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VF戰鬥姬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VF-25MOE.jpg
基本資料
本名 可變型戰鬥機(Variable Fighter)
別號 瓦爾基里
萌點 機娘變身軍武娘怪力女
活動範圍 宇宙為主
所屬團體 地球統合軍
出身地 地球統合軍
Wikipedia-logo-v2.svg
維基百科
提示您


VF戰鬥姬超時空要塞系列的登場的機體可變型戰鬥機或全領域可變型戰鬥機(Variable Fighter)的擬人化萌娘。受到可變型戰鬥機的首個型號VF-1女武神影響,「女武神」(英語:Valkyrie,日語:バルキリー)已經成為可變型戰鬥姬的代詞。

簡介

1999年,一顆巨大的隕石墜落在南太平洋亞塔利亞島。經過聯合國調查之後發現,這顆「隕石」原來是一艘擁有超越地球人類科技的巨型宇宙戰艦,在地球以外還有其他高智慧的生物存在,而且更有可能是一些比起地球人類身高高五倍,以戰爭為生的巨人。為回應此項威脅,經反覆論證後,地球統合政府開始由外星太空船所獲得的OTM技術為基礎決定開發一種能夠同時執行陸戰、海戰、空戰,且具備高機動性與任務彈性的機娘,這就是大名鼎鼎的VF戰鬥姬。

但是,要知道VF戰鬥姬由於其過於先進的技術,其養成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小型熱核引擎就是一個例子。由於開發時程的推遲,致使第一代的可變型戰鬥姬仍必須配備與現代飛姬相同,使用石化燃料的渦輪扇引擎。同時,又為了滿足種種相互矛盾的泛用性與共通性,更大幅增加了開發的困難,價格更是節節攀高。最後其育成成本甚至飆漲到傳統機娘的20倍。此外,統合戰爭的進行也分散了其開發資源。但是在戰爭需求緊急,且已沒有時間啟動新計劃的時間壓力下,各單位長官只能如同啞巴吃黃蓮,硬着頭皮把計劃進行下去。

不過,即使經過這樣昂貴且痛苦的合作後,結果終不使人失望。經過開發單位的不懈努力下,VF-X-1,即初代的VF戰鬥姬的原型機體終於在2007年2月進行了首次飛行,並在2008年11月開始發配部隊。不過在同年7月的南太平洋馬雅小島與反地球統合同盟殘餘部隊進行的遺蹟爭奪戰中,統合軍其實已經將搭配EGF127傳統渦輪扇發動機的VF-0 Phoenix投入戰爭以對抗反統合同盟的精銳可變形戰鬥姬SV-51,初代MACROSS中的骷髏中隊,也在此時以配屬VF-0的小隊編制,投入遺蹟爭奪戰,拉開了VF戰鬥姬的空戰序幕。

在2009年爆發的第一次星間大戰中,初代實用化的VF戰鬥姬——VF-1參加了所有主要的軍事行動,憑藉着反應彈新型導彈系統,VF戰鬥姬雖然損失很大,但是也力壓天頂星人,創下了眾多戰績。儘管地球上的大多數統合軍的部隊和地球上的人類文明皆覆滅於天頂星人的炮火下,VF戰鬥姬在保衛SDF-1及對天頂星人機動要塞實施最後攻擊時有着不可磨滅傑出的表現,並於日後成為地球統合軍的勝利象徵。

在人類和天頂星人和解成立新統合政府,開始進行銀河播種計劃後,VF戰鬥姬也成為了移民船團的護衛主力,新一代的VF戰鬥姬育成計劃也因此提上了日程,這讓VF戰鬥姬逐漸成為了一個大家族。

過來過來,告訴你一個小秘密!

VF戰鬥姬的心臟是核聚變的,所以她們個個怪力女,就連VF-1的發動機推力都可以完爆F-22戰鬥姬,到了VF-25時基本上都是上百噸級別的,直接單機脫離大氣層毫無壓力。宇宙級別的傲嬌麼?沒看見VF-25的裝甲背包掛得和聖誕樹一樣麼?!

