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用户讨论:Nostalgia/分类树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要不要把“主”名字空间的分类和“分类页”的内容区分开?写在一起容易搞混……

要不要把“主”名字空间的分类和“分类页”的内容区分开?写在一起容易搞混……

嘛……也无所谓,反正每一条都有举例…… —— CFSO6459节操菌【留言】 2015年8月6日 (四) 17:46 (CST)

@CFSO6459Done…已完成
写完才看到QAQ--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1月16日 (六) 19:45 (CST)

关于文化

最近发现《史记》有句话挺生动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是指流行,俗是指习惯。流行的事物如风一样,一段时间消失,用来形容网络爆红网络迷因最为合适。而部分风会成为习惯,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如每年中国教育部选出的汉语新词。

地区分类法,是源于区域文化/地区文化,这是文化研究上的一种文化划分。具体有三种类型,形式文化区、机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机能文化区在三者中有最明确的界限和机能中心,这个来划分最好。不过现在只集中在词汇上,用形式文化区来分更好,汉语文化区、英文文化区,延生的方言,民间非正视用语,为俚语。

不过这个有时候并不太适合于网络文化的划分,所以补充了作品来源和网络来源的【典故】与【迷因】。

现在文化已经超出原先词汇类的东西,有混进去的原型角色(人物)、艺术创作上的各类术语和概念。未来想一下怎么归类整理。

初步构思,预计不会是直线的分类,而是交叉的分类:

  • 不同媒介衍生文化
    • 歌曲衍生流行文化‎
    • 电影衍生流行文化‎
  • 网络文化
    • 弹幕网站文化
    • 网络论坛文化
    • 暴走漫画
    • 迷因
  • 艺术创作
    • 萌属性
    • 漫画术语
    • 动画术语
    • 游戏术语
    • 动漫术语

--Notalgia-Contαct- 2015年9月9日 (三) 22:11 (CST)

是否需要在“网络文化”下增加“MAD影音文化”或“(视频)恶搞文化”?
另外,“弹幕网站文化”只包含“弹幕”引起的梗,还是包括视频内容引起的梗?
—— CFSO6459节操菌【留言】 2015年9月10日 (四) 00:19 (CST)
弹幕网站文化有下行》Category:Niconico动画文化(按网站分),MAD和(视频)恶搞文化都有有第一个发起源头,以缘起的网站分类。
【恶搞文化】本身有不同缘起,独立一项
弹幕网站文化是可以下行继续按网站分的,Category:Niconico动画文化中有五月病(文化)、Niconico翻唱周刊(网站内容)、东方合同动画企画(视频系列)都可以归进去。只有直接缘起是在哪里就是了。--Notalgia-Contαct- 2015年9月10日 (四) 12:37 (CST)



最近又去翻关于地域文化的书,看到一个关于「文化系统」的描述,是用于描述地域文化的划分和结构,虽然感觉未必能很好包括网络文化,但是还是记下来,方便日后参考。熟悉这方面的人,不妨说几句。

文化因子》文化丛》文化系统》文化区》文化圈

文化因子是最小的要素。因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也可指某种生产工具,某种思想,观念等。

互相联系的文化因子于一个有机统一体构成文化丛。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文化丛有用数目不等的文化因子,故文化丛有大小之别。

在一个地域内,各种具有地域特性的文化丛的集合组成一个文化系统。

从属于某一个系统的人们所居住的特定地域称为文化区。

一组相关与相似的文化区在空间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分布构成文化圈。


对于这个论述,个人感觉文化因子和迷因很相似。不过翻书不多,也不太清楚。--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0月15日 (四) 21:53 (CST)

关于新的声优分类页写法

{{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

这样写很有创意,不过声优本人的图片的tag应该怎么写?如果写她本人的分类,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虚拟人物>花泽香菜”这样奇怪的感觉……(分类:花泽香菜)—— CFSO6459节操菌【留言】 2015年10月29日 (四) 00:06 (CST)

