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大鬧天宮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上美影code1.jpe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作品系列條目☆與美同行,不負熱愛~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大鬧天宮
原版
大鬧天宮cover01.jpg
3D版
大鬧天宮cover02.jpg
原名 大鬧天宮
常用譯名 The Monkey King
導演 萬籟鳴唐澄
監製 萬氏兄弟
編劇 李克弱萬籟鳴
原著 吳承恩《西遊記》
主演 邱岳峰
畢克
富潤生
尚華
音樂 吳應炬
製作公司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製片商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發行商 Les Films de ma Vie (VHS) (France)
片長 114 min
產地 中國
上映信息

上集:1961年
下集:1964年
大陸3D版:2012年1月11日
大陸2D重映:2017年10月13日
詳情參見上映信息

關聯作品

哪吒鬧海》、《天書奇譚

《大鬧天宮》(英語:The Monkey King)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1964年製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由法國Les Films de ma Vie (VHS)公司發行,萬籟鳴唐澄聯合執導。

原作介紹

創作背景

在中國第一部人畫合演的卡通片《大鬧畫室》中萬氏兄弟採用了小黑猴的形象,1941年,萬氏兄弟推出了長片黑白動畫《鐵扇公主》,這是當時亞洲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影片的上映在上海引起轟動,票房收入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故事片。正是在這部影片中,萬籟鳴第一次創造了孫悟空的動畫形象。《鐵扇公主》的成功讓萬籟鳴萌生出將《西遊記》中的精彩段落「大鬧天宮」搬上銀幕的想法。雖然後來萬籟鳴、萬古蟾制定了《大鬧天宮》的製作計劃,並得到了新華聯合影業公司經理張善琨的投資,但在開拍之際,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張善琨突然毀約,使該片的拍攝夭折。

1959年,在「中國美術片要走民族風格之路」觀點的引導下,時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的特偉把創作《大鬧天宮》的任務交給了已經年近六十的萬籟鳴,由他執導《大鬧天宮》。當時的攝製組集中了中國美術片行業的中堅力量,為了尋找人物原型,1959年冬天,負責動畫設計的嚴定憲等人來到北京,從京城的古建築、泥塑、壁畫中獲取創作靈感。

美猴王形象的設計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授張光宇擔任,桃心臉的造型正是由他設計。為美猴王創作原畫的是嚴定憲。經過十幾次修改,美猴王這一中國動畫史上的經典形象誕生了。

1960年初,影片進入繪製階段,當時沒有電腦製作,所有的動畫設計全憑畫筆,50分鐘的上集和70分鐘的下集原畫數量超過7萬張[1],僅繪製就用了近兩年的時間。這部影片的投資在當時大約是一百萬元[2]

《大鬧天宮》的配音由上海電影譯製廠的配音演員擔任。當時美術片廠和譯製片廠同在萬航渡路618號小樓里辦公,攝製組與配音演員經常交流,甚至在形象創作時,萬籟鳴就是按照配音演員富潤生的形象設計了玉皇大帝,並由他來配音。由於當時的有關規定,影片的字幕中不上配音演員的名字。《大鬧天宮》的對白特點是介於京白和朗誦之間的聲音,背景音效中採用了京劇的鑼鼓點來襯托,很好地烘託了打鬥場面的氣氛。影片的音樂創作由吳應炬擔任,他除了應用鑼鼓點讓整部影片沖面濃郁的民族特色外,為了表現七仙女的嫵媚,他創作了一段崑曲,使影片的節奏張弛有度。

1961年《大鬧天宮》上集正式上映,在中國引起轟動。1964年,下集拍攝完成後由於文藝政策的變化,影片的全本沒能夠上映但美影官方則認定在64年上映了下集。文革開始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遭到多方批判,《大鬧天宮》也在其中,以致拍攝時繪製的原畫、動畫、賽璐珞版損毀、散失,與影片相關的資料都喪失殆盡,只倖存下少量畫稿成為珍貴資料。創作者們也多遭到波及。

1978年全本的《大鬧天宮》終於得以上映[3],上映的場面是「火得不能再火」[4],並且延伸至海外。

2004年,在《大鬧天宮》問世40周年之際,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意推出了影片的珍藏版DVD,全長85分鐘,是1964年放映的一個影院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電影作品的保護期是50年,到2014年《大鬧天宮》的版權就將變成公有領域。

2009年網絡上出現了基於40周年版的影迷修復版,其圖像更加穩定和乾淨,並且重新插入了40周年紀念版里缺失的20多分鐘內容,對影片中的聲音也進行了修正[5]

2012年3D版

2012年1月11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將國產經典動漫《大鬧天宮》用3D的形式搬上銀幕,由速達、陳志宏執導。