命名

VF戰鬥姬編號系統與美國娘給其機娘編號的方式類似,由任務記號、設計序號和系列記號組成,各機種亦配有一個官方暱稱。但是由於初代的VF戰鬥姬VF-1太過出名,其暱稱女武神(Valkyrie)已經成為所有VF戰鬥姬共有了名字。

任務記號

機娘的用途以一組英文字母標示。在故事中曾經出現的任務記號有VF(可變型戰鬥姬 Variable Fighter)RVF(可變型電子作戰姬)VA(可變型攻擊姬 Variable Attacker)VB(可變型轟炸姬 Variable Bomber)VT(訓練用可變型戰鬥姬)VE(可變型早期預警姬)VF-X(實驗姬 Variable Fighter eXperiment)YF(原型姬)

設計序號

機娘的型號以整數順序編號,並有少數例外。從2008年至2067年間,可變型戰鬥姬的設計序號已由VF-0排列至VF-31,當中有部分序號並未使用。亦有非整數順序的編號,例如VF-3000、VF-5000和衍生自VF-17的VF-171。同一款戰鬥姬的相應正式型(VF)、實驗機(VF-X)和原型機(YF)通常共用同一設計序號,例如VF-X-1及VF-1、YF-19及VF-19;如改動較大則採用新序號,例如YF-21發展成VF-22、YF-24發展成VF-25和VF-27。

系列記號

同一設計序號內再細分的型號以英文字母標示。各機種的系列記號有所差異,但一般以A、B和C為量產姬,S為指揮官專姬,D為雙座位,T為訓練姬,E為電子作戰姬,G為精密射擊姬。特別例子有VF-1J的「J」,代表日本(Japan)製造。

機種名稱

絕大多數姬種都被賦予一個官方名稱。通常同一設計序號的機種會共用同一名稱。

三段變形

VF戰鬥姬可以變型為三個型態,分別為戰鬥機型的Fighter、人型的Battroid和介乎兩者之間的Gerwalk。雖然各機種的變型結構有差異,但大部份VF戰鬥姬都有以下共同特徵:

  • 主引擎組件在Gerwalk和Battroid型態用作腿部,中間裝有膝關節,排氣口部件則變成足部觸地(YF-21例外)。
  • 主翼和尾翼可以摺疊。
  • 雙臂在Fighter型態時收藏於機身下方。
  • Fighter型態的機身可以摺疊成Battroid的胸部和背部。

Fighter

此型態的VF戰鬥姬與現實中的現代戰鬥姬無異,具高速度和高機動性,主要作用是高速飛行和空中戰鬥。

Battroid

最初設計目的是用於地面作戰,並於必要時與天頂星人進行搏擊。及後的實戰中,駕駛員往往靈活運用VF戰鬥姬的快速變型能力和Battroid靈活的手腳,在空戰期間瞄準和射擊目標,乃至攔截導彈。

Gerwalk

全稱Ground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of Winged Armament with Locomotive Knee-joint,美版此形態稱為「guardian」,即守護者,其外表為飛機伸出雙手和雙腿。Gerwalk起源於VF-X-1試飛時的變型失敗,及後再經實驗改良而成。由於戰機娘的主引擎裝設於腿部,所以伸出雙腿使引擎可以向多角度噴射。伸出的雙手可用作多角度射擊,以及手持物件飛行。此型態可用作低速和近地飛行,短場或垂直升降,以及逆向加速。在實際應用中時常會有Fighter與Gerwalk之間的不完全變型,最常見的是伸出雙腿而收藏雙臂,在加裝額外推進器時亦會長期收藏尾翼。此形態的特有技能為「敗犬抓」

你會感嘆當年河森正治這一奇思妙想的。

VF戰鬥姬的姐妹們

VF-X-1

VF-1的實驗姬,藉由ASS-1上取得的外星技術所研發的材料及科技開發。

VF-0 鳳凰 Phoenix(フェニックス)

VF-1鮮為人知大姐姐,由VF-X-1臨時修改應急製造而成,是VF-1正式量產前倉促上陣的過渡性VF戰鬥姬,裝載的並不是後來VF戰姬標配的熱核引擎,而是當時渦輪扇引擎中出力最大的EGF127引擎組,由於使用傳統石化燃料,使得VF-0的續航力和作戰時間並不長,也因EFG127引擎先天上的出力限制使得「SWAG能量轉換型裝甲」強度並不如預期理想,VF-0無法在1.6馬赫以上的高速飛行中變形,原設計可做為宇宙戰(沒機會投入宇宙測試)因此氣密性良好可在水中進行短暫數分鐘的作戰,並有簡易的匿蹤性,因適用於變形戰姬的航空電子尚未研發成熟所以一般飛行員較難操控。由於開發年代的緣故,VF-0是統和軍中極少數沒被以女武神的名稱來稱呼的可變形戰姬,但是VF-0的駕駛員和其他軍方人士並沒有以研發代號鳳凰來稱呼VF-0,而是直接以「Zero」來稱呼她。用於對付統合戰爭期間反統合同盟的SV-51,曾參與原始文化遺物「A-Force」的爭奪戰。

