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討論:颱風娘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2022年6月15-16日編輯的說明

關於這次編輯本人將在此處表述一些編輯原因,以及一些對此頁面未來編輯的建議。

編輯原因:
第一,關於取消一些名詞之後「娘」後綴的原因。正如一位來訪的大佬(@あめろ)所說的一樣,不是加上「娘」就是娘化的。此頁面的主體是「颱風娘」,而對於機構類的稱呼在此帖已有先例(颱風委員會→颱風娘製造委員會),並沒有在這個委員會之後加上「娘」字,這和「娘化天氣現象」這一主旨是吻合的。機構更像是和風迷站在同一層面,是「欣賞颱風娘的表演」的角色。所以,個人認為機構直接按照國別來分類即可,無需對這些機構進行娘化我一個看戲的機構怎麼就變成娘了,想要萌化的話「天朝」「鷹醬」等通用表述即可。對於一些颱風案例而言,感覺全部加上「娘」讓人感覺很繁瑣,故本次編輯刪除了大部分颱風名之後的「娘」,只保留原來已有的案例。
第二,@2118KOMPASU 的編輯中存在一些並不中立的內容。如「三大機構」只是一個風迷們的簡稱,西北太平洋真實的RSMC是JMA和HKO,CMA在國際上的地位並沒有「三大機構」那麼高,對於這樣一個頁面感覺還是用輸出色彩沒那麼濃重的表述更好一些;後面的一些案例中則存在情緒化的內容,如對機構定強、除名的評價中使用「。。。」「τμ」這類情緒濃厚的「形容詞」。對於已經身經百戰的老風迷和考古黨來說這些低估已經不能造成影響(東太的EPHC那比西太偏的是不知道哪裏去了)對於表述風迷的總體心態而言是並不合適的,容易給人聽風就是雨的感覺
第三,表述案例過於集中。之前關於機構的內容之中,幾乎都是2014年之後的案例,而共舞部分則有着1962、1989、2000等年代較久的內容。個人認為這些案例應當更有特色且大眾一些,應該更注重於典型而並非年代近。對於非風迷來講,放一個1987年的案例和一個2022年的案例似乎沒有差別。
第四,先前的內容之中有一些並不真實。「雷伊不除名」「雷伊南海升155」並不是確定發生的事情,且後者不發生的概率比發生的概率還大不少;「雨燕慘案」並不存在,夏浪的調升對於一個機構來說完全合理,海貝思調升到160也已經十分慷慨,對於腳踏實地式定強的機構來說已經十分令人滿意。
關於一些對未來編輯的建議:
第一,在帖子裏減少一些技術性內容,而是增加可視化內容。大量的專業性信息會降低閱讀興趣。
第二,搬運一些可搬運的颱風娘圖片。pixiv里有相關圖片,搬運進去更符合「娘化」的主旨。
第三,建立「李氏力場」條目,個人認為這個概念已經足夠形成一個條目了。
第四,酌情建立「氣象梗」詞條,並將「SL」等內容轉移到新詞條。颱風吧11萬用戶,冷空氣吧1.7萬用戶,颱風論壇9.6萬用戶,微博抖音B站也有一大批(雖然大多數不被主流氣象迷承認但這些人至少是關注相關內容的),「氣象梗」似乎是可以建立的了。
艾特幾個氣象迷:@北湖3 @哈哈哈哈尔时候 @Haiyan-Genevieve

——0815Jangmi討論) 2022年6月16日 (四) 11:34 (CST)

謝邀。很久沒來看這個條目了。

個人認為這個條目主要的問題是內容太冗雜,內容完全就是颱風本身的介紹,還不如去看維基百科;格式混亂且無章(當然也有一些歷史原因,這個問題從此條目的第一個版本就已經出現了)。因此個人建議應該從擬人的角度,完善相關設定(內容可以不多,但是要精且貼合「擬人」的要求),同時對格式進行大規模整改。

「李氏力場」在氣象圈以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因此建立該條目應該沒什麼問題。

問題是「氣象梗」有可能過於小眾,可能不會被社群所接受。當然,考慮到鐵道梗的存在,這邊建議您可在自己用戶頁下面先建立一個子頁面進行初步編輯,成型後再移動到主命名空間。

其他沒什麼想說的。以上—— 哈哈哈哈爾時候 戳我留言 · 點我簽名 ) 2022年6月16日 (四) 19:24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