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娃娃臉效應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2016年春 萌百娘-櫻花 by M.vv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娃娃臉效應 |
---|---|
其他表述 | 嬰兒圖式 |
用語出處 | 康拉德·洛倫茲 |
相關條目 | 恐怖谷理論、Q版 |
娃娃臉效應是指人們在看到嬰兒的臉龐時,總會不自覺地產生關懷和照料他們的衝動。
簡介
1943 年,心理學家洛倫茲發現,「嬰兒圖式」(嬰兒面部特徵)會引發積極的認知和行為反應,包括:自發的微笑、嬰兒語、保護意願。洛倫茲認為,成人喜歡嬰兒的特徵是人類重要的本能。
因此,很多動畫在正品製作之餘,也會做一些Q版劇集(小劇場),多為泡麵番,也有獨立成作的(比如《小李外傳》)。Q版形象主打的就是娃娃臉。
具有娃娃臉特徵的角色
- 虎太郎——《學園奶爸》
- 艾格尼絲、伊迪絲、小黃人——《神偷奶爸》
- 雲妮洛普——《無敵破壞王》
- 小灰灰——《喜羊羊與灰太狼》
- 阿拉絲·拉姆斯——《打工吧!魔王大人》
- 哆啦A夢——《哆啦A夢》
- 靴子貓——《怪物史萊克》
- 大白——《超能陸戰隊》
- 各種角色——《羅小黑戰記》
- 娃娃臉——《黃金之風》
奧勒·居納爾·索爾斯克亞——《地球Online》
相關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