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User:Sivlovski/沙盒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拒绝形式上的束缚、安排上的固定,摆脱僵化的思维,这是一种能够展现任何形态的能力。我将这种能力称为“原生质性”。
——Sergei Eisenstein[1]
基本资料
用语名称 原生质性
其他表述 Plasmaticness
用语出处 谢尔盖·爱森斯坦20世纪30年代手稿
相关条目 动画迪士尼

原生质性(英语:Plasmaticness)是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1898~194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动画理论术语,指的是动画如细胞中的原生质般颠覆陈规、在规范中挣脱而获取自由、随意变换形式的能力。

简述

1930年春,著名电影艺术家谢尔盖·爱森斯坦应邀访问美国,并拜访了迪士尼位于洛杉矶的制片厂[2],充分了解了迪士尼的动画作品与创作过程,并深深着迷于此。回到苏联后,爱森斯坦撰写了数篇讨论迪士尼动画的文章,这些手稿在其去世之后被结集出版。在手稿之中,他提到:

The rejection of the constraint of form, fixed once and for all, freedom from ossification, an ability to take on any form dynamically. An ability which I would call ‘plasmaticity,’ for here a being, represented in a drawing, a being of a given form, a being that has achieved a particular appearance, behaves itself like primordial protoplasm, not yet having a stable form, but capable of taking on any and all forms of animal life on the ladder of evolution.
拒绝形式上的束缚、安排上的固定,摆脱僵化的思维,这是一种能够展现任何形态的能力。我将这种能力称为“原生质性”,因为这里的这个存在,它虽然由图画来表征,是一个已经拥有给定形式的存在,一个已经达到特定外观的存在,但它却表现得像原始的原生质一样,没有稳定的形式,能够采用进化阶梯上任何动物生命的形式[3]

这一对早期动画特性的概述被后代的动画研究者反复引用,成为了对于动画本体特性的重要概括性用语。

延伸

原生质性与动画本体论

原生质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动画理论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的提出标志着动画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本体论认识,有了在艺术世界中得以独立存在的理论基础。原生质性在所有的动画作品之中都普遍存在,自从这一概念提出的迪士尼动画时代开始,原生质性便常常表现为动画本身所拥有的形变能力。可以说,原生质性也是动画之所以为“动画”的理论基础,在原生质性之上,动画得以表现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所拥有的无限创造能力。因此,原生质性是动画本体论界定的根本性特质。

另一方面,在纯粹的影像上的形变之外,原生质性随着动画学者的阐述与探索还拥有了更多意义。从影像上的形变出发,原生质性给予了动画的故事一种游离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表现能力,观众们可以轻易地意识到动画故事的非自然性与人为创作性[4],动画的叙事展开有了一种介于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半透明性”[5]特征;在动画所创作出来的现实环境之中,原生质性也表现出了对动画创作中的劳动过程的掩盖,给予了动画一种“革命的潜能”[6],体现了爱森斯坦本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追求和后续的动画学者对之的评判。可以说,在动画本体论的建构之中,原生质性相较于其他理论更多地拥有了一种后设性的认识,这也给予了动画在影像之外更多的外扩魅力。

原生质性与绘画

原生质性与技术进步

注释与外部链接

  1. Sergei Eisenstein. Disney. PotemkinPress. 2013.
  2. 庄沐阳. 作为艺术理论的原生质性:泛灵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艺术中的劳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1(10) p.31-37.
  3. 翻译中的一部分来自这位对电影影响最深远的大师,其实和动画也有着不解之缘 - 动画学术趴
  4. 这种动画黑魔法,是真的会让·人·裂·开! - 动画学术趴
  5. 东浩纪. ゲーム的リアリズムの誕生~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2. 讲谈社. 2007.
  6. 庄沐杨. 物的革命潜能与自反:维尔托夫、爱森斯坦与苏联先锋派动画观. 电影艺术. 2021(4). p.118-124.