如果你心理上过不去,可以加上:
{{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

{{Catnav|圖片|三次元圖片|現實人物圖片|各國職業者圖片|日本聲優圖片}}
{{Catmore|亞城惠}}
[[分類:日本聲優圖片]]
目前很多分类的描述都是模糊,的加油声优tag的作品角色,其实是【XXX配音角色】的意思,又加图片进去,让这个tag具有【XXX图片】的意思。--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0月29日 (四) 17:27 (CST)
虽然不太懂但我相信各位前辈。。。。--丝毫没有存在感的某蓝色失踪者讨论) 2015年11月4日 (三) 12:50 (CST)
要不然把{{人物信息}}模板自动添加的声优tag改为分类:声优:花泽香菜(用于虚拟人物)?这样就能和分类:花泽香菜(用于现实人物)区分开来了。—— CFSO6459节操菌【留言】 2015年11月12日 (四) 23:59 (CST)
我明白你的强迫症,目前来说声优本身的分类其实除了有些图片外,就是放她配音的角色,其实还可以包含的她演唱的歌曲。
如果改成分类:声优:花泽香菜,其实是无事找事(其实称呼上【花泽香菜配音角色】更好),除了多了一堆分类没什么意思。
你只是对上面的导航栏上的【虚拟人物】有强迫症对吧。那就隐藏导航栏好了,Category:初音岛图片从属于初音岛下,但是没有出现从【作品】开始的导航栏。
上面的你不满意?
{{Catnav|圖片|三次元圖片|現實人物圖片|各國職業者圖片|日本聲優圖片}}
{{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分類:日本聲優圖片]]
我这样好了写好了,满足你【现实人物】的需求。有两个隐藏分类导航栏,页面内容包括的内容有配音角色,包含的他演唱的歌曲(如果有Category:各演出者歌曲),他的作品(如果有Category:各作者作品),他的图片。
{{Catnav|人物|現實人物|各國人物|日本人}}
{{Catmore|亞城惠}}
{{DEFAULTSORT:Ya}}
[[分類:按聲優分類]][[分類:日本人]][[分類:日本聲優圖片]]

--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1月13日 (五) 00:31 (CST)

并不是强迫症……只是一时兴起……
不过隐藏掉导航条{{Catnav|人物|虛擬人物|按聲優分類}}会好一点……不然看到新的分类写法的人都会产生疑惑……
—— CFSO6459节操菌【留言】 2015年11月13日 (五) 03:20 (CST)

关于原型

这个词汇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专有名词,是指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中的集体意识,在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重复不断出现的意象。

这里的使用和定位倒是没有那么复杂,严格来说只是取了部分的意思。是指在【作品创作中的原型】也就是【创作原型】,最初只是用来归纳一些人物类条目,历史人物,传说人物,文学角色,宗教角色等之类的。其实是可以归纳具有【原型】性质的【作品和概念】,如弥赛亚、天堂、地狱其实也是原型。不过我将非人的归到了【世界观】哪里。

虽然【世界观】和【原型】都可以跨很多个范畴,但是方便整理下,都是只使用了部分的概念。目前应该没什么人去写{{北欧神话}}、{{天使}}、{{魔女}}之类的东西。所以应该短时间不需要作重整。

如果重整的话,【世界观】都会归到文化哪里,文化会出现很多神秘学,神话之类的分类。目前来说【原型】和【世界观】可以处理大部分的神话,宗教,文学的内容,有大类可以以【宗教文化】的方式来细分。--Notalgia-Contαct- 2015年11月13日 (五) 00:31 (CST)

关于发色的分类

分类:按角色特征分类里的页面较多,建议发色(如分类:红发)就不要再往里面放了,只放在分类:按发色分类里面就够了。秋叶意向如何?——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1月27日 (三) 03:10 (CST)

这个做,瞳色是否亦然?--Notalgia-Contαct- 2016年1月27日 (三) 20:49 (CST)
瞳色和发色一样弄成“主要瞳色”和“次级瞳色”?可以呀 ——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1月28日 (四) 09:02 (CST)

关于模板的分类

现在模板的分类比较乱,我都快晕了,有空能起草一下模板的分类规范吗?--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2月2日 (二) 08:08 (CST)

我当初整理的时候是仿照维基的分类方式(zhwp:Wikipedia:模板消息),来处理全部Template页面[1],如果需要在地化的版本,大概是有生之年。你可先从已经分类的页面开始处理,现在模板还有很多不当规范,如有很多不必要的隔行。--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2日 (二) 11:17 (CST)

为了专辑而带着微笑来到分类树身边的喵喵参上

是时候为分类树长出音乐专辑/唱片的枝杈了(°∀°)ノ

现行的标准分类:音乐专辑来说,比较标准化的是两项:1.时间和2.公司

所以来请教看看是否要引入3.国家

4.作品(有点对应分类:作品音乐的意思):这个单独写出来,主要想的是成系列化的音乐专辑或是根据作品展开的音乐专辑;有的只根据公司来分完全没效果,有的甚至就是同人专辑,公司这项目不是很适用。这个暂时想的是类似前缀化那样的说明方式,如果认为会出现大量专辑项目(此时分类才有意义)则可以加入此项目其实还是说不清楚啦,这只是个大概的

5.类型:我很高兴在这里乱弄也没那些人惹过来~单曲/迷你专辑/专辑;原声带(OST)/精选辑/广播剧CD/现场专辑‎/概念专辑;嘻哈音乐专辑/电子音乐专辑/流行音乐专辑‎/摇滚音乐专辑‎/古典音乐专辑‎……加红色表示我觉得有一定引入必要,但我又没法很清楚的说明凭什么我们就只加这小部分的分类……

以上~但愿我的意思能清楚的传达了~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2日 (五) 19:12 (CST)

