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ZZ姬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MSZ-010(修正).jpg
基本資料
本名 ZZ姬
別號 θ高達
所屬團體 奧古(A.E.U.G)
親屬或相關人
Zeta姬FAZZ姬全裝甲ZZ姬S姬里謝爾隊長姬

ZZ姬是《機動戰士高達ZZ》及其衍生作品ZZ高達擬人化萌娘。


機娘簡介

該機娘為奧古的泛用試作型可變式MS少女,是阿納海姆電子公司與奧古合作、根據「Z計畫」衍生開發的MS少女。

UC.0087年中旬,奧古以及其支持企業遭受到了村雨研究所開發MRX-009「精神子」的巨大衝擊,新香港受災嚴重。精神子這種由要塞防禦主張派系思想主導的怪物,其攻擊性能和防禦性能都異常高,機動性能也因為米諾夫斯基懸浮裝置簡單地解決了。再到後來西羅克個人設計的大型MS少女的出現,受此類設計思想影響,阿納海姆方面也開始追求此類誇張性能的設計。

其實早在兩年前,阿納海姆方面就參與了地球聯邦的機動要塞開發,當時阿納海姆公司負責的是機動要塞的兵器——有線式伴隨MS少女的開發,由此減少機動要塞的火力死角,這個項目被稱為「G計畫」。伴隨MS少女要求裝備與要塞同等功率的MEGA粒子砲,必要時還可以直接拋棄。可惜之後機動要塞被導入了可變機構,因而廢棄了這個方案。但阿納海姆方面在開啟新一代」高達「系MS少女的開發方案之時,其主導概念仍沒有脫離伴隨MS少女所要求的再發展,因此新的MS少女被要求為高火力重裝甲,並且可以對應高機動戰。此外,MS少女的高度尺寸被限制在20米左右,以適應主要目標客戶的機庫。在歷經了2台試驗機之後,全新的可變式MS少女MSZ-010「ZZ姬」於UC.0088年2月正式下線。這是阿納海姆電子公司開發的第6台「高達」系MS少女,代號為「θ高達」。

ZZ姬繼續採用了「MSZ-009」的分離變形合體概念,不過還創造性地在分離變形之後依然能再合體,變成MA形態,這個形態被成為「G堡壘」。FXA-07GB型「新核心戰機」則被作為駕駛員的操控以及逃生單元。分離後的上半部分為A部件,包括胸部主駕駛艙裝甲罩、雙臂、雙管光束步槍以及頭部,這些單元經過可動骨架的變形後,再與控制部分的新核心戰機合體,即可成為「核心頂機」。下半部分為B部件,包括背包、腰部區塊以及腿部單元,同樣需要1台新核心戰機控制,組合後成為「核心底機」,結構類似「一年戰爭」時期聯邦軍「V作戰」拓展的「G戰機」。

分離後的核心頂機為當中空戰性能最為優秀的機動兵器,這得益於手臂展開的2發大推力發動機和可以繼續使用的FXA-07GB的推進噴嘴,再加上良好的翼展以及類似無尾翼三角翼布置,核心戰機可以利用優秀的低翼載荷表現出較其它兩者更好的穩定盤旋性能、較低的最小速度以及較小的瞬時轉彎半徑。機首下方同向的雙管光束步槍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只要進入飛行器的格鬥戰,核心戰機往往可以利用優秀的水平面機動占據上風。而新增的大推力噴嘴也使其在爬升性能和垂直潛能匹敵正規的重型航空戰鬥機。為了彌補雙管光束步槍在火力密度以及運用上的靈活性,肩部裝甲以及翼盾下方都有備用掛架,可以掛載10連裝飛彈巢或者智能炸彈以對應攻擊任務。核心底機為使用了背包上的6發引擎,再加上腿部變形後新增的兩個引擎,已經脫離A部件後的重量,使其成為1台重型高推力戰鬥機。在火力上,核心戰機能夠使用背包的兩個飛彈艙42發飛彈,自由控制兩門光束砲的射擊,並可以使用新核心戰機自帶的2門航砲。G堡壘則是兩者的合體,火力和推進力非常高,為ZZ姬直接變形後使用的狀態,使其能夠更快速地投入或脫離戰場,戰術彈性非常之高。在一些後續的發展方案之中,也有FX-010A「超級G堡壘」這類為G要塞形態加掛火力強化外裝的設計方案。

ZZ姬如何變形

以下內容將解釋ZZ姬的核心頂機和核心底機是如何變形的:

核心頂機部分:

  • 新核心戰機脫離或者保持以核心區塊形式操控。
  • 頭部大刃狀天線往下摺疊。
  • 駕駛艙以及胸部各自裝甲往上翻90°,與頭部後方的裝甲板咬合。
  • 雙管光束步槍的箱式光學瞄準鏡往後摺疊,槍管往上翻90°至機匣頂面,然後再各自以反方向翻轉180°與機首指向相同。
  • 手掌放開光束步槍,握把摺疊,步槍以磁力引導與駕駛艙裝甲連接。
  • 手臂平直放下,整體稍微挪出,前臂裝甲艙門打開,手掌握拳然後與大推力噴嘴調轉。
  • 前臂的翼盾開始翻轉90°,然後整出主翼以及垂直翼。
  • (如果需要,新的核心戰機變形成核心區塊,以雷射引導結合。)

核心底機部分:

  • B部件或者連帶核心區塊脫離。
  • 核心區塊(即「新核心戰機」的機首翻轉,駕駛艙同時也翻轉。如無核心區塊則由1台新的新核心戰機接續操控。
  • 雙腿各自往外方向翻轉180°。
  • 側裙甲的翼盾向上轉90°,然後水平展開。
  • 前後腳掌摺疊,脛部開始從滑軌處翻轉90°,內藏的大推力噴嘴伸出。
  • 脛部以下沿滑軌滑動至盡頭,繼續翻轉90°,前腳掌作為限制器扣在膝關節上。
  • 背包由懸臂控制往後移,兩個翼板張開。

G堡壘部分:

步驟與核心頂機、核心底機近乎一樣,只是不需要分離,核心區塊也保持原狀。

機首下方為1個雙輪起落架,與手臂(或者兩條小腿)內的起落架構成一套前三點式起落架裝置,為「G堡壘」形態提供降落緩衝以及支撐。有情報這個機首造型其實是從其他被廢棄的航宙砲艦/戰鬥機草案里取出的,甚至乎背包也是出自這個廢棄草案。

作為「高達」系MS少女的特徵,ZZ姬的MS形態一個擁有雙目立體取景器以及帶散熱槽的主電腦罩,頭部還裝備有2對可摺疊的刃狀天線,這倒是繼承於「V計畫」的重要特徵。然而在高火力的要求下之下,ZZ姬的頭部被安裝上了特徵性濃厚的高能MEGA粒子砲。這門MEGA粒子砲早在「MSZ-009B」時就試驗性地建造安裝,不過ZZ姬被安裝的是更高出力的版本,功率達到了50KW,就單發火力上已經可以超越戰艦的主砲。這門MEGA粒子砲採用無身管設計,集束性能不高,火力投射能量發散大,不過在一般MS少女的交戰距離內已經可以產生壓倒性的火力。主砲能源以及粒子從背包產生經由管道傳達至頭冠的制御裝置,所以這個高密度的裝置區域需要維護更新。在歷經多次的使用已經微調整之後,高能MEGA粒子砲已經可以控制輸功率,但每進行一次發射依然使全身的發電機以及融合爐臨近超負荷工作,發射後需要一定的時間散熱,導致這段時期內機體處於低能源甚至乎無能源的狀態。不過在除了這個MEGA粒子砲之外,ZZ姬的頭部還塞入了4門60mm的火神砲,由於採用了新型的無殼穿甲彈,載彈量豐富之餘,4門齊射的火力下對於任何輕裝甲目標甚至乎第一世代MS少女都是毀滅性的。

ZZ姬的胸部結構由可動骨架「脊椎」為主幹,左右胸部內裝為一套「FXA-07GB」吸排散熱口用的冷卻系統。冷卻系統為桁架結構,側面用於固定手臂的轉軸關節,下掛摺疊開閉式的脅部裝甲以及駕駛艙保護區塊。一直以來,手臂對於可變式MS來說基本上都是妨礙氣動外形的存在。但在ZZ姬上,手臂到成為了提高流線體氣動以及升力,控制水平和垂直面機動的關鍵裝備。在肩部裝甲頂端,用可動骨架連接了一塊活動的噴射裝甲鈑,這塊鈑在機體變形為G要塞之後,成為整流鈑,大大改善了大氣圈內飛行所需要的氣動外形。而前臂則更是全新概念的裝備複合體,前臂外裝甲被特意加厚之餘,還添置了兩個翼板防盾,防禦性能堪比大戰時期的G裝甲戰機。這兩塊防盾作為追加裝甲,功效好比同樣可以疊加的RMS-108「瑪拉塞」所使用的防盾。這一大一小的防盾在變形時還能成為增加升力的前翼以及控制的方向的垂直穩定翼。小臂使用了框架構築出了一個收納起落架的空間。在前臂半包覆桁架結構的手腕結構內,安置了標準機械手以及大推力發動機。這套集合了引擎研究者心血的複雜系統呈180°相對組合,在MS形態時能成為標準的MS少女用機械手臂,而G堡壘形態時卻能180°調轉變成熱核火箭噴管,增加巡航戰機的推力。

