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魔
真·女神轉生大系編輯者群正在建設中,歡迎參與討論~Q群號:832689630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
---|---|
其他表述 | Demon / Devil |
用語出處 | 《真·女神轉生》大系 |
相關條目 | 《女神異聞錄》系列的平行概念:人格面具 / 陰影 |
惡魔 / 仲魔是出自 Atlus 推出的遊戲系列《真·女神轉生》大系及其衍生作品中的概念。在《真·女神轉生》大系中有著各種可以干涉和破壞人類的生活的「惡魔」(demon),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惡神、神話中的生物、神祇以及天使等。而「仲魔」,則是惡魔中被遊戲主人公說服,與主人公並肩作戰的親密夥伴。
設定
總共有超過50種惡魔種族,大多以外貌分類。
“ | 現代關於惡魔的報導是在1980年代出現的,儘管當時它們存在感不高,以至於常常被人們視為都市傳說。在「大和永動反應堆」事故之後,通往浩瀚(Expanse)的大門產生,惡魔數量激增。按照神的計畫,關於人類原因不明地變成惡魔的報導也開始浮出水面。一種理論認為,在人體內發現了一種天然的磁鐵礦,能夠以某種方式對意志和欲望做出反應,有時會觸發這種轉變。如果屬實,意味著所有人類都有能力成為惡魔。該理論的大部分來自有關人類消耗紅魔的報導,但是由於由紅魔誘發的轉化為惡魔的證據非常罕見,因此該理論充其量仍是推測性的。 | ” |
——資料庫,《真·女神轉生IV FINAL》 |
天使與惡魔都是由上帝所創造出的存在。強力的天使產生野心而被上帝懲罰而成為「墮天使」,進而成為惡魔。雖然天使也歸為惡魔一類,天使自身並不認同惡魔的身份,也不與其他惡魔同流。成為神的僕人的惡魔,也被稱為天使。
在《女神異聞錄》系列中,仲魔被稱為「人格面具」,發源於宇宙無意識中。為了抵禦食星者(Star Eater)的精神吞噬,地球上誕生出「宇宙無意識」以及宇宙無意識中的各種神祇與惡魔。人類如果精神被摧毀,就會變成惡魔,或者當他們的人格面具失去控制或被強加其他人格面具時,他們會在無意識中沉溺並變化為惡魔。不同於「陰影自我」的存在,許多陰影來源於人類靈魂的海洋。「陰影交涉」可以幫助陰影找回初心,從而加入主人公的隊伍成為主人公的人格面具。
Law-Chaos值
主線劇情(包括有些時候與惡魔,路人的對話)中玩家會面臨選擇,不同的選擇會使主人公的屬性產生變化,進入到不同的流程和結局。同時Law-Chaos值會影響到戰鬥中所能對話招募的仲魔,只有陣營與主角屬性相對應的仲魔才可以對話招募,Dark系的仲魔是公認不可對話招募的。
月齡系統
月齡系統就是指女神轉生世界裡的時間度量,從1/8(新月)到8/8(滿月)為一個周期循環。如果你小看時間,那麼你會吃大虧的。滿月時,惡魔是不可以對話的。惡魔的攻擊等狀態值在一些作品裡還會隨著月齡起伏變化。在真女神轉生3中,月齡與仲魔合成、迷宮機關,亦有關聯。滿月可以進行特殊的獻祭合成,快速提高仲魔等級,魔人類的特殊仲魔只能在相應的月齡下才能合成,滿月時出現合成事故的機率也會提升,即可得到合成公式之外的仲魔。迷宮裡的踩踏機關需要在一定步數內達到對應月齡才能解開,永遠的12m迴廊在不同月齡會傳送到不同的地點。
仲魔合體
仲魔通過合成升級為更高等級的仲魔。普通的兩身合體能得到大多數的仲魔。個別強力的仲魔,比如Boss,在打敗之後合成才會解鎖,同時需要三身乃至四身合體才能得到。在合成過程中因為月齡和主人公異常狀態的影響偶爾失敗則會產生合成事故。在《真女神轉生IV》中英傑、狂神、屍鬼只有通過合成事故才能獲得。