最初对音乐专辑的分类是有参考维基百科的。用了比较绝对的时间和发行者来分。
对于【国家】个人倾向使用【各地区音乐专辑】,我在分类:作品是用【各地区作品】来合并中港澳台、南北韩、捷克和斯洛伐克、东西德,反正是地区没有要求是【国家】。可以避开一些不必要的议题。不同国籍是明确的,所有有【各国人物】(两岸问题不考虑,归到【中国人】)
【各唱片公司音乐专辑】描述是【商业唱片公司所发售的商业作品以及由同人社团所发售的同人作品】,同人专辑还是可以用同人社名义分的。根据作品的同人衍生,更接近的是【其他作品为题材】。感觉只有某些作品合适使用。目前分类:作品音乐有写滥用的感觉,作品条目只有一个关联音乐条目,又写【XXX音乐】的子分类,纯粹增加无谓分类。(傻瓜是我的好朋友),个人意见是【其他作品为题材】也能处理部分内容。
个人在最初构想分类树是有考虑过【独立分类支】,某些作品的内容超多,有特殊的分类方式,可以完全不考虑总体性,只要主体连上即可。当时就有【VOCALOID】和【东方Project】,VOCALOID连上【载体】后,其他分出的内容看是否相关可以归类对主线上,其他随意。东方Project连上【跨媒体作品】、【日本作品】后,大部分分类都是独有。若你认为应该对LL、舰队Collection之流独立处理也没关系。如在【LoveLive!音乐】分出,【LoveLive原作音乐】、【LoveLive二次创作音乐‎】、【LoveLive音乐专辑】。AA负责的独立枝东方已经有在分了见:Category:东方音乐
部分作品如有需要是可以独行独立,不需要因为其特殊性,让全部的作品都迁就他,搞出一堆没什么实际作用的分类,作出过于复杂的思量。
【音乐专辑类型】应该是指摇滚、古典、爵士那些吧,单曲、原声带是【音乐专辑种类】吧。--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3日 (六) 00:37 (CST)
不对啊~我是来推锅让您决定的啊~怎么变成认真讨论了嘞?
  1. 因为国家和地区的复杂性,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音乐跨国合作的例子不少,因此我还是不推介加入国家和地区的……
  2. Category:其他作品为题材】这类型听起来是个不错的点子呢~是【Category:同人音乐专辑】/【Category:其他音乐专辑】的意思吗?
  3. 分类:作品音乐已经是一套蛮成熟的体系了,所以大家也就沿着这体系往下写,我觉得这样也没错……凭借歌曲的多寡来区别对待作品音乐的分类,会不会不太好……偷懒的话就是直接留红链,比如「For水果篮子」了吧……
  4. 我同意对大型专题使用特别的管理方式。(这是不是代表咱可以拿鸡毛当令箭了~报道出了偏差咱不用负责吧~)
  5. 最后关于增加“类型/种类”分类的考量依旧如我上面所示,希望加入【分类:原声带】和【分类:广播剧CD】~其他的为防歧义暂时没有引入的打算……
秋叶大人可以排版把“音乐专辑”的项目加入分类树了喵(°∀°)ノ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3日 (六) 01:17 (CST)
夜深了,该睡了,睡醒再说。--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3日 (六) 01:33 (CST)
稍微看一下资料,还是跟传统的音乐出版【单曲》迷你专辑》专辑】来分出单曲和专辑,个人认为单曲和歌曲的关联性很高,目前也有歌曲条目出现单曲的资料。最后之后对部分条目做出一些相关的修正。--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3日 (六) 22:40 (CST)
@喵伯爵,新增了【音乐发行】和【专辑种类】的内容。你看看怎样。--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4日 (日) 01:01 (CST)
哈喵~这两天好忙……WE NEED メーデー 権利を!
  1. 单曲专辑的分类方式表示无异议~
  2. 对“在英国的体系中为LP和EP(Album、Mini Album),没有单曲的概念”存疑,The BeatlesColdplay理查德·艾斯利这些都是美国单曲吗?UK Singles Chart评选的都是美国单曲吧TAT
  3. 专辑种类”的项目多的可怕啊……算是先树好靶子以后好打是吗?虽然也不是想不到ACG上的例子…但是要创建到的话估计是在我RETIRED之后的事情了吧……
  4. 我觉得一个条目是【歌曲】还是【唱片】是显而易见且必须规正的,这让我们对从维基转移过来的条目一目了然,尽管【歌曲】条目可能附带【单曲】的资料,这也不能在分类里加上【单曲分类】啊~
  5. 还好现在单独的单曲和专辑条目不算多……这个月估计是难有空了……想办法在四月到来之前把这些唱片条目搞定吧……然而所有因为年轻而在歌曲条目里犯下的错……改不动了……至于【单曲】和【专辑】……【原声带】都没想好怎么整呢……
最后是感谢感谢感谢秋叶大人~辛苦了~早点睡zZZ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5日 (一) 01:20 (CST)
我砍掉那方面描述吧,现在都网络发行,经常遇到没有「唱片」的情况,专辑和单曲更多是延续过往唱片发行时的称呼,反正就是在数位时代,就看发行商怎么说。--Notalgia-Contαct- 2016年2月15日 (一) 11:03 (CST)


