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Mapmachine/rekishi
廢話
這頁面其實是我隨便建起來的,這個「rekishi」其實就是日語「歷史」的羅馬字,當然,這名字也是我隨便取的。我不知道這頁面我會寫些什麼。但我會覺得,這頁面東西肯定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許多人在無聊的時候會玩會兒遊戲,看會兒小劇。我小時候沒有那麼多遊戲設備,最能接觸的也就電腦,但電腦一直都是我母上大人在用,話說那還是「傳奇」的時代吧,年輕的她們一樣沉迷其中,自然我是沒有機會觸碰到的。因此我遊戲操作屬實是菜,任何遊戲操作基本上都不行,到別人家碰到別人的NS、PSP、PS4、PS5、Xbox這些洋機器我手都在發抖。所以我無聊的時候不太喜歡玩遊戲,yysy找不到遊戲的樂趣,是我目前感到最大的遺憾。(即便如此,值得吐槽的是,我tm雖然不會玩遊戲,但我喜歡看別人打遊戲,LOL、榮耀戰魂、彩虹六號、CS、我的世界、絕地求生……自己不會操作,但就對「別人玩」這一方面感興趣。)
小學步入高年級後我才第一次碰鍵盤,但打字並不是很快,拼音還得一個個邊看邊點,這種情況到了高中才徹底發生質變,此後打字那叫一個快。大學的朋友第一次看見我打遊戲和打字兩種狀態時,驚呼:「媽的,你打遊戲手速不行,怎麼你一打字這速度這聲音那麼快?」
我沒說什麼,心裏面自我衡量了一下想了想:「雀食。」
高中以來,打字那麼快,其實就一個原因,喜歡打字的聲音。鍵盤的主流歷史依舊還是個循環,早期的鍵盤是用在打字機上的,所以它的敲擊聲是名副其實的「機械音」,受時代科技的影響,顧「主流」只能是「機械鍵盤」,後來人類科技進步,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文化出現變化,人們以「舒適」作為目的,幾乎大部分電腦附贈的鍵盤改為了「薄膜鍵盤」,追求的是按擊感柔和,無噪音。又到現在,人類的思維和潮流開始以復古為一方面走向,其次技術的再度進步使鍵盤的人工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個性化的「機械音」鍵盤再度成為年輕人的翹楚。
當然回歸正題,我喜歡打字的聲音所以打字,無論過去的薄膜鍵盤還是如今的機械鍵盤,反正我都可以打出聲,別問為什麼,小時候根本沒人說用力按擊對鍵盤有傷害,所以我從小力度有點大,這恰恰仿佛就是因為為什麼我拿着朋友的PSP、NS、Xbox、PS4手柄會手抖冒手汗,大概就是想到過去被我敲字敲爛的那幾個鍵盤,不由得心生警醒:「可千萬別把人家東西給搞壞咯。」咳咳,總而言之,按着爽自己舒服就行,因此我無聊就會打字,雖沒有像打字員的速度快,但至少大致流暢,敲字音不會停下來是能做到的。
「批髮型」漫畫條目,編輯組,我
「『批髮型』條目」篇
話說,這個頁面在去年就好像被我建立了呀。。。現在我都忘了我之前寫了什麼,我看了看歷史記錄。
哦,我就寫了這玩意啊?
emmmm,我2020年3月就開始在萌娘百科上活動了啊?但開始大範圍活動卻是在7月,這種時空的跨越感在我現在看來着實有一些「撕裂」。
還是在7月份之前,我就完完全全關注到了整個芳文社的所有信息列表,我對「大家族」這模板深感興趣,因為所有相關信息都會在這裡的到統合,為用戶提供引導、為相關作品提供展示、為所有信息提供集中。就這三個原因,我很早就關注到了芳文社的大家族模板。
yysy,7月前的芳文社大家族模板就已經夠「龐大」的了,無論KR系還是Time系都有,每個板塊都還有相關作品,看得出來,喜愛芳文社漫畫及衍生動畫遊戲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的。
但唯一一點在於——近一半的漫畫作品全是紅鏈。
我記得很清楚,我創的第一個芳文社條目,也是我第一個漫畫條目,是《初春綻放》,寫它只是喜歡它的畫風,所以我照着其他漫畫的模板自己創建了這個條目。
這個條目是拙劣的,雖然再後來的幾個月我進行了相應些許的改動,但至今都存在許多的問題。本人懶,就懶得把些許的細節改了。
而這個條目的意義就在於,它,點燃了我「一個想法」的火種。
促進星星之火徹底決定野火燎原的則是幾乎同一天創建的條目了,也是我的第二個漫畫條目《花瓣下旅館的少女》。如果要說這個條目的意義:《初春綻放》是我自己補充在大家族模板並自己把紅鏈填藍的,而這部便是原本就在大家族模板內沒有填藍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就是,依舊的質量之拙劣 並且至今我都沒有將些許細節搞定,就這樣吧(bu)。
就這兩部漫畫條目,徹底決定了我要做一件自認為的「大事」——我要把所有芳文社大家族模板內現有的漫畫作品紅鏈填藍!
於是大概在7月底的一天凌晨,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以此來規劃我的接下來的計劃。
根據後來遇到並且推動芳文社相關所有條目發展的那位大佬統計,我至今填補了似乎40多部作品,占據全芳文社漫畫條目的30%。
yysy,我有被自己這個數據震驚到,有人可能覺得這占比不是很高,但你想一想,假設芳文社條目是一家公司的股份,一個股東吃了其中30%的股,一下子就覺得——「woc,我那麼肝啊?!」
話題已經說到後面去了,或許現在再拉回到計劃制定的初期。
實踐計劃前,必定需要一套具有規劃性的「規則」讓它能夠穩定而又井然有序的進行下去。於是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要求來約束自我並限定計劃範圍。我翻了翻垃圾桶,找到了當時對於「創建芳文社漫畫條目」的基本要求,而正是這些要求,直接性的造成了我對芳文社相關漫畫的大量紅鏈的填藍得以實施,而大量的紅鏈填藍的樣式也因為我的這些要求變得「格式幾乎一致,內容框架基本沒變」的相同性普遍性。綜上,我將這段時期我創建的所有漫畫條目稱為「批髮型漫畫條目」。
以下,便是本人對本人創建條目的基本要求:
- 關於KR系magica
- 作為以魔法少女小圓世界觀為中心出現以同人創作為主要形式的漫畫雜誌,其背後的圓廚本身已經初具規模,甚至有與芳文社本社有明顯區分的情況,若自行創建將會出現一些必然的編輯衝突,因此在芳文社補完計劃中,magica目前不列入之中,個人持觀望狀態,願圓廚社群的有志之士能夠執行創立魔法少女系列條目。
- 關於勾選「完成」的版塊還有紅鏈問題。
- 在已完成模板項中會出現紅鏈問題,有兩種情況:
- 因自身能力不能完成創建,所謂「儘自己所能」就是如此,但已備註,望有志之士。
- 有人新添加了紅鏈,此時應該問題不大,大多數編輯添加了就會把條目創立不像我
—— 芳文社漫畫條目紅鏈填藍計劃第一階段注意
- 國內未有準確翻譯的不列入創建範圍。
- 國內暫未有漢化的,暫時不列入創建範圍。
- 該階段大概率可能不包括time系漫畫
- 不包括停刊漫畫和電子網站漫畫。
- 第二階段連載作品創建條目條件:
- 必須至少已經發行或即將發行1卷單行本,並官方網站已經預告發行消息。
—— 芳文社漫畫條目紅鏈填藍第二階段注意
計劃我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第二階段基本是同時進行的,第一階段是以「搞定大家族模板上現有的紅鏈」為目標,第二階段這是以「把現在正在連載的漫畫內容全部搞定」為目標。由於兩個階段是同時相交進行,因此在我腦海裡,其實兩個階段的「注意」內容是相通的。
