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使用者討論:Nostalgia/分類樹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要不要把「主」命名空間的分類和「分類頁」的內容區分開?寫在一起容易搞混……

要不要把「主」命名空間的分類和「分類頁」的內容區分開?寫在一起容易搞混……

嘛……也無所謂,反正每一條都有舉例…… —— CFSO6459節操菌【留言】 2015年8月6日 (四) 17:46 (CST)

@CFSO6459Done…已完成
寫完才看到QAQ--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1月16日 (六) 19:45 (CST)

關於文化

最近發現《史記》有句話挺生動的:「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風是指流行,俗是指習慣。流行的事物如風一樣,一段時間消失,用來形容網絡爆紅網絡迷因最為合適。而部分風會成為習慣,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如每年中國教育部選出的漢語新詞。

地區分類法,是源於區域文化/地區文化,這是文化研究上的一種文化劃分。具體有三種類型,形式文化區、機能文化區/功能文化區、鄉土文化區。

機能文化區在三者中有最明確的界限和機能中心,這個來劃分最好。不過現在只集中在詞彙上,用形式文化區來分更好,漢語文化區、英文文化區,延生的方言,民間非正視用語,為俚語。

不過這個有時候並不太適合於網絡文化的劃分,所以補充了作品來源和網絡來源的【典故】與【迷因】。

現在文化已經超出原先詞彙類的東西,有混進去的原型角色(人物)、藝術創作上的各類術語和概念。未來想一下怎麼歸類整理。

初步構思,預計不會是直線的分類,而是交叉的分類:

  • 不同媒介衍生文化
    • 歌曲衍生流行文化‎
    • 電影衍生流行文化‎
  • 網絡文化
    • 彈幕網站文化
    • 網絡論壇文化
    • 暴走漫畫
    • 迷因
  • 藝術創作
    • 萌屬性
    • 漫畫術語
    • 動畫術語
    • 遊戲術語
    • 動漫術語

--Notalgia-Contαct- 2015年9月9日 (三) 22:11 (CST)

是否需要在「網絡文化」下增加「MAD影音文化」或「(視頻)惡搞文化」?
另外,「彈幕網站文化」只包含「彈幕」引起的梗,還是包括視頻內容引起的梗?
—— CFSO6459節操菌【留言】 2015年9月10日 (四) 00:19 (CST)
彈幕網站文化有下行》Category:Niconico動畫文化(按網站分),MAD和(視頻)惡搞文化都有有第一個發起源頭,以緣起的網站分類。
【惡搞文化】本身有不同緣起,獨立一項
彈幕網站文化是可以下行繼續按網站分的,Category:Niconico動畫文化中有五月病(文化)、Niconico翻唱周刊(網站內容)、東方合同動畫企畫(視頻系列)都可以歸進去。只有直接緣起是在哪裡就是了。--Notalgia-Contαct- 2015年9月10日 (四) 12:37 (CST)



最近又去翻關於地域文化的書,看到一個關於「文化系統」的描述,是用於描述地域文化的劃分和結構,雖然感覺未必能很好包括網絡文化,但是還是記下來,方便日後參考。熟悉這方面的人,不妨說幾句。

文化因子》文化叢》文化系統》文化區》文化圈

文化因子是最小的要素。因子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既可指某個行為因素,也可指某種生產工具,某種思想,觀念等。

互相聯繫的文化因子於一個有機統一體構成文化叢。在不同的文化系統中,文化叢有用數目不等的文化因子,故文化叢有大小之別。

在一個地域內,各種具有地域特性的文化叢的集合組成一個文化系統。

從屬於某一個系統的人們所居住的特定地域稱為文化區。

一組相關與相似的文化區在空間上連續或不連續的分佈構成文化圈。


對於這個論述,個人感覺文化因子和迷因很相似。不過翻書不多,也不太清楚。--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0月15日 (四) 21:53 (CST)

關於新的聲優分類頁寫法

{{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

這樣寫很有創意,不過聲優本人的圖片的tag應該怎麼寫?如果寫她本人的分類,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虛擬人物>花澤香菜」這樣奇怪的感覺……(分類:花澤香菜)—— CFSO6459節操菌【留言】 2015年10月29日 (四) 00:06 (CST)