仲魔交涉
主角可以選擇與敵對的惡魔對話,進行仲魔的招募,仲魔會依據自己的個性而有不同的對話內容並向主角提問,主角選擇符合惡魔口味的答案,並支付一定的cost(金錢、道具)才能使惡魔加入。另外還可以同惡魔進行物品交易,或者巧言善辯邀請惡魔給錢。在Boss戰中Boss會向你提問,你的回答會決定整個戰局的走向。
屬性系統
每個技能一般具有一個元素屬性,包括物理、槍械、火焰、冰凍、衝擊、雷電、破魔、咒殺、萬能九大屬性,提示技能施展的方式以及可能遭遇的阻力;或者為我方提供支援和補助,削弱敵方的攻擊力或防禦能力。部分技能可能是自動觸發的。有些技能並沒有元素屬性的限定,一般被統一歸類為「萬能」屬性。
不同作品異常狀態劃分會有不同。主要有麻痹、混亂、封魔、魅惑等異常狀態。
物攻、魔攻、防禦、命中和迴避都有對應的buff、debuff、消除buff技能。
惡魔們依據自身的典故對應屬性和異常狀態擁有耐性、無效、反射、吸收四種抗性以及弱點。
種族
標 * 的種族在系列不同作品中被分類到不同大種族。
惡魔全書
惡魔全書(日語:悪魔全書;英語:Demonic Compendium;在《女神異聞錄》系列中被稱作「人格面具全書」)是RPG系列《真·女神轉生》大系中收集記錄仲魔並輔助召喚仲魔的機制類似寶可夢全書,設置於邪教之館、業魔殿或天鵝絨房間之中。當合成或獲得尚未收錄到惡魔全書的仲魔時,全書會自動登記註冊。花費一定金錢可將惡魔全書中的仲魔召喚出來——這個手續費取決於仲魔的各項信息(等級、狀態、抗性和擁有的技能等)。自《女神異聞錄5》起,DLC人格面具首次召喚可以免收手續費。
以下是各作品中出場的全部惡魔列表:
神話原型
一神教
雖然各自都與對方對立,但基督教、伊斯蘭教及猶太教所信奉的上帝完全是一樣的(唯一神YHVH)。在舊約中所描的,與上帝最初建立契約的亞伯拉罕是共同的祖先,「摩西十誡」也是組成三個宗教基礎規則的重要組成。這些宗教統稱為一神教,與其它宗教不相容。其他的宗教如佛教及印度教多數都是多神教,因此一神教與多神教從根本上來說是對立的。本作便是基於此背景發展故事的。
實際上一神教不被其它宗教認同的原因出自它的出身。從歷史上來看一神教是較新的宗教,追根溯源是由多神教發展出來的。可以說基督教及伊斯蘭教源自猶太教,猶太教源自古代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拜火教中的善神阿胡拉·馬茲達與惡神阿里曼(安格拉·曼紐)的所象徵的善惡對立而成為善惡二元論的基礎,也可以想做是一神教的原型。而將阿里曼想做是阿胡拉分離的一部分的想法以及將原來有著不同分工的神看做天使歸屬於阿胡拉,由此形成並堅固一神教的體系。在拜火教成立前波斯信奉者與印度類似的多神教。古波斯的宗教與古印度的宗教如同鏡子的兩面,比如波斯宗教中的善神是印度宗教中的惡鬼而印度宗教中神靈在波斯宗教中是惡魔的總稱等。拜火教是多神教發展到一神教過程中具有革命意義的新興宗教。
多神教到一神教的變革可能是由於世界時代改變所對應的自然的改變。多神教原本是自原始社會產生的宗教。在通過狩獵及採集的時代,由於每天收穫量差異過大而想要通過神靈來祈禱穩定的供給、加上恐懼巨大的生物及自然災害而想要通過祈禱鎮壓這些的想法可能是原始宗教的源頭。即使在農耕社會開始後自然現象及災害也成為神靈的來源。
這樣長期存在的多神教文化在文明發展的同時日薄西山。原本是重大威脅的水災等通過灌溉(等技術)等發展導致危害減小而不害怕雷神的世代的出現導致信仰喪失。同時為了保證及加強宗教信眾的信仰而在各地出現對神話的改革,比如太陽神逐漸變得越來越有影響等。
凱爾特神話