VF-1 女武神 Valkyrie(バルキリー)

2008年11月服役的初代VF戰鬥姬,史上首次裝配熱核引擎的戰鬥姬,也是統合軍首次正式大量裝備的VF戰鬥姬,設計參考當時美國娘海軍最新式的大名鼎鼎的偶像派F-14姬修改而來,其命名則是引用北美公司在60年代生產的XB-70女武神三倍音速轟炸姬。自己也是一個超人氣的偶像。2020年,地球統合軍對其VF-1姬隊實施了一次主要提升與延壽。以更輕且更堅固的新結構更換了已老化的結構,並且換裝了新引擎,性能大幅提升。改裝後的VF-1,曾活躍於21世紀30年代中期對抗殘餘巨人軍基幹艦隊的戰役中。面對強敵,始終不見疲態。然而,也就是在這時,VF-1也開始逐步退出現役。2020年,地球統合軍當局宣布以VF-4 Lightning Ⅲ戰鬥姬為其主力姬種,並逐步汰除老舊的VF-1。2030年初,VF-11 Thunderbolt更是快速的取代了前兩者在軍中的地位,成為地球統合軍新一代主力戰鬥姬。2040年,地球統合軍宣布汰除VF-1,正式結束了其31年光輝的服役生涯。退役的VF-1在卸除武器裝備或後為許多的私人收藏家購買,或移交給博物館,作為擺設、展品或私人交通工具。即使如此,由於地球統合軍殖民地太過龐大,使用VF-1的單位也太過眾多,新飛姬的產量亦無法跟隨殖民地的擴張,而無法將其作1:1的汰換。雖然地球生產線在2015年關閉,但仍有許多殖民地工廠繼續生產。甚至在2040年以後的衝突中;儘管性能已大幅超越前述所有戰鬥姬的VF-19 Excalibur也已問世,我們卻仍然可以看到這種飛姬的蹤影。也因為VF-1的名氣太過響亮,即使「女武神」是VF-1的代號,也被但是人們依舊用來稱呼VF其他系列戰鬥姬,使的「女武神」成為全體VF戰鬥姬的代名詞,而這些非VF-1的這些後續的戰鬥姬本身的代號也只有研發開發單位在使用。

VF-2SS 女武神II ValkyrieII(バルキリーII)

平行宇宙中公元2090正式擔任統合軍主力與VF-2和VF-2S的接班人,此戰姬是公元2082年開始配置以傑特拉帝人入侵前的VF-2戰鬥姬為基礎,導入傑特拉帝的技術並搭載熱核反應渦輪發動機(期間有了VF-2S技術投入型號)由於關節驅動部導入了傑特拉帝動力套裝技術的緣故,克服了整體構造上的脆弱,主要佈署於宇宙和同期的姊妹VF-2JA相比身材嬌小了一點,與其它平行宇宙的VF系不同的地方是她收納步槍不採用吊艙優化空間工藝戰鬥姬模式時步槍不採用吊掛,那麼步槍可以藏的地方只有兩腿間了戰鬥姬模式時機體上有兩門內藏式機槍可用,還配備了電子戰武裝[スクアイアー](從騎士)擬似浮游炮的東西主要用於護衛主姬與協同攻擊用(最大可伴隨5架),加上標配的兩門頭部雷射炮和追加裝備等等使得她的性能與火力得以超過原本的VF-2以及前輩。

VF-4 閃電三式 Lightning Ⅲ(ライトニングⅢ)

VF-1之後的二代目VF戰鬥姬,負責第一批移民船團的護衛,因此着重於宇宙高速攔截戰鬥。其外觀原型是SR-71偵察姬。命名則是援引美英兩國生產過的兩架閃電式戰鬥姬。於動畫作品中,僅在1987年發行的MTV:Flash Back 2012中短暫的出現。儘管在官方設定中其使用相當廣泛,但由於缺乏對應其主要服役時期之同系列動畫作品,故其知名度並不高阿卡林……

VF-5

移民星球自行設計改裝的低成本戰鬥姬。

VF-9 短劍(Cutlass)(カットラス)

