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AKQ/存檔/VC階級論及野史集
- 本頁面用於存放部分由我本人所記載的VC圈歷史以及由其引發的一些思考。
1.概述
說點什麼
近期學校里事情很忙,每周只有周末能關注桂圓,關注一下圈內事(平時只能用鋼琴彈彈V曲
每次回來都有一些想說的,但是總會因為時間而略去,周周下來也積了很多了。現在說掉一點吧。
近期是學習期,光看桂圓評論真不知道實際活躍人數有多少,但即使活躍人數不多,製造的評論層數仍然很多,並且蘊含的內容和信息量仍然是一如既往的驚人和寶貴(社會學素材(某種程度上我認為發展VC社會學是可能的,巨坑+1),漸漸地一些之前從未被關注的問題會在這裡形成(此處指my mind)
1.階級論
這應該不算是新論題……(個人傾向於將VC人眾劃分為群體而非階級,但由於階級更容易凸顯出「矛盾」這一因素,所以就用了這個詞)
若真有劃分,VC「圈小事多」實質上就反映了VC間有大量的內部矛盾,由於各群體之間的分界線可以認為是「清楚分明的」(以各個QQ群、團、通訊錄等樹立起「界限」,特徵是「非公開」),其階級性特徵就比較明顯,於是矛盾便可以按照階級進行歸納,置於一定的框架下進行討論。
一級劃分:「不知道VC」/「知道但不是活躍粉」/「活躍VC粉」(似乎太一般化了……
二級劃分:對「活躍VC粉」的劃分有多種形式,且不同階級之間有複雜的「交並補關係」,但基本可歸於以下三類:
1)是否為P主:「P主」/「非P主」
2)按照喜好:「歌姬粉」「歌曲粉」「P主粉」……
3)按照關注程度:「普通粉絲」/「核心粉絲」(對於核心粉絲的定義仍有大量爭議,在此不贅述)
三級劃分:各「歌姬粉」「P主粉」可按照歌姬/P主(乃至於公司)分為有形度較高的各個階級,「核心粉絲」也可分出多個特殊階級,如「周刊組」「數據站」「數據統計員」「事件記錄員」等,其間同樣有複雜的「交並補關係」。三級階級的特徵便是「非公開性」的不平衡(或者說「部分具有非公開性」)和「聯繫緊密程度」的不平均(某種程度上這屬於不可知條件)。
(此外還有部分特殊要素如「舉報黨」「工作」「B管」等,但由於不可知性,不劃分為階級)
一般情況下,矛盾雙方代表的均為三級階級,但有時會有一二一三。(「二三矛盾」和「三三矛盾」的特點仍需總結……
由於三級階級的「非公開性」,矛盾解決中可能會有部分問題留下並形成累積影響,矛盾本身所帶來的個人影響也難以讓眾人準確估計,結果的實際表現即為圈內風氣下降,眾人心情低落,退/淡圈等。
但仍然,在B站的框架下,有交流發言這一重要方式,由於目前公開的互相聯繫的深度與廣度還非常有限,所以「交流」至關重要,無論是否處於「矛盾期」。
2.個人性格對於圈內的影響
(這是一個「危險論題」。)
由於三級階級的「小」以及「非公開性」,個人對於其階級的代表性很強(不嚴格地指「在每個人眼中」),所以圈內經常有「一個人引起風波」的現象(此句中性)。性格影響發言,而「交流」在圈內起到聯繫的作用,所以矛盾可能會因此而起。此時影響大小決定於性格的細節和「代表性」之強弱。所以作為個人,時刻注意措辭是很重要的。
