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海邊的紅石竹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請你熾熱地綻放啊 向未來舒展不屈的花瓣
直到黎明破曉底時分

海邊的紅石竹》是車前草於2022年7月22日投稿,言和演唱的歌曲。

海邊的紅石竹-視頻封面.jpg
視頻封面
歌曲名稱
海邊的紅石竹
於2022年7月22日投稿 ,再生數為 --
演唱
言和
UP主
車前草
鏈接
bilibili 

簡介

海邊的紅石竹》是車前草於2022年7月22日投稿至bilibiliVOCALOID中文原創歌曲,由言和演唱,截至現在已有 -- 次觀看, -- 人收藏。

本曲與海燕系列有一定關聯。

歌曲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歌詞

本段落中所使用的歌詞,其著作權屬於幽寂,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
作曲
編曲
混音
曲繪
車前草
作詞
調校
視頻
母帶
幽寂
監製 青冥
演唱 言和


Je les ai vus mourir我看見他們死了
紅圍巾散如落英
一片片 隨風凋零在
鐵灰色的海濱

當他們底身影 倒下在文明底槍聲中
緘默的千層樹林 在夜裡也悄然哭泣

紅石竹是抗爭者底鮮血
飄落在苦難的土地宛如傷痕
哺育先祖的海洋啊 請帶走他們不屈的花瓣
去染紅奴役者底黃昏

Dans les rues de Paris在巴黎底街巷裡
我帶走紅花底種子
那裡有我們底青春、勞動、戰鬥和愛情

而今我一無所有 只剩那火種埋藏胸中
光陰逝仍搏動不息 等待着再次的甦醒

紅石竹是公社人底鮮血
在遠方苦難的土地發芽生根
明媚如火的繁花啊 黑暗中舒展不屈的花瓣
直到黎明破曉底時分

紅石竹是公社人底鮮血
在每一寸苦難的土地發芽生根
請你熾熱地綻放啊 向未來舒展不屈的花瓣
直到黎明破曉底時分


投稿附言

「紅石竹是抗爭者的鮮血!」

這首歌的題材取自巴黎公社時期革命家路易斯·米歇爾(Louise Michel)的事跡。米歇爾原是一位教師。 1871年,她投入到了巴黎公社運動中,加入了工人的武裝。她曾守護了蒙馬特高地的工人自發架起的大炮,曾在巴黎的街巷奮不顧身救助傷患,在「五月流血周」舉槍投入保衛公社的街壘戰……在凡爾賽軍事法庭上直接要求對自己處以死刑。 然而真正讓我們動容的是,在米歇爾被流放至新喀里多尼亞島這一法屬殖民地後,她支持了當地土著人民的反殖民地鬥爭。故事就是從這裡展開的。在這裡,時空得以交錯,生命、死亡與抗爭的意義與巴黎的街巷鏈接在一起。或者說,公社本身就不屬於巴黎,它屬於所有受壓迫的人們。 如題目所言,願以這首歌獻給不朽的巴黎公社以及轟轟烈烈的反殖民主義運動。


為了寫這首歌,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就我(車前草)個人而言,非常努力地提升了自己的編曲技能,希望可以給大家展現出一種「巴黎,但不小布爾喬亞的巴黎」風格+「一些世界民族音樂風格」。幽寂也為了PV而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希望可以展現我們心中的公社的樣子。 這首歌可以說與海燕系列是有一定關聯的。路易斯去世的1905年,聖彼得堡建立了第一個工人蘇維埃組織,莫斯科爆發了起義。海燕的故事正始於那年。雖然這首歌(一如既往地)涉及了死亡,但我卻是懷着對新生的欣喜而將它寫出來的。新的生命會比我們更多一步跨進未來——正如不斷傳承的公社精神——我們終會比當年的他們更接近一個他們甚至無法去構想的未來世界。

