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貪食蛇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NewVideoGameTopIcon.svg
萌娘百科誠邀您參與完善電子遊戲相關條目☆Kira~
快打開WindowsNSPSXbox,一起進入電子遊戲的世界吧!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專題編輯指南,遊戲條目中請參考條目格式規範封面上傳指引,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Disambig.svg
關鍵詞「貪食蛇/貪吃蛇」有多條義項:
貪食蛇
Angelsnake.jpg
原名 Snake
類型 益智遊戲
平台 多平台
相關作品 俄羅斯方塊

貪食蛇(英語:Snake),又名貪吃蛇,是一款經典的益智小遊戲。

起源

起源於1976年的街機遊戲《Blockade》(常用譯名:《封鎖》),之後類似的遊戲先後出現在各種遊戲機和PC上。在21年後,諾基亞手機搭載的貪食蛇遊戲Snake,開始讓這款遊戲形式紅遍全球。現在的貪食蛇出現了許多衍生版本,在各種平台上都有廣泛移植。雖然命名或有不同,但大家都習慣於稱其為貪食蛇/貪吃蛇。

由美國遊戲公司格林姆林(英語:Gremlin)工程師萊恩·哈克開發的街機遊戲《Blockade》的遊戲規則和現在的貪食蛇差別很大:它是個雙人/四人遊戲,兩/四名玩家需要在地圖中控制一個箭頭劃線,如果點碰到邊緣或對方的線就算輸。四人遊戲版的《Blockade》在1976年的芝加哥公開,一度掀起了一波抄襲浪潮,直接導致當時還生產經驗不足的格林姆林跟不上抄襲者的產能。值得注意的是《Blockade》並未說明玩家控制的是個什麼東西——只能說是一個劃線的箭頭而已。在貪食蛇出現之前,各個開發者對玩家控制物做了各種描述——包括但不限於老鼠、多米諾骨牌、導彈

貪食蛇是在其基礎上改造出來的;而《Blockade》這部遊戲的機制直接延續下來的產物就是「光輪摩托Light Cycles」玩法——迪士尼電影《創:進化》及其續作《創:戰紀》形象地展現了這種玩法的規則:遊戲雙方通過劃線來攔死對方。回歸正題,經營不善丟了《Blockade》的訂單這件事迫使格林姆林開發了續作《Hustle》。和前作相比本作增加了單人模式,遊戲規則變成了玩家控制一條線段在場景內拾取積分點,限時90秒,剩餘時間越少線段跑得越快。注意此時玩家控制的還不是一條蛇,吃的也不是食物,而且得分不會變長,撞到障礙才會。未採用吃分變長設定可能是製作組刻意而為,畢竟早些時間的1978年,由The Code Works公司開發的同類遊戲《殲滅戰》(控制的就是前面提及的導彈)就是吃分變長設定。一直到1980年,這類遊戲才出現第一部以蛇為名的作品《Snakes》,至此,貪食蛇終於定型。

1983年,雅達利大崩潰導致全美電子遊戲陷入長達數年的蕭條,格林姆林被迫歇業,使得貪食蛇失去了版權。這給後來遠在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創作貪食蛇奠定了法律基礎。

遊戲操作

玩家使用方向鍵操控一條「蛇」,蛇會朝着一個方向不斷移動(移動速度取決於難度設置),玩家可以通過上下左右鍵改變其運動方向。同時屏幕上隨機會出現各種「食物」,玩家要控制蛇去吃掉這些食物,每吃掉一個,蛇的身體就會增長一節。當蛇頭撞到障礙物或蛇身時遊戲結束。

有的版本中「食物」有時間的限制,超過規定時間會變成方塊(即障礙物),所以想靠不吃食物避免身體增長是不可行的。也有例外,比如諾基亞的《貪食蛇EX》,玩家取得一定分數後地圖上會出現一個出口,出去後地圖和蛇的長度會重置。

IOMO為諾基亞開發的《貪食蛇3D》是最為複雜的一部貪食蛇,特色是雙面地圖、六邊形地圖(一般的貪食蛇都是正方形地圖)以及會主動攻擊或搶奪食物的怪物。

遊戲技巧

貪食蛇遊戲雖然簡單但後期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其實不僅是後期,真正的危險期反而在於遊戲開始幾十秒之後。由於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緊張,此時局面稍好,就會不由自主地想放鬆一下。結果手指頭一鬆勁,蛇就死了。

「貪食蛇」,要命的就在一個「貪」字上。所以有時該收手時就收手,不要苛求完美。如果未留餘地,就算你的手速再快,也註定面臨失敗的結局。許多電子遊戲都是打通關打到底,遊戲操作者以勝利而告終。而貪食蛇的結局卻是死亡。不管你玩得多麼純熟,手藝多麼高超,你最終聽到的都是小蛇那一聲慘叫/在巨響中炸得粉碎[1]。當手機上的小蛇越長越長,積分越來越高的時候,死亡也就越來越近。那時候忙的不是為了吃蛋長身體,而是為了避免撞牆。你會發現你窮於應付,四處奔忙。樹高風摧,福兮禍倚,這就是貪食蛇的宿命。

有網友感慨說人生如同貪食蛇,絲毫大意不得,除非你在風風雨雨中玩得累了,不想繼續了,那好,乾脆關機,洗洗睡吧。

我跟貪食蛇有些共同點

都是為了愛 放棄了一切

最先總是很幸福

一顆一顆豆豆吃得很滿足

但是最終結局 只有兩種

要麼碰到牆壁 要麼傷害自己
——黃雨籬

外部連結

  1. 《貪食蛇3D》的死亡方式就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