如果你心理上過不去,可以加上:
{{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

{{Catnav|圖片|三次元圖片|現實人物圖片|各國職業者圖片|日本聲優圖片}}
{{Catmore|亞城惠}}
[[分類:日本聲優圖片]]
目前很多分類的描述都是模糊,的加油聲優tag的作品角色,其實是【XXX配音角色】的意思,又加圖片進去,讓這個tag具有【XXX圖片】的意思。--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0月29日 (四) 17:27 (CST)
雖然不太懂但我相信各位前輩。。。。--絲毫沒有存在感的某藍色失蹤者討論) 2015年11月4日 (三) 12:50 (CST)
要不然把{{人物信息}}模板自動添加的聲優tag改為分類:聲優:花澤香菜(用於虛擬人物)?這樣就能和分類:花澤香菜(用於現實人物)區分開來了。—— CFSO6459節操菌【留言】 2015年11月12日 (四) 23:59 (CST)
我明白你的強迫症,目前來說聲優本身的分類其實除了有些圖片外,就是放她配音的角色,其實還可以包含的她演唱的歌曲。
如果改成分類:聲優:花澤香菜,其實是無事找事(其實稱呼上【花澤香菜配音角色】更好),除了多了一堆分類沒什麼意思。
你只是對上面的導航欄上的【虛擬人物】有強迫症對吧。那就隱藏導航欄好了,Category:初音島圖片從屬於初音島下,但是沒有出現從【作品】開始的導航欄。
上面的你不滿意?
{{Catnav|圖片|三次元圖片|現實人物圖片|各國職業者圖片|日本聲優圖片}}
{{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分類:日本聲優圖片]]
我這樣好了寫好了,滿足你【現實人物】的需求。有兩個隱藏分類導航欄,頁面內容包括的內容有配音角色,包含的他演唱的歌曲(如果有Category:各演出者歌曲),他的作品(如果有Category:各作者作品),他的圖片。
{{Catnav|人物|現實人物|各國人物|日本人}}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分類:日本人]][[分類:日本聲優圖片]]

--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1月13日 (五) 00:31 (CST)

並不是強迫症……只是一時興起……
不過隱藏掉導航條{{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會好一點……不然看到新的分類寫法的人都會產生疑惑……
—— CFSO6459節操菌【留言】 2015年11月13日 (五) 03:20 (CST)

關於原型

這個詞彙是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中的專有名詞,是指民族記憶和原始經驗中的集體意識,在神話,宗教,夢境,幻想,文學中重複不斷出現的意象。

這裡的使用和定位倒是沒有那麼複雜,嚴格來說只是取了部分的意思。是指在【作品創作中的原型】也就是【創作原型】,最初只是用來歸納一些人物類條目,歷史人物,傳說人物,文學角色,宗教角色等之類的。其實是可以歸納具有【原型】性質的【作品和概念】,如彌賽亞、天堂、地獄其實也是原型。不過我將非人的歸到了【世界觀】哪裡。

雖然【世界觀】和【原型】都可以跨很多個範疇,但是方便整理下,都是只使用了部分的概念。目前應該沒什麼人去寫{{北歐神話}}、{{天使}}、{{魔女}}之類的東西。所以應該短時間不需要作重整。

如果重整的話,【世界觀】都會歸到文化哪裡,文化會出現很多神秘學,神話之類的分類。目前來說【原型】和【世界觀】可以處理大部分的神話,宗教,文學的內容,有大類可以以【宗教文化】的方式來細分。--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1月13日 (五) 00:31 (CST)

關於髮色的分類

分類:按角色特徵分類里的頁面較多,建議髮色(如分類:紅髮)就不要再往裡面放了,只放在分類:按髮色分類裡面就夠了。秋葉意向如何?——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1月27日 (三) 03:10 (CST)

這個做,瞳色是否亦然?--Notalgia-Contαct- 2016年1月27日 (三) 20:49 (CST)
瞳色和髮色一樣弄成「主要瞳色」和「次級瞳色」?可以呀 ——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1月28日 (四) 09:02 (CST)

關於模板的分類

現在模板的分類比較亂,我都快暈了,有空能起草一下模板的分類規範嗎?--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2月2日 (二) 08:08 (CST)

我當初整理的時候是仿照維基的分類方式(zhwp:Wikipedia:模板消息),來處理全部Template頁面[1],如果需要在地化的版本,大概是有生之年。你可先從已經分類的頁面開始處理,現在模板還有很多不當規範,如有很多不必要的隔行。--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2日 (二) 11:17 (CST)

為了專輯而帶著微笑來到分類樹身邊的喵喵參上

是時候為分類樹長出音樂專輯/唱片的枝杈了(°∀°)ノ

現行的標準分類:音樂專輯來說,比較標準化的是兩項:1.時間和2.公司

所以來請教看看是否要引入3.國家

4.作品(有點對應分類:作品音樂的意思):這個單獨寫出來,主要想的是成系列化的音樂專輯或是根據作品展開的音樂專輯;有的只根據公司來分完全沒效果,有的甚至就是同人專輯,公司這項目不是很適用。這個暫時想的是類似前綴化那樣的說明方式,如果認為會出現大量專輯項目(此時分類才有意義)則可以加入此項目其實還是說不清楚啦,這只是個大概的

5.類型:我很高興在這裡亂弄也沒那些人惹過來~單曲/迷你專輯/專輯;原聲帶(OST)/精選輯/廣播劇CD/現場專輯‎/概念專輯;嘻哈音樂專輯/電子音樂專輯/流行音樂專輯‎/搖滾音樂專輯‎/古典音樂專輯‎……加紅色表示我覺得有一定引入必要,但我又沒法很清楚的說明憑什麼我們就只加這小部分的分類……

以上~但願我的意思能清楚的傳達了~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2日 (五) 19:12 (CST)