《大鬧天宮3D》是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膠片修復、色彩還原、數字處理、3D特效製作。製作的是美國特藝集團,技術製作由特藝集團副總裁皮埃爾·勞提耶(Pierre Routhier)親自操刀掌控。

在內容上,故事情節基本沒有改動,但把1961年版的故事節奏進行了部分調整,把1961、1964年上下兩集110分鐘內容剪接成90分鐘左右。畫幅由4:3調整為16:9,從窄銀幕變成了寬銀幕,並將原先在2D畫面上的角色和佈景做了3D的分層效果,增強了視覺的景深。這兩大調整需要補畫很多局部細節。有些畫面是重新繪製的,畫質得到了全面修復。

3D版保留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造型上延續了原片的京劇臉譜,音樂風格仍以中國傳統戲曲作為基調,同時加入了大量西洋樂器。

人物配音方面,延請了中國很多著名影星和藝人進行重新配製。

但實際上對於這個3D版本,評價褒貶不一,不少影迷認為新版丟失了老版的韻味,變得不倫不類。可能上美廠是考慮到延續版權的問題,才推出新版的。

劇情簡介

影片以《西遊記》中孫悟空從誕生到大鬧天宮這一段的經歷為主要內容。

在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的猴王因無稱心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

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拿動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

但當猴王拔走寶物之後,龍王又反悔,並去天宮告狀。

不同於原著,《大鬧天宮》裏孫悟空打敗了玉帝回到了花果山。但是原著中最終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

登場人物

孫悟空
生於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的石猴,神通廣大、武藝超群,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擁有騰雲駕霧、七十二變等神通。原著里孫悟空和菩提祖師學來了一身本領,但是本片裏孫悟空的本領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敖廣為四海龍王之首。神話傳說中在水裏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雲降雨。
玉皇大帝
道教中的眾神之王。妙相莊嚴,統御諸天,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然而在本片以及很多西遊記衍生作品裏卻被醜化成一個無能的昏君
太白金星
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監察人間善惡,被稱為西方巡使,和孫悟空關係較好。
托塔李天王
托塔李天王李靖,哪吒之父。
哪吒
托塔李天王的第三子,擁有三頭六臂。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臂挽混天綾,法力高強。本片裏的哪吒的裝備實際上更接近封神演義裏面的哪吒。
二郎神
玉帝的外甥,鎮守灌江口,聽調不聽宣,三隻眼、手使三尖兩刃刀,有寵物哮天犬,法力極強與孫悟空勢均力敵。
巨靈神
托塔李天王帳下的一員戰將,使用的兵器是一對重達千斤、錘擊萬物殆的巨靈神錘(原著里武器是斧頭)。
土地公公
蟠桃園裏的土地,地位較低。
七仙女
玉帝的七個女兒。《西遊記》中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本片中七仙女的服色為赤橙黃綠青藍紫。

演職員表

STAFF

  • 原著:吳承恩(《西遊記》)
  • 導演:萬籟鳴唐澄
  • 編劇:李克弱萬籟鳴
  • 藝術指導、設計:張光宇
  • 監製:萬氏兄弟
  • 攝影:王世榮、段孝萱
  • 剪輯:許珍珠
  • 音響:良金准
  • 音樂顧問:章正凡
  • 音樂:吳應炬
  • 動畫製作: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 製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 出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 發行:Les Films de ma Vie (VHS) (France)

CAST

角色 配音
原版 2012年版
孫悟空 邱岳峰 李揚
東海龍王 畢克 陳凱歌
玉皇大帝 富潤生(上集)、畢克(下集) 陳道明
太白金星 尚華 張國立
太上老君 - 馮小剛
二郎神 於鼎 -
托塔李天王 於鼎 劉燁
哪吒 - 何炅
大仙女 - 姚晨
仙女 李梓、劉廣寧 -
王母娘娘 - 劉曉慶
武曲星君 - 胡歌
馬天君 於鼎 周立波
土地公公 畢克 陳佩斯

上映信息

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搬上動畫熒幕起,除了在中國普遍地多次放映外,這部動畫片曾向44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發行和放映(許多國家的電視台放映過該片,包括英國的BBC)。

國家或地區 上映時間(細節)
中國 1961年(上集公映)
中國 1964年7月25日(全本首映)
瑞士 1965年7月23日(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中國 1978年(全本公映)
葡萄牙 1981年2月(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葡萄牙 1985年2月15日
中國 2004年(紀念版)
中國 2012年1月11日(3D版)
德國 2012年2月11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法國 2012年5月16日(法國中國電影節)
中國 2017年10月13日(2D重映)
中國 2022年2月2日(東方衛視全集重映)

