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Nexus Newton/個人存檔/槍彈
“ | ” | |
——一句拉丁語格言, |
基本資料 | |
道具名稱 | 槍彈 |
---|---|
相關道具 | 槍械
|
道具別稱 | 子彈 |
道具類別 | 消耗品 |
槍彈(Bullet)是現代槍械發射的彈藥,也是各類單兵槍械中應用最廣、消耗最多的一種彈藥。其造價低廉,效果優越,經過數百年的實戰經驗不斷更新換代。目前,像雷射武器之類的能量武器擊發的彈藥,儘管與同樣屬於高精度武器的飛彈相比發射成本相當低,但仍然由於科技水平原因導致綜合性能不具備實戰意義(例如無法縮小至單兵使用的規模,受天氣干擾大等),故無法進行量產。
線膛槍使用的金屬定裝彈在英文中稱為Cartridge或者Round,霰彈槍等滑膛槍的彈藥則稱為Shell。
歷史
從15世紀開始,歐洲人的火槍技術不斷成熟,他們迫切需要一種精度較高的射擊彈藥。有些歐洲士兵開始在前裝線膛槍中試用了卵形彈,以提高射擊精度和射程。事實證明,這一方法是可行的。
1805年,英國蘇格蘭人亞歷山大·約翰·福賽斯發明了以雷汞為擊發藥的「香水瓶」槍機,為擊髮式武器的始祖。
1849年,法國人克勞德·埃蒂安·米涅(Claude Etienne Minié)發明了一種後世稱作「米涅彈」的中空長圓柱尖頭彈丸。拜米涅彈所賜,當時軍用線膛步槍的射擊速度與射擊精度都得到了大大提升,侵徹力也有了顯著提高。不久後的1851年,出現了針髮式槍彈。現代槍彈的基本形狀基本定型。
1886年,法國陸軍正式裝備使用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無煙火藥為發射藥的子彈——8mm「勒貝爾」步槍彈,為其他國家製造槍彈樹立了標杆。此後德國、瑞士及其他國家陸續開始研製並裝備類似的新式槍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大口徑機槍用穿甲彈、燃燒彈、爆炸彈、穿甲燃燒彈,穿甲高爆燃燒彈等特種彈藥快速發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蘇等國為了簡化彈種以增強生產力,還成功研製了威力和尺寸介於手槍彈和步/機槍彈之間的中間型槍彈(比如蘇聯的7.62×39mm M43彈)。二戰後,世界上大口徑機槍彈的口徑基本定型為12.7mm,但一些裝備蘇制軍備的國家仍在使用14.5mm口徑的機槍。
美蘇冷戰中,美國人發現自己的.308英寸(7.62×51mm)全威力步槍彈很有可能不適合未來的戰爭,於是開展了一系列小口徑步槍彈的競標,最終雷明頓公司的.222英寸[1](5.56×45mm)小口徑高速槍彈(SCHV)贏得了美軍的青睞,經過越南戰場的實戰測試後該彈獲得了M193的編號正式進入美軍服役。此後蘇聯等國家也跟著這一風向研發並列裝了各自的小口徑步槍彈,輕武器就在這時邁進了小口徑時代。
1980年10月,北約選定比利時的SS109(美軍編號M855) 5.56mm槍彈為標準槍彈,以取代顯得落後的M193。這種小口徑槍彈的好處是彈頭輕、初速高、彈道低伸,初速能達到900~1000m/s,它的研製成功和使用是槍彈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
基本結構
彈殼(藥筒):彈殼是槍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其他部件的載體,同時也承受壓力使彈頭加速。彈殼一般採用黃銅(美國)以及軟鋼(中、俄、法)製造,一些子彈(如LSAT使用的埋頭彈)的彈殼使用的則是聚合物等材料。
- 口頭上習慣用「彈殼」,但考慮到砲彈、炸彈的外殼也會被叫做彈殼,也常在專業領域用「藥筒」一詞代替「彈殼」以避免混淆。
