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User:Mapmachine/rekishi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废话

这页面其实是我随便建起来的,这个“rekishi”其实就是日语“历史”的罗马字,当然,这名字也是我随便取的。我不知道这页面我会写些什么。但我会觉得,这页面东西肯定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许多人在无聊的时候会玩会儿游戏,看会儿小剧。我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游戏设备,最能接触的也就电脑,但电脑一直都是我母上大人在用,话说那还是“传奇”的时代吧,年轻的她们一样沉迷其中,自然我是没有机会触碰到的。因此我游戏操作属实是菜,任何游戏操作基本上都不行,到别人家碰到别人的NS、PSP、PS4、PS5、Xbox这些洋机器我手都在发抖。所以我无聊的时候不太喜欢玩游戏,yysy找不到游戏的乐趣,是我目前感到最大的遗憾。(即便如此,值得吐槽的是,我tm虽然不会玩游戏,但我喜欢看别人打游戏,LOL、荣耀战魂、彩虹六号、CS、我的世界、绝地求生……自己不会操作,但就对“别人玩”这一方面感兴趣。)

小学步入高年级后我才第一次碰键盘,但打字并不是很快,拼音还得一个个边看边点,这种情况到了高中才彻底发生质变,此后打字那叫一个快。大学的朋友第一次看见我打游戏和打字两种状态时,惊呼:“妈的,你打游戏手速不行,怎么你一打字这速度这声音那么快?”

我没说什么,心里面自我衡量了一下想了想:“雀食。”

高中以来,打字那么快,其实就一个原因,喜欢打字的声音。键盘的主流历史依旧还是个循环,早期的键盘是用在打字机上的,所以它的敲击声是名副其实的“机械音”,受时代科技的影响,顾“主流”只能是“机械键盘”,后来人类科技进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文化出现变化,人们以“舒适”作为目的,几乎大部分电脑附赠的键盘改为了“薄膜键盘”,追求的是按击感柔和,无噪音。又到现在,人类的思维和潮流开始以复古为一方面走向,其次技术的再度进步使键盘的人工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个性化的“机械音”键盘再度成为年轻人的翘楚。

当然回归正题,我喜欢打字的声音所以打字,无论过去的薄膜键盘还是如今的机械键盘,反正我都可以打出声,别问为什么,小时候根本没人说用力按击对键盘有伤害,所以我从小力度有点大,这恰恰仿佛就是因为为什么我拿着朋友的PSP、NS、Xbox、PS4手柄会手抖冒手汗,大概就是想到过去被我敲字敲烂的那几个键盘,不由得心生警醒:“可千万别把人家东西给搞坏咯。”咳咳,总而言之,按着爽自己舒服就行,因此我无聊就会打字,虽没有像打字员的速度快,但至少大致流畅,敲字音不会停下来是能做到的。


“批发型”漫画条目,编辑组,我

“‘批发型’条目”篇

话说,这个页面在去年就好像被我建立了呀。。。现在我都忘了我之前写了什么,我看了看历史记录。

哦,我就写了这玩意啊?

emmmm,我2020年3月就开始在萌娘百科上活动了啊?但开始大范围活动却是在7月,这种时空的跨越感在我现在看来着实有一些“撕裂”。

还是在7月份之前,我就完完全全关注到了整个芳文社的所有信息列表,我对“大家族”这模板深感兴趣,因为所有相关信息都会在这里的到统合,为用户提供引导、为相关作品提供展示、为所有信息提供集中。就这三个原因,我很早就关注到了芳文社的大家族模板。

yysy,7月前的芳文社大家族模板就已经够“庞大”的了,无论KR系还是Time系都有,每个板块都还有相关作品,看得出来,喜爱芳文社漫画及衍生动画游戏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的。

但唯一一点在于——近一半的漫画作品全是红链。

我记得很清楚,我创的第一个芳文社条目,也是我第一个漫画条目,是《初春绽放》,写它只是喜欢它的画风,所以我照着其他漫画的模板自己创建了这个条目。

这个条目是拙劣的,虽然再后来的几个月我进行了相应些许的改动,但至今都存在许多的问题。本人懒,就懒得把些许的细节改了。

而这个条目的意义就在于,它,点燃了我“一个想法”的火种。

促进星星之火彻底决定野火燎原的则是几乎同一天创建的条目了,也是我的第二个漫画条目《花瓣下旅馆的少女》。如果要说这个条目的意义:《初春绽放》是我自己补充在大家族模板并自己把红链填蓝的,而这部便是原本就在大家族模板内没有填蓝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就是,依旧的质量之拙劣 并且至今我都没有将些许细节搞定,就这样吧(bu)。

就这两部漫画条目,彻底决定了我要做一件自认为的“大事”——我要把所有芳文社大家族模板内现有的漫画作品红链填蓝!


于是大概在7月底的一天凌晨,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此来规划我的接下来的计划。

根据后来遇到并且推动芳文社相关所有条目发展的那位大佬统计,我至今填补了似乎40多部作品,占据全芳文社漫画条目的30%。

yysy,我有被自己这个数据震惊到,有人可能觉得这占比不是很高,但你想一想,假设芳文社条目是一家公司的股份,一个股东吃了其中30%的股,一下子就觉得——“woc,我那么肝啊?!”

话题已经说到后面去了,或许现在再拉回到计划制定的初期。

实践计划前,必定需要一套具有规划性的“规则”让它能够稳定而又井然有序的进行下去。于是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要求来约束自我并限定计划范围。我翻了翻垃圾桶,找到了当时对于“创建芳文社漫画条目”的基本要求,而正是这些要求,直接性的造成了我对芳文社相关漫画的大量红链的填蓝得以实施,而大量的红链填蓝的样式也因为我的这些要求变得“格式几乎一致,内容框架基本没变”的相同性普遍性。综上,我将这段时期我创建的所有漫画条目称为“批发型漫画条目”。

以下,便是本人对本人创建条目的基本要求:

  • 关于KR系magica
    • 作为以魔法少女小圆世界观为中心出现以同人创作为主要形式的漫画杂志,其背后的圆厨本身已经初具规模,甚至有与芳文社本社有明显区分的情况,若自行创建将会出现一些必然的编辑冲突,因此在芳文社补完计划中,magica目前不列入之中,个人持观望状态,愿圆厨社群的有志之士能够执行创立魔法少女系列条目。
  • 关于勾选“完成”的版块还有红链问题。
    • 在已完成模板项中会出现红链问题,有两种情况:
      • 因自身能力不能完成创建,所谓“尽自己所能”就是如此,但已备注,望有志之士。
      • 有人新添加了红链,此时应该问题不大,大多数编辑添加了就会把条目创立不像我
—— 芳文社漫画条目红链填蓝计划第一阶段注意
  • 国内未有准确翻译的不列入创建范围。
  • 国内暂未有汉化的,暂时不列入创建范围。
  • 该阶段大概率可能不包括time系漫画
  • 不包括停刊漫画和电子网站漫画。
  • 第二阶段连载作品创建条目条件:
    • 必须至少已经发行或即将发行1卷单行本,并官方网站已经预告发行消息。
—— 芳文社漫画条目红链填蓝第二阶段注意

计划我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第二阶段基本是同时进行的,第一阶段是以“搞定大家族模板上现有的红链”为目标,第二阶段这是以“把现在正在连载的漫画内容全部搞定”为目标。由于两个阶段是同时相交进行,因此在我脑海里,其实两个阶段的“注意”内容是相通的。