現在咱們就關注我引用,拋棄階段相關內容來看,第一階段的「注意」其實決定了我我會在哪個範圍里進行芳文社漫畫的創建,第二階段的「注意」則決定了我會在哪些情況下才會決定創建其條目。
再次分析一遍我的兩個注意,我至今都覺得是非常合理的。
就如第一個引用的
- 關於KR系magica
- 作為以魔法少女小圓世界觀為中心出現以同人創作為主要形式的漫畫雜誌,其背後的圓廚本身已經初具規模,甚至有與芳文社本社有明顯區分的情況,若自行創建將會出現一些必然的編輯衝突,因此在芳文社補完計劃中,magica目前不列入之中,個人持觀望狀態,願圓廚社群的有志之士能夠執行創立魔法少女系列條目。
自21世紀10年代開始,芳文社與nitro+的相關腳本家們進行合作後,造就了以《魔法少女小圓》為代表的眾多熱門IP動畫與漫畫。《魔法少女小圓》這部動畫的含金量足以載入日本動畫史冊,許多婆羅門、動漫高手至今都在《魔法少女小圓》裡分析情節人物情感、相關鏡頭語言賞析、性格分析,若說這一層面《魔法少女小圓》還是僅存在於淺而狹隘的限度中,那麼再去繼續探知深淵,你會驚呼,許多領域學者會從《魔法少女小圓》動畫中解析社會學哲學文學心理學語言學美學等一系列極為深度的學術話題(該死,我又想起東浩紀了!)。
等等現象和至今魔法少女小圓的熱度持續溫熱不減共同可以得出結論——以魔法少女小圓為中心的所有周邊作品至今早已累計了足夠的粉絲群體,而這些粉絲卻恰恰有些許並不喜歡芳文社,於芳文社之間除了小圓這一載體仿佛再無交集。十餘年對這部動畫進行各種方面極為立體的深度解剖早就不在少數。他們在淺層技術到深度哲思都已經有了十足的貢獻度。
於是作為保守的本人而言,我有認定一件事——個人若對魔法少女小圓的周邊漫畫進行條目編輯,將引來認知程度大相徑庭,與我的編輯結果具有異議的人群出現。於是我以此得出結論——《魔法少女小圓》這塊石頭會引來不必要的衝突。
我並不是深度喜愛魔法少女小圓的人,對魔法少女小圓的所有相關作品和動畫也僅停留於「看過」這一年淺層程度都沒踏入的境地,自然自認為「沒有資格」,對一個有責任的人而言,以「質量」為第一的前提下,我自然將《Manga Time Kirara magica》系列的紅鏈放在了我的計劃範圍以外。若有將魔法少女小圓愛到深處的人來填寫紅鏈,那麼這些作品構造的宏大魔法少女世界觀或許編輯的更為完整,讓條目更有價值!在此思維的影響下,我固然認為「此時紅鏈勝有鏈」是合理的,不去加藍鏈也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
這僅僅是第一階段注意要求上我認為重要的,而再從宏觀的去看待兩大階段,無疑,第二階段才是最為實質的個人創建條目的條件。
- 國內未有準確翻譯的不列入創建範圍。
- 國內暫未有漢化的,暫時不列入創建範圍。
這前兩條創建漫畫條目條件是以網站為出發點個人設立的條件,萌娘百科作為中國的acgnWiki,其受眾一定是中國網民們,而當今中國網民在普遍情況是如何接觸「芳文社旗下漫畫」則值得我們思考,我當時想到了三個方向——正版實體漢化書籍、正版網站漢化、網友自我相互「漢化分享」,在這三個大方向下進一步思考,國內芳文社粉絲社群多數集中於那個形式下進行的漫畫閱讀呢?
結果是顯而易見,那就是網友自我「漢化分享」。基於這一點,一部外國漫畫必定是在漢化組經手並對漢化名稱的定名才得以傳播的給每位讀者,而沒有漢化組接手的純日文漫畫則普遍會出現「無人所知」的境地,也就不會有讀者。那麼,Wiki也應該遵循這一點進行條目的補充,在我認為Wiki除了「科普」這一重要任務外,其還有「引導」的次要「基本」任務,用戶會在wiki的大家族模板中發現自己沒有看過的漫畫,這其中便會有好奇心的驅使,而二度尋找同大家族模板的漫畫進行閱覽。
綜上這其中「漢化名稱」就十分重要,用戶會用大家族模板中的名字去尋找作品,若漫畫名稱沒有正版公司漢化名或是漢化組定名,那麼即使創建條目者自身知道這部漫畫,但不去了解「國內是否有這部漫畫的漢化」的情況下就擅自給漫畫定名並創建條目,故也就沒有什麼創建的意義,因為國內網沒有你自己定下的「名稱」的漫畫資源,「引導」這一功能就並不能發揮出來,甚至反倒顯得「迷惑行為」「無中生有」,綜上二階段前兩個要求便以這樣的思索下決定下了要求。
這是當初我想到的問題所在,其實我本人也有想到一種情況——「國內(包括港澳台地區)有漢化資源,漫畫也有漢化定名,但漢化的漫畫資源不全,國內的漢化只有幾話或者只漢化了一冊單行本不在漢化亦或者漫畫已絕版不在出售漢化版。」
但這種情況yysy是不攻自破的——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屬於我們Wiki的服務範圍,我們只需要起科普、匯集、引導的功能,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明確的漢化名,至於國內資源是否全的問題,應該在於漢化組和授權漫畫公司。作為Wiki的我而言,這個情況不歸我管,我們能夠對資源不全表示遺憾,但並不能堅持讓資源一定是全的,自然,創建條目的意義不需要考慮漫畫本身漢化部分的資源是完全的。綜上也就不攻自破了。
- 該階段大概率可能不包括time系漫畫
有關於「Time系漫畫條目」的二階段補充,其實是以國內芳文社旗下漫畫系列受眾上進行的考慮的,如今的許多讀者,其分布是很明顯的,在芳文社的21世紀一系列的宣傳和拓展,Time系逐年萎縮,我承認從大局觀來看整體紙質漫畫出版行業其實都在下滑,但time系的萎縮除了這一大環境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也因MTK系使其萎縮的程度加劇。作為《周刊Times》的增刊後逐步獨立發展的產物,Time似乎又是一個循環——它的增刊並一樣逐步獨立出來的MTK如今成為了芳文社的牌頭。我不禁開始猜疑,說不定吧……某日MTK的新增刊再次出現,並逐步替代MTK的位置也說不定。
Time系的漫畫自1981年《Manga Time》首次獨立創刊以來,隨後的40年裡,據我個人所知包括《Manga Time》本刊外,加上其自身獨立的姊妹刊、從《周刊漫畫times》等其他雜誌獨立出來同屬於time系姊妹刊、臨時作為特殊主題而短期獨立出來的姊妹刊,除開電子網站《Manga Time彩》共有紙質雜誌8部。而截至2019年10月《Manga time Special》以和《戀愛研究所》「同步完結」這種意外覺得不明卻華麗的方式消失後,直至今日,Time系的漫畫雜誌僅剩下了三部——《Manga Time》、《Manga Home》、《Manga Time Original》。
就以21世紀00年-05年還處在輝煌期的它們而言,這必然已經說明進入了"老年階段"。因此,僅以受眾而言,當初制定二階段時,並對Time系進行了如此之補充——「大概率不包括time系漫畫」。而如今由於計劃已經完成並且基本上讓芳文社大家族模板進入了第三階段,對於Time系漫畫的條目創建或許對我而言可以適當的加入其中了吧。。。
