隨著冶金技術的提升,加農砲和榴彈砲後來居上,臼砲的作用逐漸下降,到拿破崙時代時臼砲已經不再被普遍使用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似乎臼砲已經成為過去式,不會在戰場上繼續出現了。

是這樣的嗎?

世紀之交的復甦

答案顯然是「不」。情況在二十世紀初的日俄戰爭發生了轉折。

在戰爭中,為消滅躲藏在塹壕中的日軍,俄國砲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戈比亞托發明了一種奇特的超口徑彈,使用老式的47毫米火砲以大仰角發射打出高拋彈道,由此再現了古代臼砲的高拋彈道和短射程,對塹壕中的日軍形成了致命打擊。

列昂尼德砲彈構成的大致展示。砲彈由圓錐狀的彈頭、木質的插杆、4片穩定尾翼和一個銅環構成。彈頭在插杆的一端,另一端是銅環,穩定尾翼可以在插杆上前後滑動。它是一種半定裝彈,藥筒上的鉛塞可以在射擊時避免折斷插杆,裝填時,砲彈要從膛口裝入,並從彈膛裝入藥筒。發射時插杆相對彈頭另一端的銅環應該是在砲管里的,它的作用是閉氣,用來保證發射藥燃氣推力的充分利用。本圖為幫助讀者理解相對於實物做了簡化處理,僅供參考。
實際的列昂尼德砲彈解析圖以及待發狀態示意圖。

一些歐洲人觀察到了這種翻新的古老技術,但占據上風的保守派們並沒有認可這種新奇武器,不過有先見之明的德國人還是看到了它的價值。德國的兩家軍工企業——克虜伯和萊茵金屬都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同類產品,在隨後的競爭中萊茵金屬推出了類似列昂尼德的火砲設計,而克虜伯則推出了和傳統臼砲相似的「擲雷機」。「擲雷機」最終被德軍採納,之後在一戰期間大顯身手。

走向現代化

協約國被這種異軍突起的塹壕戰神器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他們很快發現自己的軍火庫和軍火商都提供不了同級別的武器。在工程師設計出真正靠譜能與之匹敵的塹壕臼砲之前,大家只能靠土法上馬來試圖和「擲雷機」相抗衡。其中有主要是法國人從博物館翻出來的文物級臼砲配上新式的圓柱狀砲彈(它們原本是用來發射球狀砲彈的,新舊兩種砲彈在一戰期間都有使用)、用古老投石機原理製作的手榴彈投擲器、英軍推出的用鋼製水管制作簡易火砲發射仿列昂尼德式超口徑彈、用戰場上回收的砲彈彈殼充當臼砲砲管等。他們也想方設法從德軍手中奪取「擲雷機」轉為己用。

到戰爭後期一些真正實用的產品出現並開始參戰,其中最著名的是現代迫擊砲的始祖——斯托克斯迫擊砲。它是英國爵士威爾弗雷德·斯托克斯的作品,其外形已經和現代迫擊砲非常接近——輕薄的砲管、後膛的固定擊針、依靠重力作用迫使砲彈擊發、砲尾的板狀底座和砲管前部的兩腳架,這些都和現代迫擊砲高度一致,主要區別是斯托克斯設計的略複雜的火控計算裝置和無尾翼的傳統造型砲彈(實際上斯托克斯設計了有尾翼的砲彈,但英國軍方沒有採納)。同時代的還有法國的布朗德空氣砲,它的砲彈是和現代迫擊砲一樣的流線型,有尾翼。雖然布朗德空氣砲很快被棄用,但它的砲彈設計被保留了下來,和斯托克斯迫擊砲合併,現代意義上的迫擊砲就此誕生。

不過傳統的大口徑、短身管重型臼砲並沒有因為迫擊砲的誕生而徹底消失,而是繼續存在了一段時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傳統臼砲也繼續發揮了一些強大的威力,其中以德國知名的自行火砲——600mm重型「卡爾」臼砲、以及「矮腳虎」——虎式突擊砲為最佳典範。這些笨拙的古典武器到了戰後便很快銷聲匿跡了。