若有措辭之誤,可能是有人評論建議修改,也可能引起誤會(此處仍需耐心解釋……)
個人性格不僅在矛盾中有體現,其隱藏於每一條評論中,其中以回復的特點較突出。
(至於以後還有什麼論「三三矛盾」、論「重組」、論記錄與關係……以後………………)
不可逆/DYC
2019.11.9
(以上無分裂VC之意,無引戰/人身攻擊之意)
(以上內容會存檔)
2.論「二級階級」
2.1 P主
「VC階級論」因「11.6」而提出,其中影響力大的一方即是P主方。又因為「3.17」的激發,我決定撰寫此文。
P主在階級論中被歸類為第二階級,因為其影響力較任何一個獨立的第三階級都大。
這本質上就意味着P主可以以個人的能力沉重打擊第三階級的團體。
P主擁有一定量的粉絲,其中不乏有一部分為P主站隊的粉絲在網絡上有較強的攻擊力(因其「核心粉絲」影響力大,或是性格暴躁擅長人身攻擊)。VC圈內通常情況下發生的是僅有粉絲參與的「三三矛盾」。
但是當有P主不注重甚至不考慮「公眾效應」而直接攻擊(或是領導攻擊)第三階級的團體/個人時,矛盾會轉變為「二三矛盾」。
P主作為第二階級,是圈內重要的一極;「二三矛盾」一旦發起,就很可能會吸引原本隸屬於第一階級的群眾去站在P主一方。此時受到攻擊的一方面對的攻擊者在整個圈子看來都帶上了P主的影子,而P主背後是海量的粉絲,是整個圈子的核心群眾;攻擊者和被攻擊方都知道這一點,所以會出現「極端攻擊者」(不分階級)帶有「取締」「逐出圈外」的思想來實行轟炸,造成弱勢方短暫/長期的噤聲和基本被剝奪平反/反擊的權利。這是「領導攻擊」造成嚴重破壞的主要形式。
極少數情況下P主會直接對第二或第三階級的團體/個人進行猛烈和惡意的攻擊(即「惡意掛人」),每一次「直接攻擊」必定會引發「領導攻擊」。由於「直接攻擊」是惡意的,其領導的攻擊就更多是拋棄禮儀的言語,造成的破壞就更嚴重。
簡單總結:VC圈已經發展到具備了「倚強凌弱」的條件。
P主對於圈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將VC圈比作巨大的玻璃花房,P主就是讓這裡變得絢麗的種花者,而「重拳出擊」的行為,就像掄起錘子砸向恆溫系統。
花朵可能不會迅速凋零,但人們會選擇。
不可逆
2020.3.24
3. 2021年圈感閒談(暨VC較深層粉絲發展變化小史)
大約是2018年3月的時候,我在動態中看見了一個「已關注」的化學視頻。那一天,那一個視頻的bgm是《春風來》。
雖然先前也在其它地方通過熱門、「翎艾翻唱fade串燒」、評論或彈幕的梗(比如「又瘋一個」)、同學們的道聽途說等途徑聽過或聽說過一些VC的歌曲;甚至某天還看見有同學拿着樂譜躲在樓後,樂譜上的「演唱」一欄寫着「洛天依」……但是,那一天,應該是我真正關注VC圈的開始。
之後我順便回顧了拜年祭,碰上《絕體絕命》的發布,發現桂圓……這些事都挺順理成章的。VC陪伴我走過了整個初三和絕大部分的高一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性格。
聽起來,這樣的時光似乎短暫而簡單,但實際上的經歷,永遠比想象的複雜得多。不然,為什麼還要寫這樣的「閒談」呢?
