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帝國時代II:高麗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oe fuchs.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帝國時代系列條目☆Wololo~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祝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在中華帝國的周邊有一個多山的半島,半島的居民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手工陶器而著稱。 保衛山脈的堡壘,抵禦可怕的入侵者,用致命的攻城武器消滅敵人,並建造可以將任何敵船送入大海深處的裝甲龜甲船,王建和李舜臣的軍事才能在向你致敬!
——遊戲內說明書

高麗人是《世紀帝國II:征服者入侵》中登場的東亞文明,專注於防禦塔和海軍。

由於翻譯不同,所以又被稱之為:「韓國人」、「朝鮮人」等。

簡介

高麗人以歷史上的朝鮮王朝為基礎,朝鮮王朝是朝鮮半島的一個持續五個世紀的朝代,他們是前作登場的朝鮮人的後裔。他們是使用塔的防禦文明,同時也在海上利用各種遠程部隊,例如戰車,投石車和龜甲船。火車是他們最著名的創新之一,可以連續發射像火箭一樣的炮彈,在遊戲裡體現為賦予投石車更大射程的獨特技術。

儘管他們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他們仍然能夠成功地捍衛自己,這得益於他們是一個防禦性文明,以及重點關注遠程部隊。由於他們不斷創新和掌握起源於中國的火藥知識,因此他們是擁有兩個獨特單位的少數文明之一。城堡的獨特單位是馬戰車,本質上是一種裝甲騎射手。而碼頭的獨特單位是「龜甲船」,這是覆蓋重型裝甲和長釘的艦船,短射程但致命的重型戰艦,可有效對抗噴火船和自爆船。

高麗人也是熟練的石工,尤其是在雕刻和陶器製作方面,他們的青瓷釉世界聞名。為了反映他們的石工和防禦的能力,他們的村民可以更快地開採石材。最後,為了反映他們防禦主題,他們的塔會自動升級。

特性

特有單位

馬戰車

  • 重裝護甲騎射手

從高麗王國建立以來,朝鮮半島就一直受到各方攻擊。大隋、大唐、蒙古、日本……為了生存,他們必須鑽研新的戰爭方法。最創新的武器是具有機動力的火箭發射車。

可在帝國時代3中,馬戰車為德國特有的騎射手單位。

捷克人:你沒有炮!

龜甲船

  • 重裝護甲發射炮彈的戰船

在1592年的萬曆朝鮮戰爭中,大明與朝鮮聯手將日本侵略者的補給在海上截斷。李舜臣將軍支持名臣羅大用研發這種強大的海上武器。這種巨型船艦的側面和頂部覆蓋了裝甲,裝備着重型火炮。不僅在海面上威力強大,在沿海支援戰鬥也十分有用。相較之下,日軍戰艦就處於嚴重劣勢。炮彈既無法貫穿龜甲船的裝甲,也無法貿然登船肉搏。而冒死靠近的日軍戰艦也紛紛在炮擊下被擊沉

特有科技

  • 城堡時代:板屋船(舊)

龜甲船移動速度提高15%

板屋船是16世紀開始朝鮮王朝的主力戰艦類型,就如同海上城堡一樣,具有高運載量,而且水手數需求並不多。所以在萬曆朝鮮戰爭時,李舜臣大膽的將板屋船搭配龜甲船使用。並在強大的明朝水軍支援下獲得豐碩戰果。

  • 城堡時代:邑城

防禦塔射程+2

指守衛城市的防禦措施,自朝鮮三國時代以來,朝鮮就已經發展出獨特的要塞傳統,如今已經發現了將近2400個山區要塞遺址,在42848版本替換掉板屋船。

  • 帝王時代:神機箭

投石車的射程+1

神機箭最早出現在高麗王國的典籍中,是一種火藥武器。在一般意義上其實就是遊戲中的「馬戰車」,不過為了遊戲平衡,神機箭以特殊科技的姿態在遊戲中呈現,並反映其火藥推進的特質,讓韓國的投石車成為遊戲中最強大的攻城武器之一。

文明加成

  • 村民視野+3
  • 石礦工採石快20%
  • 防禦塔免費升級 (炮塔需要化學)
  • 射手護甲免費升級(決定版新增)
  • 軍事單位木材費用-20%,攻城武器除外(決定版新增)
  • 除了防禦塔外的防禦工事建築效率+33%,防禦塔建造效率+5%(決定版被刪除)

