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电车难题 |
---|---|
其他表述 | 有轨电车难题 |
用语出处 | 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 |
相关条目 | 选择困难症、 |
电车难题是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一个伦理思想实验[1]。
简介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假设你是一个老司机,一日在轨道上开电车,结果开着开着你发现你的车已经停不下来了,而前方轨道上有5位妹子在横穿马路,而且她们毫无防备;你可以扳动道岔把车开到另外一条路上,但这条路上也有一个妹子。那么问题来了:你是愿意去撞那五位妹子呢,还是愿意去撞一位妹子呢?如果是我我就学习上帝去撞每一个向我发出这个询问的人。
类似版本
可以在原本的故事上做文章,比如是撞五位路人妹子还是去撞你的一个本命;或者是使上述故事中独自一人妹子胸围变大,就变成了是撞五位妹子还是去撞那位巨乳(这个应该只有巨乳控才会纠结吧……);或者是你作为路人,可以选择是不是要踹一个足以使车子停下来的小胖妞上轨道来为其他5只妹子续命,这才是人性的博弈。
无论哪个版本,都无法避免有人死亡的事情发生,都会面临“牺牲一部分人救另一部分人”或者“什么都不做”的道德选择。将要牺牲的东西进行变换,就能引发选择恐惧症。
ACG中也有这种案例,坏人给主角两个选择:一个人数较多但都是无辜的路人,一个便是人数较少但都是亲人或者挚友。然而主角不选导致坏人把两个选项都选掉的事情并不少见。(主角有光环就够了)
ACG应用
Fate/Zero中,卫宫切嗣得到圣杯时,圣杯给出的一个设想:假设500人分配在两条船上,一条300人一条200人,两条船都渗水了,在修一条船的时候另一条就会沉没,切嗣作为唯一一个能修船的人该如何选择。
切嗣:我参加圣杯战争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得到拯救,让人类不需要再面临“牺牲一部分人救另一部分人”的选择。[2]
圣杯:那就只能让所有人都死掉了,因为只要人类存在,争斗和非此即彼的选择就是不可避免的。
切嗣:我参加圣杯战争就是为了借助圣杯的力量,让人类不再出现矛盾和纷争。圣杯不是万能的许愿机吗?
圣杯:那就只有强行修改人类的想法,让所有人的头脑都变成完全一样的,或者干脆变成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好了。
切嗣:……以令咒之名,Saber,把圣杯破坏掉!
↑总之切嗣悲剧的根源还是在于他过于简单的正义观,以及事先没有好好调查,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一个被“此世全部之恶”污染的圣杯上。
讨论
虽然电车难题是一个“牺牲少数人来拯救多数人”的问题,但不止如此,它也有微妙之处:如果选择不扳动道岔,那么选择者只是什么也没干而已;但如果扳动道岔,则选择者是在主动把车引向那一个人。从这个意义上看,电车难题不仅仅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它亦关系到选择者应负的责任。
目前的解决理论大致如下:
- 功利主义:五个人的性命大于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当然要扳动道岔去救五个人。
- 生命权:选择者应该什么也不做,因为他没有权利剥夺任何人的生命。
而最复杂的伦理判断被称为双重效应原则,该原则最开始是被宗教人士用于判断医疗手术是否符合伦理,有人把它用来判断电车难题,它的原则是:
- 行为的性质本身是好的,或者至少在道德上是中立的;
- 进行该行为的人有意去达成好的效果而不是坏的效果,无论是作为实现善的手段还是其本身的目的;
- 在严重到造成坏效果的情况下,好的效果大于坏的效果,并且进行该行为的人应尽量减少损害。
如果符合以上原则,即使某行为会附带不可分割的有害影响,此行为依然是正当的。[3]
根据该理论,电车难题中选择者如果扳动道岔:
- 拯救五个人的行为本身是好的;
- 即使牺牲了一个人,但选择者并不希望这件事发生。选择者亦未利用这一个人的死来达成五个人的幸存(因为这个人的死发生在电车改变方向后,那时那五个人已经安全了),因此不是“作为实现善的手段”;
- 五个人的性命大于一个人的性命,即好的效果大于坏的效果。
因此,选择者是无罪的。
有时该原则与功利主义的差别仅仅是第二条中“恶不能作为实现善的手段”,也就是少数人的死是否与多数人的幸存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见下“电车与胖子”)
一些伦理学中与电车难题相似的例子,可能有助于电车难题的判定(里面的人数都被修改成5和1),不妨看看与电车难题原题相比,它们是更善还是更恶:
- 电车与胖子(The Fat Man)[4]:由J.J.汤普森提出的类电车难题。和以前一样,一辆电车正沿着轨道冲向五个人。你在一座桥上,电车会从桥下通过,你可以通过在它前面放一些非常重的东西来阻止它。碰巧的是,你旁边有一个胖子——你阻止电车的唯一方法是把他推下桥,推到轨道上,杀死他以拯救五个人。
疯狂大夫(Transplant)[5]:由J.J.汤普森提出的类电车难题。一个外科医生的诊室里有六个患者,前五个患者中有一个心脏不行了,需要心脏移植;一个需要肾移植;等等等等,反正他们都需要器官移植,且器官各不相同。最后一个患者是来复诊的,没有什么毛病。于是医生为了救前五个人的命,把这最后一个患者的器官全摘掉。- 孤岛奇案:六个人在孤岛上,为了让多数人活下来,他们决定抽签把其中一个人吃掉。
针对“电车难题”和“胖子”改版,曾进行过心理调查,调查表明大多数人都支持在“电车难题”中救下五个人,而反对在“胖子”改版中杀死胖子。[6]对此亦有人建立过行为学和认知科学的相关模型。
迷因
Jesse Prinz绘制的“电车难题”漫画形成了互联网图片迷因。(上图为“电车难题”,下图为“胖子难题”)
其后,网民们开动智慧,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创造出了更多版本的电车难题,例如:
- 你需要在无法直接见面的情况下,通过提问来分辨两条轨道上的人与电脑,从而决定是否拉下拉杆。(知识点:图灵测试)
- 如果你拉下拉杆,电车暂时不会撞到五个人,但是会绕行一圈然后回来。你会选择放弃拉杆给个痛快,还是不断拉下拉杆陷入永恒的折磨?(知识点:西西弗斯的苦难)
- 一条铁轨上绑着1+2+3+4+5+…=-1/12个人,另一条铁轨上绑着1+1+1+1+1+…=-1/2个人,你是否会拉下拉杆,让电车多压活5/12个人?(知识点:级数收敛性与重整化)
真·电车难题
你现在面前有一条轨道,电车很快就要来了,你到底要不要撞上去。
没有哪个可怜蛋被绑在电车轨道上,但就是因此我们的营销号快饿死了。请问营销号是否该为了晚饭在电车轨道上绑人呢?
|
外部鏈接
注释
- ↑ Foot, Philippa, ' The Problem of Abortion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Double Effect*', Virtues and Vices: and other essays in moral philosophy (2002; online edn, Oxford Academic), https://doi.org/10.1093/0199252866.003.0002, accessed 2 Feb. 2024.
- ↑ 然而这是一个典型的卫宫士郎会给出的答案,切嗣并没有如此回答,而是落入了圣杯的逻辑陷阱。
- ↑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雙重效果論
- ↑ Judith Jarvis Thomson, Killing, Letting Die, and the Trolley Problem, 59 The Monist 204-17 (1976)
- ↑ Jarvis Thomson, Judith (1985). "The Trolley Problem" (PDF). Yale Law Journal. 94 (6): 1395–1415.
- ↑ Peter Singer, Ethics and Intuitions The Journal of Ethic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