谢秋叶大人了~分类树这方面暂时没啥想法了~
但是如果要求准确化的话,{{Album Infobox}}和{{Infobox Song}}的很多“专辑”的说法是不是要随之改变为“唱片”了?刚好@User:eddie32 又说要升级{{Album Infobox}},要不要一次性工作一下???喵伯爵交流 2016年2月15日 (一) 14:26 (CST)
分类树: 按作品分类的音乐专辑 > LoveLive音乐专辑 > M's > 单曲专辑 / 精选集等等, LoveLive音乐专辑 > BiBi > 单曲专辑 eddie32 にっこにっこにー by (讨论) 2016年2月15日 (一) 14:42 (CST)

关于现实人物萌娘化的分类

请问关于现实人物萌娘化的图片(不在作品内)的分类应该如何分类?例如,分类:四骑分类:番长娘。大概是形如这样的吗?(例子:分类:番长娘

{{catnav|图片|拟人化图片|现实人物萌娘化图片}}
{{DEFAULTSORT:Fan}}
[[Category:现实人物萌娘化图片]]

--可爱的琉璃月讨论) 2016年3月8日 (二) 19:58 (CST)

那些不是【拟人化图片】,是现实人物的【二次元形象】,从属于现实人物本身,应该是属于【分类:现实人物图片】。
在本年一月份Zyksnowy有问过这个问题(User_talk:Nostalgia#摸摸秋叶
「图片造成的【人物名】的分类是【图片 > 三次元图片 > 现实人物图片 > 各国职业人物图片 > 国籍职业图片】,Category:三次元图片作为目前的过渡分类。」--Notalgia-Contαct- 2016年3月8日 (二) 20:55 (CST)
非声优的人物怎么创建分类呢。。。。大概是分类:中国coser图片分类:中国画师图片分类:中国网络舞者图片这样的吗?特殊职业或无职业的建立这样的分类分类:中国其他职业图片对吗?还是不创建分类直接分在各国职业人物下呢....--可爱的琉璃月讨论) 2016年3月8日 (二) 21:10 (CST)
你根据【各职业人物】就差不多了,不过也要看日后的收录会变得怎么样,可以有多些奇怪的人,无法被归类。--Notalgia-Contαct- 2016年3月8日 (二) 21:27 (CST)
QAQ没看到这里…璃月@一下--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5月19日 (四) 16:24 (CST)
已经是人了不是【拟人化图片】 是【萌娘化图片】吧……
怎么…区分【萌娘化图片】、【二次元形象】呢…?(改了错字)--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5月19日 (四) 17:15 (CST)

关于按姓氏分类

关于按姓氏分类,如果又想到什么新的问题或提议,就发在这个主题下。

关于有多个姓氏的人物

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姓氏的人物(比如婚前与婚后、比如改名等),应该分别列入各个姓氏的分类中。(如:西园寺舞/许燕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01:08 (CST)

补充:多个姓氏的人物,在人物条目添加DEFAULTSORT时,以条目的名称为准。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01:15 (CST)
现实中,日本是女方结婚后换上丈夫的姓【XX未来】》【YY未来】,香港是女方结婚后加上丈夫的姓,【X未来】》【YX未来】。
现实的女方如果她明确换了丈夫的姓,跟著用,香港这种情况,还是用女方的姓氏为分类就可。
虚拟人物并不太使用,因为可能在某一线路中她嫁人了,所以改名了,其他线路就不是,存在平行世界。换了丈夫的姓只是一个情况,不是绝对。一般感觉是使用条目用名最稳妥。--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01:23 (CST)
没太看明白,“使用条目用名最稳妥”指的是姓氏分类呢,还是给条目加DEFAULTSORT呢? 如果是指前者,我觉得只要官方资料明确给出了多个姓氏的,就都该列入相应的分类,而不能只归入一个;如果是指后者,我主帖中赞成的就是以条目名为准。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01:42 (CST)
“使用条目用名最稳妥”是同时指姓氏分类和DEFAULTSORT,不过也有特例,我举个例子:【黑芝香苗】为假名,真实姓名为黑羊齿鼎。
古河渚在~After Story~里面,嫁人了,也改名了。我觉得用原来的姓也没差。极端例子角色在不同线路有不同嫁娶,造成有N个姓名(丈夫),总不能这样玩吧。--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11:21 (CST)
看你们管理人员的决定吧。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我还是认为应该“官方资料明确给出的姓氏都加上”,即使在N个路线中有N个姓,也该加。 (不过个人意见归个人意见,等正式的索引规范出来后,如果有条款规定不写多个姓,那就按规范办事。)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12:27 (CST)

关于消歧义页中的同姓罗列

  • 问题:对于消歧义页中罗列的同姓角色,是否暂时保留不删除?还是说建立姓氏分类后就删除?