所以,讓我們一同向着這個未來奮進吧。
——視頻簡介
那麼這裡是作詞和PV(等於是編劇的概念?)~首先再次感謝大家的聆聽,也感謝歲歲言言策劃組的鞭策與照顧w

其實一開始我和草是想說「輕鬆一下寫一首寶塚大裙子風格的歌吧」,但結果認真開始構思,果然還是去寫紅歌了【。那麼說到髮國,想到的一定是巴黎公社。而路易斯·米歇爾又是公社人中的佼佼者,不可思議的「紅色聖女」,是一位帥女人【餵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她同時還是一位反殖民鬥爭的支持者。從巴黎,到大洋洲的新喀里多尼亞,再到返回歐洲,她一生都奔走於人類解放的事業前線,為了真正的自由、正義與尊嚴鬥爭。 因此,我們選擇了以路易斯在新喀里多尼亞的經歷為切入點,從一個文章里提到的「贈予原住民紅圍巾」的軼事寫起。這期間我們看了一個講路易斯的法國電影,其中有一段是卡納克原住民在海邊被法國殖民者射殺的景象,然後切換到女主震驚悲憤的表情。這個畫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因此,我就以「我看見他們死了」為切入點,開始了敘述。 與上一次的《發往春天的電波》不同,我們想要描繪這段異國他鄉的原住民抗爭的歷史,並且將它與不朽的巴黎公社用一條紐帶(紅圍巾,紅石竹)連接起來。因為我相信,如果真正追求全人類的「愛,正義與歡樂」(Le Chiffon Rouge的歌詞),追求一切人民的尊嚴與幸福,那麼顯而易見,反殖民主義就是公社精神的自然發展方向之一,民族自決是紅色理想實現的道路上必經的一步。在國外的那幾年裡,我常常看到殖民地人民的鬥爭,在冷戰結束後被隨意的「洗白」和無害化,最終淪為了「文化多樣性」的資本玩物。在今天的世界上,連某北辰的遺產都可以被隨便玷污和抹殺,那些受苦受難的原住民的歷史,豈不更是隨便被殖民者的後代當小姑娘打扮? 因此,我認為我們每一個聽到過那些歷史的人,都應當記住他們,這是我們的神聖職責。 ——這就是《海邊的紅石竹》誕生的緣由。


除去前面說到的文章,那部電影,以及顯而易見的《巴黎公社詩選》以外,我也參考了一部叫做《羅莎·盧森堡:永遠的玫瑰》的短片(B站有),同時也受到了不少大悲(紅色是憤怒人民的鮮血~)和法國紅歌Le Chiffon Rouge的影響。你知道嗎?米歇爾曾經使用「安灼拉」作為筆名,所以,她是大E的語C【? 創作這首歌曲的過程中,草實在是付出了很多的艱辛,作曲和混音方面有很多都是我們心知肚明「已經早就不在舒適區了」的元素。為了最後的vision,我還找她要了好多,好多,好多的曲繪,實在是非常慚愧。

最後還是要感謝大家的持續聆聽~希望這次的風格嘗試能夠和大家產生共鳴。改天會寫作詞和分鏡的創作筆記的~
——幽寂,評論區
(以下是縮減版,長版以後發專欄吧……)然而並沒有發幽寂這次真的辛苦了!作為作品的「編劇+導演+動畫」,充分地發揮了一體機的優勢,讓最終效果非常融合且凝鍊。

如幽寂所言,我們想體現的其實並不是對公社的「寫實」,而是一種對公社所延展的未來的可能性的追蹤與追尋。如有觀眾所指出,公社本身並非是自覺地「反殖民」,不如說米歇爾的反殖民思想是她個別思想。但是,正是公社的經歷和思想帶給了她複雜的人生實踐,而這些實踐資料使之思維向着同情殖民地土著人民的方向發展。一場運動只是一個受制於具體時空的產物,它的出現和結束本身就和一系列事物是聯繫起來的。當社員與街壘明信片成為了巴黎的無害文化符號,不妨礙另一個時空中的人們被其鬥爭精神所感召,並為其開啟的歷史持續地添加新的實踐素材,讓某種精神獲得更多的可能性(即便不再冠以其名稱)。 回到創作思路上,我們其實一直想表達的並非歷史,而是歷史與今天、歷史與未來的關聯。當我們在歷史中尋找某種精神的蹤跡時,歷史就回到了我們這些活在當下的人身上。歷史中的他們是封閉的、局限的、已經結束了的,然而我們可以讓他們的生命被擴充、被賦予新的可能性。因此,藉助一些共鳴,讓某種精神生命繼續發展下去,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追求。固然,作為一首歌的創作宗旨,說這些未免大話;所以我們不妨將其作為更廣闊的人生態度。——賦予那些死去的事物新的生命;給那些具有局限性事物以可能性。

最後,關於「安灼拉的語C」這個形容,我非常喜歡~這次過了很多畫帥女人的癮。晚些會放出曲繪和早期設計概念稿的!
——車前草,評論區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