殖民星自行研發的輕型戰鬥姬種,採用前掠翼。YF-19的開發亦參考了VF-9。

VF-X-10

VF-9的改良試作姬。但在「マクロスエース」8月號記載此機體不是變型戰鬥姬。

VF-3000 十字軍 Crusader(クルセイダー)

VF-1之後的二代目VF實驗型戰鬥姬,着重在VF-1的機體大型化並改良變形機構(或者說是二次發育),被暱稱為「修長的女武神」(ストレッチバルキリー)。曾參加少數戰鬥以獲取研究數據。最終成為VF-5000的姐姐。另有改變設計的轟炸姬型VF-3000B。

VF-5000 星塵幻影 Star Mirage(スターミラージュ)

VF-3000的實妹,VF-1的後繼姬種,是為彌補VF-4大氣層內戰鬥力不強的搭檔。着重於大氣層內纏鬥。已知的衍生型號包括B、G和雙座位練習機T-G。

VF-X-11

VF-11的試作姬。有裝置與不裝置前翼的兩種構型,前者成為之後量產型的藍本。

VF-11 雷霆 Thunderbolt(サンダーボルト)

三代目VF戰鬥姬,用以取代VF-4及VF-5000,是統合軍在21世紀30年代的主力戰鬥機。其外觀原型是蘇-27戰鬥姬。命名則援引自共和飛機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雷霆式戰鬥姬。

YF-14

在非官方設定書「VFマスターファイル VF-19エクスカリバー 聖劍の軌跡」中的記載,是VF-14的試作姬。

VF-14 吸血鬼 Vampire(ヴァンパイア)

與YF-11競標落敗的YF-14改良而成。後來出現多重人格黑化後被迫投奔原始惡魔成為Fz-109 Elgerzorene。

VF-16

僅只於設計階段的姬型,採用與VF-11MAXL相同的新一代的FF-2099A熱核引擎。

VF-17 夢魘Nightmare(ナイトメア)

特種作戰機種,採用新式三角形姬體以強化阿卡林屬性及攻擊力。採用的是被動式隱匿技術,利用機體特殊的外觀及特殊塗料而達到散射或吸收雷達波的效果,考量到匿蹤性因此大部分武裝皆設計為收納式,配有大推力熱核引擎,加上主要設計即為宇宙用因此機體外觀不會造成空氣力學問題。標準裝備及機動力、火力均凌駕於VF-11之上,屬於王牌飛行員用的高級機種;當後繼機種VF-22雨燕二式開始量產後,仍有高彈性武裝配備的VF-17即被提案轉為可變型攻擊機(VA)或可變型轟炸機(VB)。但是由於為追求高性能導致操控性不佳、後勤維修不易,且單價過高而難以普及傲嬌大小姐啊!。系列至停產為止各型總計718架,僅少量配置於殖民星與移民船團為部分特殊部隊使用,此類問題在之後降低性能的量產型VF-171獲得解決,並在直屬後繼型VF-22終於成為新統合軍各船團的主力機種。已知的衍生型號包括A、C、D、S、T和T改。暱稱隱密女武神。

VF-171 夢魘Plus Nightmare Plus(ナイトメアプラス)

由VF-17的改良而成的量產機娘,是Macross Frontier船團的主力機娘。為使一般駕駛能順利操控而降低部分性能,基本性能比VF-17系列低下,相對的操控性較佳且用途較廣,首次將大氣層內作戰考量入設計,將機體伸長使高度降低從而增加空氣力學效果,同時也使得機器人型態較為修長。亦新增Ex-Gear等新技術。但是也就是這樣,被Vajra活活揍成抖M……,後有針對Vajra而改裝的改良型號VF-171EX,改變塗裝,並將加特林機槍更換為重粒子光束槍,以及左手的導彈,並實裝抗G操作系統EX-GEAR(EX-ギア),增加腿部增設包覆式推進器和類近VF-25的追加導彈背包裝置(灰色)。為2050年末期新統合軍主力機種中最普及的一款,一直到2060年代都仍在邊境星球服役。

YF-19 王者之劍 Excalibur(エクスカリバー)

