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江蘇娘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Jiangsu.jpg
基本資料
本名 江蘇省
別號 蘇娘、蘇妹、瑪麗蘇
髮色 黑髮
瞳色 黑瞳
萌點 齊劉海雙馬尾裸足中國人白色皮膚
出身地區 中國江蘇省
活動範圍 中國
所屬團體 中國省份娘
親屬或相關人
浙江娘安徽娘上海娘
Wikipedia-logo-v2.svg
維基百科
提示您


江蘇娘是中國行政區江蘇省的擬人化角色。

名字來源

「江蘇娘」的名字來源於清朝娘康熙時組建江蘇省時,取南部兩個府——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的「江」字與「蘇」字合成的省名。其實名字就是對CP

人設介紹

江蘇娘擁有南方少女特有的細緻皮膚,並且保養得非常好,這大概是因為經常喝的緣故。平常喜歡着傳統服飾出門,但思想並不因此而保守,因為是最早開眼看世界的省份娘之一,她的思想要更遠更深刻。和別的女孩子一樣,也喜歡逛街,但總是那些充滿科技元素的東西感興趣。平常閒暇時,喜歡沏一壺綠茶,然後拿出祖傳多年的琵琶,輕哼一段蘇州彈唱,新詞新曲,自娛自樂,陶醉其中。

個人信息卡

居住地

居住在長江、淮河下游的長三角地區,這裏雖然平原和丘陵相間,但海拔並不差太多。

擁有資源

土地

以平原為主體所以是個貧乳,大都土層深厚且肥力中上,適合於耕作業發展。耕地面積占農業用地面積80%以上,耕地後備資源主要是沿海灘塗,有部分丘陵山體和內陸灘地尚未開發利用。

供水

由於正好處在亞熱帶和溫帶的交界處,因此家裏雖然四季分明,但是會和亞熱帶的省份娘家裏一樣經常下雨,不過這樣也使家裏的供水系統保持了良好的供水,甚至有時水量還過於充沛導致適得其反歷史上洪水不斷,同時家裏還有「太湖」這個大蓄水池。

礦產資源

有色金屬、建材類、膏鹽類、特種非金屬類礦產構成了礦產資源的特色和優勢,鈮鉭礦、含鉀砂頁岩、凹凸棒石、粘土、雲母等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列全國前列。但開採方式主要以小型礦為主,沒有形成大面積的礦藏。

森林資源

林木覆蓋面積217.45萬公頃,林地面積181.53萬公頃,林木覆蓋率21.2%,活立木總蓄積8700萬立方米。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17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1個。

海洋資源

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種類繁多,已鑑定種類共197種。近岸海域優勢經濟魚類主要有小黃魚、銀鯧、鮸魚、黃鮟鱇等;甲殼類有三疣梭子蟹、細點圓趾蟹、口蝦蛄、葛氏長臂蝦等;頭足類有短蛸等。

主要收入渠道

農業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同時擁有丘陵地帶的大片茶園以及溫帶和亞熱帶果園。家禽養殖和養蜂業作為主要的畜牧業項目。沿海地區以水產養殖和捕撈業為主。

工業

除了歷史悠久的紡織工業、冶金工業、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電子工業和電力工業也逐漸擴大了比重。

你不知道的江蘇娘

劃地黑歷史

奴隸社會時期

夏、商、周三代,管轄不同的部落和諸侯國。

春秋期間(前770~476),管轄齊、魯、宋、吳、楚等國。

全國實行郡縣制,轄地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以北分屬東海郡和泗水郡。

西漢初年,郡國並行,先後管轄楚、荊、吳、廣陵、泗水等國,會稽、丹陽、東海、臨淮、琅邪、沛等郡。

東漢永和五年(140),轄區內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

三國

三國鼎立期間,分別管轄吳、魏二國。

兩晉南北朝

西晉建國初,江南轄區復屬揚州,江北轄區復屬徐州。

東晉及南北朝時期,全轄區大體上以淮河一線為界,以南屬南朝控制區,以北屬北朝控制區。

隋統一全國後,轄區內分置蘇州、常州、蔣州(今南京)、潤州(今鎮江)、揚州、方州(今六合)、楚州、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

唐分全國為十道,分屬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

淮北轄區的徐州先後屬梁、唐、晉、漢、周,江南轄區的蘇州屬吳越錢氏,其他各州先後屬楊吳和南唐。

北宋

政和元年(1111),管轄江南東路、兩浙路、淮南東路、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

南宋

宋室南渡,宋金對峙,淮北為金人控制區,江南和淮南是南宋控制區。

元代實行行省制,管轄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行省各一部分。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復稱南京,大致轄有今江蘇、安徽兩省和上海市。

明初朱元璋定都應天府,先後被稱為南京、京師。

清初廢南京,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

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這是江蘇建省之始。

到清末時,全轄區有8府3直隸州1直隸廳。

民國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南京、上海為特別市,直隸國民政府。

1949年6月,江蘇全境解放,設蘇北、蘇南行署區及南京市三個省級行政區。

中國人民共和國

1953年1月,三個省級行政區合併,恢復江蘇省建制,省會設在南京。


至此,江蘇娘的轄地變化完成並延續至今。

江蘇娘奮鬥史

發家黑歷史

奴隸社會時期

商代末年,泰伯、仲雍兄弟從陝西周原遷來江南,建立勾吳國,徐國也從山東曲阜遷都泗洪。異域文化與土著文化的融合,加速了江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崛起。徐國的偃王一度被東方各方國、部落擁為領袖。到春秋時期,吳國青銅器的冶煉及鍛造業已相當聞名。吳王闔閭築邗溝北上爭霸,使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劉邦之侄劉濞被封為吳王后,定都廣陵(今揚州),統轄東南3郡53城,利用「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的有利條件,大規模鑄錢,「煮海為鹽」,國力強盛,富可敵國。

魏晉南北朝

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先後在今南京建都立國,江蘇地區成為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大量北方難民紛紛南遷,帶來黃河流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經驗,有力促進了江蘇娘轄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由於大運河的開鑿,帶動沿河經濟帶的形成。唐代「安史之亂」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形成「軍國大計,仰於東南」的局面。揚州依託長江、大運河交匯處的地緣優勢,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富甲天下」,儼然成為「江吳大都會」,商業地位先是在長江流域與成都並駕齊驅,有「揚一益二」之譽;繼而在唐後期超過長安、洛陽,史稱「天下之盛,揚為首」。

兩宋

太湖地區興治的圩田已形成由人力控制的排灌體系,江蘇地區成為全國著名糧倉,南宋時已有「蘇常熟,天下足」的民諺廣為流傳,到元代又進一步口語化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松江、蘇州一帶引進和推廣海南島種植木棉和紡紗織布新技術,促進蘇南地區手工業經濟繁榮發展。

明初建都南京,南京再次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明代中葉起,蘇南地區已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新型生產關係,蘇州、南京和浙江的杭州三足鼎立,構成全國絲織業的三大中心。與此同時,蘇州東山、西山的洞庭商幫以小博大,巧妙致富,號稱「鑽天洞庭」。

全省糧、鹽產量雄居全國之首,田賦和鹽稅一度分別佔全國的十分之三和十分之七。

清代末季,清政府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外國商品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通過上海大量進入江蘇腹地,由此開啟工商業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先後湧現出南通張謇、無錫榮氏等民族工業集團,湧現出棉紗大王、麵粉大王、煤鐵大王、電器大王、顏料大王等一系列工商業巨頭。

民國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民國。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江蘇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