彈頭:彈頭基本功能元件一般包含酬載(Payload)、引信(Fuze)以及保險與備炸(Safety and Arming)裝置三項。不同彈頭型式就是根據改變這三項中任一一種元件的運作方式,槍彈的殺傷效果和射程遠近等因素都會有所差異。
底火:體積小,可安裝在槍彈藥筒底部,由輸入的機械能(擊針撞擊)或電能刺激發火,用於點燃槍彈發射藥的部件,有些國家也稱之為「火帽」。使用時一般是直接壓入槍彈藥筒的底部。
發射藥:通常指裝在槍砲彈膛內用以發射彈丸的火藥。經由火焰或火花等引燃後,可在正常條件下不爆炸,僅能爆燃而迅速發生高熱氣體,其壓力足使彈頭以一定速度發射出去,但又不致破壞膛壁。內部火藥用量要控制到毫克級別,西方國家則更喜歡使用「格令」作為計量單位。
功能分類
現實中的槍彈
- 普通彈(Ball):用於殺傷人員等生動目標。是步兵自動武器的基本彈種,其消耗量也最大。但可在普通彈的基礎上進行多樣化的功能改進,以達到特殊的作戰目的。目前軍隊中使用的普通子彈均為全金屬被甲彈(Full Metal Jacket),即軟鋼彈芯和鉛套用銅質或軟鋼質被甲完全包覆的彈頭結構,而民用FMJ則是全鉛彈芯。
- 特種彈(Special Ball):又稱狙擊彈,是專為高精度步槍研製的彈種。它的彈頭被設計為船形尾,以及優化了彈頭內部結構,使得這種子彈的精度高於普通彈不少。
- 入身變形彈:又叫擴張型子彈,是注重肉體殺傷的一類子彈。擊中後彈頭會迅速變形破裂,進而對肉體造成比常規子彈更嚴重的撕裂傷。由於所謂的「國際公約限制」[2]及侵徹力不足等原因,軍隊不使用入身變形彈,目前該子彈的最大市場為獵用和警用。
- 霰彈(Shotgun shell):主要為霰彈槍所用,不過目前也出現了不少可供線膛槍使用的霰彈。相比通常子彈它的裝藥量更少,但是它的彈體內裝有數顆球形彈丸,近距離射擊時擁有很強的火力。
- 獨頭彈(Slug):將普通霰彈的球彈丸換成單個的重彈頭,讓只能在近距離才能發揮火力優勢的霰彈槍也能擁有一定的遠程殺傷能力。
- 穿甲彈(Armor Piercing):在通常子彈的基礎上將鉛制或軟鋼製彈芯更換為更堅硬的穿甲彈芯(高碳鋼或碳化鎢),用以殺傷輕裝甲或掩體後目標,或者是擊殺具有厚重防護的目標。穿甲彈穿甲能力強,侵徹力大,但由於彈頭的重量較大,這種子彈的初速一般稍低於普通彈。
- 次口徑穿甲彈(Saboted Light Armor Penetrator):與坦克砲的脫殼穿甲彈極為相似,彈頭組成一樣都是一個次口徑穿甲彈芯+一個出膛即脫落的彈托。這種彈藥有多種口徑,但都是7.62mm以上的級別,專門用來針對輕裝甲車以及空中單位。
- 曳光彈(Tracer):彈頭尾部裝有一根曳光管,在彈頭飛行過程中,曳光管燃燒會顯示一種很鮮明的亮光。具有修正射擊、指示目標、發射信號及一定程度上點燃易燃物體等作用。
- 燃燒彈(Incendiary):彈頭基本由金屬外殼、燃燒劑、引信組成。當彈頭擊中目標後,引信點燃燃燒劑,金屬外殼破裂的瞬間會形成一團高溫火球。對草料、燃油、彈藥等易燃物體具有極佳的效果。
- 爆炸彈(Explosive):結構與燃燒彈相似,不同的是彈頭裝藥是烈性炸藥,這種子彈是以爆炸衝擊波和金屬外殼形成的破片為殺傷手段,同時具有一定的點燃效果。對脆弱目標(如飛機蒙皮以及未穿著防具的士兵等)有奇效。
- 由於槍彈頭的裝藥量較少,單發毀傷不足,於是一些國家就將其作為提示彈著點的指示用子彈來使用,稱為指示瞬間燃燒彈(IAI)。
- 空包彈(Blank):通常只有彈殼、少量裝藥、以及底火的子彈;有些空包彈則有一個低強度材料製成的彈頭,出膛的瞬間破碎。只有在近距離有一定殺傷力。多用於演習、訓練,以及電影拍攝。
- 有一個變種,裝藥量比較大,用於發射槍榴彈。
- 假彈(Dummy):這種子彈沒有發射藥和底火因此不能擊發,只能用作訓練或槍械測試,一些電影中也能看到用它來作為拍攝道具。其彈殼上有凹槽以便與實彈區分。
- 信號彈(Flare):加裝於信號槍中發射。彈頭內裝有易燃物、氧化劑及粘結劑,發射後會因緩慢燃燒而形成耀眼的光,多用於指揮與聯絡,對敵方單位也可造成一定的灼燒效果。