新星社所開發的VF-19的試作機。長相為超前時髦的前掠翼,此外,本機是超時空要塞系列作品中第一次未直接參考現實飛機獨立設計的可變形戰鬥機露西亞蘇47姬在呼喚你有沒有?!,也是第一次未援引真飛機命名的可變形戰鬥機。其命名援引自英國傳說亞瑟王中的王者之劍。由於採用了前掠翼的設計,提供了不錯的穿音速操縱性能,但存在高攻角飛行時機翼容易折彎的弱點。高超音速飛行時,其主翼可向後摺疊隱蔽至機身後方,大幅減少阻力並提升氣動效率,並大幅減少航艦操作時所需之停放空間。除此之外,由於前翼的採用,亦對其操縱性能多有幫助,並設計VFC(渦流控制器-Vortex Flow Controler)能在大氣層中更加靈活。同時性能也是好到變態。然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以至於在勇·戴森中尉接手前的初期試飛階段中,已發生過造成試飛員中兩人死亡四人重傷的多起意外事故。這一點,除了操縱性能過於靈敏外,前掠翼在高攻角的彎曲傾向,以及機體本身因無配置相關的操縱輔助強化系統,也都可能與成這些事故的造成脫不了關係。堪稱VF史上最難操縱的野馬,成為了考驗駕駛者技術的機體,主要是駕駛員也是變態……

VF-19 王者之劍 Excalibur(エクスカリバー)

計劃將取代VF-11成為下一代主力戰鬥姬的機娘。雖然標榜擁有與試作姬YF-19相同運動性能,但為了讓一般兵也能駕駛,姬體本身的設計有經過大幅度的修改。

YF-21 雨燕 Sturmvögel(シュトゥルムフォーゲル)

YF-19的競爭對手,採用BDI(Brain Direct Image)與BCS兩項控制裝置。BDI能整合機上各種感測裝置,將訊號直接投射至飛行員的神經系統,並可將經過任務電腦分析過後的資訊直接匯報予飛行員,並提供決策之意見參考;BCS則是直接接收人類頭腦的訊號,將其轉化為電子訊號後發送至各控制面EVA既視感……,其外觀原型是YF-23戰鬥姬,命名則是援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Me-262A-2a噴射戰鬥姬的戰鬥轟炸姬型。

VF-22 雨燕Ⅱ Sturmvögel Ⅱ(シュトゥルムフォーゲルⅡ)

失敗以後改良而成,少數生產的特務機。與傑特拉帝人的女性用的Queadluun-Rau外型相似的人型型態為其特徵。降低配備層級的VF-22在移除了精神控制系統後,進行了少量生產並被發配於各特種任務單位;當時VF-19的衍生型式已換裝推力更大新型引擎,往日YF-21在推力恢復方面的優勢已不復見,而腦波直接控制系統的移除,更是使原先YF-21的優秀性能一去不返,而直接修改自YF-21的多框架座艙罩設計,卻反使其視野嚴重貧弱化。

YF-24 進化 Evolution(エボリューション)

21世紀中葉開發出來的新一代VF戰鬥姬,是後來眾多VF戰鬥姬的原型。換句話說就是有好多妹妹……

YF-25 預言 Prophecy(プロフェシー)

位於YF-24Evolution與VF-25Messiah之間的試作姬。與僅有單座對應Ex-Gear的VF-25不同,採用的為復座式Ex-Gear對應型駕駛艙。頭部前後的複合型探測器覆蓋着一體成型的大型透明玻璃罩,頭部因左側為小口徑激光槍、右側為通信天線而形成了左右非對稱形狀為其特徵,姬體本身並沒有配備其他武裝,但可裝備其他現有之武裝。姬體主要配色為橘色。 由L.A.I主導並製作出了數架,在變形機構或Ex-Gear的操作測試等實驗中所得的資料,對於VF-25的開發有着極大的貢獻,在實驗結束後成為Ex-Gear的操作訓練兼機種轉換用訓練機。

VF-25 彌賽亞 Messiah(メサイア)