毕竟还有很多尚未创建的红字(有的甚至只有几个蓝字,大部分是红字……)。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01:15 (CST)

那还是留著吧,加上一句:【萌百中XX为姓的人物可见分类:XX姓】就可。--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01:23 (CST)

关于笔名/艺名

关于那些没有姓氏的角色呢?需要设立按名字分类吗?——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4月6日 (三) 05:54 (CST)

没有姓氏不需要加这个,之前也提过笔名、艺名的情况这些都不需要处理。--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11:21 (CST)
我觉得笔名、艺名这种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在作品中,笔名或艺名的知名度高,或者比本名还常用,也该列入。 其实同上面那个问题一样,多姓氏列入是有利于索引的。 这是我个人建议的姓氏索引总原则(这帖子里提到的三种特殊情况,我的建议都是这个原则)。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12:27 (CST)
笔名和艺名是绝对不能混淆的,姓氏是姓氏,笔名和艺名应该视为一个整体,如【鲁迅】不姓鲁,而是周,【成龙】不姓成,而是房。--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6日 (三) 17:02 (CST)
我说的不是指这种的,既然要列入姓氏索引,前提是在笔名/艺名可以划分为“姓”和“名”的情况下才可以列入分类,不能划分的自然就不可以列入了。鲁迅和成龙由于没有官方资料说明他们的笔名/艺名中有“姓”和“名”,当然是不可以划分开的。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17:19 (CST)

关于有多个语种的官方姓名

上面所说的第三个问题:对于官方资料中具有多个语种的姓名写法的角色,我认为也应该分别列入相应的多个分类。比如兰花·李,官方资料中,她名字的英文写法为“Ranka Lee”,汉字写法为“蘭花 李”,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她分别列入分类:Lee姓分类:李姓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12:27 (CST)
在相关中文的【李姓】,英文是写作【Lee】,如李小龙【Bruce Lee】,上面提到的是否存在翻译问题?我举得遇到这个情况还是看作品的具体安排。
我举的兰花·李是个特殊例子,她的英文名字/汉字名字不是别人翻译出来的,而是官方给出过英文写法和汉字写法。(英文写法出自动画版最后一话,汉字写法出自官方资料本)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17:19 (CST)
  • PS:由于讨论版中对于姓氏索引有多人提出反对意见,所以我暂停了这方面编辑操作,等讨论结果出了之后再说。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6日 (三) 17:19 (CST)

关于只知道姓的角色

有些角色,只知道姓,在分类中的排序怎么写?比如井上,用姓的拼音还是什么都不用?

[[:分类:井上姓|J]] 还是 [[:分类:井上姓]]

(另外,为了便于阅读,我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分成了几个小标题) 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10日 (日) 22:47 (CST)

PS:你的关于姓氏分类的规范,还在整理吗?最好把“作者原创的特有姓氏暂不予分类”这样的规范也加上(就是作者自己设定的中二姓氏)。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10日 (日) 22:54 (CST)
可以用[[:分类:井上姓|*]],来处理。*本身也被用于变量上的处理。
对于这个议题,有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提不起劲。另外,最近有面试,现实还有些事情要赶工,因为没有心情凑合那些无聊的讨论,所以把精力投入到现实工作里面去了。PS:我已经三天没玩过游戏啦!好想推Gal!好想推Gal!
姓氏处理,大部分的处理方式都差不多,也就只是考虑特例和小有情况而且,这些规范也不著急写。--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1日 (一) 13:52 (CST)
恩,明白了。 现实的事要紧,你先忙。萌百娘的胖次讨论) 2016年4月11日 (一) 19:06 (CST)

在姓氏分类上,有没有遇到一些之前没有说的奇怪情况@萌百娘的胖次,我最近写姓氏分类的指引了。--Notalgia-Contαct- 2016年5月6日 (五) 20:28 (CST)

理论上超过200个项的大分类就需要细分,然而现在并没有。很久之前我曾经提过细分的,结果没有执行。现在要弄的话目测工作量也大了 ----宇文天启Ubuntu 2016年5月6日 (五) 20:37 (CST)
一般来说,有拼音导航都不用。如果你纠结要分,按来源:中国姓氏、日本姓氏、西方姓氏之类的也是可以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5月6日 (五) 20:50 (CST)
即使分为『中国姓氏』、『日本姓氏』、『西方姓氏』,也难以避免超过200个子分类的情况存在。
所以节操酱的意见是:不用太在意这一规则……
——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5月6日 (五) 22:37 (CST)

【建议】手动添加DEFAULTSORT时使用全名拼音

如果仅使用第一个字的拼音、甚至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这种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将其排到不正确的位置。

比如有以下条目(括号内为拼音):

  • 阿阿(aa)
  • 爱莉(aili)
  • 爱丽丝(ailisi)
  • 艾丽西娅(ailixiya)

假如我们将“爱丽丝”手动增加DEFAULTSORT,写作{{DEFAULTSORT:A}}的话,排序将会变为(括号内为系统认为的拼音):