在FC版《數碼惡魔物語 女神轉生》(南夢宮)(《真女神轉生》系列首作)中首次登場的「幻魔庫夫林」,雖然在遊戲初期便能入手,但在遊戲末期也有穩定發揮的非常靠譜的仲魔。除了本身性能很強之外,在FC封面上也以鎧甲武者姿態現身非常帥氣。因此,了解到庫夫林是凱爾特傳說中登場的英雄而開始對凱爾特神話產生興趣的玩家也不在少數吧。
FC版發售日是1987年9月11日。第二部的《數碼惡魔物語 女神轉生II》(南夢宮)在「凱爾特風潮」開始後不久的1990年4月6日發售。在本作中登場的庫夫林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等級被降低了但因為能使用タルカジャ(增強物理攻擊力)依舊是非常有用的仲魔。在之後的幾作中被或稱作」妖精庫夫林「或被稱作」Death Bound「等成為作品中的常客並時不時有顯眼的表現。雖然當時和凱爾特神話有關的書籍不多,但「凱爾特的英雄庫夫林」的故事還是非常適合入門的。
由於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原典」,實際上想要了解它的全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被稱作「凱爾特人」的民族全盛期被認為是自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而當時人們似乎並沒有使用文字記錄的習慣。組成神話的故事都是由口頭代代流傳,如今能夠讀到的都是後世的文字記錄。而(流傳至今的記錄其中)大部分源自中世紀的記錄,時間上的間隔使得有效運用這些記載十分困難(因為記載的可信性不高)。由於口頭流傳內容因此會改變,記錄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基督教的教士所以(由於宗教原因)可能會對故事本身有偏頗的解讀。
比這些更早的記錄來自古希臘和羅馬。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尤里烏斯凱撒的《高盧戰記》,文中記載當時高盧人(生活在現在法國地區的凱爾特人)的生活方式,由於文中描述凱撒接觸到的高盧人只是小部分,標本不具備代表性,而且由於描述被征服的民族所以同樣在參考時需要謹慎。自柏拉圖和希羅多德起古希臘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雖然留下了一些關於凱爾特人的記錄但大多都屬於傳聞。
缺乏可信度高的文字記載是一個原因,主要阻礙凱爾特文化研究的原因來自於凱爾特本身定義的曖昧性。凱爾特民族的全盛期從公元前4世紀持續至公元前1世紀,而可認為是前一階段的文化被認為早在(全盛期開始)1000年前便存在。原本居住在德國境內多瑙河上流邊的凱爾特人逐漸通過納入周邊部落擴大勢力。到全盛期為止,凱爾特影響東至黑海東側,西至伊比利亞半島。既然是吸收了各地不同的部落和他們的文化,「凱爾特文化」應當被認為是多數部落的共同文化而非單一民族的。
凱爾特文化分為兩個大類:「大陸的凱爾特」和「島嶼上的凱爾特」,前者在歐洲大陸上發展傳播,後者在不列顛和愛爾蘭島成長。之後羅馬帝國征服大部分的歐洲大陸並進攻了不列顛島。羅馬雖然與當地既存統治階級合作,但在文化上不可否認阻礙了當地文化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其中只有避免羅馬征服的愛爾蘭得以保全一部分凱爾特文化。實際上做為「凱爾特神話「殘留下來的資料也大多數源自愛爾蘭。
愛爾蘭神話