- 雙彈頭彈(Duplex):20世紀中期美國「齊射」計畫的產物,設計用於提高命中概率。由兩個相似的「串聯」在一起的彈頭組成,第二個彈頭的尖部伸入到第一個彈頭的底凹坑內,兩個彈頭的合重與一個普通彈頭的重量相同。但由於實際測試效果不盡人意,這種子彈的研究很快就結束了,最終未能投產。
唯一一個在戰爭中使用過這種子彈的國家是蘇聯,Yak-B機槍的可選彈種里就有雙頭彈。- 當初美國人甚至還弄出過更誇張的三頭子彈。
- 鏢彈(Flechette/Dart):也是「齊射」計畫的產物,彈頭就是一個類似飛鏢的杆狀投射物。起初這些「飛鏢」用在霰彈槍和榴彈發射器上,用來彌補普通霰彈的球彈丸侵徹力不足的缺點。後來開發出了專門用於線膛槍的單頭鏢彈,意圖以平直的彈道來獲取一個可控的散布,但隨著計畫的取消,這種鏢彈最終停止研發。目前除了霰彈外,只有一些蛙人部隊裝備的水下步槍使用鏢彈。
- 超高精度任務彈藥(EXtreme ACcuracy Tasked Ordnance):專為狙擊手研發的實驗性子彈。子彈可通過配套制導系統的導引自行飛向目標,擁有極高的命中率。
現實中戰場環境極為複雜,單一種類的子彈有時並不能滿足需求,所以有些子彈具有數種額外效果以便應對不同的情況(典型例子就是美軍在.50機槍上使用的Mk211 Mod0穿甲爆炸燃燒彈真·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
具有幻想性質的槍彈
銀子彈:表面鍍銀或純銀制的槍彈。銀子彈在歐洲傳說中被認為是狼人和吸血鬼等邪惡生物的剋星,據傳是殺死狼人的唯一方法,具有強大的驅魔的效力。
(待補充)
命名
槍彈命名可能採用以下要素:
- 口徑——使用率最高的要素,以公制口徑(單位為毫米)和英制口徑(單位為英寸)居多。霰彈槍則使用繼承自古老磅制口徑的「鉛徑」。
公制和英制(甚至鉛徑)不能隨便換算。由於歷史原因,市面上幾種不同的英制口徑彈藥實則為同一口徑(比如.357mag和.38sp的公制口徑都是9mm),如果貿然換算很容易會加重混淆。 - 藥筒長度——一種直觀表達發射藥量多量少的要素,表達為「口徑×藥筒長度」,如7.62×51mm彈藥就是7.62mm的彈頭配上51mm長度的藥筒。
- 發射藥/彈頭質量——較少使用,單位一般為格令(1格令約合0.0648克)。如.45-70-405彈藥就是0.45英寸、405格令的彈頭配上70格令的發射藥。
- 定型或推出年份——較少使用,如.30-06表示的就是1906年推出的0.30英寸彈藥。
- 有特別意義的名字——表示彈藥的廠商或適配武器、用途等。如.45 ACP表示的就是0.45英寸的柯爾特自動手槍彈、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通常情況下,只要出現動能殺傷類槍枝的作品,就必然會出現槍彈。
- 《星海爭霸》中人族陸戰隊員可研發鈾–238(貧鈾)子彈,可增加1格射程(2代對戰中這項升級被可增加10點血量的「戰鬥盾牌」取代)。
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軍方也有過貧鈾子彈的研製計畫然而直到現在研究成果連個屁都沒有。 - 《降妖別動隊》中Ruby用銀子彈一槍打死了狼人。
- 《使命召喚系列》、《戰地風雲系列》等現代戰爭類型遊戲中大量使用槍彈。
- 《無盡的戰爭》:遊戲中出現過類似的武器。
- 《質量效應》系列中,各族士兵可以使用萬用工具或生物異能對使用的槍械進行強化,讓射出的子彈具有如燃燒、干擾護盾、扭曲肉體和護甲等特殊效果。
- 《地鐵2033》中,子彈可以被當做貨幣使用。
- 《戰錘40000》中,出現的子彈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槍彈外,還有一種叫做爆彈/爆矢(bolts)的,帶有火箭助推並在擊中後利用聚變反應炸裂目標的特殊子彈。
(歡迎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