  • 爱丽丝(a)←与实际不符
  • 阿阿(aa)
  • 爱莉(aili)
  • 艾丽西娅(ailixiya)

假如将“爱丽丝”增加{{DEFAULTSORT:Ai}}的话,排序将会变为:

  • 阿阿(aa)
  • 爱丽丝(ai)←与实际不符
  • 爱莉(aili)
  • 艾丽西娅(ailixiya)

所以建议使用全名拼音进行排序。顺便@Nostalgia ——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03:31 (CST)

索引的话首字拼音(如:我【wo】)就足够,考虑第二,第三个字,或者全部只是增加工作量和难度而已。--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1日 (一) 13:37 (CST)
现在既然已经上线了自动按拼音排序,需要手动的情况已经非常少了,这已经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在极少数需要手动添加的情况下,为何不在添加的时候做到完美呢?——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22:29 (CST)

(+)带条件同意 现在的话不是可以直接写汉字了吗,比如 [[分类:新子姓|憧]],建议直接用汉字吧,多音字的情况再用拼音。 --宇文天启Ubuntu 2016年4月11日 (一) 19:30 (CST)

@宇文天启:节操酱说的就是关于需要手动填写的情况(比如多音字什么的)。另外,不建议在分类里面排序(即 [[分类:新子姓|憧]] 形式),建议使用DEFAULTSORT进行排序。——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22:25 (CST)
有了PinyinSort,不建议继续使用DEFAULTSORT,除非页面带前缀。姓氏分类的时候建议使用汉字而不是拼音首字母。另外PinyinSort会将新子憧转换成XinZiChong而不是Xinzichong,带上全名的时候尽量保证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都要大写,避免不一致。--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4月11日 (一) 22:28 (CST)
CamelCase,嗯,了解~ ——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4月11日 (一) 22:39 (CST)
@Nbdd0121,虽然从片言只语里面对PinyinSort有一定理解,不过还是有些疑惑。希望展开说明:作用,效果,使用建议之类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2日 (二) 10:24 (CST)
所有用来做分类的Key都会被转换成拼音,按照Upper Camel Case。英文、数字、ASCII字符集内的符号不会被转换,其他字符会被转换成?(问号)。转换的范围包括默认的条目名、[[分类:XXX|这里]]、{{DEFAULTSORT:这里}}(所以{{DEFAULTSORT:测试}}和{{DEFAULTSORT:CeShi}}也是等价的)。使用建议是非多音字的情况直接用汉字分类(如果Key的名字等于条目名就无需DEFAULTSORT了),多音字用替换成全拼,按照大写开头。当然按照上面所述,现有的英文Key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4月12日 (二) 10:33 (CST)
@Nbdd0121,感谢相关技术支援。--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2日 (二) 16:46 (CST)

@Nbdd0121,在前缀默认的情况下是数字》日文》中英文(A》Z)吧,以前我印象中是数字》英文》日文》中文。感觉有点不习惯:Category:日本画师作品。--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12日 (二) 20:49 (CST)

顺序其实一直是数字->符号->英文->日文->中文,只不过因为日文没有对应的拼音,因此被转换成了问号,中文则被转换成了对应的拼音。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或许把日文的假名转换成罗马音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会不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巡查&Developer XYZ指示物nbdd0121 (Talk) 2016年4月12日 (二) 21:00 (CST)
假名转罗马音时,数据库应排除『中文汉字转换为日语发音』的情况。另外,部分助词在句子里的发音会变化(如:『は』ha→wa,『を』wo→o),以及不同的罗马音表记方法(如 平文式罗马字[shi] [fu]、训令式罗马音[si] [hu]等)—— CFSO6459节操酱【留言】 2016年4月12日 (二) 23:01 (CST)

计划对游戏作品增加“按游戏类型分类”

将游戏归类入“文字冒险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平面过关类游戏”等分类中。

现在的想法是在分类:游戏下增加“按游戏类型分类”这一子分类,然后再建立上面提到的各种游戏类型的分类,然后把游戏作品归类。

如无反对意见,计划于北京时间2016年4月25日开工。——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3日 (六) 17:22 (CST)

(+)同意 ,在我生日那天开工是极好的☺ ----宇文天启Ubuntu 2016年4月23日 (六) 17:38 (CST)
分类名【游戏类型】已经足够,不过我想知道你到底按那些类型分类?--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4日 (日) 22:27 (CST)
虽然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说,@红魔狗头人你在没有解释好概念之前就开始动工,这样就只有你知道怎么分才是对的了,是否过于忽略他人的想法和问题。--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5日 (一) 17:51 (CST)
@红魔狗头人同样请求详细方案。——Recital君留言 2016年4月25日 (一) 18:15 (CST)
游戏的类型不是很普通的知识么,就按你们自己的认识去添加啊,哪有什么对错可言。
如果某个条目是否属于某一类型的游戏有争议,那再单独讨论好了。——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5日 (一) 22:30 (CST)
zhwp:Category:依类型分类的电子游戏这个供参考。——Recital君留言 2016年4月25日 (一) 23:17 (CST)
也说得太理所当然了吧,希望不会出现如题材一样的混乱的情况。--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00:17 (CST)