我入VC圈的前兩年,也就是2018~2019年,是VC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的時代。名P和中小P主偶爾的投稿獲得的站內推薦十分有限且日益減少,已經不能維持VC圈的長久繁榮,VC圈進入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段「不景氣期」;後來,「官方推薦」和與「官方」(包括禾念、平四、B站等)相關聯的稿件的增多,使得官方推薦在稿件播放增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以至於舉足輕重,取代了先前「粉絲分享」的地位,讓VC圈逐漸進入了「大推薦時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火熱稿件」與「冷清稿件」之間的播放量差異;大量來自官方的資本的湧入也使得VC圈漸趨商業化,「用愛發電」越來越少。那時候,所有的人都被裹挾於浪潮之中,大部分的人探了個頭,隨着浪潮走;一部分人不在乎身邊的浪花,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行;還有一些人原本站在水流中央抵禦着,最終卻將頭長久地沒入水中,或是選擇游上了河岸。
當時的我,在被巨浪第一次擊打之前,還沉浸在「第一次找尋到自己所歸屬的網絡人際圈」的興奮之中,於是被拍了個措手不及。我被♪323的負能量鞭打得痛苦不已,大腦陷入一片混亂,幾近淹沒於冰冷的、毫無熱氣的言論潮水之中。那是第一次,我感到有些事物超出了我的大腦的短期理解極限。
我掙扎着,直到洪水退去,留下了河流。人們繼續前行,卻將我留了下來。
那些洪水沖刷過的評論區,靜寂了。
極其偶然的,似乎是來自太史公的那一點人格找上了我。我在那時開始覺得,拾起碎片,將浪潮以文字刻入書中,即使是對於VC圈這樣的「小圈子」來說,也是有價值的。於是,我開始了我的歷史記錄。
歷史記錄,是社會學議論的基礎。
正如絕大多數的所謂「圈子」那樣,VC圈也有其內部的社會結構。我初入圈時是2018年8月,那時的我作為新人,自然不可能考慮到什麼「圈子的社會結構」這種東西,但是,我那不平凡的兩年多(註)指2018.8~2021的圈內經歷,現在看來,處處都有這種「社會結構」的影子。存在的,終要更凸顯着存在。
VC圈發展到今天已有了約十年的歷史。在這不長不短的時段中,有且僅有一個較為凸顯且最為重要的社會結構。其特點可以簡要概述為兩條:
1.話語權:核心粉絲>粉絲團體>>圈內群眾
2.人數:核心粉絲<粉絲團體中的粉絲<<圈內群眾
很明顯,以話語權為縱軸的話,這是一個「金字塔型」結構。
在2014年及以前(我稱這一時期為「古代」),VC圈本身擁有的群眾數極少,影響力很有限,人與人之間還較難建立起複雜的社會層級關係。這一時期的社會結構呈現出「圈地自萌」的特徵,VC圈內人人平等,一同分享。人們可能會有一些較為親近的夥伴,以共同愛好維繫的粉絲群逐漸有了雛形。但在接下來的2015年,決定性的轉機出現了。《權御天下》和《普通DISCO》的先後火爆無可爭議地標誌着整個圈子的一次爆發性發展的開始,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大量的新人進入VC圈,進入到各個在「古代」已有雛形的「歌姬粉絲團」和「P主粉絲團」之中。VC圈最為重要的社會結構就在這一時期開始建構。
VC圈內的各個「小團體」都開始豐富自己的成員,經過長期的發展,這些團體逐漸成為了整個VC圈中最主要、最有力的發聲者。然而,隨着圈內粉絲團體的發展,VC圈開始分化出有高低的社會層級,「古代」的脆弱平等被打破了。自建立以來,VC圈的一些團體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小團體」內部的成員們都通過QQ群等方式進行聯繫,而在當時還沒有一個面向所有VC圈群眾的較好的交流平台。如今的三大VC圈交流平台——百度洛天依吧、微博VC相關討論站、B站桂圓,在當時似乎只有桂圓的氛圍較好。但是,當時桂圓也只是剛剛建立,且不久就被一些人定位為「私密BBS」,稱作「桃花源」,自然在那時也不是面向公眾的了。
「新入圈的新人不知道在哪裡能找到同好而無處可聊」的問題,在當時顯然沒有被整個VC圈注意到。VC圈的「新人群眾」們日益增多,說的話卻沒有多少人能聽見,幾乎所有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都在圈子的發展過程中被逐步收入粉絲團體手裡。漸漸地,從粉絲團體中又分化出一個話語權地位最高的粉絲階層——核心粉絲階層。這一階層的形成標誌着VC圈最重要的社會結構建構完成。整個社會結構的建立與發展橫貫2015~2018年,從「普權」開始,到「普逆評論攻防戰」引發的P主粉聯合為止。我稱「2015~2018年」的這一時期為「中世紀」。