最初對音樂專輯的分類是有參考維基百科的。用了比較絕對的時間和發行者來分。
對於【國家】個人傾向使用【各地區音樂專輯】,我在分類:作品是用【各地區作品】來合併中港澳臺、南北韓、捷克和斯洛伐克、東西德,反正是地區沒有要求是【國家】。可以避開一些不必要的議題。不同國籍是明確的,所有有【各國人物】(兩岸問題不考慮,歸到【中國人】)
【各唱片公司音樂專輯】描述是【商業唱片公司所發售的商業作品以及由同人社團所發售的同人作品】,同人專輯還是可以用同人社名義分的。根據作品的同人衍生,更接近的是【其他作品為題材】。感覺只有某些作品合適使用。目前分類:作品音樂有寫濫用的感覺,作品條目只有一個關聯音樂條目,又寫【XXX音樂】的子分類,純粹增加無謂分類。(傻瓜是我的好朋友),個人意見是【其他作品為題材】也能處理部分內容。
個人在最初構想分類樹是有考慮過【獨立分類支】,某些作品的內容超多,有特殊的分類方式,可以完全不考慮總體性,只要主體連上即可。當時就有【VOCALOID】和【東方Project】,VOCALOID連上【載體】後,其他分出的內容看是否相關可以歸類對主線上,其他隨意。東方Project連上【跨媒體作品】、【日本作品】後,大部分分類都是獨有。若你認為應該對LL、艦隊Collection之流獨立處理也沒關係。如在【LoveLive!音樂】分出,【LoveLive原作音樂】、【LoveLive二次創作音樂‎】、【LoveLive音樂專輯】。AA負責的獨立枝東方已經有在分了見:Category:東方音樂
部分作品如有需要是可以獨行獨立,不需要因為其特殊性,讓全部的作品都遷就他,搞出一堆沒什麼實際作用的分類,作出過於複雜的思量。
【音樂專輯類型】應該是指搖滾、古典、爵士那些吧,單曲、原聲帶是【音樂專輯種類】吧。--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3日 (六) 00:37 (CST)
不對啊~我是來推鍋讓您決定的啊~怎麼變成認真討論了嘞?
  1. 因為國家和地區的複雜性,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音樂跨國合作的例子不少,因此我還是不推介加入國家和地區的……
  2. Category:其他作品為題材】這類型聽起來是個不錯的點子呢~是【Category:同人音樂專輯】/【Category:其他音樂專輯】的意思嗎?
  3. 分類:作品音樂已經是一套蠻成熟的體系了,所以大家也就沿著這體系往下寫,我覺得這樣也沒錯……憑藉歌曲的多寡來區別對待作品音樂的分類,會不會不太好……偷懶的話就是直接留紅鏈,比如「For水果籃子」了吧……
  4. 我同意對大型專題使用特別的管理方式。(這是不是代表咱可以拿雞毛當令箭了~報導出了偏差咱不用負責吧~)
  5. 最後關於增加「類型/種類」分類的考量依舊如我上面所示,希望加入【分類:原聲帶】和【分類:廣播劇CD】~其他的為防歧義暫時沒有引入的打算……
秋葉大人可以排版把「音樂專輯」的項目加入分類樹了喵(°∀°)ノ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3日 (六) 01:17 (CST)
夜深了,該睡了,睡醒再說。--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3日 (六) 01:33 (CST)
稍微看一下資料,還是跟傳統的音樂出版【單曲》迷你專輯》專輯】來分出單曲和專輯,個人認為單曲和歌曲的關聯性很高,目前也有歌曲條目出現單曲的資料。最後之後對部分條目做出一些相關的修正。--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3日 (六) 22:40 (CST)
@喵伯爵,新增了【音樂發行】和【專輯種類】的內容。你看看怎樣。--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4日 (日) 01:01 (CST)
哈喵~這兩天好忙……WE NEED メーデー 権利を!
  1. 單曲專輯的分類方式表示無異議~
  2. 對「在英國的體系中為LP和EP(Album、Mini Album),沒有單曲的概念」存疑,The BeatlesColdplay理察·艾斯利這些都是美國單曲嗎?UK Singles Chart評選的都是美國單曲吧TAT
  3. 專輯種類」的項目多的可怕啊……算是先樹好靶子以後好打是嗎?雖然也不是想不到ACG上的例子…但是要創建到的話估計是在我RETIRED之後的事情了吧……
  4. 我覺得一個條目是【歌曲】還是【唱片】是顯而易見且必須規正的,這讓我們對從維基轉移過來的條目一目了然,儘管【歌曲】條目可能附帶【單曲】的資料,這也不能在分類里加上【單曲分類】啊~
  5. 還好現在單獨的單曲和專輯條目不算多……這個月估計是難有空了……想辦法在四月到來之前把這些唱片條目搞定吧……然而所有因為年輕而在歌曲條目里犯下的錯……改不動了……至於【單曲】和【專輯】……【原聲帶】都沒想好怎麼整呢……
最後是感謝感謝感謝秋葉大人~辛苦了~早點睡zZZ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5日 (一) 01:20 (CST)
我砍掉那方面描述吧,現在都網絡發行,經常遇到沒有「唱片」的情況,專輯和單曲更多是延續過往唱片發行時的稱呼,反正就是在數位時代,就看發行商怎麼說。--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5日 (一) 11:03 (CST)