YF-24的妹妹,被Macross Frontier船團Macross上的新星重工開發工廠以通用試作機YF-24 Evolution的資料為基礎,並由總合機械製造業L.A.I.技術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援所培育的新型可變型戰鬥姬,原型姬首次飛行是2057年6月24日在Macross Frontier船團新發現之恆星系(M55 NGC6809球狀星雲內,Frontier船團當時在此星系採集資源)具有大氣的第三行星Frontier025的行星軌道上從浦鶴級宇宙航艦「上海III」進行首次試飛,因為繼承了初代VF戰鬥姬的外形而成為了新一代的超人氣偶像,也是第一種以為任務不同而有明顯改進型號的VF戰鬥姬。用作取代VF-171。與AVF系列相比,VF-25在部分性能上有着大幅度提升;為了解決飛行員高G力的負擔,VF-25座艙內整合了新式飛行員抗G外裝Ex-Gear(EX-ギア),Ex-Gear裝備有動力四肢與宇宙衣功能並可飛行,緊急時可做為飛行員逃生時維生系統,並可於平時做為可變型戰鬥機訓練用設備;VF-25可與Ex-Gear以有線或無線式遠隔操作,連線後可直接由飛行員的四肢操控,此種遙控方式不需要操控杆及油門等裝置;一般VF-25單人即可駕駛,但仍在設置輔助用副駕駛座。繼承了VF系列長久以來的傳統,VF-25擁有三種可變型態能應映不同戰況,由於姬體本身不具備武器掛點,因此必須使用外掛裝備的方式在無視機體氣動特性下將武器「掛」在機體各處,這類外掛裝備在以往VF系列常有影響變形機構的問題,由於VF-25在設計時即考慮相關配置,所以VF-25可在裝備外掛設備下維持各種變形模式;但是這類外掛仍然是無視氣動特性的裝備,因此無法在具有大氣的環境下操作,故VF-25在具有大氣的作戰環境下武裝極端薄弱,不過以船團需求大多數戰鬥不需要在普通大氣下進行,後為針對大氣圈內作戰而配備有大氣圈內外兩用型超級背包:龍捲風背包,追加4具外掛引擎及激光炮(進氣口上方,變形後的肩膀後方)。

YF-26

在非官方設定書「VFマスターファイル VF-25メサイア 新たなる救世主」中的「VF-25 メサイア開發史」記載。此機體是交由Macross Olympia船團來開發,但期後船團發表與Macross Frontier船團共同開發VF-25後(原因是Olympia船團的位置在Macross Frontier船團的後方約500萬光年。加上航行路線相同,遭遇到Vajra的可能性極大),此機體開發就中止。

YF-27 沙哈爾 Shaher(シャヘル)

是VF-27的試作機。Macross Galaxy船團把YF-24的資料改良所開發出來的機體,此機體設定由生化改造人利用思考來直接控制,期後用此機體資料來完成VF-27。

VF-27 路西法 Lucifer(ルシファー)

YF-24的妹妹,VF-25的孿生姐妹,被Macross Galaxy船團領養長大,因機體性能過於優異,致使駕駛員限定為生化改造人

YF-29 杜蘭朵 Durandal(デュランダル)

YF-24一個鮮為人知的妹妹,以彌賽亞為基礎加入高純度空間跳躍水晶的高性能試作機,採用和VF-19相似的前掠翼絕對是變態的駕駛員的關係!,因此性能自然是好到變態。在PS3遊戲「マクロス30 銀河を繋ぐ歌聲」里還出現了屬於地球本國型號的YF-29B 珀西瓦爾 perceval(パーツィバル)

YF-30 柯羅諾斯 Chronos(クロノス)

在PS3遊戲「マクロス30 銀河を繋ぐ歌聲」中登場,是把YF-29的空間跳躍水晶系統以及改進的護盾防禦系統和推進系統改良的新型試作機,與之前的VF-25和YF-29不同的是原本放置手臂以及盾牌的機身中後部改為新式裝備「多用途容器單元(俗稱武器格納庫)」,可移動支撐臂進行角度變化.手臂部分類似VF-17放置於腿部外側。其搭載的空間跳躍水晶系統能使她不追加任何部件就能進行跨斷層跳躍。是YF-24的妹妹。

VF-31 齊格菲 Siegfried(ジークフリード)

Macross Delta中出現,YF-30 Chronos的改良型制式量產姬,由負責壓制瓦爾綜合症的星間複合企業凱厄斯(ケイオス)領養長大,與「戰術音樂組合Walküre」執行共同作戰的Valkyrie部隊所運用的最新銳戰姬。與YF-30 Chronos外形最大不同是翼形改為前掠翼,Δ小隊所分配的機型記號為C、E、F、J和S型五種。J型在第4話登場。五種型號都有加裝空間跳躍水晶系統。並分配給每名(即五個)駕駛員,各機從頭部、容器單元的一部分形狀和規格和顏色塗裝不同。標準型號有A、B型兩種,名為「凱羅斯」(Kairos カイロス)。和Δ小隊的機體不一樣的是A型機翼是採用三角翼,沒有加裝空間跳躍水晶系統,姬體性能以及其他指標均與特裝型相同。戰鬥機型態時與YF-30 Chronos同樣在兩腿之間裝上了矩形形狀的多用途容器單元,通過內置武裝和容器本身的換裝,從而使得與超級背包當量的增強和常規設備的專門化都成為可能。