@红魔狗头人你的分类有些莫名其妙,先不说我删掉的【手机游戏】,这个应该是【按游戏平台分类】不是类型。有些说法是很少见如:【横版过关游戏】(正规称呼为平台游戏【Platform game】)、【策略养成游戏‎】

分类的命名方式也是不统一,一些是【角色扮演类冒险游戏】、【恋爱类游戏‎】的【XX类游戏】,又有一些事【格斗游戏‎】、【即时战略游戏】的【XX游戏】。我觉得完全可以砍掉个【类】字。

战略游戏和策略游戏是不同的译名(Strategy),你一时【即时战略游戏】,一时【策略养成游戏】,也太随意了吧。--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16:14 (CST)

大陆没有“平台游戏”这一称呼,都是称为“横版过关游戏”;“角色扮演类”是一个比较固定的词语,其他的倒不常见“类”字,不过这问题不大,删与不删都可以;“即时战略游戏”也是一个固定的词语,其他的则基本上是用“策略”。——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6日 (二) 20:43 (CST)
我又去谷歌一下,那个【横版过关游戏】应该是【横向卷轴游戏】(Side-scrolling video game)吧,也是属于平台游戏(Platform game)的分支。这样还有【纵向卷轴游戏】(Vertically scrolling video game),也不知你的称呼是不是【纵向过关游戏】。
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删掉那些有【类】字的了。
正如你所说的「按你们自己的认识去添加,哪有什么对错可言。」,你有你的一般论,我有去谷歌看游戏分类,我觉得还是存在些认知的问题,最好你还是解释一下你是用那个一个分类方式。--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21:41 (CST)
的确有纵版过关游戏,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平面打飞机游戏和某些画面纵向移动的东方系列游戏。
我也不知道如何表述一个“标准”,毕竟我是根据我自己多年的阅历和知识来判断,如果你要问我某一个游戏为什么分进这一类型我可以回答,但你要问我这个游戏类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我就很难回答了。——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6日 (二) 22:46 (CST)
看了一下英文维基的Platform Game条目,第一句简介是“A platform game (or platformer) is a video game which involves guiding an avatar to jump between suspended platforms, over obstacles, or both to advance the game.”我只能说这和“横版过关游戏”不是一个概念。
横版过关游戏一般指的是玩家操纵角色在横向推进的画面中完成一道道关卡,平台游戏的“在悬空的平台间跳跃和/或跳过障碍物”只是过关的一种方式而已,过关的方式还可以是射击、格斗等等。只能说有的平台游戏是横版过关游戏(比如超级马里奥),但并不是横版过关游戏都是平台游戏(比如热血硬派),两者是一个有交集的不同概念。——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6日 (二) 23:05 (CST)
我还意为你会看Side-scrolling video game的维基条目「A common use of the side-scrolling format is in the platform game genre. 」,我觉得两者是存在上下行关系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6日 (二) 23:43 (CST)
“横向卷动的常见应用之一是平台游戏”并不能推导出“使用横向卷动的都是平台游戏”,相反,这一句证明了我的观点——“有的平台游戏是横版过关游戏”。——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00:07 (CST)
如此一说,你是否承认平台游戏这个类型,正如你之前所说「大陆没有“平台游戏”这一称呼」,大家似乎都对某些概念都不了解,你最好列个表出来说一下比较好。维基那个游戏类型的Template,有些参考作用,不过也有缺漏,希望还是说一下比较好。
再问一下「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删掉那些有【类】字的了。」,这个是包括将【角色扮演类冒险游戏】、【恋爱类游戏‎】之类的都改成没有【类】字的修改。--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7日 (三) 01:01 (CST)
的确有平台游戏这个类型,只是在大陆很少提及而已,搜了很久才找到一篇文章跳跃的艺术 谈谈平台游戏的历史。如果要列个游戏类型的表出来,也只能是我所知的游戏类型,我不知道的游戏类型比如这个平台游戏就没法列出了。
同意删掉类字。——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08:25 (CST)
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我就重新建立“分类:横版过关游戏”,并将不符合“平台游戏”概念的条目移除“分类:平台游戏”了。——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22:36 (CST)
那恢复吧,不过是【横版过关游戏】,不是【横向卷轴游戏】吗?--Notalgia-Contαct- 2016年4月27日 (三) 23:02 (CST)
百度搜索“横版过关游戏”结果约198万个,搜索“横向卷轴游戏”结果约42万3千个。——来自糟糕的妹控狗头人 2016年4月27日 (三) 23:47 (CST)

关于地区类型作品

[[分类:地區类型作品]] 是以什么为分类依据呢

  • 作者的国籍
  • 作者的居住地
  • 原发布类型的出版商的所属国?
  • 作品面向读者的语言?

特殊:固定链接/784727 作品在维基百科有收录的话,使用维基百科的分类?