謝秋葉大人了~分類樹這方面暫時沒啥想法了~
但是如果要求準確化的話,{{Album Infobox}}和{{Infobox Song}}的很多「專輯」的說法是不是要隨之改變為「唱片」了?剛好@User:eddie32 又說要升級{{Album Infobox}},要不要一次性工作一下???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5日 (一) 14:26 (CST)
分類樹: 按作品分類的音樂專輯 > LoveLive音樂專輯 > M's > 單曲專輯 / 精選集等等, LoveLive音樂專輯 > BiBi > 單曲專輯 eddie32 にっこにっこにー by (討論) 2016年2月15日 (一) 14:42 (CST)

關於現實人物萌娘化的分類

請問關於現實人物萌娘化的圖片(不在作品內)的分類應該如何分類?例如,分類:四騎分類:番長娘。大概是形如這樣的嗎?(例子:分類:番長娘

{{catnav|图片|拟人化图片|现实人物萌娘化图片}}
{{DEFAULTSORT:Fan}}
[[Category:现实人物萌娘化图片]]

--可愛的琉璃月討論) 2016年3月8日 (二) 19:58 (CST)

那些不是【擬人化圖片】,是現實人物的【二次元形象】,從屬於現實人物本身,應該是屬於【分類:現實人物圖片】。
在本年一月份Zyksnowy有問過這個問題(User_talk:Nostalgia#摸摸秋葉
「圖片造成的【人物名】的分類是【圖片 > 三次元圖片 > 現實人物圖片 > 各國職業人物圖片 > 國籍職業圖片】,Category:三次元圖片作為目前的過渡分類。」--Notalgia-Contαct- 2016年3月8日 (二) 20:55 (CST)
非聲優的人物怎麼創建分類呢。。。。大概是分類:中國coser圖片分類:中國畫師圖片分類:中國網絡舞者圖片這樣的嗎?特殊職業或無職業的建立這樣的分類分類:中國其他職業圖片對嗎?還是不創建分類直接分在各國職業人物下呢....--可愛的琉璃月討論) 2016年3月8日 (二) 21:10 (CST)
你根據【各職業人物】就差不多了,不過也要看日後的收錄會變得怎麼樣,可以有多些奇怪的人,無法被歸類。--Notalgia-Contαct- 2016年3月8日 (二) 21:27 (CST)
QAQ沒看到這裡…璃月@一下--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5月19日 (四) 16:24 (CST)
已經是人了不是【擬人化圖片】 是【萌娘化圖片】吧……
怎麼…區分【萌娘化圖片】、【二次元形象】呢…?(改了錯字)--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5月19日 (四) 17:15 (CST)

關於按姓氏分類

關於按姓氏分類,如果又想到什麼新的問題或提議,就發在這個主題下。

關於有多個姓氏的人物

對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姓氏的人物(比如婚前與婚後、比如改名等),應該分別列入各個姓氏的分類中。(如:西園寺舞/許燕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01:08 (CST)

補充:多個姓氏的人物,在人物條目添加DEFAULTSORT時,以條目的名稱為準。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01:15 (CST)
現實中,日本是女方結婚後換上丈夫的姓【XX未來】》【YY未來】,香港是女方結婚後加上丈夫的姓,【X未來】》【YX未來】。
現實的女方如果她明確換了丈夫的姓,跟著用,香港這種情況,還是用女方的姓氏為分類就可。
虛擬人物並不太使用,因為可能在某一線路中她嫁人了,所以改名了,其他線路就不是,存在平行世界。換了丈夫的姓只是一個情況,不是絕對。一般感覺是使用條目用名最穩妥。--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01:23 (CST)
沒太看明白,「使用條目用名最穩妥」指的是姓氏分類呢,還是給條目加DEFAULTSORT呢? 如果是指前者,我覺得只要官方資料明確給出了多個姓氏的,就都該列入相應的分類,而不能只歸入一個;如果是指後者,我主帖中贊成的就是以條目名為準。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01:42 (CST)
「使用條目用名最穩妥」是同時指姓氏分類和DEFAULTSORT,不過也有特例,我舉個例子:【黑芝香苗】為假名,真實姓名為黑羊齒鼎。
古河渚在~After Story~裡面,嫁人了,也改名了。我覺得用原來的姓也沒差。極端例子角色在不同線路有不同嫁娶,造成有N個姓名(丈夫),總不能這樣玩吧。--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11:21 (CST)
看你們管理人員的決定吧。我個人持保留意見,我還是認為應該「官方資料明確給出的姓氏都加上」,即使在N個路線中有N個姓,也該加。 (不過個人意見歸個人意見,等正式的索引規範出來後,如果有條款規定不寫多個姓,那就按規範辦事。)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12:27 (CST)

關於消歧義頁中的同姓羅列

  • 問題:對於消歧義頁中羅列的同姓角色,是否暫時保留不刪除?還是說建立姓氏分類後就刪除?