當然,事實上,現代迫擊砲相較於其他武器而言,也確實有幾分古董的感覺。它不但是唯一被廣泛使用的前裝砲,而且還沒有現代火砲上常見的精妙的擊發機構,而是在彈膛里簡單地放了一根固定擊針,靠砲彈自行下落來擊發。其他部分也非常簡約,可以說基本延續了斯托克斯迫擊砲的形制,只不過在一些繁雜的地方做了簡化工作並使用了更優秀的材料,總的來說其實在砲上並沒有太多新技術,要有也主要是用在砲彈上了,比如制導砲彈等。可以說這是種簡單可靠而且輕便的低成本武器,輕型迫擊砲在大國軍隊——比如美軍——中,甚至可以像火箭筒一樣人手一門——由此不難理解TG的火力不足恐懼症。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現代車載重型迫擊砲是後膛裝填的,這些可能是使用新技術相對而言最多的現代迫擊砲。

深彈砲——另一種臼砲

儘管加農砲的興起讓臼砲早早地從海戰中消失,但隨著潛艇異軍突起,臼砲作為一種很好控制的低膛壓近程火砲,再次被拉回到了海戰當中,在新時代被委以反潛的重任。

最主流也是最常用的早期反潛武器是深水炸彈(日語裡叫「爆雷」)。這種重磅炸彈用水壓引信引爆,能夠在深水之中給潛艇造成極大的破壞。用臼砲可以將深水炸彈投擲到較遠的地方,而在臼砲被用於此任務以前,深水炸彈只能從船尾用滑軌拋灑,這樣做不但效率較低,而且還有被爆炸波及自身的危險。相比之下,臼砲投射深水炸彈不但安全,而且還能加大艦船對潛攻擊的半徑,能有效提高反潛的效率。

這類專門用於發射深水炸彈的臼砲一般被稱為深水炸彈投擲器(深彈投擲器)或深水炸彈發射砲(深彈砲),日語中叫「爆雷投射機」。二戰之後隨著制導武器的興起,深彈砲被反潛飛彈迅速取代,逐漸從艦船上消失。

長春號驅逐艦(DD-103)艉部的一對深彈砲,它的原型是蘇聯的BMB-2深彈砲。作為當初中國海軍第一代「四大金剛」的她現在被放在山東省乳山市展出可惜保養狀況堪憂

ACGN作品中的臼砲

關於《艦隊Collection》中的深彈砲,詳見以下萌娘百科詞條

主條目:艦隊Collection:九四式爆雷投射機
主條目:艦隊Collection:三式爆雷投射機

關於《戰艦少女》中的深彈砲,詳見艦R維基詞條
標準型深彈投射器

改良型深彈投射器

先進型深彈投射器

刺蝟彈深彈投射器

蘇聯BMB型深彈砲

關於《碧藍航線》中的深彈砲,詳見碧藍航線WIKI詞條
基礎深彈投射器T1

基礎深彈投射器T2

基礎深彈投射器T3

改良深彈投射器T1

改良深彈投射器T2

改良深彈投射器T3

(待補充)

Gallery

一個18世紀法國臼砲的縱切示意圖。
一戰期間德國使用的塹壕臼砲以「擲雷機」為代表。「擲雷機」口徑有很多,小的只有不到50毫米,大的可以達到380毫米。圖中是一門75毫米擲雷機。
斯托克斯和他的迫擊砲以及幾枚砲彈的合影。可以明顯看出這些砲彈都是早期的無尾翼砲彈,砲彈底部的多孔小管子是裝發射藥的部位。
當今世界上自行迫擊砲的形制有兩種,一種是像其他主流的自行火砲一樣將砲裝在車頂的砲塔中;另一種則像這門以色列國防軍(IDF)的M113自行迫擊砲一樣,將砲收入車身,在車頂打開天窗讓砲支出來。
世界上最大的臼砲是美國在二戰時代製造的「小戴維Little David」,它的口徑達到了誇張的914毫米。不過它最初並非一種實戰武器,而是被當作阿伯丁試驗場的航空炸彈投射裝置用於對大型航空炸彈的測試。1944年,美軍開始考慮把它派往戰場去消滅太平洋戰場上那些負隅頑抗的日軍,還設計了配對的砲彈,不過由於戰爭進程太快,「小戴維」並沒有趕上實戰的機會。這門砲及其砲彈如今陳列在阿伯丁試驗場對全世界公開展出。
除了「小戴維」,英國也有一種名為「Mallet」(意為棒槌)的臼砲達到了914毫米的口徑。該砲誕生於十九世紀中葉,和「小戴維」一樣從未參與實戰。另外,這門砲的名氣顯然也沒有「小戴維」那麼大。該砲如今陳列在英國皇家軍械庫對全世界公開展出。

注釋

分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