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航線:上游-1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碧藍航線專題編輯指南,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祝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上游-1是由蠻啾網絡、勇仕網絡聯合研發的流動裝置遊戲《碧藍航線》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導彈裝備。
其原型為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反艦導彈,上游-1導彈。
遊戲數據
- 掛載武器和裝備參數如遊戲中一樣可以點開喔!
上游-1 | |||||||||||||||||||
導彈 制導 | |||||||||||||||||||
傷害 | 100×4→264×4 | ||||||||||||||||||
標準射速 | 32.26→26.27s/輪 | ||||||||||||||||||
雷擊 | 45 | ||||||||||||||||||
大型作戰增傷 | 0→3%+13 | ||||||||||||||||||
彈藥▾
導彈-先鋒
| |||||||||||||||||||
彈藥▾
導彈-主力
| |||||||||||||||||||
裝備參數▾
| |||||||||||||||||||
適用艦種 | |||||||||||||||||||
驅逐
| |||||||||||||||||||
獲取方法 | |||||||||||||||||||
核心兌換 |
裝備原型
基本規格
項目 | 數據 | 原型圖 |
---|---|---|
彈體長度 | 6.55米 | |
彈體直徑 | 0.76米 | |
翼展 | 2.41米 | |
重量 | 2095千克 | |
戰鬥部重 | 510千克 | |
最大速度 | 0.85-0.9馬赫 | |
射程 | 50公里 | |
制導 | 主動單脈衝雷達制導,工作頻率為10-20千兆赫。 | |
推進系統 | 液體燃料 | |
衍生型號 | 飛龍一號(FL-1)是上游一號(SY-1)的出口型; 海鷹-1(HY-1)為SY-1增大了射程(70公里)的岸艦型,後岸艦、艦載通用 |
對於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海軍來說,由於受到蘇聯海軍裝備發展和作戰思想的影響,反艦力量一直是非常重視的領域。20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海軍開始研製第一代P-15白蟻(北約代號:SS-N-2冥河)(國內稱之為544型)反艦導彈引起了中國海軍非常大的關注。在50年代中後期也就開始與蘇聯談判購買、引進P-15反艦導彈的相關技術和生產線。
1960年3月,機械工業部正式下達仿製任務,總裝廠定點於南昌320廠,各成件廠分別定點於111廠(主發動機)、282廠(助推器、戰鬥部)、119廠(自動駕駛儀)、781廠(末制導雷達)、524廠(引信)、720廠(導彈攻擊雷達)、785廠(射擊指揮儀)、307廠(加注車)
1960年8月17日五院任命李同力、宋多經為「544仿」正、副總設計師。1961年三機部發佈命令組成5081(即「544」設計師系統) 增補何文治、朱傳千等參加。
當時320廠歸納出8大工藝關鍵,分別組織攻關組一一突破。如對天線罩外層「CT-911」玻璃鋼不了解配方、成形工藝和機械性能,40餘人花了1年時間,終於解開了「911」之謎,原來是甲基丙烯酸聚酯樹酯「M08-9"和「TMO-11"所組成;又如彈翼上下壁鍛擠壓鑄造是最難的工藝問題,當時剛問世不久,憑着一張照片反覆試驗反覆總結,終於解決了擠壓鑄造問題。
1963年4月國防科委召開了「544導彈專業會議」同年9月,又下發了技術責任分工的決定。10月5日,國防部五院又任命一分院四部主任(後為三分院副院長)呂琳為主管海防導彈的第三總師室總設計師。
針對仿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了相應對策,作出了一些強制性規定。比如要求對引進的資料,原樣複製不准輕易更改;認真吃透設計思想,消化吸收大練基本功,強調7項基本功(寫、看、畫、記、查、算、講)的達標要求;擴大設計人員知識面,在實踐中加深對引進資料的理解,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大力倡導三結合,對新技術、新工藝奮力攻關。
1964年生產出了「544」模擬彈,1965年裝出了混合彈(彈上控制系統用蘇製品,其它部分為國產品)經過飛行試驗取得成功,1966年,相繼裝出了國產「544」導彈。1966年11月,在國產導彈艇上進行定型飛行試驗,由國產的6621導彈艇發射國產「544」導彈獲得9枚8中的優異成績。1967年仿製成功的艦對艦導彈「上游一1」號裝備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開始了中國海軍裝備導彈的新時期。
該型導彈外觀上與蘇制P-15相差不大,有共同的飛行方式、尺寸和重量。導彈發射後迅速爬升到100-300米高度,捕捉目標後,急速降到30米高度巡航飛行。在彈道末端導彈再次降到8米。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反艦導彈系統
遊戲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