现在咱们就关注我引用,抛弃阶段相关内容来看,第一阶段的“注意”其实决定了我我会在哪个范围里进行芳文社漫画的创建,第二阶段的“注意”则决定了我会在哪些情况下才会决定创建其条目

再次分析一遍我的两个注意,我至今都觉得是非常合理的。

就如第一个引用的

  • 关于KR系magica
    • 作为以魔法少女小圆世界观为中心出现以同人创作为主要形式的漫画杂志,其背后的圆厨本身已经初具规模,甚至有与芳文社本社有明显区分的情况,若自行创建将会出现一些必然的编辑冲突,因此在芳文社补完计划中,magica目前不列入之中,个人持观望状态,愿圆厨社群的有志之士能够执行创立魔法少女系列条目。

自21世纪10年代开始,芳文社与nitro+的相关脚本家们进行合作后,造就了以《魔法少女小圆》为代表的众多热门IP动画与漫画。《魔法少女小圆》这部动画的含金量足以载入日本动画史册,许多婆罗门、动漫高手至今都在《魔法少女小圆》里分析情节人物情感、相关镜头语言赏析、性格分析,若说这一层面《魔法少女小圆》还是仅存在于浅而狭隘的限度中,那么再去继续探知深渊,你会惊呼,许多领域学者会从《魔法少女小圆》动画中解析社会学哲学文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等一系列极为深度的学术话题(该死,我又想起东浩纪了!)。

等等现象和至今魔法少女小圆的热度持续温热不减共同可以得出结论——以魔法少女小圆为中心的所有周边作品至今早已累计了足够的粉丝群体,而这些粉丝却恰恰有些许并不喜欢芳文社,于芳文社之间除了小圆这一载体仿佛再无交集。十余年对这部动画进行各种方面极为立体的深度解剖早就不在少数。他们在浅层技术到深度哲思都已经有了十足的贡献度。

于是作为保守的本人而言,我有认定一件事——个人若对魔法少女小圆的周边漫画进行条目编辑,将引来认知程度大相径庭,与我的编辑结果具有异议的人群出现。于是我以此得出结论——《魔法少女小圆》这块石头会引来不必要的冲突。

我并不是深度喜爱魔法少女小圆的人,对魔法少女小圆的所有相关作品和动画也仅停留于“看过”这一年浅层程度都没踏入的境地,自然自认为“没有资格”,对一个有责任的人而言,以“质量”为第一的前提下,我自然将《Manga Time Kirara magica》系列的红链放在了我的计划范围以外。若有将魔法少女小圆爱到深处的人来填写红链,那么这些作品构造的宏大魔法少女世界观或许编辑的更为完整,让条目更有价值!在此思维的影响下,我固然认为“此时红链胜有链”是合理的,不去加蓝链也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


这仅仅是第一阶段注意要求上我认为重要的,而再从宏观的去看待两大阶段,无疑,第二阶段才是最为实质的个人创建条目的条件。

  • 国内未有准确翻译的不列入创建范围。
  • 国内暂未有汉化的,暂时不列入创建范围。

这前两条创建漫画条目条件是以网站为出发点个人设立的条件,萌娘百科作为中国的acgnWiki,其受众一定是中国网民们,而当今中国网民在普遍情况是如何接触“芳文社旗下漫画”则值得我们思考,我当时想到了三个方向——正版实体汉化书籍、正版网站汉化、网友自我相互“汉化分享”,在这三个大方向下进一步思考,国内芳文社粉丝社群多数集中于那个形式下进行的漫画阅读呢?

结果是显而易见,那就是网友自我“汉化分享”。基于这一点,一部外国漫画必定是在汉化组经手并对汉化名称的定名才得以传播的给每位读者,而没有汉化组接手的纯日文漫画则普遍会出现“无人所知”的境地,也就不会有读者。那么,Wiki也应该遵循这一点进行条目的补充,在我认为Wiki除了“科普”这一重要任务外,其还有“引导”的次要“基本”任务,用户会在wiki的大家族模板中发现自己没有看过的漫画,这其中便会有好奇心的驱使,而二度寻找同大家族模板的漫画进行阅览。

综上这其中“汉化名称”就十分重要,用户会用大家族模板中的名字去寻找作品,若漫画名称没有正版公司汉化名或是汉化组定名,那么即使创建条目者自身知道这部漫画,但不去了解“国内是否有这部漫画的汉化”的情况下就擅自给漫画定名并创建条目,故也就没有什么创建的意义,因为国内网没有你自己定下的“名称”的漫画资源,“引导”这一功能就并不能发挥出来,甚至反倒显得“迷惑行为”“无中生有”,综上二阶段前两个要求便以这样的思索下决定下了要求。

这是当初我想到的问题所在,其实我本人也有想到一种情况——“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有汉化资源,漫画也有汉化定名,但汉化的漫画资源不全,国内的汉化只有几话或者只汉化了一册单行本不在汉化亦或者漫画已绝版不在出售汉化版。”

但这种情况yysy是不攻自破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属于我们Wiki的服务范围,我们只需要起科普、汇集、引导的功能,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明确的汉化名,至于国内资源是否全的问题,应该在于汉化组和授权漫画公司。作为Wiki的我而言,这个情况不归我管,我们能够对资源不全表示遗憾,但并不能坚持让资源一定是全的,自然,创建条目的意义不需要考虑漫画本身汉化部分的资源是完全的。综上也就不攻自破了。

  • 该阶段大概率可能不包括time系漫画

有关于“Time系漫画条目”的二阶段补充,其实是以国内芳文社旗下漫画系列受众上进行的考虑的,如今的许多读者,其分布是很明显的,在芳文社的21世纪一系列的宣传和拓展,Time系逐年萎缩,我承认从大局观来看整体纸质漫画出版行业其实都在下滑,但time系的萎缩除了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因MTK系使其萎缩的程度加剧。作为《周刊Times》的增刊后逐步独立发展的产物,Time似乎又是一个循环——它的增刊并一样逐步独立出来的MTK如今成为了芳文社的牌头。我不禁开始猜疑,说不定吧……某日MTK的新增刊再次出现,并逐步替代MTK的位置也说不定。

Time系三部.jpg

Time系的漫画自1981年《Manga Time》首次独立创刊以来,随后的40年里,据我个人所知包括《Manga Time》本刊外,加上其自身独立的姊妹刊、从《周刊漫画times》等其他杂志独立出来同属于time系姊妹刊、临时作为特殊主题而短期独立出来的姊妹刊,除开电子网站《Manga Time彩》共有纸质杂志8部。而截至2019年10月《Manga time Special》以和《恋爱研究所》“同步完结”这种意外觉得不明却华丽的方式消失后,直至今日,Time系的漫画杂志仅剩下了三部——《Manga Time》、《Manga Home》、《Manga Time Original》。

Sp完结.jpg

就以21世纪00年-05年还处在辉煌期的它们而言,这必然已经说明进入了"老年阶段"。因此,仅以受众而言,当初制定二阶段时,并对Time系进行了如此之补充——“大概率不包括time系漫画”。而如今由于计划已经完成并且基本上让芳文社大家族模板进入了第三阶段,对于Time系漫画的条目创建或许对我而言可以适当的加入其中了吧。。。