團隊加成

  • 最小化投石車最短射程

世界奇觀

皇龍寺

皇龍寺(Hwangnyong Temple)

公元6世紀時由新羅修建的護國佛寺。位於慶州,塔高九層。是中世紀朝鮮半島最大的佛教建築。在13世紀時遭到入侵的蒙古人燒毀。現址為重建復原物,並非原始建築。

語音

遊戲裡的高麗人說現代朝鮮語,而不是中世紀朝鮮語。國王和僧侶的用詞更加本土化(而不是使用漢語借詞)。

村民單位

  • Ye? (예?) - 是?
  • Dae-gi (待機 대기) - 待機
  • Jun-bi (準備 준비) - 準備
  • Jeo-yo? (저요?) - 我?
  • Ye () - 是
  • Keuro-jyo (그러죠) - 遵命
  • Shil-shi (實施 실시!) - 幹活了
  • I-dong (移動 이동) - 移動
  • Su-ri-gong (修理工 수리공) - 修理工
  • Na-mu-kkun (나무꾼) - 伐木工
  • Chae-jip-kkun (採集꾼 채집꾼) - 採集員切雞棍
  • Sa-nyang-kkun (사냥꾼) - 獵人
  • Eo-bu (漁夫 어부) - 漁夫
  • Gwang-bu (鑛夫 광부) - 礦工
  • Nong-bu (農夫 농부) - 農夫
  • Mok-su (木手 목수) - 木匠(建築工)

軍事單位單位

  • Dae-gi (待機 대기) - 待機
  • Jun-bi (準備 준비) - 準備
  • Ye? (예?) - 是?
  • Shil-shi (實施 실시!) - 幹活了
  • Chul-dong (出動 출동) - 出動
  • Ye () - 是
  • Jin-gyeok! (進擊 진격!) - 進擊!
  • Dol-gyeok! (突擊 돌격!) - 突擊!
  • Gong-gyeok! (攻擊 공격!) - 攻擊!

僧侶和國王單位

  • Mwon-ga (뭔가?) - 有何指教
  • Eung? (응?) - 嗯?
  • Malhage (말하게) - 說吧
  • Pangamne (반갑네) - 你好
  • Aranne (알았네) - 明白
  • Keureose (그러세) - 我會的
  • Keureotji (그러지) - 我這就
  • Kagenne (가겠네) - 我出發了

AI玩家名

  • 張保皋將軍(장보고;Admiral Chang Bo-ko):後新羅時期的一位著名海軍將軍,主導與平安朝日本和唐中國的和平貿易數十年
  • 崔茂宣(최무선;Ch'oe Mu-son):高麗晚期和朝鮮初期的朝鮮科學家、發明家和軍事指揮官,以生產了朝鮮自己的火藥而聞名
  • 姜邯贊將軍(강감찬;General Kang Kam-chan):高麗王朝將軍,以在第三次遼麗戰爭中獲得勝利而聞名
  • 權栗將軍(권율;General Kwon Yul):朝鮮將軍,在日本入侵期間領導朝鮮軍隊,以在橫州戰役中獲得勝利而聞名
  • 階伯將軍(계백;General Kyebaek):百濟將軍,以黃山伐一戰聞名
  • 大祚榮將軍(대조영;General Taejoyoung):高句麗將軍,後來以高王的名義建立了渤海國
  • 乙支文德將軍(을지문덕;General Ulji Mun-tok):高句麗的軍事領導人,以保衛朝鮮免受隋朝入侵而聞名
  • 廣開土大王(광개토태왕;Kwanggaeto the Great):高句麗第19個君主,引領王國進入黃金時代,成為東亞的強國
  • 李成桂(이성계;Yi Song-kye):朝鮮太祖,朝鮮王朝的創始人和首任國王
  • 太祖王建(왕건;Wang Kon):高麗太祖,高麗王朝的創始人和首任國王
  • 崔瑩將軍(최영;General Ch'oe Yeong):高麗末期名將,和李成桂一起抵抗倭寇的侵略
  • 金庾信將軍(김유신;General Kim Yu–sin):新羅將軍,聯合唐朝滅亡百濟、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
  • 李舜臣將軍(이순신;Admiral Yi Sunsin):壬辰倭亂中領導龜甲船擊退日本侵略者的朝鮮將軍,與明朝鄧子龍將軍一同在露梁海戰中擊敗日本人,但在敵退之際在船首處中流彈而亡。被譽為半島國家的民族英雄。
  • 世宗大王(세종대왕;Sejong Daewang):即朝鮮國王李祹,朝鮮王朝第四個國王,發明了訓民正音