畢竟還有很多尚未創建的紅字(有的甚至只有幾個藍字,大部分是紅字……)。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01:15 (CST)

那還是留著吧,加上一句:【萌百中XX為姓的人物可見分類:XX姓】就可。--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01:23 (CST)

關於筆名/藝名

關於那些沒有姓氏的角色呢?需要設立按名字分類嗎?——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4月6日 (三) 05:54 (CST)

沒有姓氏不需要加這個,之前也提過筆名、藝名的情況這些都不需要處理。--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11:21 (CST)
我覺得筆名、藝名這種的,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在作品中,筆名或藝名的知名度高,或者比本名還常用,也該列入。 其實同上面那個問題一樣,多姓氏列入是有利於索引的。 這是我個人建議的姓氏索引總原則(這帖子裡提到的三種特殊情況,我的建議都是這個原則)。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12:27 (CST)
筆名和藝名是絕對不能混淆的,姓氏是姓氏,筆名和藝名應該視為一個整體,如【魯迅】不姓魯,而是周,【成龍】不姓成,而是房。--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17:02 (CST)
我說的不是指這種的,既然要列入姓氏索引,前提是在筆名/藝名可以劃分為「姓」和「名」的情況下才可以列入分類,不能劃分的自然就不可以列入了。魯迅和成龍由於沒有官方資料說明他們的筆名/藝名中有「姓」和「名」,當然是不可以劃分開的。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17:19 (CST)

關於有多個語種的官方姓名

上面所說的第三個問題:對於官方資料中具有多個語種的姓名寫法的角色,我認為也應該分別列入相應的多個分類。比如蘭花·李,官方資料中,她名字的英文寫法為「Ranka Lee」,漢字寫法為「蘭花 李」,所以我認為應該把她分別列入分類:Lee姓分類:李姓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12:27 (CST)
在相關中文的【李姓】,英文是寫作【Lee】,如李小龍【Bruce Lee】,上面提到的是否存在翻譯問題?我舉得遇到這個情況還是看作品的具體安排。
我舉的蘭花·李是個特殊例子,她的英文名字/漢字名字不是別人翻譯出來的,而是官方給出過英文寫法和漢字寫法。(英文寫法出自動畫版最後一話,漢字寫法出自官方資料本)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17:19 (CST)
  • PS:由於討論版中對于姓氏索引有多人提出反對意見,所以我暫停了這方面編輯操作,等討論結果出了之後再說。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6日 (三) 17:19 (CST)

關於只知道姓的角色

有些角色,只知道姓,在分類中的排序怎麼寫?比如井上,用姓的拼音還是什麼都不用?

[[:分类:井上姓|J]] 還是 [[:分类:井上姓]]

(另外,為了便於閱讀,我把前面討論的內容分成了幾個小標題) 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10日 (日) 22:47 (CST)

PS:你的關于姓氏分類的規範,還在整理嗎?最好把「作者原創的特有姓氏暫不予分類」這樣的規範也加上(就是作者自己設定的中二姓氏)。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10日 (日) 22:54 (CST)
可以用[[:分类:井上姓|*]],來處理。*本身也被用於變量上的處理。
對於這個議題,有種「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提不起勁。另外,最近有面試,現實還有些事情要趕工,因為沒有心情湊合那些無聊的討論,所以把精力投入到現實工作裡面去了。PS:我已經三天沒玩過遊戲啦!好想推Gal!好想推Gal!
姓氏處理,大部分的處理方式都差不多,也就只是考慮特例和小有情況而且,這些規範也不著急寫。--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1日 (一) 13:52 (CST)
恩,明白了。 現實的事要緊,你先忙。萌百娘的胖次討論) 2016年4月11日 (一) 19:06 (CST)

在姓氏分類上,有沒有遇到一些之前沒有說的奇怪情況@萌百娘的胖次,我最近寫姓氏分類的指引了。--Notalgia-Contαct- 2016年5月6日 (五) 20:28 (CST)

理論上超過200個項的大分類就需要細分,然而現在並沒有。很久之前我曾經提過細分的,結果沒有執行。現在要弄的話目測工作量也大了 ----宇文天啟Ubuntu 2016年5月6日 (五) 20:37 (CST)
一般來說,有拼音導航都不用。如果你糾結要分,按來源:中國姓氏、日本姓氏、西方姓氏之類的也是可以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5月6日 (五) 20:50 (CST)
即使分為『中國姓氏』、『日本姓氏』、『西方姓氏』,也難以避免超過200個子分類的情況存在。
所以節操醬的意見是:不用太在意這一規則……
——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5月6日 (五) 22:37 (CST)

【建議】手動添加DEFAULTSORT時使用全名拼音

如果僅使用第一個字的拼音、甚至第一個字的拼音首字母,這種情況下,系統會自動將其排到不正確的位置。

比如有以下條目(括號內為拼音):

  • 阿阿(aa)
  • 愛莉(aili)
  • 愛麗絲(ailisi)
  • 艾麗西婭(ailixiya)

假如我們將「愛麗絲」手動增加DEFAULTSORT,寫作{{DEFAULTSORT:A}}的話,排序將會變為(括號內為系統認為的拼音):

  • 愛麗絲(a)←與實際不符
  • 阿阿(aa)
  • 愛莉(aili)
  • 艾麗西婭(ailixiya)

假如將「愛麗絲」增加{{DEFAULTSORT:Ai}}的話,排序將會變為:

  • 阿阿(aa)
  • 愛麗絲(ai)←與實際不符
  • 愛莉(aili)
  • 艾麗西婭(ailixiya)

所以建議使用全名拼音進行排序。順便@Nostalgia ——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03:31 (CST)

索引的話首字拼音(如:我【wo】)就足夠,考慮第二,第三個字,或者全部只是增加工作量和難度而已。--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1日 (一) 13:37 (CST)
現在既然已經上線了自動按拼音排序,需要手動的情況已經非常少了,這已經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而在極少數需要手動添加的情況下,為何不在添加的時候做到完美呢?——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22:29 (CST)

(+)帶條件同意 現在的話不是可以直接寫漢字了嗎,比如 [[分类:新子姓|憧]],建議直接用漢字吧,多音字的情況再用拼音。 --宇文天啟Ubuntu 2016年4月11日 (一) 19:30 (CST)

@宇文天启:節操醬說的就是關於需要手動填寫的情況(比如多音字什麼的)。另外,不建議在分類裡面排序(即 [[分类:新子姓|憧]] 形式),建議使用DEFAULTSORT進行排序。——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22:25 (CST)
有了PinyinSort,不建議繼續使用DEFAULTSORT,除非頁面帶前綴。姓氏分類的時候建議使用漢字而不是拼音首字母。另外PinyinSort會將新子憧轉換成XinZiChong而不是Xinzichong,帶上全名的時候儘量保證每個漢字拼音的首字母都要大寫,避免不一致。--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4月11日 (一) 22:28 (CST)
CamelCase,嗯,了解~ ——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22:39 (CST)
@Nbdd0121,雖然從片言隻語裡面對PinyinSort有一定理解,不過還是有些疑惑。希望展開說明:作用,效果,使用建議之類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2日 (二) 10:24 (CST)
所有用來做分類的Key都會被轉換成拼音,按照Upper Camel Case。英文、數字、ASCII字符集內的符號不會被轉換,其他字符會被轉換成?(問號)。轉換的範圍包括默認的條目名、[[分类:XXX|这里]]、{{DEFAULTSORT:这里}}(所以{{DEFAULTSORT:测试}}和{{DEFAULTSORT:CeShi}}也是等價的)。使用建議是非多音字的情況直接用漢字分類(如果Key的名字等於條目名就無需DEFAULTSORT了),多音字用替換成全拼,按照大寫開頭。當然按照上面所述,現有的英文Key還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4月12日 (二) 10:33 (CST)
@Nbdd0121,感謝相關技術支援。--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2日 (二) 16:46 (CST)

@Nbdd0121,在前綴默認的情況下是數字》日文》中英文(A》Z)吧,以前我印象中是數字》英文》日文》中文。感覺有點不習慣:Category:日本畫師作品。--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2日 (二) 20:49 (CST)

順序其實一直是數字->符號->英文->日文->中文,只不過因為日文沒有對應的拼音,因此被轉換成了問號,中文則被轉換成了對應的拼音。所以就出現了這種現象。或許把日文的假名轉換成羅馬音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不知道會不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4月12日 (二) 21:00 (CST)
假名轉羅馬音時,資料庫應排除『中文漢字轉換為日語發音』的情況。另外,部分助詞在句子裡的發音會變化(如:『は』ha→wa,『を』wo→o),以及不同的羅馬音表記方法(如 平文式羅馬字[shi] [fu]、訓令式羅馬音[si] [hu]等)—— CFSO6459節操醬【留言】 2016年4月12日 (二) 23:01 (CST)

計畫對遊戲作品增加「按遊戲類型分類」

將遊戲歸類入「文字冒險類遊戲」、「角色扮演類遊戲」、「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平面過關類遊戲」等分類中。

現在的想法是在分類:遊戲下增加「按遊戲類型分類」這一子分類,然後再建立上面提到的各種遊戲類型的分類,然後把遊戲作品歸類。

如無反對意見,計畫於北京時間2016年4月25日開工。——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3日 (六) 17:22 (CST)

(+)同意 ,在我生日那天開工是極好的☺ ----宇文天啟Ubuntu 2016年4月23日 (六) 17:38 (CST)
分類名【遊戲類型】已經足夠,不過我想知道你到底按那些類型分類?--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4日 (日) 22:27 (CST)
雖然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一說,@红魔狗头人你在沒有解釋好概念之前就開始動工,這樣就只有你知道怎麼分才是對的了,是否過於忽略他人的想法和問題。--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5日 (一) 17:51 (CST)
@红魔狗头人同樣請求詳細方案。——Recital君留言 2016年4月25日 (一) 18:15 (CST)
遊戲的類型不是很普通的知識麼,就按你們自己的認識去添加啊,哪有什麼對錯可言。
如果某個條目是否屬於某一類型的遊戲有爭議,那再單獨討論好了。——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5日 (一) 22:30 (CST)
zhwp:Category:依類型分類的電子遊戲這個供參考。——Recital君留言 2016年4月25日 (一) 23:17 (CST)
也說得太理所當然了吧,希望不會出現如題材一樣的混亂的情況。--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00:17 (CST)