当然我也正在为我这个想法付诸实践,起初Time系里寥寥无几的几部漫画中仅有一部红链——《请别叫我军神酱》,而创建这部漫画的条目在我心里出现一大阻碍,在我的心理底线下,介绍漫画在人物简介里一定要将主要人物给介绍全。而军神酱的问题就在于此——作为一部以史改编的动画,这部漫画中的主要人物均在漫画不同时期不同,就此导致其中主要人物完全无法很好的归纳。因此我放弃了创建它的想法。后来编辑群里的大佬们自行完成了创建编辑,至此我都一直在感谢——因为他们的创建加快了大家族作品红链变蓝的速度。

《请别叫我军神酱》被创建后,也就表明time系漫画的条目彻底填蓝进入了第三阶段。为此我付出实践的是自己在大家族模板增加的《上门双马尾》。这一漫画条目的创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高津老师把主角画得很“油”很涩,完全还有他本子的内味儿,就很感兴趣。这部漫画算是目前time系漫画较为主打的漫画之一了,出镜率很高,创建条目也在我认为稍显的必要。而这部漫画条目的创建对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正式说明我要开始帮time系也补充一下条目并基于此想法下第一次进行了实践。

请别叫我军神酱第8卷.jpg上门双马尾4.jpg
  • 第二阶段连载作品创建条目条件:
    • 必须至少已经发行或即将发行1卷单行本,并官方网站已经预告发行消息。

当第二阶段的注意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定下了一条对我个人十分重要并且已经基本成为我创建相关条目原则的条件。

我认为这最后一句之所以如此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帮我一下解决了三个自我否定后出现的问题:

①若漫画作品前几话并没有把所有主要角色托出怎么办?主要人物性格在前几话并没有完全展现给读者们怎么办?(在人物简介是否可以完整的写出来的自我否定)

②若漫画还没有到第一卷就决定腰斩或休载该怎么办?同理,若仅用前几话的内容便能编辑好一个漫画条目,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客串的漫画也需要/能够编辑条目?(在究竟什么样的漫画才可以值得创建条目的自我否定)
③作为一个人的爆肝计划,并且自愿把现在正在连载的漫画也加入在计划之中,你是否能够保证时刻紧盯多部作品,并保证其在Wiki上能够及时更新修改细节?(在个人能力极限和信息多线汇总时效性的自我否定)

漫画条目除开信息卡片,分成了:“作品简介”“内容简介”“人物简介”“出版信息”。四大部分。

而占据漫画条目60%以上内容的恰恰就是“出场/主要人物简介”这一板块,因此,一部漫画作品在有“质量”这一前提下,必须要知道这部漫画主要人物有谁、他们有什么特征、他们有什么推动漫画故事的特点。而这些便能成为一部漫画一位人物的基本简介。以此为据,我本人是坚持支持“写一部漫画条目一定要亲自去看其漫画的”这听起来仿佛根本没有效率可言,当却加重了“质量”这一点。那有没有一个又能兼顾效率、又能兼顾质量的方法可以来创建漫画条目呢?

答案一样不用去想:“有。”

“两全其美”的方法我想到了两个——“直接去抄其他百科的内容”、“就看漫画的前几话然后通过前几话推断人物,从而进行人物简介编辑。”

前者是直接跨越了网站的基本守则,这种行为也是个叩问每个用户心中是否有基本“知识产权”意识的行为,自然不可行。(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在网站自身允许的情况下另谈。)那么咱们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了后者——“仅看几话就开始编辑条目。”

于是,我的第一个自我否定就再次出现了“如果主要人物前几话没出场怎么办?”“如果主要人物在前几话多数特征都未展现出来怎么办?”忽视这两个问题,那就表明了你选择了“效率”,放弃了“质量”。(注:质量≠字多)这两个问题的忽视直接会导致条目简介信息变得“失真”,那么与wiki的科普性出现了分歧。这是从条目的视角来看,而作为我个人本身来说来看,这个自我否定问题会有一定的蝴蝶效应,逐渐导致后面两个自我否定的出现。

仅用前几话便编辑一个漫画条目,那么不谈编辑内容失不失真,恰恰开始反问——“一定只能编辑创建连载中的漫画嘛?客串的也就几话,也是漫画,而且故事比连载的更完整,凭什么只能编辑连载的漫画?”又由这个从条目整体定义的疑问推出我个人为视角:“我的计划里不是一部两部,而是组成为一群作品,为了总体效率,一次性搞定完善,是否比到时候编辑内容失真需要二次返修更为拥有效率?”

于是这三个自我否定都为我指向了唯一的解决和妥协的方案:“只编辑出版过单行本,或者即将出版单行本的漫画。”一卷漫画至少包含了9个月的漫画连载内容,若从短期漫画来看,人物的所有元素全部上场,漫画故事开始进入利用让人物特点推进故事的创作阶段;作为长期漫画,那么主要人物基本上已经定形成为一个类似于以“主角”为核心的人物圈,这一圈层无论处在故事那个阶段故事那个章节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当时部分章节会有此章节才有的主要人物,但当这一章节结束后,这主要人物就会当初漫画,当永恒不变的还是以主角为核心的圈层。因此我们便能直接将“核心圈层”便在条目中,信息也就做到了基本完善。

而将自己约束在“只编辑出版包括1卷及以上或即将出版1卷单行本的漫画”的条件中,正好划清了客串和连载是否都要创建条目的模糊界限,对于条目而言,“作品卡片”和“作品出版信息”也就更容易编辑(有封面图、有ISBN等基础信息),故在“质量”上也有基本的保证。

当始终不得不讲的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无法完成每个漫画条目的严谨性,即使我再如此之谨慎,依旧是拥有自我的主观色彩混入其中。每个条目都需要其他人们的进行否定再否定,批判再批判才能做得到一个漫画条目更加完善客观,更加符合科普、引导、共享、汇集的价值。因此,我在极度无聊的时候,创造了个人空间的用户框——“没错!那就是“抛砖引玉”是的,其实就是想推卸一下自己百疏一漏留下的种种编辑错误

红砖.png 这名用户喜欢抛砖引玉
我建了条目,但只是“建”了而已,还希望别人抛玉。

就这样,一个7月底的某日凌晨,我极度机械化的制定这些规则,也因着这意外深思熟虑的规矩和自我意外的规则约束力,说白了,我把我这种行为叫做自娱自乐,自我高潮。我创建的漫画条目呈现出了基本的定型结构,并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爆肝漫画条目补充,这种状态一下持续到了8月下旬。




“编辑组”篇

从2020年10月3日几乎以“创始人”一般的身份(当然本人并不是)进入到了群里,接近一年的时间里,群里的人从几人发展到了三十几人。这期间里,群内的话题瞬息万变,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发展实在迅速,知识面泛度之广,对我本人而言,我自认为我在其中的发言不算完全少,也不是一定的多。在群里近一年,我更喜欢以“人类观察”的姿态去审视群里的许多东西,因为我认为,作为旁观者,你可以更清晰明白的看见更多人更多想法,这是个很有趣的人间观察的行为。但说实话,其实最根本的,根据几年以来我的互联网交流经历里,我非常能够带断定的是,“我果然还是不太会说话”的这件事情。我本来想依照把"条目"篇的屁话全部发泄出来后再倾吐几乎一年对编辑组的一系列观察。但在我的潜意识里,总是驱动我现在就开始去写有关编辑组的我所看到的一切。

于是,这一序言就出现了,之后的内容我将大致以时间为主要的基本脉络,外加插叙作为辅助手法述出我一年下来看到的编辑组的一切。这必然是主观的,同时在我个人认为或许没有价值的。