當然我也正在為我這個想法付諸實踐,起初Time系裡寥寥無幾的幾部漫畫中僅有一部紅鏈——《請別叫我軍神醬》,而創建這部漫畫的條目在我心裡出現一大阻礙,在我的心理底線下,介紹漫畫在人物簡介里一定要將主要人物給介紹全。而軍神醬的問題就在於此——作為一部以史改編的動畫,這部漫畫中的主要人物均在漫畫不同時期不同,就此導致其中主要人物完全無法很好的歸納。因此我放棄了創建它的想法。後來編輯群里的大佬們自行完成了創建編輯,至此我都一直在感謝——因為他們的創建加快了大家族作品紅鏈變藍的速度。
《請別叫我軍神醬》被創建後,也就表明time系漫畫的條目徹底填藍進入了第三階段。為此我付出實踐的是自己在大家族模板增加的《上門雙馬尾》。這一漫畫條目的創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高津老師把主角畫得很「油」很澀,完全還有他本子的內味兒,就很感興趣。這部漫畫算是目前time系漫畫較為主打的漫畫之一了,出鏡率很高,創建條目也在我認為稍顯的必要。而這部漫畫條目的創建對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正式說明我要開始幫time系也補充一下條目並基於此想法下第一次進行了實踐。
- 第二階段連載作品創建條目條件:
- 必須至少已經發行或即將發行1卷單行本,並官方網站已經預告發行消息。
當第二階段的注意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定下了一條對我個人十分重要並且已經基本成為我創建相關條目原則的條件。
我認為這最後一句之所以如此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幫我一下解決了三個自我否定後出現的問題:
①若漫畫作品前幾話並沒有把所有主要角色托出怎麼辦?主要人物性格在前幾話並沒有完全展現給讀者們怎麼辦?(在人物簡介是否可以完整的寫出來的自我否定)
②若漫畫還沒有到第一卷就決定腰斬或休載該怎麼辦?同理,若僅用前幾話的內容便能編輯好一個漫畫條目,那麼是否就意味着客串的漫畫也需要/能夠編輯條目?(在究竟什麼樣的漫畫才可以值得創建條目的自我否定)
③作為一個人的爆肝計劃,並且自願把現在正在連載的漫畫也加入在計劃之中,你是否能夠保證時刻緊盯多部作品,並保證其在Wiki上能夠及時更新修改細節?(在個人能力極限和信息多線匯總時效性的自我否定)
漫畫條目除開信息卡片,分成了:「作品簡介」「內容簡介」「人物簡介」「出版信息」。四大部分。
而占據漫畫條目60%以上內容的恰恰就是「出場/主要人物簡介」這一板塊,因此,一部漫畫作品在有「質量」這一前提下,必須要知道這部漫畫主要人物有誰、他們有什麼特徵、他們有什麼推動漫畫故事的特點。而這些便能成為一部漫畫一位人物的基本簡介。以此為據,我本人是堅持支持「寫一部漫畫條目一定要親自去看其漫畫的」這聽起來仿佛根本沒有效率可言,當卻加重了「質量」這一點。那有沒有一個又能兼顧效率、又能兼顧質量的方法可以來創建漫畫條目呢?
答案一樣不用去想:「有。」
「兩全其美」的方法我想到了兩個——「直接去抄其他百科的內容」、「就看漫畫的前幾話然後通過前幾話推斷人物,從而進行人物簡介編輯。」
前者是直接跨越了網站的基本守則,這種行為也是個叩問每個用戶心中是否有基本「知識產權」意識的行為,自然不可行。(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在網站自身允許的情況下另談。)那麼咱們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了後者——「僅看幾話就開始編輯條目。」
於是,我的第一個自我否定就再次出現了「如果主要人物前幾話沒出場怎麼辦?」「如果主要人物在前幾話多數特徵都未展現出來怎麼辦?」忽視這兩個問題,那就表明了你選擇了「效率」,放棄了「質量」。(註:質量≠字多)這兩個問題的忽視直接會導致條目簡介信息變得「失真」,那麼與wiki的科普性出現了分歧。這是從條目的視角來看,而作為我個人本身來說來看,這個自我否定問題會有一定的蝴蝶效應,逐漸導致後面兩個自我否定的出現。
僅用前幾話便編輯一個漫畫條目,那麼不談編輯內容失不失真,恰恰開始反問——「一定只能編輯創建連載中的漫畫嘛?客串的也就幾話,也是漫畫,而且故事比連載的更完整,憑什麼只能編輯連載的漫畫?」又由這個從條目整體定義的疑問推出我個人為視角:「我的計劃里不是一部兩部,而是組成為一群作品,為了總體效率,一次性搞定完善,是否比到時候編輯內容失真需要二次返修更為擁有效率?」
於是這三個自我否定都為我指向了唯一的解決和妥協的方案:「只編輯出版過單行本,或者即將出版單行本的漫畫。」一卷漫畫至少包含了9個月的漫畫連載內容,若從短期漫畫來看,人物的所有元素全部上場,漫畫故事開始進入利用讓人物特點推進故事的創作階段;作為長期漫畫,那麼主要人物基本上已經定形成為一個類似於以「主角」為核心的人物圈,這一圈層無論處在故事那個階段故事那個章節都是固定不變的,即使當時部分章節會有此章節才有的主要人物,但當這一章節結束後,這主要人物就會當初漫畫,當永恆不變的還是以主角為核心的圈層。因此我們便能直接將「核心圈層」便在條目中,信息也就做到了基本完善。
而將自己約束在「只編輯出版包括1卷及以上或即將出版1卷單行本的漫畫」的條件中,正好劃清了客串和連載是否都要創建條目的模糊界限,對於條目而言,「作品卡片」和「作品出版信息」也就更容易編輯(有封面圖、有ISBN等基礎信息),故在「質量」上也有基本的保證。
當始終不得不講的是,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無法完成每個漫畫條目的嚴謹性,即使我再如此之謹慎,依舊是擁有自我的主觀色彩混入其中。每個條目都需要其他人們的進行否定再否定,批判再批判才能做得到一個漫畫條目更加完善客觀,更加符合科普、引導、共享、匯集的價值。因此,我在極度無聊的時候,創造了個人空間的用戶框——「沒錯!那就是「拋磚引玉」」是的,其實就是想推卸一下自己百疏一漏留下的種種編輯錯誤
就這樣,一個7月底的某日凌晨,我極度機械化的制定這些規則,也因着這意外深思熟慮的規矩和自我意外的規則約束力,說白了,我把我這種行為叫做自娛自樂,自我高潮。我創建的漫畫條目呈現出了基本的定型結構,並開始了與時間賽跑的爆肝漫畫條目補充,這種狀態一下持續到了8月下旬。
「編輯組」篇
從2020年10月3日幾乎以「創始人」一般的身份(當然本人並不是)進入到了群里,接近一年的時間裡,群里的人從幾人發展到了三十幾人。這期間裡,群內的話題瞬息萬變,你不得不承認它的發展實在迅速,知識面泛度之廣,對我本人而言,我自認為我在其中的發言不算完全少,也不是一定的多。在群里近一年,我更喜歡以「人類觀察」的姿態去審視群里的許多東西,因為我認為,作為旁觀者,你可以更清晰明白的看見更多人更多想法,這是個很有趣的人間觀察的行為。但說實話,其實最根本的,根據幾年以來我的互聯網交流經歷里,我非常能夠帶斷定的是,「我果然還是不太會說話」的這件事情。我本來想依照把"條目"篇的屁話全部發泄出來後再傾吐幾乎一年對編輯組的一系列觀察。但在我的潛意識裡,總是驅動我現在就開始去寫有關編輯組的我所看到的一切。
於是,這一序言就出現了,之後的內容我將大致以時間為主要的基本脈絡,外加插敘作為輔助手法述出我一年下來看到的編輯組的一切。這必然是主觀的,同時在我個人認為或許沒有價值的。
——mapmachine 2021年7月11日 (日) 17:14 (CST)