腰部區塊對於所有MS少女來說都是腿部與上本身相連的關鍵,ZZ姬在髖部的設計上除了傳統的脊椎承重骨架之外,前裙甲用以保護燃料艙和冷卻室。側裙甲在「G堡壘」時成為帶翼根發動機的主翼,還添置了一個連接背包的懸臂。因此ZZ姬的背包並非「固定在背上的包」,而是一個可活動的推進裝置,配合前股間區塊上的兩個制動噴嘴,能提供良好的推進以及控制。這個容量超大號的推進背包內藏了各種超越MS少女等級的系統,設計人員使用了中型艦艇用的動力爐以及發電機,能夠維持整機高度的運動性之餘還能驅動多種光束武裝,2組6發一大二小搭配的主推進引擎,擁有可以匹敵大型宇宙艦艇的超高推力。背包頂端為2個21聯裝飛彈夾艙,內藏了共42發AMA-13S微型飛彈,可以製造出地毯式攻擊。背包兩側還配有大型光束軍刀用的充能基座,大型光束軍刀在基座上可以作為光束加農砲實施攻擊,為此設計人員還將基座開發出一定的轉向能力。最後就是有整流板機能的兩個翼板,這兩塊可變後掠翼板為G要塞形態的水平尾翼,能夠很好地增加「G堡壘」在大氣圈內的操控性。在股間區塊兩個制動噴嘴之間,還收有一個起落架,為核心底機所用。

ZZ姬的腿部也是融入了眾多設計師心血的結晶,為了適應高機動的要求,設計人員在裡面塞入了大量的推進系統,但這會導致骨架強度的削弱,為了保持MS少女的泛用性,作為在陸地上的步行單元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剛性,幸而「可動式骨架」技術的採用才得以實現如此矛盾的方案。膝蓋裝甲為平衡用的垂尾,相比Zeta姬顯得較為小型。其端部安裝了多目的感測器陣列,可以隨時通過設置的蓋板進行維護。垂尾的基部為散熱系統,同時收納了1個「G堡壘」形態時使用的起落架。小腿肚的裝甲為2套小型推進引擎的艙蓋,液態燃料從大腿經由此處預熱供給,再由節流閥按需要供應。小腿脛部側面則設置了滑動導軌,能使變形保持精確快速。得益於可動式骨架技術,小腿內部還收納了1個G要塞形態時使用的大推力引擎,在MS形態下可以依靠小腿的裝甲提供保護,使變形後不至於完全失去推進動力無法適應戰局。腳掌繼續使用靴式設計,不過前腳掌較長,由同樣較長的活動裝甲保護。腳掌兩邊還安置了與小腿肚一樣的推進引擎,不過依靠腳掌自身的活動能力,倒是有獨立於小腿的矢量推進能力。

ZZ姬的主武裝為綜合火力性能優秀的雙管光束步槍。這把步槍的構成為2門高功率光束砲,單門功率就已達到了10.6MW,而且採用實體身管設計,射擊精度以及能源效應均非常高。在步槍龐大的機匣內,放置了一套獨立的發電機以及比較高容量的E-CAP裝置,威力匹敵MSN-00100「百式子」攜帶的高能MEGA發射器的光束。步槍身管由兩個自由度的關節連接,身管自身則包覆了良好的散熱系統,所以可以支持連射。不過因為光束的功率實在太高,即便身管能夠支持連射,但是因為冷熱交替快速,導致身管內膛碳化嚴重,也會變得危險,所以規定上只有200發左右的壽命,之後就要更換。步槍自身還是作為核心頂機必不可少的機首部件,在機匣末端設置了一套備用的駕駛艙,只有少數戰地回收數據觀測到有乘組員使用這套駕駛艙,畢竟就算超越本體的駕駛艙控制,在射擊時槍身的擺動對於駕駛員的影響也很大,而且此處只使用了鋼化玻璃保護,給駕駛員的安全性帶來了極大的隱患。步槍除了通過手掌插槽輔助供能的手持形式之餘,還可以通過前臂的固定掛點變成固定武裝,以此騰出右手進行更多的操作。背包的光束砲被拔出時,就是一柄高能砲/劍兩用型光束軍刀,標準設定下其能夠生成比一般光束軍刀要長1.5倍的光束刃,再加上1.1MW的穩定出力,這柄光束刀可以輕易切開任何阿克西斯方面的MS少女。經過駕駛員調控之後,這柄光束軍刀更能通過光束砲原理形成更加長的光束刃,攻擊範圍可以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儘管性能強悍,ZZ姬仍舊存在一個唯一的限制,即變形後的每個部分都需要1台獨立FXA-07GB型新核心戰機進行操縱,雖然A部件變形成核心頂機後可以嘗試使用雙管光束步槍上的駕駛艙控制,但這樣做實在太危險。正由於有這種局限性,因此分離出擊或者戰術分離時共需要2台FXA-07GB型新核心戰機才能完成進行控制,而行進中合體時也有相對速度,航道安全等等問題,合體後其中1台新核心戰機也因為戰鬥力比較低而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