其他可變型戰鬥機娘們

反統合同盟軍

SV-51

是反統合同盟以反統合勢力主要成員華沙公約組織的主力戰機Su-27為基礎,加上從親反統合勢力的OTM研究單位竊取變型構造相關研究所在統合戰爭時期開發的可變型戰姬,比VF-0更早投入實戰。與VF-0相較之下,姬身長約23米,比同時期的VF-0大一截,外觀上保有蘇聯繫戰機的特點,姬身較龐大但仍能保持靈活度,飛機型態戰鬥方面性能較佳,武裝也較為豐富,姬身下與翼下共有六個掛架,比VF-0多兩個掛架,但由於反統合勢力並未進行熱核引擎研發,故SV-51仍使用渦輪扇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來源,相對的燃料消耗較快而使得作戰時間被迫縮短,不完美的變形構造也使變型時間較長而十分不利,變型時機體會呈現無防禦狀態且移動速度會驟降,因此時間越短越好;與VF-0相同配有「SWAG能量轉換裝甲系統」與電戰匿縱系統。之後針對「鳥の人」作戰而對SV-51γ增設噴射背包(ツインブースター)(SV-51 w/Twin Booster)強化瞬間推進力,並大幅增加機體外掛武裝。根據超時空要塞 Frontier小說版,本機在第一次統合戰爭結束後繼續由部分原本由反統合聯盟控制的自治區生產,動力換裝為熱核引擎,2059年當時依然存在可飛行的實機並參與了電影《鳥之人》的拍攝。

巴洛特軍

FZ-109 エルガーゾルン(Elgerzorene)

2045年將擄獲的VF-14改造後而成,性能接近VF-17,飛行駕駛艙完全封閉,有精神能量吸收光束可吸收並儲存;分為一般的A型與指揮官用的F型,原始惡魔ギギル即是駕駛F型。

AZ-130パンツァーゾルン( Panzerzorene)

巴洛特軍將原有的可變攻擊姬VA-14改造而成,比Fz-109擁有更強的推力、火力、防禦力,在重力下較寬闊的翼面也能有較好的滯空力,人型外觀也更厚重;一般飛行員駕駛的是A型。

FBZ-99 ザウバーゲラン(Saubergeran)

改造自可變型炸姬VAB-2D,為王牌飛行員用的機娘,擁有寬但短的姬身,原始惡魔ガビル即駕駛G型。

空中騎士團

SV-262 魔龍Ⅲ Draken Ⅲ(ドラケンIII)

空中牛郎騎士團所擁有的戰姬。由反統合同盟的SV-51發展而來。

可變型攻擊機

VA-14 獵人 Hunter(ハンター)

由祖拿達飛行員用的VF-14 Vampire改良而成的可變型攻擊姬,為Macross5船隊的主力機娘。主要改良包括強化裝甲和火力,機身因而比VF-14大。

VAB-2 變異幻影 Wraith Variable

VF-17的後繼改良攻擊機,配有四座熱核引擎的大型機種。

VA-3 入侵者 Invader(インベーダー)

全天候可變型攻擊機,具高載彈量,可於水中行動,B型時外表像半魚人。衍生型號有A、B、C、M。名稱援引自現實中的美軍攻擊機A-6入侵者。

可變型轟炸機

VB-6 猛獸君王 König Monster(ケーニッヒモンスター)

König為德文君王之意。為達到統合軍的要求:「可自行飛行並快速布署的HWR-00」,第一次宇宙戰爭結束後研發人員導入VF戰機的變形系統藉以彌補HWR-00極劣的作戰移動力,將機身最大的組件-四門升級的長程光束炮-及兩具導彈匣收折後納入機身,並將笨重的腿部側移形成機翼,即是 一台擁有高移動力的機體,如同VF戰機一般有三種變型型態,但因武裝皆收納於機體內故飛機型態無戰鬥力,但表面裝甲較強,能承受一般機炮的攻擊,於飛機型態時機頭兩旁只有一門機炮。

外部鏈接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