遊戲內介紹

當歐洲仍處於黑暗時期,高麗就已經分裂成三個敵對的王國:北部的高句麗,西南部的百濟和東南部的新羅。新羅跟中國結盟之後,當它在公元第 7 世紀征服了其他兩個王國,便解除了他們跟中國的盟約。但是在公元第 8 和第 9 世紀期間,新羅的中央政權因各地方領袖的對抗而告瓦解。到了公元第 10 世紀,高麗才再次統一成為高麗。然後在 993 年,才把領土恢復到鴨綠江與中國接壤。在 1170 年,一場軍事政變,就把士大夫型的貴族政治給推翻,並維持了六十多年的軍事統治

蒙古人在 1231 年開始入侵,與高麗持續對抗了 30 年。雖然蒙古人在中國和其他地方是常勝軍,但對高麗的戰爭卻帶來相當大的損失,最後終於在 1258 年,與高麗簽定和平條約。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高麗仍然維持他們獨特的文化,並開始通過其高度的藝文成就,向征服者展示他們的優越處

14 世紀期間的土地改革,新的官僚政治制度興起,佛教式微和儒家思想的提倡,這些都是新王國朝鮮政績,直到 20 世紀,朝鮮才結束在高麗的統治。無論在政治或文化上,中國對朝鮮都有深刻的影響。1234 年左右傳入活字印刷和木版印刷技術之後,高麗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學術中心

朝鮮王朝面對最嚴峻的考驗,就是來自日本的武士部隊。後者以計劃征服中國為藉口,在 1592 年開始入侵。雖然 7 年的戰役讓朝鮮半島破壞殆盡,但是因日本艦隊無法掌控海權,得不到日本的補給和增援,最後不得不撤軍。偉大的高麗將軍李舜臣,在海上擊退日本艦隊。高麗海軍獲勝的關鍵之一是他們發明了龜甲船,它們是史上最先配備火炮的裝甲船。面對這些速度雖慢但威力驚人的船艦,日本人只能俯首稱臣

文明簡史

三國時期到新羅統一

在西元4世紀的時候,由於正值中國南北朝時期,東晉偏安、五胡亂華。漢代的影響退出朝鮮半島,導致三個政權先後出現並立。分別是高句麗、新羅、百濟。隋煬帝也企圖征伐過該處,被乙支文德將軍所阻。由於未脫部落雛形,三個政權除了最年長的高句麗之外都得依靠外國強權。比方說新羅依附唐朝、百濟則仰賴與日本國的貿易、走私。

後來,新羅在唐朝的協助下奪取漢江流域。與大唐連手消滅百濟。更攻克高句麗,取得了朝鮮半島的統治權。然而新羅卻在取得統治後不接受唐朝的冊封,也拒絕承認唐朝的宗主國地位。於是爆發戰爭,有名的薛仁貴征東便是征伐新羅。

由於戰鬥讓雙方都感覺到疲累且意義不大。唐朝正苦惱於西邊的吐蕃、新羅也意識到靠着戰爭手段是不可能讓唐軍離開朝鮮。於是入貢謝罪,雙方和解。唐朝也承認新羅對朝鮮的支配地位 儘管政治上獨立,基本上朝鮮半島可以說是小中華也不為過。儒家思想、佛教、中醫等等他們都學了個十之八九。傳說中,唐人甚至以「君子國」稱之。

後三國時期到高麗再統一

西元9世紀中期,新羅的統治極為不穩固。各地都有豪族、城主宣布獨立。而政變與農民起義再次讓朝鮮半島陷入混亂。農民甄萱宣布自己是「後百濟王」,建立後百濟、王族弓裔則宣布反對新羅而建立「泰封」,就這樣後百濟、泰封、還有新羅開啟了新的三國時代。

泰封的將領王建推翻了弓裔,建立起「高麗」,宣稱要恢復古高句麗的榮光。先後併吞了新羅與後百濟,將朝鮮重新統一。由於成功的聯姻和安撫政策,高麗無災無難的穩固了下來。與接下來五代到北宋都維持良好關係。