@红魔狗头人你的分類有些莫名其妙,先不說我刪掉的【手機遊戲】,這個應該是【按遊戲平台分類】不是類型。有些說法是很少見如:【橫版過關遊戲】(正規稱呼為平台遊戲【Platform game】)、【策略養成遊戲‎】

分類的命名方式也是不統一,一些是【角色扮演類冒險遊戲】、【戀愛類遊戲‎】的【XX類遊戲】,又有一些事【格鬥遊戲‎】、【即時戰略遊戲】的【XX遊戲】。我覺得完全可以砍掉個【類】字。

戰略遊戲和策略遊戲是不同的譯名(Strategy),你一時【即時戰略遊戲】,一時【策略養成遊戲】,也太隨意了吧。--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16:14 (CST)

大陸沒有「平台遊戲」這一稱呼,都是稱為「橫版過關遊戲」;「角色扮演類」是一個比較固定的詞語,其他的倒不常見「類」字,不過這問題不大,刪與不刪都可以;「即時戰略遊戲」也是一個固定的詞語,其他的則基本上是用「策略」。——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6日 (二) 20:43 (CST)
我又去谷歌一下,那個【橫版過關遊戲】應該是【橫向捲軸遊戲】(Side-scrolling video game)吧,也是屬於平台遊戲(Platform game)的分支。這樣還有【縱向捲軸遊戲】(Vertically scrolling video game),也不知你的稱呼是不是【縱向過關遊戲】。
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刪掉那些有【類】字的了。
正如你所說的「按你們自己的認識去添加,哪有什麼對錯可言。」,你有你的一般論,我有去谷歌看遊戲分類,我覺得還是存在些認知的問題,最好你還是解釋一下你是用那個一個分類方式。--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21:41 (CST)
的確有縱版過關遊戲,最典型的就是各種平面打飛機遊戲和某些畫面縱向移動的東方系列遊戲。
我也不知道如何表述一個「標準」,畢竟我是根據我自己多年的閱歷和知識來判斷,如果你要問我某一個遊戲為什麼分進這一類型我可以回答,但你要問我這個遊戲類型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那我就很難回答了。——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6日 (二) 22:46 (CST)
看了一下英文維基的Platform Game條目,第一句簡介是「A platform game (or platformer) is a video game which involves guiding an avatar to jump between suspended platforms, over obstacles, or both to advance the game.」我只能說這和「橫版過關遊戲」不是一個概念。
橫版過關遊戲一般指的是玩家操縱角色在橫向推進的畫面中完成一道道關卡,平台遊戲的「在懸空的平台間跳躍和/或跳過障礙物」只是過關的一種方式而已,過關的方式還可以是射擊、格鬥等等。只能說有的平台遊戲是橫版過關遊戲(比如超級馬里奧),但並不是橫版過關遊戲都是平台遊戲(比如熱血硬派),兩者是一個有交集的不同概念。——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6日 (二) 23:05 (CST)
我還意為你會看Side-scrolling video game的維基條目「A common use of the side-scrolling format is in the platform game genre. 」,我覺得兩者是存在上下行關係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23:43 (CST)
「橫向捲動的常見應用之一是平台遊戲」並不能推導出「使用橫向捲動的都是平台遊戲」,相反,這一句證明了我的觀點——「有的平台遊戲是橫版過關遊戲」。——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00:07 (CST)
如此一說,你是否承認平台遊戲這個類型,正如你之前所說「大陸沒有「平台遊戲」這一稱呼」,大家似乎都對某些概念都不了解,你最好列個表出來說一下比較好。維基那個遊戲類型的Template,有些參考作用,不過也有缺漏,希望還是說一下比較好。
再問一下「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刪掉那些有【類】字的了。」,這個是包括將【角色扮演類冒險遊戲】、【戀愛類遊戲‎】之類的都改成沒有【類】字的修改。--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7日 (三) 01:01 (CST)
的確有平台遊戲這個類型,只是在大陸很少提及而已,搜了很久才找到一篇文章跳躍的藝術 談談平台遊戲的歷史。如果要列個遊戲類型的表出來,也只能是我所知的遊戲類型,我不知道的遊戲類型比如這個平台遊戲就沒法列出了。
同意刪掉類字。——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08:25 (CST)
如果沒有意見的話,我就重新建立「分類:橫版過關遊戲」,並將不符合「平台遊戲」概念的條目移除「分類:平台遊戲」了。——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22:36 (CST)
那恢復吧,不過是【橫版過關遊戲】,不是【橫向捲軸遊戲】嗎?--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7日 (三) 23:02 (CST)
百度搜索「橫版過關遊戲」結果約198萬個,搜索「橫向捲軸遊戲」結果約42萬3千個。——來自糟糕的妹控狗頭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23:47 (CST)

關於地區類型作品

[[分类:地區类型作品]] 是以什麼為分類依據呢

  • 作者的國籍
  • 作者的居住地
  • 原發佈類型的出版商的所屬國?
  • 作品面向讀者的語言?

特殊:固定連結/784727 作品在維基百科有收錄的話,使用維基百科的分類?