——mapmachine 2021年7月11日 (日) 17:14 (CST)


组的开始

根据 https://zh.moegirl.org.cn/User:一位史蒂夫/芳文组群组史记 记载“群的想法第一次提出是在2020年10月1日11:03(CST)提出的

以我的视角而言,时间并无差错,但组的提出网站地点其实都有些许的会让人诧异。因为“萌百芳文组”的提出地点甚至不在 https://zh.moegirl.org.cn

我现在将时间拉回了2020年9月28日。在中国时间应该还是凌晨的时候,我的手机为我推送了一条消息,这个消息来自哪里呢?是的,来自中国互联网最为知名的问答类型社区 https://www.zhihu.com 。知乎为我发送了个很让我感兴趣的问题,这是这几年我在知乎芳文社这一版块相关问答中除了“如何评价《XXX》(动画作品或者少数漫画作品)”“能推荐一下XXX的作品”等笼统又无趣疑问后稍显的让人一看“敢这样问好大的口气”,细细一想觉得“确实好像是这样的”新颖问题——“芳文社是如何在竞争激励的日本漫画行业杀出一片天的?”

“这个问题竟然3月份就问了。。。现在才给推。”我翻了翻问题的“问题日志”想着。

这个问题下面回答的人不多,回答的人要么就是随口一说,要么就是在这里插个眼,有时间才回答。比我厉害的人多得是,很喜欢看别人做,听别人说的我见此状,实在觉得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必要。yysy,知乎我从来都是逛,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回答。我拿起我的键盘开始输入的看法,一写就写到了清晨。如今我再去翻看,果不其然的错误百出,哪天再改吧……

回答完我就去睡了一觉,我再醒来,手机一顿提示,说什么认定为优质内容推送首页。我当时第一时间就是心想“完蛋”,自我意识过剩意识到我可能要被冻鳗婆罗门拉着垃圾回答随便乱草了。我改了五六回回答,这期间有人点赞,阅读量也在涨。这时有一个用户的点赞引起了我的注意。

是的,你组的开始从他跟我在知乎私信搭话开始。

9月28日下午13:00(CST)整,sivlovski出现在了我的知乎私信栏里。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除了萌娘百科外的网站里见到萌娘百科的人,也第一次验证“你百的人无处不在”的传言。他对我在他timeline里出现感到惊喜(一般我都在夜间出动),但是果不其然的是,我2020年9月29日早上6点才收到知乎消息。就这样我和他进行了时间跨度相当长的礼貌寒暄(特别说一下,时间跨度长到了将近一天了。)

礼貌寒暄吹捧停在了2020年9月30日下午1点,又过了一个夜晚,2020年10月1日11:03(CST)sivlovski又在私信上发给了我一个消息,这条私信表达的东西很明确,总结下来便是一句话:

我最近有一个成立芳文社相关编辑组的想法,想问您是否有兴趣加入?

我不知道鄙人是否是第一个听到这个“编辑组”字眼的人,但参照史记,我听到的消息和实际上标明的消息在时间上的重合,恰恰又确信了我的猜疑,同时我不禁笃定自己的另一个猜疑——这个想法的提出地点果然不在你百,相反提出地点可能来自知乎。

这条私信,在siv佬发送给我之后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就看见了。但是我过了近7个小时才给了ta回复。因为在这七个小时里除了我手头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空闲之余外,在间隙空闲的时候也有在思考这个“芳文社编辑组”的存在是否合理,与其说我在思考:“这个编辑组存在是否合理?”,不如说我在思考:“我来这个编辑组真的有存在的合理性嘛?”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维方式很悲观很局限很保守,在对方邀请我之后,我的脑海里涌现的全是疑问:“芳文社的相关条目除了漫画条目外还有什么大量任务值得让一个群组的诞生?”、“如今编辑补全漫画条目的人我在两个月内见到的编辑者屈指可数,真的会有很多人加入在着群组之中吗?”、“这个群组究竟对于我而言有什么意义?真的会有想相关编辑项目需要群组合作嘛?”……

然而后面的群组发展回答了我许多疑问,具体从我的视角来看,群组的发展给予的回答是如何的,我认为不应就在一块全部叙述出来,到后面“组、存在、意义”板块慢慢的述说吧。

回归时间线,大概10月1日下午六点左右,我思考了许久,向sivlovski的私信给了答复,我的回答表明的态度是(+)感兴趣(其实我真正的态度是(+)稍微觉得愿意加入),而除了表明我的态度之后,我还增加了许多废话,这其中还提示了像我序言说的在我几年以来的互联网交流中我着实不太会说话的这一点。

明白我的接受邀请之后,siv佬私信给我了ta的QQ和discord。但是,这一条我到晚上10月2日凌晨才看见,我彷徨的加了ta的QQ,为什么是彷徨?因为在加ta前,甚至在表明我(+)感兴趣前,我一直在跟“我是否应该捍卫我自认为的‘个人隐私权’而做出一切否定?”的个人态度作斗争。说白了就是tmd社恐!加到完全没有在现实世界熟络之人而产生的陌生距离感。

10月2日早晨,siv佬同意了我的好友申请,晚间开始问我有没有想拉进群的人。其实当时我有几个想拉进群的人,例如现在在群里的砂糖、尖峰其实都有想到。但是我最终还是说“我没有想拉的人,直接向讨论版宣传吧!”因为yysy我当时也并没有与他们有多大的接触,况且我啥也不是,仅是在编辑条目的时候看见过他们的活动,其他就一点交集都没有了。说白了还是社恐,啥也不是!当然此时编辑群依旧应该是处在一个“筹备建立”的阶段,还没有建群。

过了1天之后,于是2020年10月3日,你组“萌百芳文社相关条目编辑组”正式建立,群里最开始只有两个人,siv佬也在你百的讨论版进行了宣传,宣传很奏效(至少以我的视角而言,10月3日入群的人就有几个,我不知道siv佬是否有在其他地方进行了宣传,因此我暂且归结为讨论版宣传确实有用。),这是我当时没想到的,我没想到第一天就已经来了几个人,记忆些许的清晰,时任管理员的小小鞠好像是第三个来群里的人。就当时群内就出现了各阶层极度平均的现象——管理员、优编、普通用户1:1:1

组的开始就是这样从10月3日出现的,随后的一年里,群内人员扩大到了30余人。这也是我在最开始没有想到的,再后来后面的群内发生的许多事情也是我从来没想到的。


“北京小黄”

“北京小黄”的出现,是你组建群以来第一个头号公敌。从现在(2021年12月21日)看来,据我观察恐怕已经是百度贴吧相关吧组、萌娘百科大部内容相关编辑群组、维基百科中国区的“公敌”了,这样一位wiki编辑者,一位网络用户使用者,一位与鄙人相差近10岁的小朋友,将其写进“编组篇”,实属可见其在你组的影响力“巨大”,他是如何逐一引起萌百芳文组群里的注意,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你群里的活跃用户逐一由“注意”到“善意教导”随后化作“激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操作,让你组所有人将其视为“笑话”的。

就连我都觉得,现在我来记载他,都是一种“笑话”了。——mapmachine 2021年12月21日 (二) 20:07 (CST)


