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旁觀者效應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其他人會幫忙的
——每個人的內心所想


旁觀者效應是指在緊急情況下,現場旁觀者數量越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援助的可能性就越低,形成一種「路人冷漠」的現象。又名責任分散效應

簡介

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巴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聽到喊叫聲,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兇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後,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叫喊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後來,心理學家BibbLatané和John Darley對這次事件進行了研究,並通過多次實驗提出了他們的理論。

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據研究,心理學家讓一個紐約大學的學生,在馬路上假裝癲癇病發作。當只有一個旁觀者在場的時候,高達八成情況他會選擇去幫助發病的大學生;但是當有5個旁觀者在場的時候,大學生得到幫助的概率只有31%。

相關作品

相關圖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