在這一時期,由於剛入圈的新人非常難以找到已有的粉絲團體,所以大部分新人群眾實際上沒有圈內話語權。不過,VC圈一直有一個「流動交流平台」——周刊。在「中世紀」,這個VC圈發展繁榮且有大量新人湧入的時代,每一期周刊的播放量一直在三萬甚至四萬以上,這充分說明了當時的周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徹底公開的且平等的交流平台。但是,周刊下的暢所欲言並不能幫助新人加入到粉絲團體之中,看周刊的人也不占圈內群眾的絕對多數。
而在各個粉絲團體內,有一部分人憑藉着自己作為粉絲對於VC圈或者是粉絲團體做出的貢獻,獲得了團體內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因而成為了這些粉絲團體的實際代表人。其中,又有小部分人由於促進了大量粉絲團體的聯合,獲得了多個影響力較大的團體的認可,從而登上了VC圈的「話語權金字塔」的尖頂,「核心粉絲階層」就此形成。至此,VC圈粉絲階層的分化就基本完成了。
緊接着,矛盾就出現了:頂級核心粉絲在名義上和實際上掌握了圈內最重的話語權,也掌握了一系列其它的圈內權力,如裁決權、活動組織權、話題導向的控制權等;但「頂級核心粉絲」始終是極少數人,占絕大多數的圈內群眾卻幾乎沒有核心粉絲所擁有的權力。雖然大量的民間活動使得核心粉絲看上去與圈內所有人聯繫緊密,但實際上這種聯繫僅僅是自上而下的,而從下到上的聯繫一直缺乏甚至斷絕着。VC圈內普通群眾很難「上升」成為核心粉絲,這一階層在2018年初因「評論攻防戰」等事件而快速形成後就基本固化,固化的程度甚至比名P階層還要高。唯一可行的上升渠道是通過「圈內貢獻」,但「貢獻」又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因素,且對於「貢獻」的裁定權仍然在原來的核心粉絲手中。實際上,除非再發生一次如「P主粉聯合」那樣重大的事件,或者徹底重建一個更為「共和」的VC圈社會,否則「核心粉絲階層」基本就不會再變動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核心粉絲從各個粉絲團體中產生,核心粉絲階層與名P階層之間的聯繫也很緊密。有時,一些核心粉絲會建立一些新的小團體,這些小團體的作用多樣,如製作周刊、統計數據等。不論作用如何,這些團體都進一步加強了核心粉絲與群眾「自上而下」的聯繫,也在極小程度上擴展了核心粉絲階層。
一些「頂級核心粉絲」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處於「金字塔」的尖頂,然而不管有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社會結構一直在圈內發揮着作用。 當部分核心粉絲開始指責圈內群眾「破壞規矩」時,看似是一次立足於個人的批評,但實際上是核心粉絲強制地代表了整個VC圈的意志實行了指責,這樣的言語的破壞力是極強的。核心粉絲的言行具有「強制代表力」,能夠通過極少數人的言行影響整個圈子的「規矩」,指出這一點,才使得這一份關於社會結構的論述顯得重要。圈內話語權的極不平衡是「強制代表力」的源頭,也為VC圈的撕裂埋下了禍根。
在VC圈內,一個人的言行有可能在無形中代表了一大群人,甚至是濫用了VC圈原本的「公共權力」,強行以「極小」之個人決定了整個圈子的所謂「禁忌」「規矩」。在「古代」,VC圈的人還比較少,整個圈子內的聯繫更為緊密,這樣的「代表」尚可被大多數人認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當VC圈的規模經過「中世紀」的迅猛擴增之後,頂級核心粉絲階層卻幾乎沒有變化。甚至在2018年之後,出現了某些核心粉絲將一部分新人批為「異類」、抱怨「人多破壞圈子生態」等諸如此類的言行。顯然這樣的「代表」已經不再合理了。
以頂級核心粉絲為主導的VC圈社會結構,自2018年初左右建立以來對整個VC圈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民間自發組織的活動的成功範例有很多最初都是在這種社會結構之下產生;並且在這之後,粉絲團體逐漸由「歌姬中心」轉變為「P主中心」,連帶着讓部分P主也認識到了粉絲輿論的力量,出現了由P主主動引導的粉絲團體。但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VC圈社會結構的變化逐漸發生。♪323的負能量對整個圈子的輿論導向造成了重創,人們對於「不景氣」的不滿集中爆發了,連帶着也讓一些核心粉絲對於VC圈的態度由積極轉向消極。VC圈逐漸走出了「中世紀」,進入了一段過渡期。
