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使用者:Nexus Newton/個人存檔/戟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Icon-info.png
本頁面是User:Nexus Newton的個人存檔,對應的公開頁面是

歷史

商周

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礎上演進而成的。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戟出現於商代。西周時期出現了整體鑄造的戟。一種是以矛為主,旁生橫刃,裝插在矛體的qióng部。這種戟突出了矛的優勢,刺殺有力,但勾啄易掉頭。另一種以戈為主,前有援,尾有內,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這種戟形體單薄,易脆易折,不適於實戰,西周以後多屬儀仗用的飾兵器。春秋戰國時,戰鬥中使用的戟,仍將分制的戈和矛聯裝在木柄或積竹柄上。這種青銅戟直刺有力,橫鈎不易脫落,有的在長柄上端自上而下聯裝兩件或三件戈頭。例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中有保存完整的長柄三戈戟。這就大大提高了戟的殺傷能力。

春秋戰國

春秋中期,用戟的史實在《左傳》中亦多有記載:如魯宣公二年(前607年),鄭伐宋之戰,「鄭人入並,(宋狂狡)倒戟而出之」,這是宋軍用戟的證據。又如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晉國發生欒盈之亂,范鞅與欒樂格鬥時,欒樂兵車傾冠,范鞅手下兵卒「或以戟鈎之,斷肘而死」,證明晉軍裝備有戟。再如《曼子春秋·內篇雜上》記有齊崔杼弒齊莊公之後,劫持齊將軍大夫盟會時宣布「有敢不盟者,戟其頸」。說明齊國也用戟作兵器。但出土文物表明,戟在春秋時還不是形制完備的兵器,即戈頭和矛頭是分別鑄制的,然後再聯裝在木(竹)杆上。又春秋晚期,在長江流域的楚、隨、吳、蔡諸國,還出現了3米左右的柄上聯裝兩個或三個戈頭的戟,稱為「多果(戈)戟」,勾割效果較好,是重要的車戰兵器。由於戟較戈和矛的殺傷效能為佳,故很快得到推廣應用,到了戰國時期,已基本上取代了戈的地位。在戰車上多為車右所持,起到殺傷敵方的作用。

戰國末年,冶鐵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鋼鐵鑄造的戟。那時,鋼鐵質地較堅韌,鑄成的戟刺尖銳修長。戟的形體也有所改進,戟下側垂直伸出的援,由寬鈍變為窄尖;與援對應的內取消,只造較長的胡來縛柲。由此,戟由「十」字形進化為「卜」字形,故稱「卜字鐵戟」。

漢朝及以後

西漢時鋼鐵戟逐漸成熟,仍多為「卜」字形。當時的戟一般全長200-250厘米,西漢時仍車騎並重,還裝有360厘米的車戟,東漢魏晉時期戟的體型增大,刺胡通常高過50cm。東漢末年掘棄了將戟回拉鈎斫的形式。而是向前叉和刺。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盛行重甲騎兵,傳統戟缺乏穿透力,且鍛造工藝複雜,馬槊逐漸取代戟作為騎兵武器,步兵也用刀盾取代了戟盾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