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自由姬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Gundam 40th logo.png
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相关条目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条目编辑规范不要假设读者知道梗,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Ms-freedom.jpg
基本资料
本名 自由高达
所属团体 自由条约黄道同盟(Z.A.F.T.)/三舰同盟(Three Ships Alliance)/奥布联合酋长国(Orb Union)
亲属或相关人
勇士子强袭自由姬

自由姬是以《机动战士高达~SEED》及其衍生作品中自由高达为原型的MS少女

简介

自由姬是自由条约黄道同盟(Z.A.F.T.)方面开发的泛用型MS少女,是在吸收了联合军“GAT-X系列”技术后的产物。

C.E.71年1月25日,Z.A.F.T.方面兵器在工业殖民卫星赫里奥波里斯(Heliopolis)成功夺取4台联合军的“G”兵器,而这一行动除了给后来任最高评议会议长的帕特利克·萨拉(Patrick Zala)提供诸如“PS装甲”(Phase Shift Armor)、MS用光束兵器、幻象粒子(Mirage Colloid)等MS技术资料外,也为激进派的萨拉“自然人不能轻视,并且绝不能宽恕”的言论带来了有利的实物证据和口实。 于是时任国防委员长(Chairman of Defense Council)的萨拉将这个事实最大限度地利用。在第Z.A.F.T方面的2期MS系列的设计结束之后, 紧接着命令3大主要设计局“海因莱因”(Heinlein)、“阿西莫夫”(Asimov)和“克拉克”(Clark)[1]和主要负责战舰设计工作的“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设计局紧急开展总动员开始开发新型MS少女。而取代西格尔·克莱茵(Siegel Clyne)成为评议会议长的萨拉则亲自将新开发的MS少女分别命名为“自由(Freedom)”和“正义(Justice)”。 其编号当中的“A”指代核能作为能源,系统OS的首字母缩写“G.U.N.D.A.M.”分解为 “Generation Unsubdued Nuclear Drive Assault Module complex”,即“无限制的核驱动使用世代的强袭模块复合体”之意。

然而在开发之初,技术组成员们便遇到了难题。首先是动力源的问题,由于三家设计局使用的原型姬为ZGMF-600“盖茨姬”,虽然武装已经由MMI(Maius Military Industries)公司和MA(Martius Arsenals)公司等提供的已经完成的复数试作品构成,但在与“PS装甲”共同使用时,达不到实战所需的要求。不过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以身为评议会议员的机械工学权威的尤里·阿曼菲(Yuri Amalfi)为中心的小组已经开发出“中子干扰消除器”(Nuclear Jammer Cencaller)的装载技术并同意在MS少女上搭载这一装备, 由此“调整者”(Coordinator)得到了核力量。

其次是MS携带式光束兵器的开发,归功于对联合军“GAT-X”系列MS少女的技术吸收,Z.A.F.T.方面才彻底将这一要塞攻略武器变成小型化标准装备,随后,MA-M20型“天狼座”(MA-M20“Lupus” Beam Rifle)光束步枪也开发完成。虽然最初在PS装甲和光束武器并用的情况下能量消耗明显,即使使用预备电池也只能达到活动时间10分钟之短。不过之后由于决定搭载核动力引擎,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光束军刀则采用2把光束军刀连接在一起作为双刃剑的新构思,并且通过控制无可匹敌的核能这一强大能量,成功研制了高于联合制式光束军刀功率的光束格斗兵器,即MA-M01型“蝎虎座”光束军刀(“Lacerta” Beam Saber)。

值得一提的是,Z.A.F.T方面在开发抗光束防盾(Anti-Beam Shield)之前,并没有正式采用这种类型的防盾(当然不包括一部分驾驶员自行使用的情况)。早期的Z.A.F.T制式MS少女(例如ZGMF-515“希古姬”)所装备的是M7070型火神炮内装式防盾系统,与其说是盾倒不如说是武器挂架,这是因为当时的对手是当时连合的MA。然而赫里奥波里斯一事表明联合已经着手开发MS少女并且很快就可以实现量产。根据这个推断诞生的对MS作战策略,使第2代的MS少女(例如ZGMF-600“盖茨姬”)将攻盾系统MA-MV03而作为标准装备。与联合“GAT-X”系列装备的抗光束防盾利用共振现象弯曲光束的原理不同,自由姬使用的抗光束防盾是使用了主要用于战舰外装甲的“积层装甲”的改良技术。

