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User:Soli/233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ETO(Movie).jpg
我们是同志了,Earth Trisolarans Organization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
不论您是否隶属于ETO,属于降临派还是拯救派,ETO都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阅读与编辑时光。

失去一切,失去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类现在的一切。

Icon-info.png
本页面包含大量剧透内容,请酌情观看。
在地球上待的时间越长,越感觉到整个人类文明史像是一场大梦。
基本资料
用语名称 掩体计划
其他表述 掩体工程
用语出处 三体
相关条目 黑暗森林打击环日加速器黑域计划光速飞船计划

掩体计划刘慈欣所著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个计划。该计划试图利用太阳系外围的类木行星,建立合适的掩体以阻挡太阳受到冲击时的大爆发,继而躲避黑暗森林打击

计划背景

在太阳系的坐标被暴露后,人类希冀通过自身力量在黑暗森林打击中幸存,而三体世界毁灭的光信号,使人类有可能精确掌握太阳受到光粒打击时灾变的数学模型。于是,这方面的研究大规模开始,研究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掩体计划的诞生。

计划核心

根据数学模型的演算,太阳系外围类木行星的整体结构将在光粒打击后保持完好。计划以四大类木行星为掩体,在其背阳面建设供全人类移民的太空城。这些太空城紧靠各大行星,但不是它们的卫星,而是与行星一起绕太阳同步运行,这就使得太空城一直处于四大行星的背阳面,在太阳爆发时受到行星的屏蔽和保护。

计划历史

初期规划

掩体工程启动于广播纪元8年(公元2279年)前后。下文为对该工程规划的详细介绍。

掩体计划——地球文明的方舟,《时间之外的往事》,程心

一、对太阳系黑暗森林打击时间的预测。

乐观预测,一百至一百五十年;一般预测,五十至八十年;悲观预测,十至三十年;人类生存计划按七十年时间段规划。

二、需要拯救的人口数量。

按目前世界人口递减速率计算,七十年后约为六亿至八亿人。

三、对黑暗森林打击的总体预测。

以三体恒星毁灭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太阳遭到同样打击时的灾变数学模型。对该模型的运算表明,如果太阳遭到光粒袭击,火星轨道之内的类地行星将被全部摧毁。在打击初期,水星和金星完全解体,地球将保留一部分体积并维持球体形状,但其表面将被剥离,剥离深度达五百千米左右,包括全部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火星表面将被剥离一百千米左右。在打击后期,所有类地行星将由于太阳爆发物质的阻力降低轨道,最终坠落到太阳的残存核心上,完全毁灭。

数学模型显示,太阳爆发的破坏力,包括辐射和扩散的恒星物质的冲击,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与太阳距离增大时破坏力急剧降低,这就使得距太阳较远的类木行星能够在打击中幸存。

在打击初期,木星表面将受到剧烈扰动,但其整体结构将保持完好,木星的卫星系统将基本保持不变。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只是在表面受到一般扰动,结构保持完好。扩散的太阳物质将会对三颗类木行星的运行轨道产生一定影响,但在打击后期,爆发后的太阳物质将形成螺旋状的残骸星云,其旋转的角速度和方向将与类木行星保持一致,不再对行星产生足以降低轨道的阻力。

可以确定,太阳系的四颗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黑暗森林打击后将保持完好。

这个重要的预测是掩体计划的基本依据。

四、被放弃的人类生存计划。(略)

五、掩体计划。

以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大巨行星为掩体,避开黑暗森林打击引发的太阳爆发。计划在四大行星的背阳面建设供全人类移民的太空城,这些太空城紧靠各大行星,但不是它们的卫星,而是与行星一起绕太阳同步运行,这就使得太空城一直处于四大行星的背阳面,在太阳爆发时受到行星的屏蔽和保护。计划建立五十座太空城,每座可容纳一千五百万人左右。其中,木星背面二十座,土星背面二十座,海王星背面六座,天王星背面四座。