鄙人初见北京小黄,其实并非在萌百,而是在百度贴吧。百度贴吧我并不是经常逛,逛的频数甚至低于了泥潭、A岛,可就是这样,在鄙人与他的关注圈较为重合(与其说重合,不如说他实在是什么都关注罢),他总能在我少有打开贴吧页面的时候眼熟几下,故有了些许的印象。

我当时对他的印象并非特别全面,因为就是看过几眼的程度,所以把他定义为“普通网上冲浪,具有一定互联网隐私安全常识的网友。”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了他进入芳文组群前——也就是2020年11月11日——这是他第一次入群的时间,也是最后一次能够入群的时间,同时是我对他出现进步印象升级的时间。

2020年11月11日,北京小黄进入了群里,而2020年11月的芳文组,当时是已经经过“就要符合怎样的萌百用户才能加进萌百芳文组”的讨论,其结果为:

①必须成为自确用户

②拥有10次编辑以上(无论大小编辑)

这一标准就我看来基本以“同好会”为性质造就的低门槛要求,且同时又可检验入群的人是否是“闹着玩的”。(即,是否具有最为基础的萌百wiki编辑经验)

事实检验下来,这两个要求至今都很有效,至少在此基准上群内管理员们也都拒绝了一些没有经验但要加群的人,这让群里面的“奇葩发生率”真的大大降低,沟通交流基本畅通。当然奇葩一直都是无孔不入的,你组快两年以来我自认为出现了两个“奇葩”——一个北京小黄,另一个我将其号为“食梦者玛丽的忠实读者”“牛木义隆的单推人”“踩一捧一高手”“自我思想用意识流表达的阶级分子”则是对一部漫画很是钟爱,但同时也具有很鲜明的想法,但在表述给他人时差强人意,并且完全缺乏辩证思维的态度,导致众人唾弃其自视清高,最终自觉退群的网友。

除北京小黄外的这位网友,并不能像小黄一样独立成一个板块,因为我们要知道的是,这名网友至少在萌百编辑上没有什么超出红线的问题,只不过是其思想观念与你组总体思想观念完全不合导致的“奇葩”之名。所以峰回路转,书接上文,鄙人继续对北京小黄进行一个叙述。

北京小黄入群,不是我同意的,彼时的我正在三次元忙得焦头烂额,与深夜打开手机才知其的存在,我在群里看到这位新人,首先意识到的就是“这人我见过,没想到在萌百遇到了。”别问怎么意识到的,问就是他那鲜明的北京公交车头像——他的贴吧也是这个头像。

随后便是在萌百里进行对“北京小黄”这名用户的搜索,但我点开北京小黄的页面时,他刷新了我对他尚还浅薄的“面相”,转而在刷新我对他“面相”的基础上,加深我对他的“印象”——他的家庭住址在这冰山一角的“互联网”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中国互联网上各大网站注册的账号一一列举,他的用户网页上塞满了各种用户框,接近一半以上全是芳文社KR系漫改作品,弄得个花枝招展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他对芳文社的喜爱,以及对萌百“用户框”特色的新鲜感,其“佩戴”的程度其实不亚于苏勋宗。

此外,关于对自己的描述里,他基本上透露出了自己的年龄,上学的学校,生日自然也是有的。在他那些账户的视频里也完完全全露出自己的面容,少部分网站账号也直接将自己的真名交代了出来。

那么,由此看来,无论隐私还是非隐私的东西,北京小黄展示一览无余,基本上就差告诉全中国约9.89亿(数据来源于CNNIC)的网民们他自己的身份证号了。

其实他的这些种种行为,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因为本人小时候也在某些地方这么干过,已经属于是即使受到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磨平棱角后,都挥之不去黑历史了。所以综上,我从他出现在我的视角里到消失在我的视角里的至今都并没有拿他这事用来嘲讽,五十笑百步这种事真的没必要做。我从他的这些行为上最后能够了解到的大概就是:“他现在有很强的表现欲,他想要融入某个团体,他想要做出点贡献。”在我认为这应该算是一件在精神层面的好事。

刚入群时,至少我是不讨厌他的,但后来的一件事彻底点燃了我的底线,让我对他有180°的转变,那就是抄袭。

2020年11月11日,群内的人们看到他已经有了10次编辑以上且还是自确就把他加进来,随后群内马不停蹄地就出现有关于他的第一件事。这件事来自于他的讨论页,11月12日有人向他提醒图站相关注意,他的回复“谢谢鄙人的提醒”,群里面的人在群里也告诉了他,“鄙人”是称呼自己的谦称。这毋庸置疑是一件让人无语的小事,也是当时群友们向他进行第一次友善的提醒和建议。大家都知道这位11月10日才注册萌百账号的北京小黄,对萌百一些规则,一些基本的规则还是不太了解,还是需要告知他在编辑上需要注意些什么的。因此在2020年12月1日之前,他在萌百做的许多编辑多多少少都有被人友善的建议或者是较为正式在其用户讨论页面予以警告,他这段期间做了很多编辑,大多不痛不痒,或者说其编辑的内容上不应该出现在其编辑条目上(我很想把这种行为直接称为“KY”但又与KY有细微的差别),例如他创建了很多的用户框,但如哲♂学、萌百芳文编辑组等用户框等都因各种原因予以了回退,至今都躺在其子页面上。他也在条目上搞了点小编辑,大多都是梗条目,而在我的视角上而言,他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幻想文艺复兴》上的编辑——他在作品条目里加入了些许的黑幕,黑幕里的内容全是哲♂学的梗,若以此作品的内容,和其作品主打的基调,以及这个条目整体来看,他的这些梗加得莫名其妙无端联想,纯纯玩梗小鬼做派,果不其然不久便被人删除。

11月25日,他开始创建条目了,那是他创建的第一个条目,也是他唯一一次还能被群里的人们友善提醒建议的条目。那个条目叫《星空交流》,他建立这个条目一眼就知道没有看过这个作品,简介来自于动漫之家,然后comic infobox一摆,芳文社相关大家族模板一放就完事了。内容少得可怜,完全的低质条目,于是11月25日那天你群群员又再次提醒了他,叫他把信息搞完全了再说啊,他没有吭声,一句话也没在群里回复。然后那天晚上siv佬将人物简介补充了,我只是小小编辑了一下漫画作品信息框里的内容,sytus佬也参与了完善。我很能理解“抛砖引玉”的手段,但在我眼里,所谓“抛砖引玉”应该是大部分内容编辑好后,然后创建条目,别人看见后发现细节需要添加,发现错误需要矫正,最终将这块“砖”完成为“玉”。黄某的做法,不能说是“抛砖”,不如说是在“抛粘土”,然后让我们把这坨粘土捏成砖的形状然后再变成玉。

这些其实都还能够接受,至少在我看来还能够接受,看得出来他很想为芳文社的相关条目贡献点什么,也很感谢他抛的这坨粘土,让我们当时对条目怎么创有过一些讨论,有人说一般在多个地方进行信息汇集然后归成自己的话来创建条目,有人说对于作品条目应该看了之后在用自己的想法汇集成书后创建。但这些讨论的起点,全部基于“提醒北京小黄别再这么做(指创建低质条目)”之上,可是他当时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复,他不回复也不打紧,至少他应该知道这么做是不应该的就行。然而我错了,因为后来一次条目的创建让我明白,他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甚至没有吸取这些讨论之下的一丁点建议。

啊,上述的最后一句话或许有些绝对,他或许也觉得自己创建的条目有问题了,也听取了相关建议,但是他仿佛没有吸取到“自己归纳”“原创”等字眼。于是,他下一个条目的创建,成为他给自己滚出编辑组群的驱逐令。

2020年12月1日,黄某创建了《第一次恋爱》,他晚上8点创建的,里面除了漫画作品信息框不够完善、没有芳文社模板大家族,没有作品单行本信息之外基本上简介也有,在12月1日的我看来,他还是听取建议了的,我随后也帮他完善了些许信息,至于在群里有没有再次对他提出一些提醒或建议我不大记得了。

结果快一个星期之后,我震惊了——《第一次恋爱》条目被别人发现是抄袭度娘的,人物简介作品简介一字不差!