根據 https://zh.moegirl.org.cn/User:一位史蒂夫/芳文组群组史记 記載「群的想法第一次提出是在2020年10月1日11:03(CST)提出的」
以我的視角而言,時間並無差錯,但組的提出網站地點其實都有些許的會讓人詫異。因為「萌百芳文組」的提出地點甚至不在 https://zh.moegirl.org.cn 。
我現在將時間拉回了2020年9月28日。在中國時間應該還是凌晨的時候,我的手機為我推送了一條消息,這個消息來自哪裡呢?是的,來自中國互聯網最為知名的問答類型社區 https://www.zhihu.com 。知乎為我發送了個很讓我感興趣的問題,這是這幾年我在知乎芳文社這一版塊相關問答中除了「如何評價《XXX》(動畫作品或者少數漫畫作品)」「能推薦一下XXX的作品」等籠統又無趣疑問後稍顯的讓人一看「敢這樣問好大的口氣」,細細一想覺得「確實好像是這樣的」新穎問題——「芳文社是如何在競爭激勵的日本漫畫行業殺出一片天的?」
「這個問題竟然3月份就問了。。。現在才給推。」我翻了翻問題的「問題日誌」想着。
這個問題下面回答的人不多,回答的人要麼就是隨口一說,要麼就是在這裡插個眼,有時間才回答。比我厲害的人多得是,很喜歡看別人做,聽別人說的我見此狀,實在覺得有發表自己見解的必要。yysy,知乎我從來都是逛,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回答。我拿起我的鍵盤開始輸入的看法,一寫就寫到了清晨。如今我再去翻看,果不其然的錯誤百出,哪天再改吧……
回答完我就去睡了一覺,我再醒來,手機一頓提示,說什麼認定為優質內容推送首頁。我當時第一時間就是心想「完蛋」,自我意識過剩意識到我可能要被凍鰻婆羅門拉着垃圾回答隨便亂草了。我改了五六回回答,這期間有人點讚,閱讀量也在漲。這時有一個用戶的點讚引起了我的注意。
是的,你組的開始從他跟我在知乎私信搭話開始。
9月28日下午13:00(CST)整,sivlovski出現在了我的知乎私信欄里。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除了萌娘百科外的網站裡見到萌娘百科的人,也第一次驗證「你百的人無處不在」的傳言。他對我在他timeline里出現感到驚喜(一般我都在夜間出動),但是果不其然的是,我2020年9月29日早上6點才收到知乎消息。就這樣我和他進行了時間跨度相當長的禮貌寒暄(特別說一下,時間跨度長到了將近一天了。)
禮貌寒暄吹捧停在了2020年9月30日下午1點,又過了一個夜晚,2020年10月1日11:03(CST)sivlovski又在私信上發給了我一個消息,這條私信表達的東西很明確,總結下來便是一句話:
“ | 我最近有一個成立芳文社相關編輯組的想法,想問您是否有興趣加入? | ” |
我不知道鄙人是否是第一個聽到這個「編輯組」字眼的人,但參照史記,我聽到的消息和實際上標明的消息在時間上的重合,恰恰又確信了我的猜疑,同時我不禁篤定自己的另一個猜疑——這個想法的提出地點果然不在你百,相反提出地點可能來自知乎。
這條私信,在siv佬發送給我之後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就看見了。但是我過了近7個小時才給了ta回復。因為在這七個小時裡除了我手頭在忙自己的事情,沒有空閒之餘外,在間隙空閒的時候也有在思考這個「芳文社編輯組」的存在是否合理,與其說我在思考:「這個編輯組存在是否合理?」,不如說我在思考:「我來這個編輯組真的有存在的合理性嘛?」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思維方式很悲觀很局限很保守,在對方邀請我之後,我的腦海裡湧現的全是疑問:「芳文社的相關條目除了漫畫條目外還有什麼大量任務值得讓一個群組的誕生?」、「如今編輯補全漫畫條目的人我在兩個月內見到的編輯者屈指可數,真的會有很多人加入在着群組之中嗎?」、「這個群組究竟對於我而言有什麼意義?真的會有想相關編輯項目需要群組合作嘛?」……
然而後面的群組發展回答了我許多疑問,具體從我的視角來看,群組的發展給予的回答是如何的,我認為不應就在一塊全部敘述出來,到後面「組、存在、意義」板塊慢慢的述說吧。
回歸時間線,大概10月1日下午六點左右,我思考了許久,向sivlovski的私信給了答覆,我的回答表明的態度是(+)感興趣(其實我真正的態度是(+)稍微覺得願意加入),而除了表明我的態度之後,我還增加了許多廢話,這其中還提示了像我序言說的在我幾年以來的互聯網交流中我着實不太會說話的這一點。
明白我的接受邀請之後,siv佬私信給我了ta的QQ和discord。但是,這一條我到晚上10月2日凌晨才看見,我彷徨的加了ta的QQ,為什麼是彷徨?因為在加ta前,甚至在表明我(+)感興趣前,我一直在跟「我是否應該捍衛我自認為的『個人隱私權』而做出一切否定?」的個人態度作鬥爭。說白了就是tmd社恐!加到完全沒有在現實世界熟絡之人而產生的陌生距離感。
10月2日早晨,siv佬同意了我的好友申請,晚間開始問我有沒有想拉進群的人。其實當時我有幾個想拉進群的人,例如現在在群里的砂糖、尖峰其實都有想到。但是我最終還是說「我沒有想拉的人,直接向討論版宣傳吧!」因為yysy我當時也並沒有與他們有多大的接觸,況且我啥也不是,僅是在編輯條目的時候看見過他們的活動,其他就一點交集都沒有了。說白了還是社恐,啥也不是!當然此時編輯群依舊應該是處在一個「籌備建立」的階段,還沒有建群。
過了1天之後,於是2020年10月3日,你組「萌百芳文社相關條目編輯組」正式建立,群里最開始只有兩個人,siv佬也在你百的討論版進行了宣傳,宣傳很奏效(至少以我的視角而言,10月3日入群的人就有幾個,我不知道siv佬是否有在其他地方進行了宣傳,因此我暫且歸結為討論版宣傳確實有用。),這是我當時沒想到的,我沒想到第一天就已經來了幾個人,記憶些許的清晰,時任管理員的小小鞠好像是第三個來群里的人。就當時群內就出現了各階層極度平均的現象——管理員、優編、普通用戶1:1:1
組的開始就是這樣從10月3日出現的,隨後的一年裡,群內人員擴大到了30餘人。這也是我在最開始沒有想到的,再後來後面的群內發生的許多事情也是我從來沒想到的。
「北京小黃」的出現,是你組建群以來第一個頭號公敵。從現在(2021年12月21日)看來,據我觀察恐怕已經是百度貼吧相關吧組、萌娘百科大部內容相關編輯群組、維基百科中國區的「公敵」了,這樣一位wiki編輯者,一位網絡用戶使用者,一位與鄙人相差近10歲的小朋友,將其寫進「編組篇」,實屬可見其在你組的影響力「巨大」,他是如何逐一引起萌百芳文組群里的注意,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你群里的活躍用戶逐一由「注意」到「善意教導」隨後化作「激憤」,在此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網絡操作,讓你組所有人將其視為「笑話」的。
就連我都覺得,現在我來記載他,都是一種「笑話」了。——mapmachine 2021年12月21日 (二) 20:07 (CST)
鄙人初見北京小黃,其實並非在萌百,而是在百度貼吧。百度貼吧我並不是經常逛,逛的頻數甚至低於了泥潭、A島,可就是這樣,在鄙人與他的關注圈較為重合(與其說重合,不如說他實在是什麼都關注罷),他總能在我少有打開貼吧頁面的時候眼熟幾下,故有了些許的印象。