同样是受益于核引擎,引耗能量过大而被打上失败作烙印的M100型“鲸鱼”等离子集束光束炮(“Balaena” Plasma Beam Cannon)被重新搭载,中子干扰消除器搭载后的发射试验再次证明其威力极为可观,不过之后“那个的大小破坏了机体整体平衡”的声音从设计部门传了出来(据说这是机体开发局和武器制造商的对立情绪所致)。在介入两者之间的尤里·阿曼菲(Yuri Amalfi)的调解下,将大气圈内用高速翼AAW(兼高性能散热翼片)作为“鲸鱼”的捆绑装备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负责武器开发的MMI公司设计团体还大力宣扬磁轨炮不仅在针对光束武器的积层装甲普遍化的战斗中可作为对舰船用武器,也可向复数的目标连续射击等优点,进而承包了MMI-M15型“旗鱼”磁轨炮(“Xiphias” Rail Cannon)的开发而坚持将其搭载在自由姬上。事实证明这个主张是正确的。配合特别研发的火控系统,可进行快速复数目标锁定和精确的弹道预测。如果在使用“流星”系统(Meteor Unit)的情况下,凭借OS内的多重目标锁定系统可以完成对复数目标的一次锁定和同步射击。

所谓“AAW”,即“能动空气动力弹性翼”(Active Aeroelastic Wing),就是自由姬背部的5对翅膀。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MS少女的大气圈内飞行问题在本机上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在安装了被称作的Hi-MAT模式(High Maneuver Aerial Tactical Mode,即空中高机动战术模式)下,自由姬的机动性和回旋性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各个翅根可以独立活动的设计模仿了近似于鸟类一般的滑翔、滞空能力进而在应对高、低空高度的高机动空战上均能游刃有余。在大气圈内,就算是失去了部分翼片也能良好的维持机体飞行所需的升力,同时本装备也可以轻松进行紧急制动和紧急回旋运动而不至于机体散架。在宇宙环境时,AAW的机能配合主推进器和翅膀的小型推进器从而获得优秀的机动性,使回避能力大大提高。与大气圈内相同,翅膀对于姿势控制和射击时的抗后坐效果也相当明显。另外,“AAW”对于“鲸鱼”等离子集束光束炮等全身武装的散热与保温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气圈内,机体一般靠全翼展开来消散全炮发射形态(Full-Burst Mode)所产生的大量热能。而在宇宙,由于极低温的缘故而利用翼内装设的特殊加工过的恒温器材来保持武器的适当温度和正常运作。此外,等离子集束光束炮发射后产生的剩余电力的粒子化也需要通过翅膀来释放。

最终完成的自由姬高18.03米,全备重量达71.5吨,搭载了N干扰消除器、8826KW功率的“超小型核裂变引擎”(Ultracompact Nuclear Fission Reactor)和“PS装甲”。原本打算配属给当时的Z.A.F.T.方面军的ACE伊扎克·玖尔(Yzak Jule),但被拉克丝·克莱茵私下让渡给”超级调整者“(Super Coordinator)机师基拉·大和(Kira Yamato),为其所属的三舰同盟(Three Ships Alliance)背后的奥布联合酋长国(Orb Union)以及“克莱茵派”(Clyne Faction)的和平理念铺平了道路。

参数

  • 军方编号:ZGMF-X10A
  • 全度:18.03米
  • 全备重量:71.5吨
  • 装甲材料及结构:PS装甲(Phase Shift Armor)
  • 发电机出力:8826kW
  • 推进力:最大527,000公斤
  • 加速度:-
  •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
  • 180°姿势变换所需时间:-
机体原型

ZGMF-X10A原图.jpg

武器装备

固定武装:

  • MMI-GAU2型“啄木鸟”76mm近程防空炮(“Picus”76mm CIWS)×2
  • MA-M01型“蝎虎座”光束军刀(“Lacerta”Beam Saber)×2
  • M100型“鲸鱼”等离子集束光束炮(“Balaena”Plasma Beam Cannon)×2
  • MMI-M15型“旗鱼”磁轨炮(“Xiphias”Rail Cannon)×2

选用武装:

  • MA-M20型“天狼座”(MA-M20“Lupus” Beam Rifle)
  • 抗光束防盾(Anti-Beam Shield)
  • “流星”系统(Meteor Unit)
    • 120cm高能光束加农炮(High-energy beam cannon)×2
    • 93.7cm 高能光束加农炮(High-energy beam cannon)×2
    • MA-X200型光束剑(Heam sword)
    • 60cm“刺猬”反舰艇导弹×77(两侧荚舱各携带22枚,机械臂各携带12枚,尾部携带9枚)

特殊装备:

  • 能动空气动力弹性翼(Active Aeroelastic Wing)×10

注释与外部链接

  1. 此时这三家主要的设计局事实上已合并为“统合设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