版本考證

《大鬧天宮》因為上映年代較早,早期資料非常缺乏,最初的電影發行方又是屬於國外,有一些版權方面的因素,而歷代不止中國,國外和其他地區也都發行過多次,導致實際上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這裏僅列舉實際可考,或一些來源比較可靠的說法的不同版本,以資說明[6]

一、120分鐘,官方/主創說法。
這是一個略數,出自當年製作團隊中人員的回憶,實際情況為上集5本、下集7本(每一足本為10分鐘),可知總片長應為110分鐘左右。1978年在中國電影院公映的即為此版本。根據Wikipedia說法,原版片長為106分鐘,中國早先發行過VCD版本。
二、114分鐘,法國版,VHS。
根據IMDb的數據。但這個版本沒查到原始來源,猜測可能是包含了法國人加上的片頭或片尾之後的總時長。
三、110分鐘,台灣版,VHS轉DVD。
具體情況不清楚,也有說是103分鐘,大致上應該是完整版,與中國電視台播放版本差不多。
四、84分鐘,中國版,40周年,DVD。
2004年發行的一個40周年珍藏紀念版,修復了畫面,將原版2.0立體聲轉換成5.1聲道。對於缺失的多達數十分鐘的內容,官方說法是版權問題,但部分影迷們的觀點是缺失的畫面是由於保存不善而未能修復。
五、105分鐘,法國版,VHS轉DVD。
此版刪去了中國版片頭,換為法語片頭。在Par Zewebanim的文章里,他詳細對比了法國版和40周年中國版的差異,一方面是畫質,一方面是內容。即便是號稱完整的法國版,也缺失了很少量的內容。
六、114分鐘,影迷修復版。
由OriginalTrilogy.com的網友satanika發起並主持完成。該版本以40周年中國版為基準(因為其他版本的畫質都太差),比對台灣版和1980年代在歐洲發行/播放的瑞典版(Hans Alfredson解說)、法國版、丹麥版及BBC版(107分鐘),插入了20多分鐘內容、並修復了畫面(如畫面抖動、污點劃痕、校正顏色)、恢復了2.0立體聲(還儘量消除了雜音)。除去片尾詳細字幕,正片長度為108分鐘。這個「非法」版本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版本(正片內容甚至比原版還多出一分鐘)。
七、90分鐘,中國版,3D。
2012年上映的3D新版,畫幅畫質均有很大改變。全片時長92分鐘左右,但有一個長達6分鐘的冗長片尾,實際正片在86分鐘左右,與40周年版近似。40周年版中缺失的主要內容都補回了,但又刪除或精簡了多處內容(大體上,下集補全了,上集刪減了)。2017年以2D形式再次重映,可能精簡了片尾,時長為88分鐘。

榮譽

  • 1962年 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短片特別獎
  • 1963年 第二屆中國電影「百花獎」 最佳美術片獎
  • 1978年 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 本年度傑出電影
  • 1980年5月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 委員會一等獎
  • 1982年8月 厄瓜多爾第四屆國際兒童電影節 三等獎
  • 1983年 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 評委獎
3D版獲獎:
  • 2012年4月28日 第8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 中國動畫長片金猴獎優勝獎
  • 2012年6月24日 第3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金獎(中國) 作品獎
  • 2012年10月21日 第32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動畫片傑出成就獎
  • 2012年10月27日 第5屆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 最佳影視動畫長片獎

衍生作品

有聲圖書

2016年8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大鬧天宮》同名有聲圖書,由李世宏為孫悟空配音[7]

註釋

  1. 由於資料散失,沒有詳細數據可查。此數字來自萬籟鳴的回憶。但按原畫主創嚴定憲計算,一本10分鐘的片子大約要8000到1萬張,一部12本的片子大約要10萬張左右。
  2. 由於當時的資料散失,沒有詳細數據可查。現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金國平和1980年代中期的廠長嚴定憲均給出這一數據。計算的方法是當時中影公司對一部動畫片的收購價格是8萬元/本,《大鬧天宮》總長度12本,算下來將近一百萬。
  3. 關於首映的時間是根據嚴定憲的回憶,即1964年下半年文藝政策的變化使電影全本沒有上映,直到1978年。然而在2004年《大鬧天宮》40周年珍藏版DVD發行中,卻依然強調全版首映的時間是1964年7月25日。
  4. 《大鬧天宮》的攝影段孝萱語。
  5. Da Nao Tian Gong -- The Monkey King - Uproar In Heaven (1965) RESTORATION *v2*
  6. 《大鬧天宮》版本考
  7. 兒童有聲讀物背景音樂太豐富 抑制孩子的想像力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