我當時對他的印象並非特別全面,因為就是看過幾眼的程度,所以把他定義為「普通網上衝浪,具有一定互聯網隱私安全常識的網友。」這種印象一直持續到了他進入芳文組群前——也就是2020年11月11日——這是他第一次入群的時間,也是最後一次能夠入群的時間,同時是我對他出現進步印象升級的時間。
2020年11月11日,北京小黃進入了群里,而2020年11月的芳文組,當時是已經經過「就要符合怎樣的萌百用戶才能加進萌百芳文組」的討論,其結果為:
①必須成為自確用戶
②擁有10次編輯以上(無論大小編輯)
這一標準就我看來基本以「同好會」為性質造就的低門檻要求,且同時又可檢驗入群的人是否是「鬧着玩的」。(即,是否具有最為基礎的萌百wiki編輯經驗)
事實檢驗下來,這兩個要求至今都很有效,至少在此基準上群內管理員們也都拒絕了一些沒有經驗但要加群的人,這讓群裡面的「奇葩發生率」真的大大降低,溝通交流基本暢通。當然奇葩一直都是無孔不入的,你組快兩年以來我自認為出現了兩個「奇葩」——一個北京小黃,另一個我將其號為「食夢者瑪麗的忠實讀者」「牛木義隆的單推人」「踩一捧一高手」「自我思想用意識流表達的階級分子」則是對一部漫畫很是鍾愛,但同時也具有很鮮明的想法,但在表述給他人時差強人意,並且完全缺乏辯證思維的態度,導致眾人唾棄其自視清高,最終自覺退群的網友。
除北京小黃外的這位網友,並不能像小黃一樣獨立成一個板塊,因為我們要知道的是,這名網友至少在萌百編輯上沒有什麼超出紅線的問題,只不過是其思想觀念與你組總體思想觀念完全不合導致的「奇葩」之名。所以峰迴路轉,書接上文,鄙人繼續對北京小黃進行一個敘述。
北京小黃入群,不是我同意的,彼時的我正在三次元忙得焦頭爛額,與深夜打開手機才知其的存在,我在群里看到這位新人,首先意識到的就是「這人我見過,沒想到在萌百遇到了。」別問怎麼意識到的,問就是他那鮮明的北京公交車頭像——他的貼吧也是這個頭像。
隨後便是在萌百里進行對「北京小黃」這名用戶的搜索,但我點開北京小黃的頁面時,他刷新了我對他尚還淺薄的「面相」,轉而在刷新我對他「面相」的基礎上,加深我對他的「印象」——他的家庭住址在這冰山一角的「互聯網」上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中國互聯網上各大網站註冊的賬號一一列舉,他的用戶網頁上塞滿了各種用戶框,接近一半以上全是芳文社KR系漫改作品,弄得個花枝招展琳琅滿目,充分體現了他對芳文社的喜愛,以及對萌百「用戶框」特色的新鮮感,其「佩戴」的程度其實不亞於蘇勛宗。
此外,關於對自己的描述里,他基本上透露出了自己的年齡,上學的學校,生日自然也是有的。在他那些賬戶的視頻裡也完完全全露出自己的面容,少部分網站賬號也直接將自己的真名交代了出來。
那麼,由此看來,無論隱私還是非隱私的東西,北京小黃展示一覽無餘,基本上就差告訴全中國約9.89億(數據來源於CNNIC)的網民們他自己的身份證號了。
其實他的這些種種行為,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因為本人小時候也在某些地方這麼幹過,已經屬於是即使受到互聯網與現實社會磨平稜角後,都揮之不去黑歷史了。所以綜上,我從他出現在我的視角里到消失在我的視角里的至今都並沒有拿他這事用來嘲諷,五十笑百步這種事真的沒必要做。我從他的這些行為上最後能夠了解到的大概就是:「他現在有很強的表現欲,他想要融入某個團體,他想要做出點貢獻。」在我認為這應該算是一件在精神層面的好事。
剛入群時,至少我是不討厭他的,但後來的一件事徹底點燃了我的底線,讓我對他有180°的轉變,那就是抄襲。
2020年11月11日,群內的人們看到他已經有了10次編輯以上且還是自確就把他加進來,隨後群內馬不停蹄地就出現有關於他的第一件事。這件事來自於他的討論頁,11月12日有人向他提醒圖站相關注意,他的回覆「謝謝鄙人的提醒」,群裡面的人在群里也告訴了他,「鄙人」是稱呼自己的謙稱。這毋庸置疑是一件讓人無語的小事,也是當時群友們向他進行第一次友善的提醒和建議。大家都知道這位11月10日才註冊萌百賬號的北京小黃,對萌百一些規則,一些基本的規則還是不太了解,還是需要告知他在編輯上需要注意些什麼的。因此在2020年12月1日之前,他在萌百做的許多編輯多多少少都有被人友善的建議或者是較為正式在其用戶討論頁面予以警告,他這段期間做了很多編輯,大多不痛不癢,或者說其編輯的內容上不應該出現在其編輯條目上(我很想把這種行為直接稱為「KY」但又與KY有細微的差別),例如他創建了很多的用戶框,但如哲♂學、萌百芳文編輯組等用戶框等都因各種原因予以了回退,至今都躺在其子頁面上。他也在條目上搞了點小編輯,大多都是梗條目,而在我的視角上而言,他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幻想文藝復興》上的編輯——他在作品條目里加入了些許的黑幕,黑幕里的內容全是哲♂學的梗,若以此作品的內容,和其作品主打的基調,以及這個條目整體來看,他的這些梗加得莫名其妙無端聯想,純純玩梗小鬼做派,果不其然不久便被人刪除。
11月25日,他開始創建條目了,那是他創建的第一個條目,也是他唯一一次還能被群里的人們友善提醒建議的條目。那個條目叫《星空交流》,他建立這個條目一眼就知道沒有看過這個作品,簡介來自於動漫之家,然後comic infobox一擺,芳文社相關大家族模板一放就完事了。內容少得可憐,完全的低質條目,於是11月25日那天你群群員又再次提醒了他,叫他把信息搞完全了再說啊,他沒有吭聲,一句話也沒在群里回復。然後那天晚上siv佬將人物簡介補充了,我只是小小編輯了一下漫畫作品信息框裡的內容,sytus佬也參與了完善。我很能理解「拋磚引玉」的手段,但在我眼裡,所謂「拋磚引玉」應該是大部分內容編輯好後,然後創建條目,別人看見後發現細節需要添加,發現錯誤需要矯正,最終將這塊「磚」完成為「玉」。黃某的做法,不能說是「拋磚」,不如說是在「拋粘土」,然後讓我們把這坨粘土捏成磚的形狀然後再變成玉。
這些其實都還能夠接受,至少在我看來還能夠接受,看得出來他很想為芳文社的相關條目貢獻點什麼,也很感謝他拋的這坨粘土,讓我們當時對條目怎麼創有過一些討論,有人說一般在多個地方進行信息匯集然後歸成自己的話來創建條目,有人說對於作品條目應該看了之後在用自己的想法匯集成書後創建。但這些討論的起點,全部基於「提醒北京小黃別再這麼做(指創建低質條目)」之上,可是他當時並沒有做出任何回復,他不回復也不打緊,至少他應該知道這麼做是不應該的就行。然而我錯了,因為後來一次條目的創建讓我明白,他根本不覺得自己錯了,甚至沒有吸取這些討論之下的一丁點建議。
啊,上述的最後一句話或許有些絕對,他或許也覺得自己創建的條目有問題了,也聽取了相關建議,但是他仿佛沒有吸取到「自己歸納」「原創」等字眼。於是,他下一個條目的創建,成為他給自己滾出編輯組群的驅逐令。
2020年12月1日,黃某創建了《第一次戀愛》,他晚上8點創建的,裡面除了漫畫作品信息框不夠完善、沒有芳文社模板大家族,沒有作品單行本信息之外基本上簡介也有,在12月1日的我看來,他還是聽取建議了的,我隨後也幫他完善了些許信息,至於在群里有沒有再次對他提出一些提醒或建議我不大記得了。
結果快一個星期之後,我震驚了——《第一次戀愛》條目被別人發現是抄襲度娘的,人物簡介作品簡介一字不差!