这事让他又一次在你群成为集中焦点,当群上开始批判他这种行为时,他又不说话了,行使了自己保持沉默的权利。为何没有道歉,为何没有解释现在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不管怎样黄某全靠自己,在群里给自己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有人发现他抄袭了条目;“地利”根据萌百站内的规则,他这已经属于是严重破坏萌百行径了;“人和”:群里面在此之前早就有不少人对他做出的迷惑性表示不满了,提醒了也视而不见。

这么充分的情况下,黄某在你群的结果也是必然的——那就是say goodbye。2020年12月5日,踢出了群聊。

这件事之后让我直接对其态度发生了转变,不是因为那些个人迷惑行为,只是单纯因为他抄袭,就那么简单。他很想给芳文社相关条目给点自己的作用,但是自己又将互联网化作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忽视游戏规则自然参与不了游戏,更别说在游戏里自由探索了。地球ol也是这个道理,抄袭被人发现后,无论是在社会人文价值角度还是道德法律角度,无论是国服还是国际服都是有惩罚机制的。

他后来也屡次想要再加回来,但都被无情地拒绝了,他说自己错了,很后悔,但我却看不出来,因为在此事过去将近半年之后,又一件至少让我大吃一惊,而这件事也让他再也参与不了萌百的编辑活动了。


2021年5月,在黄某引起激愤驱逐出你组近6个月后,组内某位成员(具体某位成员已不可考)突然发现,度娘百科上大量充斥着有关芳文社相关作品及人物的条目信息,与之和萌百内部相同条目对比,除了百度百科那边没有排版极度拉跨之外,所有介绍内容一字不差。

为什么说一字不差——因为我属实是印象深刻。以自己所创建的《翔子老师》为例,基本上此条目里面的内容都是鄙人编写的,非官方描述:人物简介、作品简介云云。鄙人编写条目的特点也在上面讲述的很明白,所以,我编写的条目基本上突出一个字多话痨的特点,一个条目至少得有300-600来字。就算好好排版下来都可以看得出来啰嗦、琐碎、信息量较大。

度娘那边的这个条目就完全看的出来了——人物简介毫无排版,一饼粑的集合在一起,如同我现在在这里废话的小作文一样,乱、无序、混沌。

在我定睛一看里面的内容之后,满满的回忆感涌入我的心中——这简直就是我当时创建条目的味道,或者说就是我的味道——每个介绍人物的句子,词语,标点符号,全是我在萌娘百科上自己用键盘和大脑思索出来的。

再看看百度百科上,编辑此条目的用户记录——“2019年5月17日,chd114创建了此页面。”

与萌娘百科方面此漫画条目创建时间对比,早了将近一年,因此我没有理由相信是这位百度用户盗取了我在萌百上留下的痕迹,除非有两种可能性能够表明是“ta抄了我的”——要么我的百度账号就叫“chd114”,要么就是“我抄了ta的人物介绍”。

两种可能都涉及了我本人,而本人也有清楚的质问我的大脑:“你确定不是我们干的吧。”它给予我的答案也都是否定的。于是我继续顺着向第二位此页面百度百科历史编辑者进行调查。

眼珠向列表往上一挑,一看,确定自己应该识字,几个字没有认错,应该没有多音字的可能——“北京小黄02小号,2020年9月18日编辑。”

我极力想证明北京小黄无罪,于是我又确认了一下我在萌娘百科上创建此条目的时间——“2020年8月11日”

我当时就笑了起来,依稀记得5月那天组内对此事进行全面大调查的时候调侃了一句“好家伙,每个字都是我的痕迹。”

果不其然,那天,从组员发现这个问题到发现这个问题极其严重,仅仅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光我说举例的作品条目,有关作品的人物条目如《黄金拼图》《A频道》均一并被他抄了过去。多种证据足以把ta置于“死”地。

于是在2020年5月10日约晚6点,组员在萌百上对其发起了举报,并且证据一并送上

近两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快要晚上8点之时,萌百官方确认了此事,直接将其账号永久封禁。那一天,组员又为之进行了一场狂欢。


如今的黄某,从萌娘百科这一整体上来看,已经是作为“破坏者”以代号“abuse22”的身份永久的刻在了这篇互联网的土地之上了。但对你组这一部分而言,它的形象却越来越具有了“功用性”。


组、存在、意义

时至今日,你群已经过去了接近两年的时光。两年时间你群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其中大部分我仅旁观,而少数进行了参与,事件里总会有许多矛盾藏于其中,我无聊的时候就会对其进行一个毫无责任主观臆测和猜想解析以及思考。但在自我感动般的解析之下,不断往前深层探求其本质,不知为何就总是可以在思绪最末端惊奇地走到同一条路上,且永远都围绕这一主题走不出去——那就是“组的存在,以及组的意义。”

这是一个死胡同,就本人而言怎么也走不出去,群中两年里,在思考中我已经不止一次绕入了这个主题深渊之中,我也特别幼稚地把这个现象自称为“意义危机”,这是我联想到历史上“三大数学危机”而衍生自创的词。我仔细地回溯了你群两年,于我心中至少发生了五次“意义危机”。

而在这五次之后,我终于走出了死胡同,我在当代年轻人群体盛行的处事精神、网络信息泛滥的虚无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思潮、以及我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三者共同作用、影响、熏陶之下,找到了一个彻底解决本人对“意义危机”困局的精神内耗。

说到这里,我又笑了,因为我看到我刚刚写的此章节前言如同谜语一般是如此之荒谬且“奇妙”,给人一种无厘头的搞笑感。 ——mapmachine 2022年8月12日 (五) 03:18 (CST)


还记得最开始在“组的开始”篇提到的东西吗?就是在被邀请入群时我个人那一时的所思所想——“这群有人加吗”“这群要来干嘛”“这群还能做什么”。种种头脑风暴说白了就是在质问“这群的意义在哪?”