也好像不能想片輪少女一樣直接跨國界--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7月5日 (二) 15:35 (CST)

作者的國籍。現在是網絡時代+地球村,用作品出版地,作者居住地定是不合適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7月8日 (五) 22:51 (CST)

學術研究的分類方式

幾個月前看過本書,有些觀點具有啟發性,現在有空順便寫下。

無論是任何範疇,都有分類資料的需要。個人在寫小仙子、魔女也看過很多很有趣的學術分類方式。學術研究的分類,可以說是十分全面和細緻,考慮的範圍遠遠高於我們一般人接觸的範圍。他們的分類方式有參考作用,但是不能照搬,畢竟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個系統是建立在文獻體系,也有紕漏,根據收錄範圍,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兩岸三地或者說兩岸四地(澳門在文化和香港聯動性太大,獨立性很低,很少有自己的獨立體系),因為歷史原因,有過一段相對長期的各自獨立發展的時間。排除政治因素,造成片面杯割對岸的研究方式和體系。各地的研究方式在自然發展中一定存在分歧。大陸的文學史、音樂史、電影史一類的書籍,在處理港臺時都很難歸入中國的發展中,通常是加上一章,獨立說港臺的發展,作為補充。

以文學為例,香港因為嚴重的商業化氛圍,有通俗小說/商業小說與純文學之說,內地在開放之前是沒有這個分野的(當時大陸作家都是吃政府飯,不講求商業化,所以這個概念比較薄弱)。發展導致的分歧,使很多內容不能一概而論,如現在萌百收錄的,中國早期的連環畫和現代的漫畫。就算是早期的漫畫也和現在的漫畫的意涵不同。早期是諷刺漫畫,現在是劇情漫畫。劇情漫畫在手塚治蟲革新之前,是簡單的四格漫畫,現在是糅合電影分鏡技巧的新式構圖漫畫。另外某些分類或者歸納方式是不能一概而論,正如白金唱片,各地的標準也不一樣。

出於政治原因,近代還是有很多人努力將兩岸三地合在一起說,可以說是學術研究的一大課題。我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因為簡單和較少爭議(也可以說政治正確),在某些地方作出除了中港澳台合併在一個分類的操作。實際點說,這裡不是學術,不需要嚴謹地考慮全部的東西,隨著兩岸三地發展方面,文化交流多了,標準也日趨一致,對於現代作品,大眾文化的模式和內容已經沒有很明顯的分歧,可以通用一個標準。對於早期發展中造成的作品之間的差異,是否要獨立分開處理,我覺得還是需要考慮一下的,不過在作出獨立處理的操作前,弄清楚各地發展沿革是很有必要的,反正不趕,還是多看書好了,搞清楚概念先說。

至於網絡作品,網絡文學,這種超越地域的作品出現,已經有全球化的議題了,這些作品目前在萌百很少,可以先放在一邊,姑且看看些全球化的書,看一下現在大家怎麼說。--Notalgia-Contαct- 2016年7月10日 (日) 11:08 (CST)

文庫的分類

8月15日開始有整理的想法,母分類為【library:分類:分類

目前不考慮以【作者】、【發佈時間/年代】、【發佈地域】、【主題】、【版權】等方式分類。

以【作品類型‎】和【作品設定】分類。主要是【作品類型‎】。

由於發現有人將作品的設定都單獨列出來了,如年表,世界觀,設定、文本資料考據等,所以增加一個【作品設定】處理這個。

作品類型暫時的細分,日後遇到更多類型的就要新增類型了,畢竟作品類型是很多的。

  • 傳說,(神話傳說)
  • 訪談記錄‎,(新聞訪談記錄)
  • 歌詞,(歌詞屬於文本的一種,也有人寫這些)
  • 攻略‎,(遊戲攻略文章)
  • 官方文件,(一些正式的官方文件,通常是章程)
  • 劇本‎,(這裡通常指遊戲劇本)
  • 漫畫‎
  • 設定集‎,(官方的設定集,這裡是用於正本收錄那種)
  • 詩歌‎,(詩詞歌賦)
  • 童話‎
  • 同人文,(二次創作作品)‎
  • 小說‎,(原創小說,同人的歸到同人文)
  • 宣言‎,
  • 雜文,(如隨手寫的短文,一些類似筆記,靈光一閃的散亂的設定,包括散文、隨筆、抒情文、歌評等等,當你想不出他屬於什麼文體,就一定是雜文)
  • 雜誌文章‎

--Notalgia-Contαct- 2016年8月19日 (五) 00:11 (CST)


✎ 根據萌娘百科的 討論區管理方針,此處Nostalgia[更多]對話頁貢獻上傳歷史封鎖及歷史被刪貢獻移動日誌巡查日誌使用者權限及日誌使用者查核的言論已經被星海子[更多]對話頁貢獻上傳歷史封鎖及歷史被刪貢獻移動日誌巡查日誌使用者權限及日誌使用者查核移除
理由:特定敏感信息

編輯請求 - Hwlyz

由Hwlyz提出的編輯請求:

狀態:   完成

將以下內容:

(在頁底加入如下內容)

修改為:

{{萌娘百科帮助}}

0 error(s), 0 warning(s). · · ) 2020年5月9日 (六) 11:44 (CST)

完成 KONNO Yumeto 2020年5月9日 (六) 11:50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