這事讓他又一次在你群成為集中焦點,當群上開始批判他這種行為時,他又不說話了,行使了自己保持沉默的權利。為何沒有道歉,為何沒有解釋現在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不管怎樣黃某全靠自己,在群里給自己創造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有人發現他抄襲了條目;「地利」根據萌百站內的規則,他這已經屬於是嚴重破壞萌百行徑了;「人和」:群裡面在此之前早就有不少人對他做出的迷惑性表示不滿了,提醒了也視而不見。
這麼充分的情況下,黃某在你群的結果也是必然的——那就是say goodbye。2020年12月5日,踢出了群聊。
這件事之後讓我直接對其態度發生了轉變,不是因為那些個人迷惑行為,只是單純因為他抄襲,就那麼簡單。他很想給芳文社相關條目給點自己的作用,但是自己又將互聯網化作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忽視遊戲規則自然參與不了遊戲,更別說在遊戲裡自由探索了。地球ol也是這個道理,抄襲被人發現後,無論是在社會人文價值角度還是道德法律角度,無論是國服還是國際服都是有懲罰機制的。
他後來也屢次想要再加回來,但都被無情地拒絕了,他說自己錯了,很後悔,但我卻看不出來,因為在此事過去將近半年之後,又一件至少讓我大吃一驚,而這件事也讓他再也參與不了萌百的編輯活動了。
2021年5月,在黃某引起激憤驅逐出你組近6個月後,組內某位成員(具體某位成員已不可考)突然發現,度娘百科上大量充斥着有關芳文社相關作品及人物的條目信息,與之和萌百內部相同條目對比,除了百度百科那邊沒有排版極度拉跨之外,所有介紹內容一字不差。
為什麼說一字不差——因為我屬實是印象深刻。以自己所創建的《翔子老師》為例,基本上此條目裡面的內容都是鄙人編寫的,非官方描述:人物簡介、作品簡介云云。鄙人編寫條目的特點也在上面講述的很明白,所以,我編寫的條目基本上突出一個字多話癆的特點,一個條目至少得有300-600來字。就算好好排版下來都可以看得出來囉嗦、瑣碎、信息量較大。
度娘那邊的這個條目就完全看的出來了——人物簡介毫無排版,一餅粑的集合在一起,如同我現在在這裡廢話的小作文一樣,亂、無序、混沌。
在我定睛一看裡面的內容之後,滿滿的回憶感湧入我的心中——這簡直就是我當時創建條目的味道,或者說就是我的味道——每個介紹人物的句子,詞語,標點符號,全是我在萌娘百科上自己用鍵盤和大腦思索出來的。
再看看百度百科上,編輯此條目的用戶記錄——「2019年5月17日,chd114創建了此頁面。」
與萌娘百科方面此漫畫條目創建時間對比,早了將近一年,因此我沒有理由相信是這位百度用戶盜取了我在萌百上留下的痕跡,除非有兩種可能性能夠表明是「ta抄了我的」——要麼我的百度賬號就叫「chd114」,要麼就是「我抄了ta的人物介紹」。
兩種可能都涉及了我本人,而本人也有清楚的質問我的大腦:「你確定不是我們幹的吧。」它給予我的答案也都是否定的。於是我繼續順着向第二位此頁面百度百科歷史編輯者進行調查。
眼珠向列表往上一挑,一看,確定自己應該識字,幾個字沒有認錯,應該沒有多音字的可能——「北京小黃02小號,2020年9月18日編輯。」
我極力想證明北京小黃無罪,於是我又確認了一下我在萌娘百科上創建此條目的時間——「2020年8月11日」
我當時就笑了起來,依稀記得5月那天組內對此事進行全面大調查的時候調侃了一句「好傢夥,每個字都是我的痕跡。」
果不其然,那天,從組員發現這個問題到發現這個問題極其嚴重,僅僅只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不光我說舉例的作品條目,有關作品的人物條目如《黃金拼圖》《A頻道》均一併被他抄了過去。多種證據足以把ta置於「死」地。
於是在2020年5月10日約晚6點,組員在萌百上對其發起了舉報,並且證據一併送上
近兩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快要晚上8點之時,萌百官方確認了此事,直接將其賬號永久封禁。那一天,組員又為之進行了一場狂歡。
如今的黃某,從萌娘百科這一整體上來看,已經是作為「破壞者」以代號「abuse22」的身份永久的刻在了這篇互聯網的土地之上了。但對你組這一部分而言,它的形象卻越來越具有了「功用性」。
時至今日,你群已經過去了接近兩年的時光。兩年時間你群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其中大部分我僅旁觀,而少數進行了參與,事件里總會有許多矛盾藏於其中,我無聊的時候就會對其進行一個毫無責任主觀臆測和猜想解析以及思考。但在自我感動般的解析之下,不斷往前深層探求其本質,不知為何就總是可以在思緒最末端驚奇地走到同一條路上,且永遠都圍繞這一主題走不出去——那就是「組的存在,以及組的意義。」
這是一個死胡同,就本人而言怎麼也走不出去,群中兩年裡,在思考中我已經不止一次繞入了這個主題深淵之中,我也特別幼稚地把這個現象自稱為「意義危機」,這是我聯想到歷史上「三大數學危機」而衍生自創的詞。我仔細地回溯了你群兩年,於我心中至少發生了五次「意義危機」。
而在這五次之後,我終於走出了死胡同,我在當代年輕人群體盛行的處事精神、網絡信息泛濫的虛無主義以及存在主義思潮、以及我國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三者共同作用、影響、薰陶之下,找到了一個徹底解決本人對「意義危機」困局的精神內耗。
說到這裡,我又笑了,因為我看到我剛剛寫的此章節前言如同謎語一般是如此之荒謬且「奇妙」,給人一種無厘頭的搞笑感。 ——mapmachine 2022年8月12日 (五) 03:18 (CST)
還記得最開始在「組的開始」篇提到的東西嗎?就是在被邀請入群時我個人那一時的所思所想——「這群有人加嗎」「這群要來幹嘛」「這群還能做什麼」。種種頭腦風暴說白了就是在質問「這群的意義在哪?」
而首次危機思索得很早,思索也很基礎,在時間的洗禮下它給我的回答也很快——「若不談實際,這群在字面上已經說明了其意義:宣傳芳文社。僅這麼看,那麼『這群幹嘛』就不用再想了。」「很明顯,集體下湧現了無數想法,這是個人做不到的,也是給出『這群還能幹什麼』的答案」「若以2022年10月的現在來看,一個從幾個人的群瞬間擴大到60餘人的群,已經不需要再去思考『這群有人加的』的問題了。」
最初的意義危機,在時間的流逝下逐漸被消化,也僅僅只用了時間因素就解決掉了。而當我現在倒着想這兩年,越看越想是在玩遊戲——因為後來每次引起我精神內耗去糾結一個不影響我現實走向的「意義危機」,解決其關鍵或者說是因素就不光是「時間」那麼簡單了。
第二次危機,與其說並非是因為我自己精神內耗走進的死胡同,而是來自群內的原萌百管理員小小鞠,當時群已是10餘人的小規模團體了,大致是在2020年11月上下吧,反正也就那個時候,小小小鞠在你組又含蓄的說出了對這組的疑惑,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在說「我不是很明白這個群存在意義是什麼。」我不記得當時群內的其他成員是如何給他答覆的,ta對此的不解也不止提及了一回。不久之後,ta便因為個人現實原因退出了群。