然而跟北宋一樣高麗王國要面臨的卻是更棘手的外患問題。崛起於遼東的契丹人也侵擾着他們邊境。高麗王國很果斷的跟宋斷交,換取契丹人的不侵擾;然而隨着時代推移,女真人崛起成為遼國頭痛的外患時,高麗王國一樣面對了比契丹更可怕的對手。長期邊境線遭到侵擾,卻束手無策。

隨後崛起的蒙古讓高麗再次陷入絕境。由於軍事力量的懸殊,高麗成為蒙古的藩屬。日後的王位繼承人都必須要在大都住到成年才能回來。

朝鮮王國

都統使李成桂因為征遼東的問題發動政變,推翻了高麗王的統治。建立朝鮮王國。朝鮮王國此後確立了對中原政權的宗藩關係。但是政治的混亂卻跟中國大明有得比,黨爭與政變始終高潮迭起 除了本身政治黑暗的內憂,在朝鮮王國中期也苦於外患。南方倭寇、北方後金。在1592年,壬辰衛國戰爭時豐臣秀吉治下的日本入侵朝鮮,整個王朝岌岌可危。宗主國明朝前來支援。在大明水軍和李舜臣朝鮮部隊的聯手之下,日本人敗走。但是朝鮮國力大減,在17世紀的東亞局勢從此變成配角。

努爾哈赤崛起後,成為大明遼東邊界的惡夢。當然,依照歷史慣例也是朝鮮王國的惡夢。朝鮮總是呼應明朝的要求與後金作戰。而努爾哈赤陣亡後,後金到了皇太極手中更加可怕。朝鮮終於開始妥協。曾經一同對日作戰的友好歷史被現實給磨去,朝鮮仁祖於1637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與明朝斷交,隨後視清朝為宗主國直到甲午戰爭後。

軼事

  • 高麗人是東亞文明裡面唯一一個有手推炮的
  • 高麗人是東亞文明裡面唯一一個無法研發血統的文明
  • 防禦塔射程增加的獎勵是呼應前作裡面的朝鮮人
  • 在4.8版本之後高麗人成為唯一一個無法建造爆破船的文明了,在版本更新之前還有一個難兄難弟阿茲特克人
  • 征服者版本更新中,高棉人、吐蕃人和高麗人打算作為亞洲的新文明實裝遊戲,最後開發者選擇了高麗人,因為開發者對龜甲船印象深刻,而且對韓國市場有很大的興趣
  • 高麗人的文明標識基於太極紋(Taegeuk),朝鮮版本的中國陰陽符號,現在可以在韓國國旗上見到
  • HD版和決定版的朝鮮UI下方的圖案是老虎,古朝鮮很出名的「文皮」就是老虎皮,此外古朝鮮檀君神話裡面就提到了熊女和虎皮女的傳說
  • 高麗(Goryeo/고려)國名來自於後高句麗(泰封)的將軍王建篡位後建立的高麗王國,高麗一名來自於高句麗,是南北朝時期中原政權應高句麗統治者請求改的正式簡稱,王建自稱高句麗的繼承人,因此繼承了高麗之稱,使朝鮮進入了持續500年的高麗王朝時代,現代朝鮮和韓國的英文名Korea就是來自於高麗一詞,由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
  • 高麗王朝之後就是朝鮮王朝(조선、chosun),但實際上這個朝鮮國號比朝鮮王朝出現得還要早,在公元前的中國典籍裡面就記載了朝鮮一詞,意思是「朝日鮮明」,朝日的朝雖然是朝氣的意思,但是不能讀成招,正確的讀音是潮,這是因為現代漢語裡面這兩個音發生了裂化,不能用現代的思維去理解古代的詞彙
  • 韓(/Han)則是來自於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在朝鮮語本土詞裡面是「一」的意思,現代朝鮮語把""賦予了「最優秀」的意思,和上面兩個稱呼不同的是,這個是非漢語的稱呼,在公元前的古朝鮮滅亡後,陷入混亂的三國時期,這時候的中國人沒有用高麗和朝鮮去稱呼半島的人,而是更習慣用各自的國名或者「韓」來稱呼當地人,由於其發源,現代的半島分裂成兩個國家後,南方的國家就以朝鮮半島南部的舊稱韓來稱呼自己,而古朝鮮的發源地的北方的國家則是用朝鮮來稱呼自己,當然在英語裡面沒有細分這兩者的區別,把兩者都稱呼為高麗(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