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logo-v2.svg](https://moegirl.icu/media/Wikipedia-logo-v2.svg)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上海娘,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上海 |
上海娘是中國行政區上海市的擬人化萌娘。
名字來源
「上海」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是在宋朝。
關於來源目前有兩種說法:
- 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
- 由於北宋時有上海浦水道,後來建立上海鎮發展至今,因此名為「上海」。
沒錯,其實還有個地方叫「下海」,不過幾經變故,就真的「下海」了
人設介紹
和其他一些省份娘相比,上海娘雖然顯得年輕嬌小,但是一和她談起金融問題,她就儼然成為了一個專家。
上海娘作為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中國城市娘,她憑藉發達的經濟頭腦,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榮耀與屈辱並存的日子後,最終,帶着財富、時尚與希望昂首站在東海之邊。
然後,她將人熱情的迎進門,擺出南翔小籠作為招待,面帶微笑的說:「這次的計劃是多少呢,投資人先生~?」除了我其他的都來自鄉下!
個人信息卡
居住地
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因為泥沙堆積,居住地的面積每年都在變大。
擁有資源
土地資源
土壤類型為不同時期的湖泊、沼澤、江、海沉積,深受流水作用影響,主要以水稻土為主。擁有山丘17座,10個沖積島,5個基岩島。
供水系統
由於位於亞熱帶季風區域,因此夏天經常暴雨。擁有河道(湖泊)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積率為9%~10%;全市河道長度2萬餘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湖泊集中在與蘇、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的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0餘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資源匱乏,已查明有金山張堰銅礦,少量淺層天然氣和天然建築材料等。
海洋資源
杭州灣近海魚類81種。國家一級保護魚類中華鱘每年六七月由外海進入長江作生殖洄游,白鱘在長江口崇明島干支流中有分佈2022年7月21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宣佈長江特有物種白鱘滅絕。 長江口淺海漁場和杭州灣漁場。水產品有魚類、貝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150多種。魚類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鰳、馬面魨、海鰻、白姑、黃姑、短吻舌鰨、26、鯊、魚覃、比目、墨、魷、鮐27等。貝類有蜆、蛤、泥螺等。甲殼類有葛氏長臂蝦、周氏新對蝦、鷹爪蝦、戴氏赤蝦、三疣梭子蟹、細點圓趾蟹。頭足類有烏賊、海蜇等。
主要收入渠道
工業
主要行業是紡織、食品、機械修配,佔總收入52.4%。 現在重點發展的是現代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與軟件技術、激光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新型材料技術、機械人和柔性製造技術,以及航天航空技術、民用核技術。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中有商業、交通、郵電、金融、房地產、外貿等,佔41.7%。其中比重較大的是金融產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物流產業、房地產業等。
你不知道的上海娘
劃地黑歷史 |
秦前
春秋時轄吳國。
戰國時期先後改稱越、楚。
秦漢
下轄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唐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准設立華亭縣,開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
北宋
大陸地區歸華亭縣和崑山縣,崇明島地區屬海門縣。
熙寧十年(1077年),設立上海務。
南宋
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開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劃。
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青龍鎮市舶分司移駐上海鎮。這是「上海」作為地理名詞第一次出現。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屬華亭縣管轄。
至元二十九年上海縣立,屬於松江府管轄。
元
元代後期,轄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華亭、上海2縣。
明
明末時,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3縣,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2縣,金山衛。
清
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福泉、金山、南匯8縣,太倉州嘉定、寶山2縣。
嘉慶十年(1805年),基本形成10縣1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7縣及川沙撫民廳,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3縣。
民國
1912年1月,民國成立。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隸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後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
1914年,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為淞滬市。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
1928年春,上海特別市宣佈租界為特別區。7月,接收上海縣屬上海(滬南)、閘北、蒲淞、洋涇、引翔港、法華、漕河涇、高行、陸行、塘橋、楊思和寶山縣吳淞、殷行、江灣、彭浦、真如、高橋等17市鄉,為上海特別市的實際境域,面積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並改17市鄉為17區。上海地區的上海、嘉定、寶山、松江、川沙、青浦、南匯、奉賢、金山、崇明10縣仍隸屬江蘇省。