ta的疑惑和不解,在我個人的精神內耗加工之下,正式開始思索「組,存在,意義」的問題,若說第一次危機還未談到「意義」這一根本性層面,那麼這一次,「意義」就徹底放到了我大腦中的「台面」上了。
大概是2020年12月,個人突然心血來潮決定搞事——我要在萌百芳文社相關內容上「干票大的」——恰恰這時群里siv佬也提出這個想法,而這也「芳文社KR系漫畫集合列表」這一「奇觀」的開始。當時我就立馬私聊上了siv佬,邀他一起進行奇觀的創建。siv佬是同意的,但當時他回復給我的一句話恰恰又讓我繞回到了「意義」上面——大致回復的意思是「這種事為什麼不在群里召集大家一起呢?」
「為什麼不在群里召集大家一起?」我忘記當時是如何回復他的了,我似乎也反問了一下自己「為什麼」,我自己多少是心知肚明且還裝糊塗的,現在來看依舊是一如既往地消極——「鄙人在群里露面不多是其一,更重要的我很明白:群裡面不會有多少人參與其中,『奇觀』之所以是『奇觀』,就是因為他從普通人角度去想根本無法辦到的。如此綜上,在群上『召集』的效果甚微。」
從表面上來看,「奇觀」恰恰可以給組賦予了一個「意義」——「這不正是因為組的存在,才能夠想到,才可以做出來的東西嗎?」但事實上我對此的思考卻是「這個組在我心裡缺乏了一個定位,現在,在滿是樂趣歡愉且依舊有所成就的這個群組面前,ta的意義和定位劃上了等號——那就是芳文組是一個『同好會』性質的地方。」
我把思考打出來看了看,不得不評價是跳脫晦澀難懂,但直至我第三次「意義危機」出現之前,我每每因組而落入「意義」陷阱之時,我就會想「芳文組是像同好會性質的群組,所以很正常。」
時間過得相當之快,轉眼來到了2021年7月。
2021年的7月雖說還沒引起我對組的「第三次意義危機」的思考。但可以說是引發思考的一個背景和起點。從7月開始,組內開始設想開一個「組號」,我之所以說是設想,那是因為在我眼裡,你組雖有能力,但完全無法實現「組號」這一結果。
但是我也沒有資格去說些什麼,畢竟我很清楚我對組號的作用是怎樣的地位。在此胡謅之餘,也只好說點虛實參半的話,是真是假也不會有人在意罷。從7月有對組號行動的跡象開始,到12月正式建立組號,再者2022年2月建起組號粉絲群,最終至2月-3月某件事情頻繁發生之前,我對於開設組號一直是「反對」的態度。而後來當我看到了因組號的出現,引發芳文組之外的些許現象後,才努力改變了我的態度。而如今(2022年12月)呢?我並不認為這是在這個章節應該講的,或許組號的詳情我還會在「組與號」的板塊上細說吧。
上述的背景起點也大致「影射」得差不多了——「第三次意義危機」,甚至「第四次意義危機」「第五次意義危機」全是因為組號勾起的精神內耗。
在我的視角里,組號是突然出現的,就是那種前一天毫無徵兆,第二天大廈突然拔地而起,然後塞滿我的雙眼一樣。在12月之前,組內已經有了作為「外部宣傳」的些許成果,均發布在成員沼澤的個人b站賬號上的。雖說在7月到12月的這段時間裡,群內有談過組號的建立,但大多數提及之後,話題延續再延續,莫名其妙就失去了下文。直至12月10日,我手忙腳亂的忙了一天,終於在晚上11點躺在床上,終於關閉了手機電腦里的雜七雜八的文件,打開了手機中各大社交平台。
「開浪。」
恰恰此刻,群內大呼「組號終於建好了」。朦朧又恍惚,這是當時的第一感受,這太唐突,即便如此,我還是第一時間在群里祝賀了,同時,有關芳文組的概括性介紹專欄發布在了組號之上,我也積極轉發。因為我認為即便個人心裡覺得「組號如此突然(在我視角里)的出現,是不是缺點顧慮啊?」,那麼從一個整體的角度來看,整體有了一個新的領域或者說有了一個突破口發展就是一件好事。
而我精神內耗的「意義危機」就是這樣出現的——「組號有人做嗎?」「要做什麼?」「該怎麼去定義組號?」
我不得不第一時間思索到整個群內的氛圍——談論水和興趣是主要的—》在水和興趣的過程中發現個人/團體想要做的東西—》由想做的個人/團隊自行去實踐—》實踐結果無論好壞最終會轉化為群內的樂子繼續發掘出水的部分或者個人/團體熱愛的興趣。——這恰恰是「同好會」性質的組織/社團才會有的閉環。
那麼就以這樣的氛圍而言,我個人yy到最佳組號狀態,呈現給人的感覺就像2022年10月番《DIY》裡DIY部的那種狀態差不多——即突然想去做些什麼,然後親自實踐,做出成果,然後先給群內成員看看,群內成員以水的態度審完覺得不錯,然後以組號的名義署名po在組號上。粉絲數?流量?關注度?更新活躍度?時效性?自娛自樂罷了,與這些現實性的東西較真是沒有必要性的,誰誰都充斥着「無所謂」「差不多得了」的態度,各個行動指南便是「想一出來一出」的總體方針。
與《DIY》裡的DIY部不同的點就在於——DIY部是全員為了共同一個實體分工工作,而芳文組在我yy的組號運營下,有一種整體為了一個目的,卻各自為政共同靠自己努力創作。那麼就以這種近乎「無為而治」的「社團管理」體制下「製作規則」「積極性」「人手」「能力」云云全都大可不必談——因為我們就是在自娛自樂,在這過程中能夠影響他人那更是好的,沒有影響也無所謂,真正做到「興趣使然」。
最初組號建立後我覺得大家看待組號的觀念也大致如此吧,最開始有人在群里說「因為感興趣,所以才會去做的。」的時候,我就覺得這組號或許是正確的。但後來的整個12月到2022年2月里,我在群里冒泡打字打得最多的三個字卻是——「為什麼」
「為什麼要關注點擊量」「為什麼要關注粉絲數」等等我都有提及,這些疑問明擺着是明白事理卻裝純的態度質問,而這就是我開始覺得組號有些許地方有些不妥。——明明都不注重「盈利」,卻時時想着要受歡迎。
後來我自我否定,幡然醒悟了,「無所謂」的態度並不是人皆有之,放在製作的人身上,放在真正負責組號運營的人身上——「興趣使然」的東西,不被別人看見可太可惜了。於是我逐漸也不再「為什麼」,因為我突然覺得我個人拿着自己yy的,只符合自己臆想的標準,去質問一個整體選擇的運營標準的確有點自以為是了。——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意義危機裡尋找到的答案。
在我看來,「芳文組的月經」從剛開始建組號就已經開始了,建組號前幾次談論無果,大廈突然就聳立了起來,人人都沒有認真討論這座大廈要用來幹嘛,群體觀念也不認為要把這事認真對待(以免破壞氣氛)。
就此芳文組能夠建組號,說明他已經長到了一個新的階段,20人的團體有20個人的玩法,50人的團體當然要有50人的現狀。我堅信事物的相對運動,所以應該去承認他。
2022年1月24日0:00(CST),是的,就是那麼准,你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月經見紅」。群內第一次因為組號而開始出現分歧,部分認為「芳文組人手完全不夠」「芳文組應該要有明確的分工」「芳文組的成員應該要多幫忙組號,組號不能總是一個人來。」,另部分認為「芳文組首先主體還是在『萌百』,不應全部關注在組號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應該讓沒興趣的人去做某些事」「不認為芳文組需要詳細的分工,誰愛干就誰干」
