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電子遊戲獎項列表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有一些大獎是屬於娛樂性獎項(會附帶頒發遊戲獎)的——暫不收錄。

一類

Spike Video Game Awards

VGA是美國電視網Spike在2003年至2013年之間舉辦的年度頒獎典禮,該獎項表彰了年度最佳計算機和視頻遊戲。 VGA具有現場音樂表演和音樂,電影和電視中的流行表演者的表演。

有人批評道,他們決定將獎項的重點放在自己的主要受眾群體上,而不是整個電子遊戲界,這使觀眾感到疏遠。

The Game Awards

主條目:The Game Awards

關於

  • 獎盃是由新西蘭的WETA Workshop設計的,它代表着「通過數字構建塊中上升的天使形象來描繪了視頻遊戲媒體的發展」。
  • TGA由媒體企業家Geoff Keighley於2014年創立。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基斯利曾擔任包括印刷,電視和數字媒體在內的多個平台的視頻遊戲程序的記者,主持人和製作人。例如他曾為該獎項的前身Spike遊戲獎,工作了十多年。
  • 基斯利認為遊戲頒獎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呈現遊戲玩家和遊戲產業的興趣,並歡迎那些對電子遊戲感興趣的名人和其他人。因此TGA應該介於「奧斯卡獎」的娛樂場所和「遊戲開發者選擇獎」的標準頒獎典禮之間。

運作

TGA有一個諮詢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硬件製造商「御三家」和AMD,以及遊戲發行商EA,動視,育碧,R星,Valve等。諮詢有助於指導和推進遊戲大獎的使命。諮詢委員會不參與提名或投票過程,而是與公眾同時了解投票的結果。

  • 委員會選擇了28個[1]有影響力的電子遊戲新聞媒體。
  • 在提名階段中,每個新聞媒體都會提供幾類遊戲的清單。
  • 委員會負責匯總提名,並選出提名最多的作品,再由這些媒體對多個類別的電子遊戲進行投票。

British Academy Games Awards

BAFTA

二類

Game Critics Awards

遊戲評論家獎是從參加E3展的作品中選出的「BEST OF E3」。參選作品都必須能夠供人遊玩至少5分鐘以上。每個類別有五個提名。

規則

在E3展會之前會預先制定有投票權的出版物(Voting Publications以下簡稱VP)。VP是全球主要的媒體和有影響力的媒體[2],始終覆蓋電子遊戲行業,並且對批判性評估互動娛樂表現出興趣。鼓勵VP在確定其提名者和獲獎者時徵求其全體工作人員的意見。

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s

遊戲開發者選擇獎是在每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頒發的,也是電子遊戲行業中同行認可的最高榮譽。 每年GDC都會表彰和慶祝去年創造的最佳開發者和遊戲的創造力,藝術性以及技術天才。

D.I.C.E. Awards

D.I.C.E.[3]由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AIAS)安排,其獲獎者由行業專家和AIAS成員投票決定。DICE全稱是Design Innovate Communicate Entertain。AIAS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致力於促進和認可互動藝術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有30,000多名成員。

三類

Japan Game Awards

日本遊戲大賞由日本計算機娛樂協會於1996年創辦,並獲得了經濟產業省的支持。 該獎項的評選委員會由業界雜誌編輯,遊戲發行商和創作者組成。

關於作品的評選分年間作品部門(已發行的作品),未來部門(未發行的作品),業餘部門(業餘愛好者的作品),U18部門(未成年人的作品)。此外還有遊戲設計獎和經濟產業大臣獎。[4]

各遊戲獎的頒獎項目

GDC: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一生成就獎)、Pioneer Award(先驅獎)、Audience Award(玩家獎) 、Game of the Year(年度遊戲獎)、Best Debut(最佳登場獎)、Best Design(最佳設計獎)、Innovation Award(創新獎)、Best Narrative(最佳旁白獎)、Best Technology(最佳科技獎)、Best Visual Art(最佳視藝獎)、Best VR/AR Game(最佳VR/AR遊戲獎)

