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達爾文獎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mbox currentevent.svg
此頁面中存在需要長期更新的內容及資料列表,現存條目中資料未必是最新。
另請編輯者注意:請不要在人物歷程等相關內容中懸掛此模板。具體使用方法詳見模板說明文檔
Emo わいのわいの.png
進條目啥都別說,先一起喊:類 人 群 星 閃 耀 時
Darwin.jpg

The Evolution Revolution
Honoring Mother Nature
YourDeathMatters

基本資料
用語名稱 達爾文獎
相關條目 失手在陰間這就是外國人少的原因作死

達爾文獎(Darwin Award),一個帶有惡搞性質的獎項,以進化論之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命名,表彰那些為人類進化人類補完計劃做出「特殊」貢獻的勇者二貨,或者說,「那些以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將他們從人類基因池中移除,從而有力地證明了自然選擇定律的正確性的人」。其實把話說穿了就是頒授給以令人無語的理由死亡或者失去生育能力的人們的獎。

設立過程

最初的達爾文獎在1985年開始在Usenet新聞組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傳播,本是自娛自樂的性質,依靠郵件不斷轉發,在朋友中傳播生活趣事軼聞(尤其是那些花樣作死,自我基因淘汰的事),後知名度逐漸提高,影響擴大,出現了數個網站進行達爾文獎的收集、記錄、評選,其中較為著名的是1994年由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溫蒂·諾斯喀特(Wendy Northcutt)建立的 darwinawards.com

頒發宗旨

達爾文獎的頒發宗旨,可以用溫蒂·諾斯喀特所寫的書《達爾文獎》(四冊)前言的部分摘錄來說明。

「達爾文獎」旨在紀念這樣一些人:他們通過愚蠢的方式毀滅了自我,大義凜然地把自己從人類的基因庫中永遠抹去,從而保證了人類長久的繁衍。

真正的「達爾文獎」候選人會告訴自己,他們生活在一個老虎不咬人、鯊魚可以像企鵝一樣可愛的世界裡,在他們的想象里,只要有一點精巧和聰敏,人就可以在天上飛翔。在他們的常識中,用打火機照亮,往汽油罐里張望,是合乎情理的。還有一些人,他們在海灘聚會狂歡,只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颶風。一個恐怖分子,他寄出了一封炸彈郵件,卻沒有貼上足夠的郵票,於是郵件被送還,而打開信件的正是他自己。還有這位漁民,他把一捆炸藥扔到冰上,卻發現自己那隻訓練有素的金牌獵犬馬上把炸藥撿了回來。

「達爾文獎」的獲得者都是這些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無知震驚世人的人們。他們的死亡是一種可以預知的必然,「達爾文獎」也熱烈歡迎這樣的勇士們投入到「達爾文獎」的懷抱。「達爾文獎」是以進化論鼻祖查爾斯·達爾文之名命名的。當一個人連接家用電源來電擊河裡的魚,然後不待切斷電流就義無反顧地涉水收撿時,「達爾文獎」明白,任何警示標牌也阻止不了他成為進化的墊腳石。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我們剛出生時都是無知的,但是要保持這種愚蠢則需要極大的努力。」而達爾文獎要獎勵的正是在這方面作出最大努力的人。他們把自己從人類基因庫中抹去,把人類的福祉留給了我們。「達爾文獎」不妨戲仿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名言以彰敬意:「某些人失足的一小步,卻是人類前進的一大步。」

但是請別誤解了「達爾文獎」玩幽默的真正意圖。「達爾文獎」並沒有拿事故本身取笑;正相反,「達爾文獎」嘲弄的是那些當時明顯錯誤的決定。在嘲弄的同時,「達爾文獎」禁不住額手稱慶,—— 「自然選擇」理論終於在生活中得到實際的運用。

比如,進化逐漸消除了:一邊喋喋不休地說話或者用筆記本電腦打字,一邊在高速公路上駕車的司機;或者其他以更具愚蠢色彩的方式獲得達爾文獎的人,比如那個和同伴比試誰能在高速公路立交橋上懸掛更長時間的人。

「達爾文獎」向那些被「生命導論」初級班淘汰出局的人們致敬,他們以自我犧牲證明了明顯的基因缺陷將不再進入下一世紀。
Darwin2.jpg

入圍條件

參賽者的入圍條件,現在一般使用溫蒂·諾斯喀特提出的五項標準:

  1. 已被移除出人類基因池(對模因池效果可能更明顯):已作死成功或失去繁殖能力(Out of the gene pool: dead or sterile)。此項標準有比較多的值得商榷的情況,比如被提名者可能早已擁有後代,或者已經因年老失去生育能力,或者存有冷凍的精子/卵子等情況。對此諾斯喀特在自己寫的《Darwin Awards》一書中給出了「荒島定律」的解釋:假設將被提名者和可生育的伴侶放在無人荒島上,若在此條件下,被提名者無法繁衍子孫,則符合參賽條件。
  2. 驚人的誤判能力(Astounding misapplication of judgment)。參賽者的無常識/白痴程度必須是驚人的,而且別出心裁。普通常見的死法:比如不穿救生衣游泳,淹死;在床上抽煙,被煙頭點着被褥,燒死;並不能入圍。此外,一般的自殺行為,因自殺者顯然是在判斷力相對正常的情況下做出的行為,因此不能入圍——但一個自殺未遂案例,因為其誤判能力確實極其驚人而成為例外:此君吞下了大量硝化 甘油片,然後猛撞牆試圖引爆硝化 甘油。
  3. 自取滅亡(Cause one's own demise)。參賽者必須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走路,被樓上掉花盆砸死;這種純粹是運氣不好,死於別人的錯誤者,不能入圍。
  4. 成熟的心智和自我負責能力(Capable of sound judgment)。參賽者所屬的人群必須(理論上)有成熟的心智和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即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歲以下的兒童、智力障礙患者、精神病患者、阿茲海默症患者等一般不屬於評選對象。(但仍有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入圍者,因為他們的行為非常愚蠢,愚蠢到了即便是需要監護人士也很難想象能幹得出來的地步。)
  5. 事件必須確保真實性(The event must be true)。只接受具公信力的報刊、出版的文章、經證實的電視報導、可信目擊證人的證詞為消息來源。

收錄類別

達爾文

溫蒂·諾斯喀特創設的「達爾文獎」網站收錄的事件分為以下四個類別:

  • 達爾文獎(Darwin Awards)。正規的達爾文獎,參賽者符合正式條件。
  • 榮譽獎(At-Risk Survivors)。參賽者並未能做出最大程度的犧牲,但其愚蠢程度和創新精神依然值得嘉許。
  • 都市傳奇(Urban Legends)。明確是杜撰的故事,來源多不可考,故事中人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幸甚!
  • 私房故事(Personal Accounts)。網友提供的,未能考證的故事。

獲獎記錄

MoegirlLibrary2014-half.png
Darwin3.jpg

每年都會有多名記錄在案的入圍者,1994年後會有網友評分決定名次。因入圍者數量眾多,文庫中為不完全收錄,歡迎繼續補充。

網絡用語

在中文網絡上也常引用「達爾文獎」的獲獎條件,以諷刺某些過度作死而最終死亡的現實人物,或稱其為「達爾文獎候選人」比如「舔新冠患者馬桶挑戰」最終死亡者——但畢竟正牌達爾文獎每年得獎者有限,並不能保證每位符合條件的都受到收錄。

外部鏈接

darwinawar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