時代與地域不同,共有的凱爾特文化在細節上也有各式各樣的變化。神話上也是同樣情況,如果在地域不同即使故事中出現了相似神祇但做為故事主要人物的神明卻完全不同。這可能是由於原本這些故事用來記錄當地居民祖先的偉大壯舉,在傳到後世的途中一些故事細節被誇大,導致這些故事會被當做神話。
實際上雖然凱爾特人擁有共同的文化但在部落層面上獨立意識很強,各部落對立也不算稀事。每個部落有各自的統治者,部落間由於無關緊要的事宜而對抗的故事時而能在神話故事中看到類似的。因此為了吹比顯示自己部落的強盛(原文部族の祖先にあたる英雄が強いことは部族の威光にも繋がりますから)而將故事誇大。
庫夫林是愛爾蘭東部阿爾斯特王國的英雄,故事描寫了他在與南西邊的康諾特王國的戰爭中的表現。做為愛爾蘭神話中的太陽神魯格的兒子擁有超人般的力量由攜帶從女神斯卡哈獲得的Gae Bolg長矛,天生命格尊貴自身命運與結局卻十分悲慘(用Gae Bolg刺穿了他的親友與兒子,最終自己也死於長矛下),他的故事有種基於現實事件一般的殘酷感。
在愛爾蘭神話中有著一群叫做圖哈德達南(通常翻譯作女神達努的族民)或「達南神族」的神族。他們既是女神達努的子孫亦是神明,而達格達是他們之間的最高神。女神既是母親亦是妻子,名字意指「善良或良好的神明」。做為司職豐收之神擁有可以無限產出糧食的神之道具「大釜」,同時據說也管理死與再生,在本作中有復活主人公的作用。
在英雄為主要角色的愛爾蘭神話中,達格達雖然身為最高神但並不是故事中的主心骨。更慘的是在愛爾蘭與廢陋巨人的戰鬥中受傷,之後就沒有出現在主要舞台上一直過著隱退生活。帶領神族獲得勝利的兄弟神努亞達繼承神明之王的地位,而做為女兒的女神布麗吉特繼承豐收的職位。如今凱爾特社會中在2月1號慶祝春天到來的聖布里吉德節便是基督教將布麗吉特納入聖人的結果,也證明她在當地文化留下很深的印記。
這麼看達格達做為最高神遭遇卻如此悲慘一般都會想要挽回自己過去的榮耀。遊戲中達格達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將主人公復活目的到底是什麼,讓玩家基於真實神話開動腦洞也是這個遊戲系列的一大樂趣之一。
日本本土惡魔
想到「惡魔」一詞大部分人腦海中一般會浮出這樣的形象:頭上有角、背中有蝙蝠一樣的翅膀以及背後有著鞭子一樣的尾巴的魔物。有時尾巴的前端類似尖銳的箭頭。而頭部、身體和四肢類似人類、面相兇惡,膚色則與人類不同、有時會有類似爬蟲類那樣的皮膚或鱗片覆蓋身體,總之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人類。大部分場合會手持兩叉或三叉戟那樣的武器。
我們在從古代日本至今流傳著各種妖怪中很難找到類似的怪物,因此可以確定是從西方傳來,逐漸滲透進人們腦海的。上面提到的形象與西方的「小惡魔(Imp)」相符,應該是在基督教傳來日本的同時傳到日本的。在有著陌生語言的地方布教,能夠一眼就理解的宗教圖案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惡魔的誘惑也是一個和教義的基礎有重要關聯的元素,因此對於信仰者來說惡魔的形象已經滾瓜爛熟了吧。
原本使用Demon、Devil和Satan等名字的存在逐漸被原本是佛教用語的「惡魔」所代指,「惡魔」為「犯惡行的魔」,它們是妨礙釋迦牟尼佛冥想的存在,因此詞語也有著佛教敵人的意思,這也與基督教中誘惑耶穌的惡魔相似。妨礙釋迦牟尼的惡魔稱作「天魔(Mara)」,而誘惑耶穌的撒旦兩者都是系列玩家很熟悉的角色了。佛法中闡述的魔有很多種,波旬這種天魔只是其中一種而已。魔有幾大類,幾大類中又有詳細的n種品種,比如悲魔、歡喜魔、死魔等等等等,「魔」在最初翻經的時候是用「磨」寫的,但是為了突出其障礙聖道、障礙修行的特性以使後人警惕,才把「石」改成「鬼」字。所以佛教的魔和基督教的魔雖近似,但實在不是這麼個比較法。