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
1938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海縣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
1945年8月,上海市仍為戰前17個區和特別區。
1948年12月全市劃分為30個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全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6月,全市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1月、11~12月江蘇省上海、寶山、嘉定、松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先後劃入上海市,上海市有14個區、11個縣。
1960年1月,有12個區和11個縣。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
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80年轄11區10縣。1981年轄12區10縣。
1988年轄12區9縣。1992年轄14區7縣。
1993年1月1日,撤銷川沙縣,以川沙縣全境以及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浦東地區和上海縣部分地區建浦東新區。
1995年,全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
1997年4月29日,金山撤縣建區。
1998年,松江撤縣建區。
2000年,南市區併入黃浦區。
2001年,南匯撤縣建區。
2001年8月24日,奉賢撤縣建區。
2009年5月,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
2011年,盧灣區併入黃浦區。
2015年11月,閘北區併入靜安區。
2016年,崇明撤縣建區。
至此,上海娘的管轄範圍基本形成。
|
上海娘的奮鬥史
發家黑歷史 |
魏晉南北朝
上海地區海岸線離開岡身向東推進。大批中原人口避亂南遷,棲居地廣人稀的上海地區,充當世族豪強的農奴性質的佃客、部曲。陸氏等望門大族,「童僕成軍,閉門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富甲一地。
唐
漁業生產仍為重要經濟活動,順吳淞江入海口的「滬瀆」是主要漁業產區,唐陸龜蒙稱「列竹於海澨曰滬,吳之滬瀆是也」。後「滬」又成上海別稱。
北宋
政和三年(1113年),宋廷在華亭縣設市舶務;青龍鎮設稅務監官,鎮有茶務、酒務、稅務,「市廛雜夷夏之人,寶貨當東南之物」,稱為「小杭州」。
南宋
建炎年間,南起今金山、柘林,北至吳淞江口沿海,設浦東、袁部、青村、下沙、南蹌,以及崇明天賜場6個鹽場,各鹽場設基本生產單位團、灶。
景定元年(1260年),年產食鹽2500萬斤,元至正初年增至3000萬斤。
元
宋末元初,植棉以及棉紡織技術傳入,在當地經濟中具有劃時代意義。
元貞年間,烏泥涇人黃道婆從海南帶回捍、彈、紡、織之具,改革紡織工具和技術,教習鄉親「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織成美觀實用的番布,推動棉花生產和江南棉紡織手工業發展,促進江南經濟。
明
中後期,手工棉紡織成為農家最重要的家庭手工業,並出現先進的紡紗工具三錠紡車。萬曆年間,上海縣30萬城鄉人口,有20萬人從事手工棉紡織。國內銷售,北至九邊、山陝、京師,南到江西、湖廣、貴州、雲南、福建、廣東,以秦晉京邊諸路為最大市場,稀布和標布銷量最大。高峰年間,年輸出棉布2500萬~3000萬匹,年貿易額白銀500萬~600萬兩。
清
乾隆以後,清廷放鬆沿海貿易,上海口岸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主要的貿易港口之一。18世紀中葉,南北洋沿岸貿易興盛,上海港內常年停泊的北洋沙船達3500條,南洋海船近千條。每年從東北、山東等地運往上海豆麥雜糧1000萬石以上。長江三角洲所產棉花、布、土產經上海海路銷閩廣,閩廣糖、海產、洋貨亦由海路運至上海,再分銷內地。上海又為清廷指定與日本進行洋銅貿易的兩口岸之一,雍正初年每年從日本進口銅180萬斤。
上海縣城出現以工商業戶為主要客戶的錢莊,成立錢莊同業組織錢業公所。乾隆五十五年,入所錢莊60家以上。道光年間,錢莊銀票廣泛用於商業交易中,銀票往來、匯劃成為商務往來的重要清算手段。商業交易採用「九八豆規元」的虛銀記賬本位。上海口岸與東南亞各國海上貿易持續發展。上海縣城已成「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沿海南北洋貿易的中心,長江的門戶,東亞最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之一。
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條約》簽訂,上海列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使得經濟方面以國內埠際貿易為主而變為以國際貿易為主。進出口貿易,清道光二十四年,上海僅為廣州的七分之一,到咸豐二年和廣州相當,到咸豐五年是廣州的兩倍,取代了廣州的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同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年,進出口貿易年均佔全國一半以上,其中進口佔六成以上。同時近代金融業開始出現。
19世紀中後期,工業發展,特別是船舶修造業、軍事工業、紡織業,在全國均居領先地位。同治四年,江南製造局創辦,其槍炮製造水平、金工技術,在全國堪稱一流。光緒二十五年,工部局電氣處安裝東方最大的新型水管式鍋爐。
甲午戰爭後根據《馬關條約》,日本和其他各國取得了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的特權。上海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進行資本輸出的理想之地。光緒二十一年後,各國在上海投資猛增。至宣統三年(1911年),外商在中國共投資開辦91家企業,41家在上海,開辦資本佔總額43%,對增強上海的經濟實力,密切上海與國際的聯繫,提高上海的國際地位,對城市的發展,都帶來了重要和多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
其他版本
行政區及地域娘化 |
---|
| 中國省級行政區 | 東北地區 | | | 華北地區 | | | 華東地區 | | | 華中地區 | | | 東南地區 | | | 華南地區 | | | 西南地區 | | | 西北地區 | | | 青藏地區 | |
| | 中國其他區域 | | | 日本都府道縣 | | | 日本其他區域 | | | 瑞士聯邦各州 | | | 泰國行政區 | | | 其他地區行政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