而首次危机思索得很早,思索也很基础,在时间的洗礼下它给我的回答也很快——“若不谈实际,这群在字面上已经说明了其意义:宣传芳文社。仅这么看,那么‘这群干嘛’就不用再想了。”“很明显,集体下涌现了无数想法,这是个人做不到的,也是给出‘这群还能干什么’的答案”“若以2022年10月的现在来看,一个从几个人的群瞬间扩大到60余人的群,已经不需要再去思考‘这群有人加的’的问题了。”

最初的意义危机,在时间的流逝下逐渐被消化,也仅仅只用了时间因素就解决掉了。而当我现在倒着想这两年,越看越想是在玩游戏——因为后来每次引起我精神内耗去纠结一个不影响我现实走向的“意义危机”,解决其关键或者说是因素就不光是“时间”那么简单了。


第二次危机,与其说并非是因为我自己精神内耗走进的死胡同,而是来自群内的原萌百管理员小小鞠,当时群已是10余人的小规模团体了,大致是在2020年11月上下吧,反正也就那个时候,小小小鞠在你组又含蓄的说出了对这组的疑惑,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在说“我不是很明白这个群存在意义是什么。”我不记得当时群内的其他成员是如何给他答复的,ta对此的不解也不止提及了一回。不久之后,ta便因为个人现实原因退出了群。

ta的疑惑和不解,在我个人的精神内耗加工之下,正式开始思索“组,存在,意义”的问题,若说第一次危机还未谈到“意义”这一根本性层面,那么这一次,“意义”就彻底放到了我大脑中的“台面”上了。

大概是2020年12月,个人突然心血来潮决定搞事——我要在萌百芳文社相关内容上“干票大的”——恰恰这时群里siv佬也提出这个想法,而这也“芳文社KR系漫画集合列表”这一“奇观”的开始。当时我就立马私聊上了siv佬,邀他一起进行奇观的创建。siv佬是同意的,但当时他回复给我的一句话恰恰又让我绕回到了“意义”上面——大致回复的意思是“这种事为什么不在群里召集大家一起呢?”

“为什么不在群里召集大家一起?”我忘记当时是如何回复他的了,我似乎也反问了一下自己“为什么”,我自己多少是心知肚明且还装糊涂的,现在来看依旧是一如既往地消极——“鄙人在群里露面不多是其一,更重要的我很明白:群里面不会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奇观’之所以是‘奇观’,就是因为他从普通人角度去想根本无法办到的。如此综上,在群上‘召集’的效果甚微。”

从表面上来看,“奇观”恰恰可以给组赋予了一个“意义”——“这不正是因为组的存在,才能够想到,才可以做出来的东西吗?”但事实上我对此的思考却是“这个组在我心里缺乏了一个定位,现在,在满是乐趣欢愉且依旧有所成就的这个群组面前,ta的意义和定位划上了等号——那就是芳文组是一个‘同好会’性质的地方。”

我把思考打出来看了看,不得不评价是跳脱晦涩难懂,但直至我第三次“意义危机”出现之前,我每每因组而落入“意义”陷阱之时,我就会想“芳文组是像同好会性质的群组,所以很正常。”


时间过得相当之快,转眼来到了2021年7月。

2021年的7月虽说还没引起我对组的“第三次意义危机”的思考。但可以说是引发思考的一个背景和起点。从7月开始,组内开始设想开一个“组号”,我之所以说是设想,那是因为在我眼里,你组虽有能力,但完全无法实现“组号”这一结果。

但是我也没有资格去说些什么,毕竟我很清楚我对组号的作用是怎样的地位。在此胡诌之余,也只好说点虚实参半的话,是真是假也不会有人在意罢。从7月有对组号行动的迹象开始,到12月正式建立组号,再者2022年2月建起组号粉丝群,最终至2月-3月某件事情频繁发生之前,我对于开设组号一直是“反对”的态度。而后来当我看到了因组号的出现,引发芳文组之外的些许现象后,才努力改变了我的态度。而如今(2022年12月)呢?我并不认为这是在这个章节应该讲的,或许组号的详情我还会在“组与号”的板块上细说吧。

上述的背景起点也大致“影射”得差不多了——“第三次意义危机”,甚至“第四次意义危机”“第五次意义危机”全是因为组号勾起的精神内耗。

在我的视角里,组号是突然出现的,就是那种前一天毫无征兆,第二天大厦突然拔地而起,然后塞满我的双眼一样。在12月之前,组内已经有了作为“外部宣传”的些许成果,均发布在成员沼泽的个人b站账号上的。虽说在7月到12月的这段时间里,群内有谈过组号的建立,但大多数提及之后,话题延续再延续,莫名其妙就失去了下文。直至12月10日,我手忙脚乱的忙了一天,终于在晚上11点躺在床上,终于关闭了手机电脑里的杂七杂八的文件,打开了手机中各大社交平台。

“开浪。”

恰恰此刻,群内大呼“组号终于建好了”。朦胧又恍惚,这是当时的第一感受,这太唐突,即便如此,我还是第一时间在群里祝贺了,同时,有关芳文组的概括性介绍专栏发布在了组号之上,我也积极转发。因为我认为即便个人心里觉得“组号如此突然(在我视角里)的出现,是不是缺点顾虑啊?”,那么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整体有了一个新的领域或者说有了一个突破口发展就是一件好事。

而我精神内耗的“意义危机”就是这样出现的——“组号有人做吗?”“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定义组号?”

我不得不第一时间思索到整个群内的氛围——谈论水和兴趣是主要的—》在水和兴趣的过程中发现个人/团体想要做的东西—》由想做的个人/团队自行去实践—》实践结果无论好坏最终会转化为群内的乐子继续发掘出水的部分或者个人/团体热爱的兴趣。——这恰恰是“同好会”性质的组织/社团才会有的闭环。

那么就以这样的氛围而言,我个人yy到最佳组号状态,呈现给人的感觉就像2022年10月番《DIY》里DIY部的那种状态差不多——即突然想去做些什么,然后亲自实践,做出成果,然后先给群内成员看看,群内成员以水的态度审完觉得不错,然后以组号的名义署名po在组号上。粉丝数?流量?关注度?更新活跃度?时效性?自娱自乐罢了,与这些现实性的东西较真是没有必要性的,谁谁都充斥着“无所谓”“差不多得了”的态度,各个行动指南便是“想一出来一出”的总体方针。

与《DIY》里的DIY部不同的点就在于——DIY部是全员为了共同一个实体分工工作,而芳文组在我yy的组号运营下,有一种整体为了一个目的,却各自为政共同靠自己努力创作。那么就以这种近乎“无为而治”的“社团管理”体制下“制作规则”“积极性”“人手”“能力”云云全都大可不必谈——因为我们就是在自娱自乐,在这过程中能够影响他人那更是好的,没有影响也无所谓,真正做到“兴趣使然”。

最初组号建立后我觉得大家看待组号的观念也大致如此吧,最开始有人在群里说“因为感兴趣,所以才会去做的。”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组号或许是正确的。但后来的整个12月到2022年2月里,我在群里冒泡打字打得最多的三个字却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关注点击量”“为什么要关注粉丝数”等等我都有提及,这些疑问明摆着是明白事理却装纯的态度质问,而这就是我开始觉得组号有些许地方有些不妥。——明明都不注重“盈利”,却时时想着要受欢迎。

后来我自我否定,幡然醒悟了,“无所谓”的态度并不是人皆有之,放在制作的人身上,放在真正负责组号运营的人身上——“兴趣使然”的东西,不被别人看见可太可惜了。于是我逐渐也不再“为什么”,因为我突然觉得我个人拿着自己yy的,只符合自己臆想的标准,去质问一个整体选择的运营标准的确有点自以为是了。——而这也是我在第三次意义危机里寻找到的答案。

在我看来,“芳文组的月经”从刚开始建组号就已经开始了,建组号前几次谈论无果,大厦突然就耸立了起来,人人都没有认真讨论这座大厦要用来干嘛,群体观念也不认为要把这事认真对待(以免破坏气氛)。

就此芳文组能够建组号,说明他已经长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人的团体有20个人的玩法,50人的团体当然要有50人的现状。我坚信事物的相对运动,所以应该去承认他。


2022年1月24日0:00(CST),是的,就是那么准,你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月经见红”。群内第一次因为组号而开始出现分歧,部分认为“芳文组人手完全不够”“芳文组应该要有明确的分工”“芳文组的成员应该要多帮忙组号,组号不能总是一个人来。”,另部分认为“芳文组首先主体还是在‘萌百’,不应全部关注在组号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应该让没兴趣的人去做某些事”“不认为芳文组需要详细的分工,谁爱干就谁干”

那是你组的“第一次见红”,也是“疼痛程度”最低的一次……什么?为什么你记得那么清楚?抱歉,当时我麻瘾犯了,打《雀魂》打得不亦乐乎,而在打雀的时间里窥探了全过程。而这次的见红,第四次把我带进了“意义危机”——“芳文组究竟应该把重心放在哪里?”“所有人都有意愿为了组号做事吗?”