也好像不能想片轮少女一样直接跨国界--User_talk:Zyksnowy 2016年7月5日 (二) 15:35 (CST)

作者的国籍。现在是网络时代+地球村,用作品出版地,作者居住地定是不合适的。--Notalgia-Contαct- 2016年7月8日 (五) 22:51 (CST)

学术研究的分类方式

几个月前看过本书,有些观点具有启发性,现在有空顺便写下。

无论是任何范畴,都有分类资料的需要。个人在写小仙子、魔女也看过很多很有趣的学术分类方式。学术研究的分类,可以说是十分全面和细致,考虑的范围远远高于我们一般人接触的范围。他们的分类方式有参考作用,但是不能照搬,毕竟在互联网时代,这个系统是建立在文献体系,也有纰漏,根据收录范围,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两岸三地或者说两岸四地(澳门在文化和香港联动性太大,独立性很低,很少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因为历史原因,有过一段相对长期的各自独立发展的时间。排除政治因素,造成片面杯割对岸的研究方式和体系。各地的研究方式在自然发展中一定存在分歧。大陆的文学史、音乐史、电影史一类的书籍,在处理港台时都很难归入中国的发展中,通常是加上一章,独立说港台的发展,作为补充。

以文学为例,香港因为严重的商业化氛围,有通俗小说/商业小说与纯文学之说,内地在开放之前是没有这个分野的(当时大陆作家都是吃政府饭,不讲求商业化,所以这个概念比较薄弱)。发展导致的分歧,使很多内容不能一概而论,如现在萌百收录的,中国早期的连环画和现代的漫画。就算是早期的漫画也和现在的漫画的意涵不同。早期是讽刺漫画,现在是剧情漫画。剧情漫画在手冢治虫革新之前,是简单的四格漫画,现在是糅合电影分镜技巧的新式构图漫画。另外某些分类或者归纳方式是不能一概而论,正如白金唱片,各地的标准也不一样。

出于政治原因,近代还是有很多人努力将两岸三地合在一起说,可以说是学术研究的一大课题。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因为简单和较少争议(也可以说政治正确),在某些地方作出除了中港澳台合并在一个分类的操作。实际点说,这里不是学术,不需要严谨地考虑全部的东西,随著两岸三地发展方面,文化交流多了,标准也日趋一致,对于现代作品,大众文化的模式和内容已经没有很明显的分歧,可以通用一个标准。对于早期发展中造成的作品之间的差异,是否要独立分开处理,我觉得还是需要考虑一下的,不过在作出独立处理的操作前,弄清楚各地发展沿革是很有必要的,反正不赶,还是多看书好了,搞清楚概念先说。

至于网络作品,网络文学,这种超越地域的作品出现,已经有全球化的议题了,这些作品目前在萌百很少,可以先放在一边,姑且看看些全球化的书,看一下现在大家怎么说。--Notalgia-Contαct- 2016年7月10日 (日) 11:08 (CST)

文库的分类

8月15日开始有整理的想法,母分类为【library:分类:分类

目前不考虑以【作者】、【发布时间/年代】、【发布地域】、【主题】、【版权】等方式分类。

以【作品类型‎】和【作品设定】分类。主要是【作品类型‎】。

由于发现有人将作品的设定都单独列出来了,如年表,世界观,设定、文本资料考据等,所以增加一个【作品设定】处理这个。

作品类型暂时的细分,日后遇到更多类型的就要新增类型了,毕竟作品类型是很多的。

  • 传说,(神话传说)
  • 访谈记录‎,(新闻访谈记录)
  • 歌词,(歌词属于文本的一种,也有人写这些)
  • 攻略‎,(游戏攻略文章)
  • 官方文件,(一些正式的官方文件,通常是章程)
  • 剧本‎,(这里通常指游戏剧本)
  • 漫画‎
  • 设定集‎,(官方的设定集,这里是用于正本收录那种)
  • 诗歌‎,(诗词歌赋)
  • 童话‎
  • 同人文,(二次创作作品)‎
  • 小说‎,(原创小说,同人的归到同人文)
  • 宣言‎,
  • 杂文,(如随手写的短文,一些类似笔记,灵光一闪的散乱的设定,包括散文、随笔、抒情文、歌评等等,当你想不出他属于什么文体,就一定是杂文)
  • 杂志文章‎

--Notalgia-Contαct- 2016年8月19日 (五) 00:11 (CST)


✎ 根据萌娘百科的 讨论区管理方针,此处Nostalgia[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及日志用户查核的言论已经被星海子[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及日志用户查核移除
理由:特定敏感信息

编辑请求 - Hwlyz

由Hwlyz提出的编辑请求:

状态:   完成

将以下内容:

(在页底加入如下内容)

修改为:

{{萌娘百科帮助}}

0 error(s), 0 warning(s). · · ) 2020年5月9日 (六) 11:44 (CST)

完成 KONNO Yumeto 2020年5月9日 (六) 11:50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