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
萌娘百科現實戰爭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閱讀並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確保條目內容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這珍貴的平靜歲月。
基本資料 | |
戰爭名稱 | 中國抗日戰爭 |
---|---|
戰爭別名 | 抗戰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日側)日中戦争・大東亜戦争 |
戰爭時間 | 1931年9月18日(局部)-1937年7月7日(全面)-1945年8月15日 |
戰爭地點 | 中國大部、緬甸北部、蒙古東部 |
參戰勢力 | 同盟國、軸心國 |
戰爭結果 | 日本無條件投降 |
登場作品 | 《鋼鐵雄心》、《抗日:血戰緬甸》等 |
中國抗日戰爭(英: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日本方面稱為「日中戰爭」。國際上稱其為Second Sino-Japanese War(第二次中日戰爭,特指「七七事變」後的戰爭階段)或「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八年抗戰」指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之後全面爆發的中日戰爭,「十四年抗戰」指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之後中日爆發的所有爭端。「抗戰」(War of Resistance)詞模稜兩可代指這一時間段中日的所有衝突。2017年中國改訂教科書為「部編本」,確定了後一提法,將「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以紀念自「九一八事變」後一直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東北地區武裝力量。
日本內部最初稱此戰爭為「支那事變」(支那事変)以規避戰爭字眼,防止國際上不必要的關注和國內反戰勢力的反對。太平洋戰爭後改為日支戰爭(日支戦争),並合併到大東亞戰爭中。在二戰結束之後,應中國政府要求,日本禁止繼續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教科書中以日中戰爭(日中戦争)描述。
戰爭歷程
簡介
中國抗日戰爭是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之間中國與日本兩國間發生的戰爭。戰爭由日本製造的「九一八事變」開始,由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結束。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將中國納入日本勢力範圍內。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中,中國與日本都是戰勝國,但是日本卻拒絕歸還占領的德國在中國青島租借地,並聲稱山東問題已經和中國政府通過簽訂「二十一條」解決。此外在1928年5月3日,日本為阻止北伐戰爭,砲轟濟南。日本的舉動導致中日兩國關係惡化。
日本關東軍也在1928年6月製造了皇姑屯事件——即暗殺了拒絕與其合作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此舉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視為刺殺他國國家元首,因為當時張作霖是中華民國陸海軍三軍大元帥。日本之後在1931年又製造了九一八事變(或稱柳條湖事件),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後建立「滿洲國」,並最終不獲國際聯盟承認。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蓄意挑起戰爭。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跟隨美國和英國正式對日宣戰。在經過數年鏖戰後,並在美國接連對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時任日本天皇裕仁最終被迫於1945年8月15日發布《終戰詔書》,宣布向反法西斯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日本亦是「三國軸心」中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
“ | 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咸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 | ” |
——時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 《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1] |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停靠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根據國際慣例,中國政府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戰爭結果及後續事件
- 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放棄除日本四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一些其先前的領土被聯合國託管,並將包括台灣和澎湖列島在內的被侵占的中國領土全部歸還中國。
- 蘇聯根據其自己在雅爾達會議上的承諾發動八月風暴行動,進入中國境內擊潰日本關東軍,並占領了中國東北地區和部分華北地區。1946年蘇聯撤軍。
