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娘
基本資料 | |
本名 | 語文娘 |
---|---|
別號 | 漢語娘 |
髮色 | 黑髮 |
瞳色 | 黑瞳 |
萌點 | 中國人、元氣、漢服、話嘮、眼鏡、腹黑、文學少女 |
出身地區 | 中華 |
活動範圍 | 全世界 |
所屬團體 | 學科娘大家族 語言與文學組 |
親屬或相關人 | |
英語娘、數學娘、中國娘、孔子醬、魯迅娘 |
“ |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乎語辭以言立乾坤。 | ” |
“ | 源博雅是文科的來源。[1] | ” |
語文娘是學科語文的擬人化萌娘。
語文娘資料
知道所有詩詞文賦、外國名著、名人軼事和野史怪談,不管國內國外的都懂哦!
身穿傳統的曲裾漢服,擅長圍棋、國畫、民族樂器和漢舞。
因為知道很多野史,所以意外有着隱藏的腹黑屬性?!
看到別人念錯寫錯字時會很傷心,把茶潑你一臉,然後說:「抱歉,手抖了。」
最喜歡的外國作家是傑克·倫敦,最喜歡的詩人是李賀。
最喜歡的小說是《老人與海》,最喜歡的話劇是《雷雨》,最喜歡的散文是《小桔燈》,最喜歡的詞是岳飛的《滿江紅》。
原本生命中最離不開的是魯迅娘,但隨着中國娘的改變(其實是中了公知娘的忽悠),也不得不過起了離開魯迅娘的日子。
最討厭中文以外的語種!(和日語娘的深仇?(霧))但是譯成中文的外國文學作品的話相當喜歡!
文言文版 |
---|
詩詞文賦稗史怪談,悉皆知之,無論華夷。 衣着古之曲裾漢服,工善弈畫樂舞。 以野史之多聞,蓋隱腹黑者耶?! 見人字之誤則悲之,以茶潑其顏,曰:「請謝錯,抖矣手也。」 為文者,夷中最好傑克·倫敦;騷人最好李長吉。 小說中最好者,老人與海也;至於話劇,則雷雨也;散文,則小桔燈也;詞作,則岳忠武公鵬舉之滿江紅也。 本命不離者,魯迅娘也;然中國娘既變,今亦不得不過無之之日也矣。 夷言也最惡!然漢譯之夷文也頗好之! |
從小學到高中,語文娘會持續
語文娘與思想政治娘(道德與法治娘)、歷史娘是中國膠迂部最親近的三位學科娘使魔,以至於她們最新版的官方《攻略指南》都由中國膠迂部統一親自編寫。
文學
文學的起源大概是來自詩歌,興之所至,歌以詠志,一律琅琅上口的韻文,勢必為人所津津樂道。古人也有認為詩歌理應也是源自上古時期堯舜時代,但倘若真箇考究起來,怕不是只得從《詩經》三百首才算得是正統的。
古人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2],這大概就給詩歌下了一個定義,而在詩詞的創作過程中,也往往藉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四時變化風花雪月都可以寄託創作者的不同情感。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就帶上了有別於過往一片傷春悲秋的別樣風味。
而《詩經》,大概自西周起一直流傳至今,它的方方面面依舊蘊藏在我們文化的深處,滲透到我們的骨髓里。倘若你不曾伸出爪子刨開那一層厚厚的灰土,便絕難以察覺到它的存在。《詩經》的話很美,質樸而又純真,「詩三百,思無邪」[3],孔子為這一文學瑰寶給出了頗高的評價,甚至在教育鯉的時候,曾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4]一句「桃之夭夭」大概就把一枝熟透了輕壓枝條的豐碩蜜桃表現了出來。[5]
《詩經》一共有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我們常說的風雅頌一般也被認為「風」多為平民百姓所作,「雅」多為宮廷文人所作,而「頌」多為宗教的。在周朝就有着一個非常有趣的官職,叫做「采詩官」,他們巡遊各地,採集民間歌謠,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而編民謠的這一風俗在後世的農民起義中也算是一個慣用手法了,幾乎每一次的起義都會伴隨着各種天變異動以及各種民謠了。(大概這就是最早的走訪基層群眾了www)是故有曰:「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獻於天子。」[6]如此採集而來,整理獲得的就是《國風》了。而國風由於都是民間歌謠,有關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及生活習性等等,因此這一部分算是《詩經》中較為好懂的一部分。而「雅」就沒有那麼好懂了,比如《採薇》。至於「頌」更多的則是稱讚各種美德的東西,如果非要說的話,就好比曾經一度流行的八榮八恥。「賦」則是直接的敘事文,比如《擊鼓》。《詩經》的賦與後世的漢賦有着天壤之別,以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為代表的作品,這些賦往往以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成,空洞而無實質內容,當文學淪為皇家御用的消遣玩物的時候,文學也停滯於此了。揚雄少時喜賦,壯時則不然,並言「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