在「過渡期」中,一部分認識到了粉絲輿論力量的P主主動擴增了自己的「核心粉絲團體」,使得自己在圈內發言時有了更多的聲援力量,此時的P主已經可以發動粉絲對一些個人或團體進行猛烈攻擊了,而被攻擊者由於手中沒有話語權,幾乎沒有招架之力。「P主粉聯合」的陰暗面在過渡期中積蓄了力量,等待着衝破枷鎖的時刻。
核心粉絲對於VC圈的不滿逐漸由「不景氣」轉向更多的方面。之後的2019年,核心粉絲對於VC圈的態度更是由於一系列的惡性事件(如大舉報事件、大規模「工作」事件、大型刷評和炸評事件、三目YYB事件等)而變得越來越差;從某些核心粉絲多次反覆將VC圈稱為「你圈」可看出,一些核心粉絲在當時幾近放棄這個圈子。直到2019.11.7,一些P主利用其自身粉絲的輿論的力量沉重地打擊了由核心粉絲組織的一個團體——數據站,這是第一次有P主使用粉絲輿論力量針對性地攻擊某個圈內粉絲團體,最終使得原先的一些頂級核心粉絲徹底放棄了「混圈」,並宣告「離開VC圈」,轉而退回到原先的粉絲團體中進行活動。「11.6/11.7」突兀地切斷了頂級核心粉絲與絕大多數圈內群眾的聯繫,使得「金字塔」的尖頂所掌握的話語權在VC圈社會中突然處於懸空狀態,最重的粉絲話語權失去了歸屬,開始一點一點地掉落至已經占桂圓常駐人口的絕大多數的圈內群眾手中,先前的社會結構逐漸被解構。「11.6/11.7」標誌着VC圈的社會發展走出了過渡期,步入了「近現代」。
這種聯繫的直接切斷使得原先的頂級核心粉絲階層和現今VC圈社會的大部分群眾一直處於撕裂狀態;由於頂級核心粉絲徹底地拋棄了桂圓,又回到原先的各粉絲團體之中,其原有的影響力使得一些粉絲團體與群眾化的桂圓之間產生了更大的隔閡,甚至引發了「粉絲團體→桂圓群眾」這種圈內鄙視鏈。位居高層的一些核心粉絲的活動組織變得更為私密,通常是面向某些特定的粉絲團體或「小團體」來組織的;而在「11.6/11.7」之後,普通圈內群眾想要加入這些特定的粉絲團體仍舊非常困難,大多數情況下是「無路可尋」。這些粉絲團體階層的長期固化,使得原先的社會結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許多活動和話題仍由這些團體引出。桂圓的群眾們在面臨「撕裂」的情況下,談論的話題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基本確立了B站桂圓作為真正的公開論壇的地位。近年來新興的P主也促進了群眾階層與除原先特定粉絲團體之外的其它粉絲團體的融合。然而,VC圈社會中高層與底層之間的隔閡依然存在,這一矛盾仍是一個與社群發展緊密相關的未知數;再加之官方的推廣使得VC圈新投稿所獲得的流量愈發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中小P主越來越難站穩腳跟……VC圈面臨的危機很多,很大,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走出低迷而真正走向成熟,亦或是走向衰落。
我親眼看着VC圈的發展,雖然入圈時間僅有短短的兩年多,遠不及很多資深核心粉絲,但VC圈給我的已經太多太多。我難以放下那些經歷,更不能不寫下VC圈為我引發的思考。這份閒談記錄了我一人的見聞,但我也希望寫下的是每一個VC眾都能看見的歷史。最後,留下一些話:
「VC何時共和?我們的位置又在哪裡?」
我還沒有找到答案,但所有的答案,都在你們手中。
畢竟,「∞」是我們共同的信念。
不可逆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完成
二〇二二年六月十六日 第一次修改完成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 第二次修改完成
附:VC圈社會歷史劃分
2012.7.12,洛天依宣告誕生。
2012年~2015年1月(「普權」之前):古代
2015年2月~2018年10月(♪323之前):中世紀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11.6/11.7」之前):過渡期
2019年11月至今:近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