在这次分歧里,群内已经出现了一个倾向——“你组应该彻底摒弃拿‘萌百’编辑作为基础标准招新人,应该脱离‘萌百’的束缚,吸收更多有能力有作用的伙伴。”这种倾向基于“组内‘人手’不足”的原因,准确点说明的话,更应该是“组内‘有用且乐于帮忙组号的人手’不足”。这个倾向我原本认为是不会实现的,但直至 6 月 4 日 的凌晨,倾向真正转化成为了现实,瞬间让我觉得整个组号的约定如排泄物一般一文不值。当然这事又应该是放在“组与号”里面去细说的。

在1月24日的前几天的晚上,群内开始捞人,做听译,听译的视频很短,我记得大概也就30秒左右,就一个角色的pv。群内当时有人说“不急,慢慢来。”

具体谁说的无从考证,但凭此我就在群里自告奋勇了:“我来吧。”

但随后补了一句:“打完这把雀魂就来”,我寻思反正也不急,而且都快凌晨了,从组号粉丝的视角来看,也没必要急。结果打完一把雀魂之后,再翻开手机一看,我发现我不用做了,因为ao回复说“算了,我来做吧。”随后便先我一步把视频搞定了。

那一刻你是能体会到组号在ao心里的重要性的,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原因,因为他的确为组号,为整个组的“外部宣传”付出了许多,他真的把组号当作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发挥自己的力气,我不带任何其他成分,仅从芳文组想要向外界宣扬芳文社这一目的来看,这是好的,至少在我眼里看来。

但若仅以我自己来考虑,我反而不太明白在我说“我来吧”前几分钟所说的“不急,慢慢来”究竟是怎样的意味了。

第四次危机油然而生,持续到了月底,直到“第一次见红”不久后再次“见红”后,在大家群内议论不休之时,砂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很赞同砂糖曾经在群里说的一种观念——当我发现你对此感到极为有兴致的时候,我应该收手,因为你对这个东西乐此不疲,所以我不能打扰。——我想第四次危机也解决掉了。“如果有人积极做某事,那我不应该捣乱。”


可是,我很快意识到——第四次危机解决得完全不彻底,没接触我根本上的困惑,这让我很痛苦。直至2月1日,芳文组组号粉丝群正式成立之后,让我产生“第五次危机”,我才彻底从根源上走出了困局。

2022年2月1日,芳文组组号粉丝群创建了。——我一头雾水,我一直在找理由来说服自己,但这回真的一点依据都找不到了——“组号粉丝群的创建完全是无意义之举啊!”

当粉丝群的二维码出现在编辑组的聊天记录里的时候,我开始惶恐——“那么编辑组又算是什么?”“粉丝群的存在依据是在?”“粉丝群是为了水,那么编辑组里又该聊些什么,二者职能区别是在??”

我久违的再次提到“为什么要粉丝群啊?”这回不是质问,是真正地疑问。依稀记得得到的答复大概意思是“这样更能宣传芳文组了。”

这个答复很好,但我还是不理解(但后来似乎找到说服理解这个答复的理由了,这个会在“组与号”讲。)我不理解粉丝群对芳文组整体上有什么作用,注意,我说的是“整体上”,既包含萌百编辑又包含组号的“整体上”。由此看来,编辑组内的成员除了要维持组号,还要维持粉丝群,组号相关占比大大增加了。

于是最终我思索了一晚上,现在想想也挺乐呵的——我竟然为了一个不影响我现实的问题寻思了一个通宵。——“芳文组到底是什么,萌百芳文组到底是什么?”

最后的答案就是:“没有意义。”

我在尼采以及加缪的论断中找到了答案——“人本知事件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依旧会去做,这种荒诞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意义。”这也是存在主义的一种思考方式,也是如今互联网里些许内容所存在的合理解释,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便是“这群毫无意义就是一种意义,有些时候此群的出现根本不需要思考什么意义。”

对啊,我们所做的一切本身就没有意义啊,但因为所做的一切没有意义才有意义。一切皆是兴趣使然,随着自我想做就做,不做拉倒,思考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只会让自己陷进可悲的泥潭里。有些事本身就不值得关心,无论其事物意义有否,为什么要揪着一个东西便要洞悉所有?这是不正确的,更重要的应该从自己想想。

我以这样的思绪承认了这群的存在合理性。


五次危机过后,我不再踏足“意义”陷阱,因为我彻底觉得毫无必要,也根本不需要我自己在这里精神内耗。当我突然意识到,ta其实并不需要我的帮助,亦或者说ta想表明自己不需要帮助,从而表明ta自己一人就有一个组的伟大实力时,作为思想保守的我决定缄默以对,因为这已然不应该是属于我理想中的地方了。未来的不久我可能会自动退出,也有可能在大势所趋之下被迫退出,但结局已经决定好了——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节点上退群,但当我真正做出这一行动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在我的心里,这个群已经彻底失去当时最初所想的那样了。(事实证明2022年11月我就这么做了)

而当我做出这一行为之后,我将会更加自由的去做我想做的,去维护我所希望的,在以集体主义为基调的大多数里寻找自己特色的个人主义思想。即使我再度回归,依旧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并且秉持传统“事不过三”的原则解决这样的闭环情况的发生。


组与号

“又是组号,你群对组号真的已经是PTSD的地步了。”——我看着重组后的新群,无感且毫不在意并不带责任地想着;mapmachine 2022年12月2日 (五) 13:47 (CST)

组号,是你组从旧芳文组转为新芳文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再中二一些措辞的话,那么就是:“你组因为组号, 成功从前芳文组时代,步入了后芳文组时代。”

一切根源来源于组号,组号的任务逐渐让你群60余人(前芳文组时期)产生了分歧,对于我而言,我对组号有许多有违氛围的话想说,这在上面一章节里也基本上展露了不少。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

如今已经进入后芳文组时代了,虽然后芳文组时代出现属实唐突,甚至大家都还没先从前芳文组的落日下走过神来,翻页了那就是翻页了,在新的一个时期里,就组而言,确实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原则也是有必要,只要最初这个组的初心未变,那么怎么改变都不应该是问题,我们应该脱离某些东西的附庸,不再被某一本体意识所束缚,真正单独成为一个意识个体,并依次理念去收纳更多的同好们才是最重要的。

上面这句话本身是我先留做煞笔胡编乱造的,但是我认为放在序言而言却至关重要。至少我觉得如此下来,你组不会走上前时期的同一个结局。而接下来的内容将从我的视角去看你组与组号的种种,就我认为,组与组号的出现本身都是一件好事,却能让一个团体有目前翻页的机会,属实难以置信。——mapmachine 2022年12月12日 (一) 17:34 (CST)


编辑组,我



芳文社KR系漫画集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