建设太空城的材料取自四大行星的卫星,以及土星和海王星的星环。

六、掩体计划的技术问题。

该计划所涉及的技术基本在人类已达到的范围之内,舰队国际已具有丰富的太空城建设经验,并且已经在木星拥有相当规模的太空基地。也存在一些预计能够在计划规划的时间内克服的技术挑战,如太空城的位置维持。太空城不是四大行星的卫星,它们在行星的背阳面与行星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且与行星的距离很近,引力会将太空城拉向行星,所以必须在太空城上安装位置维持发动机,以抵消行星引力,保持太空城与行星间的距离。最初计划太空城的位置位于巨行星的第二拉格朗日点,这是位于巨行星外侧的引力平衡点,没有位置维持问题,但发现距离掩体行星太远,难以起到防护作用。

七、黑暗森林打击后人类在太阳系的生存问题。

太阳被摧毁后,太空城将依靠核聚变能源生存。这时,太阳系将呈现螺旋星云状态,太阳爆发后形成的残骸星云中将含有几乎取之不尽的聚变燃料资源,可以很容易地大量采集,从太阳残存内核中也有可能采集到丰富的聚变燃料,可以满足人类长期生存的能源需求。每座太空城内可以拥有人造太阳,产生与打击前的地球所获日照相当的日照。从能源角度看,这时人类的资源贮备应该比打击前扩大了许多个数量级,因为对于太阳系的核聚变资源,太空城的消耗量仅是太阳的几亿亿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太阳被摧毁竟然中止了太阳系核聚变资源的超级浪费。

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表面全部由深达一百六十千米的海洋覆盖,含有丰富的水资源,其贮量大于地球的海洋,可以满足太空城的需要。另外在星云内部还有大量的水资源。

在打击后,当星云态的太阳系基本稳定时,所有太空城将脱离作为掩体的行星,在太阳系内寻找较为适宜的生存空间。可以离开星云聚集的黄道面一段距离,避免星云的影响,同时从星云中采集各种资源。由于太阳爆发使类地行星解体,这时太阳系中的各种矿藏资源将游离在星云中,更容易开发和采集,这就为建设更多的太空城提供了条件。从这时残骸星云中的资源状况来看,对太空城数目的唯一限制是水资源,但仅木卫二的水资源就足以支持一千个容纳一千万至两千万人口的太空城。

所以,打击后的太阳系残骸星云可以为上百亿人口提供舒适的生活,并使人类文明具备足够的发展空间。

八、掩体工程对地球国际的影响。

这是全人类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工程,规模空前,启动它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在技术方面而是在国际政治上。公众普遍担心掩体工程将耗尽地球资源,带来地球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大倒退,甚至出现第二次大低谷。但舰队国际和联合国一致认为这个危险完全可以避免,掩体工程将成为一个完全的地球外工程,所需的资源百分之百取自地球之外的太阳系空间,主要来自四大类木行星的卫星,以及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星环,不会对地球资源和经济产生任何影响。相反,当太空的资源开发达到一定的规模,甚至可以反哺地球经济。

九、掩体工程总体步骤。

用二十年时间建立巨行星带资源开发工业体系,再用六十年时间进行太空城建设,两个阶段间有十年的重叠期。

十、关于第二次黑暗森林打击的可能性。

第一次打击产生的宏观效果,会让绝大多数远处观察者认为太阳系文明已被摧毁。同时,由于太阳已不存在,太阳系内已经没有经济型打击可以利用的超级能量源。所以,出现第二次黑暗森林打击的可能性很小。187J3X1恒星被摧毁后到目前的状况也部分证明了这一点。

掩体纪元初

在掩体工程基本完成后,约99.5%的人类迁移至太空城居住,掩体纪元开始。

掩体工程共建设了六十四座大型太空城,分别分布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背阳面。另外还有近百座中等和小型太空城以及大量空间站,在由它们构成的掩体世界中,共居住着约九亿人。