- 蘇軍同時占領了庫頁島南部與千島群島所有島嶼。由於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領土爭議,俄羅斯和日本至今尚未簽署和平條約。
- 1945年中蘇兩國簽訂不平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外蒙古藉機正式從中國獨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 1946-1948年,同盟國在東京成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
戰爭影響
- 朝鮮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中得到了解放。不過之後朝鮮半島由於美蘇對峙等因素,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成立意識形態不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為之後韓戰爆發、朝鮮半島危機埋下隱患。越南情況類似。
- 於近代以來一直作為半殖民地國家的中國而言,是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中國抗日戰爭維持了中國的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促進了中華民族這一認識的形成與進一步團結。中國抗日戰爭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鼓舞了以東南亞為主的其他半殖民地國家與地區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運動。戰後,中國政府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力地維護了戰後的世界和平。
- 戰後日本從憲法層面否定了海陸空軍和其它戰爭力量並不承認交戰權。
- 日本國家政治體制全面改革,在美國的協助下從實君立憲制轉變為虛君立憲制,逐步實現民主化。
- 日本在簽訂《美日安保條約》後,走上去軍備化道路。
- 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的反抗武裝從日軍處獲得了大量的軍備,加速了戰後各東南亞殖民地國家的獨立進程。
(待補充)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ACG作品
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現代以來規模最大、損失最嚴重、人民記憶最深,同時也是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戰爭,因此有大量中國作品與這一戰爭有關。
遊戲
- 1998年西山居製作的《抗日之地雷戰》。
- 2000年目標軟體公司製作的《平原驚雷》。
- 2001年台灣尼奧科技製作的《八年抗戰》,續作《八年抗戰2》2013年發行。但幾乎不提共產黨之抗戰。
- 2002年瑞典Paradox開發的《鋼鐵雄心》系列。遊戲中可以控制世界上任意一個國家參與二戰進程。
- 2003年北京歡樂億派科技有限公開發的《抗日:血戰上海灘》,續作為《抗日:血戰緬甸》。
- 2007年由廣東電信實業集團和共青團中央聯合倡議,並授權廣東數據通信網絡有限公司獨立開發及運營的抗日題材的網遊《國威》。(目前已經結束營業)
- 2009年中青寶網製作的網路遊戲《亮劍Online》。
- 2012年深圳ZQ遊戲公司製作的手機遊戲《保衛釣魚臺》[2]。
- 2013年起蘇州樂志公司製作的《將軍的榮耀:太平洋戰爭》、《世界征服者》系列(2代、3代、4代)。
- 2015年由深圳中青寶互動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抗戰英雄》。
- 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與無錫梵天聯合出品的網遊《再戰》。
漫畫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漫畫創作大部分都用於抗日宣傳,1937年在上海成立的救亡漫畫宣傳隊,由一批漫畫家組成,以漫畫宣傳抗日信息。同時期還有漫畫刊物《救亡漫畫》和《抗戰漫畫》,著名的漫畫作品有《三毛從軍記》等。
連環畫有《鐵道游擊隊》《血濺津門》《平原槍聲》《敵後武工隊》《連心鎖》《烈火金剛》《海嘯》《變天記》《呂梁英雄傳》《新兒女英雄傳》《野火春風斗古城》《關東響馬》《夜幕下的哈爾濱》《手槍隊》《杜大嫂》《狼牙山五壯士》《沙河破擊戰》《大戰鴛鴦濼》《八女投江》《東進抗日》《夜襲黃廟》《阿姨的抗日故事》《地道戰》《平原游擊隊》《撲不滅的烈火》《冰城烈火》等等。
動畫
- 2006年杭州小奇兵卡通有限公司推出的動畫《抗日小奇兵》。
- 2006年黑龍江新洋科技有限公司製作的動畫《帽兒山的鬼子兵》。
- 2010年由日本東京電視台和Aniplex企劃、A-1 Picture製作的動畫《閃光的夜襲》。
- 2011年寧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鄞州區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由卡酷動漫公司承制的動畫《抗日小英雄楊來西》[4]
- 2015年為宣傳抗戰勝利70周年,推出三部動畫《地道戰之英雄出少年》《雞毛信》《淵子崖保衛戰》[5]。
- 2015年由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推出的動畫《飛虎隊長》,講述抗日戰爭時期飛虎隊(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的故事[6]。
|
注釋
- ↑ 中國政府此舉使之前日本與中國簽訂的各種條約自動失效。
- ↑ 中商推「保衛釣魚臺」遊戲 登上iPad[失效連結]
- ↑ 歷史題材漫畫新作《傷痕》正式在全國發行
- ↑ 《抗日小英雄楊來西》動畫面世
-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廣電總局確定抗戰動畫片三部曲
- ↑ 中國首部國際題材抗日動畫片《飛虎隊長》9月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