那是你組的「第一次見紅」,也是「疼痛程度」最低的一次……什麼?為什麼你記得那麼清楚?抱歉,當時我麻癮犯了,打《雀魂》打得不亦樂乎,而在打雀的時間裡窺探了全過程。而這次的見紅,第四次把我帶進了「意義危機」——「芳文組究竟應該把重心放在哪裡?」「所有人都有意願為了組號做事嗎?」
在這次分歧里,群內已經出現了一個傾向——「你組應該徹底摒棄拿『萌百』編輯作為基礎標準招新人,應該脫離『萌百』的束縛,吸收更多有能力有作用的夥伴。」這種傾向基於「組內『人手』不足」的原因,準確點說明的話,更應該是「組內『有用且樂於幫忙組號的人手』不足」。這個傾向我原本認為是不會實現的,但直至 6 月 4 日 的凌晨,傾向真正轉化成為了現實,瞬間讓我覺得整個組號的約定如排泄物一般一文不值。當然這事又應該是放在「組與號」裡面去細說的。
在1月24日的前幾天的晚上,群內開始撈人,做聽譯,聽譯的視頻很短,我記得大概也就30秒左右,就一個角色的pv。群內當時有人說「不急,慢慢來。」
具體誰說的無從考證,但憑此我就在群里自告奮勇了:「我來吧。」
但隨後補了一句:「打完這把雀魂就來」,我尋思反正也不急,而且都快凌晨了,從組號粉絲的視角來看,也沒必要急。結果打完一把雀魂之後,再翻開手機一看,我發現我不用做了,因為ao回覆說「算了,我來做吧。」隨後便先我一步把視頻搞定了。
那一刻你是能體會到組號在ao心裡的重要性的,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原因,因為他的確為組號,為整個組的「外部宣傳」付出了許多,他真的把組號當作自身的「興趣與愛好」發揮自己的力氣,我不帶任何其他成分,僅從芳文組想要向外界宣揚芳文社這一目的來看,這是好的,至少在我眼裡看來。
但若僅以我自己來考慮,我反而不太明白在我說「我來吧」前幾分鐘所說的「不急,慢慢來」究竟是怎樣的意味了。
第四次危機油然而生,持續到了月底,直到「第一次見紅」不久後再次「見紅」後,在大家群內議論不休之時,砂糖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很贊同砂糖曾經在群里說的一種觀念——當我發現你對此感到極為有興致的時候,我應該收手,因為你對這個東西樂此不疲,所以我不能打擾。——我想第四次危機也解決掉了。「如果有人積極做某事,那我不應該搗亂。」
可是,我很快意識到——第四次危機解決得完全不徹底,沒接觸我根本上的困惑,這讓我很痛苦。直至2月1日,芳文組組號粉絲群正式成立之後,讓我產生「第五次危機」,我才徹底從根源上走出了困局。
2022年2月1日,芳文組組號粉絲群創建了。——我一頭霧水,我一直在找理由來說服自己,但這回真的一點依據都找不到了——「組號粉絲群的創建完全是無意義之舉啊!」
當粉絲群的二維碼出現在編輯組的聊天記錄里的時候,我開始惶恐——「那麼編輯組又算是什麼?」「粉絲群的存在依據是在?」「粉絲群是為了水,那麼編輯組裡又該聊些什麼,二者職能區別是在??」
我久違的再次提到「為什麼要粉絲群啊?」這回不是質問,是真正地疑問。依稀記得得到的答覆大概意思是「這樣更能宣傳芳文組了。」
這個答覆很好,但我還是不理解(但後來似乎找到說服理解這個答覆的理由了,這個會在「組與號」講。)我不理解粉絲群對芳文組整體上有什麼作用,注意,我說的是「整體上」,既包含萌百編輯又包含組號的「整體上」。由此看來,編輯組內的成員除了要維持組號,還要維持粉絲群,組號相關占比大大增加了。
於是最終我思索了一晚上,現在想想也挺樂呵的——我竟然為了一個不影響我現實的問題尋思了一個通宵。——「芳文組到底是什麼,萌百芳文組到底是什麼?」
最後的答案就是:「沒有意義。」
我在尼采以及加繆的論斷中找到了答案——「人本知事件毫無意義的情況下依舊會去做,這種荒誕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意義。」這也是存在主義的一種思考方式,也是如今互聯網裡些許內容所存在的合理解釋,用通俗的語言來說便是「這群毫無意義就是一種意義,有些時候此群的出現根本不需要思考什麼意義。」
對啊,我們所做的一切本身就沒有意義啊,但因為所做的一切沒有意義才有意義。一切皆是興趣使然,隨着自我想做就做,不做拉倒,思考意義本身就是一種徒勞,只會讓自己陷進可悲的泥潭裡。有些事本身就不值得關心,無論其事物意義有否,為什麼要揪着一個東西便要洞悉所有?這是不正確的,更重要的應該從自己想想。
我以這樣的思緒承認了這群的存在合理性。
五次危機過後,我不再踏足「意義」陷阱,因為我徹底覺得毫無必要,也根本不需要我自己在這裡精神內耗。當我突然意識到,ta其實並不需要我的幫助,亦或者說ta想表明自己不需要幫助,從而表明ta自己一人就有一個組的偉大實力時,作為思想保守的我決定緘默以對,因為這已然不應該是屬於我理想中的地方了。未來的不久我可能會自動退出,也有可能在大勢所趨之下被迫退出,但結局已經決定好了——我一定會在某個時間節點上退群,但當我真正做出這一行動的時候,就已經說明,在我的心裡,這個群已經徹底失去當時最初所想的那樣了。(事實證明2022年11月我就這麼做了)
而當我做出這一行為之後,我將會更加自由的去做我想做的,去維護我所希望的,在以集體主義為基調的大多數里尋找自己特色的個人主義思想。即使我再度回歸,依舊會抱有這樣的想法,並且秉持傳統「事不過三」的原則解決這樣的閉環情況的發生。
「又是組號,你群對組號真的已經是PTSD的地步了。」——我看着重組後的新群,無感且毫不在意並不帶責任地想着;mapmachine 2022年12月2日 (五) 13:47 (CST)
組號,是你組從舊芳文組轉為新芳文組的重要原因之一,再中二一些措辭的話,那麼就是:「你組因為組號, 成功從前芳文組時代,步入了後芳文組時代。」
一切根源來源於組號,組號的任務逐漸讓你群60餘人(前芳文組時期)產生了分歧,對於我而言,我對組號有許多有違氛圍的話想說,這在上面一章節里也基本上展露了不少。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
如今已經進入後芳文組時代了,雖然後芳文組時代出現屬實唐突,甚至大家都還沒先從前芳文組的落日下走過神來,翻頁了那就是翻頁了,在新的一個時期里,就組而言,確實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原則也是有必要,只要最初這個組的初心未變,那麼怎麼改變都不應該是問題,我們應該脫離某些東西的附庸,不再被某一本體意識所束縛,真正單獨成為一個意識個體,並依次理念去收納更多的同好們才是最重要的。
上面這句話本身是我先留做煞筆胡編亂造的,但是我認為放在序言而言卻至關重要。至少我覺得如此下來,你組不會走上前時期的同一個結局。而接下來的內容將從我的視角去看你組與組號的種種,就我認為,組與組號的出現本身都是一件好事,卻能讓一個團體有目前翻頁的機會,屬實難以置信。——mapmachine 2022年12月12日 (一) 17:34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