而惡魔有角這一點則會讓我們聯想到日本的「鬼」。傳說中雖有少數善良的個體,但基本上都是對人類作惡的怪物,這也可能使得基督教和佛教中「惡魔」的形象讓日本人更容易理解並熟悉的原因。如今「惡魔」一詞通常用於「和惡魔一樣……」這樣的比喻結構中,這樣的說法也可以用「像鬼一樣……」來代替,而這些結構不僅是用於表達可怕恐怖的形象,有時單純用來表達「好厲害」這點也十分有趣。
印度教
印度教中有幾大概念與系列的劇情有密切的聯繫。脫胎於吠陀神話體系的輪迴轉生乃是系列之本。靈魂不滅轉生不息,方能多次踏上截然不同的求道之路,擇不同之理,從而求得創世、創生之妙法。此法即為佛教中的曼陀羅,意指圓滿、妙法、心中的宇宙圖、自我之真理。
所以整個遊戲的旅途,就是尋求玩家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曼陀羅,並以輪迴轉生的形式呈現給玩家。同時作為魔神最高位的毗濕奴,和作為破壞神最高位的濕婆幾乎在每一作都作為強力仲魔出現,一位是世界的維持者,一位是世界的破壞者,也象徵著整個遊戲破壞現有世界,創造新生世界的主旋律。
希伯來神話
「Demon」一詞自古代就存在,本身可以上溯至古希臘。希臘神話中有一種精靈或妖魔的超自然存在叫作代蒙(或Daemon),這個詞本身是中性的,但由於原來用希伯來語寫的《舊約聖經》翻譯成希臘語時使用的是這個詞,由此「Demon」一詞被用來稱呼惡魔。 而《舊約聖經》中基本上不會出現「惡魔」一詞。有「代蒙」的部分被翻譯作「惡靈」(文中使用的是日本版聖經及日本聖書教會所使用的翻譯表示),指代「異教的諸神」。
此處「異教的諸神」指以「巴力」(注意巴力並非是一個特有的神名)為主神的在迦南神話中出現的神明們。巴力在古代西亞地區(現中東和敘利亞等地)受到廣泛的信仰,同時也是聖經中猶太民族從上帝那裡獲知的「應許之地」迦南之地的宗教信仰,因此他是必須消滅掉的異教神明一員。
在率領族人從埃及逃出來的摩西在西奈山上獲得由上帝授予律法十誡這個故事中,焦急等著遲遲不下山的摩西的猶太人們,開始將每個人身上的金裝飾品收集熔化,然後做成一個年輕公牛的金像並將它當做神來崇拜。公牛在中東神話中象徵豐穰神,也有看法認為公牛與巴力相似,象徵摩西率領的猶太人們原本崇拜的神明。
憤怒的上帝告訴摩西後摩西迅速下山,粉碎了牛犢的金像,這也聯繫到十誡中的一點「不可偶像崇拜」。(維基上「摩西下山後看到以色列人離棄上帝,竟然在崇拜一隻金牛犢,憤然將石板摔碎。後來上帝又再一次頒布十誡,寫在石板上,被放在約櫃裡,存放在敬拜上帝的會幕的至聖所中,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以後,就放在聖殿的內殿。」)
「Adramelech」可以說是巴力的同夥。現在的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等地區的北部在《舊約聖經》中稱作「撒瑪利亞」,來自亞述的人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舊約聖經》中的《列王紀下》有這樣的記載「將小孩投進火中,來祭祀Sepharvaim城的神明Adramelech和Anamelech」。聖經中除此之外並沒有其它對Adramelech的描述,但在科蘭·戴·布蘭西的《地獄辭典》中有詳細描述,以有著類似雄性孔雀開屏時的姿態而聞名。「melech」在希伯來語中有「王」的意思,有時也被稱作「Baal Adramelech」(巴力有著表示「主人」的意思)。