ZZ姬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MS少女「猶如恐龍般飛速進化」的象徵,UC.0088年2月,ZZ姬以「θ高達」為代號正式下線,於」格里普斯戰役「後期開始整機的調整。3個月後,ZZ姬以核心頂機和核心底機狀態陸續從「玫瑰人生」船塢艦轉場至亞加瑪級突擊登陸艦「亞加瑪」上,其性能和戰鬥力與普通量產姬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次元上。「第一次新吉翁戰爭」時期,ZZ姬被安裝了生物感應器(Biosenor)並作為「高達部隊」的隊長姬取得了出眾的戰果。在Z姬服役的後期,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一次設備更新,並且開始裝備測試完畢的「全裝甲系統」,修改後的ZZ姬改稱MSZ-010S「全裝甲ZZ姬」。

機娘參數

  • 軍方編號:MSZ-010
  • 內部環境:由最新式全景屏幕和線性坐椅技術結合進先前尚未完美的核心操作艙系統所製造出來的「新核心戰鬥機」作為機體的駕駛艙兼脫出裝置。
  • 頭頂高:19.86米
  • 全高:22.11米
  • 全長:30.13米(G堡壘形態)/19.91米(核心頂機形態)/22.06米(核心底機形態)
  • 翼展:18.52米(G堡壘形態)/18.52米(核心頂機形態)/15.93米(核心底機形態)
  • 本體重量:32.7噸(MS形態和G堡壘形態)
  • 全備重量:68.4噸(MS形態和G堡壘形態)/30.9噸(核心頂機形態)/49.1噸(核心底機形態)
  • 裝甲材料及結構:高達尼姆合金(gundarium alloy),可變式骨架
  • 發電機出力:7340KW
  • 推進力:2×21700KG+4×14400KG=101000KG(MS型態)/2×21700KG+4×14400KG+2×17300KG+2×16300KG=168200KG(G堡壘形態)/2×21700KG+4×14400KG+2×17300KG=135600KG(核心底機形態)/2×16300KG+4×5240KG=53560KG(核心頂機形態)
  • 姿勢制御噴嘴數:32
  • 加速度:1.48G(MS形態)/2.46G(G堡壘形態)/1.73G(核心頂機形態)/2.76G(核心底機形態)
  • 頭部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6200米
  •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
機體原型

MSZ-010原圖.jpg

武器裝備

固定武裝:

  • 大型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1.1MW,收藏在背部充電背包中,僅限於MS形態)
  • 2連裝光束砲×1(由2把光束軍刀組合而成,額定輸出功率20MW,僅用於MS、G堡壘及核心底機形態)
  • 21聯裝飛彈發射器×2(安裝在背部,僅用於MS、G堡壘及核心底機形態)
  • 大型高能MEGA粒子砲(額定輸出功率50MW,安裝在頭部,僅限於MS形態)
  • 60mm火神砲×2(各備彈400發,安裝在頭部兩側,僅限於MS形態)
  • 飛彈×2(安裝在FXA-07GB「新核心戰鬥機」 中,僅限於核心底機)

選用武裝:

  • 2連裝光束步槍(額定輸出功率2×10.6MW=21.2MW,MS和核心頂機形態可用)

特殊裝備:

  • 生物傳感器器
  • 可分離變形機構(G堡壘形態可分離為核心頂機和核心底機)

外部連結與注釋

人設作者:明貴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