原文节选,对太空城的描述

程心穿着一身与这个时代相称的白色套装,与曹彬一起来到冬眠中心的一个阳台上。城市在她面前展开,唯一令程心感慨的仍然是这种时光倒流的平凡感。在威慑纪元第一次苏醒后,当她看到城市的巨树森林时,那种震撼难以言表,她本来以为永远也看不到这样平凡的城市景观了。城市规划得很整齐,好像是一次性建成的,建筑的外形单调划一,似乎只考虑实用性,没有任何建筑美学方面的设计,都是长方体形状,外表没有任何装饰,甚至表面的色彩都是一样的金属银灰色,很奇怪,竟让她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铝饭盒。这些整齐的建筑密集地排列着,直到目力所及的远方,在那里,是向上升起的山坡,城市延伸到坡上。

"这是哪里?"程心问。

"见鬼,怎么又是阴天?看不到对面了。"曹彬没有回答程心的问题,而是看着天空失望地摇摇头,好像阴天对程心认识这个新世界有很大影响似的,但程心很快发现了天空的异常。

太阳在云层前面。

这时,云层开始消散,出现一道迅速扩大的云隙。透过云隙,程心并没有看到蓝天,她看到的天空仍是大地,空中的大地上是与周围相似的城市,只是她在远远地仰望或俯瞰,这就是曹彬刚才说的"对面"。程心发现,远处那升起的地面并不是山坡,而是一直上升与"对面"连在一起的。她回头看,发现相反的方向地面也在远方上升,也是一直升到"对面"这个世界是在一个大圆筒中。

"这是亚洲一号太空城,在木星的背面。"曹彬这才回答程心刚才的问题。

新世界就这样展现在程心面前,所有的平凡瞬间变为震撼,她感到自己这时才真正苏醒过来。

太空城

掩体世界的主体由64座太空城组成。每个太空城的政治地位相当于旧地球的一个国家,位于四大行星的各个城市群共同组成太阳系联邦,原联合国演变成联邦政府。

太空城的设计理念核心是“世界感”:其内部需有广阔的空间与开阔的视野,使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多数太空城为椭球体,用自转产生“重力”,并在中央装置人造太阳,按二十四小时一昼夜调节明暗。以下为一些知名太空城:

亚洲一号 掩体工程最早建设的太空城之一,呈规则圆柱形,长45千米,直径8千米,内面积359平方千米,沿轴均匀自转。此类太空城的优点是各部分的“重力”相同。

北美一号 掩体纪元初期人口最多的太空城之一,木星群落的商业中心。结构为球体,半径20千米。此类太空城的优点是只需一个人造太阳即可使各部分受到均匀光照,缺点是不同纬度的“重力”差异明显。

欧洲四号 掩体纪元初期人口最少的太空城之一,“富人区”,结构为椭球体。该太空城没有公用的人造太阳,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微型聚变太阳。

太平洋一号 掩体工程最早建成的太空城,不属于木星背面的城市群落,而是绕木星运行成为其卫星。不自转,没有城市推进器,亦没有人造太阳。因设计缺陷被废弃。治安管理混乱,居住着大量无业游民。

光速二号 科学城,曾用作黑域研究基地。是环日加速器生成的黑洞被注入木卫十三内部后,以黑洞为中心建立的城市。在高Way遇难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黑洞样品的研究中止,光速二号也被废弃,因此又被人们称作“鬼城”。

星环城 星环集团总部。集团总裁为程心,实际管理人为托马斯·维德。结构为轮辐状,半径约5千米,位于木星外侧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城市分为星环科学院、星环工程院和环日加速器控制中心。掩体纪元5年宣布独立,随即被联邦政府的舰队封锁。掩体纪元11年向联邦政府无条件投降,星环城与星环集团随即被接管。

掩体纪元末

我们都白忙活了。——罗辑

计划意义

计划相关

太阳系预警系统

地球文明博物馆

把字刻在石头上。

该名称仅为联邦政府的对外宣称,其实际作用为人类文明的墓碑。

博物馆的前身为危机纪元初萨伊发起的“人类纪念工程”。该活动通过收集人类文明的资料并发向宇宙,旨在保留人类文明的记忆,后因可能助长失败主义而被叫停。后在掩体工程的建设开始时,该工程又被提上了日程。

博物馆建设在偏远的冥王星,为将信息在漫长的地质纪年里保存,其主体全部采用石刻,规划使用年限为一亿地球年。

星环城

光速二号

注释与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