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
阿達 | |
本名 | 徐景達 |
別名 | ADA(英文名) |
國籍 | 中國 |
出生 | 1934年6月 |
逝世 | 1987年2月15日 |
職業 | 動畫導演 |
相關人士 | 錢家駿(老師) |
代表作品 | |
《三個和尚》、《超級肥皂》 |
阿達是中國大陸的男性動畫導演。
經歷
阿達是江蘇蘇州崑山人,1934年6月出生於上海,原名徐景達。阿達父親徐振東留學於美國的密歇根大學,專修公路建築,曾任滬江大學教授,後成為銀行家。母親嚴蓮韻畢業於金陵女大,專長英文、醫學和化學。阿達因為看了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而開始對動畫痴迷,父母只好放棄將他培養成另一個銀行家,他19歲時從北京電影學校動畫班畢業,之後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美影廠有不少漫畫家,周圍人曾把王樹忱、詹同、阿達稱為「美影三劍客」,他們各有千秋:王畫沉鬱,詹畫靈秀,阿達的畫灑脫。除了漫畫,阿達也擅長西洋畫和國畫。1960年,阿達參與水墨動畫工藝的試製,成為此工藝的第二發明人。1961年,阿達完成了謝晉導演的電影《大李小李和老李》中的手繪動畫。1980年,阿達導演的《三個和尚》一鳴驚人,兩年內連獲四次國際獎。1981年,阿達拍攝了一部紀錄農民創作農民畫的紀錄片《畫的歌》。1983年,阿達拍了一部音樂愛情動畫《蝴蝶泉》,評論者稱影片「是一部用電影思維方式拍攝的美術片」,同年法國安納西電影節邀請他擔任評委。1986年的《超級肥皂》和《新裝的門鈴》是阿達對美術片現代題材的開拓之作。[1]
阿達曾受《鐵臂阿童木》的啟發,發表文章提出美術片的出路在電視台,在其導演的《三個和尚》播出後,他就有開發相關衍生品的想法,但受時代限制並沒有實現。在《三個和尚》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之後,國際動畫協會副主席大衛·艾力克(David Ehrlich)邀請阿達教授國外小朋友畫動畫,阿達困惑於該如何教授,擔心過多講授專業知識會讓小朋友覺得枯燥,大衛·艾力克提醒道:「中國不是有象形文字嗎?用象形文字去教孩子,一定會非常受歡迎。」這就是動畫《三十六個字》的來歷。[2]
中西合璧是其最主要的藝術特點,導演的幾部重要作品都是無對白,學者們稱此為默片,阿達是美影廠拍攝默片最多的一位導演,阿達曾說過「默片最能發揮美術片的特長」[3]。
1987年春節後去北京電影學院講課時,突然腦溢血而逝世,年僅52歲。阿達的遺作為《新裝的門鈴》。
動畫作品
字幕表中「動畫設計」是美影廠對「原畫」的稱呼
1956年
1957年
- 《拔蘿蔔》美術
1958年
1959年
- 《蘿蔔回來了》導演、編劇
1960年
1961年
- 《太陽的小客人 》導演、原畫
1963年
- 《黃金夢》美術
1964年
1965年
- 《我們愛農村》美術
1972年
- 《放學以後》美術
1973年
- 《小號手》美術
1976年
- 《試航》美術
1978年
1979年
- 《哪吒鬧海》導演
1980年
- 《三個和尚》導演
1983年
- 《蝴蝶泉》導演、編劇
1984年
- 《三毛流浪記》導演、編劇
1984年
- 《三十六個字》導演、編劇
1986年
1987年
- 《學院變體立達》導演
註釋及外部連結
- ↑ 中國動漫先鋒——阿達
- ↑ 【時代人物·阿達】中國動畫電影的開拓者——徐暢談阿達導演的藝術人生
- ↑ 金柏松.阿達藝術創造工程之淺析[J].電影藝術,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