證明摩西所做的是將一個古老的多神教轉變為一神教的改革的證據來自於《舊約聖經》中頻繁出現的「諸神」一詞。書中極少使用「惡靈」一詞,但有大量阻止人們崇拜唯一神之外的神明的描寫,可以看到在這個時候異教神明尚未被當做「惡魔」。而此後出現惡魔一詞是在《新約聖經》出現之後了。
直到耶穌死後早起基督教開始深化宗教宗旨時開始確立「惡魔」的概念。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參照了瑣羅亞斯德教中主神阿胡拉·瑪茲達的對立面安哥拉.曼紐,但主要是為了解釋「為何上帝能允許這樣邪惡橫行的世間」並將其中原因轉嫁由此創造出惡魔的。
「惡魔」概念的發展
巴力也是在基督教成型後被視作惡魔的,而《新約聖經》中對「惡魔」的定義開始不斷強調「上帝的敵人」或「誘惑者」,而逐漸減輕對「異教的諸神」這一元素的重視。
雖然「異教的諸神」可以算是「上帝的敵人」,但隨著基督教的勢力擴大異教的威脅隨之降低。有羅馬帝國這樣強大的後盾,許多歐洲其它地區當地的古代信仰被逐漸擠壓、吸收或消失。而代替這些消失的異教成為基督教敵人的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內的異端群體。中世紀之後基督教開始不斷將這些宗教上的對手稱作「惡魔」。雖然猶太教和基督教都將《舊約聖經》當做聖典並需要遵守比如「不可謀殺」等「十誡」,但歷史上有大量這幾個宗教間產生的流血衝突。
在耶穌基督時期建立的「誘惑者」的形象在中世紀到來後開始發展擴大。中世紀教會的腐敗逐漸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腐敗行為包括:教會對教區的居民被收取高昂的稅負、將教會職位標價出售、發行贖罪券用金錢來彌補犯下的罪惡等。
摩西「十誡」中有一條「不可姦淫」的戒律,中世紀的教會也對性慾有著壓迫敵視的傾向。然而信徒們也是人類不可避免,而有時即便是不允許擁有妻子的聖職者們也會公開擁有情人。這些信徒將自己觸犯戒律的原因歸結到「誘惑者」身上。雖然不限於性慾,但的確大部分都是與性有關,因此原屬於妖精的Incubus和Succubus等夢魔便別歸結為惡魔。
隨後戲劇的流行,「惡魔」這個概念在民間越發受到認識和喜好。其中19世紀歌德的戲劇《浮士德》對後世描寫惡魔的文學或影像作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可能神明也類似,像「惡魔」這樣的生物出現之始便被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隨意操縱。實際上真正的惡魔應該是那些用惡魔之名來掩蓋自己惡行的愚昧人類吧。
惡魔陣營
陣營九宮格
由著名DRPG《龍與地下城》發展而來的陣營九宮格包括:Chaos(混亂)—Neutral(中立)—Law(守序)三大陣營和Dark(黑暗)—Light(光明)兩大屬性。把三大陣營作為X軸,兩大屬性作為Y軸,可得到九宮格一樣的劃分圖。
在《女神轉生》的世界裡,神與魔皆是信息的集合體,是人信仰的產物,是不同人的救世之道、創世之道、治世之道(即遊戲中的攝理)的意志體現和代行者。越是高位的神,其對應的神性越純粹,除掉了作為人所必要的仁、義、禮、智、信,甚至是邏輯和思考。
作為唯一神的YHVH,它的思考中心即是存在,一切以存在,存續下去為主導,從而制定萬物的法理,使萬事萬象依理運行。法理既是希望,卻又是束縛與詛咒。法理之上,我們建立了堂皇華麗的人類文明,組成了分工合作的人類社會,劃分了三六九等的社會階級。法理之下,卻容不得變通與反抗,沒有了人世常情的滋潤與調劑。
