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卡通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斯科特·麥克勞德在其著作《理解漫畫》中提出的「大三角」理論,在這一三角形中部與下部的繪畫作品可被視為卡通。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卡通 |
---|---|
其他表述 | cartoon |
用語出處 | 漫畫雜誌《Punch》 |
相關條目 | 動畫、漫畫、動漫 |
卡通(英語:Cartoon)是對一類繪畫風格的作品的稱呼。
詞源
Cartoon一詞最初在英語中被用來稱呼用於壁畫等作品參考用的大尺寸繪畫。之後,在世界上首本漫畫雜誌《Punch》創刊號上,Cartoon一詞首次被用來稱呼諷刺漫畫作品,而這一用法也逐漸代替了之前的用法,並延續至今。
在動畫技術逐漸發展起來後,由於許多動畫作品都是由連續的單幅繪畫作品所組合起來的,因此Cartoon一詞也被用來稱呼這些動畫作品。
定義
卡通沒有明確的定義邊界。相較於動畫、漫畫、動漫等詞,卡通所包含的內容更為廣泛。能夠被成為「卡通」的作品可以理解為是同時包含了繪畫的具象性、繪畫的意義性和繪畫的抽象性的繪畫作品,而這些繪畫上的特點讓卡通擁有了幽默性與誇張性的特點,因此能夠同時做到這些特性的繪畫作品都可以稱之為卡通[1]。換言之,卡通更多地可以被視為一種藝術風格,而不是對一類作品的統稱。
卡通在中國
Cartoon一詞在改革開放後隨着日本、美國的動畫、漫畫作品傳入而傳入中國大陸,並被音譯為「卡通」。在20世紀90年代,用卡通來統稱面向青少年的漫畫、動畫作品極其流行,更有人稱20世紀90年代是「一個卡通的時代」[2]。這種用法也深刻影響了彼時的文化部門,1995年起開展的5155工程所創辦的五本動畫刊物中有三本的標題都含「卡通」二字,新聞媒體對動畫、漫畫以及相關活動的報道也傾向於使用「卡通」二字[3]。而卡通的意義也逐漸擴展並超越了單純的對動畫、漫畫的稱呼,幾乎所有用彼時流行的繪畫手法來表達意義的作品都被稱為「卡通」。
進入21世紀後,動漫一詞由於其本身所表達的含義相較音譯詞「卡通」更為清晰,使用動漫來稱呼動畫、漫畫作品的頻率逐漸超過了卡通,而卡通一詞則更多地被賦予了「面向兒童的動畫與漫畫及其表現手法」的含義。
|
注釋與外部鏈接
- ↑ The Big Triangle - scottmccloud.com
- ↑ 阿正,海飛,戈駱. 海飛、戈駱、阿正三人談——卡通文化及中國卡通之命運. 出版廣角. 1999.05.
- ↑ 蹣跚而來的中國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