DICE:Outstanding Achievement for an Independent Game(獨立遊戲出眾獎)、Action Game of the Year(年度動作遊戲獎)、Adventure Game of the Year(年度冒險遊戲獎)、Family Game of the Year(年度家庭遊戲獎)、Fighting Game of the Year(年度格鬥遊戲獎)、Game of the Year(年度遊戲獎)、Immersive Reality Game of the Year(年度侵入式現實遊戲獎)、Immersive Reality Technical Achievement(侵入式現實科技獎)、Online Game of the Year(年度線上遊戲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nimation(動畫出眾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t Direction(藝術方向出眾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haracter(角色出眾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Game Design(遊戲設計出眾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Story(故事出眾獎)、Outstanding Technical Achievement(科技出眾獎)、Racing Game of the Year(年度賽車遊戲獎)、Role-Playing Game of the Year(年度角色扮演遊戲獎)、Sports Game of the Year(年度體育遊戲獎)、Strategy/Simulation Game of the Year(年度策略/模擬遊戲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Game Direction(遊戲方向出眾獎)

E3:Best of Show(最佳表演獎)、Best Original Game(最佳原創遊戲獎)、Best Console(最佳遊戲機獎)、Best VR/AR Game(最佳VR/AR遊戲獎)、Best PC Game(最佳電腦遊戲獎)、Best Hardware/Peripheral(最佳硬件/周邊設備獎)、Best Action Game(最佳動作遊戲獎)、Best Action/Adventure(最佳動作/冒險)、Best RPG(最佳角色扮演遊戲獎)、Best Racing Game(最佳賽車遊戲獎)、Best Sports Game(最佳體育遊戲獎)、Best Strategy Game(最佳策略遊戲獎)、Best Family/Social Game(最佳家庭/社交遊戲獎)、Best Online Multiplayer(最佳線上多人遊戲獎)、Best Independent Game(最佳獨立遊戲獎)、Best Ongoing Game(最佳持續遊戲獎)

VGA:Game of the Year(年度遊戲獎)、Studio of the Year(年度工作室獎)、Best Xbox 360 Game(最佳Xbox 360遊戲獎)、Best PS3 Game(最佳PS3遊戲獎)、Best Wii/Wii U Game(最佳Wii/Wii U獎)、Best PC Game(最佳電腦遊戲獎)、Best Handheld/Mobile Game(最佳手提式/手機遊戲)、Best Shooter(最佳射擊遊戲獎)、Best Action Adventure Game(最佳動作冒險遊戲獎)、Best RPG(最佳角色扮演遊戲獎)、Best Multi-player Game(最佳多人遊戲獎)、Best Individual Sports Game(最佳個人體育遊戲獎)、Best Team Sports Game(最佳團隊體育遊戲獎)、Best Driving Game(最佳交通工具遊戲獎)、Best Fighting Game(最佳格鬥遊戲獎)、Best Independent Game(最佳獨立遊戲獎)、Best Adapted Video Game(最佳改編遊戲獎)、Best Graphics(最佳動畫獎)、Best Performance by a Human Male(最佳男人表演獎)、Best Performance by a Human Female(最佳女人表演獎)、Best Downloadable Game(最佳可下載遊戲獎)、Best Social Game(最佳社交遊戲獎)、Best DLC(最佳下載包獎)、Most Anticipated Game(最被人期待遊戲獎)、Character of the Year(年度角色獎)、Best Game of the Decade(年代遊戲獎)

BAFTA:Artistic Achievement(藝術獎)、BAFTA Young Game Designers: Game Concept (10-14 Years Old)(10-14歲遊戲概念獎)、BAFTA Young Game Designers: Game Concept (15-18 Years Old)(15-18歲遊戲概念獎)、BAFTA Young Game Designers: Game Making (10-14 Years Old)(10-14歲遊戲製造獎)、BAFTA Young Game Designers: Game Making (15-18 Years Old)(15-18歲遊戲製造獎)、BAFTA Young Game Designers: Mentor(導師獎)、Best Game(最佳遊戲獎)、British Game(英國遊戲獎)、Debut Game(登場遊戲獎)、Evolving Game(進化遊戲獎)、Family(家庭遊戲獎)、Game Beyond Entertainment(娛樂外遊戲獎)、Game Design(遊戲設計獎)、Game Innovation(遊戲創新獎)、Multiplayer(多人遊戲獎)、Narrative(旁白遊戲獎)、Original Property(原創遊戲獎)、Performer(表演者獎)、Special Award(特殊獎)

注釋

  1. 2017年後新增至50個
  2. 在此名單中中國僅有A9VG和遊民星空入選
  3. 全稱是「Design Innovate Communicate Entertain」
  4. 每個部門對應一部獲獎作品就是說並沒有按遊戲類型來評獎

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