作為Chaos最高位的路西法,它的屬性則是解放,突破一切現有和既有的成文規則,崇尚個人,崇尚自由,崇尚力量,崇尚將事物還原成原始狀態的世界。那麼作為自由的代價,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原始力量法則必將成為唯一的真理。蒼茫的天地間將充斥著一片混沌,目之所及皆是蠻荒未開化的景象。
Law的代行者大天使們統領下的世界,對秩序的絕對遵循對於不斷追尋自由的人類定是殘酷和血腥的天罰,由此來看金子一馬先生設計的眼罩和鎖鏈綁縛的天使和機器人空殼般形象的大天使梅塔特隆,其中隱含的深意也就不言自明了。盲從、鐵血、無情,我們平時所認知的天使也有這如同惡魔的一面。
對於Neutral,絕對的出世之道乃遠離人類社會,逃離、避免、旁觀或是抑制紛爭。但是紛爭卻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了紛爭,那麼必有舊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誕生,如若終止了世間所有的爭端,那麼所帶來的也將是無盡的自我封閉與時間停滯。
天使與惡魔之爭
天使與惡魔變成敵對關係的原因,來自天使與惡魔本身性質,以及人們早已將他們的鬥爭當成約定俗成的慣例並在歷史長河中將這一「慣例」流傳下來。這種對立關係的思考方式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基督教的概念。但實際上這一概念並不僅僅局限於基督教,不論天使惡魔這一詞彙在佛教用語中也有,將惡人比作惡魔的說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特別是對於日本人來說可能由「惡魔」一詞就聯想到基督教中的惡魔的人並不多。在《真·女神轉生》系列中「惡魔」一詞也有著廣泛的含義,畢竟(遊戲中)神及天使也會被稱作「惡魔」,在這裡由於會導致論述更加混亂所以便專指基督教意味中的「天使與惡魔」。
基督教意義上的「天使與惡魔」首先是在神與人類的基礎上與以這兩者相關的形式而額外加上的內容。人類由上帝創造出來,通過遵循上帝的教導來獲得上帝的守護並死後能夠前往天國。在這裡「上帝的教導」十分重要,基本上被稱作「摩西十誡」,內容包括「不能淫亂」及「不能說謊」等道德上的原則。通過相信上帝並遵循上帝所設定的規則死後便能上天國,信仰是由這樣與上帝的「契約」所維持的。
所謂惡魔便是與上帝敵對並阻止人類與上帝契約完成的存在。他們通過誘惑人類,讓人類做出違反契約的不道德的行為。最有象徵意義的便是生活在伊甸的最初的人類亞當與夏娃被蛇誘惑偷吃「知識之果」這一事例。蛇是惡魔的化身,而亞當與夏娃因為違反契約而被上帝從樂園趕出。
而天使將在一開始則是傳遞上帝的教導等建立上帝與人類之間關係的存在,伴隨著「惡魔」的概念發展而增加的存在。一些做了壞事的人類為了避免違反契約而強調自己「被惡魔誘惑了」以此為自己找開脫,以至於(由於人類本身惡念重而(笑))強大的惡魔越來越多。為了對抗這些強力的惡魔將」上帝的軍團」這一性質賦予天使,進而聯繫到聖經默示錄中「天使與惡魔的戰鬥」。
這種想法被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所廣為流傳使得當今這種想法被大多數人所熟知。
余談
|
|
|
|
注釋與外部連結
參考 Megami Tensei Wiki 中的相關文章: | |
Demon | |
注意:Fandom維基託管平台的內容使用CC BY-SA協議授權,與萌娘百科不兼容(詳情)。 |
注釋
外部鏈接
- 鹽田信之的真4F與神話世界之旅(真4F官博)(日文) 以及中文翻譯(翻譯者:Burns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